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4 单元身边的材料单元分析及课时安排 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 材料是我们生活的物质基础之一。从文具、衣帽、课桌到轮船、火车、宇宙飞船各 种各样的材料制成了生活中成千上万的物品。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材料正起 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历史上的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也都是以材料为标志来划分 的。面对种类繁多的材料,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认识材料的特征?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认识材 料的特征?材料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我们怎样研发适应时代需要的新材料?这些都是 本单元要研究的问题。 本单元共有四课。第一课为材料总览。通过观察身边的各种材料,使学生意识到物体是 由
2、不同材料做成的。按来源可将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接下来是并列平行的三课, 分别选取了纸、金属和塑料为研究对象,它们不仅常见、易得,而且既有天然材料也有人造 材料。这三课的设计模式大体相同:在认识材料性质的同时,交织科学探究过程技能的练习。 所涉及的科学探究过程技能有:观察、描述、控制变量、作出假设、实验、概括推理、表达 交流等。 本单元也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结合得非常好,可以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 环境的情感和态度。在纸的研究中,渗透了保护纸的原材料木材资源的教育;在金属 一课中,让学生综合考虑材料的多种性能,进行材料的设计;在塑料一课中,让学生思 考塑料带来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等等。
3、 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测量、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 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 科学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 方面提出假设。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 、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 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 证据
4、和结果。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 、比较 、推理、概括等方法 ,分析结果,得出结 论。 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在教师引导下,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 、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 、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 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能接纳他 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 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
5、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 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 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1.2 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描述某些材料的导电性、透明程度等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16.1 人工世界和自然 世界不一样。 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析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析 本单元是按照先总后分的逻辑顺序来安
6、排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是“总览”,总 体上认识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人造材料,并发现它们的相似处和不同点。接下来的“分” 就是并列的三课纸金属塑料,分别了解和探究这三种材料的用途以及各种 特性。选择这三个次级主题,一是因为纸、金属、塑料常见、常用、易得,学生也比较熟悉; 二是因为纸、金属、塑料三种材料本身既有天然成分,也有人造成分;三是因为三种材料在 生活中应用广泛,纸和金属是传统材料并有新的发展,而塑料则代表了新型材料的应用。 四、单元教学目标四、单元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研究各种材料,初步认识材料的特性。 (2) 鼓励学生对观察到的各种特性、现象、结果进行推测并作出合理解释。 (3)激励学生进行一些有关材料的观察研究、调查收集等实践活动。 (4)意识到合理、充分利用材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合理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观 念。 五、单元活动导图五、单元活动导图 六、课时安排六、课时安排 序号 课题 课时 1 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1 2 纸 1 3 金属 1 4 塑料 1 总课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