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1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生活》期末复习(背诵版)

    • 资源ID:168503       资源大小:120.26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1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生活》期末复习(背诵版)

    1、必修四哲学生活必修四哲学生活 哲学问题、哲学派别哲学问题、哲学派别 一、起源:哲学起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一、起源:哲学起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二、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二、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1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2 2、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的统一、哲学

    2、是世界观、方法论的统一 3 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二者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二者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三、哲学、具体科学的关系:三、哲学、具体科学的关系: 1 1、具体科学是哲学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 2、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又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又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 导导 3 3、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 ;共性与个性;共性与个性 ;抽象与具体的

    3、关系;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4 4、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是“科学之科学”说法错误说法错误 四、基本问题:思维、存在的关系问题四、基本问题:思维、存在的关系问题 五、哲学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五、哲学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1 1、唯物主义:、唯物主义: (1 1)古代朴素: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古代朴素: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如水、火如水、火 (2 2)近代形而上学: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近代形而上学: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3 3)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规律,反映历史要求、反映人民利益)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正

    4、确揭示规律,反映历史要求、反映人民利益 2 2、唯心主义:、唯心主义: (1 1)主观唯心:把人的目的、感觉、经验、心灵等归为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都依赖)主观唯心:把人的目的、感觉、经验、心灵等归为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都依赖 于人的主观精神。于人的主观精神。 (2 2)客观唯心:把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归为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只是这些客观)客观唯心:把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归为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只是这些客观 精神的外化和表现。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六、哲学史上的“两大对子” :六、哲学史上的“两大对子” : 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心主义 ;辩证法;辩证法形而上学形而上学 唯物论(辩证唯物论

    5、)唯物论(辩证唯物论)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物质一、物质 1 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 2、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3 3、物质、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一般、物质、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一般个别、共性个别、共性个性、抽象个性、抽象具体具体 4 4、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物质是运动的二、物质是运动的 1 1、物质、运动:、物质、运动: (1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

    6、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 3)两种错误倾向:)两种错误倾向: 脱离运动谈物质脱离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形而上学 脱离物质谈运动脱离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万物在概念中运动)唯心主义(万物在概念中运动) 2 2、运动、静止:、运动、静止: (1 1)含义:)含义: 运动: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静止:静止是运动的种特殊状态,它主要由两个方面的含义:静止:静止是运动的种特殊状态,它主要由两个方面的含义: A.A.事物在它

    7、发展的一定阶段、一定时期,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一定时期,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B.B.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 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2 2)特征:)特征: 运动: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运动: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 静止: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静止: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3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相对静止的统一)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相对静止的统一 两种错误倾向:两种错误倾向: 承认运动、否认静止承认运动、否认静止相对

    8、主义、诡辩论(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相对主义、诡辩论(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只承认静止、否认运动只承认静止、否认运动形而上学不变论形而上学不变论 (飞矢不动、刻舟求剑)(飞矢不动、刻舟求剑) 三、规律(运动是有规律的)三、规律(运动是有规律的) 1 1、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 2、特征:、特征: (1 1)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创造创造,消灭消灭) (2 2)普遍性:自然界、社会、思维的运动和变化,都遵循其

    9、固有的规律)普遍性:自然界、社会、思维的运动和变化,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 3)要求:)要求: 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四、意识四、意识把握思维的奥妙把握思维的奥妙 1 1、从起源看,意

    10、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生物的反应形式生物的反应形式( (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 )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人脑、语言的产生, (语言:意识的表达手段)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人脑、语言的产生, (语言:意识的表达手段) 因此,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因此,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

    11、社会发展的产物。 2 2、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 3、从内容看,意识是、从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客观存在的的主观映象主观映象 (内容客观,形式主观)(内容客观,形式主观) 4 4、意识的作用、意识的作用 (1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 A.A.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有一定的目的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有一定的目的 B.B.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

    12、性: : A.A.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 什么。什么。 B.B.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不仅能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不仅能 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C.C.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2 2)人能够

    13、能动地改造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向上;萎靡消沉)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向上;萎靡消沉) 5 5、意识的能动性: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性: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6 6、物质、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五、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方法论)五、一切从实际出发

    14、、实事求是的要求(方法论) 1 1、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 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 本质和规律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3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

    15、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 学态度结合起来。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唯意志主义, 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 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 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认识论认识论求索真理的历程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实践一、实践 1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 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16、3 3、特点:、特点: (1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 实践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 实践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实践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 (2 2)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创造

    17、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 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 (3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离开了他人离开了他人 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实践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实践在不同的历

    18、史发展阶段上,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4 4、基本类型: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基本类型: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 变革社会的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 科学实验活动科学实验活动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的来源认识的来源 1 1:实践:实践 ; 认识的途径认识的途径 2 2:实践:实践+ +间接经验间接经验) 2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

    19、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 识的发展。识的发展。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只有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才能检验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只有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才能检验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 4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过程:实践认识实践)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过程:实践认识实践) 认识本身不是目

    20、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三、真理三、真理 1 1、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 反映。反映。 2 2、特征:、特征: 客观的:客观的:A.A.原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原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 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B.地位: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地位: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唯一的: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只能有唯一的

    21、: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只能有 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 转化为谬误。转化为谬误。 3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四、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

    22、和上升性四、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1 1、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反复性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实践水平、不同立场、观点、从认识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实践水平、不同立场、观点、 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条件的限制。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客体看,客观事物复杂多变,其本质的暴露也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对一从认识客体看,客观事物复杂多变,其本质的暴露也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对一 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3、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 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认识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3 3、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具有上升性 从实践认识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从实践认识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那些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那些 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

    24、、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五、追求真理:五、追求真理: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发展真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发展真理, 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内容:联系、发展、矛盾、辩否内容:联系、发展、矛盾、辩否 基本观点基本观点/ /总特征:联系观、发展观总特征:联系观、发展观 根本观点:矛盾观根本观点:矛盾观 实质与核心:矛盾规律实质与核心:矛盾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前提:承认矛盾的普

    25、遍性前提:承认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分析法:我们认识、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我们认识、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的联系观唯物辩证的联系观 一、联系的含义:一、联系的含义: 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二、联系的特征:二、联系的特征: 1 1、普遍性、普遍性 (1 1)原理:)原理: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每一事物内部的各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普

    26、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 2)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2 2、客观性:、客观性: (1 1)原理: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原理: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 2)要求:)要求: 从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根据根据事固联事固联,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 3)自在事物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 从

    27、联系与实践的关系看,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从联系与实践的关系看,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 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前就存在了,它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前就存在了,它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如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联系如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联系) ) 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 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为人为事物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为人为事物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 观的

    28、物质活动才能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的原因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的原因 唯物辩证法的唯物辩证法的 (4 4)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 的联系,是的联系,是诡辩论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的一个重要特征。 3 3、多样性(有条件的、多样性(有条件的) ) (1 1)要求:)要求: 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

    29、件。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内部条件,又要关注外部条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内部条件,又要关注外部条 件;既要认识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不件;既要认识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不利条件。利条件。 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 2)表现:直接联系)表现:直接联系/ /间接联系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内部联系/ /外部联系外部联系 必然联系必然联系/ /偶然联系偶然联系 ;本质联系;本质联系/ /非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 二、整体、部分辩证关系及其意义二、整体、部分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 1、相互区别、相互区别 内涵不同

    30、:内涵不同: A.A.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是一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是一 B.B.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发展的各阶段、从数量上看是多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发展的各阶段、从数量上看是多 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 A.A.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B.B.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 2、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部分部分整体整体: A.A.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

    31、在。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B.B.部分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部分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 能起决定性作用能起决定性作用 整体整体部分部分: A.A.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为其部分。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为其部分。 B.B.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3 3、意义、意义/ /要求:要求: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

    32、体最优目 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三、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三、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 1、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2 2、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 3、系统优化的方法:、系统优化的方法: 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

    33、能单独具有的功能,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系统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的,系统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的 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整体功能不是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整体功能不是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 和和 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着眼于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着眼于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要素联系起来考察, 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

    34、确的认识。 四、联系的根本内容:矛盾四、联系的根本内容:矛盾 唯物辩证的发展观唯物辩证的发展观 (1 1)发展的普遍性(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普遍性(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二、发展的实质:二、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新事物: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的事物,新出现的事物新事物: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的事物,新出现的事物新事物新事物) ) 三、发展的前途、道路三、发展的前途、道路 1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

    35、、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消过腐”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消过腐”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 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 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基本要求,符合人民

    36、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2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 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旧事物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扼杀新事物。旧事物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扼杀新事物。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37、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 3 3、方法论要求、方法论要求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因此,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因此,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 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因此,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因此,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 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四、发展的状态:量变四、发展的状态:量变质变质变 1 1、含义:、

    38、含义: 量变、质变是事物变化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质变是事物变化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量变:量变是事物数量、场所的变化;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量变:量变是事物数量、场所的变化;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表现为统一、相持、平衡、静止表现为统一、相持、平衡、静止 质变: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质变: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表现为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表现为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 2 2、辩证关系:、辩证关系: 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量变达

    39、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3 3、方法论:、方法论: 做事情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做事情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坚持适度原则坚持适度原则 4 4、形而上学的观点、形而上学的观点 “激变论”“激变论” :只承认

    40、质变,否认量变,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庸俗进化论“庸俗进化论” :否认质变,认为事物的发展只有量变,没有质的飞跃。” :否认质变,认为事物的发展只有量变,没有质的飞跃。 (3 3)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矛盾 第五课第五课 含义:含义: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即对立统一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即对立统一 二、基本属性:斗争性、同一性(二者相反相成)二、基本属性:斗争性、同一性(二者相反相成) 1 1、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41、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 势势 2 2、同一性:、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 3、关系:、关系: (1 1)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

    42、而存在,)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 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2 2)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3 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4 4)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三、矛盾问题的精髓:普遍性、特殊性三、矛盾问题的精髓:普遍性、特殊性

    43、 / / 共性与个性共性与个性 / / 一般和个别一般和个别 1 1、普遍性、普遍性 (1 1)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 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2 2)方法论:)方法论: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寻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寻 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只有这样,才能历经风雨,又见彩

    44、虹。只有这样,才能历经风雨,又见彩虹。 2 2、特殊性、特殊性 (1 1)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 2)情形:)情形: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3 3、关系、关系 (1 1)相互联结相互联结: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45、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就没有普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就没有普 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总在特中包含着普,不包含普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总在特中包含着普,不包含普 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7 7、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 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 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 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 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4 4、意义、意义 (1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矛盾的普

    46、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是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2 2)从中国国情出发,建设中特社,体现了矛盾普与特、共与个的统一)从中国国情出发,建设中特社,体现了矛盾普与特、共与个的统一 四、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四、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分析法:矛盾分析法: 1 1、坚持两点论、重点论的统一、坚持两点论、重点论的统一 2 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坚持两点论、重点论的统一(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五、坚持两点论、重点论的统

    47、一(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 1 1、主要矛盾、次要矛盾辩证关系、主要矛盾、次要矛盾辩证关系 区别:区别: A.A.主矛:主矛:在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作用的矛盾的矛盾 B.B.次矛:次矛:在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作用的矛的矛 联系: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联系: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 2、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辩证关系 区别:区别: A.A.矛主面:矛主面:在在矛盾两方面中,处于支配矛盾两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地位、起主导、起主导作


    注意事项

    本文(2021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生活》期末复习(背诵版))为本站会员(理想)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