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前必备知识整理

    • 资源ID:182820       资源大小:1.11M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前必备知识整理

    1、1 考前必背知识整理考前必背知识整理 一一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一.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三大规律 (1)对称规律:以太阳直射的纬线为对称轴,在南北对称分布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相等规律:极点的太阳高度(包括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的纬度。 (3)互余规律 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互余。 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能集热板的倾角互余。 二.地球运动与生活 1.昼夜长短影响作息时间 夏季白昼长,日出较早,日落较晚,上班、上学时间早,下班、放学时间晚;冬季白昼短, 日出较晚,日落较早,上班、上学时间晚,下班、放学时间早。 2.正午太阳高度与楼间距 楼间距取决于楼高和

    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修建楼房的基本要求是底层住户在冬至日正午时 可获得阳光照射。根据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楼高可计算楼间距。 3.坐车位置的选择 冬季时可选择有阳光照射的一侧坐车,夏季时可选择避开阳光照射的一侧坐车。根据太阳方 位、乘车时间、行驶方向选择合理的位置。上午太阳位置偏东,下午太阳位置偏西,正午时 太阳偏南(或北)。 4.升旗时间的选择 天安门广场升国旗做到与日出同步。因而夏至日升国旗时间最早,冬至日升国旗时间最晚。 三.一年当中太阳的日出、日落的方位(极昼与极夜地区除外) (1)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地区的以外区域,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2)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

    3、除极昼(极夜)地区的以外区域,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3)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时,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4)北半球刚好极昼的地方:日出正北、日落正北。 (5)南半球刚好极昼的地方:日出正南、日落正南。 技法点拨 (1)分析正午太阳的方位(极点与极夜地区除外) 2 思考角度: 直射点以北地区:太阳始终位于正南。 直射点以南地区:太阳始终位于正北。 在直射点上:太阳始终位于正上空。 (2)分析一天当中太阳的方位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 思考角度: 春分、秋分: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 直射点在北半球: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 直射点在南半球:东南、正南

    4、、西南。 (3)分析太阳日出、日落的方位角与纬度的关系(除极昼、极夜地区和春分日、秋分日外)。 思考角度: 纬度越高,日出、日落的方位角越大。 二二 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 一.地质剖面图判断的 4个技巧 (1)确定岩层及其新老关系 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存在的岩层类型及其新老关系,也可以通过岩层之间的关系判断 岩层的新老关系。一般沉积岩呈层状分布,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若为背斜(如图 3 乙处) 则两翼新中间老;若为向斜(如图 3 丁处)则两翼老中间新;若有侵入岩体(如图 2),侵入岩体 要比被侵入的岩层新。 (2)判断地质构造 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中的地质构造特征,分

    5、析图示是向斜(如图 1 中 M 处)还是背斜; 3 结合岩层的断裂和移动特点判断出断层构造(如图 3 中丙处)。 (3)判断地表起伏状况及地貌类型 图 1 河流发育在背斜,M 处的地形为向斜山,该处地形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图 3 甲 处有石灰岩分布,结合地表形态可知该地喀斯特地貌发育,图中乙处为背斜山,丁处为向斜 山。 (4)判断岩层的特定情况 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 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 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

    6、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形成的。 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在地质学里围岩的意思是矿物或矿石周围的岩石)形成 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形成的侵入岩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二. 外力作用与地貌 1.关系图示 2.掌握外力因素分布的两大规律 流水作用影响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除此以外,在河流流经地区、地表 缺少植被保护且多暴雨的地区,流水作用也很典型;风力作用影响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 干旱的内陆地区。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1)大尺度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 区域 主要外力作用及地貌 干旱、半干旱地 区 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湿润、半湿润地 区

    7、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高山地区 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碛丘陵 等地貌 4 沿海地区 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2)小尺度区域地貌形态的外力作用 地貌形态 外力作用 高山上的破碎岩石 风化作用 河谷中的碎石 流水的搬运、沉积作用 坡面的沟壑纵横 流水的侵蚀作用 峰林和溶洞 流水的溶蚀作用 沙丘 风力的搬运、沉积作用 海边的嶙峋海岸 主要为海浪的侵蚀作用 3.河漫滩 (1)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一般位于凸岸,堆积。 (2)洪水期流水携带泥沙堆积,被淹没;枯水期裸露。 4.河口处地貌特殊变化的推理过程 三三 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大气运动与天气、

    8、气候 一.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1)气温的分布规律 时空表现 分布规律 时 间 日变化 一般,日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14时左右,气温最低值出现 在日出前后。一般低纬度地区气温日较差大于高纬度地 5 变 化 区的,陆地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的 年变化 就北半球而言,一年中陆地最热月在 7月,最冷月在 1 月。海洋最热月和最冷月比陆地的晚一个月。一般气温 年较差高纬度地区的大于低纬度地区的,陆地的大于海 洋的 空 间 变 化 垂直分布 在对流层中,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海拔每升高 1 000 米,气温下降约 6 水 平 分 布 全球 气温自赤道附近向两极递减 海陆间 北半球 1月份大陆气温比同

    9、纬度海洋的气温低,7月份 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洋的气温高;南半球相反 内陆地区 地势(海拔)高的地区气温低,地势(海拔)低的地区气温高 沿海地区 暖流流经海区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区海水温度较 低 (2)影响气温变化(日变化、年变化)的因素 (3)掌握“气温高低及其影响因素类”题目的思维流程 6 (4)风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气温差异气压差异风力强弱。 植被覆盖度(防风固沙,削减风力)。 地形(山脉阻挡风风力减弱;垭口或峡谷地带且风向与峡谷延伸方向一致狭管效应风 力增强)。 地势高差大小下沉气流强弱。 经过湖面或海面,摩擦力较小。 二.影响降水的因素 (1)大气运动对降水的影响 热力环流与降水 形

    10、式 对降水的影响 城市风 城市地区盛行上升气流,多凝结核,城市降水多于郊区,形成 雨岛效应 山谷风 盆地和谷地地区,在夜晚,山谷盛行上升气流,形成夜雨 湖陆风 白天,湖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减少;夜晚,湖区盛行上升气 流,降水增多 大气环流与降水 形式 对降水的影响 高气压带 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 低气压带 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 信风带 一般少雨;大陆东岸地区多雨 7 西风带 多雨 极地东风带 少雨 (2)海陆位置:近海受湿润气流影响的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洋流:暖流影响的地区降水多,寒流影响的地区降水少。 (5)天气系统与降水 受锋面

    11、、气旋影响,降水多。 受单一气团、反气旋影响,降水少。 6.解答“降水类”相关题目的思维流程 三.局部地区河谷干热的分析思路 1.干 (1)降水少位于盛行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少; (2)蒸发量大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 (3)逆温夜晚山坡上部的冷空气下沉至谷底,(抑制对流)增强谷底干旱。 2.热 (1)纬度:纬度低,气温高; (2)海拔:海拔低,气温高; (3)焚风:背风坡处,气流下沉增温(焚风效应)。 (二)某区域气候干旱的分析思路 1.降水量:要少 (1)大陆内部的:深居内陆,且水汽受沿途山脉阻挡,降水稀少。 (2)沿海地区的:地处盛行(X方向)风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 (可能

    12、)受沿岸寒流的影响,降水稀少。 8 (可能)受到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 (3)季风气候区的: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年际、季节变化大,冬季降水偏少。 (4)河谷地形的:地处河谷,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5)气候异常的:降水少。 2.蒸发量:要多 (1)低纬度地区: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 (2)中高纬度:多大风天气,加剧蒸发,蒸发量大;春季气温回升快(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 3.保水量:要少 地表裸露,植被少,蒸发加剧,涵养水源能力差。 四.气候对自然要素的影响 地理要素 影响 对地形 降水多的地区(湿润、半湿润),流水作用为主;降水少的 地区(干旱、半干旱),风力作用为主;大

    13、陆性较强,昼夜温差 较大的地区,风化作用显著;高纬度、海拔高地区,冰川 作用显著;山岳冰川的存在,会形成冰川侵蚀、沉积地 貌;降水多的石灰岩分布区易形成喀斯特地貌;降水极 少地区易形成荒漠景观 对 水 文 对河流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水文特征受降水量的影响较大; 以冰雪或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受气温的影响较大 对湖泊 内流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水位低,盐度高,多为咸水 湖;外流区,降水多,湖泊面积大,多为淡水湖 对沙漠地 区的水 沙漠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地表水缺乏;昼夜温差 大,空气中的水汽凝结下渗地下,形成地下水 对海水性 质和洋流 降水多,蒸发弱的地区,盐度低,反之盐度高;风

    14、海流形成 是受盛行风的影响,上升流的形成是受离岸风的影响 对生物(植被、 动物) 气候类型多样,生物类型多样;热量影响植被的类型和分布 范围;降水影响植被的高矮疏密程度;气温和降水影响雪线 和林线的高度变化 对土壤 气候通过影响植被进而影响土壤有机质或腐殖质来间接影响 9 土壤肥力 五.气候对人文要素的影响 地理要素 影响 对农业 气候影响农业类型、种植制度(熟制、配置、种植方式) 热量影响积温大小,从而影响熟制、生长期、播种期、采收 期、单产 年降水量的多少影响耕地类型(水田、旱田)、作物类型(喜湿、 耐旱)、生长状况;降水的时间变化影响农作物的产量、质量及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等 光照影

    15、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影响农作物的品种,可分为 喜光植物和喜阴植物 昼夜温差影响作物品质和糖分积累 气象灾害影响农业的产量 对工业 气候影响污染物扩散及污染企业的布局。对流天气有利于大气 污染物的扩散,而逆温会加重大气污染程度。多风的天气利于 污染物的扩散,但会扩大污染的范围 对城市、人口 世界上的大城市多位于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而在高纬 度、高寒地区,人口城市稀少;干旱地区、湿热地区人口城市 规模较小 对交通 气候主要影响交通线如铁路、公路的施工,冬季受低温影响不 宜施工,易冻;降水的天气会影响工程的进展,山区在暴雨的 天气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干旱地区、热带地区夏季易受高 温、酷暑的威

    16、胁。青藏高原上的高寒气候影响青藏铁路的施工 对人文景观 北方四合院保温、防寒、避风沙;青藏地区墙体厚,穿藏袍 昼夜温差大;西北窑洞冬暖夏凉;亚马孙河下游“河海” 区域浮在水上的木屋;马来西亚海岸防御海潮侵袭建设的高脚 屋 10 四四 水体运动与河流、湖泊水体运动与河流、湖泊 一.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光照、气温、风速、湿度,以及裸露的水域表面积等。 (2)影响下渗的因素:坡度、地表及土壤性质、植被、降水强度与时间长短等。 (3)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的因素 流域面积(支流数量) 同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 植被

    17、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时,河水易下渗, 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 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大 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二.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有 利 影 响 修建水库: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 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升 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跨流域调水: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 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 径流减少 不 利 影 响 滥伐森林,破坏地表

    18、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 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汇聚加快,容易发生洪 涝灾害 围湖造田:能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也能减 弱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城市路面硬化:能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使地 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用水不当: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 11 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 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沿 海地区海水倒灌 三.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因素 河流特征 影响因素 对环境的影响 (1)流量(大或小) “得”:补给类型(

    19、气候);支流状 况及流域面积;调入水;“失”: 蒸发(干旱);下渗(干旱);引水、用 水;“储”:流程长短;湖泊、沼 泽、水库等湿地的调节作用 湿地面积的变 化 (2)水位:变化大小;汛 期:有、无(有就答, 明确季节或时间及长 短;无就不答) 决定于河流的补给类型:主要包括 降水量;气温;地形;湖、沼的调 节作用 洪涝灾害 (3)含沙量:(多或少) 泥沙的来源:植被状况、地形坡度 (流速)、表土性质、降水强度、流量 多少侵蚀强度沙的来源量;泥 沙的沉积:流经的地形和河道曲直、 湖、沼、水库的沉积沉积量 三角洲的变化 海岸线的变化 河水的颜色 土壤的肥力 水质的好坏 (4)结冰期:有或无(若

    20、有,长或短) 气候:最冷月气温;地形:海拔高 度、地形对冷空气阻挡、流速的大 小;海洋、湖泊的调节;河水的深 浅;盐度的高低 河流生物 (5)流速:快或慢 地形 河流含沙量 (6)凌汛:有就写,(没气候:最冷月气温;河流流向;河道冰凌灾害 12 有不写) 特征 (7)腐殖质:多或少 气温、降水、生物量 河水的颜色 (8)营养盐:多或少 岩石或土质状况、植被状况、地形状 况、流量大小 河流,海洋生 物 (9)水温:高低 纬度、地形 河流生物 四.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人类活动 流量和水位变化 含沙量变化 破坏植被 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增加 植树种草 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

    21、水位升降缓慢 减少 硬化城市路面 增加地表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铺设渗水砖 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使河流 水位平缓 修建水库 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下游水位平 稳 减少水库以下 河段河流含沙量 围湖造田 湖泊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 陡涨陡落 五.湖泊水文特征 (1)湖泊水量大小取决于湖水补给量与蒸发量取决于气候。 (2)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大小取决于湖水补给方式。 (3)有无结冰期取决于温度(纬度、海拔): 有,若材料有提供冰期长短、冰层厚度,则答结冰期短与冰层厚薄。 无,则只答“无结冰期”。 (4)补给水源以什么为主要补给水源。 (5)淡、咸性质:盐度低为淡水湖;盐度高为咸水

    22、湖盐度高低。 (6)含沙量取决于植被。 (7)水质优劣根据材料推断。 (8)风浪大小看是受盛行风影响还是受气压带风带控制,看温差大小。 13 五五 自然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 1.分析思路 2.理清地理环境整体性的 3 大分析思路 (1)判断地理环境的主导性要素。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 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中的主导性要素。 (2)“一果多因”的推理。“整体性”是一种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式,在分析、解释一些地 理现象时,往往是“一果多因”,需要根据“果”利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推理“因”。例如, 大陆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西海岸的沙

    23、漠成因,除大气环流的影响外,还有洋流的影响。 (3)“一因多果”的推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之一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分析 某一地理环境要素时,一定要抓住“因”,并分析该因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地理因素的变化。 例如,在热带雨林区破坏植被后所引起区域内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的变化。 3.掌握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 4大应用 (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常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如结合 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 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

    24、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变化对自然地 理环境的影响。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 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 分析与之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 体性特征。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 14 “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 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二.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 (1)

    25、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方法技巧】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1)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 (2)看延伸方向:多东西方向(受地形影响,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南北延伸)。 (3)看自然植被的变化: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 (4)看主导因素:热量。 2.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1)看更替方向:东西方向。 (2)看延伸方向。多南北方向。 (3)看自然植被的变化:森林草原荒漠。 (4)看主导因素:水分。 三.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要素 影响 气 候 气候对植被 热量:决定了植物的种类、生长速度、生长量,热量条件 的

    26、不同使得自然植被呈现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光照:影响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喜光植物向阳一侧生 长好。 15 降水:同一纬度,降水从沿海到内陆减少,植被呈现出从 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同一地点,降水多的年份树木 生长好,年轮宽 植被对气候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森林茂密的地区,空气湿度大, 气温日较差小 地 貌 地貌对植被 山地阳坡和阴坡植被不同,马尾松生长在阳坡,而冷杉生 长在阴坡。 海拔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因此山区植被呈现垂直分异特 征。 受地形的阻挡,山脉两侧植被截然不同,如安第斯山脉南 部大陆西岸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东岸为温带荒漠和草原;天 山北坡有森林,南坡则没有 植被对地貌

    27、 一方面加快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 有保持水土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 水 文 水文对生物 水文条件影响生物(动物和植物)的数量、种类(如水域中渔业 资源的种类) 植被对水文 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影响水循环,减小河流含沙 量,降低径流量的变化幅度 土 壤 土壤对植被 土壤肥力、水分含量、特性等影响植被生长,如茶树耐酸怯 碱,喜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 植被对土壤 植被生长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如大豆可以固氮、亚热带气 候利于有机质的分解,导致土壤有机酸含量增加,利于喀斯 特地貌的形成 六六 人口与城市人口与城市 一.城市规划要注意“风”“水”“宝”“地” (1)“风”注意

    28、图中风向条件。有严重污染或重大安全隐患的工业应远离城市;有大气污 染的企业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盛行风的下风地带,或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并 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2)“水”应保证污水不流向居住地,有水污染的企业远离水源地并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16 (可以根据河流的粗细判断流向上游细下游粗;可以根据等高线弯曲判断流向流向与 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3)“宝”有较好的经济收益。依据产品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要素的特殊要求,综合考虑是 否需接近原料地、燃料地,接近市场,接近廉价劳动力丰富的地区,接近交通运输线、点或 接近科研中心等。做题时要结合原料、能源、交通线等图例符号进行分析。

    29、 (4)“地”从优越的地理位置(如沿海、近消费市场等)、便利的交通等方面分析。 二.某城市规划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1)地域结构城市地域形态(集中式、条带式或放射式、组团式)。 (2)空间结构: 城市土地利用:耕地、林地、水域、建没用地、未利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 功能区:商业规划、工业规划、住房规划、其他功能区规划。 交通设施:潮汐车道、轨道交通、交通圈等。 服务设施:防护带、绿化带;污水站、垃圾站;学校、医院、公园;生态环境建设(林地、湿 地、风道)等。 (3)产业规划:服务业与制造业区位变化,高科技制造业规划等。 (4)人口规划: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等。 三.某区域城市规

    30、划包括哪些方面 (1)城市之间:等级结构(个头、首位度)、规模结构(城市范围)、职能结构(主要产业)、服务范 围、服务种类、服务等级、服务门槛(服务人口)、协调发展等。 (2)城郊之间:协调发展、联系纽带(交通)、生态环境等。 (3)城乡之间:协调发展、联系纽带(交通)、生态环境等。 (4)新城规划与旧城之间:联系纽带(交通)、生态环境、产业协调等。 七七 农业区位与农业生产农业区位与农业生产 一.农业区位 1.农业气候条件的分析 (1)气候因子对农业的影响 17 (2)四个季节气温对农作物的影响 春季气温高低,影响作物的播种、发芽及开花早晚。气温过低,倒春寒,受寒潮影响。 夏季气温影响作物生

    31、长快慢。还要考虑水热组合状况,高温会加剧缺水,干热风也影响作 物生长。 秋季作物收获,气温低易受霜冻、寒潮影响。 冬季气温影响作物越冬,也会冻死病虫害,作物可能会受寒潮、低温冻害等影响。 2.农业地形条件的分析 3.市场条件分析 市场条件是影响商品农业、现代农业的关键因素。在近几年高考题中也频频出现。市场因素 可细化为: 市场的时空差异:时间上上市时间(反季节上市或错峰上市),空间上市场距离和交通 便捷程度(交通通达度、运输要求与运输成本)。 市场需求量供需关系销售价格。 产品市场竞争力农产品产量、质量(品种、品质)、品牌(知名度)、销售价格(受生产成本、 运输成本、冷藏保鲜成本、营销成本等影

    32、响)、上市时间、交通便利程度等。 市场定位当地产量、目标市场供需关系、运输距离及成本、农产品属性(是否容易腐烂变 质)、农产品品质和销售价格等消费群体。 18 4.畜牧业、养殖业和水产业或动物区位分析 (1)要从“食物、水、生存空间、气候、天敌、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方面分 析。 (2)根据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确定其主导因素。 (3)其中畜牧业的食物主要是草及饲料;渔业的食物主要是饵料(浮游生物),浮游生物的多少 又取决于水中的营养盐类物质,除此之外还包括水中的氧气。其他水产业或动物的食物可能 是肉类,也可能是植物。 (4)气候主要是指气温条件。气温高低,影响生长的快慢。 5.农业种

    33、类多少的条件分析 6.农业总产量的条件分析 二.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的判定技巧 根据区域特征,确定区域农业发展方向,是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确定区域农 业发展的方向:一要根据区域内的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优势产业;二要形成良性循环系统, 达到三效统一。 2.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分析角度 (1)区域农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 农业发展必须建立在自然条件基础之上,气候、地形、土壤条件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面对不同的区域,要找出发展某种农业生产所需的条件,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种类型的农 19 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分析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的

    34、自然 条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优势条件表现在:属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大;热量、水分条 件可以满足农作物两年三熟的需求。 劣势条件表现在:水资源短缺;盐碱地、涝洼地占较大比例;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 (2)区域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主要从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工业基础、交通条件、劳动力状况、开发时间、市场、科技等 方面分析。在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作物 类型。 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经济、生态、社会) 答题角度 答题要素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横县茉莉、建三 江水稻、安溪优质铁观音); 扩大

    35、生产规模;实行专业化生产; 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加强科研投入,加大产业化应用研发; 开发新产品;经营多元化,拓展旅游、文化市场, 扩大市场规模 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 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生产 绿色农产品; 因地制宜,结合地方特色,打造乡村生态旅游 农业社会可持续发展 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创造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剩 余劳动力的就地转化; 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增 收致富 4.开放性区位发展方向评价模板 关键词 答题思路 观点 有利/不利 支持,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将产生 效益 20 效益/影响 反对,发展的不利条件是,将带来不 利影

    36、响 八八 工业区位与产业转移工业区位与产业转移 一.工业集聚与工业联系 二.工业地域类型和世界主要工业区 工业地域类型不同,其形成原因及企业发展特点不同,下面以能源工业区、钢铁工业区等为 例进行分析。 工业类型 区位因素 企业特点 能源工业 如光伏发电:地理位置、天气、地 形、土地面积、市场远近、技术、资 金、生态影响等 资本和劳动力密集度高、建 设周期长、生态和环境影响 大等 钢铁工业 如我国沿海钢铁工业:经济发达;消 费市场广阔;交通便捷,便于进口铁 矿石,运输原料和燃料;基础设施完 善等 产品“重、厚、长、大”; 规模大;原料、燃料运输成 本高;沿海、沿河及铁路布 局;占地面积大;环境污

    37、染 严重等 汽车工业 如匈牙利汽车工业集中分布在杰尔及 周边城市的原因:杰尔是匈牙利重要 的汽车工业城市,有众多与汽车生产 相关的研发和教育机构,工业集聚效 应强;有公路、铁路通过,交通便 捷,便于原材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 高新产业 如厄勒海峡地区成为“医药谷”的有 利区位条件:高校多,具有技术和人 产品“轻、薄、短、小”; 市场更新换代快;规模小; 21 才优势;政府政策支持,医药产业集 聚;区内拥有航空港,高速公路贯 穿,交通便捷;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 区,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科研投入比重大;科学家、 工程师就业比重大;靠近航 空港;环境优美 三.不同区域某工业生产的分工与协作 就是同一区域

    38、不同城市发展不同工业部门或工业产业链的某个环节。 (1)分工:为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行分工。 (2)协作:生产的是零部件或半成品,需要生产协作。 (3)目的:避免重复建设或恶性竞争,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增强集聚效应。 四.某区域工业采取模块化生产模式与工业集聚的关系 (1)模块化生产模式的含义: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分散 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 (2)采用模块化生产模式的原因:当地生产受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生产的难度大 或者工业生产工序复杂,需要零部件多,可以组装的,先在全球各地进行分散生产,然后再 到施工地或生产地集中进行组装。 (3)采用模块

    39、化生产模式的意义: 避开不利条件(尤其是自然条件)的限制,减少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难度。 充分利用各地优势,不同区域的工厂同时生产,可缩短工期,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利润。 五.区域工业化分析 区域工业化的分析,应遵循“区域工业化工业发展状况(区位条件分析、工业发展进程) 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的模式。 (1)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进行区域工业化条件分析 在分析一个区域工业化的条件时,一般可从国家政策、资源和能源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劳 动力条件、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 (2)区域工业化中的产业结构调整规律 某一地区工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般有以下的规律: 22 九九 交通运输业与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与服务

    40、业 一.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1)首先明确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适用范围。 空运 贵重、急需、数量不大的货物 公路 短途、量小及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和鲜货 铁路 远程、量大、不太急需的货物 水运 大宗笨重、远程、不急需的货物 管道 以流体为主,如石油、天然气等 (2)综合考虑客、货运输以及运输距离和运费等因素。 各种运输方式一般可分为客运和货运两个方面。客运:人们旅行大多从所乘交通工具的运 行速度、费用、安全性、舒适度等因素考虑。远距离选乘飞机或火车,近距离选乘汽车;为 了欣赏沿河两岸的风景或海上的风光,有时也选乘轮船。货运:根据货运的需要,先看距 离是远还是近,再看运量是多还是少,运费是贵还是便

    41、宜,最终用优选法来确定运输方式。 具体如下图所示。 二.交通运输线区位因素分析 (1)各种交通运输线建设考虑的区位因素 需求量大小 地理位置、人口、城市、资源、 经济发展水平、技术 原有交通运输方式状况 23 工程量大小 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文、 地质条件 修建的长度或宽度 原有交通运输方式状况 现有的技术水平 沿线附近生态环境状况 (2)运河线路的布局 自然条件: 地形:平原工程量小;山地工程量大。 水文:沿途水量多少及变化;尽可能利用原有河流、湖泊、湿地,减少工程量。 生态环境:注意减少沿途生态环境的破坏。 社会经济条件:沿途人口、城市数量,经济发展水平。 (3)桥的建设条件分析 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地形条件、生态环境状况影响工程量、技 术条件建设成本。 社会经济条件:修建长度工程量大小;原有基础设施建设材料运输成本;原有运输方 式、经济发展水平需求量大小,收益的大小。 (4)隧道的布局:地形、地质构造、资金、技术、原有线路状况、人口、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注意事项

    本文(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前必备知识整理)为本站会员(争先)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