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历史全册复习提纲

    • 资源ID:174050       资源大小:86.92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历史全册复习提纲

    1、 1 / 24 七年级七年级中国历史中国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隋唐时期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第 1 1 课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隋的统一隋朝的统一与灭亡隋的统一 1、隋的建立:581 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589 年,隋朝灭陈,统一全国,实现我国封建历史上第三次统一。 3、隋实现统一的原因: 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 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

    2、衰弱。 4、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5、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加,隋朝成为 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6、隋实现统一的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 势。 隋的灭亡隋的灭亡 1、原因:隋炀帝暴政,激化了社会矛盾,引起大规模农民起义 2、隋炀帝暴政: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多次巡游,屡次发动战争。 3、时间:公元 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大运河的开通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

    3、、开通原因: 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 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 605 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2 / 24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开通的影响: 积极: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和加强国家

    4、统一和中央集权 消极: 开发大运河征发劳役过重引发社会矛盾,是造成隋末农民起义和隋朝灭亡的重要原 因。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创立:隋炀帝时,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作用: 这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 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了 1300 多年。 隋朝的桥梁建筑技术隋朝的桥梁建筑技术 隋朝杰出的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 隋朝时大陆与台湾的交流隋朝时大陆与台湾的交流 隋朝称今天的台湾为流求,隋炀

    5、帝曾派人三次赴流求,加强了与流求的联系。隋朝对台湾 地区的认识比前代进前进了一大步。在隋中就有对流求的专门记载。 隋朝隋朝的贡献的贡献 统一南北,结束了长时间的政权分立的局面;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创立了科举制和 三省六部制,对后世是有深远影响。 第第 2 2 课课 从从“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到到“开元盛世开元盛世” 1、唐朝的建立:618 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就是唐高祖。 2、唐太宗和“贞观之治”:626 年,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 “贞观之治”的原因:国家的统一与安定;吸取隋亡的教训;推行一系列革新措施;勤 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敢于直言的魏征(镜子)

    6、、善于谋略的 房玄龄、敢于决断的杜如晦) 措施: 3 / 24 政治:1)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2)制定法律,减省刑法(稳 定了社会秩序,缓和了社会矛盾)3)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促进了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治 国理政提供了优秀的人才) 4)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提高了官员的素质,提高了行政效 率)。 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结果(影响):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 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3、女皇武则天: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政启开元,治宏贞

    7、观”)出现“贞观遗风”。 措施: 政治: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知一个 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爱惜人才。 经济: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结果(影响):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 固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4、唐玄宗和“开元盛世” 名臣:姚崇、宋璟 措施:1)政治: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2)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3)文化: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4) 重用贤能,注重对官吏的考核。 贡献:唐玄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在他统治的前期,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

    8、有 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5、唐朝兴盛的原因 国家统一; 统治者励精图治、善于用人; 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 民族关系友好; 对外交往友好; 注重创新。 唐朝科举制的完善唐朝科举制的完善 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科最为重要。 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完善阶段) 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 4 / 24 唐玄宗: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第第 3 3 课课 盛唐气象盛唐气象 1、唐代的繁荣 经济的繁荣 农业 先进生产工具:曲辕犁、筒车(灌溉工具) 手 工 业 蜀锦;越窑青瓷、邢窑白瓷、闻名中外的唐三彩 商业 长安:当时中国政治、

    9、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国际性的大 都会。 民族关系友 好 1、唐蕃和亲: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 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和 同为一家”。 2、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各族尊为“天可汗”。 社会风气开 放 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兼容并蓄,显示出昂扬进取、积 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多彩的文学 艺术成就 唐诗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史-杜甫的诗;白居易 书法 颜真卿(颜氏家庙碑)、柳公权、欧阳询(九成宫醴 泉碑铭) 绘画 阎立本(人物故事画)、吴道子(画圣)送子天王图 2、唐朝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其他表现 唐朝中期,汉族和一些北方

    10、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步发展。 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如唐玄宗封渤海 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3、唐代民族关系友好的意义:有利于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 和少数民族封建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4、唐朝先后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5、唐朝兴盛的启示 5 / 24 国家统一、安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注重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处理好民族关 系、对外积极主动交往是社

    11、会繁荣的重要因素。注重人才培养和选用是社会发展的保障。 6、唐朝文学艺术繁荣多彩的原因:经济繁荣,社会开放,科举制度的完善。 7、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国家统一、强盛;社会安定;经济文化繁荣;统治者励精图治;开 明正确的治国方略;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8、 隋唐时期, 科学技术成果丰硕: 以医学为例, 不仅政府开办了医科学校, 编写了 唐本草 , 而且名医辈出,药王孙思邈还写成千金方。 9、唐朝社会风气形成的原因:唐朝辽阔的疆域,强盛的国力,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广泛的对外 交流,为开放与兼容并包社会风气的形成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石窟和雕刻石窟和雕刻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

    12、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 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 735 个,壁画 4.5 万平方米、泥质彩塑 2415 尊,是世界上现存规 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它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我国 的三大石窟,是闻名中外的艺术宝库。 第第 4 4 课课 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1、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唐朝时,日本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派了十几批遣唐使,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 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风俗习惯等传向日本,对日本社会发展产 生深远影响。 鉴真东渡:六次东渡日本,到日本传播中国文化(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主持 修

    13、建唐招提寺,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玄奘西行:著有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 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唐与新罗的关系: 政治: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经济: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文化:派遣唐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科技:新罗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艺术: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不仅在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6 / 24 3、唐与大食(阿拉伯帝国)的友好交往:大食派使臣与唐通好,先后有 40 多次。大食的商人 经陆路和海路来到中国

    14、,贩卖珠宝、香料和药材等。有不少人在中国长期定居,有的人还在唐 朝的朝廷中任职。 4、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交流范围广泛;同亚洲国家的交往最为密切。交往形式多样,领域 全面,渠道众多;形成中华文化圈。 5、影响:进一步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丰富了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使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 强大、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 影响,对古代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 了重要贡献。 6、唐朝时期对外交往如此广泛和活跃的原因: 唐朝国力强盛,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唐朝比较开放,充满活力,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开放的对外政策,为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 机会。 唐朝

    15、交通发达,为同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第第 5 5 课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 1、原因:唐玄宗在位后期,朝政日趋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节度使势力膨胀, 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衡。 2、经过:755 年,安禄山与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763 年被平定。 3、影响:它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国势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黄巢起义黄巢起义 1、原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赋税繁重,连年灾荒,人民生活困苦。 2、经过:在黄巢率领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3、结果:朱温投降唐朝,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起义。 4、影响:黄巢起义

    16、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5、907 年,节度使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之后我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实质: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2、影响: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7 / 24 3、最终趋势: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 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第 6 6 课课 北宋的政治北宋的政治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建立与统一:960 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

    17、,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 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北宋建立后,按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政策,陆续消灭了五代十国割据政 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2、强化中央集权措施: 军事: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杯酒释兵权),牢牢控制军队及其调动;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 防。 中央: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宰相之下副宰相若干,与宰相共 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军政、财政大权。 地方: 派文臣担任地方州县的长官; 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分知州权利;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政收归中央。 3、重文轻武的政策 目的: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措施:采

    18、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注重发展文化教育,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4.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积极影响:扭转了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 固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影响: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增加朝廷财政支出。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 1、背景:北宋中期,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与此同时,土地兼并剧烈, 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2、时间:1069 年 8 / 24 3、王安石变法目的:希望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4、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 领 域 措 施 内 容 目 的 经济 募役法 征收役钱

    19、,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 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 钱 限制官僚特权,增加政府收入 方田均 税法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 均赋税 使官僚和地主不能隐瞒土地, 逃避赋 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农田水 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军事 保甲法 把农村人户以保、大保为单位编定 起来, 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 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 闲练兵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 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5、结果:收到一些成效,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各地兴修水利工程 10000 多处。宋神宗 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6、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

    20、改革家。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提出改革措施,主张澄清吏治、改革科举、整修武备、减免徭役、发展农业生产等,得到宋仁 宗的支持。这场改革,史称“庆历新政”,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第第 7 7 课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契丹族与党项族契丹族与党项族 1、10 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都 城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2、11 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 辽与北宋的和战辽与北宋的和战 1、北宋与辽澶渊之盟 2、背景:宋真宗统治时,澶州之战,寇准

    21、力主真宗亲征,宋军击退辽军。 3、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 9 / 24 4、 影响: 积极: 这个条约使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边境和平, 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特别是双方在边境地区贸易的发展。 消极:宋每年给辽岁币,增加了负担老百姓,对宋来说也是屈辱的。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宋夏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2、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合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有的影响: 订立合约后有利于保持和平稳定局面。 对社会经济而言, 避免了战争破坏, 促进了偏远地区的贸易与开发, 有利于经济交流与发展。 对民众生活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另一方面

    22、也使边境民众生活相对安 定,加强各民族间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宋与辽、西夏的互市宋与辽、西夏的互市 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边界贸易的往来,促进了经济文化交 流,也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当时的边境贸易场所称为“榷场”。 第第 8 8 课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金与南宋的对峙 女真族的崛起女真族的崛起 11 世纪初末,女真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1115 年,阿骨 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都城会宁(今黑龙江阿城)。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金灭辽及北宋金灭辽及北宋 1、1125 年,辽被金灭亡。 2、1127 年,北宋被金灭亡,宋徽宗与宋钦宗

    23、被掳走(靖康之耻)。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 (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南宋的偏安南宋的偏安 1、抗金英雄:岳飞统领“岳家军”取得郾城大捷。 2、宋金和议:宋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 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来,金迁都燕 京,改名为中都(今北京),偏安于江南一隅。 3、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 把杭州作汴州”。(讽刺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不思抵抗外族侵扰,过着苟且偷安、粉饰太 平的日子) 10 / 24 第第 9 9 课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宋代经济的发展 农业

    24、的发展农业的发展 1、南宋时期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 政治因素: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 社会环境。 经济因素:自唐晚期以来,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 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晚,受到的破坏较少,自然环境保持较好,从而为南 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政策倾向:宋朝统治者非常重视经济的发展,如推广农业技术。 2、表现: 引进越南的占城稻;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 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

    25、在南方。 经济作物在南方有很大发展,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有很 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许多茶园。 南方手工业的兴旺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表现: 纺织业和棉织业: 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江浙丝绸产量高; 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 南宋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纸的冰裂纹瓷器,给人别致 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 窑、定窑) 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也发达。 商业贸易的繁荣商业贸易的繁荣 1、商业都市:南宋时出现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

    26、开封和临安,出现有早市、夜市,乡镇、 草市等。 2、海外贸易: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 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11 / 24 3、最早的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商品经济的繁荣促 进货币交易量增长,纸币携带方便)南宋时,纸币发展形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纸币的产生, 有利于商业发展。 4、“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铜版商标,是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 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 1、时间:从唐朝中期(安史之乱之后)开始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2、原因: 南方战乱较少,有较为和平的社会

    27、生产环境。 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 3、过程:魏晋南北朝(出现南移趋势)-唐朝中期(开始你移)-南宋(南移完成) 4、 表现: 南方人口数量超过北方; 南方粮食产量超过北方; 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南方, 特别是东南地区。 5、影响:推动了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心、教育文化中心向南转移。 第第 1010 课课 蒙古的兴起的元朝的建立蒙古的兴起的元朝的建立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206 年,铁木真统一蒙古,被推举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蒙古灭西夏与金蒙古灭西夏与金 1、1227 年

    28、西夏灭亡。 2、1234 年,蒙古灭金。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 1260 年, 忽必烈继承汗位, 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 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2、1271 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 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3、1276 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出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抗元英雄 文天祥(正气歌)和陆秀夫。 4、元朝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我国较长时期的分类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奠定了基础。 12 / 24 5、历史上实现由分裂割据到统一的朝代有:秦朝、西晋、隋朝、元

    29、朝。 第第 1111 课课 元朝的统治元朝的统治 元朝的疆域元朝的疆域 1、 元朝的基本情况: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元朝疆域与汉唐时期有哪些拓展: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和东北广大 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行省制度行省制度 1、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的背景: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行省制度的基本内容: 中央: 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 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

    30、事务; 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地方:行中书省(行省或省)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管辖 10 个行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 代的制度。“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3、行省制度的影响: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建立了省制的雏形,为后世所沿用;便利了中央对 地方的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 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台湾台湾 1、措施: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2、影响: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西域西域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西藏西藏 1、措施: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掌管西藏的军民各

    31、项事务。朝 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 2、影响: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13 / 24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元朝的疆域版图 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今天中国的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域,其建制和名称都来源于元朝的行 省制度。 第第 1212 课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繁华的都市生活繁华的都市生活 1、宋元时期有很多大都市,北宋时的开封(最繁荣的是大相国寺)、南宋时的临安,元朝的 大都,都是当时著名的大都市。 2、“瓦子”和“勾栏”:开封城内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瓦子”。瓦子中圈出专

    32、供演 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它们的出现是宋朝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的结果。 3、宋元时期的戏剧表演主要形式是杂剧,杂剧形成于宋代。 4、宋代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除夕 夜,百姓要祭祖、迎神功佛、挂年画、贴“桃符”、守岁等。 宋词、元曲宋词、元曲 类 别 朝 代 人 物 代 表 著 作 特 点(或内容) 宋词 北宋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豪放派”:气势豪迈,雄健奔放 两 宋 之交 李清照 声声慢等 “婉约派”: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 于运用口语,清新自然 南宋 辛弃疾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 壮词以寄之 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 元曲 元朝 关汉卿 窦娥冤

    33、鞭挞社会黑暗势力 史学史学 1、 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 他编写的 资治通鉴 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司马光与司马迁并称史学“两司马” 史学家 年 代 著 作 体 例 叙 事 范 围 司马迁 西汉 史记 纪传体通史 黄帝到汉武帝时 期 司马光 北宋 资治通鉴 编年体通史 战国到五代 2、宋元时期的书法与绘画: 14 / 24 宋代著名的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宋四家”。元朝的赵孟頫的书法, 劲秀雄健,功力深厚。 绘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的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元代最著名的画 家是赵孟頫,当时人称他的画属于“神品”。 3

    34、、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 北宋统治者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 社会经济的繁荣; 科技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民族交流与交融; 印刷术的改进。 第第 1313 课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科学技术的发明科学技术的发明 1 1、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 发明:北宋毕昇 影响: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传播:传入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地区、波斯、欧洲 2 2、指南针指南针: 发明:战国“司南”,宋代“罗盘”。 应用: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传播:传到阿拉伯国家,后又传到欧洲。 影响: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3 3、火药火药: 发明:唐朝时发明了火药(炼丹家

    35、发明的)。 应用:唐朝末年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宋元时广泛用于战争。 传播:13 世纪传入阿拉伯,14 世纪传入欧洲。 影响: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1、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 2、印刷术的出现,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对人类文明产生了重 大影响。 3、指南针发明及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 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15 / 24 4、火

    36、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使冷兵器向热兵器转变,加速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发达的中外交通发达的中外交通 1、陆上贸易: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元朝建立了四通八达的 驿站, 陆路交通通往波斯、 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 使东西方的使臣、 商人往来非常方便。 2、驿站的普遍设置,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推动了国内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国内各族人 民经济文化交流与边疆地区的开发。 (重要史实: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在元朝生活了 17 年,回国后讲述他在中国的经 历,形成了马可波罗行记一书,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极大向往。) 3、海上贸易:宋代海路形成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

    37、、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 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 时期。 陆路和海路交通畅通的影响陆路和海路交通畅通的影响 1、输出: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出西方。天文、 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输入: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传到中国,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朝受到重 视。 3、影响: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沈括沈括与与郭守敬郭守敬 沈括:北宋科学家。著有梦溪笔谈,他在这本书中记录了毕昇发明的活

    38、字印刷术。他还创 制了“十二气历”,是一种先进的历法,有利于安排农事。 郭守敬:元朝著名天文学家和水利学家,他在元初编成授时历。对指导农业生产有很大帮 助。他还研制了近 20 种天文仪器,主持开凿北京东部的通惠河。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第 1414 课课 明朝的统治明朝的统治 明朝的建立明朝的建立 1368 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他就是明太祖。 朱元璋强化皇权朱元璋强化皇权 1、明太祖加强皇权措施: 16 / 24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中书省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分封诸子 为王,驻守

    39、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朝政,直接对皇 帝负责。 司法上,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2、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一举措的利弊得失: 利:克服了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形成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为 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弊:皇权高度集中,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没有独立性,不能广泛吸纳 建议,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决策,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给明朝统治埋下危机。 3、皇帝专权的弊端:皇帝专权容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引发社会危机;皇帝专权阻碍了社 会的变革,特别是明清以后使近代中

    40、国长期落后于世界。 4、明太祖时,为提高皇帝的权威,采用“廷杖”惩处大臣。 科举考试的变化科举考试的变化 1、改革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 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答卷的 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成为“八股文”。 2 科举考试的变化的影响: 明朝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3、八股取士对教育、选官造成的危害: 明朝改革科举考试,导致教学内容单一,考试形式刻板,从而扼杀了创造性,不利于教育的发 展。同时许多读书人埋头苦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培养出来的“人才”多是严守规矩和死

    41、读书,读死书的人,不利于选贤任能。因此,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 与进步。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 农业:引进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手工业: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丝织业,苏州是 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制瓷业,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色彩艳 丽,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17 / 24 商业: 城市: 商品经济活跃, 出现了北京、 南京等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和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 商帮出现:晋商、徽商 四书五经四书五经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第第 1515 课课 明

    42、朝的对外关系明朝的对外关系 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 1、条件: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明成祖的支持。 2、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声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 外的奇珍。 3、时间:1405-1433 年,郑和七下西洋。 4、到达地区: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5、装载物品: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货币等。 6、地位: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7、意义: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不仅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 经济交流, 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 献。 8、郑和下西洋特

    43、点:时间长、次数多、人数多、船队规模大、航程远。 9、郑和能够成功远航的原因: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指南针的发明并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 宋代以来造船业发达;明成祖的支持;郑和的吃苦耐劳精神。 戚继光抗倭戚继光抗倭 1、背景: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患严重。 2、经过:1561 年,戚继光浙江台州抗击倭寇的进攻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寇;后来与 其他抗倭将领一起消灭了福建、广东两地的倭患,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2、性质: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使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和爱国主义者。 3、影响: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保障了我国沿海地区人民的安全。 18

    44、/ 24 4、戚继光抗倭胜利原因: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愿望;戚家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 能征善战;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戚继光卓越的军事 韬略和指挥才能。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背景:欧洲殖民者侵略我国沿海地区。 时间:1553 年。 结果:葡萄牙殖民者举起了我国澳门的居住权。但是澳门的领土主权仍然属于中,明政府在澳 门设置守澳官,驻扎军队,对澳门实施全面管理。 第第 1616 课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科技名著科技名著 1、李时珍本草纲目,药物学著作。(地位: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

    45、国医 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宋应星天工开物,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地位: 被誉为 “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徐光启农政全书,全书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等大类。(地位:农业科 学巨著。) 明长城明长城 1、修筑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2、起止点: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 3、组成: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组成。 4、特点: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完善,工 程质量更为优异。(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 5、影响: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

    46、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是各民族交往的纽带,被视为中华 民族精神的象征。 北京城北京城 1、在元大都基础上扩建改造而成。 2、构成:由宫城、皇城、内城、外城组成。宫城即紫禁城(故宫),是北京城的核心,是当 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19 / 24 3、特点: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中轴线纵贯南北,对称均衡布局,以宫殿为重点;北京城的 布局体现了皇权至上、中央集权、等级森严的政治特点。 4、影响: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反映了古代中国工匠的聪明才智和杰出创造力。 小说和小说和艺术艺术 1、罗贯中(元末明初)三国志通俗演义俗称三国演义。(地位:我国章回体小说的 开山之作)。 2、施耐庵(元末明

    47、初)水浒传。主题:官逼民反,用白话描写故事。 3、吴承恩(明代中期)西游记。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4、明代小说的特点:规模宏大,结构严整,情节曲折,想象丰富,语言生动。 5、戏剧:汤显祖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描写了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 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6、徐霞客游记既是地理学巨著,也是文学名著。 7、书法名家董其昌,绘画名家徐渭。 第第 1717 课课 明朝的灭亡明朝的灭亡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起义原因: 根本原因:政治腐败,赋税沉重,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直接原因:陕北连年大旱,民不聊生。 2、李自成的起义军受到欢迎和拥护的原因:

    48、 明末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社会矛盾尖锐。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 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 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建立大顺政权,以作号召。 3、1644 年 4 月,李自成指挥百万大军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明末崇祯皇帝自缢,统治长达 276 年的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1616 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20 / 24 2、1635 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皇太极完成了统一东北地区的大业, 并促进了满洲社会形态的转变。 3、 明朝灭亡以后, 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 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 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机离 京西行,转战各


    注意事项

    本文(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历史全册复习提纲)为本站会员(争先)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