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2020- -20212021 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期中测试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期中测试 语文试卷语文试卷 满分:满分:130130 分分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150150 分钟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2828 分)分) 1. 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唐初的欧阳询是最早建立楷书典范的人物之一,其书法法度森严,处处透露出一板一眼的理性。严格 的中轴线,严格的起笔与收笔,严格的横平与竖直,使人好奇:这样绝对严格的线条结构从何而来?这与 其身世 knk,历经朝代更迭变迁,不得不明哲保身有关。因而他的作品融进了他的严谨、小心和隐忍。表 现在他的书写线条上,那就是如履 薄冰、战战 j
2、ngjng,有一种处处小心翼翼的工整规矩。也因为如此,他 的九成宫成了“楷模”中的“楷模”。 (1)给加点字注音。 如履 薄冰( ) (2)看拼音,写汉字。 身世 knk( ) 战战 jngjng( ) (3)画线词语使用不准确,应换作( ) A.不苟言笑 B.一丝不苟 C.一板三眼 (4)“更迭变化”的“迭”与下面选项中哪个“迭”字意思相同( ) A.高潮迭起 B.重峦迭翠 C.四时迭起 【答案】 (1). l (2). 坎坷 (3). 兢兢 (4). B (5). C 【解析】 【分析】 详解】(1)履l,如履薄冰: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2)kn k坎坷,意为:
3、事情不顺利或不称心,比喻不得志。 jng jng兢兢,战战兢兢: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3)A.不苟言笑: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B.一丝不苟: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C.一板三眼: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因为是用来形容“理性”,所以应用“一丝不苟”。 故选 B。 (4)更迭变化:交换,更替。迭,交换、轮流。 A.高潮迭起:比喻事物高度发展不断增高阶段。迭,屡次、连着; B.重峦迭翠:山峰之间呈连绵起伏之态,漫山遍野充满翠绿之姿。迭,屡次、连着; C.四时迭起:四季轮流兴起。迭,交换、轮流; 故选 C。
4、 2. 根据课文默写。 我报路长嗟日暮,_ 。 (李清照渔家傲 ) 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 缺月挂疏桐,_。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 念天地之悠悠,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 _,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 ) 莫笑农家腊酒浑,_。 (陆游游山西村 ) 岳阳楼记一文中反映范仲淹不管身处何地,都始终念着国君和人民的一句是“_,_。” 【答案】 (1). 学诗谩有惊人句 (2). 折戟沉沙铁未销 (3). 漏断人初静 (4). 独怆然而涕下 (5). 浩荡离愁白日斜 (6). 丰年留客足鸡豚 (7).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8).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解析】 【
5、详解】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谩、折戟、销、怆、涕、 豚。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瓦尔登湖“波平如镜”, _, _, 或许, 一只燕子飞掠在水面上, 低得碰到了湖水, _, _, _。不过这里或那里,时不时会飘着一枝蓟草,鱼朝它一跃,水上便又漾起了水涡。 或许,还会有一只鸭子在整理它自己的羽毛 其时,只有一些掠水虫,隔开了同等距离,分散在全部的湖面 有时,全部的圆弧展露了,银色的圆弧 还有可能,在远处,有一条鱼在空中划出了一个大约三四英尺的圆弧来 它跃起时一道闪光,降落入水,又一道闪光 A. B. C. D.
6、【答案】C 【解析】 【详解】第一空和第二空:句“分散在全部的湖面”照应前文“波平如静”,应为首句。句中的“还 会有”紧承句中的“只有”,应为次句。 第三空、第四空和第五空:句中的“还有可能”紧承前文的“或许”应为首句。句中的“它”指代 句中的“一条鱼”,应为次句。为末句。故排序为:。 故选 C。 4.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月夜忆舍弟的作者是杜甫,“舍弟”是诗人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在下倒有一主意”,“在下” 是对自己的谦称。 B. 左传成公九年载,楚国人锺仪被俘,仍戴着“南冠”(楚国的冠) 。后世遂以“南冠”为俘虏的 代称。 C. 社,为谷神;稷,为土地神。
7、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就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D. 曹刿论战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 左传即春秋左氏传 ,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 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答案】C 【解析】 【详解】C“社,为谷神;稷,为土地神”有误,应为“社,为土地神;稷,为谷神”。故选 C。 5.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武松再来青石坐了半歇,寻思道: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 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来理会。就石头边寻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捱下冈子来。走不到半 里多路,只见枯草丛中,钻出两只大虫来。武松道:呵呀!我今番罢了
8、!只见那两个大虫,于黑影里直 立起来。武松定睛看时,却是两个人,把虎皮缝做衣裳,紧紧拼在身上。那两个人手里各拿着一条五股叉。 见了武松,吃了一惊道:你那人吃了熊心、豹子肝、狮子腿!胆倒包着身躯!如何敢独自一个,昏黑将 夜,又没器械,走过冈子来?不知你是人?是鬼?武松道:你两个是甚么人?那个人道:我们是 本处猎户。武松道:你们上岭来做甚么?两个猎户失惊道:你兀自不知哩!如今景阳冈上有一只 极大的大虫,夜夜出来伤人。只我们猎户,也折了七八个。过往客人,不计其数,都被这畜生吃了。本县 知县着落当乡里正和我们猎户人等捕捉。那业畜势大难近,谁敢向前!我们为他,正不知吃了多少限棒, 只捉他不得。今夜又该我
9、们两个捕猎,和十数个乡夫在此,上上下下,放了窝弓药箭等他。正在这里埋伏, 却见你大剌剌地从冈子上走将下来。我两个吃了一惊。你却正是甚人?曾见大虫么?武松道:我是清 河县人氏,姓武,排行第二。却才冈子上乱树林边,正撞见那大虫,被我一顿拳脚打死了。两个猎户听 得痴呆 了, 说道: 怕没这话! 武松道: 你不信时, 只看我身上兀自有血迹。 两个道: 怎地打来? 武松把那打大虫的本事,再说了一遍。两个猎户听了,又惊又喜,叫拢那十个乡夫来。 (1)画线句子在语段中有何作用? 答:_ (2)根据语境,具体分析猎户“听得痴呆”的原因。 答:_ (3)武松景阳冈杀一虎,黑旋风沂岭杀四虎,什么武松得到了“英雄”
10、称号,李逵却没有? 答:_ 【答案】 (1). 运用侧面描写,通过猎户的话写出武松黑夜过冈,不带器械,衬托出武松勇敢、豪迈的英 雄气概。 (2). 那是因为猎户们从自身的境况来看的,他们认为一是吃人的老虎势大难近,二是他们虽人 多也没人敢向前,武松居然靠一己之力打死老虎,他们吃惊不小,绝对不信。 (3). 首先武松是在天黑的 时候打杀的老虎,打虎的环境就不如李逵,难度要高不少;其次,武松打虎用的是拳头,李逵用的是刀; 最主要的是武松打虎是为民除了害,李逵杀虎是为自己老母报了仇。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1)本题考查侧面描写及作用。“如何敢独自一个,昏黑将夜,又没器械,
11、走过冈子来?”是猎户见到武 松后所说的话,借猎户之口交代武松是一个人黑夜里过景阳冈,并且没有带器械,属于侧面描写。结合下 文“那业畜势大难近,谁敢向前”“景阳冈上有一只极大的大虫,夜夜出来伤人”可知老虎的凶猛可怕, 突出 了武松的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 (2)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听得痴呆”是猎户听了武松说“正撞见那大虫,被我一顿拳脚打死了” 后的神情,之所以猎户会有如此反应, 是因为他们知道老虎“夜夜出来伤人”, 认为“那业畜势大难近”, 他们虽然人多,也不敢上前,只是“放了窝弓药箭等他”,而武松“独自一个,昏黑将夜,又没器械”, 居然说“正撞见那大虫, 被我一顿拳脚打死了”, 猎户无比吃
12、惊,“怕没这话”表现出他们对武松的怀疑。 据此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根据水浒传内容可知,李逵上梁山后思母心切,为了让母亲享福,特地 回家去接老母亲上梁山。回到家中后,李逵背着双目失明的老母亲奔梁山而去,途中路过沂岭时,李逵放 下母亲去接水。回来后,发现老母被老虎所吃。李逵气愤之下杀了一窝四只老虎。将李逵杀虎与武松打虎 的情节进行比较,不难看出,武松是在天黑的时候用一双拳头打杀老虎,比李逵在白天用刀杀虎难度高不 少。再者,景阳冈的老虎“夜夜出来伤人。只我们猎户,也折了七八个。过往客人,不计其数,都被这畜 生吃了”,武松打杀老虎,可以说为民除去一大祸害,而李逵杀了四虎,是因为老虎
13、吃了他的老母,他只 是为母报仇。据止此作答即可。 二、阅读与赏析(二、阅读与赏析(4242 分)分) (一) (一) (1111 分)分) 张齐贤,曹州冤句人。生三岁,值晋乱,徙家洛阳。孤贫力学,有远志,慕唐李大亮之为人,故字师 亮。太祖幸西都,齐贤以布衣献策马前,召至行宫,齐贤以手画地,条陈十事,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执以 为皆善,上怒,令武士拽出之。及还,语太宗曰:我幸西都,唯得一张齐贤尔。我不欲爵之以官,异时 可使辅汝为相也。 太宗擢进士,于是齐贤以大理评事通判衡州。时州鞫劫盗,论皆死。齐贤至,活其失入者五人。先是, 诸州罪人多锢送阙下,路死者十常五六。因力言于朝,后凡送囚至京,请委强明吏虑
14、问,不实,则罪及原 问官属。自是江南送罪人者为减太半。 雍熙初,迁左谏议大夫。三年,大举北伐,代州杨业战没。上访近臣以策,齐贤请行,即授给事中、 知代州,与部署潘美同领缘边兵马。是时辽兵自湖谷入寇,薄城下,神卫都校马正以所部列南门外,众寡 不敌。副部署卢汉赟畏懦,保壁自固。齐贤选厢军二千,出正之右,誓众慷慨,一以当百,辽兵遂却。 端拱元年冬,拜工部侍郎。辽人又自大石路南侵,齐贤预简厢兵千人为二部,分屯繁畤、崞县。下令 曰:代西有寇,则崞县之师应之;代东有寇,则繁畤之师应之。比接战,则郡兵集矣。至是,果为繁 畤兵所败。 ( 宋史列传第二十四 ) 6. 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
15、 值 晋乱(遭遇) B. 我不欲爵 之以官(爵位) C. 薄 城下(逼近) D. 齐贤预简 厢兵千人为二部(选择) 7. 下列与“自是江南送罪人者为减太半”句式特点相同的一句是( ) A. 属予作文以记之 B.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 可以为师矣 D. 全石以为底 8. 翻译下列句子。 (1)齐贤以手画地,条陈十事。 (2)至是,果为繁畤兵所败。 9. 太祖推荐张齐贤当太宗辅佐之相是正确的。请你结合文段概括说明理由。 【答案】6. B 7. B 8. 齐贤用手画着地,逐条陈述了十件事。 (2)到此时,辽兵果然被繁畤的部队打败。 9. 张齐贤为人自信,敢于坚持己见;审案认真,尺度把握得当;勇于担
16、当,能急国家之难;颇有谋略,讲 究用兵之术。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的理解。 A.句意为:遭遇后晋之乱,值:遭遇;选项正确; B.句意为:我不打算授任他官职,爵:授予官职;选项错误; C.句意为:逼近城下,薄:逼近;选项正确; D.句意为:齐贤预先选择厢兵一千人分为二支,简:选择;选项正确; 故选 B。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式的理解。 例句:句意为:从此江南送罪犯到京城的被减去一大半;被动句; A.句意为:他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省略句; B.句意为: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被动句; C.句意为:就可以凭借着点当老师了;省略句; D.句意
17、为: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省略句;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1)齐贤用手画着地,逐条陈述了十件事。以:用;陈:陈述。 (2)到此时,辽兵果然被繁畤的部队打败。是:这;为:被。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张齐贤能坚持己见。宋太祖到西都时,他以布衣身份向宋太祖献策。宋太祖认可了他所陈述十件事中的四 件,但张齐贤坚持认为十件都是好的。张齐贤办案严谨。张齐贤在路上遇到从南剑、建昌等地押送去京的 罪犯,就会要来他们的案卷进行重审,并为所有不是首犯的解伸冤屈。张齐贤勇于担当。雍熙三年,宋军 北伐,杨业战没。太宗访求近臣作为策应,齐贤主动请
18、求前往,最终他与部署潘美一起统领边疆军队。张 齐贤有勇有谋。辽军向南进犯,张齐贤率领二千厢军,分别驻扎在繁畤、崞县,击退辽军。所以太祖推荐 张齐贤当太宗辅佐之相是正确的。据此回答即可。 【点睛】译文:张齐贤,曹州冤句人。出生才三岁,遭遇后晋之乱,迁家到洛阳。孤贫用功学习,有远大 志向,敬慕唐朝李大亮的为人,因此取字为师亮。太祖到西都,齐贤以平民身份到太祖马前献策,被召到 行宫,齐贤以手画地,逐条陈述十件事,其中有四件符合太祖的意思,齐贤坚持认为十条都是好的,太祖 发怒,令武士把他拖出去了。等到太祖回朝后,对太宗说:“我到西都,只得到一个张齐贤罢了。我不打 算授任他官职,今后可以让他辅佐你任宰相
19、。” 太宗选拔进士,于是任命齐贤以大理评事身份通判衡州。当时衡州审讯劫贼,审判后都要处死,齐贤到 任后,救活其中误判的五人。从前,各州罪人多械送到京城,在路上死去的有五六成。齐贤在路上遇到南 剑、建昌、虔州押送的罪犯,要来案卷一看,凡不是首犯的,全部为他们解伸冤屈。于是向朝廷竭力建议, 以后凡送囚犯到京城,委任精明强干的官吏审问,如果不实,那么罪责就要降到原来审问的官吏身上。从 此江南送罪犯到京城的减去一大半。 雍熙初年,改任左谏议大夫。雍熙三年,宋军大举北伐,代州杨业战死。太宗访求近臣作为策应,齐贤 请求前往,即授任他为给事中、知代州,与部署潘美一起统领边疆军队。这个时候辽兵从湖谷进犯,逼近
20、 城下,神卫都校马正把所率领的部队摆在南门外迎敌,但寡不敌众,副部署卢汉斌贝畏惧,保营自固。齐 贤选派厢军二千人,从马正的右面出发,慷慨誓师,以一当百,辽兵于是退却。 端拱元年冬天,授任工部侍郎。辽兵又从大石路往南侵犯,齐贤预先选择厢兵一千人分为二支,分别驻 扎在繁、崞县。下令说:“代西有敌人,则崞县的部队出战,代东有敌人,则繁的部队出战。战斗发生后, 则郡中部队集合作战。”到此时,辽兵果然被繁部队打败。 (二) (二) (6 6 分)分) 别元九 后咏所怀 白居易唐代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 。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 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
21、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注】元九:元稹(779 年-831 年) ,字微之,唐朝著名诗人。悰:欢乐,乐趣。青门:特指汉代长 安城的东南门,本名灞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称为“青门”;也泛指京城东门。 10. 赏析首联的作用。 11. 本诗表达的思想情感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中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答案】10. 开篇写景,描写了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渲染了萧条冷落的氛围,交代了与友人分别的时 间,同时也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 11. 本诗表现了作者面对萧瑟之景时的伤秋之情,抒发了作者在长安再无心意相通之人的孤寂落寞之情;王 诗中既有同病相怜的伤感,也有惜别
22、之情,还有诗人高远志向、豁达情趣、旷达情怀。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考查赏析诗句作用。诗歌开篇“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以写景起兴,既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 基调,又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别的时间。秋季甫至,秋意却浓,诗人看到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悠然飘 落在秋风秋雨之中,目光所及皆为萧瑟之景,伤秋之情油然而生。此情此景又让诗人想起与友人离别时的 场景,心中愈发感伤。 【11 题详解】 考查比较阅读。 本诗: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元稹之后写的,秋季甫至,秋意却浓,诗人看到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悠然 飘落在秋风秋雨之中,目光所及皆为萧瑟之景,伤秋之情油然而生,想到自己于长安再无心意相
23、通之人的 孤寂落寞之情。抒写对挚友元稹的深切思念,表现了相知同心的纯真情谊。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点明了两人共同的身份“宦游人”, 有同命相怜之感。 两人同为宦游之人,分别在即,也有依依惜别之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 巾”两句与一般送别诗不同,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 情感是乐观豁达的。 (三) (三) (6 6 分)分) 晒太阳有益健康吗 张健 大量事实证明皮肤癌与阳光有关,然而,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太阳光会减短寿命。太阳光对人体 是否有害这个问题,即便是皮肤科医生也无法确切回答。关于皮肤癌和阳
24、光的研究已经持续了一个世纪, 仍没有确切的结论。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避光可能会引起超出想象的更多的害处。 即便是最怕晒太阳的人都承认阳光对人体有益。目前,阳光的好处大多归结到维生素 D 的积累上, 晒太阳越多,体内维生素 D 积累越多就越健康,越不易患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和心肌梗死。然而,关于 维生素 D 的研究结果令人沮丧,尽管对骨骼和预防肠癌有好处,但它并不能降低得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 病的风险,维生素 D 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光照对人体的益处部分和维生素 D 有关,但并不是全部。 最新研究发现,光照还能促进一氧化氮的产生。一氧化氮结构的简单使得它的重要性一直以来被忽 略了。事实上
25、,一氧化氮好处很多,1998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的发现就是一氧化氮可以扩张血管 和降低血压。 1996 年, 有研究发现皮肤可以生成一氧化氮, 皮肤中含有硝酸盐, 经过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 就会形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进入循环系统后,即使量很低,也具有强大的降血压功效。晒晒太阳,就可 以让皮肤产生一氧化氮从而降低血压,大幅降低死亡率。 有统计结果表明,英国人的血压在夏天比较低。血压和纬度也有一定的关系住在赤道附近的人 们的血压相对较低,这些结果都可以用一氧化氮对人体的功效来解释。 那么关于阳光带来的皮肤癌风险呢?怎样来权衡阳光的益处和危害呢?25 年前的一个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现在看来很有
26、价值, 统计结果非常令人震惊: 作为研究对象的 3 万名瑞典女性, 越是喜欢日光浴的人, 死亡率越低,晒太阳最多的人死亡率仅是喜欢避光的人的一半。对 4 万名斯堪的纳维亚女性进行的研究也 发现,越是喜欢日光浴的人,在 15 年内的死亡率也越低。 光照带来的好处不可小觑,光照不仅能增加人体维生素 D 的含量,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一氧化氮的合 成,除此之外,或许还有其他的好处等待我们去发现。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揭示了阳光的重要性,是时候 让公众认识到:晒太阳有风险,但是更有益健康。 (选自科学画报 ,有删改) 12. 根据文意,说说晒太阳对人体有哪些益处。请简要概括。 13. 第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
27、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12. 能增加人体维生素 D 的含量,对骨骼和预防肠癌有好处;能促进一氧化氮的产生,一氧化氮进 入循环系统后,具有强的降血压功效,降低死亡率。 13. 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 25 年前的一个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这一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 越是喜欢日光浴的人,死亡率越低,晒太阳带来的好处大于危害,消除读者“阳光会带来皮肤癌风险”的 误解。 【解析】 【分析】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梳理。 由第 2 段“阳光的好处大多归结到维生素 D 的积累上, 晒太阳越多, 体内维生素 D 积累越多就越健康”“关 于维生素 D的研究结果令人沮丧,尽管对骨
28、骼和预防肠癌有好处”可知,晒太阳能增加人体维生素 D 的含 量,对骨骼和预防肠癌有好处; 由第 3 段“最新研究发现,光照还能促进一氧化氮的产生”“一氧化氮进入循环系统后,即使量很低,也 具有强大的降血压功效。晒晒太阳,就可以让皮肤产生一氧化氮从而降低血压,大幅降低死亡率”可知, 晒太阳能促进一氧化氮的产生,一氧化氮进入循环系统后,具有强的降血压功效,降低死亡率。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由“25 年前的一个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现在看来很有价值,统计结果非常令人震惊”分析,本段运用了举例 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 25 年前的一个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的例子;由“3 万”“4 万”“1
29、5 年内”分析,本 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越是喜欢日光浴的人,死亡率越低,晒太阳最多的人死亡率仅是喜欢避光 的人的一半”说明越是喜欢日光浴的人,死亡率越低,晒太阳带来的好处大于危害;由“那么关于阳光带 来的皮肤癌风险呢”综合以上流行病学调查的例子分析,本段说明内容可以消除读者“阳光会带来皮肤癌 风险”的误解。 (四) (四) (5 5 分)分) 中国人的书法情结 孟云飞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中国书法史就像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绵延不绝,博大精 深。从殷商开始,书法历经秦汉的辉煌、隋唐的昌盛、风流的魏晋、宋元的神意、明清的繁荣,直至今天 仍百花齐放,盛传不衰。书法在中国广泛流
30、行,它对知识阶层精神生活的影响如此深远。它在世界艺苑独 树一帜,其魅力举世公认,其影响波及日本、韩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甚至让远隔重洋、完全生长在另一 种文化环境、对书法艺术知之甚少的西方历史学家也不得不发出神奇而不可思议的东方艺术的赞叹。 据说,毕加索在观赏了中国的书法之后,惊叹其为艺术中的艺术。 中国书法在民族艺术家庭中独受亲宠。长期以来,无论是在世界的认同中,还是在国人的民族情结 里,它一直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神、最能代表中国的艺术。在几千年的演变发展中,中华民族的文化精 神、哲学思辨、美学思想乃至人文情怀,都在书法中获得了尽情的抒发和深刻的体现。甚至可以说,在中 国众多的艺术门类之中,没
31、有哪一种艺术形式能够比书法更直接、更深刻地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本质和精 髓。 书法这门艺术自古以来就深植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是中国最有群众基础的艺术,而它的境界 又远远超逸于人们寻常的生活之外:它美化人们的生活,使生活艺术化;它又把艺术融入生活,使艺术生 活化。书法之所以千年不衰,是因为它表现的是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书法是中国人的独特创造,从某 种程度上可以说,它是世界上最独特的对应人类心灵的一种表述方式,也只有中国人才以如此美丽的方块 字来表述人文和传承文化。 中国人,尤其是文人大都有书法情结,骨子里对书写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自古以来,人们除了用 毛笔书写交流信息之外,还通过练习书法来修
32、身养性,表达情感意绪,使之具有了艺术传播的功能。所以, 书法既是专业化的又是日常化的,并在两者的交融中折射出人们的审美观和世界观。 时至今日,随着电脑的普及,人们的表达方式和习惯已经改变,汉字书写的实用功能愈来愈弱化, 使书法失去了与生活相融相生的土壤,但只要汉字还在被书写使用,书法艺术绝不会在中国消亡。今天, 人们对汉字书写的艺术追求更加强烈。因为书法这门艺术是中国人襟怀、品格、学养和才情的总和。书为 心画、字如其人,这种比喻,只有中国人才能真正感觉到。书法情结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心理,依然是中国 人一个挥之不去的文化雅好、精神家园。 (节选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 14. 根据常识,修改第段画线
33、句子。 15. 下列对选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为了阐释这一艺术瑰宝,运用了并列式的论证结构,一一阐述了 书法在各个领域与中国人的内在关联。 B. 中国书法在世界艺苑中独树一帜, 文章第段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 阐述了中国书法的魅力举世公认。 C. 文章第段论证了在中国众多的艺术品类中,书法这门艺术是唯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本质和精髓这 一分论点。 D. 文章第段,作者指出,虽然电脑的普及,汉字书写的实用功能愈来愈弱化,但只要汉字还在被书写使 用,书法就不会消失。 【答案】14. 从殷商开始,书法历经秦汉的辉煌、魏晋的风流、隋唐的昌盛、宋元的
34、神意、明清的繁荣,直 至今天仍百花齐放,盛传不衰。 15. C 【解析】 【分析】 【14 题详解】 根据历史上的朝代更迭可知,殷商之后依次是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应按此调整语序。“风流 的魏晋”与前后格式不同,应改为“魏晋的风流”。故整句应修改为:从殷商开始,书法历经秦汉的辉煌、 魏晋的风流、隋唐的昌盛、宋元的神意、明清的繁荣,直至今天仍百花齐放,盛传不衰。 【15 题详解】 C根据第二段中的“在中国众多的艺术门类之中,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能够比书法更直接、更深刻地体现 中华民族的文化本质和精髓”可知本项语义表述过于绝对,于文无据。故选 C。 (五) (五) (1414 分)分) 老哥
35、哥 臧克家 秋是怀人的季候。深宵里,床头上叫着蟋蟀,凉风吹一缕明光穿过纸窗来。在我没法合紧双眼的当儿, 一个意态龙钟的老人的影象便朦胧在我眼前了。这个人便是老哥哥。 老哥哥离开我家,算来已经足足十年了 前年旧年是在家里过的。正月的日子是无底幽闲,便把老哥哥约到我家来了。见了面我还没来得及看 清楚他,他却大声喊着说:你瘦了!小时候那样的又胖又白!从他刚劲的声音里我听出了他的康健了。 他的耳朵重听,说话的声音很高,好似他觉得别人的听觉也和他一样似的。用手势,用高腔,不容易 把一句话递进他的耳朵里去,他说,他常常挂念着我,他的身子虽然在家里,可是心还在我的家呢。 语丝还缠在嘴角上,可是他已经虎虎的打
36、起鼾声来了,我心里悲伤地说老哥哥老了! 呼吸像拉风箱,一霎又咳嗽醒了,愣怔起来吐一口黄痰。他自己仿佛有点不好意思,要我扶他到耳房 里去,在那儿也许他觉得舒心一点,五十个年头身下的土炕会印上个血的影子吧?于今用了一把残骨他又 重温别过十年的旧梦去了。 傍晚了。来留他住一宿,他一面摇头一面高声说:老了,夜里还得人服侍!日后再见吧!我用眼 泪留他,他像没有看见,起来紧了紧腰踉跄着向外面移步了。我扶着他,走下了西坡,老哥哥的村庄已在 炊烟中显出影子来了。 我回步的时候晚霞正灼在西天,回头望望老哥哥,已经有些模糊了,在冷风里只一个黑影在闪。 日后再见吧!我一边走着一边味着老哥哥这句话。但是一个熟透了的果
37、子谁料定它刹那会落呢? 老哥哥真是老哥哥,他来到我家时曾祖父还不过十几岁呢。祖父是在他背上长大,父亲是在他背上长 大的,我呢,还是。他是曾祖父的老哥哥,他是祖父和父亲的老哥哥,他是我的老哥哥。 听老人们讲,他到我家来那时不过才二十岁呢。身子铜帮铁底的,一个人可以单拱八百斤重的小车, 可是在我记事的时候他已是六十多岁的暮气人了。那时他的活是赶集,喂牲口,农忙了担着饭往坡里送。 晒场的时节有时拿一张木叉翻一翻。扬场,他也拾起张锨来扬它几下,别人一面扬一面称赞他说:好手 艺,扬出个花来,果真老将出马一个赶俩。 从我记事以来,祖父没曾叫过他一声老哥哥,都是直呼他老李。曾祖父也是一样。曾祖父的脾气很暴,
38、 好骂人王八蛋。他老人家一生起气来,老哥哥就变成王八蛋了。祖父虽然不大骂人,然而那张不 大说话的脸子一望见就得叫人害怕。老哥哥赶集少买了一样东西,或是祖父说话他耳聋听不见,那一张冷 脸,半天一句的冷话他便伸着头吃上了。 老哥哥说他才到我家来,我家正是旺时,六曾祖父做大京官,门前那迎风要倒的两对旗杆是他亲手加 入竖起来的,那时候人口也多,真是热闹。语气间流露着繁华歇的感叹。我小时候最是迷赌,到了输 得老鼠洞里也挖不出一个铜钱来的困窘时,我便想到老哥哥的那个小破钱袋来了。他知道这个地道的贼, 他一点也不生气。我后来向他自首时是这样说的: 老哥哥,这时我还小呢,等我大了做了官,一定给你银子养老。 他
39、听了当真的高兴。然而这话曾祖父小时曾说过,祖父小时也曾说过了! 在黄昏,在雨夜,在月明的树下,我侧着耳朵听他说长毛作反,听他说天下掉下彗星来。然而给我印 象最深的要数这一次了。那年我八岁,母亲躺在床上,脸上蒙一张白纸,我放声哭了,老哥哥对我说母亲 有病,他到吕标去取药吃上就好了。后来给母亲上坟也老是他担着菜盒我跟在后头,一路上他不住地说母 亲是叫父亲气死的。当年大相公,剪了发当革命党,还在外面和别的女人好,你小时穿一件时样的衣裳, 姑们问一声又是外边那个娘做来的,这话叫你娘听见,你想心里是什么味?而后,皇帝又一劲的杀革 命党,你爷戴上假发到处亡命。这两桩事便把你娘致死了。 老哥哥一天一天的没用
40、了。日夜蜷缩在他那一角炕头上,像吐尽了丝的蚕一样,疲惫抓住了他的心。 背屈得像张弓。小辫越显得细了。他的身子简直成了个季候表,一到秋风起来便咯咯的咳嗽起来。 老李老了!老李老了! 大家都一齐这么说。大家都讨厌他。讨厌他耳聋,讨厌他咯咯闹得人睡不好觉,讨厌他冬天把炕烧得 太热,他一身都是讨厌骨头,好似从来就没有过不讨厌的时候!祖父最会打算,日子太累,废物是得铲除 的,于是寻了一点小事便把五十年来的跑里跑外的老哥哥赶走了。 老哥哥临走泪零零的,口里半诅咒半咕噜着说:不行了,老了。每年十二吊钱的工价算清了账, 肩一个小包(五十年来劳力的代价)走出了我的大门。我牵着他的衣角,不放松的跟在后面。 老哥哥
41、儿花女花是没有一点的。他要去找的是一个嗣子。说家是对自己的一个可怜的安慰罢了。 十年过去了,可喜老哥哥还在人间。暑假在家住了一天,没能够见到他。但从三机匠口里听到了老哥 哥的消息,他说在西河树行子里碰到老哥哥在背着手看夕照,见了他还亲亲热热的问这问那,他还说老哥 哥一心挂念我庄里的人,还待要鼓鼓劲来耍一趟,因为不过二里地的远近,老哥哥自己说脚力还能来得及 呢。 又是秋天了。秋风最能吹倒老年人!我已经能赚银子了,老哥哥可还能等得及接受吗? (有改动) 16. 文章从哪些方面来写老哥哥的“老”的?请依据内容补充完整。 _:_ 精力不好:好睡觉,说着说着就睡着了; _:_ 外形:日夜蜷缩在一角炕头,
42、背屈得像张弓,小辫越显得细了; _:_ 17. 首尾两段都写到了秋风,它们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18. 结合文意,具体说说 “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9.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哥哥是旧社会里的一个长工形象,他从年轻时就为“我家”扛活,出力流汗,直到年老体衰以后被赶 出家门,还仍然对“我家”怀有深深的感情。 B. 老哥哥思想觉悟低,连“我”有时候都为他遭遇感到不平;在“我”的心目中,老哥哥不应该那样忍 辱负重,应该在该起来抗争时起来抗争。 C. “我”对老哥哥是同情和爱怜的,对“我家”对老哥哥的一些做法是不满的;“我”是一个有正义感的 知识分子。 D. 老
43、哥哥临被赶走时的表现很大程度上来说并不是表示他对主人家的不满,而是表示对自身的责备。 【答案】16. (1). 重听 (2). 用手势,用高腔,不容易把一句话递进他的耳朵里去 (3). 身体状况 差 (4). 睡觉的时候呼吸沉重, 像拉风箱而且入秋便咳嗽, 走路踉跄, 显得疲惫 (5). 别人的反映 (6). 说他老,而且讨厌他。 17. 开头的秋风意在烘托怀人的氛围,为引出老哥哥这个人物形象作铺垫;结尾的秋风,意在引出“我”对 年事已高的老哥哥的担忧和同情,有助于突出“我”想要帮助他的善良心愿,同时照应开头。 18. 起线索作用,所回忆的内容是通过“我”来叙述的;有助于表现“老哥哥”这一人物
44、形象,如老哥哥对 “我”偷钱不生气表现出其善良厚道的性格形象;“我”对老哥哥的同情依恋可以和其他家人对老哥哥训 斥冷脸形成鲜明对比;有助于表现文章主题:讴歌善良,揭露社会不公。 19. B 【解析】 【分析】 【16 题详解】 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他的耳朵重听,说话的声音很高,好似他觉得别人的听觉也和他一样似的。用手势,用高腔,不 容易把一句话递进他的耳朵里去”提炼可得:重听:用手势,用高腔,不容易把一句话递进他的耳朵里去。 根据“呼吸像拉风箱, 一霎又咳嗽醒了, 愣怔起来吐一口黄痰”“一到秋风起来便咯咯的咳嗽起来”“起 来紧了紧腰踉跄着向外面移步了”“像吐尽了丝的蚕一样,疲惫抓住了他的心”
45、可得:身体状况差:睡觉 的时候呼吸沉重,像拉风箱而且入秋便咳嗽,走路踉跄,显得疲惫。 根据“老李老了!老李老了!大家都一齐这么说。大家都讨厌他。讨厌他耳聋,讨厌他咯咯闹得人 睡不好觉,讨厌他冬天把炕烧得太热,他一身都是讨厌骨头,好似从来就没有过不讨厌的时候”可得:别 人的反映:说他老,而且讨厌他。 【17 题详解】 考查赏析景物描写。 首段提到秋风, “凉风吹一缕明光穿过纸窗来”, 这让“一个意态龙钟的老人的影象便朦胧在我眼前了”, 秋风引起我对老哥哥的回忆,所以开头的秋风意在烘托怀人的氛围,引出老哥哥这个人物形象。 末段提到秋风,“又是秋天了。秋风最能吹倒老年人”,秋风吹倒了老年人,不知道老
46、哥哥能不能等得及 接受我的馈赠,表现了我对年事已高的老哥哥的担忧与同情。表现了我对的善良与对老哥哥的感情深厚。 在结构上,首段描写秋风与末段描写秋风形成了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18 题详解】 考查分析人物作用。 读文可知,文本通过我的回忆来展开故事情节,所以我在文中是一个线索人物。 文中老哥哥的一些故事又与我相关,我因为好赌偷了老哥哥辛苦攒下的钱,而“他一点也不生气”,表现 了他的厚道善良。 我对老哥哥的态度与别人对老哥哥的态度形成了对比。我对老哥哥充满了感激与怀念,同样被他照顾长大 的祖父从来没有叫过他一声老哥哥,都是直呼老李。曾祖父生气起来就骂他“王八蛋”。他老了以后,祖 父寻了一
47、点小事就把他打发了。 文本通过我对往事的回忆以及从这些回忆当中生发出的感情, 表现了文章主旨: 对老哥哥善良人性的赞美。 通过老哥哥悲惨的命运,揭露了社会的不公。善良的人一旦没了用处,就会被无情的抛弃。 【19 题详解】 B“老哥哥思想觉悟低”有误,老哥哥只是没有文化,为人淳朴善良。“老哥哥不应该那样忍辱负重,应 该在该起来抗争时起来抗争”于文无据。故选 B。 三、作文(三、作文(6060 分)分) 20. 2021 春回大地,无锡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春潮在这煦煦春风里澎湃不息:街上干净整洁,车辆停放 整齐,公交少了喧哗, 志愿者身影活跃我们都以文明无锡我有责,无锡文明我光荣的主人翁姿态, 从我
48、做起,从小事做起,在社会公德、文明出行、公益活动、诚信建设等方面书写着自己的故事,贡献着 自己的力量。 请以“行走在文明的春风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结合自身经历或感悟; (2)字数不少于 600 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答案】范文: 行走在文明的春风里 那一次次的爱心传递,温暖着我的心,让我行走在文明的春风里。 题记 春日飘着细雨的午后,我坐在家中吃着奶奶做的槐花饼,猛然想起还在工作的母亲,便找出一个淡绿 色的包装盒,装了一些槐花饼,前往母亲的工作单位。 在站台等车,那一向和煦的春风,在飘渺雨丝之下竟有些许寒意,我紧了紧外衣,挤上了迎面驶来的 一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