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1新版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 教案(共6课)精编版

    • 资源ID:187610       资源大小:322.21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1新版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 教案(共6课)精编版

    1、1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地球表面的变化 1 1. .地球的表面地球的表面 【教学目标】 1.说出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描述山地、高原、湖泊、平原、 盆地等主要地形的特点。 2.通过观察、分析图片等资料获得关于地形特点的信息;对地形变化的原因进行有依据的猜 测。 3.愿意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展探究地形变化原因的兴趣。 【教学重点】说出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描述山地、高原、 湖泊、平原、盆地等主要地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对地形变化的原因进行有依据的猜测。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教师为学生呈现一幅从宇宙中观察地球的图片。 地

    2、球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和高低不平的表面, 这些都代表着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地球表面的样子。 2.谈话:地球的表面是什么样子的?地球现有的面貌是本来就有的吗?是什么力量使地球变 成了现在的样子? 二、探索 (一)观察世界地形图,从整体了解地球表面的样子。 1.谈话:短时间内走遍全球观察地球表面的样子是不现实的。地形图是将地面上的地物和地 貌按水平投影的方法, 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缩绘到图纸上, 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便捷的了解地形地貌。 下面就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观察世界地形图,尝试描述地球表面的样子。 (插播视频) 2.集体交流:说一说通过观察地形图,你对地球表面有哪些认识? 预设:地球表

    3、面有陆地、有海洋,海洋的面积比陆地大;陆地表面摸上去高低不同,坑坑洼 洼; 如果学生说不出太多信息,教师可以适当追问,如: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什么?目测海 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 3.教师讲解:从地形图上我们可以了解到,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盖,确切的说,海洋占 地球表面的约 71%, 陆地约 29%。 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 表示地势的高低, “坑坑洼洼” 也正体现了地球表面的高低不平。 (二)观察我国的地形图,从局部认识陆地的地形地貌。 1.谈话:下面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中国,观察我国的地形图,了解我国的地形地貌特点。 (插播 视频) 2.集体交流:说一说通过我国的地形图,你对陆地

    4、的地形地貌有了哪些认识? 预设:我国地形具有西高东低的特点;陆地上有平原、高原、山地、盆地、丘陵 3.小结: 我国地形具有西高东低的特点, 通过北纬 32线, 自西向东作一幅中国地形剖面图, 从西部的高原,到中部的盆地,再到东部平原,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逐级下降的地势特点十分明 显。有 5 种不同的地形,如:地面坦荡,边缘陡峭的高原,峰峦起伏、坡度陡峻的山地,有广阔 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盆地。 (三)推测地形成因 1.谈话:我们再次缩小观察范围,从全国的地形地貌聚焦到五个具体的地方香港地质公 园、长白山天池、敦煌、黄土高原、黄河入海口,观察这五个地方的地形地貌,描述它

    5、们的特点, 并在观察、描述的基础上,对其形成原因进行猜测,填写在学习任务单上。 2.集体交流 2 预设: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香港地质公园它的地形特点是是岩层弯曲、断裂。长白山天池, 它的地形特点是湖泊被群山环抱。敦煌的地形地貌呈现一个个形态多姿的土丘。黄土高原地面千 沟万壑、 地形支离破碎。 黄河入海口是一个个由河道分割的小岛。 我们推测香港地质公园内弯曲、 断裂的岩层可能是因为岩层受力发生了弯曲。长白山天池的地形地貌可能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 敦煌的地形地貌可能是由于风的吹蚀形成的。黄土高原、黄河入海口的地形地貌猜测是因为流水 的作用。 3.小结:我们的猜测对不对呢?在本单元后面的几节课里我们将

    6、继续探究。 三、研讨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预设:地球表面有 5 种不同的地形,如:地面坦荡,边缘陡峭的高原,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的山地,有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盆地。 四、拓展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课后练习】 1.从右侧地形上看,我国的地势( )。 A.西低东高 B.西高东低 C.东西差别不大 2.我国地形多样。从上面的地形图可以看出,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是()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3.连线题 盆地 平原 山地 高原 【教学后记】 2 2. .地球的结构地球的结构 【教学目标】 1.说出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7、三个圈层,地壳在不断运动着;知道组成地 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2.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图片了解地壳运动如何引起地形变化;制作地球结构的模型,了解地 球内部圈层结构。 3.保持对探究地球内部构造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与地球结构模型的制作活动,能够 与他人合作克服困难积极完成制作任务。 【教学重点】说出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在不断运动着。 【教学难点】制作地球结构的模型,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教学过程】 一、聚焦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表面的特点,并通过观察弯曲的岩层(香 西藏 塔里木 珠江三角洲 天山 起伏不大,坡度陡峻 地

    8、面开阔,海拔较高 四周地势高,中间低平 地貌宽广平坦,海拨较低 3 港地质公园) 、火山地貌(长白山天池)等推测地球表面的样子与地球的内部构造有关,地球的内 部结构是什么样的呢?” 二、探索 (一)整体认识地球结构 1.谈话: (教师课件展示“地球内部结构”的图片)这是展示地球内部构造的示意图。图中显 示,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分为哪几个圈层? 2.教师讲解: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1)地壳,是地球固体 圈层的最外层,由岩石组成。厚度各处不一样,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 35 千米,大洋地壳平均厚度 为 7 千米。 (2)地幔,位于地壳以下地核之上,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

    9、顶部和地壳一起合 称为岩石圈。岩石圈以下是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发源地,热对流活跃,推动了岩石圈板块的运 动。岩石圈和软流圈是地质构造发生、发展的区域。 (3)地核,是地球内部构造的中心圈层,是 地幔以下到地球中心的部分。现在人们对这部分的物质构成以及形态的了解还比较有限。 3.学生填写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一-观察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标注各部分名称。 (二)了解地壳的组成 1.谈话:地球的地壳部分是由岩石组成,在上学期的科学课中我们认识了几种常见的岩石 花岗岩、大理岩、砂岩等。你知道组成地壳的岩石分为几大类吗? 2.学生活动:阅读教科书 24 页至 25 页“了解地壳的组成”部分,自学后完成学习

    10、任务单: 学习任务二-根据典型岩石的名称填写形成地壳的岩石种类。 3.交流汇报。 4.小结:组成地壳的岩石按照其成因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地球内部的岩 浆在一定地质条件下会喷出地表或侵入岩石中并冷却凝固形成了岩浆岩; 由水、 空气或冰的搬运, 沉积在河、海、湖水盆地中或陆地上的沉积物质经固结就形成了沉积岩;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原 来已存在的岩石因遭受变质作用,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情况下发生结构、构造和矿物组成的改变而 形成的一类新的岩石就是变质岩。 (三)了解地壳的运动 1.教师提问:地壳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是什么力量使地壳运动的?地壳的运动又会产生哪些 自然现象呢? 2.学生活动:阅读

    11、学习关于“地壳运动”的相关资料并尝试解释教材中 25 页“岩层受力产生 弯曲变形”的形成原因。 3.师生交流。 4.小结: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壳运动会使岩层受力,就会发生弯曲变形。 (四)做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 1.谈话:下面我们用橡皮泥来制作一个地球结构模型(出示实验材料) ,红、黄、蓝三种颜色 分别代表地核、地幔、地壳。为了更加逼真地还原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我们还需要获取哪些信 息? 预设:地核、地幔、地壳三个圈层的厚度(平均厚度) 2.教师讲解:在地球三个圈层中,地壳最薄,而且各处厚度不一,平均厚度约为 17 公里;地 幔的厚度约为 2865 公里;地核的平均厚度约为 3400 公里。 3

    12、.教师提问:如果按照这个数据去制作地球结构模型,数值大,实施起来将很困难,你们有 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吗? 预设:可以将数据进行等比例缩小,将地核的厚度 3400 公里缩小为 1 厘米,再将地幔的厚度 等比例缩小 3400 倍后,约为 0.8 厘米。由于地壳层的平均厚度仅有 17 公里,缩小 3400 倍后将十 分的薄,因此,我们将蓝色橡皮泥压成非常薄的一层包裹在地幔层的外部即可。 4.分组活动:制作地球结构模型并进一步观察地球结构模型。 5.交流分享:用小刀轻轻划开橡皮泥地球,观察其内部构造可分为三层,中间红色最厚的一 层为地核层,中间黄色较厚的为地幔层,最外面蓝色薄薄的一层为地壳层。 4 三、

    13、研讨哪些现象或证据说明地球内部是运动的? 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 裂成几块, 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 就像漂浮在煮沸的热粥上的柚皮块, 这些大陆板块相互碰撞、 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如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还会引发火山爆发、 地震、海啸等。 四、拓展地震作为地球内部运动的证据之一,同学们都有哪些了解? 【课后练习】 1.下面的岩石属于哪种类型()? 花岗岩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2.连线题 【教学后记】 3 3.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教学目标】 1.说明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解释

    14、地震的发生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抗震救灾 是有方法的可循。 2.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分析地震后给地表带来 的改变;制作关于抗震防灾的手抄报,宣传抗震防灾的常识。 3.保持对地震现象的探究热情,乐于参加模拟实验;能基于证据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 倾听他人意见,形成集体观点。 【教学重点】说明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聚焦谈话: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核中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 发让我们感受到。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是怎样的?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哪些改变 呢?(课

    15、件展示地震后的公路) 二、探索 (一)了解地震的成因 地幔 内核 外核 地壳 5 1.提问:要想解开地震成因之谜,我们需要观察地震发生时的现象,根据现象作出假设。如 何检验假说? 2.出示实验材料并组织学生思考、交流以下问题: (1)用什么模拟什么? (2)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什么? 提示:观察现象时,除了要观察“地面”的变化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地面”断裂、 隆起的位置与“板块”对接边界的位置关系。 3.巡视指导 4.小结:组成岩石圈的六大板块在不停地运动,它们相互碰撞、彼此分离板块边缘构成 地球表面的活动带,是火山、地震高发地区。在这样的过程中,地壳或岩石圈会发生机械变形、 变位,比如

    16、升降、漂移、褶皱、断裂、地震等。 (二)了解地震给地表带来的变化 1.教师提问: “地震会给地形地貌带来怎样的改变呢? 2.分组活动:阅读资料、分析图片,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3.师生交流 4.小结:地震会使地面断裂、隆起,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强烈 的地震会极大改变地表形态。 (三)制作抗震防灾海报 1.教师提问: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自救与互救呢? 2.交流分享 3.分组活动:制作宣传海报 4.展示与交流 三、 研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能试着分析一下地震给地表带来的改变是剧烈的还是缓慢的? 为什么? 四、拓展地震发生前自然界是否会给我们发出一些预警信号吗? 【课后练习】

    17、 1.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的运动 B、地下的温度太高 C、人类的活动 2.制作抗震防灾海报,并与家人、朋友分享。 【教学后记】 4 4.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教学目标】 1.说明地壳运动是火山喷发的原因;解释火山喷发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对环境产生巨大 的影响。 2.通过阅读资料、 观察图片, 分析火山喷发给地形地貌带来的改变; 通过模拟实验获得证据, 探究火山喷发的原因。 6 3.对探究火山喷发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积极参加模拟实验,具有基于证据发表自己 见解的意识。 【教学重点】说明地壳运动是火山喷发的原因。 【教学难点】通过模拟实验获得证据

    18、,探究火山喷发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聚焦 谈话: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地震的成因,火山喷发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又会给地球表面带来 哪些改变呢? 二、探索 (一)了解火山喷发给地表带来的改变 1.教师课件展示教科书 29 页火山正在喷发的图片以及艾雅法拉火山喷发的资料, 由学生阅读、 分析火山喷发时的情景,会伴随哪些现象? 2.师生交流: 火山喷发时形成裂缝、熔岩喷涌、充满泡沫的火山岩小山 3.教师为学生提供长白山天池和斯图塞火山岛的资料,请学生根据图片和文字资料分析火山 喷发后给地表带来的改变。 提示:资料中详细介绍了两种典型地形地貌的形成过程,便于学生通过分析资料形成对“火 山喷发后给地表带

    19、来的改变”的清晰认识。 4.交流分享 (二)了解火山喷发的成因 1.谈话:通过前面的学习,你们能否推测火山喷发是如何形成的?请说出你们的猜想。 预设:高温高压、地壳中薄弱地带、岩浆中的大量气体。 2.出示实验材料,组织学生思考、交流以下问题: (1)用什么模拟什么? 预设:土豆泥代表火山,番茄酱代表岩浆,酒精灯加热则代表地壳深处高温的状态。 (2)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实验中需要注意什么? 提示:不要使用石棉网,对罐头盒直接加热;番茄酱要适当稀释;土豆泥上挖的洞要 到达盒底;封“火山口”的土豆泥要薄。 3.分组活动:模拟火山喷发实验 4.交流分享 预设:加热一段时间后, “火山口”会向外冒热气,过

    20、一会儿“岩浆”冒着气泡从“火山口” 溢或喷涌出来。 5.小结:蕃茄酱受热喷涌而出的过程和大自然中炙热的岩浆喷发的过程一样,地壳越到深处 温度越高,压力越大。高温高压的岩浆在遇到地壳的薄弱地带时,就会喷出地表,这就是形成火 山的原因。 (三)了解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 1.研讨:火山喷发会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 预设:多数学生会从负面的角度说出火山的影响 策略:引导学生分析火山喷发的积极意义 2.小结: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比如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 空气,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但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使森林和 庄稼生长得更好;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

    21、加热后的水能作为热源被人们利用;火山灰和火山 岩还是筑路的好材料。 三、研讨同学们还记得本节课开始时所介绍的长白山天池吗?你们能否利用本节课所学到的 知识来解释一下它的形成原因吗? 四、拓展火山喷发给地表带来的改变是剧烈的还是缓慢的? 【课后练习】 7 1.判断题 (1)火山喷出来的是地底下的一些岩浆。 () (2)火山喷发对人类的影响都是有害的。 () (3)火山喷发过一次后就再也不会喷发了。 () (4)地壳越到深处,压力越大,温度越高。 () 2.下面哪个地形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 A、云南腾冲的火山 B、东非大裂谷 C、新疆魔鬼城 【教学后记】 5.5.风的作用风的作用 【教学目标】

    22、 1.说明风的作用会磨蚀岩石并且搬运岩石破碎物,对地形变化起到重要作用,而且这种作用 和变化是缓慢进行的。 2.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风对地形的作用”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根据并且与其他同学进 行交流和分享。 3.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重视探究成果对解答问题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初步探究风蚀作用对岩石的影响,了解风蚀作用、风的搬运及堆 积作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以及相关地形地貌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探究风蚀作用对岩石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谈话: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震和火山喷发可以改造地球表面的样子。这种改变 虽持续时间不长却十分剧烈。其实,还有一些力量

    23、持续而缓慢的改变着地表形态,这就是地球的 外部圈层,例如风、水的作用。 2.提问:风是怎样改变地球表面的呢?(出示风蚀地貌图片) 二、探索 (一)模拟实验:模拟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 1.出示实验材料,组织学生思考、交流用什么模拟什么? 预设:岩石代表自然界中真实的岩石;砂纸代表被风卷起来的沙子;打磨的方向应该是水平 方向的,模拟空气流动的方向;打磨的过程代表风卷起沙子不断磨蚀岩石的过程。 2.分组活动:模拟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 3.交流分享:在模拟实验中,是什么力量使“岩石”发生了改变? 提示:在打磨前,我们先用放大镜对岩石进行观察,可以看到砂岩的表面较为平整。在打磨 的过程中,我们

    24、能看见不断有岩石的碎屑物质脱落下来。打磨一会儿,我们再来观察打磨后的岩 石,在岩石表面,我们能看见非常轻微的磨痕。因此,是“风的作用”使“岩石”发生了改变。 4.教师出示敦煌地区地形地貌的照片,请学生根据模拟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它们是怎样 形成的? 提示:风力侵蚀,简称风蚀,是风的地质作用之一。在气流冲击作用下,引起地表疏松碎屑 物质移动或飞扬、转移和积聚的侵蚀过程。多在大风频繁,天气干燥或缺少植被的条件下发生。 8 沙漠 戈壁 雅丹地貌 风蚀蘑菇 与地震和火山喷发相比,风力对地形地貌的影响是缓慢的,需要日积月累的过程。 敦煌地区的地 形地貌就是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

    25、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 态。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的作用下就容易垮塌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 (二) 了解更多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1.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究风蚀作用的基础上,观察教科书提供了沙漠、戈壁、风蚀蘑菇、雅丹 地貌的图片及资料。 2.学生分析、学习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加深对风蚀作用的了解,并且丰富他们对风力作用的认 识。 3.交流汇报。 4.总结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三、研讨 1.在模拟实验中,是什么力量使“岩石”发生了改变? 2.敦煌地区的雅丹地貌是怎样形成的? 3.地球表面的变化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和地震、 火山喷发相比, 引发的改变有什 么不同? 四、拓展除了风

    26、力作用,还有哪些外力作用塑造着地球表面的形态呢? 【课后练习】 1.我国黄土高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侵蚀 B.风力堆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 2.连线题 风蚀性地貌 堆积型地貌 【教学后记】 7.7.总结我们的认识总结我们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说明地球内部力量如地壳运动产生的力,与外部因素如风、水等,都会影响地球表面的形 态;解释斜坡上有无植物的覆盖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2.回顾和梳理影响地球表面地形和地貌的因素;通过对比实验,研究植被对侵蚀影响。 3.愿意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回顾本单元学习的内容,运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对典型地形地貌形成的原因做出 解释

    27、。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实验,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培养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 (一)单元整体回顾 9 教师讲解:本单元从整体上采用了总分总的模式,即在单元的起始课也就是第 1 课我们 对主要地形地貌的成因进行假设,埋下探索的伏笔,激起探究兴趣。在后续课的学习中,我们逐 课亲历相应的科学实践活动,完善或修正已有认知,逐步形成对地形地貌变化成因的科学解释。 单元最后一课回顾、反思学习过程,建构起关于地球表面变化原因的新的认识。 学生活动:回顾反思 (二)具体研究内容回顾 二、拓展提升(一)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 1.谈话: “我们知道了雨水对土地具有侵蚀作用,那么

    28、怎样可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呢?” 预设:通过讨论,学生会想到在土地上种植植物可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2. “是不是我们想的这样呢?植物对侵蚀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 ” 教 师出示实验材料,组织学生思考、交流以下问题: (1)用什么模拟什么? 泥土代表土地、覆盖在表面的植物模拟土地上种植的植物,喷水器喷出的水模拟雨水。 (2)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提示:两边地形要一样, “降雨量”一样,从同样高度“降雨” 。 3.学生活动:模拟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比较发现有无植物覆盖土地受侵蚀程度的 差别 4.交流分享 提示: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没有植被覆盖的小

    29、山丘,顶部被冲垮,表面形成一条条小沟,雨 水带走大量的土壤。有植被覆盖的小山丘顶部保存较为完好,并没有被冲出小沟,雨水带走较少 土壤。这是因为植物的根系可以抓紧土壤,减小了水土的流失。 5.小结:没有植物覆盖的土地比有植物覆盖的土地受到的侵蚀程度严重。所以,保护植物对 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二)研究方法与思维方法拓展 1.本课研究方法总结; 2.地球科学领域研究方法拓展; 3.地学思想提升。 【课后练习】 1.某小组研究植物覆盖对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影响时,要控制的相同条件是( ) A.有无植物覆盖和土地坡度 B.土地坡度和雨量大小、降雨高度 C.有无植物覆盖和雨量大小 2.下列选项中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缺少植被、降暴雨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土壤流失 B.泥石流是土地被雨水侵蚀的一种现象 C.人类的活动对土地被侵蚀的程度没有影响 3.连线题 土地容易被侵蚀 土地不容易被侵蚀 【教学后记】 下暴雨时 天气晴朗时 有植物覆盖 无植物盖 陡坡地带 缓坡地带


    注意事项

    本文(2021新版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 教案(共6课)精编版)为本站会员(花好****3)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