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1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 资源ID:177860       资源大小:45.96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1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1、 第三单元检测第三单元检测题题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得分:_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对于“大数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给出的定义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 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 有数据规模海量、数据流转快速、数据类型多样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 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 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而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 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

    2、工”实现数据的“增 值” 。 (摘编自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架构设计) 材料二 “电脑算法将让我们做出超乎感情的决定。”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 赫拉 利在猎豹 CONNECT 大会主题演讲中表示,大数据带来了权威的转移,权威正在 从人的情感转移到电脑算法上。在他看来,如果从数据的角度来看,你要想知道 跟谁结婚,只要有候选人 A、B,拥有强大计算机算法的谷歌和亚马逊就可以告 诉你答案,因为大数据会告诉你:从你出生我就开始跟踪你,我看过你所有的邮 件、读过的书,我知道你的心率、血压,我知道你的 DNA;你去跟不同的人约会 的时候,我都知道他们对你的心跳起到了什么影响。 (摘编自张斯“人工智能”时代来临 人

    3、类会越来越笨吗?) 材料三 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是传播迭代的必然要求。 从报纸、 电视到门户网站, 尽管传播载体在变迁,传播技术在进化,传播流程在再造,但新闻传播的基本规 范和伦理守则从未退场。大众媒体时代,职业的把关人和健全的把关机制确保了 到达受众的新闻的主流价值导向;互联网时代,算法新闻可以直接分发用户生产 的内容和机器算法自动生成的新闻,这就使得到达受众的新闻可能没有经过传统 的主流价值把关,甚至与主流价值存在大的偏差,产生错误的舆论导向,如微软 在推特上推出的聊天机器人 Tay,上线几个小时后就因宣扬歧视、仇恨和偏见而 被迫下线。我们应当认识到,算法不是在脱离人类社会的真空中产生和

    4、运行的, “每一种技术架构、每一行代码、每一个界面,都代表着选择,都意味着判断, 都承载着价值” 。对算法进行价值观引导,仍然是人在引导。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 算法,使算法的运行不偏离轨道,最终就能实现用主流价值规范人的行为。 算法本质上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算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人类 社会已有的伦理规则、法律规范仍然有效,一个社会的主流价值导向仍然应当得 到坚持。另外,基于数据和机器学习等的算法有着与人类思维不一样的特征,在 算法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保持人类的主导和对算法影响到的具体的人的保护应 该作为算法最基本的伦理规则。如英国数据伦理框架明确算法“应维护现实中的 法律和伦理规范,应

    5、有清楚的公共福祉的意识” 。 在人工智能时代,算法科学家、工程师和新闻算法的设计与使用者(如新闻搜 索网站、新闻聚合平台等)就处于把关人的位置,他们可以在新闻采集、生产、分 发过程中很大程度上防止或减少新闻算法偏差。但是,如果只有伦理的束缚,他 们可能缺乏足够的动力去以主流价值和社会公益来设计和运作算法。因此,人工 智能时代更需建立把关人机制。算法把关人在设计、运行算法的过程中应追踪评 估算法的影响,摆脱搭建技术架构、书写代码时价值判断无意识状态,明确新闻 主流价值的导向作用,不以片面满足用户需求和追求流量最大化为终极目的。新 闻算法和机器审核等机制并不完善,一旦知道或被告知算法出现偏差时,应

    6、及时 采取措施纠偏甚至阻断瑕疵算法。 算法展现了更高效便捷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完成人工难以完成的工作和不 能解决的复杂问题,在这些解决方案后面,算法的高度复杂性、自我学习和输入 输出的暗箱,可能使算法难以被普通民众理解掌握。虽然目前一些法律法规开始 强调算法的透明和可解释性, 但由于公众甚至不少使用算法的机构缺乏相关知识, 难以理解算法的运作逻辑和机器程序可能屏蔽的信息,导致算法的透明和可解释 不容易达成。当机器算法不可逆转地影响到每个人的信息获取和基于此进行的决 策时,算法素养和媒体素养就不应只是专业人士学习的课程,而应该列为中小学 和大学的通识教育,才能使公众有意识和能力监督各平台和机构始

    7、终保持算法警 觉,避免新闻算法与主流价值观相偏离。 (摘编自陈晓彦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 材料四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全球都以为人类将迈向人人平等,但实际上,21 世纪可 能会产生历史上最不平等的社会。虽然全球化和互联网缩短了国家之间的距离, 但科技的发展可能会扩大阶级之间的差距,阶级固化将变得越来越难以突破。高 新科技的发展无疑是在不断造福人类的,但科技的进步在使部分人受益的同时, 也让很多人受害,掌握你个人数据的互联网公司,将轻而易举地控制你的生活: 他们会给你推送你想看的内容,给你推送你想买的东西,如果你看过两篇娱乐新 闻报道,那么你就会收到更多的娱乐新闻。 科技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保

    8、持独立思考,思维和想法是数据难以代替的 东西。相反,放弃思考、随波逐流的人将会被科技和新技术替代。毕竟你可以自 己什么都不理,交给算法帮你决策,让数字独裁;也可以努力突破自己,让自己 成为掌握数据的那部分精英。 (摘编自大数据的阴暗面) 1.下列对材料中“大数据”和“算法”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大数据是一个拥有庞大数据信息的数据集合,它拥有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所没 有的获取、存储、管理、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B.电脑算法基于对人们从小到大的数据的分析能让人们做出超乎感情的决定,因 为大数据会告诉人们什么样的人才是最适合他们的伴侣。 C.互联网时代,算法影响新闻的产生和传播,

    9、算法新闻不经过把关就直接将新闻 传递给受众,导致与主流价值有偏差的舆论导向出现。 D.大数据技术会让很多人的个人数据被互联网公司掌握,通过数据分析,互联网 公司能知道人们的喜好,并根据喜好推送相关的内容。 解析 A 项,“它拥有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所没有的获取、存储、管理、分析等 方面的能力”错误,原文说的是“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 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B 项,强加因果,“大数据会告诉他们的伴 侣”只是尤瓦尔赫拉利为了说明“电脑算法将让我们做出超乎感情的决定”时 所举的具体事例。C 项,“算法新闻不经过把关导致出现”说法错误, 原文说的是“可能没有经过传统的主流价值把关

    10、, 甚至与主流价值存在大的偏差, 产生错误的舆论导向”。 答案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大数据具有数据规模海量、数据流转快速、数据类型多样等特点,它可以通过 对数据的“加工”获取“增值” 。 B.大数据时代,新闻的产生和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新闻传播的基本规 范和伦理守则应该保持不变。 C.21 世纪可能会产生历史上最不平等的社会,因为科技的发展极容易导致阶级差 距扩大,使阶级越来越固化。 D.高新科技的发展无疑在不断地造福人类, 大数据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 也会给人类带来一些弊端。 解析 C 项,“极容易导致阶级差距扩大,使阶

    11、级越来越固化”的表述不准确, 原文说的是“可能会扩大阶级之间的差距,阶级固化将变得越来越难以突破” 。 答案 C 3.根据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算法不是在脱离人类社会的真空中产生和运行的,它解决的是具体的问题,并 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仍然应坚持社会的主流价值导向。 B.算法应维护现实中的伦理规范,在算法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人类 为主导,并将其作为算法最基本的伦理规则。 C.算法在完成人类难以完成的复杂工作的同时,也意味着算法具有高度复杂的运 行逻辑,以致其难以被普通民众理解掌握。 D.因为机器算法不可逆转地影响着每个人的信息获取,所以要培养算法素养,使

    12、 公众有意识和能力始终保持算法警觉。 解析 D 项,“使公众有意识和能力始终保持算法警觉”说法有误,原文中说的 是“才能使公众有意识和能力监督各平台和机构始终保持算法警觉”,保持算法 警觉的是“各平台和机构”,而不是“公众”。 答案 D 4.在人工智能时代,建立把关人机制有什么作用?(4 分) 解析 “建立把关人机制”出现在材料三的第三段,解答此题时,需结合材料前 后文进行分析概括。如材料三第一段提到“职业的把关人和健全的把关机制确保 了到达受众的新闻的主流价值导向”,第三段提到“在人工智能时代,算法科学 家、工程师很大程度上防止或减少新闻算法偏差”,据此可总结出答案第 点;材料三第三段最后说

    13、“新闻算法和机器审核等机制并不完善,一旦知道或被 告知算法出现偏差时,应及时采取措施纠偏甚至阻断瑕疵算法”,据此可总结出 答案第点。 答案 防止或减少新闻算法偏差,确保到达受众的新闻是主流的价值导向; 在算法出现偏差时,可以及时采取措施纠偏甚至阻断瑕疵算法。 5.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应该如何遏制大数据的阴暗面。(6 分) 解析 本题设问方向明确,针对材料四的出处“大数据的阴暗面”提问,要求能 给出应对策略。首先要注意分析材料四中的信息,根据“我们也应该保持独立思 考”“可以努力精英”,可概括得出答案第点。需要注意的是,材料三中 的“对算法进行价值观引导用主流价值规范人的行为”也是应对策略,由此

    14、可概括得出答案第点。 答案 保持独立思考, 让自己成为掌握数据的精英。 对算法进行价值观引导, 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 梁 衡 像一场战争突然结束,2014 年林区宣布了禁伐令,喧闹的伐木场顿时门前 冷落车马稀。在打扫“战场”时,人们意外地发现了一片原始林。2016 年盛夏我 有缘造访了这最后的一片原始林。 我们换上迷彩服、长筒靴,每人一把伞。虽然天正降大雨,我们还是义无 反顾地向林地进发,不一会儿就消失在茫茫林海中。 正走着,我们忽然听见右边不远处有哗哗的流水声,领路的刘局长说这是 一条河

    15、,问要不要钻过去看一看。我说水是山的魂,哪能不看。因为林子太密, 我们只好收起伞,任雨水洗面,踩着朽木、草墩,钻过横七竖八的灌木。仰望山 顶,只见远远近近的山、层层叠叠的树、朦朦胧胧的雨,半山一道歪歪斜斜的激 流,跌跌撞撞地碰着那些大大小小、圆圆滚滚的石头,或炸起雪白的浪花,或绕 行成一条飘飘的哈达。 我们退回老林,雨时停时下,云忽开忽合,大家就举着手机、相机抓紧时 间照相采景。 从纯自然的角度来说, 人的创造是对自然的一种干扰和玷污。 比如庐山上、 西湖边的那许多诗词、 题刻, 在自然女神看来无异于公园里常见到的废纸、 烟头。 所以探险家总是去寻找那些还没有被人文污染过的地方。没有人来过,无

    16、路;奇 景第一次示人,无名;前人没有留下诗文,无文。今天我们进入的正是这种“三 无”之境,只有你与自然在悄悄地私语。 虽是来看原始森林,但要先说一说这里的石头。石头的年龄自然比树更古 老,而且因为有了这些遍野的石头,才拦住了伐木者的手脚,为我们留下了这片 林子。国内一处很有名的石景便是云南的石林,那是一片秀气的石柱。还有贵州 天星桥,那是喀斯特地貌特有的精巧。而这里的石头一律是巨大坚硬的花岗岩, 浑圆沉稳,高大挺拔,无不迸放着野性。大约亿万年前,这里是一片海底,所以 石的分布无一定规则,或独立威坐,或双门对峙,或三五相聚,或隔岸呼唤,各 具其态。 现在要说一说这些在乱石头间争荣竞秀的草木了。脚

    17、下最值得一说的是蕨 类、苔藓等植物。这是整个林区的大地毯,是森林里所有生命湿润的温床。蕨草 每一枝都长着七八片叶,而每个叶片都像剪纸或者木刻,不求线条的流动,却有 刀刻石印般的凝重, 况且它与恐龙同一个时代, 在这林子里资格最老。 说到苔藓, 我小时不知见过多少,不过也就是雨后地上的一层绿毛。后来在南方热带雨林中 见过更浓密、更鲜艳的,将石头裹成一块碧玉。在内蒙古林区见过大团生长的、 颜色发暗的苔藓,那是驯鹿特有的饲料。而这里的苔藓因环境潮湿土壤肥沃,却 长成了根根细草,又织成密密的一片,于是也被叫作苔草。它生在地上、树上、 石上,染绿了整个世界,不留一点空白。 老林子中最美的还是大树,特别是

    18、那些与石共生的大树。有一棵树,我叫 它“一木穿石” ,我们平常说“水滴石穿” ,可是有谁真的见过一滴水穿透了一块 石头?现在,我却见到了一棵树,一棵活着的树,硬是生插在一块整石之上,像 一颗刚射入石中的炮弹,光溜溜的还没有爆炸;又像一枚仰面向天正待发射的火 箭,膀粗腰圆,霸气十足。我只看了一眼就被惊呆了,拔不开脚步,时空骤然凝 固。这是一棵红松,当初也许是一粒种子,落在石板上,靠着老林中的湿气慢慢 地发芽,但它命运不济,一出生就躺在这个光溜溜的石床上。它的须根向四周摸 索,握住一点点沙尘,然后蛰伏在石面的稍凹之处,聚积水分,酝酿能量,终于 在顽石上树起了一面生命的大纛。 如果说刚才的那棵树有男

    19、性的阳刚之烈,下面这棵便有女性的阴柔之美。 它生长在一块窄长的条石上,两条主根只能紧抓着条石的边缘向左右延伸,然后 托起中间的树身。那两条主根是她修长的双腿,树干是她曼妙的身躯,她挺胸拔 背,平视前方。在南方热带雨林中我见过如乱麻般的气根,在华北平原上我见过 老槐树下块状的疙瘩根,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决绝而又从容地在条石上匍匐的苗 条的松树根。已分不清,它是树贴在石上的根,还是石上鼓起的一道棱。这树身 里分明已经注入石质的坚硬,却又划出这样柔美的弧线,好一个“幽谷美人” 。 我们就这样在绿色的时间隧道里穿行,见证了大自然怎样在一片顽石上诞 生了生命。它先以苔草、蕨类铺床,以灌木蓄水遮风,孵化出高

    20、大的乔木林,这 就成了动物们的摇篮。当年我们屈从了这片原始林,现在它给我们友好的回报, 留下了一面大镜子,照出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 可知朝代之兴替;以这片原始林为镜,可知生命、人类和地球的兴替。 我下山时,看见沿途正在修复早年林区运木材的小火车轨道,不为伐木, 而是准备开展原始森林游,是准备开发这片幸存的原始林的。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标题“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中,“原始林”点明了本文描写的对象,而“幸 存”一词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B.作者一行不顾大雨, 换上迷彩服、 长筒靴, 带着雨伞, 义无反顾

    21、地向林地进发, 说明作者一行造访原始林兴致浓厚。 C.作者认为人的创造是对自然的干扰与玷污,所以喜欢原始林的“三无”境界, 在这里可以与自然亲密接触。 D.结尾写作者一行下山时,看见沿途正在修复小火车轨道,不为伐木,而是准备 开展原始森林游,作者为此感到欣喜。 解析 D 项,“作者为此感到欣喜”错,结合结尾和全文来看,作者对开展原始 森林游是忧虑的。 答案 D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主体按照时间顺序来写,从发现原始林,到进入原始林,再到最后下山离 开,文章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B.作者描写原始林里的石头时,写了云南石林、贵州天星桥,是为了在

    22、对比中突 出原始林里的石头野性十足的特点。 C.文章非常注意段落间的过渡,比如第段开头运用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 用,使上下段落内容自然衔接。 D.文章依次写了原始林里的河流、石头、草木、大树,层层深入,为我们塑造了 一个立体的世界,让人如临其境。 解析 D 项,“层层深入”错,这些景物之间并没有层层深入的关系。 答案 D 8.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仔细分析句子的特点,包括用词特点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在 此基础上点出如此用词和使用修辞手法的好处。画线句使用了“远远近近”“层 层叠叠”等叠词,这些词语生动地描写了激流及其所处环境,使人有身临其境之 感。 “跌跌撞撞地

    23、碰着那些大大小小、 圆圆滚滚的石头”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或绕行成一条飘飘的哈达”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远远近近的山、层层叠 叠的树、朦朦胧胧的雨”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画线句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形象地描写了激流的形态及其周围的环境。另外,还要分析使用叠词和修辞手法 的作用。 答案 运用叠词,生动地描写了激流及其所处环境,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也 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和音乐美。 运用拟人、 比喻、 排比等修辞手法, 语言优美, 形象地描写了周围的环境和激流的形态。 9.文章在描写景物的同时,还有一些不失时机的议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 分) 解析 文章第段有关于“人的创造是对自然的一种干

    24、扰和玷污”的议论,第 段有关于以原始林为镜的议论。这些议论是作者在游览原始森林时发出的,直接 表明了作者当时的感受,是作者观点、态度的体现,这些观点、态度是文章主旨 的外化;另外,这些议论使文章不单单是一篇游记,增加了文章的思想魅力,促 人思考。 答案 通过议论直接表明作者游览原始森林时的感受和观点; 以描写为铺垫, 通过议论升华文章的主旨;不失时机的议论充实了文章思想容量,使文章深刻 精警,促人思考,增加了文章的思想魅力。 三、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百家之言,无不

    25、穷究。性宽和容 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永平 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 延英雄。时固始弱冠 ,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 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 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 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 上其书。显宗奇之,除兰台令史,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 时北单于 遣使贡献,求欲和亲,诏问群僚。议者或以为“匈奴变诈之国,无 内向之心,不可”。固议曰:“汉兴已来,旷世历年,兵缠夷狄。绥御之方,其 途不一,或修文以和之,或用武以征之,或卑下

    26、以就之。虽屈申无常,所因时异, 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信,且 知圣朝礼义有常, 绝之未知其利, 通之不闻其害。 设后北虏稍强, 方复求为交通, 将何所及?不若因今施惠,为上策。” 固后以母丧去官。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 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朝见天子 ,宪遣固将数百骑出居延塞迎之。 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 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 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及窦氏宾客皆逮考, 兢因此捕系固, 遂死狱中。 (选自后

    27、汉书 班固传 ,有删改) 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 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 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 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 以取封侯, 安能久事笔研 【注】 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 “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 超为兰台令史。 (选自后汉书 班超传 ,有删改) 【注】 研:同“砚”。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8、3 分) A.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B.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C.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D.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解析 原文应是: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 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答案 B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永平,是古代纪年的一种名号,也就是皇帝的年号,新皇登基,为了与上一

    29、任 皇帝区别,新皇帝根据自己的思想,会取一个新的年号。 B.弱冠,在我国古代,男子到了 20 岁的时候表示成人,就要行冠礼,取字。取字 以后,为了表示尊敬,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 C.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最高首领的专称,此称号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 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 D.天子,是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 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天子。 解析 B 项,“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错误,应是“称自己往往称 名,称别人往往称字”。 答案 B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0、3 分) A.班固天资聪颖。他九岁时就能著文诵诗,刚成年,就写了陈述意见的文书劝说 刘苍,向刘苍推荐了桓梁、晋冯几位贤士,刘苍采纳了他的建议。 B.班固勤于钻研。他小时候就对诸子百家的言论刨根究底,等成年后发现父亲先 前继史记所写史书还不够详尽时,想继承父亲的事业。 C.班固眼光长远。当北单于要求与汉和亲时,有官员认为不能答应匈奴的要求, 班固用汉建立以来与匈奴的战与和为例,来说明接受和亲为上策。 D.班固以中护军的身份跟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窦宪派遣班固迎接北单于的使 臣,因班固未到达迎接地点完成任务而免职,最终死在狱中。 解析 D 项,“因班固未到达迎接地点完成任务而免职”说法错误,是因为

    31、受到 窦宪战败的牵连而免官的。 答案 D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显宗奇之,除兰台令史,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4 分) (2)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4 分) 答案 (1)显宗(阅读后)认为班固有奇特的才能,任命他为兰台令史,皇帝于是又 命令(他继续往下写)完成先前所著的书。 (2)等到窦宪破败时,班固首先受连坐而被免官。 14.根据投笔从戎回答:班超在为人、品行方面有哪三点比较突出?(3 分) 答案 胸有大志,孝顺父母,在家常做辛苦劳累之事,而且不认为是羞耻的。 【参考译文】 班固字孟坚,九岁时能著文诵诗。长大后,诸子百家的言论,没有不刨根究 底的。(他)

    32、性情温和宽容,不因为自己的才能而高人一等,许多儒生因此而仰慕 他。永平初年,东平王刘苍任用亲戚为骠骑将军辅佐政务,广纳英雄。当时班固 才二十岁,写了陈述意见的文书劝说刘苍,推荐了桓梁、晋冯几位贤士,刘苍采 纳了他的建议。 父亲班彪去世,(班固)回到家乡。班固因为班彪先前继史记所写史书还 不够详备,于是潜心精思,研究史料,想成就父亲的事业。不久有人上书给显宗 皇帝,告班固私自改作国史,有诏书下至郡署,收捕班固系押在京兆狱中,又把 班固家中的史书全部取来。班固的弟弟班超恐怕班固被郡署考逼,而不能自我表 白,于是急驰至京都赴皇宫向皇上上书,得到皇帝的召见,(班超)全面细致地说 明了班固所著书的内容意

    33、义,而(这时)郡府也把班固所写之书呈上。显宗(阅读后) 认为班固有奇特的才能,任命他为兰台令史,皇帝于是又命令(他继续往下写)完 成先前所著的书。 当时北单于派遣使者来纳贡,要求和汉和亲,皇帝下诏讯问众官。参与议论 的人,有人认为“匈奴是多变善诈之国,没有归向汉朝之心,不能答应匈奴的要 求” 。班固发表议论说: “汉朝建立以来,历经数世,经历多年,总是和夷狄有兵 戈纠缠。安抚抵御的途径也不一样,或者行文道来与他们和好,或者用武力来征 伐他们,或者以谦卑的态度来迁就他们。虽然屈伸没有定规,所凭借的只是时势 不同,但是从来没有拒绝放弃,不和他们打交道的。匈奴使者来两次,然后我们 派使者去一次,(这

    34、样)既向他们表明了我汉朝持旨在于忠信,而且又让他们知道 圣朝礼义是有常规的,拒绝他们,(我)不知道这样做的利(在哪里),和他们打交道 (我)也未听说它有什么害处。假设匈奴以后逐渐强大,在那时再想同他们交好来 往,将怎么来得及呢?不如趁现在就对他们施以恩惠,这才是高明的计策。 ” 班固后来因母丧而辞去官职。永元初年,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用班固为中 护军,参加议论军事。北单于听说汉朝军队出征,派遣使臣在居延塞等候款待, 想去朝见汉朝天子,窦宪派遣班固率领数百骑兵出居延塞迎接北单于。正赶上南 匈奴攻破北庭,班固抵达私渠海,闻听匈奴内部发生骚乱,便返回了。等到窦宪 破败时,班固首先受连坐而被免官。 班

    35、固不教育他的儿子们,他的子孙们多不遵守法度,让官吏很苦恼。当初, 洛阳令种兢曾在街上行进,班固家的奴仆冒犯种兢的车马,吏卒呵斥了奴仆,奴 仆醉酒谩骂,种兢大怒,但因畏惧窦宪而不敢发作,心中记下仇恨。等到窦氏家 族及门下宾客都被逮捕拷问之时,洛阳令种兢趁此机会逮捕关押了班固,致使班 固最终死在狱中。 投笔从戎 班超, 字仲升, 扶风平陵人, 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 班超有很大的志向, 不拘泥于小节。但品性孝顺,在家里经常辛勤地做粗活,并不认为是劳苦羞耻的 事。他很有口才,并且广泛地涉猎典籍。 永平五年, 他哥哥班固被征召做了校书郎, 班超和母亲一起随哥哥到了洛阳。 家里很贫穷,经常被官吏雇佣去

    36、抄写文书来供养家人。长时间的劳作后,有一次 曾经停止抄录工作,扔掉笔感慨道: “大丈夫没有别的志向,也应当效仿傅介子、 张骞,出使异域,建立功业,来获取封侯的功名,怎么能长期做这种替人抄抄写 写的事呢?”身边的人都取笑他。他说: “凡夫俗子怎么能知道壮士的志向呢?”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显宗(明帝)问班固: “你弟弟在做什么?”班固回答说: “替 官员抄写文书,挣点钱奉养老母。 ”皇帝于是让班超做了兰台令史。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 题。 采桑子 荷花开后西湖好 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

    37、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注】 这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写的十首采桑子之一。西湖,指安徽颍 州西湖。 15.下列对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上片先总写“西湖好”而后再展开,具体刻画描写了湖上夏天的景色之美。 B.下片写词人泛舟荷花深处,饮酒听曲赏花的活动,完全沉醉于大自然中。 C.全词完全是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纳风景于笔端,写了词人游览西湖的过程。 D.这首词描写了西湖荷花盛开的美景,表达了词人寄情山水的闲适心情。 解析 C 项,“全词完全是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错,作者紧扣“西湖好”的总 写到展开具体描写,不是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写的。 答案 C 16.

    38、这首词是如何描写西湖荷花开后的美景的?(6 分) 答案 视觉与嗅觉相结合。“前后红幢绿盖随”从视觉角度描写荷塘荷花开放 之盛,“香泛金卮”从嗅觉角度描写荷香之浓郁。运用比喻修辞。将荷花比喻 成“红幢”,将荷叶比喻成“绿盖”,荷花、荷叶似仪仗队一样,对自己是前呼 后拥,颇有气势。侧面描写。通过写“一片笙歌”与“醉里归”,表达了自己 惬意的心情,侧面表现了西湖景色之美。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_,_。 (2)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 束;

    39、“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3)辛弃疾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中“_, _” 描写庙宇下神鸦社鼓的热闹景象,意在指出人们早已忘却亡国的耻辱。 答案 (1)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2)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 (3)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万物终归于尘埃,而尘埃最终将沉寂于一抔黄泥。化土为泥,揭泥为瓦。泥 在地下,瓦在天上。一座城,无论如何都摆脱不了一方水土。这一片土地,一部 分化身为一片瓦,将历史储存在过往之中;一部分顺水而逝,融为人类的一部分 养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也是一片瓦,生前覆盖大地,

    40、死后又重归 于土。如此轮回,从一片瓦再到另一片瓦。不管是辉煌的皇宫,_,都得从 地起,即使再高,都高不过一片瓦,高不过那片坚硬的泥,高不过蓝天之下那泛 着青灰的色彩。钢筋混凝土建筑才不过几十年光景,而瓦片发明却是古人智慧凝 成。 自从有了人类,便需要住所;有住所,就催生了住房。瓦片房顶未产生之前, 大多是蓬草、石片房顶,但蓬草房顶太轻,不经风不沐雨,_,上不了高楼, 于是才有了这瓦片房顶。瓦片来自于泥土,脱胎于泥土,我们住起来才安心,才 踏实。就是“居庙堂之高”的庙堂,仍然脱不了一片小小的瓦片束缚,最奢华的 也不过是一片琉璃瓦而已。琉璃瓦仍然是瓦,属泥土家族,只不过地位高贵一点 罢了。 18.

    4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 分) A.引用、拟人 B.引用、比喻 C.对偶、比喻 D.拟人、对偶 答案 A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也是一片生前 覆盖大地、死后又重归于土的瓦。”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 更好,为什么?(4 分) 答案 修饰成分独立成句,起强调作用,句子也更活泼。写出了人生命的过 程,引起读者的思考。(意思对即可) 20.在文中序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4 分) 答案 还是简陋的民居 石片房顶太重(意思对即可)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

    42、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 表达准确流畅。(4 分)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市为了提高城市美誉度,开启 了城市亮化工程。政府实施景观亮化工程的初衷也许是好的,但人们的行为 在实践中逐渐与指导思想发生了偏移,存在“你亮,我比你更亮” 。一些城市 从卫星图像资料看,纽约、巴黎等发达国家的顶尖城市夜空亮度也不如这些城 市。如此过度亮化,不仅助长了不良的社会风气,而且造成国家财力和社会 资源的浪费。 解析 第句,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应在“我国”的前面加上“随着”或者去 掉“的”。第句,成分残缺,动词“存在”缺少宾语,应在该句末添上“的现 象”。第句,中途易辙,“一些城市

    43、从卫星图像资料看”句子没有说完,即主 语“一些城市”缺少谓语成分,可以把“一些城市”删掉。第句,语序不当, “不仅而且”递进关系失当,应把“不仅”与“而且”后面的内容互换 位置。 答案 (1) 在“我国”的前面加上“随着”或者去掉“的” (2) 在句号 前加上“的现象” (3) 删掉“一些城市” (4) 把“不仅”与“而且” 后面的内容互换位置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 不超过 65 个字。(5 分) 记者从全国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会议获悉: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由 20 世纪 70 年 代初的 12.7%提高到 2018 年底的 22.96%,森林面积

    44、达到 2.2 亿公顷,森林蓄积 175.6 亿立方米, 面积和蓄积连续 30 多年保持“双增长”,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 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増长率最快的国家。五年来,我国加快推进林区改革,林区的 森林资源实现持续恢复和稳定增长,累计减少 3 150 万立方米的森林蓄积消耗, 职收入较改革前人均増长 1.48 万元。目前,全国已有 21 个省(区、市)探索实行 “林长制”,实现了生态得保护、林农得实惠的“双赢”目标。 解析 该语段讲的是我国森林覆盖率不断增长以及推进我国森林覆盖率的目标。 语段一共三句话,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讲的是我国森林覆盖率呈不断增长的态 势。围绕层意提取关键语句是:我国森林“

    45、面积和蓄积连续 30 多年保持双增 长”。第二层讲的是加快推进我国森林覆盖率的目标,即“五年来,我国加快 推进林区改革, 林区的森林资源实现持续恢复和稳定增长, 全国已有 21 个省 (区、 市)探索实行林长制, 实现了生态得保护、 林农得实惠的双赢目标”。 简言之就是“五年来加快林区改革,部分省(区、市)实现了生态得保护、林农得 实惠的目标” 。综上,本题要保留的关键信息是两个方面:我国森林面积和蓄积连 续 30 多年保持“双增长”, 森林资源增长率位于全球第一; 五年来加快林区改革, 部分省(区、市)实现了生态得保护、林农得实惠的目标。注意答案要简洁流畅, 并有字数限制。 答案 我国森林面

    46、积和蓄积连续 30 多年保持“双增长”, 森林资源增长率位于 全球第一;五年来加快林区改革,部分省(区、市)实现了生态得保护、林农得 实惠的目标。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在近日举办的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89 岁高龄的袁隆平用英文致辞, 且全程脱稿, 发音认真清晰, 颠覆了人们印象中挽着裤腿、 俯身在稻田里的形象。 除了英语流利,袁隆平俄语也不差,还会拉小提琴、跳踢踏舞网友们纷纷点 赞道:原来你是这样的袁隆平。 在致辞中,袁隆平表示自己正致力于研究超级杂交水稻,并非常愿意帮助其 他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为了更多地与国际友人沟通,能够

    47、更好地帮 助世界解决粮食问题,袁隆平勤于练习英语。 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科研中的袁隆平,依旧会遵循自己的爱好,空闲时练习 小提琴,他不光是一名水稻专家,更是一个不断学习、永远不知疲倦的人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联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参 与振华中学团委与学生会联合举办的“致敬大师,放飞青春”的主题座谈会,体 现你的思考,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首先要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 一是袁隆平在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用英语致辞,获得网友点赞;一是袁隆 平不满足于已有成就,不断学习,不知疲倦,苦练英语。综合分析材料,我们可 以感知到袁隆平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懈努力、勤奋好学的精神与他对生活的 热爱,彰显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情怀。 其次要突出“致敬大师,放飞青春”的主题,在褒扬大师风范的同时,不忘对实 现个人梦想的表达,且要注意二者的有机融合,如果只写了其中一点,则视为不 切合题意。 【参考立意】 奋斗,成就更亮丽的人生;放飞梦想,永不满足;追求让 生命华丽绽放;致敬大师,让梦飞翔;追梦青春,尽显芳华;胸怀世界, 放飞自我;学习大师,放飞青春;大师,青年人的人生参照;像大师一样 学习,永不停息;等等。


    注意事项

    本文(2021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为本站会员(争先)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