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重庆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B卷(解析版)

    • 资源ID:185982       资源大小:1.19M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重庆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B卷(解析版)

    1、 重庆市重庆市 20212021 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B B 卷)卷)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 15015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120120 分钟)分钟)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30 分)分)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 的一项是( ) A. 放眼望去,树木掩映下的八角亭棱 (l ng)角分明,碧水潭泛着微光。 B. 往事如甘甜的美酒,即使封坛窖 (g o)藏,余香也总能在回忆中悠然飘起。 C. 道路泥泞不要惧怕,生活坎坷 (k)不要沮丧,拥有青春就拥有力量 D. 微风细雨中,踱 (

    2、du )步在青石小巷,你就可以邂逅一份纯净的美好。 【答案】B 【解析】 【详解】B.坛窖(go)窖 ji o。 故选 B。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追溯 瞻养 慷慨淋漓 前仆后继 B. 崎驱 撵走 诚皇诚恐 千里迢迢 C. 点缀 崛起 心急如焚 激情澎湃 D. 宽恕 确凿 见风使舵 心旷神贻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瞻养赡养; B.崎驱崎岖,诚皇诚恐诚惶诚恐; D.心旷神贻心旷神怡。 故选 C。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智慧是不会枯竭的,思想和思想碰撞,就会迸溅 出无数火花。 B. 冬日阳光普照,如妙手回春 ,公园里游

    3、人如织,处处欢声笑语。 C. 那乐声,高亢雄浑,在夜雾中直冲霄汉,令人叹为观止 。 D. 几场潇潇的春雨后,山青了,水绿了,山下那条潺潺流动的小溪,愈发鲜腴 起来。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迸溅:向四外溅。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B.妙手回春: 称赞医生医道高明, 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句中是写冬日阳光温暖, 像春天一样, 不涉及医术, 所以该成语使用错误; C.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该句中乐声是听到的,而非看到的,所以改成语使用错误; D.鲜腴:新鲜肥美。用来形容小溪不合适,所以该成语使用错误; 故选 A。 4. 下面画线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处是( ) 今年五

    4、一节期间, (A)重庆市文化旅游系统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全市 43 家公共图书馆、 41 家文化馆免费开放,并提供内容丰富的线上服务。 (B)山城曲艺场推出了儿童剧老虎拔牙 、话剧雾 重庆等剧目。 (C)重庆博物馆举办了新时代的先声五四运动图片展活动。 (D)这些活动极大地 提高了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D.搭配不当,把“提高”改为“丰富”。 故选 D。 5. 下面例句中含有两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请从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写一个完整的句子。 (不得抄袭例句) 示例:这腰鼓,使冰冷 的空气立即变得燥

    5、热 了,使恬静 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 了。 备选词语:火锅 烟花 上课铃 【答案】示例一:这火锅,使沉寂 的味蕾在麻辣中绽放 ,使平静心情在畅快中沸腾 。 示例二:这烟花,使宁静 的夜空立即变得喧闹 起来,使暗淡 的四周立即变得灿烂 起来。 示例三:这上课铃,让喧闹 的校园变得安静,让散乱的思绪迅速聚拢 。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做好本题需要理解题目要求,明确需要围绕什么来写,使用什么样的方法,还要 注意语言的通顺。本题的仿句需要先选择一个事物,如“火锅”“烟花”“上课铃”,然后在描写出这个 事物的作用、价值、带给人们的感受等,在描写的过程中要使用一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用恰

    6、当的语言 表述出来即可。如这火锅,使沉寂的味蕾在麻辣中绽放,使平静心情在畅快中沸腾。 【点睛】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 兼备,语意流畅。内容,形式符合要求即可。 6. 根据儒林外史的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 (1)吴敬梓善用讽刺艺术塑造人物,在儒林外史中运用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艺术手法,刻画了“喜 极而疯”的范进、“伸着两根指头难以咽气”的_、以及标榜自己“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 宜”却拦劫别人家猪的_。 (2)有人说,“好好的一个匡超人,一脚踏进儒林便成了畜生”。请从下面的回目中,选择一个事件,分 析匡超人的这种变化。 相关回目

    7、第十六回 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爱士 第十七回 匡秀才重游旧地 赵医生高踞诗坛 第十八回 约诗会名士携匡二 访朋友书店会潘三 第十九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业横遭祸事 第二十回 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 【答案】 (1)严监生(或“严致和”)严贡生(或“严致中”) (2)示例一:杭州诗会上,结识了一群斗方名士,受他们影响,洁名钓誉,逐渐丢掉了淳朴善良的心性。 示例二:在潘三的带领下伪造文书、替人代考,大把敛财,失格失德。 示例三:逼妻回乡,隐瞒婚史,进京别娶,攀附权贵,背信弃义,丧失做人底线。 示例四:潘三入狱。拒绝探望,薄情寡义,今人不齿。 【解析】 【分析】 【详解】 (1)

    8、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的掌握。 结合小说内容可知,严监生是广东高要县监生,原名严大育,字致和。严监生是临终之际,伸着两根指头 就是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 严贡生被学政“提了优行贡入太学肄业”,他也一直标榜自己“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但是他 却是个哄吓诈骗、无恶不作的人,曾经讹诈邻居王小二的猪,后来小二的哥哥王大到严家讨猪,严贡生的 几个虎狼儿子还把王大的腿打断了。 (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结合题干,“好好的一个匡超人,一脚踏进儒林便成了畜生”可知,匡超人经历了由好到坏的变化,并从 所给的回目中,选择一个事件,分析匡超人的这种变化。 结合所给的回目,

    9、分析情节,“大柳庄孝子事亲,乐清县贤宰爱士”,可知,匡超人少年时期手脚勤快, 心地善良,事亲孝顺。对父母体贴入微。可见孝顺父母是他最高的道德标准,这时的匡超人是极为淳朴可 爱的; 随着情节发展可知,后来,他与一班假名士交往,这些斗方名土或因科举败北或因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取 得功名进入仕途。于是这些人就想找一条“终南捷径”:刻诗集,结诗社,写斗方,诗酒风流,充当名士。 受到他们的影响与熏陶,年少时那朴实敦厚的人品开始受到污染,思想开始蜕变。匡超人转身投入到西湖 斗方名士们所吹捧的“终南捷径”之中了; 匡超人认识了潘三之后,开始暴露出他寡情薄义、虚伪、撒谎的嘴脸:逼妻子回大柳庄乡下,导致其妻郁 闷

    10、忧虑而死;潘三入狱后的翻脸无情;考取教习后的自命不凡,吹自己为读书人所供奉的“先儒”而贻笑 大方; 从小说所展示的匡超人的历程中,我们清楚的看到他从纯朴善良到人格沦丧,一步一步地走向堕落。他的 变化主要是因为腐朽的社会制度和恶劣的社会风气。 7. 综合性学习 九年级 1 班将举办“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 【知“和”】 写出两个含“和”字成语。 (不得使用本题涉及的成语) _ _ 用与“和”相关的历史故事,补写对联。 上联:将相和有容乃大成经典 下联: 邻里相让传佳话 (2) 【用“和”】 在活动中, 有些问题需要全班讨论。 为避免出现消极应对、 恶语伤人等

    11、情况, 特拟订几条“班级议事规则”, 请你给下面规则补写两条。要求语言简明。 班级议事规则 1.要勇于为班集体献计献策,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2._ 3._ 4.议事结果民主决定,少数服从多数。 【答案】 (1) 示例:和颜悦色,和衷共济、琴瑟和鸣、政通人和,惠风和畅 六尺巷 (2)围绕“班级议事规则”来谈,语言简明。 示例: 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理解其意图。 互相尊重,就事论事,不使用侮辱性字眼。 能包容不同观点,择善而从。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词语积累。含“和”字的常见成语有:和睦共处、和风细雨、和颜悦色、和蔼可 亲、和衷共济、琴瑟和鸣、政通人和,惠风和畅、和盘托出等,注意别写

    12、错字。 此题考查拟写对联。要求用与“和”相关的历史故事补写下联,首先找出与“和”相关的历史故事,有 “罗威饲犊”“六尺巷的故事”“司马徽让猪 ”“郑板桥三尺让”等;其次考虑能体现“邻里 相让”这一主题的故事名称,如“六尺巷”“三尺让”可与上联内容相对。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班级议事规则具有规范、约束和指导班级成员行为的效力,是为避免出现消极应 对、恶语伤人等情况而拟定的,所以在补写规则时应该注意对“消极应对”“恶语伤人”等情况的约束。 如:要遵守沟通、信任、包容的处事原则;积极发表个人见解,同时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意见不合要礼 貌对待,不能一味否决粗鲁驳斥;互相尊重,就事论事,不使用侮辱性

    13、字眼等。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25 分)分) (一)古诗文积累(一)古诗文积累(1010 分,每空分,每空 1 1 分)分) 8. 根据积累,填写句子。 (1)请将下表中的句子补充完整。 类别 古诗文句子 出处 自然风光 几处早莺争暖树,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离情别绪 我寄愁心与明月,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_,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襟怀抱负 安得广厦千万间,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_,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2)古往今来,大批仁人志士为了心中的信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代“牧羊人”杨

    14、善洲 “_,_。”(龚自珍己亥杂诗 ) ,退休后植树造林,老骥伏枥;“杂交水 稻之父”袁隆平“_,_。”(李商隐无题 ) ,致力于让天下百姓吃饱吃好, 奉献终身。 【答案】 (1). 谁家新燕啄春泥 (2). 大漠孤烟直 (3). 随君直到夜郎西 (4). 山回路转不见君 (5).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 先天下之忧而忧 (7). 落红不是无情物 (8). 化作春泥更护花 (9). 春蚕到死丝方尽 (10). 蜡矩成灰泪始干 【解析】 【详解】本题中的“燕、啄、郎、庇、俱、蚕、蜡矩” 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 (二) (1515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

    15、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16、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 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便舍 船 屋舍 俨然 B. 寻向 所志 便扶向 路 C. 桑竹之属 属 予作文以记之 D. 不足为 外人道也 为 坻,为屿,为堪,为岩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而的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1.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 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叙述

    17、了发现桃源、做客桃源、离开桃源、再访桃源的过程。 B. 文章第三段描述桃源人招待客人的细节,突出桃源人真诚淳朴、热情好客的民风。 C. 文章结尾写刘子骥“欣然规往”,由此可以看出,本文记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D. 文章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也暗含对黑暗现实的批判。 12. 选文中的桃源人与链接材料中的滁人都过上了安居乐业、 丰衣足食的生活, 但其形成的原因各有不同, 试简述。 【链接材料】 滁 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今滁介江淮之间,民安 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8、 ) 注滁:滁州。今:北宋。北宋结束了唐末到五代的战乱。乐生送死:百姓活着时能快乐地生活, 去世后能得到好的安葬。上:皇上。涵煦:滋润化育。 【答案】9. B 10. (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2)他们(桃源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11. C 12. 桃源人的生活是因为躲避了战乱,与世隔绝;滁人是因为朝廷实行了体养生息的政策。 【解析】 【分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理解。 A.舍弃/屋子; B.从前/从前; C.类/同“嘱”,嘱咐; D.向、对/成为; 故选 B。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

    19、力。翻译时,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抓住句中关 键词进行翻译,还要注意有无特殊句式。本题中重点词有: (1)阡陌:乡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 (2)乃: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 文章结尾写刘子骥“欣然规往”但是,“未果”。文章最后把与作者同时代的人物写进去,渲染了作品 真真假假的气氛。“昕然规往,未果,寻病终”暗示了桃花源事实上是不存在的。选项中“本文记述的是 一个真实的故事”表述错误,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比分析。由题干可知要分析两文中人们能过上安居乐业生活的原因。 桃花 源记

    20、中桃源人向渔人解释“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可见他们为了躲避战乱, 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这里没有战争、自给自足,所以人们生活安居乐业;材料链接中“而孰知上之功 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意思是哪里知道这样的生活是皇上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滋润化 育到一百年的长久呢!可以看出,滁人过上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活是因为朝廷采用了体养生息的治国 政策。 【点睛】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 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 (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

    21、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 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他 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 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 自己家里去(做客) ,设酒杀鸡做饭来款

    22、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 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 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 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 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 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说,报 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

    23、标记,结果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 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 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链接材料译文 滁州在五代混战的时候,是个互相争夺的地区。自从唐朝败坏了它的政局,全国四分五裂,英雄豪杰 们全都起来争夺天下。如今,滁州处在长江、淮河之间,百姓安心耕田穿衣吃饭,欢乐地过日子,一直到 死。有谁晓得这是皇帝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滋润化育到一百年的长久呢! 三、现代文阅读(三、现代文阅读(4040 分)分) (一) (一) (222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樟树下,外婆家 朝

    24、颜 一群老樟树,时常绵密地铺进梦境里。顺着它们挥舞的长臂,童年、外婆、乡愁,时间的经纬,无 数次重新映现在一座名叫樟树下的村庄深处。 大巴车一路畅行,开进了村委会门前的宽阔停车场,车上走下来一群来自全省各地的文艺家,作为 其中一员,你忍不住动情地向众人指认这个村庄在你生命中的特殊意义外婆家。 儿时钻进钻出的土房子、老洞水、泥巴路、猪栏牛舍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白墙黛瓦的徽 派建筑,还有整洁的水泥路、青砖地。原来供全村人洗衣服的泥堰池塘,如今用片石砌得方方正正,成了 荷花池。一口用来汲取饮用水的简易水井不见了,你还记得,井面上垫着一块湿滑的木板,上面长满青苔。 念书前,你是外婆家的常客,父

    25、母忙得脚不沾地的年月,一个无人看顾的野孩子,多么需要一个随 时可以倚靠的温暖怀抱,外婆给了你一张共卧的床铺,还有许多个在鼾声中如梦的夜晚。只是,她和三舅 三舅母共同生活的这个家很穷,给不了你像样的吃食。有一年夏天,三舅母种了一大块地的胡萝卜,于是 到了收获季节,餐桌上便每天都是这一样菜,荤腥就更别提了。你瘦弱,敏感,胆小,食欲总是不佳,又 从不敢像表弟妹那样无所顾忌地吐露愿望。外婆担心你瘦得不成人形,便每天晚上在你饭碗底下悄悄埋一 个煎荷包蛋,用眼神暗示你到门口屋坪趁黑吃掉。那时候,鸡蛋是不舍得自己吃,要拿去卖钱的,外婆甘 冒婆媳不和之风险,给予你的特殊慈爱,何尝不是那个时代不可言说的心酸。

    26、外婆十几年前已长眠于村后的一座山冈。 那群老樟树还在,它还用宽大的枝叶覆盖一座村庄的日升月落,炊烟袅袅。五十六棵老樟树,围绕 着一个村庄,已经活了一百年甚至几百年了,它们用自己的存在和气息,成就了一个村庄的符号,也丰满 了几代人的记忆。 这是一座地道的红军村,村里人念念不忘的,有“一家五兄弟齐革命”的故事,也有“七子参军” 的故事。后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欧阳汝明,成家很晚,1928 年,当革命的火种在瑞金点燃时,欧阳汝明做通 老母亲刘氏的思想工作,又挨个说服儿子们投身革命。他的大儿子欧阳克茂参军时,不到三十岁;他的小 儿子欧阳克荣随红军北上时,刚满十六岁。悲伤的是,他的七个儿子,全部壮烈牺牲在了长

    27、征路上,1934 年,这里荣获了“扩红 1第一村”的旗帜。 几年前,一场前所未有的精准扶贫攻坚战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拉开,短短的时间,全村环境好了,产 业做起来了,三舅承包的脐橙园,一年四季长得郁郁葱葱,后来,他们又加种了奈李、甜柚,还在果园里 散养母鸡和花鸭,受了大半辈子穷的三舅和三舅母,笑声一日比一日爽朗。 若是外婆还在人世,该有多欢喜呢? 几声鸟鸣隐入稠密的枝叶,阳光在叶隙间跳荡,你闻到樟树的香气,像闻到一股源自光阴的醇酿。 临别时,和同行的文艺家们在大樟树下合影留念,身后是一排红色大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你 体味着一座村庄的前世今生,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樟树,立于时间之中,枝叶婆娑

    28、,周身浸透绿意。 (选自民族文学2020 年第 8 期,有删改) 1扩红:扩大红军的力量。 13. 本文着力叙写了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另外两件。 樟树下的红色故事。 14.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理解。 五十六棵这样的老樟树, 它们用自己的存在和气息,成就了一个村庄的符号 ,也丰满了几代人的记忆 。 15. 请结合全文分析第段的作用。 16. 第段画线句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请结合全文品析这样表达的妙处。 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樟树,立于时间之中,枝叶婆娑,周身浸透绿意。 17.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地方政府拟将欧阳汝明家打造成“红色旅游景点”,请你为

    29、该景点 写一段导游词。不超过 100 字。 【答案】13. 念书前,外婆担心我太瘦为我煎荷包蛋。 (答成“外婆甘冒婆媳不和之风险,给予你的特殊 慈爱”也可) 现在,精准扶贫政策让樟树下产业发达,人民生活富足。 14. “村庄的符号”,老樟树己经成了村庄的标志。 (“标志”答成“特征”“象征”“代表”也可) :村庄 名叫“樟树下”。“几代人的记忆”:当年樟树下百姓投身革命,参加红军的时代;我读书前外婆家生活 艰辛的年代;如今脱贫致富的生活。 15. 交代外婆去世的信息,表达了对外婆去世的遗憾、感恩、追念和怀想。 独立成段,起强调作用。 是对第 4 段内容的承接和收束。 与第 9 段形成呼应。 1

    30、6. 把自己比拟为樟树, 物我相融, 表明作者与樟树都是村庄历史变革的见证者, 写出了村庄给我滋养,给我希望。 17. 各位游客:欢迎来到“七子参军之家”,这家主人叫欧阳汝明,1928 年,他做通老母亲的思想工作, 说服七个儿子投身革命。后来,七个儿子全部牺牲在长征路上。这种革命精神,多么令人敬仰! 【解析】 【分析】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概括能力。解答时先确定答案区间,然后结合示例格式进行概括。 第一件事集中在文章第段,从“念书前,你是外婆家的常客”和“外婆担心你瘦得不成人形,便每天晚 上在你饭碗底下悄悄埋一个煎荷包蛋,用眼神暗示你到门口屋坪趁黑吃掉”可以概括成:念书前,外

    31、婆担 心我太瘦为我煎荷包蛋; 第三件事集中在文章第段,从“几年前,一场前所未有的精准扶贫攻坚战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拉开”可知 这里开展了精准扶贫项目,“后来,他们又加种了奈李、甜柚,还在果园里散养母鸡和花鸭,受了大半辈 子穷的三舅和三舅母,笑声一日比一日爽朗”可以看出人们的生活变好了,综合概括为:现在,精准扶贫 政策让樟树下产业发达,人民生活富足。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时结合上下文解释出词语的语境义。符号的意思是象征、代表、标 志等意思。 “村庄的符号”意思就是这五十六棵香樟树已经是村庄的标志了, 村庄以 “樟树下”命名; “几 代人的记忆”结合文章段内容可知,“几

    32、代人”指我读书前外婆家艰苦生活时期,村民积极投身革 命的时期,从几年前到现在的精准扶贫政策下的脱贫致富时期,这些时期成了人们心中永久的记忆。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句段的作用分析。解答时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外婆十几年前已长眠于村后的一 座山冈”交代了外婆已经去世多年,那么疼爱自己的外婆不在了,也表达了作者对外婆去世的遗憾、 感恩、 追念和怀想;独句成段,更加强调突出了情感;结构上是对第段外婆照顾我,心疼我的承接和收束;与 第段“若是外婆还在人世,该有多欢喜呢?”相照应。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句中“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樟树”作者将自己比成一颗香樟树,“立于时间之

    33、中” 说明我和香樟树站在历史长河中, 见证了村庄成为“扩红第一村”, 从贫苦变得富饶的历史变迁过程, “枝 叶婆娑,周身浸透绿意”可见生长旺盛,说明在见证历史的同时,村庄也滋养着我,给我希望。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口语表达能力。导游词的内容围绕介绍欧阳汝明家的红色故事来写。从“后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欧 阳汝明,成家很晚,1928年,当革命的火种在瑞金点燃时,欧阳汝明做通老母亲刘氏的思想工作,又挨个 说服儿子们投身革命。他的大儿子欧阳克茂参军时,不到三十岁;他的小儿子欧阳克荣随红军北上时,刚 满十六岁。悲伤的是,他的七个儿子,全部壮烈牺牲在了长征路上,”可知欧阳汝明是“七子参军”故事 的主人公

    34、,1928 年,欧阳汝明做通老母亲的思想工作,说服七个儿子投身革命。后来,七个儿子全部牺牲 在长征路上。介绍之前要有称呼,比如:各位游客;介绍完后要有总结,表达对这种革命精神的赞美和敬 佩:这种为大家舍小家,无畏的革命精神多么令人敬佩! (二) (二) (1818 分)分)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 不同的读者在阅读时会在脑内对文章信息进行不同的加工编码。 通俗地说, 即读者会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阅读。其中一类策略,是从浏览的文章中收集观点和信息,并把它们作为分 别独立的单元输入到大脑中。就像爱吃甜食的小女孩从满地的糖果中随意挑选自己喜爱的那些,并

    35、把选好 的糖果放进自己的篮子里。这类阅读策略叫作“线性策略”。 与之相对应的另一类读者,在阅读时更加注重文章的整体结构。他们在阅读时会根据文本内容建构 一个层次清晰的框架,就像用信息积木搭建了一个“金字塔”,各类纷繁的信息被安置在金字塔不同的层 级中, 变得简洁明了, 需要时可以从框架中逐级搜索, 使得阅读更有效率。 这种阅读策略叫作“结构策略”。 研究证明。在阅读有标记的文章时,内容的重点得到了提示,能够让阅读更为高效。文章标记可以 让我们更快地筛选信息,也有助于形成更好的认知框架。我国学者王蓉的团队在实验中邀请了初中、高中 和大学的在读学生,请他们阅读同一篇讲述科学知识的文章。其中部分学生

    36、阅读的材料没有标记提示,另 外一些学生则会在文章中看到诸如下划线、加粗等提示重点内容的标记。在随后的记忆测试中,研究者们 发现,不论处于什么学习水平(初中、高中、大学) ,阅读有标记文章的学生们整体上表现出对文章内容更 高的记忆水平。更有趣的是,实验还发现,这种记忆水平的提高并非总体上记忆数量的显著增加,而是体 现在对于重点知识的“更佳回忆”。也就是说,文章标记就像大脑里的一个自动筛选器,以自身为线索指 引记忆的方向,让大脑记住并保存需要的重点知识,分离和过滤无关的冗杂信息。 研究还发现,并不是更多的标记就会带来更完善的阅读效果。相反,少量的有选择性的标记能够让 被标注的信息在大脑中得到更好的

    37、保存。一篇文章中有少量下划线画出的重点。你能够非常清晰地分辨出 它们;如果整篇文章大部分内容都被线画满,放眼望去,你只能看到标记的海洋,反而无法找到真正的重 点。 不同形状的标记也会产生不同的效应。用哪种特殊符号做笔记更有利于记忆知识呢?实验发现了有 趣的结果:在帮助读者进行阅读记忆方面,连续的下划线(横线或者波浪线)比着重号(每个字下画三角 形)更有效。研究者的解释是,连续的下划线可看作对内容的整体标记,着重号则是分别对单个汉字进行 标记。阅读时,读者更容易把下划线标记的内容在大脑里串联起来进行加工,而对着重号标记的内容仍然 是以一个个汉字的形式进行独立记忆。因此,在对整体内容的记忆上,下划

    38、线的效果更好。 (摘编自百科知识2021,04B) 【材料二】 学习者常见的做笔记的方法有: 标记法。在书上重要之处圈、点、勾、画,这种方法能帮助我们把握重点,寻找文章脉络等。 批注法。批注是把段落要点、疑难注释、心得体会等随手写在书上空白处的一种方法,它不仅能使读 者掌握书中的细节盒要点,而且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摘要法。做摘要是对文本核心信息的进一步提取概括。学习者通过信息提取,使关键知识凸显出来; 通过概括,把文本上的知识进行语言转化,使之更为简明清晰。 列提纲。在学习过程中,新知识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或者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也会 产生一定的联系,使用列提纲的方式就能迅速

    39、确立它们之间的关联。 (摘编自姚建礼初中生语文课堂笔记研究策略 ) 【材料三】 18. 下列表述与材料一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阅读的“结构策略”,是从文章中收集观点和信息,并将其作为分别独立的单元输入到大脑中。 B. 阅读有标记的文章,学生整体表现出更好的记忆水平,且初中生表现远超高中生、大学生。 C. 文章标记不仅能促进记忆数量的显著增加,而且能实现重点知识的“更佳记忆”。 D. 实验发现,不同形状的标记对记忆产生不同的效应,着重号更有利于知识记忆。 19. 什么是阅读的“结构策略”?请根据材料一给它下定义。 20. 材料三是一位同学做笔记,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相关信息分析其优点和

    40、不足。 21. 请运用材料二中的摘要法,给材料一中的第段做摘要。80 字左右。 【答案】18. A 19. 阅读的“结构策略”,是指在阅读时注重文章整体结构,根据文本内容建构一个层次 清晰的框架,共将各类纷繁的信息安置在框架的不同层级中,需要时从中逐级搜索的一种阅读策略。 20. 优点: 采用阅读的“结构策略”(答成“做摘要”或“列提纲”也可) 、形成了“古人谈读书”的框架。 运用批注法,将疑难问题随手书写在课文空白处,引起对重点知识的注意和思考。 不足:标记的数量过多,对课文大部分内容和所有的注释都画了下划线,这样无法清晰地分辨真正的重点。 21. 第段:标计的好处:更快地筛选信息,形成更好

    41、的认知框架,对文章内容更好记忆,对重点知识“更 佳回忆”; 第段:标记的数量:少量,有选择; 第段:标记的效应:连续的下划线比看重号更有效。 【解析】 【分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 “且初中生表现远超高中生、 大学生”是无中生有。 原文是“研究者们发现, 不论处于什么学习水平 (初 中、高中、大学) ,阅读有标记文章的学生们整体上表现出对文章内容更高的记忆水平”,并没有说初中生 表现远超高中生、大学生; C“文章标记不仅能促进记忆数量的显著增加”分析错误。原文是“这种记忆水平的提高并非总体上记忆 数量的显著增加,而是体现在对于重点知识的更佳回忆”,可知并非

    42、总体上记忆数量的显著增加; D“着重号更有利于知识记忆”分析错误。“看重号”应该为“下划线”。 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下定义的能力。 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 “下定义” 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种概念) 是 的(属概念)”。根据材料一第二段的内容“在阅读时更加注重文章的整体结构。他们在阅 读时会根据文本内容建构一个层次清晰的框架,就像用信息积木搭建了一个金字塔,各类纷繁的信息 被安置在金字塔不同的层级中,变得简洁明了,需要时可以从框架中逐级搜索,使得阅读更有效率。这种 阅读策略叫作结构策

    43、略。”可知阅读的“结构策略”的特点有:注重文章的整体结构,会根据文本内 容建构一个层次清晰的框架,各类纷繁的信息被安置在金字塔不同的层级中,需要时可以从框架中逐级搜 索;阅读的“结构策略”的属概念是阅读策略。然后按照下定义的格式组织语言即可。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提取与概括能力。由材料三图片上的内容可知,这位同学在读书时采用了“做摘要”、“列 提纲”、“做批注”等做笔记的方法,把重点用下划线标记出来,使内容的重点得到了提示,能够让阅读 更为高效,也可以更快地筛选信息,有助于形成更好的认知框架;运用批注法,将疑难问题随手书写在课 文空白处,引起对重点知识的注意和思考。 由材料二中“研究

    44、还发现,并不是更多的标记就会带来更完善的阅读效果。相反,少量的有选择性的标记 能够让被标注的信息在大脑中得到更好的保存。一篇文章中有少量下划线画出的重点。你能够非常清晰地 分辩出它们;如果整篇文章大部分内容都被线画满,放眼望去,你只能看到标记的海洋,反而无法找到真 正的重点”,可知这位学生标记的数量过多,对课文大部分内容和所有的注释都画了下划线,这样无法清 晰地分辨真正的重点。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二中指出摘要法是指对文本核心信息的进一步提取概括。学习者通过信息 提取,使关键知识凸显出来;通过概括,把文本上的知识进行语言转化,使之更为简明清晰。可通过信息 的提取和概括

    45、给材料一中的第段做摘要。 如第段,根据“在阅读有标记的文章时,内容的重点得到了提示,能够让阅读更为高效。文章标记可以 让我们更快地筛选信息,也有助于形成更好的认知框架”“更有趣的是,实验还发现,这种记忆水平的提 高并非总体上记忆数量的显著增加,而是体现在对于重点知识的更佳回忆。也就是说,文章标记就像 大脑里的一个自动筛选器,以自身为线索指引记忆的方向,让大脑记住并保存需要的重点知识,分离和过 滤无关的冗杂信息”这些重要信息,可概括为:标计的好处,更快地筛选信息,形成更好的认知框架;对 文章内容更好记忆,对重点知识“更佳回忆”。 第段,根据“研究还发现,并不是更多的标记就会带来更完善的阅读效果。

    46、相反,少量的有选择性的标 记能够让被标注的信息在大脑中得到更好的保存”这个主要信息,可概括为:标记的数量,少量,有选择。 第段,根据“不同形状的标记也会产生不同的效应。用哪种特殊符号做笔记更有利于记忆知识呢?实验 发现了有趣的结果:在帮助读者进行阅读记忆方面,连续的下划线(横线或者波浪线)比着重号(每个字 下画三角形)更有效”这个主要信息,可概括为:标记的效应,连续的下划线比看重号更有效。 四、写作(四、写作(5555 分)以下两题,选做一题。分)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22. 题目:礼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礼”的解释有:名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节|敬个。名礼物: 送|献|千里送鹅毛,轻情意重。以

    47、礼相待:贤下士。 请选择其中一个含义,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要求:不少于 500 字;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 A、B、C 等英文字母代替;不得抄 袭。 【答案】例文 礼 当须臾化作长久,当昼夜渐成四季,候鸟去来,花开花落,周而复始,四时之景例外,而乐亦无穷也。 也唯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能够酿得四季的良辰美景春夏秋冬,这四时之景,便是大自然赋予世界的 礼物。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每当春季来临,万物复苏,枯木吐出新芽,野花绽出芬芳,给人耳目 一新的感觉,我们欣慰地奔走在春天的角角落落。春天,更是我们梦想起航的时节,我们在这一季节许下 一年中的期许,并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前进,有战无不胜的力量激励着我们,就是这样一个时节,迸发出无 尽的潜力,涌动着新的生命成长。 夏天,那是万物肆意生长的季节,繁花似锦,此时是世界最斑斓的一瞬,一花一叶夺人眼目,世界呈 现出最鲜妍的姿态。 当风变得急切,萧瑟袭来时,便是到了赏悦秋景的好时光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大自然给予世界 的最丰盛的馈赠,此时的世界非但层林尽染,在春夏两季


    注意事项

    本文(重庆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B卷(解析版))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