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2020 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语文试卷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本题共一、积累与运用(本题共 6 6 小题,小题,1818 分)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窠 巢 k 妖娆 r o 忍俊不禁jn 怆 然涕下 chu ng B. 灼 烧 zhu 殉 职 x n 密密匝 匝 z 悲天悯 人 mn C. 轻觑 q 栈 桥 zh n 络绎 不绝 y 意趣盎 然 ng D. 调 停 ti o 诓 骗 kung 锱 铢必较 zh 踌躇 满志 ch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D.有误,“锱铢必较”的“锱”应读作“z”; 故选 D。 2.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和蔼 溃退 疲惫不堪 混为一谈 B. 帐蓬 潮汐 海市蜃楼 诚惶诚恐 C. 薪金 瑟索 随声附合 油光可鉴 D. 田垄 遒劲 李带桃僵 歇斯底里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B.有误,帐蓬帐篷; C.有误,随声附合随声附和; D.有误,李带桃僵李代桃僵; 故选 A。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电视台举办的“爱家乡,讲故事”比赛中,3 号选手的故事栩栩如生 ,最终获得一等奖。 B. 三代北斗人锲而不舍 、砥砺前行,走过 25 年的建设历程,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自我超越的发展之路。 C. 李叔叔最近买了一瓶生发灵
3、,效果不错,以前头顶的不毛之地 ,现在已是头发密布。 D. 面对不同的文化需求,博物馆举办的“国宝展”“为国宝代言”等活动,浮光掠影 ,吸引了不少观众。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有误,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使用对象错误; B.正确,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C.有误,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此题属于望文生义; D.有误,浮光掠影:水面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致,没有深的印象,又指文章言论的 肤浅,无真知实学。不符语境; 故选 B。 4.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毕业前夕,不少中学举行高三学生成人仪
4、式,通过成人宣誓等活动加大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意识。 B.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今日中国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 对于消费者而言,红红火火的“直播带货”在方便购物的同时,也存在虚假宣传、假冒伪劣等问题。 D. 纪录片蜀道风流从人文、历史、自然、现实几个维度,围绕“有形”蜀道和“无形”蜀道两条脉络 展开。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有误,搭配不当,应把“加大”改为“增强”。故选 A。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时间翻入新篇,你怎可还辗转留在昨日?过去,不论得失,已成为往事的注脚。 B. 挑担绳索不能过长,过长
5、则容易触底,很麻烦;也不能过短,过短则沉,更费力。 C. 人民军队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阴谋。 D. 宋代的全芳备祖记载菊花“苗可以菜,花可以药,酿可以饮,”有多种功效,当然,最主要的还是 可供观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D.有误,“苗可以菜,花可以药,酿可以饮”是句中引用,句末的逗号应在引号的外面; 的 故选 D。 6. 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方面,人民群众对优美的生态环境的需要日益迫切,追求绿色生活方式。 进入新时代,生态旅游迎来宝贵的发展机遇。 发展生态旅游一定要不断探索自然保护和资源利用
6、的新模式,保护好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 湖畔观鸟、林中休憩、登山望远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另一方面,我国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已经建立 1.18 万处自然保护地。 但是一些地方打着“生态”的旗号开展旅游活动, 却在保护区内大兴土木, 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 考查句子的衔接与连贯。 仔细阅读这几个句子, 句是领起句, 谈关于“生态旅游”的问题; 句列举“生态旅游”的具体表现;句先说人民需求方面,句再说另一方面“我国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 资源”;句“但是”一词转折到一些地方打着“生态”的旗号却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指出问题;句
7、 指出解决的办法。即:。故选 D。 二、古诗文阅读(二、古诗文阅读(303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皇甫谧字士安,安定朝郡人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 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 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缺,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 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 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或劝谧修名广交。谧以为居田里之
8、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然后为名乎?遂 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 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时魏郡召上计掾,举孝廉,景元初,相国辟,皆不行。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谧上疏自陈辞切言至 遂见听许自表就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太康三年卒,时年六十八。所著甚多,并重于世。 (节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 7.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谧上疏自陈/辞切言至/遂见听许/ B. 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谧上疏/自陈/辞切言至/遂见听许/ C. 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
9、/不已/谧上疏自陈/辞切言至/遂见听许/ D. 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谧上疏/自陈辞切言至/遂见听许/ 8.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辄 进所后叔母任氏 辄:立即。 B. 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言:学说。 C. 况命之修 短 修:改正。 D. 自表 就帝借书 表:上书。 9. 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皇甫谧知错能改。年轻时,后叔母任氏流着眼泪劝诫他要修身读书,学好了也是他自己有所得。皇甫谧 从此发愤读书。 B. 皇甫谧读书勤奋。 他一边读书一边干农活, 眼中只有书, 最终因为勤勉过度损耗精神, 所以患了风痹症。 C. 皇甫谧不慕名利。他不
10、愿和达官贵人交往来获得声名,潜心玩味经典册籍,郡守和相国让他做官,他都 不赴任。 D. 文章运用对比手法,通过人物言行刻画形象。皇甫谧勤于读书、爱好写作、著述颇丰,值得我们学习。 10. 翻译下列句子。 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曹刿论战 ) 【答案】7. A 8. C 9. B 10. (皇甫谧)二十岁了,不喜好学习,东游西荡毫无限度,有人认为他呆傻(有人把他当作傻子) 。 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考查给语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句子的成
11、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句意为:从那以后魏武帝屡次下诏督促逼迫出 仕朝廷,皇甫谧上书自述,言词恳切,终于获得了准许。故断句为: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谧上疏自 陈/辞切言至/遂见听许。故选 A。 8 题详解】 C有误,句意为:何况生命的长短是被上天所预定所掌握的呢!修:长。故选 C。 【9 题详解】 B于文无据,文中并未点明皇甫谧患了风痹症是因为勤勉过度损耗精神。故选 B。 【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无度,没有限度。或,有人。痴,呆傻。 (2)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弗,不。加,虚报。
12、以,依据。信,实情。 【点睛】译文: 皇甫谧,字士安,是安定朝郡人。皇甫谧出生后即过继给他叔父为子,随叔父迁居新安。他到二十岁还不 好好学习,终日无节制地游荡,有人以为他呆傻。曾经得到一些瓜果,即进呈给他的叔母任氏。任氏说: “你今年近二十,眼睛没有阅读过书本,心中不懂道理,没有什么可以安慰我。”因此叹息说:“从前, 孟轲的母亲迁居了三次,使孟子成为仁德的大儒;曾参的父亲杀猪使信守诺言的教育常存,难道是我没有 选择好邻居,教育方法有所缺欠,所以你才会如此鲁莽愚蠢吗!修身立德,专心学习,是你自己有所得, 我能得什么呢!”于是面对皇甫谧涕泪交流。皇甫谧深受感动,并激发了他的志气,于是到同乡人席坦处
13、 学习,勤读不倦。他家很贫穷,要亲自耕种,每每带着经书去干农活。于是广泛地阅读了国家的重要文献 和诸子百家学说。他性格沉静,很少欲念,开始有崇高的志向,就以写作为事业。后来得了风痹症,仍不 停地阅读和写作。 有人劝皇甫谧多和达官贵人交往。皇甫谧认为隐居田里也享有尧舜之道的美名,又何必结交达官贵人,为 公事忙碌,然后得到名声呢?于是皇甫谧没有去做官。他潜心玩味经典册籍,甚至废寝忘食,故当时人说 他是“书淫”。有人告诫他,过于专心将会耗损精神。皇甫谧说:“早晨学到了道理,黄昏死去也是值得 的,何况生命的长短是被上天所预定所掌握的呢!” 当时魏郡守曾召他充任上计掾,也曾举荐他为孝廉,景元初,相国也曾
14、征召他,但皇甫谧都不赴任。从那 以后魏武帝屡次下诏督促逼迫出仕朝廷,皇甫谧上书自述,言词恳切,终于获得了准许。自己上书给皇上 要求借书,皇帝送他一车书。太康三年去世,时年六十八岁。皇甫谧著诗文甚多,皆为世人所重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唐)王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注】祢,即祢衡,有才辩,孔融曾推荐他。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 1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五言律诗是王维写给朋友丘为的一首送别诗,丘为因为科举考试落第,准备返回江东。 B.
15、颔联表明丘为在王维家里作客已经很久,不但忧愁煎熬新添白发,而且还为朋友耗尽钱财。 C. 作者知道丘为的才干堪比祢衡,自己却不如孔融,不能举荐丘为,为此深感羞愧、自责。 D. 诗歌将离别的悲伤和朋友的失意融合起来,强烈表达了诗人对丘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12. 首联中景物描写“柳条春”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意作简要分析。 【答案】11. B 12. 点明题意,交代送别的时间和主题;渲染离别的氛围,为全诗奠定哀伤的情感基 调;以乐景衬哀情,杨柳青青的春日,却要和失意的友人别离。 【解析】 【分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
16、的描述,然 后判断正误即可。 B颔联意思是:客游京城黄金全部用尽,回家时只落得白发添新。颔联用典。当年苏秦游说秦王,连续上 了十次书都未奏效,黄金百斤用尽。诗人以苏秦作比,描写丘为只身困于长安、盘资耗尽的窘况;返回时, 由于忧愁的煎熬,两鬓又新添了白发。该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丘为落第的同情。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中词语的理解能力。 “柳条春”指柳条新绿的初春。这三字暗隐了送别的场景,灞水岸边,杨柳依依,送别之际,诗人对丘为 的怜惜之情也格外强烈了。所以,首联中景物描写“柳条春”点明题意,交代送别的时间和主题;丘为落 第正值柳枝又绿的新春,伤心人对满目春光不免倍觉伤神,
17、因此“柳条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为全诗奠 定哀伤的情感基调;同时,杨柳青青的春日,友人因为“不得意”,诗人要和失意的友人别离,“柳条春” 以乐景衬哀情,更衬托出丘为的凄苦之状与诗人的哀怜之情。 13. 根据提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思而不学则殆。 ( 论语十二章 ) (2)不畏浮云遮望眼,_。 (王安石登飞来峰 ) (3)_,猿则百叫无绝。 (吴均与朱元思书 ) (4)黄发垂髫,_。 (陶渊明桃花源记 ) (5)马作的卢飞快,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6)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7)李白行路难(其一) 中“_,_”两句诗衬出诗
18、人内心的悲苦,即使是美味佳酿 也难以下咽。 【答案】 . 学而不思则罔 . 自缘身在最高层 . 蝉则千转不穷 . 并怡然自乐 . 弓如霹雳弦惊 . 会挽雕弓如满月 . 停杯投箸不能食 . 拔剑四顾心茫然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默写,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要注 意不能出现错别字。本题中的易错字“罔、缘、蝉、霹雳、雕、箸”,注意正确书写。 三、现代文阅读(三、现代文阅读(2626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为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各地出台一系列放宽地摊管理的政策,“地摊经济”悄然火了起来,其 背后的原因不外乎以
19、下几点。 首先,增加了工作岗位。受疫情影响,不少人没法外出务工,而在家门口摆个地摊,也能养活自己。 据报道,自 3 月 15 日,成都市明确允许临时占道经营摆摊设点以来,两个月时间增加了 10 万就业岗位。 其次,增加了收入。受疫情影响,不少人都感到“钱紧”,这个时候更要动起来!在郑州,白领们放 下面子,把私家车后备箱变成了“摇钱树”,一些摊主每天营业额达到千元以上。 最后,激活了城市经济。地摊经济为商业机会创造场景,带动了一个城市的消费活力。城市路边的地 摊,一方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地摊售卖的物品多数比超市便宜,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人们的 生活成本。 (摘编自地摊经济究竟有多火? )
20、 【材料二】 百度搜索大数据显示,近 7 天“摆摊技巧”相关内容搜索热度同比暴涨 655%,达到 10 年来最高值。 【材料三】 放宽地摊管理,搞活路边经济,宜作长久之计,而不是应对疫情、促进就业、恢复经济的权宜之计。 有 3094 位受访者参与的调查结果显示,67.9%的受访网友支持放宽流动摊贩管理;有 57.1%的受访网友 表示,流动摊贩让城市生活更加便利,更有温度;实际消费方面,近七成受访者表示会光顾摊贩。 由此可以看到,流动摊贩颇受市民欢迎,有它存在的必要性,不宜“管死”。要明确商户摊贩的外摆 范围,划出合理的“可占区”“地摊区”;根据城市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附近住宅、交通情况,开放部分
21、 街道为摊贩提供经营场地;严格管住食品安全底线问题,严防假冒伪劣、食物中毒等现象的出现;摊贩自 觉做好卫生安全工作,禁止占用盲道应当说,具体规范措施不难找,关键是有没有长期思维,如果仅 仅作为权宜之计,一阵风过后还是“严管”,一切照旧,难免会引来诟病。 需要指出的是,地摊并非就代表脏乱差,上述调查显示,超四成受访者表示,自己的居住地附近有摊 贩,其中 25%的受访者表示,摊贩虽多,但井然有序。这个比例还不算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只要在这个 “井然有序”上把文章做好,相信地摊经济、路边经济会受到更大的欢迎,也会引来更高层次的从业者。 既然是一项受老百姓欢迎的经济形态,相关部门不如借机发力,甚至可
22、以借此机会,重新审视规划地 摊经济,重新定位,提高层次,让城市在有序管理的前提下,展现街头文化、路边经济接地气的温情一面, 激发更多的经济动力和活力。 (摘编自松绑地摊经济 不妨加以长远考虑 ) 1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疫情之下,不少人没法外出务工,因此,有市民就临时摆个地摊,挣点钱贴补家用或缓减经济压力。 B. 近 30 天,“摆摊技巧”对 90 后这批人群的吸引力最大,超过 50%的关注者均为 90 后。 C. 受访网友中支持放宽对流动摊贩的管理和自己也会光顾地摊的占比均超过七成。 D. 作者认为相关部门对于地摊经济的管理要立足长远、扬长避短、因
23、地施策,让其“井然有序”。 1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3.15”之后,成都市就明确允许占道经营摆摊设点,两个月时间增加了 10 万人的就业岗位。 B. 白领们把私家车后备箱变成了“摇钱树”,一些摊主每天营业额达到千元以上,路边经济引来了更高层 次的从业者。 C. 热度最高的搜索内容为“年轻人适合摆什么地摊”,表明很多年轻人没有工作,所以对这种“新经济” 积极参与。 D. 只有 25%的受访者认为地摊是井然有序的,可见地摊中脏乱差的问题还有很大的整改空间。 16. 下列对“摆好地摊”相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摆地摊的多是年轻人,同时要
24、找准市场需求问题,可能要以女性为主要销售对象。 B. 地摊占道要适度,要明确商户摊贩的外摆范围,划出合理的“可占区”“地摊区”。 C. 严格管住商品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严防假冒伪劣、食物中毒等现象的出现。 D. 摆地摊可以不受场地限制,家门口、路边,甚至汽车后备箱等都可以摆摊设点。 【答案】14. C 15. D 16. D 【解析】 【分析】 【14 题详解】 C 根据材料三中的“67.9%的受访网友支持放宽流动摊贩管理”和“近七成受访者表示会光顾摊贩”可知, 本项“均超过七成”表述有误,均不足七成。故选 C。 【15 题详解】 A.根据材料一中的“成都市明确允许临时占道经营摆摊设点以来,
25、两个月时间增加了 10 万就业岗位”可知, 本项“成都市就明确允许占道经营摆摊设点”“两个月时间增加了 10 万人的就业岗位”表述有误; B.根据材料一中的“在郑州,白领们放下面子,把私家车后备箱变成了摇钱树,一些摊主每天营业额 达到千元以上”可知,“路边经济引来了更高层次的从业者”于文无据; C. 热度最高搜索内容为“年轻人适合摆什么地摊”,并不能表明很多年轻人没有工作,只能说明年轻人 是地摊经济的积极参与者; 故选 D。 【16 题详解】 D根据材料三中“要明确商户摊贩的外摆范围,划出合理的可占区地摊区根据城市具体情况,综 合考虑附近住宅、 交通情况, 开放部分街道为摊贩提供经营场地”,
26、可知任意摆放地摊是不允许的。 故选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烟火土灶 白万伟 一堆砖、一口锅,砌成朴素的农家土灶;一捆柴、一灶火,烹出喷香的乡间美食;一顿饭、一家人, 过出和美的烟火日子。灶,似庄户人家的乳娘,默默地相伴岁月,哺育春秋。 土灶,出身微轻。几块黄土敲打的土坯或煅烧的青砖,靠着土泥粘合,垒砌成或方或圆的灶台,再 坐上一口黑铁锅;没有任何仪式,土灶便诞生在了厨房内或屋檐下。清代赵翼恨海第四回记述:“东 面墙脚下,打了一口土灶,树叶树枝,高粱秆子,铺满一地。”这便是土灶的舞台,虽不绚烂,甚至芜杂, 但却暖心暖胃、养人养家。 土灶的食物,是柴草;各种各类,兼容并“燃”。修剪
27、林子,砍下的树枝;秋风过林,落下的枯叶; 树木更新,露出的朽木;收获庄稼,剩下的秸秆皆可入灶。为不断炊,农人稍有闲暇,便上山割柴、 打柴、拾柴。漫山的茅草,快镰扫过,一捆捆背出山;干枯的树枝,斧头砍过,一段段扛出山;林间的枯 的 叶,耙子搂过,一筐筐挎出山。日积月累,陈年旧柴、今年新柴,垛满柴草场,或垒成柴院墙,昭示着农 家的辛勤。 若想人吃饱,先让灶吃饱。故而,烧火与做饭,前因而后果;火烧得好,饭菜才做得香。可掌握火 候,绝非易事,需要耐心与技巧。蒸馒头、炖大肉,需要劈柴大火;炒小菜、煎鸡蛋,需要小柴小火;烙 饼、摊煎饼,需要茅柴匀火。一根根、一把把柴草,送入灶膛;或猛烈、或温柔地燃起红暖的
28、火焰;柴草 燃烧的爆裂声,噼噼啪啪,清脆响亮,让人心生希望与期许。 制作美食,是土灶的使命与荣耀。各色应时的食材,本是孤立、纯粹;经过灶与火的催化,在锅内 搭配、融合,变成色香俱佳、滋味十足的食物,如魔术般神奇,却又富有人情味。土灶传承了土的厚道与 包容,从不娇气;农家人尤其钟爱这一点,倾其所有、极尽所能地将煎炒烹炸、蒸煮烙炖等各种烹饪技法, 在土灶上发挥得淋漓尽致、炉火纯青,变着花样满足家人的胃口。当炊烟袅袅、锅盖响动、饭香弥漫,那 便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诗意而温馨。 北方土灶,大都连着土炕。灶上做着美食,灶内火热从旁侧进入炕底,烧热了一盘土炕。寒冷的冬 天,全家人在炕上闲聊、安睡,颇是惬
29、意。灶里剩下的炭火,扒出放入火盆取暖;或用水浇灭,晾成木炭。 也可趁着灰烬的余热,埋进几根嫩玉米、几枚土豆红薯、几只红辣椒、几头大蒜,片刻便可享受喷香的烧 烤。这是农人的智慧,更是农人的幸福。 灶吃的是柴草,奉出的是美食。许是出于对土灶的感恩与敬畏,善良、勤劳的农人,总会在逢年过 节时,将盛出的第一碗饭,虔诚地仰面高高举起,意为敬天,祈求五谷丰登、全家殷实。而主妇们亦分外 珍视土灶,常用坩子土将灶台刷得雪白,不能现出丝毫烟熏火燎的乌黑;甚至贴上瓷砖,溜光水滑;灶上 器具、灶前柴草,总是码放整齐,或清理干净。因为,土灶似脸面,映衬着农家的生活品质。 久居城市,渐渐远离了故乡的土灶,远离了烟火的味
30、道,但对土灶美食的渴望却愈发深沉、浓烈。 寻家“大锅头”餐馆,与友围坐灶台,在炭火温暖与淡淡烟香的笼罩中,开怀畅饮;时而续上一根木柴, 恍然身在故乡。偶尔回家,我常静坐灶前,沉沉稳稳地烧火,看年迈的母亲在灶台上做出熟悉的家常美味; 一时忽觉漂泊的心有了依托,踏实、温暖,这便是老家的感觉。 土灶、柴草、烟火、饭菜、人家,这极具画面感的生活场景,我已久违。每时忆起,心中便五味杂 陈,宛如舌尖上的美食,更是根植在心底的情愫。一口土灶,曾燃起农家红火的日子;而今,却燃起游子 炽热的乡愁,永不熄灭。 (摘编自新一代 ) 1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开篇点题,接
31、着描述土灶的出身与食物、土灶的使命与荣耀、农人的“敬天”等与“烟火土灶”相 关的农家生活场景。 B. 文章第段描绘出农人上山割柴、打柴、拾柴的劳作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农人辛勤劳作的赞许。 C. 文章第段写农人将第一碗饭虔诚地举起和主妇们珍视土灶的缘由,是土灶映衬着农家的生活品质。 D. 全文围绕“烟火土灶”,融合了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语言节奏明快,而又具有典雅的风 格。 18.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段中的画线句子。 灶,似庄户人家的乳娘,默默地相伴岁月,哺育春秋。 19. 试归纳文中“土灶”的特点。 20. 结合全文内容,探究文章结尾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17. C 18. 运用比
32、喻修辞,把“灶”比作“庄户人家的乳娘”,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土灶像乳娘一 样暖心暖胃、养人养家的特点,又突出了土灶和庄户人家的亲密关系。 19. 土灶出身微轻,朴实、温暖。土灶厚道、包容,不娇气。土灶映衬着农家人的生活品质,连接着 家乡的美味和乡愁。 20. 记忆中土灶、烟火的生活场景已经久违,传递出作者对农家幸福美好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母亲和故乡的思 念之情;久居城市的游子深感异乡漂泊的孤寂,故乡便是他们情感的慰藉、精神的寄托,土灶勾起的乡愁 深厚绵长。 【解析】 【分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特色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目,需要认真阅读文章,然后结合选项认真分 析。 C 第段
33、写农人将第一碗饭虔诚地举起和主妇们珍视土灶的缘由, 是出于对土灶的感恩与敬畏, 意为敬天, 祈求五谷丰登、全家殷实。“土灶映衬着农家的生活品质”说法错误;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作用。解答这类题目需要认真阅读句子,辨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修辞手法 的作用进行赏析。 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似”可看出,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灶”比作“庄户人家的乳娘”。由 “乳娘”“相伴”“哺育”等词语又可感受到土灶和庄户人家的亲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土灶像乳娘一样 暖心暖胃、养人养家的特点。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目,需要认真阅读文章内容,抓关
34、键词语,如果文中有原词可 以利用,尽量用原词,不能用则需要提炼、概括。 根据“土灶,出身微轻”可知,土灶出身微轻;根据“虽不绚烂,甚至芜杂,但却暖心暖胃、养人养家” 可知,土灶朴实、温暖;根据“土灶传承了土的厚道与包容,从不娇气”可知,土灶厚道、包容,不娇气; 根据“土灶似脸面,映衬着农家的生活品质”可知,土灶映衬着农家人的生活品质,连接着家乡的美味和 乡愁。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理解与把握。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认真阅读文章结尾段落,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 结合全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段落中“久违”“根植”“乡愁”等可看出,结尾段寄予的情感是乡愁,土灶是作者抒情的媒介点,寄托
35、了作者对农家幸福美好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母亲和故乡的思念。 四、综合性学习(四、综合性学习(1010 分)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 在班级劳动课中, 同学们对乐山中心城区分类试点区进行了垃圾分类实施现状调查。 活动结束后,班长对调查内容做了如下总结: “自 2019 年乐山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以来,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针对小区垃 圾分类回收,中心城区爱丁堡、皇华台等 12 个试点小区,将小区居民的住户姓名、门牌号码、联系方式等 基础信息生成二维码,印制专用垃圾袋,实行一户一码实名制管理。目前,乐山中心城区生活垃圾试点区 域分类设施覆盖率已经
36、达到 100%,居民知晓率达 90%;实名制注册垃圾分类用户 10247 户,试点小区住户 注册率达 80%以上。截至目前,已回收可回收物约 37 吨,可回收垃圾分类投放正确率达 90%以上。” (1)请你对班长的总结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35 个字。 (2)假如你生活的区域也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请你为此拟一条宣传语。 (3)如果家里的长辈不愿对生活垃圾分类,认为太麻烦,请你把劝说的话写下来。 【答案】 (1)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试点区分类设施全覆盖,投放正确率超 9 成。 (2)示例: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生活美好需要你帮忙。 (3)示例:生活垃圾分类不是自找
37、麻烦,那是在美化我们生活的环境。在垃圾袋上,我已贴好了分 类标签,您投放也方便。 【解析】 【分析】 【详解】(1)考查信息的提炼与概括。根据“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可得:市民积极参与垃 圾分类;根据“目前,乐山中心城区生活垃圾试点区域分类设施覆盖率已经达到 100%”可得:试点区分类 设施全覆盖;根据“可回收垃圾分类投放正确率达 90%以上”可得:投放正确率超九成。 (2)考查拟写宣传语。开放类试题,围绕着“垃圾分类”的主题,言语简洁,言之成理即可。如:做好垃圾 的 分类,建设美好生活。 (3)考查语言表达。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先是称呼,然后表明观点 “垃圾分类,不能嫌麻烦
38、”接着 陈述理由“垃圾分类可以美化生活,改善环境,发放专用垃圾袋,可以方便投放”,最后提出希望,希望 对方能做好垃圾分类。 22. 名著阅读。 水浒传的情节生动曲折,大小事件都写得腾挪跌宕,引人入胜。根据下列情节,对选文回目判断正确 的一项是( ) 那一个公人走近一步,却被武松叫声:“下去!”一飞脚早踢中,翻筋斗踢下水去。这一个急待转 身,武松右脚早起,扑咚地也踢下水去。那两个提朴刀的汉子望桥下便走。 那独龙冈上,千百把火把一齐点着,那门楼上弩箭如雨点般射将来。宋江道:“取旧路回军。”只 见后军头领李俊人马先发起喊来,说道:“来的旧路都阻塞了,必有埋伏。” 李逵扯下书画来,就蜡烛上点着,东焠西
39、焠,一面放火,香桌椅凳,打得粉碎。宋江等三个听得, 赶出来看时,见黑旋风褪下半截衣裳,正在那里行凶。 A. 武松大闹飞云浦 宋公明一打祝家庄 李逵元夜闹东京 B. 武松醉打蒋门神 宋公明两打祝家庄 李逵元夜闹东京 C. 武松大闹飞云浦 宋公明一打祝家庄 黑旋风探穴救柴进 D. 武松醉打蒋门神 宋公明两打祝家庄 黑旋风探穴救柴进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 从“那一个公人走近一步,却被武松叫声:下去!”中可知,应该是武松大闹飞云浦;从“那独 龙冈上,千百把火把一齐点着,那门楼上弩箭如雨点般射将来”中可知,应该是宋公明一打祝家庄; 从“李逵扯下书画来,就蜡烛
40、上点着,东焠西焠,一面放火,香桌椅凳,打得粉碎”中可知,应该是李 逵元夜闹东京; 故选 A。 23. 下列对昆虫记 朝花夕拾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丽的螳螂“宽阔的轻纱般的薄翼,如披风拖曳着”,好像一个女尼,却被称为原野中的“杀手”。 B. 昆虫记中作者借助昆虫的世界来折射社会人生,让人在感受、了解昆虫诸多生活习性的同时联想到 自身。 C. 在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父亲的病中,鲁迅喜欢恪守孝道的故事,并且身体力行。 D. 鲁迅借动物、众鬼嘲弄人生,对“正人君子们”进行鞭挞的文章有狗猫鼠 无常 。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C.有误,在二十四孝图一文中着重分析了卧
41、冰求鲤、郭巨埋儿、老莱娱亲等孝道故事,揭示 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故选 C。 五、微写作五、微写作 24. 下面是嘉州网有一说一栏目一次活动,请参与讨论,在留言区发表你的看法。 【议题】重庆市渝中区中兴路一家书店因其丰富的旧书和浓厚的复古氛围,成了“网红”书店。只是,来 的人常常既不买书,也不看书,而是拍了照就走。无奈之下,老板制定了一条规则:凡是来书店“打卡” 拍照的人,必须买一本书再走。顾客与老板的做法孰是孰非?请谈谈你的看法。 【留言区】 要求:观点明确;语言文明,表达得体;150 字左右。 【答案】示例一:顾客的做法不对。书店是增长知识的地方,不是凑热闹、蹭热度的地方。您来到这儿,
42、 拍了照就走,既影响他人安静地阅读,也是对老板的不尊重。如果喜欢的是这个书店的特点,就应该真正 地投入到学习、读书中去。老板的做法也有不妥。如果想吸引顾客读书,强硬地制订“霸王条款”是不对 的,可换一种方式让顾客爱上阅读。 示例二:顾客的做法不对。书店是增长知识的地方,不是凑热闹、蹭热度的地方。您来到这儿,拍了照就 走,既影响他人安静地阅读,也是对老板的不尊重。如果喜欢的是这个书店的特点,就应该真正地投入到 学习、读书中去。老板的做法是正确的。这样能督促顾客读书,许多习惯的养成最初是由强制开始的,虽 然表面上是“霸王条款”,但实际上是有利于顾客养成阅读习惯的,能促使更多的人爱上读书。 【解析】
43、 【分析】 【详解】考查自由表达观点。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可以认为顾客的做法不对,因为书店是学习的 地方,是知识的殿堂,而不是凑热闹的网红打卡地。这些顾客的行为既是对老板的不尊重,也是对知识的 亵渎。可以认为老板的做法不对。因为虽然老板的做法是无奈之举,但却也是一种霸王条款,带有一定的 强制性。开店经营,顾客至上,老板的做法是对顾客的不尊重。也可以认为老板的做法是正确的,这种做 法虽然有一定的强制性,却可以让顾客养成爱阅读的习惯,有利于培养社会的读书氛围。 六、作文。六、作文。 25.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的 我们的初中生活即将过去,一路走来,有阳光,也有风雨,而留得住的常常会
44、变成故事,人生就在故 事中丰盈那么,你留住了什么呢? 请以“留住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将标题补充完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 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范文: 留住最美的风景 正值夏夜,繁星满天,伴随着声声蝉鸣,最美的风景开始逐渐出现在眼前。一轮明月高挂星空,我坐 在院里潮湿的麦堆上,微风卷着月光扑面而来,我不禁开始吟诗。一首古朗月行让时光倒流,回到童 年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我和母亲并排走着, 路灯照耀下的人影忽长忽短。月便如顽童般,与云朵玩着捉迷藏,但却始终跟在我们身后不远处。
45、我便好 奇地问母亲,但母亲却只能给我浅显易懂的答案:因为月亮喜欢懂事的小孩子啊!那时,我便在这美丽的 月景下梦想着:长大之后我要和月亮交朋友,偷偷告诉母亲关于月亮的所有秘密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月光下,奶奶在楼顶上铺了凉席,我俩幕 天席地,好不凉快。她教我认牛郎、织女与北斗七星,给我讲那流传千年的美好爱情故事与兄弟齐心的亲 情故事,我早已听得厌倦,便要求奶奶给我讲月亮的故事。她便和我并肩躺下来,听着阵阵的虫鸣,酝酿 了许久,讲起了玉兔的故事来。听着奶奶的故事,在半睡半醒中,我隐约看到嫦娥伴着玉兔从广寒宫向我 奔来,携着吴刚的桂花酒,甘洌而又香甜。 “蟾蜍蚀圆影,
46、大明夜已残。”夜色已深,月亮渐渐西斜,不知何处去了。然而,那最美的风景却仿 佛历历在目。少时无知的我们总喜欢在夜空下欣赏月景,对我们来说,月上的阴影沟壑就是广寒宫前一株 古树,树下有玉兔与嫦娥起舞,桂花香随着月色阵阵袭来。风起云涌,月亮若隐若现,仿佛是随着地球开 始转动,每每这时,我们总要大声喊着:月亮跑了,月亮跑了,快追啊 微微的细雨扰了我的怀想,夏日的天气总是如此多变。收拾好思绪,回到屋中,我准备入睡。闭目后, 眼里总有星河,月亮在雨夜中消失,却挂在了我的心间。 一路风景,唯月独好。我知道,我已将这最美的风景装入行囊,留在生命里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采用了“引导
47、语半命题”的形式。 分析引导语:引导语共两句话,第一句话强调了我们的初中生活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值得回忆的故事,而我 们的人生因为这些故事而变得丰盈,因为这些故事里有成长,有亲情,有友情,有意义。 分析写作思路:童年已经远去,三年初中也转瞬即逝。回首往事,多想留住那份童真,那份快乐,留住那 深深的师生情、真挚的同学情与浓浓的父母情,多想留住那些美好回忆回顾我们的成长之路,我们更 要留住善良,留住宽容,留住爱心,留住坚强,留住洒脱,留住那抹阳光,那个微笑,那片大海,留住落 叶对根的情谊适合写成记叙文,比如可写留住时间,讲述你与同学中最平凡但最温馨的一刻,文章一 定要有一句凸显主题的话,如“这一刻,仿佛时间静止了,连秒钟没有转动的痕迹”。留住爱、母爱、师 爱、友情、父爱等都可以作为文章主旨,但要尝试这种题目,就要有一定的语言功底和好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