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3 单元声音的奥秘单元分析及课时安排 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 声音对于地球上的动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声音,整个世界便会沉浸于一片静 寂当中,动物将失去感知环境的一个重要渠道。我们随时随地生活在充满声音的环境里,无 论是否在感知或愿意感知,声音都客观存在,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研究声音现 象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必不可少的基础内容之一,对于帮 助儿童了解、认识外部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本单元围绕认识声音的产生、传播及声音的特 征等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感悟、研究、认知声音的奥秘。 声音无疑是每个人都“司空见惯”甚至
2、“充耳不闻”的,从婴儿时期就早已“耳熟能详” 了。但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的,很多人对此缺少思考,对儿童而言尤其如 此。他们对声音现象、变化过程的知识积累不足,形象思维缺乏,概念模糊。本单元通过系 列科学探究活动解答声音的产生、传播与变化这三大疑惑,用活动体验纠正偏见,也为初中 学段学习声音规律提供知识基础与实践经验,使学生乐于参与到声音现象的科学探究活动中 来。 本单元的探究活动采用了显性化的方式,让难以直接观察到的声音“现身”,使声音“看 得见”,以及听得见声音在各类物质中传播等,让学生感受到看不见的东西也具有客观存在 性,并且学会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观察、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
3、,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其 终身发展服务。 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 (1)本单元通过观察、比较、实验、交流等科学探究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 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科学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 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
4、的条件、 过程、 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 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 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 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 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6.1 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通过物质传播。 6.1
5、.1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举例说明声音在不同物质中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6.1.2 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 举例说明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 6.1.3 声音的高低、强弱与物体振动有关。 知道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制作能产生不同高低、强弱声音的简易装置,知道振动的 变化会使声音的高低、强弱发生改变。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防治;知道保护听力的方法。 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析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析 本单元由三课组成: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不同的声音。前两课有递进关 系,是关于声音现象的知识,是对声音的产生原因、传播方式和行进方向等的认识。通过一 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初步建立物体振动
6、、声音传播的概念,了解物体发声的条件、声音传 播的途径等。第三课是介绍不同声音的区分与辨识,以及声音与物体振动的关系。通过制造 不同高低、强弱的声音的活动,知道振动的变化会使声音的高低、强弱发生改变。在学生对 声音现象有了初步了解后,将关注点放在了声音是物体振动的本体性质上,通过探究活动帮 助学生认识声音也是一种能量形式,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建立对声音的初步认知,为以后进 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单元教学目标四、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比较,发现物体发声现象的共同之处,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通过实验,观察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现象,理解声音在固体、液体、 气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3) 通过观察与比较,认识声音有高低、强弱的不同。 (4)在学习声音有关知识的基础上,与生活联系,认识噪声的危害及保护听力的生活常 识。 五、单元活动导图五、单元活动导图 六、课时安排六、课时安排 序号 课题 课时 1 声音的产生 1 2 声音的传播 1 3 不同的声音 1 总课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