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1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册知识点总结

    • 资源ID:178318       资源大小:95.73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1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册知识点总结

    1、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原始社会:  地位:地位: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级阶段。  生产力状况:生产力状况: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  发展阶段:发展阶段: 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大部分时间处于旧石器时代,采集天然食物     新时期时代:新时期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出现,采集转变为生产。  生产关系特点:生产关系特点: 共同劳动, 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原始社会氏

    2、族管理方式:原始社会氏族管理方式:     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 氏族议事会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到了原始社会晚期,一 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注:注:氏族长和军事首领由氏族议事会民主选举产生,没有任何特权,管理没有强制手段。氏族内部 没有压迫现象。   原始社会解体:原始社会解体:       私有制产生:私有制产生: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

    3、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 劳动,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 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土地也变成私有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私有制出现的意义私有制出现的意义: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解体了。  注:注: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阶级: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奴隶社会:奴隶社会:  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

    4、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 制下劳动;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   注:注: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特别提醒特别提醒:奴隶社会的基本矛盾不能等同于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 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任何社会都是相同的;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 主阶级与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主要矛盾是变化的。   特别

    5、提醒特别提醒: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 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  国家的产生国家的产生: 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 逐渐形成了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起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 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就产生了。  国家: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注:注:奴隶制国家的出现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的标志。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n

    6、bsp;   2       判断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的主要标准:判断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 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历史意义: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历史意义: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建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奴隶社 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应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是历史的进步。 &n

    7、bsp;注: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字的出现。  2.2.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封建社会:  产生时间:产生时间:奴隶社会后期,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出现了封建制生产关系  生产力特点:生产力特点: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手 工业进一步发展,冶铁业成为最主要的手工业部门;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生产关系的特点生产关系的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 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有自

    8、己的一点土地,劳动成果除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 归自己支配。  地主阶级削农民的基础地主阶级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地租。    建立在封建经济基础上的封建国家,其显著特征建立在封建经济基础上的封建国家,其显著特征: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     注意:注意:封建社会的对立阶级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  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的产生:资本主

    9、义的产生: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 会内部萌生出来。  生产关系的特点:生产关系的特点: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 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第二,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

    10、nbsp;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的意义:的意义:     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 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基基本特征本特征:生产相对过剩     主主要要表现是表现是: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 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 大批生产企业、 银行破产, 大批工人失业, 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原因原因:a.

    11、a.直接原因是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 劳动人民布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以及个別企业内 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b.b.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 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    3  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

    12、展, 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思想来源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为什么是为什么是空想空想?     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 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 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nb

    13、sp;历史前提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是: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    理论基石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 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nbs

    14、p;注:注: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有三种基本形式: 经济斗争、 政治斗争和思想理论斗争。  2.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创立者: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  诞生诞生标志:标志:1848 年 2 月,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共共产党宣言产党宣言的内容:的内容:    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 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特 点(除了代表整个无

    15、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任务(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 产阶级政权) 、策略原则(团结绝大多数人) ,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 展的条件,使全体社会成员全面发展) 。  3 3.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

    16、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4.4.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的历史意义:    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 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17、     4  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  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发展: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 历史性飞跃。    曲折:曲折: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啐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 重曲折。  认识:认识:  a

    18、.理论角度:理论角度: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 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b.b.实践角度:实践角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在 21 世纪焕发出强大生命 力。  【核心知识整合提升】【核心知识整合提升】  一、生产方式:一、生产方式: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  1.1.生产力:生产力: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劳动者劳动者       &n

    19、bsp;生产工具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劳动对象        2.2.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之间的地位与相互关系、分配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其它 两个方面。  3.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 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 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

    20、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在这一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支配下,截止到目前人类已经经历了原始社会的、奴隶社会的、封建社 会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共 5 种生产方式。  二、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特点二、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特点    社会形态  要素  原始原始  社会社会  奴隶社会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劳动者  原始人 奴隶阶级 农民阶级 工人阶级  劳动工具 石器为主 金属工具广泛

    21、使用 铁制农具和牛耕广泛使用 大规模的机器生产  劳动对象  范围非常 有限  随着农业、 畜牧业、 手工业的发展,劳 动对象范围扩大  随着农业、畜牧业、手工 业的进一步发展,劳动对 象范围进一步扩大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劳动对象范围角封建社 会进一步扩大  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利用 加工  人的因素  物的因素(生产资料)     5   生

    22、产资料归属  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 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如何分配  原始社原始社 会会  共同占有 平等互助 平均分配  奴隶社会奴隶社会  奴隶主占有, 完全占有奴 隶  奴隶在奴隶主的强制下 劳动,毫无人身自由  全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 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封建社会封建社会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 甚至有自己的土地  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地主通过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 部分劳动成果,农民的劳动成果能 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23、资本主义资本主义 社会社会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 料  劳动者有人身自由,但 不得不受雇于资本家, 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资本家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 社会社会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 料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 了相互合作的关系,消 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  按劳分配  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表表 现现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 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n

    24、bsp;实实 质质  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但这种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即:相对于 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商品显得过剩。  原原 因因  直接原因直接原因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以及个 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根本原因根本原因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 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决定了经济危机难以治愈。  五、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资本主义的命运之间的关系五、

    25、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资本主义的命运之间的关系  1 1. .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采取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 及其剥削关系。  2 2. .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 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资本主义终究要 被

    26、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六、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六、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 思想来源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代表人物代表人物:空想社会主义早期的代表人物是莫尔(著作乌托邦 )和康帕内拉(著作太阳城 ) 。 空想社会主义最高阶段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历史评价:历史评价:  一方面,空想社会主义具有历史进步性。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 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6

    27、  另一方面,空想社会主义具有历史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是因为他们仅仅从理性 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 产阶级的力量。所以,他们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主体(人民群众)和正确途径(阶级斗争) 。  2. 历史前提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 前提之一(经济基础)  工人运动的兴起:工人运动的兴起:  标标志事件:志事件:十九世

    28、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 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三大工人运动,是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  失败启发:失败启发: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说明,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应 运而生。  七、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七、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 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  理论来源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德国古 典哲学的合理成分而创立的崭新学说。  

    29、;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 济学的合理成分而创立的崭新学说。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人民群众 是历史的主体, 是历史的创造者; 阶级 斗争在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剩余价值就是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 有的那部分价值;剩余价值成为资本家各种利润 的来源。  意义意义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被恩格斯称为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这两个伟大发现,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 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n

    30、bsp;2.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  【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1.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背景:背景: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喑境地。  近代以后近代以后中国人中国人民民的历史任务的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探索复兴之路:探索复兴之路:    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

    31、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 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的原因: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维护其在华特权,它们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 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并且与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 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

    32、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  结论: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了实    7  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另辟新路。  2.2.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主心骨诞生)  成立条件:成立条件:     a.1917 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b.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

    33、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转折点。     c.1921 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道路探索:道路探索: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历史意义历史意义:a.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b.经过 28 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大

    34、革命、 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 1949 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特别提醒特别提醒】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主要法宝法宝: 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 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 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 而党的组织, 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新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革革命命  性质: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

    35、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 主义的民主革命。  转折点:转折点:五四运动  必然性:必然性: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 命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 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 (进程)    【特别提醒特别提醒】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的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

    36、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 必须互相衔接。 (关系)  特点(三个“新” ) :特点(三个“新” ) : a.就领导权来说,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               b.就革命前途来说,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 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c.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胜利标志:胜利标志: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的意义:    对中国:对中国

    3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 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 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对世界:对世界:新中国的诞生,是 20 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 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8  理论成果:理论成

    38、果:毛泽东思想    【历史成就】历史成就】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 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 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 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1.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过渡时期:过渡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39、完成。 (19491949- -19561956 年)年)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    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的历史必然性历史必然性: :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40、;    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  1956 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 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的意义:取得胜利的意义:    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

    41、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 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存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作用:的作用: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 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 度,完成了中华民族存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2.2.在艰辛探索中前进在艰辛探索

    42、中前进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崭新的历史课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崭新的历史课题: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 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中共八大:中共八大:  历史定位及价值:历史定位及价值: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对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

    43、向。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a.a.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 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b.b.主要任务: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成就: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成就: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

    44、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方面初步满足 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得    9  到长足进步, 人们的精祌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 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 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正确评价探索中的曲折:正确评价探索中的曲折: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发生了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但党在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

    45、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 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核心知识整合提升】【核心知识整合提升】  一、中国革命一、中国革命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  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两步走两步走  决 定决 定 因素因素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 革命两个步骤。  步骤步骤  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

    46、使中 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关系: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 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社会。  历史成就历史成就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 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二、新民主主义革命        标 志 性 事标 志 性 事 件及意义件及意义  开始的标志开始的标志

    47、胜利的标志胜利的标志  事件:事件:1919 年五四运动 事件:事件:1949 年新中国成立  意义:意义: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 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 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促进了马克 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 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 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 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 点,具有里程碑意义。  意义:意义:第一,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 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 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为实

    48、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 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 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 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性质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 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道路道路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三、从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从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1.历史必然性历史必然性:  一是社会主

    49、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二是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是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四是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2.过渡时期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过渡时期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    10  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

    50、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 会变革,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一、伟大的改革开放一、伟大的改革开放  1.1.改革开放的历程改革开放的历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内容:1978 年 12 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 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51、;意义:意义: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的历程改革开放的历程  改革开放起步阶段(改革开放起步阶段(19781978 年到年到 19921992 年):年):  1980 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1982 年,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  1984 年,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 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1984 年,开放了大连

    52、、青岛等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 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 为经济特区。  1990 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至此,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城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逐步深化阶段(改革开放逐步深化阶段(19921992 年到年到 20132013 年)年)  以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001 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2003 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

    53、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改革开放全面深化阶段(改革开放全面深化阶段(20132013 年至今)年至今)  2013 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2013 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易试验区。  2017 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都表明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2.改革开放的意义改革开放的意义  改革开放的意义改革开放的意义  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 迎来了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 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 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的作用改革开放的作用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 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


    注意事项

    本文(2021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册知识点总结)为本站会员(争先)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