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热的传递热的传递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15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五 学期 上 课题 5.1 热传导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通过“金属勺上热传递实验”和“冷热水之间热传递实验” ,学生知道热从物 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或者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在探究过程中培 养学生归纳和抽象概括能力,并树立以事实为依据的思想。 教学重点:通过“金属勺上热传递实验”和“冷热水之间热传递实验” ,学生知道热从物 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或者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 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 新课 进行进行 1把金属
2、勺放在热水中,过一会儿摸摸勺柄末端,会感觉到热,这个热是怎样 来的? s:热水的温度高,勺子温度低,热从热水传给了勺子,所以我们摸勺柄末 端时感觉到热。 S:热从热水传给水中的了勺头,勺头温度高,勺柄温度低,热又从勺头传 到勺柄中部,然后再传到勺柄末端,所以我们感觉到热。 2.问:两个说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教师把两个汇报进行提升“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 是不是这样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一)探究活动一 1.1.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 地方” 。 2.学生汇报实验方案以及假设 探究探究 形成 结论 课堂课堂 小结小结 布置 任务
3、3 3.进行给金属勺加热的实验 4.进行实验分析得出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5.结合图示,分析的出:在一个物体上,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 方。 (二)探究活动二 1.1.在两个物体间,热是怎样传递的?请同学们认识实验材料、方案、假设。 2.进行实验。 3.3.实验分析得出“两个物体间,热也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 (三)形成结论 .讲授:热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或者从温度高的物体传 到温度低的物体,这种传热方式称为热传导。 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就是“热传导” 。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知 道热传导是怎么回事,热传导有什么规律。 打印下节课所
4、用的任务单 完成课后作业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16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五 学期 上 课题 5.2 谁的传热本领强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通过“金属勺上热传递实验”和“冷热水之间热传递实验” ,学生知道热从物 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或者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在探究过程中培 养学生归纳和抽象概括能力,并树立以事实为依据的思想。 教学重点:通过“金属勺上热传递实验”和“冷热水之间热传递实验” ,学生知道热从物 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或者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 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 新课 进行进行 探究探究 1
5、观察各种锅的把儿,是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要用这些材料做炊具的把儿 呢?。 2.学生回答:炒菜做饭时,用手摸木头或塑料等材料做的炊具把儿时,也能感 觉到有点儿热,只不过不像铁把儿那样烫手,可能是因为这些材料传导热的能 力比铁和铝弱一些吧。 3. “木头和塑料传导热的能力真的比铁和铝弱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 吧。 实验一:比较各种材料的传热快慢实验 1.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比较这四种材料传热快慢? 2.学生汇报实验材料、实验方案以及假设. 3.进行实验, 4.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实验结论:铁传热本领强,玻璃、塑料、木头传热本 领弱。 5.教师出示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概念。 (二)探究:空气
6、的传热本领 1.1. 空气是热的良导体还是热的不良导体? 形成 结论 布置布置 任务任务 2.观看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案以及假设。 3.进行实验。 4.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 。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不同的材料传导热的能力不同” ,把并且依据它们传导热的 性能分为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两类。 下节课需要准备的材料。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17 学科 科学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5.3 热对流和热辐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知道在水和空气中,热传递主要靠对流的方式,热由高温处传到低温处。 知道热可以不依靠任何介质以辐射的方式向周围传递。
7、 科学探究:通过“冷热水产生对流实验” ,发现冷热水接触,冷水下移、热水上升的规律。 通过“热对流实验,分析出水传递热的方式是热对流。 ”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分析推 理能力。 根据水靠热对流的方式传递热,类比推理,得出空气也以热对流的方式传递热。 根据阳光、白炽灯、炉火等的传热现象,推理出不需要介质传递热的方式热辐射。培 养归纳推理能力。 科学态度:能通过观察实验寻找证据,并以实验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坚持正确的观点。 了解热对流的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科学规律可以指导我们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认识热对流现象。 教学难点:根据水的热对流现象,类比推理空气也以热对流的方式传
8、递热。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 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一、 参 与 环节 二 实验 探究 教师谈话: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有些材料是热的良导体,有些材 料是热的不良导体。那水是热的良导体还是热的不良导体呢?为了研究这个问 题,老师课下做了一个实验给试管中的冷水加热。 教师出示在上部加热视频并讲解:将酒精灯放在在上部给水加热 2 分钟, 试管上部的水沸腾了,温度接近 100 摄氏度。用温度计测量试管底部水温只有 32 摄氏度。看来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出示在试管底部加热的视频引出问题:我们知道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传导热的 速度很慢,可是在这个实验中水温却升高的很快。那热在水中主要以什么方式 传递的呢
9、? 师: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看看能不能对你有所启示。 1.出示图片:讲解实验原理。 2.出示视频:冷热水对流实验 教师讲述:实验方法和现象。准备一瓶冷水和一瓶热水,分别染上白色和红色。 用塑料隔板盖住冷水瓶口,将冷水瓶倒扣在热水瓶上,抽掉隔板后,看到红色 热水上升,白色冷水下降,摸一摸上面的冷水瓶,变热了一些。 2.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测。 教师引导:根据这个实验的启示,你能不能推测一下:当我们在试管底部加热 时,热在水中是如何传递的? 预设 1: 生:我们在试管底部加热,底部的水首先变热,底部的热水会上升,热就传上 去了。 预设 2: 生:底部的热水上升以后,原来上面的冷水会下沉到底部,继续
10、受热上升,这 样不停的循环,水温就会很快升高。 3.实验验证 教师:是不是像同学们推测的这样呢?我们需要实验来验证。请大家看下面的 实验。 师演示实验热对流实验: 教师演示并讲解:准备个盛有水的水槽,装入冷水。将少量高锰酸钾放入水底, 将一瓶热水放入水槽下面,瓶口对准高锰酸钾所在的位置。观察实验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高锰酸钾微小颗粒上升,然后向侧面移动,再下降,又回到加 热点附近。 师分析:加热点附近的高锰酸钾微小颗粒上升,说明热水在上升,而在水槽侧 面,我们看到高锰酸钾微小颗粒下降,说明水槽侧面的水温低,冷水在下降。 下降以后回到加热点附近。又被加热,然后热水又上升,在水槽侧面的冷水又 下降
11、,回到加热点附近。通过这样的方式,水槽中的水变热了。 4.回归:看来同学们的推测是正确的。 1.教师小结: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热水会上升,冷水会下沉,形成对流。随 着水的流动,热由高温处传到低温处,这种热的传递方式称为热对流。 2.认识空气的热对流现象。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水是靠热对流的方式传递热的,而空气也可以通过 热对流的方式传递热。冬天,我们在房间下方安装暖气,暖气周围的空气受热 成为热空气,热空气向上运动,冷空气向下运动,形成空气的热对流,通过热 对流使整个房屋变得温暖。 教师:水和空气传递热的主要方式是热对流。 4.认识热辐射 三、 解 释 四、 总结 五、 布 置任 务 教师
12、提出问题:那么,太阳的热是怎样传递到地球上的呢? 解释:太阳和地球之间没有直接接触,能用传导的方式传递热吗?显然不 能。太空中没有水,也没有空气,能通过对流的方式传递热吗?肯定也不能。 其实,太阳可以不靠任何介质向外发射出热,这种方式叫热辐射。生活中,篝 火的热、浴霸的热都是通过热辐射的方式传递出去的。篝火、浴霸的周围有空 气,需要通过空气介质的,但空气气体传热很慢,而我们感受到这些光的热却 很快,说明它们是穿过空气直接达到身体。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热传递有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 辐射。三种方式传递热的规律都是从高温传向低温。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与热传递有关的内容。请大家
13、准备好两个同样的普通水 杯,能盛装水杯的小盒子、泡沫板、毛巾、铝箔纸、热水、温度计、壁纸刀、 尺子、笔、学习单等。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18 学科 科学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制作保温装置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1.认识暖水瓶的构造,并知道暖水瓶构造的保温原理。 2.能够根据热传递的知识设计和制作一个保温装置。 科学探究:1.能够应用热传递的知识分析暖水瓶的保温原理。 2.能够自己设计保温装置,并用文字、绘图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创意与构想,将创 意转化为模型和实物。 3.能从不同方面去评价保温装置的可行性和使用效果。 科学态度:从不同视角提出保温装置的设计思路,完成设计
14、与制作,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热传递的知识设计和制作一个保温装置。 教学难点:将创意转化为模型和实物。 教学过程 时 间 教学 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一、 任 务 环节 二 设计 1.谈话引入 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热传递的知识。知道热传递有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 流和热辐射。如果我们能够减少或阻止热的传递传递,就能达到保温的目的。 2.教师出示热水瓶结构图(教材中的图) ,提问:观察热水瓶的结构,说一说它是如 何保温的? 预设: 生 1:热水瓶有塑料外壳,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热不容易传导出来所以能保温。 生 2:木头的瓶塞也是热的不良导体,也能减少热传导,起到保温作用。 师补充
15、:木头的瓶塞不仅能减少热传导,还能减少热对流。热水瓶里面有两层玻璃, 中间抽成了真空,没有了介质,也阻止了热向外传导。 里面还有银白色且光滑的“反光层” ,阻止热以辐射的方式向外传递。 3.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减少热传递就能达到保温的效果。 4.教师出示一杯热水图,提出任务: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杯热水。你能不能设计制作 一个保温装置,帮助老师这杯热水保温。 1.材料和选择 教师给大家带来了这些材料。 出示材料图片: 保温板、棉花、毛巾、硬纸板、铝箔纸、盛装水杯的盒子、薄布、报纸、塑料等。 提问:你选择哪些材料?为什么? 2.设计保温装置图。 教师:请大家根据材料设计一个保温装置设计图
16、。并用图+文字的方式画出简易设计 图。 预设: 方案一: 方案二: 3.学生设计并进行展示交流。 教师点评设计: 两位同学都能根据材料的性能进行选择。 考虑到减少热传导、 热对流、 热辐射。 1.教师谈话:下面请大家来按设计的方案进行制作。 2.出示工具图:制作时,可能会用到下面的工具。大家使用工具时注意安全。 环节 三制 作 2.教师讲解制作基本步骤。 教师:制作时,我们先测量尺寸,再进行画线和裁剪,最后组装。 3.教师演示制作过程。 (1)测量盒子内壁的长、宽、高。 (2)画线。以一个面为例,注意尺寸要减掉一块保温板的厚度。以便组装。 裁剪。按画好的线进行裁剪。裁出 5 个面。 (3)组装
17、。注意组装顺序。 1.作品展示 介绍自己的保温装置。 2.测试 教师:同学们都做好了保温装置,下面我们来对保温装置的保温效果进行测试。先准 备几个相同的杯子,标上序号。如果有多个保温箱,给保温装置也标上序号。在保温 装置内和保温装置外各放一杯热水。15 分钟后,比较装置内和装置外的水温,如果 装置外的水温下降的多,说明保温装置有保温功能。再比较不同保温装置中的水温, 水温下降的越少,保温的效果越好。 3.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做的保温装置的测试结果。 4.出示测试结果数据表格。分析测试结果:通过测试,我们知道,这两个保温装置中 的热水经过 15 分钟后, 温度都下降了 (11 ) , 保温装置外
18、的水温下降了 (17) 。 保温装置中的热水水温下降的少。说明,我们制作的保温装置有保温的效果。比较保 温装置 1 和保温装置 2 中热水的温度,都下降了 11。说明这两个同学制作的保温 环 节 四 评估 环 节 五 总结 装置,保温效果一样。 教师总结: 这节课, 我们一起制作了保温装置, 帮老师解决了问题。 从保温效果上看, 这两位同学制作的保温装置效果都不错。他们的设计也很好的应用了热传递的原理。 外观也比较美观。如果我们能把保温装置的密封性做的更好一些,再能加入真空层, 还会提高保温效果。 电视机前的同学们, 你制作的保温装置效果如何?也和身边的人 分享一下吧。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