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1年杭州市教科版五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案

    • 资源ID:170727       资源大小:2.10MB        全文页数:13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1年杭州市教科版五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案

    1、第一单元沉和浮第一单元沉和浮 1.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本单元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继而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最后形成 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有关沉浮现象的本质解释。沉浮现象表面上看是一些物体在液体中上 浮, 另一些物体下沉, 实际上涉及了许多变量。 这些变量包括物体的体积、 质量和液体的密度, 归根结底,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量有关。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通 过三个探究活动来帮助学生展示前概念,并纠正错误的认知,初步认识浮力。 探究活动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探究活动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探究活动三

    2、: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本课通过第一个活动让学生确定实验操作规范以及判断物体沉浮的标准, 再通过第二个活 动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结合自己的经验猜测可能影响沉浮相关的因素。最后通过活动 三研究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发现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只改变它的重量 和体积,沉浮状态是不改变的。通过实验展示并帮助学生修正错误概念,激发兴趣继续探索物 体的沉与浮。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一方面,学生对于“沉和浮”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对于“沉和浮”他们也有 着许多似懂非懂的问题, 如何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是我们科学老师要认真面对 的问题。本节课从确定沉

    3、浮的标准开始,再经历猜想不同的物体在水中为什么上浮或下沉,有 些猜想基于物体材料,有的基于对熟悉物体先前的认识,有的会关注物体的体积大小、形状、 质量、是否空心或其他的一些特性。学生很容易把沉浮的原因归结为物体的轻重和体积大小。 因此,教材特地安排了研究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他们的重量和体积大小,沉浮状况不 变的实验,从而纠正学生的错误概念。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

    4、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我们需要一定的操作规范,判断标准。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完成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实验。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水槽 1 个,罐头瓶盖 1 个。 分组实验一:水槽 1 个,材料 7 种(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萝 卜和橡皮),实验记录表

    5、。 分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 1 把,回形针 5 枚,木块 3 块, 透明胶带,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聚焦聚焦: :揭示课题,设定标准(预设揭示课题,设定标准(预设 5 5 分钟)分钟) 实验材料:水槽、罐头瓶盖 1.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沉与浮单元学习,我这里有一个铁质的罐头瓶盖,放入水中是 沉还是浮?(学生猜测浮后放入水中或猜测沉后放在水面。) 2.同样一个物体放入水中却有不同的结果, 到底算沉还是浮呢?我们需要有一个操作的标 准,我们需要拿着物体在水中间再放手,放手后物体碰到容器底部为沉,可以用“”表示; 放手后漂在水面的为浮,可以用“”表

    6、示。 (板书:沉 水底 浮 水面) 3.如果有一个物体被轻轻放入水中,既没有碰到底部,也没有漂在水面,只是停在水的中 间,我们应该如何判断? 4.为了方便研究,我们需要统一标准,我们规定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在水中间的都属于 浮。(板书: 水中) 5.标准确定了,我们就可以研究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6.揭示课题: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二、科学探索:物体的沉浮(预设二、科学探索:物体的沉浮(预设 3232 分钟)分钟) (一)(一)探究活动一: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预设探究活动一: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预设 1414 分钟)分钟) 材料:水槽、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

    7、萝卜和橡皮 1.出示材料,学生说说材料名称。 2.学生猜测小石块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说明理由。 3.学生自由猜测,把预测的结果和理由填入表格。 4.汇报交流。 5.实验提示:轻拿轻放,一人操作,一人记录,其它观察,用“”表示沉;用“”表 示浮,实验完成后把所有的材料放回原位。 6.学生领取材料进行实验。 7.交流汇报。 (1)有没有出现预测错误? (2)我们在预测时,判断物体沉浮的依据是什么?这是为什么? (3)你们觉得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有那些? (板书:影响沉浮的因素: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 8.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研究,我们了解到影响沉浮的因素有:体积大小、轻重、形状、 材

    8、料、是否空心等,那么你们觉得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重的容易浮还是沉?体积大容易浮 还是沉?你们是不是也这样认为呢?那么谁的想法是对的呢?我们需要进一步通过实验来证 明。 (二)(二)探究活动二: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探究活动二: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预设(预设 1818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萝卜、橡皮、小刀、回形针 5 枚,小木块 3 块、透明胶带 1. 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它们切成一半大小,它的重量,体积减小了多少?你们觉得它在 水中是浮还是沉?萝卜是不是也是这样?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 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 起还是沉的吗?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少量透明胶

    9、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中, 还是浮的吗?用更多的回形针和木头呢? 2.学生分两批进行预测,填写表格,并写清理由。 3.演示切分橡皮的方法,提醒使用小刀要注意安全。 4.学生领取材料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5.整理实验材料,将材料放回原处。 6.交流汇报: (1)一块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它们切成一半大小是浮还是沉?再切成四分之一呢?八 分之一呢?切得更小呢?萝卜呢? (2)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一块木块在水中是 浮的, 用少量透明胶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 放入水中, 还是浮的吗?用更多的回形针和木头呢? 7.小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

    10、?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轻重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三三、总结总结拓展(预设拓展(预设 3 3 分钟)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我们发现什么? 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是有一定的标准。而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 轻重和体积,沉浮状态是不改变的. 这和我们原先的想法是不相符的, 那么物体的沉浮还和哪些因素有关呢?我们下节课将继 续探索。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沉 水底 浮 水面、水中 影响沉浮的因素: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轻重和体积,沉浮状态是不改变的。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1)物体在水中放

    11、手后不碰到底部的为 A 。 A.浮 B.沉 C.一半浮一半沉 (2)一枚回形针放入水中是沉的,下列方法放在水中能浮的是 C 。 A.把两枚回形针串在一起 B.把十枚回形针串在一起 C.把回形针插在塑料泡沫上 (3)一块橡皮在水中是沉的,切成一半大小在水中是 沉的 ,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 的, 用少量透明胶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 放入水中是 浮的 , 这说明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 改变它的轻重和体积,沉浮状态 不变 。 2.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是沉和浮单元中第二课的内容。在前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已 经了解到同种材料的物体的沉浮与其重量、体

    12、积大小没有关系,那么到底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这是学生经过学习之后自然而然产生的疑问,本节课就要来解决这个问题。 “探究既是科学学 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 解放学生的大脑和手脚,为学生准备了充足的教具和学具,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 到科学探究中来,品味科学探究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了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这节课主要有四个教学环节。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二、控制其它因素进行研 究;三、潜水艇的研究;四、制作浮沉子。主要的教学环节在第二、三两个环节,第二个环节, 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

    13、不同材料的物体的沉浮与其重量及体积关系的规律。第三个环节, 探究如何改变“潜水艇”的沉浮状态的实验,从而认识到体积相同的条件下,改变整个物体的 重量可以改变其沉浮状态。学习完这节课之后,又为后面继续研究物体沉浮规律作铺垫。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沉和浮的现象并不陌生,他们知道很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但到底 物体为什么会有沉有浮呢,究其原因他们并不了解,所以这节课就是要通过大量的实验,使学 生认识到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的沉浮规律。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

    14、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 容易沉。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索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物体的沉浮原理在潜水艇中的应用。 2.改变物体体积、轻重能改变沉浮状态,寻找相关的事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点: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体积相同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质量相同时体积小的容 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难点:难点: 对比“同种材料构成物体的

    15、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无关”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 物体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这两个概念的矛盾冲突点。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潜水艇模型 学生准备: 每组一个水槽、 一套相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 一套相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 小瓶子、沙子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聚焦:揭示课题聚焦:揭示课题(预设预设 5 5 分钟)分钟) 出示 ppt 图片:苹果、小石头、萝卜、泡沫、木块、回形针、小瓶子。 1.提问: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 没有关系。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预 设:重的

    16、沉轻的浮,大的沉小的浮。) 2.学生观察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 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预设:体积大小与沉浮没有关系。) 3.学生观察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 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预设:物体轻重与沉浮没有关系。) 4.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 系? 5.揭示课题: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板书) 二、二、探索一:探索一: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预设预设 2525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 5 个,相同质量不同

    17、体积的立方体 5 个,实验报告单两 张。 1.出示实验材料,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及讲解材料用途。 2.出示实验记录单,请同学们说一说要怎样填写。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报告单 第( )小组 实验一: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的沉浮(从重到轻排列) 小球 1 号 2 号 3 号 4 号 5 号 我们的发现: 预测 结果 实验二: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的沉浮(从小到大排列) 立方体 1 号 2 号 3 号 4 号 5 号 我们的发现: 预测 结果 3.小组领材料,实验观察,记录分析。 4.交流汇报: (1)从第一组材料的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什么现象?(预设:体积相同时重的容易沉轻 的容易浮。) (2)

    18、从第二组材料的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什么现象?(预设:质量相同时小的容易沉大 的容易浮。 (3)对比这两组实验我们发现怎样的物体更容易浮?(预设:体积大轻的容易浮,体积 小重的容易沉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4)小结: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5.提问:为什么用上节课的物体进行比较看不出物体大小、轻重对沉浮的影响,而用这两 组材料进行研究时能够看出物体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的关系?(预设:上节课的材料同时 改变了几个条件,影响了实验的准确。) 三、三、探索二:潜水艇的探索二:潜水艇的研究(研究(预设预设 8 8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水槽,小瓶子,沙子若干

    19、,实验记录单。 1.教师展示潜水艇模型。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的潜水艇。 2.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它是应用了什么原理呢?让我们来做个模拟 实验。 “潜水艇”沉浮实验记录单 第( )小组 小瓶子状态 大部分浮 小部分浮 沉到底 沙子数量 3.组织讨论:这个活动改变了什么因素?没有改变的因素是什么?(预设:改变了物体的 质量,物体的体积没有改变。) 4.学生尝试用这个实验结论去分析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在此基础上阅读教材第 6 页的灰色 文字。 四、拓展:制作浮沉子四、拓展:制作浮沉子(预设(预设 2 2 分钟)分钟) 自学资料库 21 页。制作一个“浮沉子”,下节课进行展示。 【板书

    20、设计板书设计】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不同材料构成物体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体积大质量小易浮,体积小质量大易沉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1)下列物体放入水中,都会下沉的一组是。( B ) A.小石头、泡沫块 B.回形针、橡皮 C.蜡烛、铁块 (2)1 千克铁在水中是下沉的,和它相同重量的木块在水中会( B ) A.下沉 B.上浮 C.不确定 (3)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 产生作用。( 对 ) 3.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物体的重量能

    21、够改变物体在 水中的沉浮状态。本节课将用学生熟悉的橡皮泥作为研究材料,使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并探 索其中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钢铁制造的轮船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本节课分为三个部 分: 第一部分:观察实心橡皮泥的沉浮。学生用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把它们依次放入 水中都会沉入水底。不同形状的橡皮泥,重量没有变,但体积有没有变,对于没有经验的学生 来说这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借助工具测出体积数据。再把橡皮泥放入盛水的刻度杯中,就能测 出它的体积,进行比较,发现体积没有变化。 第二部分: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学生通过做出尽可能多的形状,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思考它们的共同之处?再次引发学生思考橡皮泥

    22、重量没有变, 是什么变化使橡皮泥浮起来的? 第三部分: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学生通过测量不同形状橡皮泥的排开的水量,比较沉 和浮的状态下各自排开的水量,发现:沉的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中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 开的水量大,即浸入水中的体积大。 排开的水量的计算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原来的水量等于物体排开的水量。 知道了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重量不变,而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学生就能够理解 钢铁造的轮船能够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大大增加轮船排开水的体积。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橡皮泥是比较熟悉的,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或者美术课上已经有了类似的经 验,能够把橡皮泥做成

    23、船的形状,浮在水面上。但是,学生一般都不会去考虑其中的原因。通 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可以改变的,但为什么能改变,怎样改变, 还不是很了解,本课将带领学生用实验数据揭开其中的秘密。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 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

    24、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通过改变形状来改变物体沉浮状态在造船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难点: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量杯、橡皮泥若干、记录表等各 12 份等。 教师准备:量杯一个、橡皮泥、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聚焦:聚焦:揭示课题(预设揭示课题(预设 3 3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橡皮泥、水、量杯 1.出示一杯水和一块实心的橡皮泥。 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

    25、是浮的。(出示橡皮泥)老师这里有一块实心的 橡皮泥,如果把它放入水中,它是沉的还是浮的?(学生猜测) (预设:沉。) 2. 演示橡皮泥放入水中的沉浮情况。 现在,我就把这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你能发现什么?(预设:橡皮 泥沉入水中,量杯中水面上升了。) 3. 提问:同一块不同形状的橡皮泥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揭示课题: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板书) 二、探索: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预设二、探索: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预设 1717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橡皮泥、水、量杯 活动一:观察实心橡皮泥的沉浮活动一:观察实心橡皮泥的沉浮 1. 引导学生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板书)。 提

    26、问: 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重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 (预设:重量没有变) 2. 提问:怎样做才能知道不同形状的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变化? (预设:学生对橡皮泥的体积是否改变无法确定,可出示量杯。) (1)在量杯中装入 200 毫升水。 (2)测出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再减去量杯原来的刻度。 (3)怎样让数据更精确呢? 注意:读数的时候视线应该量杯中液体的凹液面相平。 3.学生相互合作,完成相同重量、不同形状实心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一。 出示实验步骤及要求: (1)往量杯里加入 200 毫升水。 (2)准备四块相同质量的橡皮泥,分别做成四种不同的实心形状(板书)。 (3)

    27、往量杯中放橡皮泥时要小心,不要把水溅出来。观察记录好水量。 (4)观察时,要轻声交流;实验结束,将材料整理好,准备交流。 相同质量不同形状实心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记录表 1 橡皮泥的形状 量杯里的水量 (毫升) 放入后水面刻度 沉浮状况 实心橡皮泥形状 实心橡皮泥形状 实心橡皮泥形状 实心橡皮泥形状 我们的发现 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交流:在刚才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质量没有变,体积也没有变,橡皮泥的沉浮状态不会发生改 变,量杯中的水面都上升了。) 活动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活动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1. 提问:一块实心橡皮泥放在水中下沉,你有什

    28、么办法让橡皮泥浮起来? (预设:方法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等。)(板书) 2. 学生相互合作,完成能浮在水面的不同形状橡皮泥的沉浮实验。 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观察杯子中水的高度变化,也记录在表格中。 出示实验要求: (1)往量杯里加入 200 毫升水。 (2)准备三块相同质量橡皮泥,做成三种能浮在水面不同的形状。 (3)将做好的橡皮泥,往量杯中放橡皮泥时要小心,不要把水溅出来。记录放入后杯中 水的量。 (4)观察时,要轻声交流;实验结束,将材料整理好,准备交流。 橡皮泥能浮的不同形状在水中的沉浮实验记录表 2 橡皮泥的形状 量杯里的水量(毫升) 放入后水面刻度 能浮的形状 能浮的形状

    29、 能浮的形状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 1 15 5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记录纸 1.讨论: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原 因呢?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橡皮泥沉和浮的不同形状,浸入水中的体积不同,杯 子中水上升的高度也不同。) 2. 认识:排开的水量 讲解: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板书) 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 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 (补充: 排开的水量与我们平时说的是排水量是有区别的, 前者指的是物体排开水

    30、的体积, 而后者是物体排开水的重量。) 3. 指导学生补充完成两张实验记录表 完成实验记录表 1 和 2 的空白列,添加“排开的水量”并计算出几种形状的排开的水量的 数据。 4.提问:对比两张表格上面的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预设: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大,即浸入水 的体积大。)(板书) 5.总结: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质量不变,而浸入水的 体积增大。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改变,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板书) 四、拓展:为什么钢铁造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预设四、拓展:为什么钢铁造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预设 5 5 分钟

    31、)分钟) 1.提问: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对于这个 问题,我们能解释了吗? (预设:就是因为排开的水量很大。) 2.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这个怎样做呢? 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充分利用本课知识解答,并为下一课做铺垫。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3.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形状 沉浮 排开的水量 实心 沉 小 空心 浮 大 船形 浮 大 橡皮泥的沉浮与排开的水量有关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1. 把物体浸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它排开的 水量 , 钢铁制造的轮船能够在水中 浮起来,这是因为轮船排开水的体积比钢铁本身的体积要

    32、 大 。 2.用一定量的橡皮泥做小船, 把船浸入水中的体积做得大些, 船装载的货物就会 ( A ) 。 A多些 B少些 C不变 3、右图中三个球的体积是相同的, A 它们排开水的体积说法错误的是( B )。 AA 球排开水的体积最小 B BC 球比 B 球排开水的体积要大 C CC 球和 B 球排开水的体积一样大 4.4.造一艘小船造一艘小船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造一艘小船是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的第四课,该内容是浮力的应用,适合运用 工程设计思维进行教学。 本课有五个部分, 分别是 “用橡皮泥造船” 、 “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 、 “设计制造其他的船”、“办个船的模型展览会”和“船的发展

    33、史”。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 回忆船的发展史,引入“橡皮泥小船制作赛”,引导学生通过制造一艘橡皮泥小船,研究相同 重量下,怎样增加船排开的水量,从而达到更大的装载量,再尝试设计使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品 造船。课后制作自己的个性小船,再举办船的模型展览会,让学生介绍并评价小船。本课希望 学生能够按照设计的计划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进一步加强科学和技术的联系。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船比较熟悉, 许多学生有乘船的经验, 有折纸船的经验。 学生知道船的作用, 因此也很乐意来设计制造一艘自己的小船。通过前面 3 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了船为什么 能浮在水面上,也知道了船排开的水量越大,越容易浮在水

    34、面上,装载的货物也就越多。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动手实验认识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 之增大。 2.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3.按自己设计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断改进。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体会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小组合作进行研究的习惯,体验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

    35、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人类创造发明船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难点: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教学教学准备】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水槽、若干橡皮泥、垫圈、汇总表。 小组:水槽一个、若干橡皮泥、若干垫圈、记录单、毛巾。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聚焦:船的发展史(预设聚焦:船的发展史(预设 3 3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1.船的发明是人类的伟大创造。自从有了船,人类的活动范围大大扩大,人类的物资运输 和交流也大大

    36、增加。可以说,船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船的 发展史。 2.播放课件“船的发展史”并进行介绍:木筏、独木舟、明轮、帆船、气垫船、远洋货轮、 现代客轮、航空母舰。 3.欣赏了那么多船,我们今天也自己来造一艘小船。(出示课题:造一艘小船) 二、二、探索探索:橡皮泥小船制作赛(预设:橡皮泥小船制作赛(预设 2020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每个小组 3 块橡皮泥、若干垫圈、水槽、毛巾、记录单。 1.出示橡皮泥,上节课我们已经能够让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了,那怎样造出一艘装载量比 较大的小船呢?今天让我们来进行一场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吧。 2.提问:既然要比赛,我们怎样能够保证比赛

    37、公平呢? 3.小组讨论、交流。(预设:橡皮泥重量相同、橡皮泥要一样、测量的重物要相同。) 4.集体制订比赛规则(全班汇报交流,补充,教师总结) 课件出示: (1)相同体积的同种类型橡皮泥; (2)不准有其他的添加物; (3)比比谁制作的小船装载量大; (4)时间限制在 10 分钟内。 5.组织学生分小组制作 3 艘橡皮泥小船, 提醒要考虑装载物以及船的稳定性, 小组内测试: 将船装载的货物量,记录在表中。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1)先把船平稳地放入水中,不可以浸水。 (2)放垫圈的时候尽可能平稳,一个一个地放,当最后一个放入船中而船沉了,那么最 后一个不算船的载重。 (3)边放边数,实验一次,

    38、注意卫生。 造一艘小船记录表造一艘小船记录表 第( )小组 序号 小船承载的垫圈数量(个) 排序 经验和想法 1 2 3 三、三、研讨研讨:交流体会和经验(预设:交流体会和经验(预设 5 5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全班汇总表 1.小组上报组内装载量最大的小船,汇总数据,准备交流研讨。 造一艘小船汇总表造一艘小船汇总表 小组 小船承载的垫圈数量(个) 排序 1 2 3 4 5 6 7 8 9 2.学生反馈交流自己的经验和想法。(预设:船要放平稳、要轻轻地放垫圈、放垫圈时要 注意保持船的平衡等。) 3.观察全班的数据表,请小船装载量最大和最小的同学介绍经验和想法,并展示小船。 4.教师小结: 相

    39、同重量的橡皮泥, 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 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板书) 四、四、拓展拓展:设计一艘个性船(预设:设计一艘个性船(预设 1212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出示我的造船计划 1.如果请你用身边的废弃物品制作一艘装载量更大的小船,你想制作一艘什么样的小船 呢? 课件出示问题: (1)我们想造什么样的小船? (2)造这艘小船需要什么材料? (3)我们的小船有哪些特点? 2.小组讨论与设计,并列出自己需要准备的材料,画出自己的设计草图。 3.课后寻找废弃物品按照设计图制作属于自己的个性小船,下节课进行展示、评价。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4.4.造一艘小船造一艘小船 橡皮

    40、泥小船制作赛 造个性船 准备 制作 改进和完成 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装载量越大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1.使用重量相同的橡皮泥制作小船,体积越大,装载量( A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2.用橡皮泥捏小船,为了增加船体的稳定性,可以采用( B ) A.缩小船底面积,把船舷加高 B.把船底的面积增大 C.选择小一些的盆子作为装水的容器 3.玲玲测试橡皮泥小船的装载量时,当垫圈数加到 19 个时,小船刚好沉没了,那么它的 载重量应为( C ) A.20 个垫圈 B.19 个垫圈 C.18 个垫圈 5.5.浮力浮力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教材中一共安排了四块的内容:感受浮力

    41、;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测量大小不同的 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和解释上浮的原因。 通过感受活动后,教科书给出了浮力的描述性定义,当物体静止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的 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后两个观察活动是建立在第一个感受活动的基础上,且第三个活动是 第二个活动思维上的递进。通过两个观察活动,以及对数据的分析和交流,知道物体的浮力大 小与物体浸入水的体积大小有关,即:物体浸入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本课主要是学习用实验探究浮在水面的物体、上浮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大小的测量方法; 分析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为下一课探究下沉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及原因,形成一个完整的概 念: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42、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 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学生平时的经验中, 已经有了浮力的感受, 他们从平时的游泳中能感受到水对身体的浮力, 从上几节课的实验中,感受到水对物体有浮力。第一课到第四课,学生通过探究了解了构成物 体的材料、重量、体积大小、形状等对沉浮的影响,实际上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也感受到浮 力的存在。本课开始,学生将把注意力放在浮力上,来研究物体沉浮的秘密。当一个物体放入 水中时,它就受到了水对它向上的推力,即浮力。漂浮的物体它们都受到水的浮力。如果向上 的浮力大于向下的重力,物体将上浮。学生如果能够运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进

    43、行解释完全浸入 水中的泡沫塑料块松手后上浮,说明已经掌握浮力、重力和物体沉浮的关系了。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上浮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 测出浮力的大小。 2.知道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知道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3.能通过实验来收集数据,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

    44、目标 1.懂得方法的改进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浮力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 出浮力的大小。 难点:运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小水槽、水、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 3 块、弹簧秤、细线、滑轮、记 录表。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 小组实验一:精确刻度杯一个,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等物体。 小组实验二:弹簧秤一个,一块大泡沫塑

    45、料块,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共用), 细线,记录表一。 小组实验三:弹簧秤一个,三块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 (共用),细线,记录表二。 建议:如果可以准备溢水杯,可以更加准确测量水的体积。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感受浮力(预设一、感受浮力(预设 5 5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水槽、木块或泡沫塑料块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究物体沉浮的秘密。大家先说生活中见到物体浮在水面的现 象。 2.感受活动。分组观察木块、泡沫塑料块在在水面的沉浮情况。用手轻压木块、泡沫塑料 块,有什么感觉? 3.学生交流感受。(手向下压,感觉木块、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

    46、) 4.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像泡沫塑料块这样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 个力就是水的浮力。(揭示课题) 5. 师生共同分析浮在水面静止的木块受力情况。 (当木块静止浮在水面上时,除了受到浮力,还会受到重力。这时候浮力和重力大小相同、 方向相反。) 二、浮力的测量(预设二、浮力的测量(预设 2525 分钟)分钟) 活动一:如何测量泡沫块受到水的浮力?活动一:如何测量泡沫块受到水的浮力? 1.测量重力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也可以用弹簧测力计。 2.提问:弹簧测力计一般只能测拉力,不能够测压力,怎么办? 3.学生讨论实验方法,教师指导实验方案的设计。 (此处的实验设计比较难,学生难

    47、以想到课本设计的方法,教师可以出示实验材料,适当 引导学生思考将压力转化为拉力,再把拉力的方向通过滑轮进行改变,方便实验的进行。) 4.物体受到浮力大小的讨论。 (预设:物体的重力竖直向下,拉力也向下,那么受到的浮力应该是物体重力和弹簧测力 计拉力的和。) 5.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材料:弹簧秤一个,一块大泡沫塑料块,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共用), 细线,记录表。 实验活动前先明确记录单内容及操作注意事项。 泡沫块自重测量一次就可以。 排开的水量, 就是物体浸入水中后,刻度杯中水上升的体积。 实验注意提示: (1)浮力等于重力加拉力;(浮力 = 重力 + 拉力) (2)未放入水前先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 (3)泡沫块浸入水中不同的量进行实验。分别是: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 全部浸入水中。 (4)每次读数时弹簧称要尽量把线拉直。并且夹角尽量减小。 (5)填好实验记录表。 (表一(


    注意事项

    本文(2021年杭州市教科版五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案)为本站会员(理想)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