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1年秋统编版必修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 资源ID:189929       资源大小:45.01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1年秋统编版必修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1、第四单元检测卷第四单元检测卷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得分: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农耕文明催生了数以万计的乡村聚落。在自然 和文化的共同约束下,当地居民通过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适应和改造着周 边的自然环境,塑造了独特的景观形态和社会关系。这些保留至今由人与自然持 续互动的结果就是乡村遗产,也是研究乡村地区人地关系的重要的“活”文本。 因此,乡村遗产兼具“历史文化遗产地”和“乡村生产生活承载地”的双重特 征,包含了山体、水体、建筑、植被等有形的物质层面

    2、,也蕴含了哲学观、生产 技术、生活智慧等无形的精神层面。 在遗产保护领域,价值认定是保护的前提。文化遗产的内在价值通常被理解 为历史、 审美和科学价值。 所以, 对乡村遗产的认知与保护首先应以价值为导向。 作为乡村遗产的核心组成部分,乡土建筑是指散落于村镇中、富有地方特色的传 统建筑, 除了一般的居民住宅外, 还包括与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祠堂、 商铺、 作坊、 桥梁等建筑。乡土建筑是乡土文明的物质和精神载体,其建筑形态和建筑装饰等 更为多样复杂,与其周边自然环境的关系更密切,很多乡村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 地区的建筑中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在乡村遗产视野下审视乡土建筑的价 值时,不仅要关注建筑本体

    3、的价值(其蕴含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包括建筑自 身的历史久远度,与重要事件、人物或文化的关联度,某一地域或民族建筑类型 的代表性,或者艺术审美上的价值),更要研究其背后所体现的人与自然、人与 社会的关系。 (摘编自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乡村遗产视野下的乡土建筑) 材料二 在乡村遗产的保护实践工作中,应尝试在原生土壤中理解、尊重当地居民关 于遗产的种种认知和实践行为,协助他们找到一条可持续的保护道路。 位于福建省永泰县的永泰庄寨与不同家族的迁徙繁衍有关。 诸多家族搬迁到 永泰后,开始建造居所。一些家族在营建过程中更注重安全性,逐渐形成了一个 大家族共有的聚居防御空间。由此可见,永泰庄寨

    4、正是“家文化”的社区凝聚力 的外在表现。而面对部分庄寨倒塌损毁等现象,所采取的保护手段要重在通过现 代的组织方式,强化庄寨文化遗产价值内涵的传承,增强当地居民对乡土的归属 感和对乡村遗产保护的参与感。所以,对庄寨的修缮既是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 也是构建身份认同的重要手段。 另外,运用文化景观的方法和视角重新认知乡村遗产的价值,注重挖掘人与 自然相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土地利用模式、景观内涵和文化观念,是近年来乡 村保护的一个重要突破。 对当地居民来说,乡村文化景观是他们悉心培育的结果,蕴含着他们在和自 然共处中摸索出的生存智慧与相处模式。在西南地区的一些村落中,可以看到当 地居民对各类自然要素的

    5、灵活运用,包括气候、土壤、水体、石材、动植物等, 如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榕江大利村古建筑群、石阡楼上村古建筑群等。与之 互为表里的是敬畏自然、亲近自然的观念,这是他们所秉持的遗产观念,或者说 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态度。 保护乡村遗产, 我们还需要将其放在城乡关系的视角下进行定位。 明清时期, 商业氛围有所改善, 江南市镇经济发达, 不少乡村集市朝着市镇方向发展。 同样, 在现代频繁的城乡往来中,乡村向城镇“破界”的可能性也在增大。 比如位于浙江省兰溪市的诸葛村,历史上诸葛村村民凭借水运条件,在勃兴 的兰溪药业中脱颖而出。 中药业、 商业和农业的并行, 塑造了诸葛村的文化面貌, 城乡间互动更加频繁

    6、。从其古建筑与村落格局可见,业态的更新与诸葛村乡村遗 产的保护和发展有着紧密联系。20 世纪 90 年代后,诸葛村逐步走出了一条旅游 利用、文物保护和社区发展的融合之路。2018 年,诸葛村带动 400 余位当地村 民直接从事旅游业,年接待量达 60 余万人次,旅游年综合收入突破亿元人民币。 通过对家园的共同维护和旅游产业的开发, 诸葛村的集体经济和社区凝聚力得到 了较大提升,既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了解乡土文化的平台,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 乡村遗产价值转化,这在中国众多乡村遗产保护案例中是较为难得的。 (摘编自刘邵远、杜晓帆乡村遗产:田野中的家国情怀) 材料三 早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有过发

    7、展的“外源型”和“内源型”的争论。 最典型的是,联合国大会决定以 60 年代为“联合国第一个发展十年”,并制定 了联合国第一个发展十年国际发展战略 ,采取“外源型”发展模式,试图让 发展中国家复制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 其结果是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仍 然进步缓慢。到 20 世纪 90 年代,“内源型”发展模式逐渐成为联合国向国际社 会推介的一种新型发展理念。 “内源型”发展模式指的是“基于社会本身的文化 特征和行为结构来构建自己的发展方式”。 “内源型”发展战略否定了发达国家 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唯一性, 否定了只注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文化发展的模 式。 历史文化资源的积累是一个动态的历史

    8、过程, 历史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物化 形式与现实载体。在各个村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当地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 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不单是各个村落独特的文化资本,也是各个 村落内源性的生产要素。进一步挖掘、有效利用乡村各个方面的历史文化遗产, 使乡村成百上千年积淀下来的“静态”历史文化遗产,转变成与乡村现代化进程 有机嫁接起来的“活态遗产”和“动态遗产” ,成为乡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摘编自李宇军用好乡村历史文化遗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乡村遗产是当地居民通过自己的生产、 生活方式持续改造周边自然环境形成的 结果。 B.在对乡土建筑进

    9、行保护时, 应在乡村遗产的视野下重点对其建筑本体的价值进 行审视。 C.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充分体现了当地居民灵活运用自然要素的智慧和敬畏、 亲近自然的理念。 D.诸葛村成为乡村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其根源是发展了集体经济、提升了社区 凝聚力。 解析 A 项,说法片面,材料一第一段中说的是“在自然和文化的共同约束下, 当地居民通过自己的生产、 生活方式不断适应和改造着周边的自然环境保留 至今就是乡村遗产” ,由此可见,乡村遗产是当地居民不断适应和改造周边 自然环境形成的结果,选项中没有说“不断适应” 。B 项,“重点对其建筑本体 的价值进行审视”错, 材料一第二段中说的是“不仅要关注建筑本体的价

    10、值 更要研究其背后所体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D 项,“其根源是发展 了集体经济、提升了社区凝聚力”错,材料二最后一段中说的是“诸葛村的集体 经济和社区凝聚力得到了较大提升”, 故“发展了集体经济、 提升了社区凝聚力” 是乡村遗产保护发展的结果而非“根源” 。诸葛村的成功是因为“既为城市居民 提供了了解乡土文化的平台,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乡村遗产价值转化” 。 答案 C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关注乡土建筑的本体价值,研究其背后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体现了 以价值为导向的乡村遗产保护理念。 B.永泰庄寨保护过程中强化当地居民对乡土的归属感和对

    11、乡村遗产保护的参与 感,给如何找到一条可持续的乡村遗产保护道路提供了思路。 C.“内源型”发展模式以社会本身的文化特征和行为结构为基础, 它不只注重发 展经济,更注重发展社会文化。 D.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源性生产要素,使其由“静态遗产”转变为 “动态遗产”,能够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解析 C 项,“更注重发展社会文化”错。材料三第一段中说的是“内源型 发展战略否定了发达国家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唯一性, 否定了只注重经济增长 而忽视社会文化发展的模式”,“更注重发展社会文化”歪曲了文意。 答案 C 3.下列说法中,不能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乡村过去留下的“老房旧俗”

    12、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包袱, 所 以对此必须破旧立新,快刀斩乱麻,放开手脚干。 B.有必要深入挖掘乡村的文化价值, 融入生态文化、 历史文化、 民俗文化等元素, 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 C.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所拥有的民族文化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具有显著的竞争优 势,近年来逐渐形成了以旅游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D.传统村落孕育出的乡贤文化具有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作用,应使其 再度成为农村靓丽的文化风景,促进乡村社会进步。 解析 A 项,材料三的观点是乡村遗产保护要走“内源型”发展道路,即基于社 会本身的文化特征和行为结构,来构建自己的发展方式。A 项主张破

    13、旧立新,放 弃“老房旧俗”,与材料三的观点相悖。 答案 A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4 分) 解析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材料中每段话的段意,然后按照段意梳理出其间 的层次关系, 最后用恰当的连接词整合关键信息。 材料二共六段。 第一段是总说, 提出观点:在原生土壤中理解、尊重当地居民关于遗产的认知和实践,协助他们 找到可持续的保护道路。第二段以“福建省永泰县的永泰庄寨”的营建过程为 例,从增强当地居民对乡土的归属感和对乡村遗产保护的参与感的角度展开论 述;第三、四段,以“西南地区的一些村落”为例,从运用文化景观的方法和视 角重新认知乡村遗产的价值,挖掘人与自然相处的经验的角度展开论

    14、述;第五、 六段,以“浙江省兰溪市的诸葛村”为例,从城乡关系的视角下定位乡村遗产, 实现乡村遗产价值转化的角度展开论述。根据上述分析归纳整合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首先提出观点:在原生土壤中理解、尊重当地居民关于遗产的认知和实 践,协助他们找到可持续的保护道路。然后分别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增强当 地居民对乡土的归属感和对乡村遗产保护的参与感; 运用文化景观的方法和视角 重新认知乡村遗产的价值,挖掘人与自然相处的经验;在城乡关系的视角下定位 乡村遗产,实现乡村遗产价值的转化。 5.某地规划兴建一座古城,以重现历史繁华,改善旅游生态,提升城市形象。请 你结合材料,对这一规划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6

    15、分)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找到“古城”与材料之间的联系。通读三则材料后, 发现材料围绕“乡村遗产”“历史文化资源”展开,古城也有与之相似的属性, 故在材料中筛选出相关信息组织答案即可。 材料一第二段中说“不仅要关注建筑 本体的价值更要研究其背后所体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由此可 得出建造的古城应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体现当地居民长期形成的人与自然、人 与社会的关系。材料二第一段中说“在乡村遗产的保护实践工作中,应尝试在原 生土壤中理解、尊重当地居民关于遗产的种种认知和实践行为,协助他们找到一 条可持续的保护道路” ,由此可得出要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征求当地居 民的建议。材料二

    16、最后一段中还总结了浙江省兰溪市诸葛村的发展经验:旅游、 文物保护、社区发展相融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由此可得出古城要走出一条旅 游、文化、经济和城市建设相融合的道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答案 古城应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体现当地居民长期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 社会的关系。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征求当地居民的建议。古城要走 出一条旅游、文化、经济和城市建设相融合的道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此时月迹 程杨松 月亮被一阵晚风轻轻推送,无声越过东边的堤岸,在弧形的蓝海以渐慢的速 度游弋,几缕飘浮的游云如丝絮,是月亮游

    17、弋时溅起的浪花。没有城市霓虹的沾 染,我能轻易发现月亮渐变的色泽,和丰富生动的纹理。 阔别故村多年,每次短暂归来,我的身份介于主人和客人之间,更像是个无 所事事、 游手好闲的人: 假如没有必要的安排, 我会倚靠着床头午睡到红日西斜, 然后起身、洗漱,穿一身休闲衣,端一把竹椅子,坐在院子阴凉的屋檐下喝带回 来的老枞茶,看看带回来的各式各样的书,用琐碎的细节建构短暂的村居时光。 一盏茶喝三泡,一页书也看三遍,肺腑便涌起了温情暖意,呼吸有了稳妥的轻柔 与绵长。 许多黄昏,我蛰居在略显颓废的老屋院落,与一把椅子相亲,也与更多的自 然之物美好相亲:没有炊烟,但能听到无形的风发出多变的声迹,还能看到它在

    18、草木飘曳中仓促现形;或者看远处隐现的河流突然一拐消逝在更远处,却用依稀 的水声盥洗人间;等待眼前之物被灰茫的暮色一一隐藏。村庄里渐次亮起的晚灯 窥望寂野此时天空深蓝, 晚霞流落, 归鸟啁啾, 无须太久, 明月会升于东山, 群星会闪烁苍穹,夜晚会抵临大地。 村里的屋舍错落,低矮,有疏朗、空阔的格局。每一粒星光都无遮无挡地洒 落在屋顶上,像一阵细密的雨,我似乎能听见雨落的幽微足音。我相信,星宿是 逝去的人凝望大地的目光,是他们向后人传递久别后的讯息。月光瓢泼,把每一 扇窗台照亮,也照亮了窗台前痴痴等候的身影。月色浓稠,无声无息温柔流淌, 漫过山野,漫过田地,漫过村庄,却塌陷在人的额头上。这冰冷的星

    19、光,这沁凉 的月色,不辞千遥万远,来赶赴人间之约.每每与它们久别后又相逢故地,总让 我目光润热、内心温灼。 月色渐渐堆卷,渐渐积蓄,细浪一样轻轻地涌向远方,泛起微微荡漾的水波 纹。有限的夜晚在月光的海面上慢慢显影:弟妹在厨房拾掇,父亲坐在屋檐下啜 饮一杯浓茶,弟弟倚靠着门操弄手机,妻子在屋前踱步;院落里,零星的花树吐 露出幽微的气息,萤火虫率性飞舞,蝉在纵情抒怀,猫头鹰打起沉闷的节拍 一条灰白的窄油路把局促的视野抬起来,蛇一样游向远方,那是通往大姑家 的路。大姑叫“水娇”,今年 68 岁,有芬芳甜美的名字,却已老得一团模糊, 像月光下一道薄凉的影子。她家在我们河流的堤岸,是我们舟楫的码头。每次

    20、回 来,我们都会去她家里坐坐,喝她从山里采摘的野生黄金茶,吃她用柴火灶煮的 土板栗、烘晒的瓜果干,还有自制的炒花生,让一副肠胃再回到美好的从前。她 热情地带我们去马路边,连夜到她的菜地里砍青豆、摘菜瓜,让我带回蛰居的南 方小城。她捏着一个小手电在前面带路,却把光亮尽量照向后方。月光、星光、 手电筒的光圈, 相互重叠交融, 把几抹身影淡淡凸显, 投进目光里。 我对大姑说, 这么亮,又何须手电筒呢?大姑笑笑回我,你们住惯的城里,路平,灯亮,村子 里只有盈盈的月光,打个手电也就是个意思呀! 大姑的菜园在一条水渠的两边,一边的青豆林相互搀扶着奔向远地。她弯下 年迈的腰,啪啪啪,用柴刀砍,一株又一株,青

    21、豆哗哗倒下,一座柔软的青山缓 缓搭建起来。我说够了,真的够了,她不听,也不停,又啪啪啪再砍倒几株,说, 自种的青豆能保鲜,不嫌弃就多吃几餐,不然就又要等来年了。水渠的另一边是 一片玉米地,棒子已经掰回去了,留下稀疏的玉米秆子,像时节的感叹号。斑驳 的月光浇灌地面,几个黄澄澄的菜瓜在水渍一样的藤蔓间偃卧,上面全是密密麻 麻的虫眼。 大姑略带遗憾地说, 都是萤火虫吃的, 虫多的时候, 用手抖一抖瓜藤, 就像一阵白亮亮的雨珠洒落。她浅浅的笑意没有打折,仍旧停泊在已然枯萎的脸 上,却分明有了月色般的光泽。我似乎看到了那绚烂至美的一幕。 月色朗朗,洒满沟渠,随一脉细水流向远方。我知道,这里是一脉水流的上

    22、 游,水流的前方是灯火喧嚣的城市,是水深火热的生活,是无可转圜的人生,是 日渐微薄的未来但又有什么关系呢?此时月迹,已牢牢印记眼瞳,深深镌刻 内心!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一段中的“没有城市霓虹的沾染”与最后一段中的“水流的前方是微 薄的未来”透出作者对城市生活的倦意。 B.第二段中“我的身份介于主人和客人之间”一句含意丰富, 透露出作者对自己 与故乡之间在情感上存在一定距离的感叹。 C.第四段中“月色浓稠, 无声无息温柔流淌却塌陷在人的额头上”一句形象 地抒发了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无奈。 D.在去砍青豆、摘菜瓜的路上,虽然月光很亮,但

    23、大姑仍打着手电,是因为她怕 作者住惯了灯亮的城里,不习惯走乡村的夜路。 解析 C 项,“形象地抒发了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无奈”理解有误。根据原文 中“这冰冷的星光,这沁凉的月色,不辞千遥万远,来赶赴人间之约,每每与它 们久别后又相逢故地,总让我目光润热、内心温灼”可知,写月色塌陷在额头上 是为了表达浓得化不开的故乡情结。 答案 C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一段运用比拟与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出月亮的动态之美, 为下文写作者由月 而引发的感悟张本,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 B.第二段运用了一连串的动作描写, “倚靠”“穿”“端”“坐”“喝”等词生 动形象

    24、地写出了离开城市后短暂的村居时光的惬意。 C.从时间变化的角度来看,作者分别写了夕阳西斜、黄昏来临、明月东升等不同 时间段自己的状态和所看到的景色。 D.整篇文章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淡雅,给人一种诗情画意之感,让读者深刻感悟 到作者那份暂得的喜悦与对故乡的不舍之情。 解析 A 项,“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错。第一段描写了夜晚的月色之美,且 通读文章可知,文章描写了作者在故乡暂居的惬意,因此,情感基调应该是闲适 的,不能说是“悲凉的”。 答案 A 8.请赏析文章最后一段。(4 分) 解析 赏析文章段落,主要从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两方面进行思考。最后一段中 “水流的前方是灯火喧嚣的城市是日渐微薄的未来

    25、”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 法,展现了城市生活的喧嚣与迷茫。 “这里是一脉水流的上游”中“这里”指的 是故乡,洒满故乡月光的河流流向的是城市,再结合“但又有什么关系呢深 深镌刻内心”来看,此处表达了作者与故乡之间深深的羁绊。 答案 使用排比的手法,展现了城市生活的喧嚣与迷茫;形象地将故乡写为 城市的上游,表达了作者与故乡之间深深的羁绊。 9.文章用较长的篇幅写与大姑有关的事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内容、主题、结构等方面入手。文章第六、七段主 要讲述了与大姑有关的事情。 内容上, 写大姑为我们备家乡小吃, 带我们砍青豆、 摘菜瓜的事情,丰富了文章内容;主题上,写

    26、每次回来.作者都会去大姑家坐坐, 大姑家“是我们舟楫的码头”,说明大姑是作者与故乡之间的重要连接点,借写 大姑来表达浓浓的乡情; 结构上, 写大姑时, “月”贯穿其中, 照应了小说标题。 据此进行概括即可。 答案 内容上,写大姑为我们备家乡小吃,带我们砍青豆、摘菜瓜,展现了多 姿多彩的乡村生活,丰富了散文内容;主题上,大姑是故乡与作者之间重要的 连接点。写与大姑有关的事情表达了浓浓的乡情;结构上,在描写大姑以及砍 青豆、摘菜瓜的过程中, “月”无处不在,照应了文章的标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大公

    27、鼎,渤海人,先世籍辽阳率宾县。公鼎幼庄愿,长而好学。咸雍十年, 登进士 第, 调沈州观察判官。 时辽东雨水伤稼, 北枢密院大发濒河丁壮以完堤防。 有司承令峻急,公鼎独曰:“边障甫宁,大兴役事,非利国便农之道。”乃疏奏 其事。朝廷从之,罢役,水亦不为灾。濒河千里,人莫不悦。改良乡令,省徭役, 务农桑,建孔子庙学,部民服化。累迁兴国军节度副使。时有隶鹰坊者,以罗毕 为名,扰害田里。岁久,民不堪。公鼎言于上,即命禁戢。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 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徙长春州 钱帛都提点。车驾如春水,贵主例为假贷,公鼎曰: “岂可辍官用,徇人情?” 拒之。颇闻怨詈语,曰

    28、: “此吾职,不敢废也。 ”俄拜大理 卿,多所平反。天祚即 位,历长宁军节度使、南京副留守,改东京户部使。时盗杀留守萧保先,始利其 财,因而倡乱。民亦互生猜忌,家自为斗。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众皆投兵 而拜曰:“是不欺我,敢弗听命。”安辑如故。拜中京 留守,赐贞亮功臣,乘传 赴官。时盗贼充斥,有遇公鼎于路者,即叩马乞自新。公鼎给以符约,俾还业, 闻者接踵而至。不旬日 ,境内清肃。天祚闻之,加赐保节功臣。时人心反侧,公 鼎虑生变,请布恩惠以安之,为之肆赦。公鼎累表乞归,不许。会奴贼张撒八率 无赖啸聚,公鼎欲击而势有不能,叹曰:“吾欲谢事久矣。为世故所牵,不幸至 此,岂命也夫!”因忧愤成疾。保大

    29、元年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辽史 大公鼎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 均其赐于天下/从之/ B.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 其赐/于天下从之/ C.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 其赐于天下/从之/ D.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 均其赐/于天下从之/ 解析 句中的“诚”是“确实,的确”的意思,一般放在句首或句中,不用在句 尾,排除

    30、 A、D 两项;“从之”的主语是皇上,“从之”前应断开,排除 B 项。 故答案为 C。 答案 C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及第者。“进士”分等级,一甲三人,分 别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进士及第。 B.“大理”即大理寺,官署名,专门负责刑狱案件的审理,其长官为大理卿,即 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 C.“中京”指洛阳,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在历史上曾有三个不 同的朝代封洛阳为中京。 D.“旬日”指十天,有时也指时间不长。古代把一个月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 为十天,分别为上旬、中旬、下旬。 解析 A 项

    31、, “一甲三人, 分别赐进士出身、 同进士出身、 进士及第”错误, “进 士”分为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 赐进士出身;三甲较多,赐同进士出身。 答案 A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大公鼎心怀大局,思虑周全。辽东地区发生水涝,官府大规模调发壮丁来修缮 堤防,他力陈征役之弊,朝廷最终停止了劳役。 B.大公鼎体恤百姓,务于教化。他任良乡县县令期间,为百姓减省徭役,重视农 桑,兴办学校,使百姓顺服并得到教化。 C.大公鼎以诚待人,令人信服。东京盗贼发动暴乱,百姓也互相猜忌、争斗,他 向百姓陈说祸福,发给盗贼凭证,劝

    32、他们改过,众人都听从命令。 D.大公鼎深受重视,辞官被拒。他提出很多有益的建议都得到了皇上的采纳,官 职也多次调动。他多次上表请求辞职,皇上不同意。 解析 C 项,选项把大公鼎担任东京户部使和中京留守时的事糅在了一起。 答案 C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公鼎独曰:“边障甫宁,大兴役事,非利国便农之道。”(4 分) (2)时人心反侧,公鼎虑生变,请布恩惠以安之,为之肆赦。(4 分) 解析 (1)关键词“边障”“甫”“大兴”各 1 分, 句子大意 1 分; (2)关键词“反 侧”“安”“肆赦”各 1 分,句子大意 1 分。 答案 (1)只有大公鼎说:“边境要塞刚刚

    33、安宁,大规模征徭役,不是造福国家 便利农业的方法。” (2)当时人心不安,大公鼎忧虑发生变乱,请求布施恩惠来安定人心,(皇上)因此 大赦天下。 14.大公鼎为官耿直,忠于职守,请结合文本举例说明。(3 分) 解析 解答此题, 要仔细阅读原文。 找到体现大公鼎为官耿直、 忠于职守的事例, 如文中皇上春天去游猎,公主按照惯例向他借钱,他却拒绝了,认为不能停止官 家用度来谋求个人人情。这说明大公鼎为官耿直,忠于职守。简要概括即可。 答案 大公鼎调任长春州钱帛都提点时,公主按照惯例向他借钱,他予以拒绝, 即使被埋怨责骂也不为所动。 【参考译文】 大公鼎,是渤海人,祖籍为辽阳率宾县。大公鼎幼年时庄重朴实

    34、,长大后爱 好学习。 咸雍十年, 考中进士, 调任沈州观察判官。 当时辽东地区雨水毁伤庄稼, 北枢密院大规模调发沿河壮丁来修缮堤防。有关官署接受命令后严厉急躁,只有 大公鼎说: “边境要塞刚刚安宁, 大规模征徭役, 不是造福国家便利农业的方法。 ” 于是上奏章陈述这件事。 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 停止了劳役, 雨水也未造成灾害。 沿河千里之内,百姓没有不高兴的。大公鼎改任良乡县县令,减省徭役,致力于 耕织,兴办孔子庙学,管辖内的百姓顺服并得到教化。大公鼎多次升迁官至兴国 军节度副使。当时有隶属于鹰坊的人,以张网捕鸟为名,扰乱为害乡里。时间长 了,百姓不能忍受。大公鼎上奏皇上,当即命令禁止。正值大

    35、公鼎入朝,大臣告 知(大公鼎)皇上嘉奖并采纳他建议的事,大公鼎说: “一个郡得到安宁,确实很 幸运;其他郡这种事还很多,希望把这一恩赐平均给天下。 ”皇上听从了他的意 见。大公鼎调任长春州钱帛都提点。皇上春天去游猎,公主照例借贷钱财,大公 鼎说: “怎么可以停止官家用度,谋求个人人情?”拒绝借贷。因此听到很多埋 怨责骂的话,大公鼎说: “这是我的职责,不敢废弃啊。 ”不久大公鼎被授予大理 卿,所平反的冤假错案很多。天祚帝即位后,大公鼎历任长宁军节度使、南京副 留守,改任东京户部使。当时盗贼杀死留守萧保先,最初是贪图他的财产,后趁 机带头作乱。百姓也互相猜忌,家人自相争斗。大公鼎单人匹马巡行郡中

    36、,向百 姓陈说祸福,众人都扔下兵器叩拜说: “这不是欺骗我们,不敢不听从命令。 ”安 定和睦如故。大公鼎被授予中京留守,赐为贞亮功臣,乘坐驿车赴任。当时盗贼 众多,有些盗贼在路上遇到大公鼎,就在他的马前叩拜,请求改过自新。大公鼎 发给他们凭证,让他们回家恢复旧业,听说此事的盗贼接踵而来。不到十天,境 内清平宁静。天祚帝听说后,加赐他为保节功臣。当时人心不安,大公鼎忧虑发 生变乱,请求布施恩惠来安定人心,(皇上)因此大赦天下。大公鼎多次上表请求 退职, 皇帝不同意。 正巧奴贼张撒八率无赖聚集起事, 大公鼎想攻打而没有力量, 叹息说: “我想辞官已很久了。因为被世事牵累,不幸到了这个地步,难道是天

    37、 命吗! ”因而忧愤成病。保大元年大公鼎去世,享年七十九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重九赏心亭登高 范成大 忆随书剑此徘徊,投老双旌 重把杯。 绿鬓风前无几在,黄花雨后不多开。 丰年江陇青黄遍,落日淮山紫翠来。 饮罢此身犹是客,乡心却附晚潮回。 注 范成大,南宋诗人,此诗为淳熙八年(1181)任建康(今南京)镇帅时所作。 双旌,镇帅的代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句写登高追忆,“书剑”意象豪迈,表现了诗人当年满怀理想抱负,意气风 发。 B.颔联写秋风中黑发无几,表达诗人对青春逝去的慨叹;

    38、黄花经雨,象征着人生 暮年。 C.颈联写登临之景,庄稼即将成熟,田野丰收在望,落日照耀,淮山紫翠,绚烂 美好。 D.本诗在写景追忆中抒发对家国和个人境遇的慨叹,与杜甫的登高有异曲同 工之妙。 解析 D 项,本诗有对个人境遇的感慨,但并没有对家国的慨叹。 答案 D 16.诗歌尾联“饮罢此身犹是客,乡心却附晚潮回”广受后世称道,请从炼字与 修辞角度加以赏析。(6 分) 解析 本题是赏析题, 题干已经给出了赏析角度, 一是炼字, 一是修辞手法。 “饮 罢此身犹是客, 乡心却附晚潮回”中的两个虚词“犹”“却”对情感起到了强化 作用,是诗句的精妙之处。答题时要具体分析两个字的效果, “犹”是“还”的 意

    39、思,饮酒依旧不能消除愁苦,可见思乡之愁的浓重; “却”表示转折,强调思 念的力量,也表现出只能心回的无奈。从修辞上看,主要是比拟,将无形的思乡 之情化成有形的东西,形象生动。 答案 用字巧妙。“犹”字写出了酒醉之后仍不能排遣思乡之愁,足见思乡之 浓重;“却”字写乡心似乎与身体不同,随潮水回归,实际上饱含作者的无奈。 比拟。化抽象为具体,将乡心当作有形的事物来写,说它依附于潮水,回归家 乡,将思乡之情表现得形象生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作者从视觉和听觉角度,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 的景观的句子是: “ ,

    40、 , 。 ” (2)在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词中, “ , , ”借刘义隆的典故,批判了南宋朝廷草率北伐的行为。 答案 (1)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2)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虫唱是乡村的美妙音乐,虫声唧唧, 。特别是桂华流瓦的夜晚,天空 高挂着圆而明净的孤月,放眼万里不见一丝云彩;屋后的山丘、古树,邻家的房 舍,剪出一个粗放的轮廓,简直是一幅从远古复活而来的山水画,原始,凝重, 厚实,朴拙,空旷。我的童年以及青春期,都是在虫唱的陪伴下度过的。其实, 到底有多少种虫子在它们自己的小巢窠里夜夜鸣叫,日

    41、日吟唱,是很难有个准数 的。秋天,果实成熟,食物丰富,虫子们吃饱了,营养充足,身强体健,中气盈 盈,遇上了不冷不热的时节,应节斯感,总是该有一番喜悦要抒发出来的。虫子 们有自己的世界与表达生活的方式。 它们用微弱而坚强的声音恰到好处地填满百 年老屋的空虚,触动着时间来临的鼓点。 。比如蝉是引腹鸣叫,声音还比 较大一些。 我曾经悄悄地观看过蝉抱着树枝用劲伸缩鸣肌发声的情形, 一起一伏, 起起伏伏,一阵阵地发出“知了!知了!”的声响,也许它的嘴是没法 说话的。又比如螳螂,干瘦伶仃,振羽时发出“吱吱”的声响。蟋蟀,一个咏唱 生活的隐士。它的嘴细小,翅羽也微不足道,可声音却比较圆响。我其实很想弄 明白

    42、它发出的“唧唧 ”的声响来自何处,可惜它的听觉灵敏了得,明明白白听到 它在墙脚边“唧唧”细咏,我一动脚稍微一点响,刚打算凑近,它便戛然止息, 这让我无数次失望,无功而返。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点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挽起裤腿走进稻田,是人们从播种到收获季节见到的袁隆平最标准的“形 象”。 B.很远便能听到大杜鹃粗犷而单调的声音,它每分钟可反复叫 20 多次,鸣声响 亮,二声一度,像“布谷布谷”。 C.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引领爱 岗敬业的风尚。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祼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43、解析 A 项,表示突出强调。B 项,与文中加点处的引号作用相同,均表示拟声 词。C 项,表示引用。D 项,表示反语。 答案 B 19.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个语段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4 分) 解析 处,横线前写了乡村的虫唱,横线后的“特别是桂华流瓦的夜晚” “孤 月” “屋后的山丘、古树” ,则描绘了乡村宁静安适的夜晚,由此可知处所填内 容应是对后文描绘的乡村夜晚的总结,可填“渲染着夜晚的宁静安适”之类的语 句;处,从横线后“比如蝉是引腹鸣叫” “又比如螳螂,干瘦伶仃,振羽时发 出 吱吱 的声响” 等可知, 这是在说虫子的发声方法各有不同,

    44、故此处应填 “虫 子发声的方法千奇百怪”之类的语句。 答案 渲染着夜晚的宁静安适 虫子发声的方法千奇百怪 20.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 分) 解析 画波浪线句把发出声响的蟋蟀比作“咏唱生活的隐士”, 其中的相似点有 二:一是蟋蟀与隐士同样都是“隐居”,即居住在不为人知的角落;二是两者都 善于“咏唱生活”,富有诗意,蟋蟀在咏唱中营造诗意氛围,隐士在隐居中追求 诗意生活。 答案 句中把蟋蟀比作隐士,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蟋蟀生活在不愿被人知 的角落,与隐居山林的隐士相似;蟋蟀独自咏唱生活,与隐士追求诗意的生活 相似。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

    45、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 言表达准确流畅。(4 分) 时政教育并非是简单的时政新闻阅读。 广大教师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 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剖析,以便学生能够从理论高度看待和认识时事政治, 提高科学思辨。 在广大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系统讲解的同时, 也要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实际, 使学生对时事政治透过自己的生活有更加切身的 体会,提高认知能力和理论素养。 解析 语句, “并非是”改为“并非”或者“并不是”; (补充: 改为“不是” 也对)语句,在“思辨”后添加“能力”;(补充:添加“素养”“水平”等也 对)语句, 把“广大教师”提到“在”前面去; (补充: 删去“在”也对)语句

    46、, “对时事政治”和“透过自己的生活”对调一下。 答案 (1) “并非是”改为“并非”或者“并不是” (2) 在“思辨”后添加“能力” (3) 把“广大教师”提到“在”前面去 (4) 把“对时事政治”和“透过自己的生活”对调一下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 不超过 65 个字。(5 分) 苏北地区老百姓期盼已久的“高铁梦”终于迎来了梦圆的激动时刻!12 月 16 日上午 8 时 55 分,气势恢宏的盐城站二楼候车大厅,省委书记娄勤俭郑重宣 布:“徐宿淮盐铁路、连淮铁路开通运营!”至此,苏北五市铁路接入全国高铁 网,全面迈进高铁时代,全省 13 个

    47、设区市实现了“市市通动车”。纵览眼下的 江苏高铁路网,徐宿淮盐铁路就像“金腰带”,连淮铁路则恰似“脊梁骨”,贯 通着苏北沿海和腹地。这两条高速铁路的建成,对于加快苏北高水平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促进江苏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答案 徐宿淮盐铁路、 连淮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苏北五市全面迈进高铁时代; 两条高速铁路的建成对加快苏北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李大钊, 1916 年)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1934 年) 虎踞龙盘今胜

    48、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1949 年) 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王进喜,1960 年) 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邓小平,1985 年) 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 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习近平,2018 年) 创新就不能总跟在别人后面,就要敢做没人做过的事情。(潘建伟,2019 年) 请从上面的材料中选出二至三则, 结合时代特征和自己的感悟, 写一篇文章。 要求:所选材料角度一致;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少于 800 字。 【写作提示】 这是一则有明确任务的材料作文。材料是七条著名人物的言

    49、论, 表述了写作要紧扣的主要内容。从言论内容上看,是李大钊号召年轻人把握好 青春时光,与家庭、国家、民族共命运;是吉鸿昌表达自己誓死抗日不惜为国 捐躯的豪情壮志; 是毛泽东描绘的南京解放场景,表现了毛泽东面对天翻地覆 变化的慷慨激昂; 是王进喜立志为新中国拿下第一座大油田时的豪言壮语; 是邓小平关于中国改革的思想;是习近平对青年人的寄语,认为青年人是时代 的追梦人和圆梦人;是潘建伟关于创新的定义。 接着是具体的要求,要求考生从上述材料中选取二到三则角度一致的材料,结合 时代特征和自己的感悟, 写一篇文章。 整体来说, 材料贯穿古今又贴近当代生活, 视野开阔,启发考生从历史的纵深与未来的愿景中,

    50、充分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 民族、大时代的深刻关联,意识到青春要有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责任感。 参考立意: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本题写作空间广泛,考生可以从青春要为国奋 斗的角度立意,从爱国的不同表现立意,从改革创新发展的角度立意,等等。 【佳作赏读】 小议青年与国家 青年是国家最新鲜的血液,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 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牢记历史,珍惜现在,甘为 祖国的建设事业挥洒汗水,奉献青春。做有担当的时代新青年。 一百年前,中国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 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在历史


    注意事项

    本文(2021年秋统编版必修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卷(含答案))为本站会员(花好****3)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