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复习之消化系统与循环系统中考复习之消化系统与循环系统 1. 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 掌握酶的作用 3. 掌握循环系统和血液的组成以及血型 1. 消化系统的结构消化系统的结构 消化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示意图 (1)消化道:口腔咽食管_大肠肛门。 (2) _ 2.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消化的类型 物理消化:主要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胃肠的蠕动。 化学消化:主要是利用_,使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过化学变化变成可吸收的物质。 (2)食物中各种成分的消化 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 _ 小肠 模块一 消化系统 消化道外:唾液腺、肝脏、胰腺 消化道壁:胃腺、肠腺 糖类(主要是淀粉) 唾液
2、、胰液、肠液 消化 _ 蛋白质 消化 胃液、胰液、肠液 _ 脂肪 消化 胆汁、胰液、肠液 胃 消化腺 消化液 葡萄糖 氨基酸 脂肪酸 参与消化的消化液 消化液 产生部位 作用部位 作用 唾液 唾液腺 口腔 内含唾液淀粉酶,能分解淀粉 胃液 胃腺 胃 内含胃蛋白酶,分解大分子蛋白质 胆汁 肝脏 小肠 内含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胰液 胰腺 小肠 内含多种消化酶,能分解多种营养素 肠液 肠腺 小肠 内含多种消化酶,能分解多种营养素 无须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唯一一个有机物不需要消化就能被吸收 (3)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小肠长约 56 米,是消化道最长的一段
3、; 小肠内表面有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极大地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小肠绒毛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 小肠内包含多种消化液(胰液、肠液、胆汁)。 小肠内有平滑肌,能使小肠蠕动,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 注意:哪些功能利于消化,哪些功能利于吸收 3.酶: (1)概念:由生物的体细胞合成的具有_作用的有机物,是一种生物催化剂。 (2)特点:高效性、_、多样性、不稳定性。 (3)酶的活性易受到_、酸碱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当人体体温或酸碱度值过高或过低时,酶的活性 会_,从而影响人体正常代谢。 催化 专一性 温度 影响 注意:酶的多少也会影响到催化效率的,即催化剂的多少会
4、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酶与温度,ph 值的关系图 由图可知,酶的活性受温度和 ph 影响,且高温和强酸强碱使酶失去活性。且不可逆转 联想生肉与熟肉的区别,能逆转吗? 4. 酶的催化实验酶的催化实验 (1)收集唾液。用清水漱口,然后用舌尖抵住上颌或下颌齿根后,微低头,将试管口紧靠下嘴唇,让唾液 流入试管中,收集 2 毫升左右,用蒸馏水按 1:1 的体积比,稀释唾液。 (2)制备淀粉溶液。称取可溶性淀粉 1 克,放入烧杯中,加入 99 毫升蒸馏水,搅拌,缓慢加热,溶解, 制成 1% 淀粉溶液。 (3) 将 3 支试管分别编为 A、 B、 C。在 3 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1% 淀粉溶液 2 毫升, 然后
5、分别滴加 1 滴 体积分数为 0.4% 的碘酒溶液,观察 3 支试管内溶液的颜色变化为 _。 (4)向 A 试管内加入 2 毫升唾液溶液,轻轻振荡;向 B 试管内加入 2 毫升蒸馏水,轻轻振荡;向 C 试 管内先加入 1 毫升 5% 盐酸溶液,再加入 2 毫升唾液,轻轻振荡。 (5)同时将 3 支试管放入盛有 37水的烧杯里,进行水浴,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以保持温度在 37 左右。 (6)约经 510 分钟左右,取出试管,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A 试管_ ; B 试管 _ ;C 试管 _。 【答案】蓝色,蓝色消失,蓝色,蓝色 5. 实验设计解题技巧实验设计解题技巧 1) 实验目的(去看这个实
6、验到底是为了探究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2) 实验原理(看完实验目的,联想学过的相联系的实验原理) 3) 实验步骤(此步骤包括了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4) 实验现象(做完实验要去看实验现象) 5) 实验结果(通过现象得到的实验结果) 6) 实验结论(多组实验结果总结出来的规律结论) 【例 1】 (2020.杭州)为探究酸性环境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请根据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实验器材:试管、1%淀粉溶液新鲜唾液、5%HCl 溶液、量筒、温度计、烧杯碘液、蒸馏水、滴管、酒精灯、 三角架、石棉网、火柴、记号笔、计时器。 (1)该实验的原理是_;碘液能使淀粉变蓝。
7、 (2)设计该实验的主要步骤_(可用文字、表或图简要表述)。 (3)预期本实验的结果是_。 【详解】 (1)该实验的原理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催化作用; (2)根据实验目的可以设计实验如下: (3)酸性环境能抑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催化作用。 编号内容 1 号试管 2 号试管 实验步骤 1 加 2 毫升 1%淀粉溶液 加 2 毫升 1%淀粉溶液 2 加 2 毫升蒸馏水 加 2 毫升 5%HCl 溶液 3 加 2 毫升新鲜唾液 加 2 毫升新鲜唾液 4 滴入 2 滴碘液 滴入 2 滴碘液 实验现象 不变蓝 变蓝 1.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血液、血管和心脏。 2. 血液血液
8、 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运输氧气的主要物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 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3. 血细胞血细胞 模块二 血液 4. 血液的种类:血液的种类: (1)动脉血:含氧气多,颜色呈鲜红色的血; (2)静脉血:含二氧化碳多,颜色呈暗红色的血。 5. 心脏:心脏: 心 脏 的 结 构 心壁 主要由心肌构成,左心室的壁最厚、心房的壁最薄。(这与心脏 输送血液的远近有关) 四 个 腔 左心房 与肺静脉相连通,内流动脉血。 左心室 与主动脉相连通,内流动脉血。 右心房 与上、下腔静脉相连通,内流静脉血。 右心室 与肺动脉相连通,内流静脉血 瓣膜 房室瓣 (在心房与心
9、室之间)只能朝向心室开 动脉瓣 (在心室与动脉之间)只能朝向动脉开 功能 促进血液循环,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6. 血管血管 【点拨】三种血管的特点 动脉血管的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静脉血管的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毛细血管中红细胞单行通过。血压大 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血液流动方向:大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大静脉。 判断三种血管 主要依据:血流方向或血管的形态特征。 为_,为_,为_。 A 为_,B 为_,C 为_。 【答案】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例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英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人造“塑料血”,它由可携带铁原子的 塑料分子构成, 能像血
10、红蛋白那样把氧输送至全身, 可作为急救过程中的替代品。 这种“塑料血”不含血细胞, 不能长期替代真正的血液。 (1)血红蛋白能在人体内运输氧,是因为它具有_ _的特性。材料中的人造“塑料血”要完全替代人体血液,除了能运输氧之外,还应具 有哪些功能?_(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防御保护、加速凝血和促进 止血等 【例 3】如表是小欢同学的血液常规检验单的部分信息,结合已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项目 正常范围参考值 单位 结果 红细胞 3.55 1012/L 3.8 白细胞 3.510 109/L 12.9 血小板 10030
11、0 109/L 220.0 A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且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B血小板具有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作用,且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 C制作验血的血涂片时要将血滴拉成薄膜,盖上盖玻片,并防止形成气泡 D由该检验单可以判断小欢同学可能患有炎症,判断依据是白细胞含量过高 【答案】C 1.血液循环图血液循环图 模块三 血液循环 2. 体循环体循环 (1)体循环: 途径: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成分的变化是由动 脉血变为静脉血。 结果:氧气下降,二氧化碳上升;静脉血动脉血。 肺循环的物质变化曲线: (2)肺循环: 途径: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
12、左心房。血液成分的变化是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结果:氧气上升,二氧化碳下降;静脉血动脉血。 肺循环的物质变化曲线: 【例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 1:2011 年 3 月,两名医生将美国心脏病人刘易斯的整个心脏摘除,然后为他安装一个“人造心脏”,这 种“人造心脏”主要是由两个类似涡轮的新型离心泵组成, 它工作时能保持身体内血液不停流动, 完成血液循 环。 材料 2:2012 年 1 月,英国研究人员成功培育出用于形成血管壁的平滑肌细胞,利用这些平滑肌细胞和从 人体取出的皮肤细胞可以在实验室环境中批量“生产”人造仿生血管, 人造仿生血管可用于心脏病、 肾病等疾 病的血管移植手术。
13、 (1)“人造心脏”中一个离心泵的功率相对较小,主要功能是_,另一个离心泵 的功率相对较大,主要功能是_,肺静脉中的血液直接流入哪个离心泵? _。 (2)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看,人造仿生血管属于_层次的结构。 【答案】为肺循环血液流动提供动力;为体循环血液流动提供动力;功率较大的离心泵;器官 【例 5】如图是血液循环示意图,1-4 表示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3 均是静脉,内部的血液是静脉血 B2、4 管壁厚、弹性大,与内部血压高相适应 C左心室的壁最厚,与远距离输送血液相适应 D图中实线表示体循环途径,虚线表示肺循环途径 【答案】A 【解析】 A、由分析可知,1 肺静脉
14、里流着动脉血、3 上下腔静脉里流着静脉血,A 错误; B、2 肺动脉、4 主动脉管壁厚、弹性大,与内部血压高相适应,B 正确; C、左心室收缩是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所以左心室的壁最厚。C 正确; D、图中实线表示体循环途径,虚线表示肺循环途径,D 正确。 1血型是由_的种类决定的,常见的有_血型系统。 2输血前,必须要先检查_。输血时,原则上应输_。 若异型输血,必须先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即主要考虑_ _。异型血输血需要做到_。 3. 输血关系 某人的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输给的血型 A A、O A、AB B B、O B、AB AB A、B、AB、O AB O O A、B、AB
15、、O 在紧急情况下,_型血的人可以少量输给其他任意血型,被称为“万能输血者”;_型血的人可以接受 少量其他任意血型,被称为“万能受血者” 倡导无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 200400 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4. 心率和血压 (1)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健康成年人心率为每分钟 75 次。 (2)血压: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强,健康成年人血压范围是 1218.7 千帕。 【答案】1.红细胞上凝集原,A、B、O 2.供血者和受血者,同型血,供血者红细胞的凝集原是否会和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少而慢 3.O,AB 【例 6】 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 ABO 血型各不一样,将上述四人的血
16、分别滴入 B 型血的血清中,结果只有丙、 模块四 血型 丁的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又知在紧急情况下,丙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 丙和丁红细胞上都有 B 凝集原 B. 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不会发生凝集 C. 乙的血滴入丙的血清中会发生凝集 D. 甲的血清中只有抗 A 凝集素 【答案】D 【解析】 A丙是 A 型血,丁是 AB 型血,他们的红细胞上都有 A 凝集原,A 错误; B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乙为 O 型血,血清中两种凝集素都有,所以会发生凝集,B 错误; C乙的血细胞上没有凝集原和丙血清中抗 B 凝集素不会发生凝集,C 错误; D甲是 B 型血,甲的血清中只有抗 A
17、凝集素,D 正确。 【例 7】 人类的血型系统有许多种,其中 ABO 血型系统在临床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现只考虑 ABO 血型系统,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ABO 血型是由血液中的_决定的。 (2)输血时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异型血间输血时,主要考虑_ _,因此输血速度必须缓慢量少。 (3)若要对某一个人的血型进行鉴定,现有某人的血液两滴,请完成实验步骤。 第一步:在一块载玻片的左边的 a 处滴一滴 A 型标准血清(相当于 A 型血人的血清),在载玻片的右边 b 处滴一滴 B 型标准血清(相当于 B 型血人的血清); 第二步:_。 第三步: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4) 若用 A 型和
18、 B 型标准血清对 26 人进行血型测定, 得出与 A 型标准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有 14 人, 与 B 型标准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有 9 人,与两种血清都发生凝集的有 6 人,余下的都不凝集,那么 A 型、B 型、AB 型、O 型的人为_。 A8、3、9、6 B8、3、6、9 C3、8、6、9 D3、8、9、6 【答案】 (1)红细胞上凝集原;(2)供血者的红细胞上的凝集原是否会和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反应; (3)用消毒牙签将两种血清连接在一起;(4)C 【解析】 由题意可以知道:因为与 A 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有 14 人,所以说明 B 型和 AB 型的人一共有 14 人因 为与两种血
19、清都发生凝集的有 6 人,所以说明 AB 型的人有 6 人,所以 B 型的人有 8 人又因为与 B 型血 清发生凝集反应的有 9 人,所以说明 A 型和 AB 型的人一共有 9 人,减去 AB 型的 6 人后,剩下的就是 A 型的人数是 3 人然后把 A 型,B 型,AB 型三组的人相加,一共是 17 人,在用总人数 26 减去 17,剩下 的就是 O 型的人数,为 9 人由此得出:A 型的 3 人,B 型的 8 人,AB 型 6 人,O 型的 9 人 1.如图为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 质的消化作用,a、b、c 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
20、最终消化产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和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都是小肠 B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内含有脂肪酶,可以分解脂肪 Dx 是大肠,是吸收 a、b、c 的主要场所 【答案】A 【分析】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观图可知:只能作用于淀粉,因此是唾液,只能作用于蛋白质,故是胃液,只能作用于脂肪,是胆 汁,、对三大营养物质都有消化作用,因此是胰液和肠液,已知是肠液,故是胰液a、b、c 是淀 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据此解答 【解答】解:A、胰液和肠液都通过导管进入十二指肠后,对三大营养物质进行消化, 因此它们发挥 作用的场所是小肠,A 正
21、确。 B、是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只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B 不正确。 C、是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促进脂肪的消化,C 不正确。 D、X 表示小肠,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D 不正确。 2.图甲是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受 pH 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 时一定量 的淀粉在 少量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下分解产生的麦芽糖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若图乙描述的反 应过程中,在保证酶具 有催化作用的前提下改变某一初始条件,则图乙中 e 点(产生麦芽糖 量是最大量)或 d 点(产生麦芽糖最大量 时的时间)的位置可能会发生移动。下列叙述中,错误 的是( ) A淀粉量增加时,e
22、 点上移 BpHa 时,e 点下移 C温度升高时,d 点右移 D酶的量减少时,d 点右移 【答案】B A、淀粉量增加时,产生的麦芽糖量增加,e 点上移,B 正确。 B、pH 为 a 时,酶的活性较低,酶促反应速率较慢,e 点不变,d 点右移,A 错误。 C、当温度升高时,酶促反应速率变慢,d 点右移,产物量不变,e 点不变,C 正确。 D、酶的量减少时,产生的麦芽糖量减少,e 点下移,d 点右移,D 正确;故选:B。 3.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为了更好地学习理解人类的ABO血型系统, 右图是某同学绘制的 A 型血和 B 型血的模型图。据此推测, O 型血的模型图是( ) A B C D 【
23、答案】A 4.如图表示人体的血液循环(局部)(图中 a、b、c、d、e、f、g、h 分别表示不同的血管)。对于健康的 人来说,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进食后,a 血管中血液的血糖浓度比 c 血管中的高 B.进食后,c 血管中血液的血糖浓度比 d 血管中的低 C.e 血管血液中的尿酸的含量比 f 血管中的低 D.g 血管血液中的氧浓度比 h 血管中的高 【答案】C 【解析】A、进食后,小肠吸收了大量的葡萄糖,因此 c 血管中的血糖浓度升高;血液流经肝脏时部分血糖 在肝脏内合成糖元,因此 a 血管中血液的血糖浓度比 c 血管中的低而不是高,错误; B、进食后,小肠吸收了大量的葡萄糖,因
24、此 c 血管中的血糖浓度升高,所以 c 血管中血液的血糖浓度比 d 血管中的高而不是低,错误; C、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血液流经肾脏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 分尿素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等废物的含量减少。所以 e 血管(肾静脉) 血液中的尿酸的含量比 f 血管(肾动脉)中的低,正确; D、当血液流经皮肤时,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皮肤的组织细胞,皮肤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 血液中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所以 g 血管血液中的氧浓度比 h 血管中的低而不是高,错误。选:C。 5.请你结合学过的科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科研小组采用遗传工程的方法,用一种特殊的“内切酶”,切割了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从而实现了 血型的转化你认为以下血型转化可以实现的是_ AO 型血转化为 B 型血 BA 型血转化为 AB 型血 CA 型血转化为 B 型血 DA 型血转化为 O 型血 (2)图中 a、b、c、d 表示心脏的四个腔,表示不同的血管,A、B 表示人体身上的两个器官,则 图中 B 代表的器官是_;若 A 是肾,则血管比血管明显增加的血液成分是_; 四根血管中流静脉血的是_。 【答案】(1)CD(2)肺 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