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1新版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昆虫 教案(共3课)

    • 资源ID:171195       资源大小:55.95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1新版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昆虫 教案(共3课)

    1、1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昆虫昆虫 9.9.庞大的家族庞大的家族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对某一类动物(昆虫)的共同特征及从生到死要经历哪些阶段的学习。本课是 本单元的第一课,意在了解昆虫具有的共同特征,建立起昆虫的概念,认识到昆虫的“家族”的 庞大。 本课第一个环节通过先观察昆虫,总结特征,掌握昆虫的共同特点;接着通过阅读资料了解 昆虫“庞大”的意义;第二个环节:结合昆虫中数量最多的甲虫及其特征来更深层次的了解昆虫 这类生物;第三个环节借助昆虫模型的建构,进一步了解并应用昆虫的特征;最后一个环节: “你 来描述我来猜的活动” ,学会描述昆虫的特征,一步步掌握昆虫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能自主利

    2、用知识辨别昆虫。 在小学低年级,一下动物与植物 ,二下土壤与生命以及四上给动物分类 ,同学们已 经初步掌握了对动物进行分类学习的方法,但还没有对某种动物进行从生到死要经历的阶段,进 行完整的研究。因此这个单元,从昆虫外型特征入手,掌握昆虫判断方法,引出昆虫的“庞大” , 继而通过养昆虫,掌握昆虫数量庞大的秘密,了解昆虫的一生,对动物的研究有了更深层次的要 求。 【学情分析】 昆虫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在四年级孩子的认知中, 蜘蛛、 武功、 蜗牛等小的虫子都称作昆虫, 它们无法对昆虫进行准确的判断,很多孩子无法进行区分。在四年级上册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 对于动物的研究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 要想

    3、研究一类动物, 要先从它们的外形特性开始研究, 并利用这些关键性特征进行动物的判别。四年级的孩子知道昆虫都有触角,但对它的数量、形状 没有细致的研究,知道昆虫有足,但不知道昆虫只有 3 对足。因此我们需要在昆虫区别其余动物 的关键特征上下功夫,帮助孩子建立起昆虫的模型,掌握判定的标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能利用描述的方法,明确昆虫的基本特征。 科学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

    4、兴趣。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 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教学重点】 描述昆虫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了解昆虫足的数量及所在部位。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和视频 学生昆虫标本 昆虫模型 放大镜 昆虫卡片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体会“庞大” ,引出课题 2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庞大的家族” (板书) ,听到“庞大”一词,你 想到了什么? 预设 1:他们的体型可能很大. 预设 2:

    5、他们数量可能很多. 2.师:老师这里还有一条关于他们的信息:科学家已经发现了 150 万种动物,而这个家族, 占其中的 61%,是动物中数量和种类最多的。现在,你知道这个家族的“庞大”指的是什么? 预设:数量庞大 3.师追问:你知道它们是哪类动物吗? 预设:昆虫 4.师:没错,它们就是(PPT 出示) :昆虫。 5.师:这个“庞大的家族”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昆虫。 (补充板书: 昆虫) 二、探究昆虫共同特征 (一)联系生活,引发思考 1.师:你在生活中见过或知道哪些昆虫? 预设:螳螂、蚂蚁、蝴蝶、蜘蛛. 2.师:同学们说的这些动物都是昆虫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老师带

    6、来的昆虫,你 认识他们吗?(PPT 出示,学生认) (二)探究昆虫共同特征 1.师:仔细观察,这些昆虫在外形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预设:它们有触角、有足、有翅膀 2.师:仔细观察图片,是否每只昆虫都长有你说的这些器官?它们的数量有什么共同点吗? 预设: (生观察后)它们都有 2 根触角,6 只脚,有的昆虫有翅膀,有的没有。 3.师: 同意吗?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昆虫都有触角 (板书) , 虽然不同昆虫的触角形态各不相同, 但数量是一定的,都是? 预设:2 根/一对。 4.师:没错,昆虫都有一对触角。而昆虫的脚称为“足” (板书) ,请你结合图片或手里的昆 虫标本数一数,它们有几只脚? 预设:有 6

    7、只,也就是三对。 (板书:三对足) 5.师:除此之外,有些昆虫还长有翅膀。通过图片的观察,我们掌握了昆虫身体上的一些基 本特点,想一想,昆虫的这些器官分别长在昆虫身体的哪一部分呢?生长的位置有没有什么规律 呢? 6.师:为了同学们观察的更仔细,老师为每一组提供了昆虫标本以及一些昆虫模型来帮助你 们观察。但昆虫标本体型小,要想观察的够清楚,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预设:用放大镜观察。 7.师:没错,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来帮助我们观察。 8.师:观察时,有什么注意的吗? 生:要仔细观察这些器官长在昆虫身体的部位。 9.师补充:真会思考,在观察的过程中,要有顺序的进行观察,仔细观察昆虫的触角、足、 翅膀分

    8、别长在昆虫身体的哪一部分,一会儿,请小组来进行分享。 (三)实验探究 1.师: (PPT 出示)现在拿出你们的放大镜、标本和模型仔细观察吧。 用放大镜按一定顺序依次观察。 仔细观察昆虫的触角、足、翅膀分别长在它身体的哪一部位。 将观察结果在小组内分享。 (四)分享总结:昆虫的身体结构和提炼昆虫的特征 1.师:你观察到昆虫的触角长在它身体的哪个部位? 预设:头部。 3 2.师:没错,触角生长的地方就是昆虫身体的第一部分:头。 (板书) 3.师:足和翅膀呢? 预设:身体中间,足在肚子上,翅膀长在足的背面。 4.师:真会观察,昆虫的足与翅膀所生长的部位是昆虫身体的第二部分:胸。 (板书)昆虫的 足和

    9、翅膀都长在昆虫的胸上。昆虫的身体只由这两部分构成吗? 预设:不是,有的昆虫有大大的尾巴,有的昆虫有细长的尾巴。 5.师:你们发现了吗?其实啊,那可不是昆虫的尾巴,是昆虫的腹部,是昆虫身体的第三部 分。虽然它在外表上没有长有特别的器官,但也是昆虫身体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6.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总结,我们发现昆虫的身体由 3 部分构成: (PPT)从上到下依次是: 头、胸、腹。 (板书) 7.师:除了这些,昆虫身体上还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再来仔细观察它们。先来说说头部, 它们的头部长有触角(PPT 出示) ,仔细观察这些昆虫的触角,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这三只昆虫的触角形态不一,但都是一对。 8.

    10、师:没错,真会发现,不同的昆虫触角形态各异,但数量是一定的。其实昆虫头部除触角 外,还长有眼睛和嘴。昆虫的眼睛有的是单眼,有的是复眼。而它们的“嘴”称为“口器” ,用于 摄取食物。想一想,在头部,昆虫这类动物有什么独有的特征? 预设:它的一对触角。 (板书) 9.师:真会总结。头部下面紧连着的是昆虫的胸,昆虫有 3 对足,不同昆虫它们足的形态也 是不同的。 (PPT 出示)大多数昆虫在胸部还会长有一对或两对翅膀(板书) 。胸部以下就是昆虫 的腹部了,仔细观察昆虫的腹部,你有找到它们的共同点吗? 预设:不同昆虫的腹部花纹、形状都是不一样的。 10.师:观察的真准确,昆虫的腹部也形态各异,所以几乎

    11、没有什么共同特点。因此在快速判 断一个动物是否是昆虫时,我们可以只看它的? 预设:头部和胸部。 11.师:长有触角和足的就一定是昆虫吗? 预设:必须是 1 对触角和 3 对足。 12.师:谁来帮我们总结,你发现昆虫有哪些共同特征? 预设: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 3 对足,多数有 1 对或 2 对翅膀。 (五)学以致用 1.师:掌握了昆虫的共同特征,请大家判断一下,刚才同学们提到的小动物:蜘蛛。它是昆 虫吗? 预设:不是,它不是 6 只足,它有 8 只足。 2.师:真会学以致用,蜘蛛不是昆虫。老师这里还带来了几只小动物,它们是昆虫吗? (PPT 出示,学生判断)

    12、3.师:毛毛虫是蝴蝶或蛾的幼虫,它的成虫满足昆虫的共同特点,因此它是昆虫。 蚕也是蛾的幼虫,因此也是昆虫。为什么说昆虫是“庞大的家族”? 探究甲虫的共有特征 1.师:昆虫种类繁多,形态不一,但在它们的种群中,有一类昆虫数量最多,你知道它们是 谁吗? 预设:甲虫 2.师:不错, (PPT 出示)就是甲虫(板书) ,仔细观察这些甲虫,它们和其它的昆虫,有什 么相同之处?它们有什么独特的特点吗? 预设:预设:它们也有 3 对足,对触角,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但它们都有坚硬的外 壳。 3.师:观察的可真仔细,甲虫的虫体外表似装甲,因此而得名。甲虫还有什么特点呢?我们 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 (视频:

    13、甲虫展翅) 4.师:通过视频,你知道了些什么? 4 预设:甲虫有两对翅膀,其实我们看到的坚硬外表不是它的壳,而是它的一对翅膀:称为前 翅,呈鞘质,它主要起到保护后翅和身体的作用,不具有飞翔的功能,它还有一对翅膀在前翅下 面,称为后翅,呈膜质,主要起到飞翔的作用。 5.总结:如果用韦恩图来表示动物、昆虫和甲虫的关系: (PPT 出示)动物中数量最多的是昆 虫,而昆虫中数量最多的是甲虫。 应用拓展 (一)昆虫猜猜猜 1.师:看来不同的昆虫有着自己不同的形态特点,老师这里想要考考同学们,你能根据我的 描述猜出这是什么昆虫吗?(PPT 出示) 预设:蜻蜓 2.师:你们可真聪明,挑战升级,老师为每组准备

    14、了一些有关昆虫的小卡片,请你根据上面 的描述,在活动手册上画出昆虫,并猜测出它的名称,比赛看哪一组最厉害。 (小组互动) 师生互动。 (二)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时间短则省去这一环节) 1.师:这么庞大的昆虫家族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还是敌人呢?谁愿意来描述你的观点。先表达 观点,再说明理由。 PPT 出示参考句式:我认为昆虫是我们的朋友/敌人,因为. 我同意他的观点,我还有一些补充. 我反对他的观点,我认为. 同学之间自由辩论。 2.师: 每位同学对于昆虫都有自己的见解, 究竟昆虫带给人类的好处多, 还是坏处多呢? (视 频播放) 3.师小结:据科学家统计,在 100 万类昆虫中,只有 1 万类昆虫对

    15、人类是有害的。昆虫对人 类的贡献功大于过,无论害虫还是益虫,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正是由于昆虫的存在,让生物物种更 加丰富。 (三)制作昆虫模型(布置任务) 1.师:了解了那么多昆虫,你想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昆虫吗?(出示材料)观察实验材料, 你想怎样做? 预设:用粗树枝做昆虫的身体,细树枝做昆虫的足和触角,开心果壳做翅膀。 2.师: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这个任务就留着同学们课下来完成。 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后记】 10. 10. 养昆虫(第一课时)养昆虫(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养昆虫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昆虫的第二课时。通过一年级下册动物 和植物和二年级下册土壤

    16、与生命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常见动物的名称和特征。因 此昆虫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本课带领学生饲养昆虫,学生对于昆虫从生到死要经历的过程是 十分陌生的。本课主要帮助学生从形态、生活习性等方面来了解昆虫的一生。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养蚕(或其他昆虫,如菜青虫) ,这是一个较为长期 的过程,要让学生亲历昆虫从生到死的过程,了解昆虫的一生有哪几个发展阶段,学会用记日记 5 的方式记录全过程。第二部分,整理养昆虫的日记,从生长变化、生活方式等多方面获取、整理 信息。第三部分,画出蚕的一生,了解昆虫一生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初步学习了常见动物的名称和特

    17、征,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庞大的“家 族” ,更是让学生深入认识了昆虫,了解了昆虫具有哪些共同特征,并建立起了昆虫的概念,认 识到昆虫的 “家族” 很庞大。 本课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认知昆虫生命周期内的变化。 学生经过一、 二年级的实验教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选择恰当的工 具后自己记录和描述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着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等实验习惯。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 的求知欲,形象思维也在想抽象思维过渡。通过一年级动物与植物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常见 昆虫的名称和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由于学生在一、

    18、二年级已经有了科学课的实验教学,学 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养成了一些科学习惯。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通过饲养昆虫(比如蚕或菜青虫) ,亲历昆虫一生的几个发展阶段。 2.初步了解动物能产生后代,使其世代相传。 科学探究 1.通过实验,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 仪器, 观察并描述蚕 (或菜青虫) 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3.能像科学家一样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蚕宝宝的观察日记, 并通过整理日记获取有用的信息。 4.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科学态度 1.能在

    19、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蚕生长、蜕皮、吐丝和结茧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 探究兴趣。 2.在饲养活动中,亲近、关注小动物,增强责任感。 3.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2.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 【教学重点】 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蚕(或菜青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使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蚕宝宝的观察日记,并通过整理日记 获取有用的信息。 【教学难点】 通过画蚕的一生,了解昆虫从生到死经历哪几个发展阶段,为日后建

    20、立昆虫变态的概念打下 基础。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和视频。 学生蚁蚕、桑叶、纸盒、毛笔。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丝巾,请学生猜猜丝巾是什么材质的? 2.播放蚕的一生视频。 3.通过视频大概了解了蚕一生的变化,那么大家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养蚕的过程?这节课我 们就来一起讨论讨论如何养蚕吧! 6 设计意图以丝巾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疑问和好奇。播放蚕的一生视频,让学 生自发产生探索蚕的生长过程的欲望, 引出本节课。 上课之前就告诉学生课后需要自己动手养蚕, 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就是了解如何养蚕,使得学生在目标驱使下主动学习知识。 二、如何科学地养蚕 1.首

    21、先,我想请同学们猜一猜,你们觉得蚕宝宝什么条件下会从卵里出来呢? 2.学生可能会猜测需要的时间,也可能会猜测季节。 3.最近我们已经能够感觉到春天来了,天气在慢慢地变暖和,我们把蚕宝宝带回家以后要每 天观察,看看你的第一只蚁蚕在哪天孵出来,什么时候所有的蚕卵都孵出来了,把孵出的日期记 录下来。 4.在我们等待蚕宝宝孵出来的时候,我们需要提前给蚕宝宝们准备一个“家” ,你们觉得什么 样的“房子”适合蚕宝宝们生活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为蚕宝宝们设计一个“家” ,先画出设计 图、列出需要的材料清单。 5.学生用带来的纸盒、纸板、白纸、剪刀等材料制作了各种各样的“小房子” 。 6.同学们做的“小房子”

    22、都十分地精美,房子建好了我们还要装修。其实我们蚕宝宝的要求 不高,如果你们可以在纸盒里铺一层干净的纸,再给纸盒的盖子上打几个小洞,蚕宝宝就会非常 满意啦。 7.展示蚁蚕照片。等蚕宝宝们从蚕卵中孵出来了,我们就可以给它们搬进新家了。可是蚕宝 宝这么小,好像一抓它就会把它捏死,我们要怎么让它们住进新家呢? 8.请小组内讨论,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怎么挪动蚕宝宝。 9.教师展示挪动蚕宝宝的方法。 10.蚕宝宝吃什么才能长大呢? 11.学生可能会说吃树叶,也可能知道蚕吃桑叶。 12.我们可以先在纸盒里的纸上放入洗净、擦干的桑叶,再用毛笔将蚁蚕轻轻扫入盒内。 13.我们把蚕宝宝安置进新家以后, 还需要注意

    23、什么?对, 我们还要记得每天为它们清除粪便、 换桑叶,并且观察、记录蚕宝宝的成长情况。 设计意图本阶段以学生猜测和自行探索为主要内容,讨论如何科学地养蚕,教师在其中主 要起到引导和导向的作用,同时及时总结养蚕的每个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让学生按照要求一步 一步体验和观察从蚕卵到蚕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些地区蚕不易获取,则可让学 生自行获取菜青虫,一样可以体验养昆虫的过程。 三、给蚕宝宝记观察日记 1.现在我们知道了怎么照料蚕宝宝,那我们先来观察一下在孵出蚕宝宝之前,蚕卵是什么样 子的。 2.发放蚕卵。请学生观察并描述蚕卵。 3.学生分组观察讨论。汇报观察结果。 4.科学实验过程是少不

    24、了实验记录的, 观察实验也一样。 请同学们打开科学活动手册第 9 页, 在第一个小框里写一写你观察到的蚕卵的样子。 5.蚕宝宝在长大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变化,为了准确的记得蚕宝宝在哪一天发生了什么样 的变化,我们需要在每天观察的同时要写一写自己的观察日记。 6.我们平时写日记的时候,都会写些什么呢? 7.学生回答:日期、天气、做了什么事情等。 8.我们的观察日记贵在坚持,同学们一定要坚持每天记录。在每天的观察日记中首先要写明 日期和天气情况,然后要描述你观察到的蚕宝宝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和前一天比起来蚕宝宝有 什么变化。记录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文字、图片、画图等等都可以。 9.当蚕宝宝慢慢长大,

    25、 我们会发现蚕宝宝身体的长度在变化, 长度的变化要怎么记录更好呢? 10.学生回答:要记录蚕宝宝身体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11.可是蚕宝宝软软的,还会缩成一团,怎么量它的长度呢? 12.我们可以将蚕宝宝放在方格纸上,在它的头部、尾部的位置画记号,然后连接头部尾部的 两点记号,这条线的长度就是蚕宝宝的身体长度。 7 设计意图蚕生长的周期是较长的,如果只让学生养蚕却不布置任务的话,学生一开始的兴 趣慢慢减退,平时就会很少去注意观察蚕的变化,而蚕的生长时期里一旦漏掉了一环,就会影响 学生对于蚕的一生变化的认识。因此,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记蚕宝宝的观察日记,既能够激发学 生的观察兴趣, 又能够锻炼学生的写

    26、作能力, 感受科学家在科学实践活动中记录实验现象的过程, 感受科学探究活动的严谨性。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分别从住、行、食几个方面讨论了如何科学的养蚕,同学们可以把老师发放的 蚕卵带回家,耐心地等待蚕宝宝孵化出来,然后让它们住进你们为它建造的家。 2. 在养蚕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每天观察蚕宝宝的变化,并向科学家一样记录观察日记。 设计意图结合板书回顾本节课科学养蚕的要点,并给学生布置养蚕的任务,让学生亲身经 历养蚕的过程,感受科学家耐心观察和记录的探究过程。 【教学后记】 10.10.养昆虫(第养昆虫(第二二课时)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进行到这里时,蚕孵出已经几周多了,蜕过 4 次皮

    27、,化蛹成蛾,完成生命历程与循环。 蚕不仅身体长大了不少,颜色逐渐由黑色变成了白色,还发生了许多变化。在养蚕过程中,学生 已经有不少发现,也可能产生了许多问题。应该创造机会让他们交流和讨论。教师也需要对学生 养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下一阶段的观察给予指导,本课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还需要老师的辅助与引导。但是他们对 新的事物会很好奇,会按照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积极地去完成。 但是可能会出现对问题理解的不全 面的地方。 教师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积极引导调动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个性,会使学生产生 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28、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蚕的生长发育需要空气、食物、生活空间以及适宜的温度、湿度。 2.蚕与所有动物一样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过程。 3.蚕的一生可以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身体形态、行为表现各不相 同。 过程与方法 1.能采用适合的方式交流记录的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 2.能通过长期观察及资料阅读,描述蚕一生经历的生命过程。 3.能用数学的方法统计蚕的不同阶段经历的时间以及蚕的寿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成果,倾听并吸纳他人的观点。 2.体会到坚持长期观察并及时做好记录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3. 初步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9、 【教学重点】 通过长期观察和资料阅读,让学生认识到蚕的一生要经历的蚕卵蚕蛹蚕蛾四个不同形 态的变化。 8 【教学难点】 学生了解蚕的一生,认识到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教学准备】 准备有关蚕的一生的图片、标本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 我们已经养了一段时间的蚕宝宝,同学们回忆一下, 我们在养蚕过程中用了哪些方 法观察、记录了蚕的一生呢?同学们可以(饲养方法、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回忆一下。 共同总结: (1)在养蚕的过程中借助了放大镜观察,观察蚕的体长(用尺子进行测量) 、颜色、形状、 身体上的表面特征有哪些变化

    30、。 (2)用到的记录方法有:拍照片、视频、画图、记录数据、写观察日记的方法。 3.在大家的悉心照顾下,蚕宝宝健康的成长,有的也已经成功化茧成蛾。今天我们一起来总 结一下。 设计意图利用复习导入,回顾这段时间养蚕的经历,为本课接下来的活动做准备。 新知探究 PPT 出示问题及四个阶段蚕的图片。提问:蚕的一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 小结:根据每个阶段蚕的形态的不同,蚕的一生可以划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主要阶 段。(成虫概念解释: 昆虫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性成熟阶段。 生殖器官发育完成, 有繁殖后代的能力。 蚕蛾就是蚕的成虫。 ) (板书:卵、幼虫、蛹、成虫) 活动一:展示交流会 学生分组展示对蚕的观

    31、察记录资料。 PPT 出示“不同阶段蚕的观察记录表”。全班各小组讨论、交流和整理资料,可根据“不同 阶段蚕的观察记录表”准备汇报交流。 不同阶段蚕的观察记录表: 外形特点 运动情况 吃食情况 时间(天) 蚕卵 幼虫 蚕蛹 蚕蛾 小结: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观察记录了蚕一生中生长变化情况,掌握了研究动物的一些基本方 法,同学们还可以用这种方法去研究其它的动物。 活动二:给蚕的生长变化图片排序 PPT 出示蚕的不同时期不同行为的图片提问:请同学说说这几张图片分别是蚕的什么时候或 者这些蚕在做什么? 提问:根据同学们的养蚕经历,这几张图片的顺序应是如何的? 小结:和其它动物一样,蚕的一生也经历了出生、生长

    32、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请将 这几张图片的序号填入到对应的表格中,体会蚕的生命历程。 出生 生长发育 繁殖 死亡 9 设计意图利用两个活动,互相交流总结饲养昆虫的方法,从而深化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 程,感知生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复杂过程,并不断循环,体会生命的意义。 蚕的生长变化 研讨一:蚕的寿命 根据小组资料对蚕的寿命计算。算一算:蚕的一生大约是多长时间?(提醒:蚁蚕从蚕卵里 破壳而出是蚕生命周期的开始;蚕蛾的死亡代表蚕生命的结束。 ) 研讨二:蚕的生存条件 讨论:回顾我们的养蚕过程,蚕宝宝健康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我们是怎样满足它们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录资料进行回答

    33、,教师适时点评。 (预设:温度、湿度、空气、食物、 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长。 ) 提问:有些同学的蚕在中途死亡了,根据刚才总结的经验,你的蚕死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你打算明年如何解决? 小结:生命是坚强的,也是脆弱的。只有满足适宜的温度、湿度、新鲜干净的食物、充足的 氧气等条件,蚕才能够健康的生长。说明生物的生存与大自然的环境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研讨三:画一画蚕的一生循环图 蚕的四个主要阶段卵、幼虫、蛹、成虫。提问: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补充板画箭 头) 提问:如果条件适宜,新的蚕卵将会发生哪些变化?长此以往,又会发生什么现象? 小结: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生命过程只有通过这样的循环往复

    34、,大自然中的生物才得以不 断地延续。 设计意图研讨蚕的生存条件,回顾养蚕过程,有的蚕寿命很长,有的蚕很容易死亡。蚕 宝宝健康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再进行研讨:画出蚕的一生循环图,画图过程既让学生回忆养 蚕的经历,又比较了蚕在不同时期的形态特征。同时,为引出“昆虫的两种发育方式” 做铺垫。 拓展 PPT 出示菜粉蝶和蜻蜓的生命周期图。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蚕的一生,老师还带来了其它 昆虫的一生,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像蚕和菜粉蝶一样,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称之为完全变态发 育。像蜻蜓一样只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身体形态差异不大的生长发育 称为不完全变

    35、态发育。我们把昆虫是否有蛹期可以给它们分为两类,这是昆虫的两种发育形态。 大家课下可以搜集更多动物一生的发育过程,与今天我们所学的蚕的一生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对比昆虫的发育过程, 了解不同昆虫的发育方式, 激发学生热爱生命, 热爱自然, 并愿意主动探究发现感知生命的独特与神奇之处。 【教学后记】 10.10.养昆虫(第养昆虫(第三三课时)课时) 【教材分析】 养昆虫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 3 单元昆虫的第二章节内容。通过二年级下册第 3 单元养蚂蚁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饲养小动物的经历,在饲养、交流、阅读资料三个方面 已经有一定的经验,因此养昆虫对学生来讲是一件非常熟悉的事情。本课以蚕为例来让

    36、孩子 亲历昆虫一生的变化,一方面了解到生命有生有死,从生到死的过程中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另一 方面,通过记录、整理饲养日记,学会像科学家那样搜集信息。因为蚕的生长变化是一个长达一 10 个多月时间的过程,学生在认识蚕的一生的四个变态过程时,经常穿插在其他单元的教学中,显 得比较散碎,所以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的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养好蚕。 本课教学内容分二个部分:第一部分:学生通过整理记录、汇报交流,概况出蚕一生变化的 主要阶段,最终形成“昆虫”和“变态”的概念。第二部分:通过本次饲养活动,知道饲养昆虫 的方法,学会亲近、关注小动物,增强责任感。 【学情分析】 通过二年级下册第 3 单元养蚂

    37、蚁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饲养小动物的经历,在饲养、交 流、阅读资料三个方面已经有一定的经验,学生已经初步学会如何写观察日记。本课教学中要重 点通过整理观察日记,从而找到合适的方式表达有关蚕的知识。四年级学生经过一、二、三年级 的实验教学,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明确关键点后让学生 自己动手实验,并着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等实验习惯,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引导学 生及时分析并解决问题。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 的求知欲。 通过二年级下册第 3 单元 养蚂蚁 的学习, 学生对饲养小动物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由

    38、于学生在一、二、三年级已经有了科学课的实验教学,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过图画和文字整理、表达、交流观察结果。 2.了解蚕一生要经过的变化过程。 3.通过饲养活动,知道饲养昆虫的方法,学会亲近、关注小动物,增强责任感。 科学探究 1.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达有关蚕的知识。 2.比较蚕蛾与蝴蝶有异同,从而归纳出昆虫的共同特征。 3.注重实验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分析数据、得出并交流结论、及时 反思等。 科学态度 1.珍视在整个养蚕期间获得的科学信息,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 2.为自己长时间观察和研究获得的成果而自豪,能正确看待昆虫与人类关系。 科学、

    39、技术、社会与环境 学习有毅力,愿意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2.感受生命创造的奇迹,为祖国灿烂的古代蚕业文明而自豪。 【教学重点】 通过整理日记获取有用信息,并交流养蚕经验。 引导学生画出蚕一生的变化图,了解昆虫的一生变化。 。 3.通过饲养活动,知道饲养昆虫的方法,学会亲近、关注小动物,增强责任感。 【教学难点】 能将自己的养蚕记录进行整理、分析,通过图画或文字表述结果。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和视频。 学生养蚕日记、记录单、找出丝头的蚕茧、培养皿、缠线板。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神秘的礼物,猜猜是什么? 2.对,这就是

    40、孩子们养蚕所收获的蚕茧,同桌之间从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互相比一比手 中的蚕茧。 3.看来在养蚕的过程中你们都收获满满,积累了丰富的养蚕经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 11 总结自己的养蚕经验,进行一场养蚕经验交流会。 (板书课题) 。 设计意图蚕的一生虽然很短暂, 但学生用心养蚕的这一个过程中, 学生积累了很多成果与 经验是值得与大家分享的,这是对学生养殖和观察成果的肯定。 二、新课讲授。 成果展示 1.每个组都准备有自己的养蚕成果,首先我们用 3 分钟的时间小组内讨论交流,最后派一名 代表上台为大家讲述你们组的成果。 (预设学生行为:学生拿图片演示、展示交配后产下的蚕卵、被剪开后的蚕蛹、蚕蛾

    41、) (二)结合自己的蚕宝宝日记交流蚕一生的变化过程 1.展示的非常好。在精心照顾蚕宝宝的这一个多月里,你有没有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呢?比 如说 (提示问题: 最初是什么样子的? (卵) 颜色逐渐有什么变化?最后变成了什么样子?) 2.我们每个小组都记有自己的蚕宝宝日记, 现在用 10 分钟的时间, 结合自己组内的蚕宝宝日 记,讨论交流都有哪些有趣的变化?整理出来,10 分钟后我们来全班分享自己小组内记录的蚕宝 宝生长历程。 (预设学生行为:拿着自己小组记录的蚕宝宝日记本上台展示,讲诉养蚕过程中的发现和变 化。 ) 3.师生总结重点记录,交流养蚕发现。 (教师适当对蚕生长历程的每个环节进行简单总结

    42、) 4.同学们讲诉的非常棒,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 6 小组的养蚕日记做的非常好,我们一起来 看一看。 (展台展示日记) 5.各小组的日记怎么样?是不是都观察记录到蚕生长历程中的每一个阶段? 6.分享真是快乐的,在分享的过程中,你发现哪些地方你是做的非常好的?而哪方面是值得 向其他同学学习的?(生总结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三)引导学生画出蚕的一生 1.通过同学们的养蚕日记我们把蚕的生长历程都回顾了一遍,孩子们发现蚕要经过几次变化 过程? 2.如果让你记录下蚕的这些变化过程, 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 (预设生答: 文字记录、 画图、 数字、拍照片、拍视频) 3.我们今天就先采用画图的方式,看看谁画出

    43、的图既简单又最能突出每个时期的特征。 4.我们来看看三小组的是如何记录的。 (展台展示) (学生对所绘画的图进行讲解。教师对学生的记录进行及时评价,并以蚕的四个阶段来引导 学生。 ) 5.再来看看五小组的记录。 (展台展示) 6.同学们的记录方式都太棒了,非常直观的描述出蚕要经历:卵幼虫(蚕)蛹成虫(蚕 蛾)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又称为“蚕的一生” 。我们一起通过一段视频再次了解蚕的一生。 (出 示视频 1)追问:在蚕的一生中你认为哪个阶段最神奇? (设生答:结茧之后变蛾的阶段) 7.对,老师也觉得这里最神奇,蚕宝宝会自己结个茧,出茧后于之前完全两样,你们还知道 哪些昆虫有这样的变化? 8.没错

    44、,蚕蛾和蝴蝶的一生很相似,我们通过图片对比一下它们的相同之处。 (PPT 展示相同 之处) 9.刚才孩子们发现的都是它们的相同之处,那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进 一步了解。 (出示视频 2,PPT 展示总结不同之处) 10.我们把像蚕蛾和蝴蝶这样经历过卵幼虫(蚕)蛹成虫(蚕蛾)四个阶段的昆虫称为 “完全变态昆虫” 。 (四)养蚕活动总结 1.通过养蚕活动,你能总结出饲养昆虫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2.设生答: 养殖前查阅相关资料,找到所饲养昆虫的饮食要求、住所要求等等; 12 养殖的过程中,对昆虫的食量、身体变化情况、排便等要像科学家一样学会观察和记录。 养殖过程中,要亲近、关注和

    45、关爱昆虫,要有责任感。 养殖结束后,及时进行自我总结,并分享给身边的人。 3.让我们再次把掌声送给自己,课后我们可以继续饲养菜青虫。 设计意图与学生一起在分享中总结,引导学生逐步概括、归纳蚕的一生,让学生对于养蚕 活动有一个新的认识,进一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 三、运用与拓展 1.其实每一种昆虫都有它不平凡的一生。比如蚕的一生不仅会经历四个阶段,还会为我们人 类留下宝贵的财富,你知道是什么吗? 2.设生答:蚕丝,粪便、蚕蛹。 (师纠正“粪便”一词,蚕的粪便叫做:蚕沙) 3.对,蚕沙可以作为一种中药材,蚕蛹是一种高蛋白物质可以食用,而蚕丝是高级的纺织原 料,可以做衣服、蚕丝被等等,被称为“纤

    46、维皇后” 。如果让你对收获的蚕茧进行抽丝,你准备怎 么做? 4.我们把蚕茧抽出蚕丝的工艺称为“缫丝” 。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一下缫丝技术吧。 (视频 3) 5.孩子们可以参照视频中的方法将你收获的蚕茧进行缫丝活动。可这样一个小小的蚕茧,如 果把丝都抽出来,它又会有多长? 6.设生答:学生猜测.(100 米、500 米、2000 米、 、 、 、 )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蚕丝的长度来激发学生课后抽丝的兴趣。 7.蚕丝的长度可远远不止这样长, 它是最长的天然动物性蛋白纤维, 最长可达 3000 米。 今天, 老师为大家准备好一个已经找到丝头的蚕茧,孩子们拿回家试一试抽丝,看看你抽出的蚕丝会有 多少米。 设

    47、计意图从猜测到实际测量,是学生收获科学素养的过程。 四、课外延伸 1.课后孩子们可以更多的去了解一下缫丝技术,也可以去读读法布尔写的昆虫记 ,去了解 更多的关于昆虫的知识。还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昆虫对人类有哪些作用。 【教学后记】 11.11.探究昆虫的奥秘探究昆虫的奥秘 【教材分析】 探究昆虫的奥秘 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 3 单元 昆虫 的第三课时。 通过生活经验、 课外阅读、幼儿园有趣的昆虫 、本单元前两课庞大的“家族” 养昆虫等学习活动,学生 已经了解部分昆虫的存在及颜色、形态、食物等,因此对学生来讲昆虫是一种非常熟悉的动物。 本课带领学生寻找可以探究的昆虫问题,尝试设计实验证明一些问题

    48、,如昆虫的食性偏好、生长 条件偏好、 如何传递信息等。 对四年级学生而言, 找到有价值的问题, 并设计对比实验找到答案, 这是具有较大难度的,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本课要培养学生“明确问题”和“初步设计探究实验” 的能力。 本课教学内容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这是一个导入活动,让学生思考“除了通过观察、分 析和整理观察日记,我们还可以怎样探究昆虫的更多秘密呢” ,引到学生知道“可以通过实验探究 昆虫更多的秘密” 。第二部分,探究“莴笋叶能不能代替桑叶喂蚕”这个问题,以此帮助学生形成 对比实验“控制变量” 、 “重复实验”的意识。教材选取了三个不同的实验设计方案,让学生充分 感知 “两个饲养盒” “里

    49、面各放 10 条蚕宝宝” “放在相同的地方” “给一个盒子里的蚕宝宝喂桑叶, 另一个盒子里的蚕宝宝喂莴笋叶”等,认识到实验探究要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重复实验、控制 13 变量等。第三部分,寻找“还有哪些可以通过实验研究的问题” ,有的问题可以通过“观察”获取 答案,有的问题则需要通过“实验研究”来寻找证据。第四部分, “选择一个你想研究的问题,写 出实验设计和发现” 。学生根据模板,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记录实验发现。 【学情分析】 通过生活经验、课外阅读、幼儿园、本单元庞大的“家族” 养昆虫等学习活动,学生 已经了解部分昆虫的存在及颜色、形态、食物等,因此对学生来讲昆虫是一种非常熟悉的动物。 对于农村生活的学生,对昆虫的直观了解可能更丰富,但间接认识的知识面可能较窄;对于城市 生活的学生,对昆虫的了解可能更多来自间接经验,影视、书本等。本课带领学生寻找可以探究 的昆虫问题, 尝试设计实验证明一些问题, 如昆虫的食性偏好、 生长条件偏好、 如何传递信息等。 对四年级学生而言,找到


    注意事项

    本文(2021新版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昆虫 教案(共3课))为本站会员(争先)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