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 10 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含义:是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 2.发源地:英国 3.时间:18 世纪 60 年代19 世纪 40 年代 4.原因 (1)政治前提: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2) 经济条件: 英国通过殖民扩张, 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 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15 世纪的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资本和国内市场。 (3)技术条件: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 (4)人
2、才条件:英国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科学家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科技发展为工业革命奠 定了基础。 5.成就 (1)始于棉纺织业:从 18 世纪 30 年代的“飞梭”升始,通过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 布机等一系列发明创造,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2)工厂出现:1771 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采用机 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 (3)动力革命:l785 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蒸汽机是英国工业革命 中伟大的技术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 (4)交通工具的革命:l
3、9 世纪初,汽船、火车先后问世,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 (5)机器工业迅速成长:19 世纪中期,英国的机器制造业也实现了机械化。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l9 世纪 60 年代到 20 世纪初 2.条件:l9 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 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3.成就: (1)电力技术: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 (2)内燃机: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 (3)化学工业:不仅用化学方法加工原料,而且采用合成方法制造新的材料,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
4、(4)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如炼钢,纺织等,也焕发出新的活力。 4.特点: 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有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 模大、进展更迅速,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 提示: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提示: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1)发生范围: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多国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 迅速。 (2)主要领域: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轻工业为主,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是重工业。 (3)与科学技术的结合程度: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生产与科学技术 的真正结合。 (4)引发的生产关系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工厂制
5、度,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垄断组织。 (5)有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如德国、日本。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生产力: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重要性进一步 提高,农业变革也在欧美地区全面展开。 (2)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第一次工业革命) ,科学化的管理日益受到重 视,出现了垄断组织(第二次工业革命) 。 (3)社会阶级结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 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 (4)社会生活: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它们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6、日益重要;人们的生活有 所改善;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人口增加明显。 (5)世界: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向 世界各地大肆扩张。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2.消极影响: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 问题。 提示:垄断组织提示:垄断组织 (1)形成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 直接原因: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2)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3)影响:能够减少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
7、性,推进大工业发展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产力的 发展。随着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加剧对市场的争 夺,瓜分世界的狂潮掀起。 提示:提示: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的三次变化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的三次变化 (1)资本主义的生产形式经历了手工工场、工厂、垄断组织三个阶段。 (2)手工工场是最早以雇佣的方式进行的手工生产;工厂是以蒸汽机为主要动力的机械化生产;垄断组织 则是以科技为先导、以竞争联合为手段的生产。 提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提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开始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整体
8、,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许多国家沦为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资本主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20 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最终形成市场最终形成。 第 11 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一、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一、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1.1.早早期工人运动期工人运动 (1)背景: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 (1825 年英国开始的周
9、期性经济危机;工人阶级生活条件没有改善,政治权利有限;贫富分化严 重,工人阶级苦难深重。 ) (2)目的: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维护自己的权益。 (3)斗争形式:从捣毁机器到争取政治权利的多种形式的斗争。 (4) 代表:19 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 英国的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5)意义:表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 导。 2.2.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1)代表人物: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 (2)思想主张: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主张建立合作、平等、 和谐的
10、理想社会。 (1825 年,欧文建立“新和谐公社” 。 ) (3)结果: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 提示:全面认识空想社会主义提示:全面认识空想社会主义 (1)进步性: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对人剥削人的罪恶现象深恶痛 绝,同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了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这些设想对于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非常重要。 (2)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者没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和社会发展规律,不懂得阶级斗争,还 认识不到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新社会的缔造者。因此,他们不能从理论上科学阐明社会主义必 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个客观
11、规律。空想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1.诞生诞生 (1)人物:马克思和恩格斯。 (2)条件: 经济条件: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 阶级条件: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理论基础: 马、 恩格广泛吸取人类优秀思想成果。 (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德国的古典哲学) 理论准备:马、恩长期的革命实践与理论研究,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 2.2.标志: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时间: 1848 年 2 月。 (2)内容: 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 论证了资本
12、主义必然灭亡、 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肯定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宣告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 设者的伟大使命,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 (3)意义: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 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提示: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提示: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异同主义的异同 项目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不同点 是空想,无法实现 是科学理论,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可以实现的。 相同点 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进而要求对社会进行改造 3.3.其他活动其他活动 (1)革命实践:
13、 1848 年,欧洲普遍发生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回到德国,投入实际的革命斗争。他们 创办报纸宣传革命,组织工人参加武装起义。革命失败后,他们主要在英国活动,指导工人阶级进行斗争。 (2)理论探索: 撰写资本论 A.时间: 1867 年, 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B.内容: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C.意义: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文献之一。. 创立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辩证关 系,鲜明地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 4.4.意义意义 (1) 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
14、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 改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2)自 19 世纪中期起, 马克思主义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 想武器。 (3)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 的根本政治力量。 三、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三、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1.1.第一国际:第一国际:( (是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是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 ) (1)成立: 1864 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 (2)意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2.2.巴黎公社:巴黎公社: (1)背景:
15、 1870 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 (2)成立: 1871 年 3 月,巴黎爆发工人武装起义,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 (3)性质:第一个工人政权 (4)措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构;废除旧军队和旧警察,代 之以国民自卫军和治安委员会;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 熟练工人的工资;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厂;实行八小时工作日;等等。 (5)结果: 1871 年 5 月 28 日,巴黎公社被扼杀。 (6)意义: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被载入史册,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的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拓展:全面认识巴黎公社拓展:全面认识巴黎公社 (1)爆发的偶然性:巴黎公社起义是在普法战争失败后,民族矛盾激化引发阶级矛盾尖锐的形势下爆发 的,具有自发性偶然性。 (2)失败的必然性:当时法国的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阶段,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尚未成熟,这就决 定了其失败的必然性。 (3)意义的深远性: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 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4)教训的深刻性:巴黎公杜革命由于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以致不 可避免地在重大政策和策略上犯了严重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