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 年宁夏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模拟试卷(二)年宁夏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模拟试卷(二) 一、选择(选出下列各题中唯一正确的答案。每题一、选择(选出下列各题中唯一正确的答案。每题 2 分,共分,共 24 分。不选、多选、错选不得分)分。不选、多选、错选不得分) 1 (2 分)下列四个事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玻璃片上出现水珠大理石投入到稀盐酸中自制汽水品红在水中扩散 A B C D 2 (2 分)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家庭各种必需品。下列相关各物质主要成分属于无机化合物 的是( ) A米(淀粉) B醋(醋酸) C油(脂肪) D盐(氯化钠) 3 (2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A空气中 O2的体积约占 21% B排放 CO2是引起酸雨的主要原因 C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蛋白质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 4 (2 分)下列有关物质分类说法错误的是( ) A生铁和钢均是铁合金,都属于混合物 B冰和干冰均是化合物,都属于纯净物 C银和锌均是金属单质,都是银白色固体 D金刚石和 C60均为碳单质,都由碳原子构成 5 (2 分)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操作 I 一定是降温 B与的溶液质量一定相等 C与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D与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6 (2 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存在关
3、系:甲+乙丙+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丙、丁为盐和水,则甲、乙一定为酸和碱 B若甲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若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则生成物中一定有水 D若甲为 10g、乙为 20g,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总和一定不大于 30g 7 (2 分)铟(In) ,原子序数 49,是一种银色金属,被用于制造手机和电脑的触摸屏。全球只有少数几个 地方供应铟, 如果人们继续每隔几年就丢弃旧设备, 铟可能就会枯竭。 下列有关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质子数是 49 B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易得到电子 C原子核外有 49 个电子 D回收旧手机和电脑设备有利于铟的再利用 8 (2 分)要验证 Zn、
4、Cu、Ag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四个实验。你认为其中不需要进 行的是( ) A将锌片放入稀硫酸中 B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 C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D将锌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9 (2 分)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表示两个氧原子 B和均表示阳离子 C和表示的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通常显2 价 D由可知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26.9g 10 (2 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通常状况下 CO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大 于空气 B甲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乙试管中的铁钉不生锈,说明只需与水接触铁钉就 会生锈 C乙试管
5、中产生气泡速率大于甲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说明金属活 动性:镁铁 D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正负两极同时产生汽泡,气体的体积约为 1:2, 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 11 (2 分)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总结,正确的是( ) A复合肥中一定要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 B酸溶液都含有 H+,故酸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 D浓硫酸、固体氢氧化钠都具有吸水性,故它们都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12 (2 分)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合理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量取 9mL 水 用 50mL 量筒量取,仰视读数 B 验证
6、某瓶气体是二氧化碳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若木条熄灭证明 是二氧化碳 C 鉴别蔗糖和硝酸铵两种固体 取样,分别放入盛有适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 搅拌,用温度计测量两种溶液的温度 D 除去 NaCl 溶液中少量的 Na2SO4 加入适量 Ba(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二、填空(共二、填空(共 10 分)分) 13 (3 分)用化学符号表示: (1)磷元素 ; (2)3 个二氧化硫分子 ; (3)铵根离子 。 14 (4 分)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将 25g 丙加入到 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
7、液的质量为 。 (2)t2时,甲的溶解度 (填“” 、 “”或“” )乙的溶解度。 (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欲提纯甲应采用的方法是 。 (4)将 100g10%的甲溶液稀释到 4%需加入 g 水。 15 (3 分)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山药等食物中富含硒元素。硒 (Se)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硒。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硒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硒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原子 相同。 三、应用题(三、应用题(15 分)分) 16 (8 分)新能源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前景广阔。如图是一款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示意图。 (1)图中标识
8、的材料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写出一种即可) ; (2)汽车外壳一般采用喷漆的方式防止生锈,其原理是 ; (3)汽车轮毂为铝合金材料,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4)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氢能汽车使用的是氢燃料电池,其化学原理是利用催化剂使氢 气和氧气反应,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其化学方程式为 ; (5)硼氢化锂(LiBH4)是一种储氢材料,请将下列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LiBH4+2LiNH2 Li3BN2+ ; (6)研究发现,氢燃料电池的发展面临许多挑战。目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制出一种原子级分散于铂 表面的新型催化剂氢氧化铁, 其化学式为 , 它
9、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高效去除氢燃料中的微量一氧 化碳,攻克了一氧化碳“中毒休克”危机,延长电池寿命,拓宽了电池使用温度环境。 17 (7 分)科学家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减少 CO2的排放,或将 CO2转化为有用的物质。其中一种途径是利用 NaOH 溶液来“捕捉”CO2,并将 CO2储存或利用,反应流程如图所示。 (1)反应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 。 (2)上述反应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3)若反应分离室中有溶质质量分数为 10.6%的 Na2CO3溶液 100 千克,求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生成 CaCO3的质量(要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 四、实验探究题(四、实验探究题(16 分)分)
10、 18 (9 分)如图为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备、收集和性质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 (1)指出 B 装置中标号仪器名称: 。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 C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下同) ,收集 装置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为探究氨气 的性质,小红利用图中 F 装置进行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黑色氧化铜粉末变成红色。 【提出问题】得到的红色粉末是什么? 查阅资料:Cu2O 是红色,易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SO4+Cu+H2O 【猜想假设】红色粉末是CuCu2O 【设
11、计实验】小明设计如下实验验证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 Cu2O: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红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 足量稀硫酸 红色粉末中含有 Cu2O 【实验反思】小明设计的实验无法证明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 Cu,原因是 。 19 (7 分)某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小组合作探究“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以下是他们的探究过程,请 你也一起参与其中。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 H2SO4加入到盛有 NaOH 溶液的小烧杯中。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 Na2SO4;
12、 猜想二:有 Na2SO4和 H2SO4; 猜想三:有 Na2SO4和 NaOH; 猜想四:有 Na2SO4、H2SO4和 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 (1)据你分析,明显猜想 不合理。 【实验探究】 (2)丙组同学先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无明显变化。由此可推出溶液中 一定没有 。 (3)为了进一步验证溶液中的溶质,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选用老师提供的 pH 试纸、铜片、 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几种试剂,自行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表格。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
13、H7 溶液中有硫酸 2 溶液中有硫酸 3 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有硫酸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4)实验结束后,废液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 A倒入下水道 B倒入废液缸 C带出实验室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中存在 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 (5)各小组同学经过反思讨论,发现了两处错误: 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 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 2021 年宁夏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模拟试卷(二)年宁夏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模拟试卷(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选出
14、下列各题中唯一正确的答案。每题一、选择(选出下列各题中唯一正确的答案。每题 2 分,共分,共 24 分。不选、多选、错选不得分)分。不选、多选、错选不得分) 1 (2 分)下列四个事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玻璃片上出现水珠大理石投入到稀盐酸中自制汽水品红在水中扩散 A B C D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 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玻璃片上出现水珠、品红在水中扩散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 大理石投入到稀盐酸中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自制汽水过程中有新物
15、质 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 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 (2 分)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家庭各种必需品。下列相关各物质主要成分属于无机化合物 的是( ) A米(淀粉) B醋(醋酸) C油(脂肪) D盐(氯化钠) 【分析】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但属于 无机物) ,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无机物 【解答】解:A、米中含有淀粉,淀粉属于有机物,故 A 错。 B、醋中含有醋酸,属于有机物,故 B 错; C、油中含
16、有油脂,油脂属于有机物,故 C 错。 D、盐中含有氯化钠,不含有碳元素,属于无机物,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方法方面知识可以依据物质的组成进行。 3 (2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 O2的体积约占 21% B排放 CO2是引起酸雨的主要原因 C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蛋白质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 【分析】A、根据氧气的体积分数考虑; B、根据酸雨的形成原因考虑; C、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D、溶液可以有颜色。 【解答】解:A、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21%,故 A 正确; B、酸雨的形成原因是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碳不能形成酸雨,
17、故 B 错; C、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故 C 错; D、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 D 错。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空气的组成,酸雨形成的原因,溶液的特点。 4 (2 分)下列有关物质分类说法错误的是( ) A生铁和钢均是铁合金,都属于混合物 B冰和干冰均是化合物,都属于纯净物 C银和锌均是金属单质,都是银白色固体 D金刚石和 C60均为碳单质,都由碳原子构成 【分析】A、由金属和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是合金; B、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的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C、银和锌均是金属单质,都是银白色固体; D、金刚石由碳原子构
18、成,C60由 C60分子构成。 【解答】解:A、生铁和钢均是铁合金,都属于混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B、冰(水)和干冰(二氧化碳)均是化合物,都属于纯净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C、银和锌均是金属单质,都是银白色固体,该选项说法正确; D、金刚石和 C60均为碳单质,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C60由 C60分子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概念、物质分类方面的知识,比较简单。 5 (2 分)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操作 I 一定是降温 B与的溶液质量一定相等 C与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D与的溶质质量
19、分数一定相等 【分析】A、根据题意,操作 I 是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B、是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是饱和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C、是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的过程中,有硝酸钾析出,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与均为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 操作 I 是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不一定是降温, 也可能是增加溶质、 蒸发溶剂, 故选项说法错误。 B、操作 I 是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是饱和溶液,若采用的是增加溶质的方法,溶质的质量 不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C、是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的过程中,有硝酸钾析出,与的溶质质量
20、不相等, 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与均为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 掌握结晶的方法、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 (2 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存在关系:甲+乙丙+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丙、丁为盐和水,则甲、乙一定为酸和碱 B若甲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若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则生成物中一定有水 D若甲为 10g、乙为 20g,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总和一定不大于 30g 【分析】根据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结合物质性质、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丙、丁为盐和
21、水,则甲、乙不一定为酸和碱,比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能生成盐和水, 错误; B、甲为单质,则该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比如甲烷和氧气的反应,错误; C、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生成物中不一定有水,比如盐酸和硝酸银的反应,错误; D、甲为 10 g、乙为 20 g,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总和一定不大于 30g,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物质的性质以及常见物质的转化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 (2 分)铟(In) ,原子序数 49,是一种银色金属,被用于制造手机和电脑的触摸屏。全球只有少数几个 地方供应铟, 如果人们继续每隔几年就丢弃旧设备, 铟可能就会枯竭。 下列有关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22、质子数是 49 B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易得到电子 C原子核外有 49 个电子 D回收旧手机和电脑设备有利于铟的再利用 【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 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由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可知铟原子的质子数为 49,故正确; B、铟属于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少于 4,容易失去,形成阳离子(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3,在化学 反应中易失去 3 个电子而形成带 3 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 ,故错误; C、由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可知铟原子的电子数为 49,故正确;
23、D、收旧手机和电脑设备有利于铟的再利用,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是对原子有关特征的考查,解题的关键点是在原子里: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核外 电子数 8 (2 分)要验证 Zn、Cu、Ag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四个实验。你认为其中不需要进 行的是( ) A将锌片放入稀硫酸中 B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 C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D将锌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锌、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去作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这三种金 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锌氢铜银。 【解答】解:A 实验说明锌在氢的前面,B 实验说明铜在氢的后面,C 实验说明银在铜的后面,D
24、 实验 说明锌在银的前面,所以由 A、B、C 就可以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所以不需要的实验是 D。 故选:D。 【点评】同学们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设计实验,去验证金属的还原性强弱。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 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 换出来。 9 (2 分)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表示两个氧原子 B和均表示阳离子 C和表示的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通常显2 价 D由可知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26.9g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 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
25、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 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A.表示氧气,可以表示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可以表示一个氧分子、还可以表示一个 氧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选项说法错误; B.中,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选项说法错误; C.和表示的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得到 2 个电子形成 8 电子稳定结构,故通常显2 价,选项说法正 确; 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 g,而是 1,通常省略不写,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
26、又 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0 (2 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通常状况下 CO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大 于空气 B甲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乙试管中的铁钉不生锈,说明只需与水接触铁钉就 会生锈 C乙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大于甲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说明金属活 动性:镁铁 D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正负两极同时产生汽泡,气体的体积约为 1:2, 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 【分析】A、CO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 B、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 C、稀硫酸和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和
27、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D、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 1:2。 【解答】解:A、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通常状况下 CO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 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甲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乙试管中的铁钉不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水,但是不能说明只需与水接触铁 钉就会生锈,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乙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大于甲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说明金属活动性:镁铁,该选项说法正确; D、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正负两极同时产生汽泡,气体的体积约为 1:2,是因为反应生成了氧气 和氢气,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28、:B。 【点评】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原子不可分。 11 (2 分)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总结,正确的是( ) A复合肥中一定要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 B酸溶液都含有 H+,故酸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 D浓硫酸、固体氢氧化钠都具有吸水性,故它们都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分析】A、根据复合肥的特点是含有氮、磷、钾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的肥料考虑; B、根据酸的特点考虑; C、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固体氢氧化钠不能用来干燥酸性气体。
29、【解答】解:A、复合肥的特点是含有氮、磷、钾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的肥料,故 A 错; B、酸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都含有 H+,故 B 正确; C、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可能是显碱性的盐,例如碳酸钠溶液,故 C 错; D、固体氢氧化钠不能用来干燥酸性气体,所以固体氢氧化钠不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故 D 错。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复合肥、酸、碱的性质和特点。 12 (2 分)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合理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量取 9mL 水 用 50mL 量筒量取,仰视读数 B 验证某瓶气体是二氧化碳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30、若木条熄灭证明 是二氧化碳 C 鉴别蔗糖和硝酸铵两种固体 取样,分别放入盛有适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 搅拌,用温度计测量两种溶液的温度 D 除去 NaCl 溶液中少量的 Na2SO4 加入适量 Ba(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分析】A、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筒 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蔗糖和硝酸铵两种固体溶于水的温度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D、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 引入新的
31、杂质。 【解答】解:A、量取 9mL 水,10mL 量筒能保证量取一次,且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误差最小; 不能使用 50mL 的量筒;且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仰视读数,故选项实验 方案的设计中不合理。 B、验证某瓶气体是二氧化碳,应使用澄清的石灰水,故选项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不合理。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取样,分别放入盛有适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搅拌,用温度计测量两种溶液的 温度,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温度几乎无变化的是蔗糖,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的设计中合理。 D、硫酸钠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 合除杂原则,故
32、选项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不合理。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 点, 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 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二、填空(共二、填空(共 10 分)分) 13 (3 分)用化学符号表示: (1)磷元素 P ; (2)3 个二氧化硫分子 3SO2 ; (3)铵根离子 NH4+ 。 【分析】 (1)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 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
33、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 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 【解答】解: (1)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 ,磷的元素符号是 P。 (2) 由分子的表示方法, 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表示多个该分子, 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则 3 个二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 3SO2。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 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铵根离子可表示为 NH4+。 故答案为: (1)P; (2)3SO2; (3
34、)NH4+。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 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 (4 分)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将 25g 丙加入到 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70 。 (2)t2时,甲的溶解度 (填“” 、 “”或“” )乙的溶解度。 (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欲提纯甲应采用的方法是 降温结晶 。 (4)将 100g10%的甲溶液稀释到 4%需加入 150 g 水。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35、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 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t1时, 将 25g 丙加入到 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20g+50g 70g;t2时,溶解度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欲提纯甲应采用的方法是:降 温结晶;有关溶液的计算要准确。 【解答】解: (1)t1时,丙的溶解度是 40g,因此将 25g 丙加入到 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20g+50g70g;故答案为:70; (2)t2时,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因为在该温度下,它们有交点;故答案为:; (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欲提纯甲应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因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乙大; 故
36、答案为:降温结晶(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 (4)设将 100g10%的甲溶液稀释到 4%需加入水的质量为 x,100g10%(100g+x)4%,x150g; 故答案为:150;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 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5 (3 分)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山药等食物中富含硒元素。硒 (Se)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硒。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硒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Se+O2SeO2 ; (2)硒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
37、似,原因是它们的原子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 【分析】 (1)硒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硒,进行分析解答。 (2) 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 最外层电子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1)硒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硒,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Se+O2SeO2。 (2)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硒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 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故答案为: (1)Se+O2SeO2; (2)最外层电子数。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正确解
38、答本题的关键。 三、应用题(三、应用题(15 分)分) 16 (8 分)新能源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前景广阔。如图是一款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示意图。 (1)图中标识的材料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铁或铝 (写出一种即可) ; (2)汽车外壳一般采用喷漆的方式防止生锈,其原理是 隔绝水和氧气 ; (3)汽车轮毂为铝合金材料,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其原因是 4Al+3O22Al2O3 (用化学方程式表 示) ; (4)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氢能汽车使用的是氢燃料电池,其化学原理是利用催化剂使氢 气和氧气反应,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其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 ; (5)硼氢化锂(LiBH
39、4)是一种储氢材料,请将下列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LiBH4+2LiNH2Li3BN2+ 4H2 ; (6)研究发现,氢燃料电池的发展面临许多挑战。目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制出一种原子级分散于铂 表面的新型催化剂氢氧化铁,其化学式为 Fe(OH)3 ,它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高效去除氢燃料中的 微量一氧化碳,攻克了一氧化碳“中毒休克”危机,延长电池寿命,拓宽了电池使用温度环境。 【分析】 (1)根据元素的种类来分析; (2)根据铁的防锈原理来分析; (3)根据金属铝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6)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法来分析。 【解答】解:
40、 (1)图中标识的材料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铁、铝;故填:铁或铝; (2)汽车外壳一般采用喷漆的方式防锈,能隔绝水和氧气,故填:隔绝水和氧气; (3) 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 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l+3O22Al2O3; 故填:4Al+3O22Al2O3; (4) 氢气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水, 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 故填: 2H2+O2 2H2O; (5)反应前含有 3 个 Li 原子,1 个 B 原子,2 个 N 原子,8 个 H 原子,反应后含有 3 个 Li 原子,1 个 B 原子,2 个 N 原子,故空铬中含有 8 个氢原子,
41、应该是 4 个氢分子,故填:4H2; (6)氢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 价,氢氧根显1 价,所以氢氧化铁的化学式为 Fe(OH)3;故填:Fe (OH)3。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7 (7 分)科学家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减少 CO2的排放,或将 CO2转化为有用的物质。其中一种途径是利用 NaOH 溶液来“捕捉”CO2,并将 CO2储存或利用,反应流程如图所示。 (1)反应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 过滤 。 (2)上述反应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NaOH 和 CaO 。 (3)若反应分离室中有溶质质量分数为 10.6%的 Na2CO3溶液 10
42、0 千克,求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生成 CaCO3的质量(要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 【分析】根据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反应的流程以及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 (1)反应分离室中分离的是固体和液体,故使用的是过滤的方法,故填:过滤; (2)根据流程图可以看出,氢氧化钠和氧化钙是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故填:NaOH 和 CaO; (3)设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 x Ca(OH)2+Na2CO3CaCO3+2NaOH 106 100 100kg10.6% x x10kg 答: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 10kg。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制备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
43、物质的性质进行。 四、实验探究题(四、实验探究题(16 分)分) 18 (9 分)如图为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备、收集和性质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 (1)指出 B 装置中标号仪器名称: 分液漏斗 。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 C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B (填装置序号,下同) ,收集装 置是 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 (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为探究氨气的 性质,小红利用图中 F 装置进行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黑色氧化铜粉末变成红色。 【提出问题】得到的红色粉末是什么
44、? 查阅资料:Cu2O 是红色,易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SO4+Cu+H2O 【猜想假设】红色粉末是CuCu2O Cu、Cu2O 【设计实验】小明设计如下实验验证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 Cu2O: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红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 足量稀硫酸 固体减 少,溶液 由无色变 蓝色 红色粉末中含有 Cu2O 【实验反思】小明设计的实验无法证明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 Cu,原因是 氧化亚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 铜 。 【分析】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 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45、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大。 【解答】解: (1)是分液漏斗。 故填:分液漏斗。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B;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密度比空气大, 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即用 E 装置收集;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故填:B;E;CaCO3+2HClCaCl2+H2O+CO2。 (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故填:A。 【猜想假设】 红色粉末是CuCu2OCu、Cu2O 故填:Cu、Cu2O。 【设计实验】 取红色粉末于试
46、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固体减少,溶液由无色变蓝色,说明红色粉末中含有 Cu2O,实 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红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 足量稀硫酸 固体减 少,溶液 由无色变 蓝色 红色粉末中含有 Cu2O 【实验反思】 小明设计的实验无法证明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 Cu,原因是氧化亚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铜。 故填:氧化亚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铜。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9 (7 分)某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小组合作探究“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以下是他们的探究过程,请 你也一起参与其中。
47、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 H2SO4加入到盛有 NaOH 溶液的小烧杯中。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 Na2SO4; 猜想二:有 Na2SO4和 H2SO4; 猜想三:有 Na2SO4和 NaOH; 猜想四:有 Na2SO4、H2SO4和 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 (1)据你分析,明显猜想 四 不合理。 【实验探究】 (2)丙组同学先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无明显变化。由此可推出溶液中 一定没有
48、 氢氧化钠 。 (3)为了进一步验证溶液中的溶质,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选用老师提供的 pH 试纸、铜片、 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几种试剂,自行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表格。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溶液中有硫酸 2 有气泡产生 溶液中有硫酸 3 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有硫酸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4)实验结束后,废液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B (填序号) 。 A倒入下水道 B倒入废液缸 C带出实验室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中存在 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 (5)各小组同学经过反思讨论,发现了两处错误: 实验操作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