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 2 讲讲 物态变化物态变化 1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小 水珠。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无论冬夏,小水珠总是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B无论冬夏,小水珠总是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C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D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2有的工厂的烟囱里会冒出“白烟”,主要原因是( D ) A排出的气体中含有 CO2气体遇冷凝结,形成“白烟” B排出的热气体与空气中的水滴混合,形成“白烟” C排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 CO、CO2等混合气体,形成“白烟” D排出
2、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形成“白烟” 3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C ) A.深秋,喷淋后在草 叶上出现“冰挂” B.水蒸气在凉玻 璃上形成水珠 C.冬季,堆在户外的 雪人没熔化却变小 D.晾晒的湿衣 服逐渐变干 4如图所示的 4 种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过程的是( C ) A.冰凉的衣服晾干 B.春天冰雪消融 C.冬天窗玻璃 上有水滴 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5三个试管中分别装甲、乙、丙固体,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甲、乙、丙的温 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丙之间的质量关系,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D ) A甲的质量大于乙 B. 乙的质量小于丙 C. 乙的质量大于
3、丙 D. 甲的质量小于乙 6. 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上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剥开包装纸看到冰棒直 冒“白气”,其中“粉”和“白气”的形成分别是_凝华_和_液化_现象 (填物态变化名称);吃冰棒感到凉快,主要是_冰棒熔化吸热_ 的原因。 7. 冬天坐汽车时,经常发现在汽车前挡风玻璃上出现“哈气”,影响司机视线。 要想尽快消除这些“哈气”,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冬天,对着玻璃吹暖风使玻璃 窗上的小水珠汽化;或开冷风也行,在玻璃前壁形成一层冷气膜,使水蒸气不能 在玻璃上液化_。 8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华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 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乙。 甲 乙 (1)实验
4、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热胀冷缩_的规律制成的。 (2)从图中可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_97_,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_小 于_(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 标准大气压。 (3)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_不变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并看到 有“白气”不断从烧杯中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_液化_(填写物态 变化名称)而产生的。 9火箭点火发射时,若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台上,发射台就会被烧毁。为 了保护发射台, 在它的底部建造了一个大水池, 从而巧妙地解决了这个技术问题。 (1)火箭发射时,底部喷出的庞大的白色气团是由什么组成 的?它是怎样形成的? (2)分析“大水池”对发
5、射台起到保护作用的道理。 答:(1)庞大的白色气团是由小水珠组成的,它是由水池里 的水汽化后又降温液化成小水珠飘浮在空中形成的。 (2)高温的火焰喷到水中,水吸收热量汽化成水蒸气,从而起到保护发射台的作 用。水还起到减震的效果,这也是一项保护作用。 10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 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 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有关资料表明, 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 混合液的凝固点、 沸点不同, 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
6、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 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 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 1015 。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 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 30%逐渐增大到 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 化情况是( D ) A. 逐渐升高 B. 逐渐降低 C. 先升高后降低 D. 先降低后升高 (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 ,对该地
7、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 的混合液中,宜选( B ) A. 30% B. 40% C. 60% D. 90% (3)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_ 升高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_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 积的百分比增大_。 1将小锅放入盛有水的大锅中构成双层锅熬胶,胶不会被熬焦而失去粘性,是 因为( D ) A夹层中的水起了散热作用 B夹层中的水不善于传热 C夹层中的水吸收了很大部分的热量 D夹层中的水温度保持在 100 不变,使胶的温度不会超过 100 【解析】 夹层中的水沸腾, 温度保持在 100 不变, 使胶的温度不会超过 1
8、00 , 从而使胶不会被熬焦而失去粘性,选项 D 正确。 2如图所示,甲容器内装有水,乙试管内也装有水,并 通过甲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甲容器的水中, 且乙试管与 密封盖紧密接触。现给甲容器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 ( B ) A甲容器内的水先沸腾 B乙试管内的水先沸腾 C甲容器、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 D甲容器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 【解析】 水在加热时会蒸发形成水蒸气,由于甲容器密封,甲内的气压增大, 沸点升高,超过了 100 ,而乙试管内的水从甲中吸热温度达到 100 就沸腾, 故 B 正确。 3已知液态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83 、 196 和78.5
9、。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用空气来提取这 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 C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整个空气同时液化无法分离 【解析】 用空气来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先下降到78.5 ,首先达到二氧 化碳的液化点,所以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二氧化碳。 4北方的冬天天气比较寒冷,房间内一般都要安装暖气片供暖。在房间内暖气 片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房间内的平衡温度将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研究 表明, 房间内暖气片和房内的温差与房间内外的温差之比保持不变。当外界温度 为23 时,房间内的温度长时间保持 13 不变;当外界温度为18 时,房 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
10、 16 不变,则房间内暖气片的温度应为_67_。当房间 内温度长时间保持 25 不变时,外界温度为_3_。 【解析】 由 t16 16 ()18 t13 13 ()23 ,解得房间内暖气片的温度 t 67 。 由67 25 25 t 67 13 13 ()23 ,解得外界温度 t3 。 5. (第16界全国初中物理知识竞赛江苏赛)干湿泡温度计(湿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 温度计并列制成的,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另一个温 度计的玻璃泡不包着湿布。 将其放在室内, 不包湿布的温度计显示的是_室内(空 气)_温度;因为水在蒸发时要_吸热_,所以,包着湿布的温度计的读数要比 不包湿布
11、的温度计的读数_小_;两个温度计的读数差越大,表明空气的水蒸气 含量(湿度)越_小_。 【解析】 不包湿布的温度计显示的是空气温度;因为水在蒸发时要吸热,蒸发 有制冷作用,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所以,包着湿布的温度计的读数要比不包湿 布的温度计的读数小;两个温度计的读数差越大,表明空气蒸发越快,空气的水 蒸气含量(湿度)越小。 6下图中的甲、乙两个房间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试判断哪个房间的气温比较 高。说明理由。 答:乙房间的气温较高,两个壶中的水都在沸腾,壶嘴一定都在喷出水蒸气,但 甲壶嘴上方的“白气”很多,说明水蒸气遇到了较冷空气液化了很多小水滴。而 乙壶喷出的水蒸气很少液化,说明乙房间温度较
12、高。 7 2006 年 7 月 1 日, 青藏铁路全线贯通。 铁路要通过“千年冻土”区, “冻土” 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 为解决“冻土”难题, 保证路基的稳定, 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 2m 的热棒(中空的铁棒),如图所 示, 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 5m 深, 里面灌有液氨。 请解释热棒是如何解决“冻土” 难题保证路基的稳定的。 答:(1)路基温度升高,液态氨吸热汽化,上升到热棒的上端; (2)气态氨通过铁质外壳向温度较低的大气放热,液化变成液态氨; (3)液态氨沉入棒底。如此反复,不断将地下的热量传递到大气中,确保路基处 于冰冻状态而不熔化,从而保证路基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