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1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复习提纲

    • 资源ID:169402       资源大小:80.40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1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复习提纲

    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复习提纲  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1.1. 石器时代我国境内代表性文化遗存石器时代我国境内代表性文化遗存:  旧石器时代(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距今约一万年以前) ,元谋人遗址,黄河流域仰韶文 化,大汶口文化,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特征:从事采集和渔猎,学会了用火,过着群居生 活,出现了骨器。  新石器时代(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距今约 1 万年左右) ,黄河流域龙山文化,长江流域 良渚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等。特征:使用磨制石器,使用陶器,从事原始农业,从事养畜 业,修建村落,开

    2、始定居生活。  2 2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多元性,分散性。  3 3. . 早期国家的产生:早期国家的产生:生产力和生产工具的进步促进生产力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产生贫富分化, 分化到一定程度出现了私有制, 在此基础上出现了阶级分化, 富有阶级为了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凭 实力统治穷人, 当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进行统治并且建立起相应制度和国家机器的时候, 国家便 出现了。  4 4. . 中国早期国家(夏商周)的特征:中国早期国家(夏商周)的特征:    政治: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家国一体,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完全集中。 &n

    3、bsp; 经济:井田制(奴隶主地主土地所有制) 。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文化:青铜文化,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5 5. .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分封王室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臣民,疆土等,受封者在领地内享有世袭统治权,要 定期朝贡,并向周天子提供军赋和力役。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金字塔型结 构,层层分封,等级森严。作用:巩固周王室的统治;避免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冲突; 扩大周文化的影响,促进民族交流。但是容易地方势力坐大,威胁中央。   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与分

    4、封制互为表里。  6 6. . 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各国变法的情况: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各国变法的情况:    时代特征: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   变法原因:生产力进步,各国综合国力均有发展,为了在兼并战争中取得胜利,各国纷纷进行 编发改革。同时,政治变动剧烈,经济大幅发展,促使西周以来的社会秩序解体,统治者对传统治 国方式进行调整。   商鞅变法:措施:经济上,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私有;政治上,奖励 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强行拆散大家庭为小家庭;实行什五连坐制度;推行县制等。影响: 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统一六国奠定基

    5、础。  7 7. . 春秋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学说以及“百家争鸣”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学说以及“百家争鸣”的影响:    儒家:孔子(没落贵族)创立儒学,核心思想“仁” “礼” ,提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提 倡“民贵君轻” ,施行仁政;荀子“性恶论” 。  道家:老子“无为而治” ; “道” (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庄子:崇尚逍遥自由   法家:韩非子“依法治国” ,中央集权(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墨家:墨子“兼爱” “非攻” “尚贤” (代表下层平民利益)  百家争鸣影响:战国时期社

    6、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思想解放运动。 为后世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 源头。  8 8.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皇帝制度(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三公九卿(丞相 行政,太尉 军事,御史 大夫 监察)+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同一车轨,修驰道和直道,兴修水利。   文化:统一文字为小篆, “焚书坑儒,颁布秦律。  9 9. . 秦统一

    7、的历史意义: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疆域:秦的统一,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  政治: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秦朝确立的政治 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经济:促进各地经济交流和社会发展。  民族: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 经济、社会的发展。  1 10. 0. 秦朝速亡的原因:秦朝速亡的原因:   暴政:大兴土木,繁重的赋税和徭役;严酷的法律;“焚书坑儒”文化;矛盾激化,农民 起义。  1 11. 1. 汉初统治政策:汉初统治政策: &

    8、nbsp; 政治:汉承秦制,地方“郡国并行”(郡县制和分封制)   经济: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影响:社会经济得以发展,出现“文景之治”的治世。但由于分封制的存在,为后期诸侯 实力坐大威胁中央埋下了隐患。  12. 12. 汉武帝加强大一统的措施:汉武帝加强大一统的措施:   政治:“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中外朝”制度,削弱相权;察举制选拔官员;设立 刺史监察地方。   经济:铸币权收归中央,发行五铢钱;盐铁官营;平准均输,平抑物价,重农抑商。   思想文化: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确立儒学独尊地位;设立太学和五经博士。  

    9、; 对外关系: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设立西域都护府;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  1 13. 3. 东汉的灭亡:东汉的灭亡:    政治黑暗,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土地兼并, 豪强地主横行, 阶级矛盾尖锐。 与秦朝相比, 这是统治者长期荒于朝政,朝局混乱而被有组织有计划推翻的结果,而秦的农民起义具有一 定的偶然性。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1 1.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情况和特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情况和特点:         &

    10、nbsp;                 政权更迭情况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特点:更迭频繁,短暂统一,长期分裂,南北分裂。  2 2.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发与民族交融的情况: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发与民族交融的情况:    原因北方人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努力,江南经济迅速发展。  影响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

    11、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开始南移) 。  江南的开发促进了山区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交融, 也促进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的交融。   该时期民族交融的要形式:民族迁徙、联合斗争(反抗统治者残酷压迫) 、友好往来、少数民族 统治着的改革(孝文帝) 。  3 3. .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内容: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改说汉语;改鲜 卑姓为汉姓;鼓励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影响: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 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

    12、打下了基础。  4 4. .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选官制度: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重家世。隋唐创立科举制,使出身下层的读书人通过 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促进社会公平,扩大统治基础,提高官员文化素养,加强中央集 权。  更为合理的选官制度保证了国家官员素质和来源,官员选定之后为国家服务的制度中 央行政决策制度的变化:三省六部制  三省: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起草诏令     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诏令。审议不通过时可以驳回。     尚书省,执行机构,下设六部(吏、户、礼

    13、、兵、刑、工)执行政令。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由此相权一分为三,彼此制约,加强了皇权;分工合作,增强决策和理性; 后期设立政事堂,三省共同议事提高了行政效率。  选官制度和中央决策制度的完备,官员工资哪里来?  赋税制度的变化:魏晋租调制,孝文帝时期均田制,唐初租庸调(以庸代役,保证农民生产时 间) ,唐中后期两税法(量出制入,以财产为征收标准,每年征收两次,简化税收明目) 。隋唐时期 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直到两税法实行,征税的主要标准由人 420589  439581   丁转为财产。  5 5. .

    1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熟读,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熟读,了解)  唐诗:李白(诗仙) 、杜甫(诗圣)  书法:东晋王羲“书圣” ,隋唐:颜真卿、柳公权( “颜筋柳骨” )  绘画:东晋顾恺之“以形写神” , 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隋唐:吴道子“画圣” 送子 天王图  雕塑: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  科技:南朝祖冲之圆周率;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 农书;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 ;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 桥;唐朝雕版印刷;唐末火药开始用

    15、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测出地 球子午线长度;唐代孙思邈完成千金方 ;唐高宗时编修唐本草 ,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 药典。  印度东晋法显、唐朝玄奘;日本鉴真   三、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1 1. . 北宋北宋强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中央集权的措施:    背景:背景:唐末五代以来武将势大,藩镇割据,地方势力过大引起社会动荡和王朝灭亡。  中央中央:分散事权削弱相权:中书门下掌行政权,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枢密院掌军政,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调兵权与统兵权分开

    16、。三司掌财政。设 台谏官管监察。   地方:地方:行政: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      财政: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      军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监察:设立四监司,对各州进行监控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   特点:特点: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分化事权,内外相制重文轻武    影响:影响:有效地预防内部动乱,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中央集权。  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导致 官僚机构

    17、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 的祸根。  2 2. .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   背景背景:北宋财政危机和边疆危机严重  庆历新政失败  1069 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目的目的:加强国家的管理和控制,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措施措施:官府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  官府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  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  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   作用作用: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

    18、以失败告  终。  3 3. . 辽夏金元诸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民族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辽夏金元诸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民族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 1)制度建设)制度建设:  辽:契丹族,耶律阿保机。南北面官制度,南面官负责汉族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 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西夏:党项族,元昊,制度基本模仿北宋。  金:女真族,完颜阿骨打。金朝迁都燕京,是北京成为王朝都城的开始。制度基本沿袭唐宋, 外加女真民族管理系统猛安谋克, 平时耕作, 战时选拔丁壮出征, 是一种民兵合一的管理制度。  

    19、元元:蒙古族,1206 建立蒙古汗国,1271 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    行省制度:鉴于唐朝以来藩镇割据,地方势力大以及宋朝內重外轻强干弱枝的情况,实行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行省制度。 (中书省委派官员管理地方,逐渐形成常设机构) 。行省制度的 作用:军政大权集中,提高行政效率;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沿用至 今;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整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吐蕃地区设宣政院进行管辖;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设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  元朝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20、。初步奠定了元朝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初步奠定了 中国疆域的规模;为南北经济的恢复、交流和进一步发展准备了条件,换来了国内相对的和平中国疆域的规模;为南北经济的恢复、交流和进一步发展准备了条件,换来了国内相对的和平 与稳定;推动了中华民族多民族大家庭的发展;推动力科学与稳定;推动了中华民族多民族大家庭的发展;推动力科学文化的发展,包括中外文化交流文化的发展,包括中外文化交流 的发展。的发展。    (2 2) 民族融合:) 民族融合:蒙古时期,大批少数民族迁入中原与汉族杂居相处。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 阿拉伯人与中国各民族长期相处

    21、,形成了新的少数民族。回族前身回回。  这一时期,北方少数民族这一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导致了中国政治中心确立在北方,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分离改变政权导致了中国政治中心确立在北方,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分离改变 了统一王朝之下南北关系的格局,开创了中央王朝与蒙古、中亚、西藏等地区关系的新局面。了统一王朝之下南北关系的格局,开创了中央王朝与蒙古、中亚、西藏等地区关系的新局面。  4 4.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1 1)经济发展状况: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状况: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

    22、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农业: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两熟(稻麦复种制)或一年三熟经济结构: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 棉花的种植和推广(元代黄道婆) 。   手工业:手工业:制瓷业:宋代五大名窑,景德镇瓷都;元青花瓷和釉里红;宋元瓷器出口海外北 宋普遍使用煤作燃料,毕昇活字印刷术。   商业:商业:基层市场、官方榷场贸易和民间贸易;北宋四川地区开始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 元朝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外贸税收成为宋元的重要财源;主要港口广州、泉州、明州。    城市:城市: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代杭州、元大都  特点:突破市(商业活动区)坊

    23、(居住区)限制;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2 2)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南移:    原因:原因: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南方自然环境优越;  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影响:影响:文化重心的南移(南北分卷制度,江浙人才集中) 。  (3 3)社会变化:)社会变化:   原因:原因: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  科举制度更加完善;  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  社会经济

    24、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土地政策的变化,租佃关系的发展。  表现:表现:门第观念的淡化;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国家对社会控制放松;  择偶标准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  5 5. .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1 1)儒学的复兴:)儒学的复兴:  背景背景:社会现实的需要儒学日益僵化佛道两教的冲击。  目的目的: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  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作用。  主张:主张:注重抽象

    25、思维,是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 。  人生的目标是“存天理,灭人欲” ;  提出“格物致知” ,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达到普遍天理的认识。  影响:影响: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普及、通俗化) 。 注重人的气节、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2 2)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造纸术、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

    26、nbsp;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 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 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进 行;  指南针的使用, 为西欧人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征服创造了条件, 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和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四大发明对欧洲经济、 政治和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促进了欧洲从封 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变革。   四、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1 1. .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  裁撤中书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

    27、行政机构,是皇帝的内侍机构) ;  设立厂、卫等特务机构,凌驾于司法部门之上,受皇帝直接领导,成为皇帝的爪牙。  影响:影响:强化了君主专制,解决了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容易形成宦官专权,加剧明朝政治黑暗。  2 2. . 明朝经略边疆的措施:明朝经略边疆的措施:  蒙古(鞑靼、瓦剌) :修筑长城,鞑靼首领俺答汗接受明朝册封。  藏族(乌思藏) :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了宣慰司、元帅府等机  构,委用藏族上层人士任职。  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对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3 3. . 明朝面临的内

    28、部和外部的问题:明朝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的问题:  内部:内部:(宰相被废除,皇帝以国家元首身份兼任官僚机构首脑之职, “家天下”色彩更突出。理理 解即可解即可)宰相废除后,官僚机构对皇权的调节机能大大削弱,整治正常运作也因而受到严重影响。  某些时期,承担秘书机构的内阁首辅大学士权力膨胀。  废除丞相之后,宦官专权现象严重,但其本质仍是皇权的延伸。  外部:外部:倭患:海禁政策使得东南沿海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烧杀抢掠;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  4. 清朝君主专制强化:清朝君主专制

    29、强化:  奏折制度:奏折制度:特点:迅速、机密。  作用: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 的控制。  设立军机处:设立军机处:设立原因:雍正时,为处理西北军务  特点:简(机构简单) 、速(办事效率高) 、密(保密性强)  职责: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跪 受笔录,上传下达  评价: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文字狱与文化专制:对文化造成了严重的摧残。  5 5. . 清朝经略边疆的措施:清朝经略边

    30、疆的措施:  东南东南- -台湾:台湾:1662 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 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 省。  东北东北- -沙俄:沙俄:1689 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 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西北西北- -蒙古和新疆:蒙古和新疆:蒙古1757 年平定准噶尔部,设立盟、旗;新疆平定大、小和卓兄弟叛乱, 1762 年委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西藏:西藏: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1727 年派遣驻藏大臣 代表朝廷和达赖班禅处理西藏政务;1

    31、793 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以法律形式明确 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中央设立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西南民族聚居区:西南民族聚居区:改土归流,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  6 6. . 闭关锁国:闭关锁国:  背景:背景: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外贸易,开拓中国市场。  原因:原因:小农经济占主导;天朝上国思想。  内容:内容:只保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十三行”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严格约束外商活动; 禁止民间出海贸易。  影响: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

    32、用;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够 于世界潮流。  7. 7. 明清经济:明清经济:  农业:农业:高产农作物推广,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升;   手工业:手工业:雇佣关系的出现“机户出资 机工出力” ;  商业:商业: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  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  工商业市镇兴起,逐渐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8. 8. 思想领域的变化:思想领域的变化:  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明王守仁) :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明王守仁) :提出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

    33、 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强调“知行合一” 。  李贽: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 :   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黄宗羲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 有责焉” 。 )  经济上:工商皆本;   学术思想上: “经世致用” 。  9. 9. 明清小说戏曲明清小说戏曲科技科技:  出现原因:出现原因: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n

    34、bsp;代表:代表:小说施耐庵水浒传 、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 、吴承恩西游记 、吴敬梓儒林 外史 、曹雪芹红楼梦 (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戏曲汤显祖牡丹亭 、孔尚任桃 花扇 、昆曲“百戏之祖” 、京剧“国粹” 。  科技:科技: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弘祖徐霞客游记  专题整合:  1. 从秦朝建立到清朝灭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在这套体制之下,存在两对 矛盾:  一是君相矛盾,历代帝王都通过一定的手段来抑制相权加强皇权: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中外 朝制度;唐朝三省六部制把相权一分为三,彼此牵制,从决策到实行的

    35、过程中分化相权;宋朝把财 政、 军政和行政权分开来削弱相权。 到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 代表着在君相矛盾的斗争中, 君权取得了绝对的胜利。清朝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 ,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 了顶峰。  二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总体趋势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步加强。  秦朝设郡县制,下设乡、里;汉初郡国并行;唐设道、州、县;宋路(府) 、州、县;到元朝行省 制的设立(下设路、州、县)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做到了较好的结合,后世沿用;清朝设立省、 道、府,县。  2.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先秦时期:世官制,贵胄子弟世代继承; &

    36、nbsp; 秦汉时期:察举制,举孝廉;   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对德才进行评定。   隋唐以后:科举制,考试选官。自此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 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以及社会阶层的流动。 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扩大官员队伍的来源。 但考试内容 大多是儒学经义,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应试者的创造性。  3. 古代中国思想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儒、墨、道、法等为代表的各家学说百家争鸣的情况。秦朝建立之后, 采用法家思想;汉初尊崇道家黄老无为思想,休养生息;汉武帝时期接受董仲舒思想“罢黜百家, 尊崇儒术” ,确立了

    37、儒学的正统地位;隋唐时期儒、道、佛三教并行,儒学正统地位收到一定的冲 击;北宋复兴儒学,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朱熹开创“程朱理学” (客观唯心主义) ;明朝陆九渊、 王阳明, 以 “致良知” 为核心的 “陆王心学” (主观唯心主义) ; 李贽蔑视权威教条; 清朝以黄宗羲、 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的反正统思想。   总体说来,自汉武帝开始,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历代虽有变化,或受冲击,诸多思想家 也对儒学内容进行了丰富、创新和发展,但儒学一直是主流。   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  2.2.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过: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

    38、封建社会的经过:   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1842 中英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1895 签订马关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 1901 年中国和十一国 (八国联军家西班牙、 比利时、荷兰)签订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2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由此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 是指中华民族和外来侵略的其他民族之间

    39、的矛盾; 阶级矛盾是指在中国内部封建阶级和被压迫的广 大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  3 3. . 近代中国国家出路的探索:近代中国国家出路的探索: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以洪秀全为代表的的农民阶级掀起了反侵略反封建的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在建立政权的过程中颁布了两部重要的纲领性文件: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 新篇 。  天朝田亩制度 :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 财富平均的理想。但是不切合实际,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其实并未真正实行过。  资政新篇 :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倡导向西方学习,是先进的中国

    40、人最早提出带有资本主 义色彩的改革方案,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也没有真正实 行过。  19 世纪 69 到 90 年代,以奕、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人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 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1894 年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了。洋务运动是 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器物,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其 失败是必然的。  甲午战败后, 1898 年, 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序幕: 公车上书) ,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度,最终由于守旧势力太过强大,维新派没有严

    41、密组织,没有 可靠的社会基础而失败。但戊戌变法冲击就是官僚体制,促进资本主义和新思想的传播,还留下 了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 。  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9 世纪末农民阶级领导的以“扶清灭洋” 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 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中国未被瓜 分的根本原因) ,却因其盲目排外,自身阶级局限性,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20 世纪初年,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一系列革命(黄花岗起义等) ,学习西 方三权分立的思想。1911 年 10 月 10 日,湖北新军发动武昌起义,随后各省独立。19

    42、12 年 1 月 1 日, 中华民国成立, 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 孙中山先生就任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 1912 年 2 月 12 日,清帝退位;同年 3 月 10 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大总统,进入北洋政府时期。 1912 年 3 月 11 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主权在民 否定君主专制制度;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统治权,实际上借鉴三权分立,确 立民主共和政体, 防止专制独裁; 责任内阁制, 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 国民有人身、 居住、 言论、 出版、集会、请愿、考试等自由和权利,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 上

    43、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 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促进社会经济、 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 风方面的变化;冲破了封建制度的藩篱,打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 有利条件。  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辛亥革命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 解放的历史任务。没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没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组织不够严密。  4 4. .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44、:    民主革命民主革命:反对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并建立民主制度的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包括农民阶级领导的天平天国运动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 年五四运动之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1921 年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5 5.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政治上政治上: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制造了宋教仁案, 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党人发动 “二次革命” 。 1915 年袁世凯复辟帝制之后,革

    45、命党人发动护国运动;袁世凯去世之后北洋军阀派系纷争, 形成了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 (英美支持) ; 段祺瑞为首的皖系 (日本支持) , 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 (日 本支持) 。期间张勋拥立溥仪复辟。1917 年段祺瑞破坏临时约法 ,革命党人发动了护法运动。 这段时期,虽然政治黑暗,北洋军阀倒行逆施,破坏共和,但是革命当然一直没有放弃过争取共这段时期,虽然政治黑暗,北洋军阀倒行逆施,破坏共和,但是革命当然一直没有放弃过争取共 和的斗争,是那个黑暗时代的光明所在。和的斗争,是那个黑暗时代的光明所在。   经济上经济上:由于中华民国建立,政策的支持,民间反帝爱国斗争,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欧战,放松

    46、对 华侵略等原因,民族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文化上文化上: 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 , 开始了新文化运动。 1917 年杂志迁往北京大学, 改为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 (德先生) “科学” (赛先生)两面旗帜,反对孔教,礼法, 旧伦理旧政治;反对旧艺术旧宗教;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十月革命后再新青年宣 传马克思主义) 、胡适(提倡白话文文学改良刍议 ) ,鲁迅等。新文化运动对推动思想解放具有 重大意义。  6 6. . 中国共产党诞生、建立军队、建立政权的经过:中国共产党诞生、建立军队、建立政权的经过:    192

    47、1 年 7 月 23 日,上海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成立。    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该纲领不符合当时 中国国情。   1927 年 8 月 1 日,南昌起义(周恩来、也挺、贺龙、刘伯承、朱德)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  统治的第一枪。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中共意识到建立人民军队的重 要性。 )  1931 年 11 月,江西瑞金,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政 权。  7 7. . 历史上两次国共合作:历史上两次国共合作: &nb

    48、sp;第一次第一次:1024-1927,以 1924 年 1 月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为标志。大会上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新三 民主义(新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普遍平等的民主,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 ,通过了联俄、 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合作的目的是“打倒列强除 军阀” ,高潮时 1926-1927 的北伐战争。1927 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7 月 15 日汪精 卫在武汉“分共” ,致辞,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补充:三民主义: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满族权贵政府,建立汉族为主题的国家。  民权: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

    49、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平均地权。核定地价,因社会发展而涨价的部分归于国家,国民共享)  第二次:第二次:1937 年 9 月1946 年 6 月,以 9 月 22 日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为标志,次日蒋介石发表了谈话,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期间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领 导的正面战场相互配合,取得抗战的胜利。  8 8. . 中国近代史上不同时期的叫法:中国近代史上不同时期的叫法:   南京临时政府:1912.1.1-1912.3.12 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北洋政府(也叫北京政府) :1912.3.10-1928

    50、 1912 年 3 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 总统为始,1928 年封系军阀张作霖之子张学良东北易帜结束。   南京国民政府:1927.4.18-1948.5.20 蒋介石为主要领导者, “宁汉合流”后成为中国国民党政 权。1948 年中华民国由训政时期进入宪政时期,三大战役后,国民党覆灭已成定局。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4-1936.12.12 国共内战,又叫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 时期。   抗战时期:1931-1945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1946.6-1949 也叫土地改革时期。1947 年颁布中国

    51、土地法大纲 。  9 9. .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1927.8.7 八七会议,确立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  1927.9 进攻长沙受挫;  1927.10 毛泽东秋率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4 朱德、陈毅率军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国革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工农 武装割据)  1 10. 0.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经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经过: &nb

    52、sp; 1935 年 8 月 1 日,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同年底,瓦窑 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6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 束了国共敌对状态,标志着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1937 年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 ,同意联合抗日。   1937 年 8 月,中共洛川会议,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形成。  1937 年洛川会议后,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红军改编为国民革 命军新编第四军。  1937

    53、 年 9 月 22 日,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公共提交的 中共中央未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 次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正式形成。  1 11.1.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原因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     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盟国盟军的援助;     中共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意义意义:近代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54、     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 征程。      中国现代史复习提纲中国现代史复习提纲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1 1. . 筹建政权的准备工作:筹建政权的准备工作:    筹备: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开国大典:开国大典:1949 年 10 月 1 日下午。    

    55、 1949 年一届政协,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规定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是新民主 主义(即人民民主)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 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2. 2.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结束了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3. 3. 人民政权的巩固:人民政权的巩固:   (1)继续追歼大陆国民党残余势力,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  (2)土地改革(1950 年1952 年底);稳定物价;


    注意事项

    本文(2021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复习提纲)为本站会员(理想)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