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1年中考科学复习实验专题讲义:化学实验2——成分分析与装置连接(教师版)

    • 资源ID:171167       资源大小:441.38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1年中考科学复习实验专题讲义:化学实验2——成分分析与装置连接(教师版)

    1、 化学实验化学实验 2 2(成分分析与装置连接)(成分分析与装置连接) 有关混合气体成分分析及相关延伸类实验以及相似实验,是中考化学实验的常见题型;这类题 型能很好的对学生在化学逻辑推理能力、细节把控、常见物质的相互反应、装置连接、反应条件、 基本实验仪器相关知识等方面能做到尽可能全面的考核,是一种很好的能力体现类考核题型; 所以,同学们如果在化学实验方面存在各种各样问题,平时实验小分丢的多的情况,则,这类 题型需要加以强化训练,以达到整体提升化学实验解题能力以及回答问题全面性的提升培养; 本专题精选了典型的各类问法和题型设计,亦包含部分信息题作为适当拓展,希望能给予大家 一定的帮助和提升。

    2、1、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 加热时酒精灯 焰温度最高。 【分析】:酒精灯外焰燃烧最充分,温度最高; (答案:外;) (2)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 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 都没有改变, 根据氧气 的物理性质可选择 E 装置收集氧气。选择 B 装置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收集气体前,应将集气瓶装满 ,并盖上 ;收集氧气还可以选择的 装置是 。 【分析】: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 学性质都不改变,根据氧气不易荣誉水可选择排水法收集,B 装置制取氧气,应选择药品为过氧化 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3、反应方程式为: 2222 22 2 OOHOH MnO ;收集气体前,应将集气瓶装满水, 井盖上玻璃片,收集氧气还可根据其密度比空气大,选择向上排空气法,即 CF 装置; (答案:化学性质;不易溶于水; 2222 22 2 OOHOH MnO ;水;玻璃片;CF;) (3) 通常情况下, 3 NH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且水溶液显碱性,密度比 空气小。实验室里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取 3 NH。实验室制取 3 NH应选择的发 生装置是 (填字母),若选择 F 装置利用排空气法收集 3 NH , 气体应该从 (选 填“a”或“b”)口进入。 【分析】:实验室离用氯

    4、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取 3 NH,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A; 若选择 F 装置利用排空气法收集 3 NH,因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气体应该从短导管 b 进入; (答案:A;b;) 【思路】:根据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分析,选择发生装置要看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若反应 物为固体,反应条件需加热,则选择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若反应物为固液,反应条件常温,则选 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气体的收集方法看密度和溶解性,若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若密度 比空气小,则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若密度比空气大,则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已知某混合气体由 2 H、CO和 2 CO三种气体组成。为验证该混合气体成

    5、分,某小组同学经过讨 论,设计了下图 1 所示的实验方案。根据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 装置 C 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分析】: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因此装置 B 用于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那么装置 C 在实验中的作用使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除尽,为检 验其他气体的存在做好准备; (答案:检验 2 CO是否被完全吸收;) (2) 仅根据 D 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这一现象,能否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存在CO?请判断并说明 理由 。 【分析】:氢气和一氧化碳都能与氧化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在加热条件下, 2 H、CO均能 与氧化铜反应,使 D 装置中产生黑色

    6、粉末变红,所以仅根据 D 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这一现象,不能 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存在 2 H; (答案:不能, 2 H能与CuO反应;) (3) 小丁根据装置 E 中出现变成蓝色的实验现象,得出该混合气体中有氢气存在的结论。你认为 结论是否可靠?若可靠,请说明理由;若不可靠,请对图 1 实验装置提出改进意见 。 【分析】:混合气体经过 ABC 三个装置后,剩余气体肯定会带出水蒸气,因此 E 中的硫酸铜边 栏无法证明使反应产生的水,还是气体带出的水;小丁根据装置 E 中出现变成蓝色的实验现象,得 出该混合气体中有氢气存在的结论,我认为结论不可靠,改进意见使:在 CD 之间加一个气体干燥装 置; (

    7、答案:不可靠,在 CD 之间加一个气体干燥装置;) (4)图 1 方案中 B 装置可用来吸收 2 CO但没有现象。为证明 2 CO和NaOH能发生反应,小丁又设 计了图 2 所示的方案。则图 2 方案中所加试剂 X 应该是 。 【分析】:钡离子遇碳酸根离子会产生碳酸钡沉淀;钡离子遇碳酸根离子会产生碳酸钡沉淀, 则图 2 方案中所加试剂 X 应该使氢氧化钠和氯化钡; (答案:氢氧化钠和氯化钡;) 3、已知某混合气体由 2 H、CO和 2 CO三种气体组成。为验证该混合气体成分,科学研究小组的同 学经过讨论,设计了如图 1 所示的实验方案。 根据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 装置 A、C、F 装的都

    8、是澄清石灰水,但它们的作用各不相同。装置 C 在实验中的作用 是 ;装置 F 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分析】:反应前,让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是为了验证时否存在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让 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是为了验证生成物中是否存在二氧化碳,即分析原来气体是否存在一氧化碳: 装置 A、C、F 装的都是澄清石灰水,但他们的作用各不相同。装置 C 在实验中的作用时检验 2 CO是 否除尽;装置 F 在实验中的作用时检验混合气体通过装置 D 后是否有 2 CO生成,从而判断混合气体 中是否有CO; (答案:检验 2 CO是否除尽;检验混合气体通过装置 D 后是否有 2 CO生成,从而判断混合气体 中是

    9、否有CO;) (2) 仅根据 D 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这一现象,能否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存在 H2? 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 【分析】:氢气和一氧化碳都能还原氧化铜粉末:仅根据 D 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这一现象,不 能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存在 2 H,原因是CO也能还原CuO; (答案:不能,因为CO也能还原CuO;) (3) 图 1 方案中 B 装置可用来吸收 2 CO但没有现象。为证明 2 CO和NaOH能发生反应,小丁重 新设计了图 2 所示的方案。则图 2 方案中所加试剂 X 应该是 和 的混合溶液。 【分析】:二氧化碳( 2 CO)不能和氯化钡( 2 BaCl)反应,因此第一个瓶子没有任何现象

    10、; 如果同时放入氯化钡( 2 BaCl)和氢氧化钠(NaOH)溶液,由于二氧化碳( 2 CO)先与氢氧化 钠(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 3 NaCO),然后碳酸钠( 3 NaCO)与氯化钡( 2 BaCl)反应生 成碳酸钡( 3 BaCO)沉淀,可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图 1 方案中 B 装置可用来吸收 2 CO 但没有现象,为证明 2 CO和NaOH能发生反应,小丁重新设计了图 2 所示的方案。则图 2 方案中 所加试剂 X 应该是 2 BaCl和NaOH的混合溶液; (答案: 2 BaCl;NaOH;) 4、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得到的混合气体有哪些成分?某科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

    11、导下,对此进 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 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一氧化碳、氢气 该混合气体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气 【查阅资料】 a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b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c浓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了实验(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装置 A 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 B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为混合气体中 有 。 【分析】:装置 A 中污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水,装置 B 中

    1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答案:OH2、 2 CO;) (2)装置 C 中的药品为 。 【分析】:装置 C 要除去原气体中二氧化碳,以防止干扰CO的验证,所以 C 中药品为氢氧化 钠溶液; (答案:NaOH溶液;) (3)E 中氧化铜变红、F 中无水硫酸铜变蓝、G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E 中的变化说明氧化铜具有 性。 【分析】:氧化铜具有氧化性,能与 2 H、CO等发生反应; (答案:氧化性;) (4)【实验结论】猜想 正确 【分析】:E 中氧化铜变红、F 中无水硫酸铜变蓝、G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原混合气体中 还含有 2 H和CO,所以猜想 2 正确; (答案

    13、:2;) 5、 下列各图图是同学们所熟悉的实验装置,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 写出仪器的名称: ; 【分析】: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水槽是盛水的仪器; (答案:长颈漏斗;水槽;) (2) 实验室若用 B 装置制备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氧气通常选用的 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 【分析】:如果用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 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荣誉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 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 (答案: 23 322 2 OKClKClO MnO ;E;) (3) 在实验室里若选用

    14、 A、C 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其反应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为: 【分析】: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 (答案: 2223 2COOHCaClHClCaCO;) (4) 澄清石灰水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之一如图 2 所示是同学们做过的实验: 甲中能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乙中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有同学将甲、乙两个实验后所得物质全部倒入丙实验后的烧杯中混合,静默一会儿,观察到上层 溶液为无色,底部有白色沉淀取少量上层溶液滴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综合分析可知:该 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酚酞和 ,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分析】:甲中能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

    15、浊(或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钙和 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配平即可;综合分析实验可知,该上层溶液中一定含 有的溶质是酚酞和NaCl,可能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钙,因为取少量上层溶液滴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 现象; (答案: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产生白色沉淀); NaOHCaCOCONaOHCa2)( 3322 ; NaCl; 2 CaCl;) 6、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浓硫酸与铁定(碳素钢)反应后产生气体的成分。 【查阅资料】 Fe与浓 42SO H反应,加热,有 2 SO生成; C与浓 42SO H反应,加热,有 2 CO和 2 SO生成; 2 SO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SO可使品

    16、红溶液的红色褪去,而 2 CO不能; 2 SO可与酸性 4 KMnO溶液反应使其褪色,而 2 CO不能; 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NaOH和CaO; 【实验探究】 称取 24.0g 铁钉放入 60.0mL 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的溶液 X 并收集到气体 Y。甲同学 通过实验测定并推知气体 Y 中 SO2 气体的体积分数为 66.7%。 同学们认为气体 Y 中还可能还有 2 H和 Z 气体。 探究实验的主要装置如图所示: 为确认 Z 的存在,需要将装置甲(如图所示)接入上述装置的(填编号) 之间。 【分析】:铁定中含有碳元素,根据碳与浓硫酸的反应推测气体 Z 的名称,然后根据验证二氧 化碳常见

    17、验证方法确定甲装置中的试剂类型,并判断它的位置:铁钉中含有碳,而碳与浓硫酸在加 热时加热会生成 2 CO,所以气体 Y 中的 Z 气体可能是 2 CO;为了确认 Z 的存在,即检验二氧化碳, 需要用石灰水,而 C 中的碱石灰是为了吸收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应该在它的面前,即将装置甲 放在 B、C 之间; (答案:B、C) 实验中,如果观察到 ,则可确认 Y 中还有 2 H气体; 【分析】:氢气与黑色的氧化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水和红色的铜单质;无水硫酸铜溪水后变 成蓝色:实验中,如果观察到黑色固体出现红色,白色固体出现蓝色,则可确认 Y 中还有 2 H气体; (答案:黑色固体出现红色,白色固体出

    18、现蓝色;) 如果需要测定限定体积气体 Y 中 2 H的含量( 2 H约为 0.01g)。除可用测量 2 H体积方法外,能 否用称量上图中装置 D、装置 E 的质量变化的方法,并通过计算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 【分析】: 思路一、分析装置 D 和 E 中质量的改变成因,进而确定是否能够计算出氢气的质量:在装 置 D 中,氧化铜与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其中的水蒸气全部被 E 中的无水硫酸铜吸收,因此根据反 应前后 E 质量的该变量可以得到生成水的质量;在装置 D 中,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之差就是被带走的 氧元素的质量,而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水,再用水的质量减去氧元素的质量就是氢气的质量;因此 可以通过称量装

    19、置 D、E 总质量变化的方法测定 2 H含量; 思路二、从天平的测量精度的角度思考是否能够测定出 0.01g 氢气的质量:实验室托盘天 平的最小刻度为 0.2g,由于氢气的质量 0.01g 远小于 0.1g,所以无法用普通天平测出氢气的含量; (答案:不能或能,根据上面两个思路选择书写对应原因) 7、PLA 是一种新型可降解塑料,能有效缓解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已知 PLA 由碳、氢、氧三种 元素组成,为了测定 7.2gPLA 样品中的各种元素质量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设计】 以上实验装置如图正确的连接顺序是:A E C。 【分析】:PLA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可以

    20、测氢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然后用样品质量 减去二者的质量就是其中氧元素的质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此可以通过它的质量改变测出生成 水的质量,二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可以检验水是否被完全吸收;吸收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钠溶液, 可以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是否生成沉淀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在测量二氧化碳的质量前必须 除去水,因此检验水的操作在前,而二氧化碳的步骤排在后面:所以以上实验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 是:ABEDC; (答案:B;D;) 【分析与结论】实验中选择纯净的氧气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 【分析】: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会对 PLA 的燃烧产物判定的影响:实验中选择纯净 的氧气而不用空气的原因

    21、是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对验证结果由影响; (答案: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对验证结果有影响;) 装置 C 的作用是 。 【分析】:如果澄清谁会谁没有变浑浊,说明生成的二氧化碳被全部吸收,装置 C 的作用是, 验证二氧化碳已经被完全吸收(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 (答案:验证二氧化碳已经被完全吸收(或: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 正确连接装置后,确认气密性良好。充分燃烧 7.2gPLA 样品,已知燃烧产物被完全吸收,测得相 关实验数据见下表: 装置 B C D E 实验前质量/g 160 150 150 100 实验后质量/g 163.6 150 163.2 100

    22、通过分析与计算,该 PLA 样品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_。 【分析】:根据 B 装置的质量增加量得到生成水的质量,再利用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 氢的质量;同理,根据 D 装置的质量增加量计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再利用其中碳元素的质量 分数计算出碳的质量,最后用样品质量减去氢和碳的质量就是其中氧元素的质量: B 装置的质量增加了:ggg3.6160163.6,即生成了 3.6g 水; 7.2gPLA 样品中含有氢元素质量为:gg0.4100% 1621 21 3.6 ; D 装置的质量增加了:gg2 .13150g2 .163,即生成了 13.2g 的二氧化碳; 7.2gPLA 样品

    23、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gg6 . 3%100 21612 12 2 .13 ; 7.2gPLA 样品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gggg2 . 36 . 34 . 02 . 7; 该 PLA 样品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8:1:92 . 3:4 . 0:6 . 3ggg; (答案:9:1:8;) 8、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现欲测定其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 实验: 【实验原理】Na2CO3H2SO4=Na2SO4H2OCO2 通过实验测得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可求得原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如图连接装置(除 B、C 外)并加入所需

    24、药品。 称量并记录 B 的质量( 1 m)。(称量时注意封闭 B 的两端) 按动鼓气球,持续约 1 分钟。 连接上 B、C。 打开分液漏斗 F 的活塞,将稀硫酸快速加入 D 中后,关闭活塞。 按动鼓气球,持续约 1 分钟。 称量并记录 B 的质量( 2 m)。(称量时注意封闭 B 的两端及 E 右端的出口) 计算。 请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干燥管 C 的作用是 。 【解析】:如果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 B 中被碱石灰吸收,会使测得的二氧化碳质量 偏大,导致测算出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大:干燥管 C 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 入 B 中影响实验结果; (答案:防止

    25、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 B 装置中影响实验结果;) (2) 若所取样品的质量为 12g, 1 m为 51.20g, 2 m为 55.60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为 。 【解析】: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就是 B 装置中前后两次的质量差,根据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再根据:100% 样品质量 碳酸钠质量 计算质量分数: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ggg4 . 42 .5155.6m-mm 12CO2 ;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质量为 X; 224423 COOHNaSOSOHNaCO; 106 44 X 4.4g 4.4g 44106 x ; 解得:gx6 .10

    26、; 那么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3 .83%100 12 6 .10 % 3 g g NaCO; (答案:83.3%;) (3) 本实验中进行、两个步骤操作的目的分别是 。 【解析】:鼓气球可以将原有的气体排除,产生的二氧化碳挤压进 B 中被吸收:本实验中进行 、两个步骤操作的目的分别是:排进装置内原有的二氧化碳;将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压入 B 中; (答案:排进装置内原有的二氧化碳,将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压入 B 装置中;) (4) 有同学提出:也可称量 D 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了减小误差,则需 在反应后往 D 装置中鼓入足量的 ,再称量。 【解析】:反应前 D 装置的总质量

    27、是装置、药品和瓶内空气的质量和,反应后应该也是装置、 剩余药品和等量空气的质量和,这样两个质量之差才是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有同学提出:也可称 量反应前后的质量差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了减小误差,则需要再反应后往 D 装置中鼓入足量的 原有气体以替换掉 D 中残留的二氧化碳气体再称量; (答案:空气;) 9、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其主要成份是碳酸钙、氢氧化镁及少量水。实验室现 有一瓶水垢样品, 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 该装置气密性良好,A、C、D 中所装药品足量)。已知: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加 热条件下,氢氧化镁易分

    28、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OHMgOOHMg 22 )(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将质量为 m 的样品装入装置 B 的玻璃管中,按图连接好装置,关闭弹簧夹,给样品加热; 待样品完全反应,先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再熄灭酒精喷灯,直到玻璃管冷却; 实验完毕,测得装置 C、D 中的液体质量分别增加了 1 m、 2 m; IV根据实验所测数据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装置 C 中所装药品为 。 【分析】:装置 C 中所装药品是浓硫酸,用来吸收水蒸气,D 中药品是氢氧化钠溶液,用来吸 收二氧化碳; (答案:浓硫酸;) (2) 该水垢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 。 【分析】

    29、: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的数据可以计 算该水垢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设碳酸钙质量为x,D 中的液体质量增加了 2 m,说明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 2 m; 23 COCaOCaCO 高温 ; 100 44 x 2 m 44 100 2 m x ;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 11 2500 %100 44 100 % 22 3 m m m m CaCO ; (答案:% 11 2500 2 m m ;) (3) 小金认为可以根据 m1 这个数据,进而求出该样品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是否可 行? 。 【分析】:这个方法不可行,氢氧化镁加热生成水,

    30、样品中的水会造成数据影响,使水的质量 偏大,根据 1 m这个数据,不能求出该样品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 (答案:不可行;) 10、为测定石青的组成,小组同学称取石青样品,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石青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23 )(OHbCuaCuCO 2 )(OHCu在 6668完全分解: OHCuOOHCu 22 )( 加热 ; 3 CuCO在 200220完全分解: 23 COCuOCuCO 高温 ; 4 CuSO固体为白色,OHCuSO 24 5固体为蓝色; 实验步骤: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准确称取 34.6g 23 )(OHbCuaCuCO 放在 C 装置中; 打开活塞鼓入一段

    31、时间空气,称量装置 D、E 的质量;关闭活塞,控制 C 装置中的温度为 250 对石青进行热分解,直至 C 装置中剩余固体质量不再变化为止;打开活塞, ;冷却 后,称量,装置 D 增重 1.8g,装置 E 增重 8.8g。 (1) 完善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 【解析】加热分解后,会产生气体,气体则会在装置内残留,所以需要通入一段时间空气,把 残留在装置中的气体完全排除以便后续装置吸收完全;再称量装置质量才会精确; (答案:缓缓鼓入一段时间的空气;) (2) 通过计算可得:a:b= 。 【解析】浓硫酸吸收的使水蒸气,所以产生的水是 1.8g;碱石灰吸收的是二氧化碳,所以分解 物质产生了 8.8g

    32、二氧化碳; g ba a g8 . 8%100 98124 44 34.6 ; g ba b g8 . 1%100 98124 18 34.6 ; 所以,1:2: ba; (答案:2:1;) (3) 【继续探究】 硫酸铜晶体受热会逐步失去结晶水。取纯净OHCuSO 24 5固体 2.50g,放在上图实验装置 C 中进行 加热,测定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G 点固体的化学式是 。 【 解 析 】 2.5gOHCuSO 24 5中 , 含 有 0.9g 水 , 由 图 可 知 , G 点 时 减 少 的 水 时 ggg72. 078. 12.5;固体中还剩下 0.18g 水,所以固体中

    33、丢失了 4 份水,还剩下 1 份水,即 G 点的化学式是OHCuSO 24 ; (答案:OHCuSO 24 ;) (4) 将OHCuSO 24 5固体加热到 570分解后,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硫的一种氧化物和 水蒸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OHCuSO 24 5固体分解后会生成水, 黑色的粉末是CuO, 硫酸铜中硫的化合价是6 价,所以硫的氧化物是三氧化硫;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进行配平可得: OHSOCuOOHCuSO 2324 55 ; (答案:OHSOCuOOHCuSO 2324 55 ;) 11、某混合气体由 CO、CO2、SO2 三种气体组成,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相关

    34、实验: 【查阅资料】SO2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SO2 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并能使其褪色; SO2 能使氢氧化钡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 和 CO2 均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不与高锰酸钾 溶液反应。 【实验研究】为验证这三种气体,同学们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事实与结论】通过实验验证了以上三种气体都存在。 (1) 装置 A 的作用是 ; 【分析】:因二氧化硫对实验由干扰, 2 SO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并能使其褪色, 装置 A 的作用是检验并吸收二氧化硫,排出对二氧化碳的验证产生干扰; (答案:检验并吸收二氧化硫,排出对二氧化碳的验证产生干扰;) (2) 能证明气体中含有

    35、CO2 的现象是 ; 【分析】:B 中品红不褪色,C 中溶液变浑浊,即可证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B 中品红不褪色,C 中溶液变浑浊;) (3) 【反思与评价】若装置按 CDABE 的顺序连接,则无法验证的气体是 ; 【分析】:因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能与氢氧化钡、氢氧化钙溶液反应且都能产生沉淀,所以 若装置按 CDABE 的顺序连接,则无法验证这两种气体; (答案: 2 CO、 2 SO;) (4) 有同学提出上述原装置中省略 D 装置也能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该同学的设计有无 道理并说明理由 。 【分析】 : 该实验验证CO是利用其与氧化铜反应固体颜色的变化来完成, 所以 2 CO

    36、气体对CO 气体的实验没有干扰,可去掉 D 装置; (答案:有道理, 2 CO气体对CO气体的实验没有干扰;) 12、(1)浓硫酸与木炭共热生成 2 CO、 2 SO和OH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对应的配平方法来进行方程式书写; (答案:OHSOCOSOHC 22242 222 (浓) ;) (2) 已知 2 SO能使红色的品红溶液褪色,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 2 CO不能使红色的品红溶 液褪色; 2 SO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而除去,而 2 CO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 试用下图所列各种装置设计一套实验来验证浓硫酸与木炭反应所得到的各种产物这些装置

    37、的连接 顺序 (按产物气流从左到右的方法) 是 (填写装置的编号) 【分析】:生成 2 CO、 2 SO和OH2检验过程应为检验水蒸气检验并除尽二氧化硫检验二 氧化碳; (答案:;) (3) 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中 A 瓶的溶液褪色,C 瓶溶液不褪色 则 A 瓶的作用是 ; B 瓶的作用是 ; C 瓶的作用是 【分析】: 2 SO能使红色的品红溶液褪色, 2 CO不能使红色的品红溶液褪色,因此装置 A 中盛 有红色的品红溶液来检验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影响二氧化碳的检验,因此检验二氧化碳钱先除尽二 氧化硫,装置 B 中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二氧化硫,而不除去二氧化碳,装置 C 中的红色的品 红溶液时用来证明 2 SO气体已经完全除尽的; (答案:检验产物中有 2 SO;除去气体中的 2 SO;证明 2 SO气体已经完全除尽;) (4) 装置中所加固体药品是 ,可验证的产物是 【分析】: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遇水变蓝,可用于检验水; (答案:无水硫酸铜粉末;水;) (5) 装置中所盛放溶液是 ,可验证的产物是 【分析】: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为通过澄清石灰水,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澄清石灰水; 2 CO;)


    注意事项

    本文(2021年中考科学复习实验专题讲义:化学实验2——成分分析与装置连接(教师版))为本站会员(争先)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