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学计划+教案+教学反思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联系实际初步 形成 1 升和 1 毫升的容量观念;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容量的方法,能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容量单位并进行表达和 交流;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 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形成 1 升和 1 毫升的容量观念; 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能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
2、课时安排 总 4 课时 认识容量和升 2 课时 认识毫升 1 课时 练习二 1 课时 认识容量和升(认识容量和升(1) 教学内容:P12 例 1 和例 2 试一试 练一练 练习一第 1、2 题 教材简析:本课内容包括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容量单位经常用来度量容器里容纳的 液体的体积。 本册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是因为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中 的应用极广, 几乎随时随地都可以接触到。 尽量早点教学容量以及容量单位, 即方便学生生活, 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感性材料。由于在体积之前教学,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 的教学方法。 第一道例题通过三个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认识容量这
3、一新的概念,同时产生 认识容量单位的心理需求,由此过渡到第二道例题容量单位“升”的教学,感受“升”在生活 中的实际意义,并通过实验认识 1 升容量的大小,从感性上认识一升有多少。 “想想做做”培 养学生以不同的方法比较容器的容量,认识容量单位“升”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 步形成 1 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 1 升有多少。 2让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 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
4、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 1 升的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课件、量杯、体积是 1 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的容器、茶杯,水、饮料瓶等,学生 每人自带大小不一的容器。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受。 1.情境导入:你们听说过升与毫升这两个计量单位吗?你们都哪里见过? 你们都是在哪些物品的包装上看到“升”这个容量单位的? (生自由发言)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饮料瓶,提问: “从商标上,你知道这个饮料瓶 装了多少饮料吗?具体说说你看到的内容。 【设计意图: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物品, 通过交流切入新课学习。 】 2.揭示课题:认识容量和升 二、认识容量 1出示
5、两个大小明显不同的杯子。 说说哪个杯能盛的水多一些,哪个杯能盛的水少一些。 说明:能盛水多一些的杯子容量比较大,盛水少一些的杯子容量比较小。 (板书:容量) 【设计说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操作、实验、比较、讨论等学习活动,使他们能亲身经 历学习的过程,感受容器的容量是有大小的,是可以测量的,从而初步建立容量的概念。 】 2出示两个大小相近的杯子。 提问: 你能看出哪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哪个杯子的容量大一些? 学生讨论后演示:装满一杯水,倒入另一个杯子。 问:现在你能看出哪个杯子的容量大一些吗? 3 “练一练” “练习 一”第 1 题。 先理解图意,再作出判断并简要地说明思考
6、过程。 4问:老师家里有两个冷水壶,一个水壶装满水后能倒满 5 杯,另一个水壶装满水后能 倒满 4 杯,哪个水壶的容量大? 学生讨论。 结合课件演示,使学生明确:要使用同样的水杯才便于比较水壶容量的多少。 师: 确实用同样大小的杯子来计量我们就能比较出水壶的大小来吗,但是水壶的容量用几杯几 杯来描述合适吗?为什么?(杯子有大有小,这样描述不能使人清晰地知道到底有多大) 师:像我们以前学习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一样,为了准确测量和计算容量的多少,我 们就要使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板书:容量单位) 说明: 为了准确测量和计算容量的多少, 我们要使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板书: 容量单位) 【设计说明
7、:既然容量是有大小的,那么,通过实验发现同样大的冷水壶盛橙汁的杯数却 不相同,这正是学生形成统一容量单位这一共识必须经历的生疑、释疑的过程。 】 三、认识容量单位“升” 1出示例题图。 问:从这些商品的商标中你都看到了什么?(板书:升、L) 指出: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升可以用符号“L”表示。 2感知 1 升。 (1)出示正方体的容器,让学生用尺从里面量出长、宽、高各是多少。 指出:里面长、宽、高都是 1 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 1 升。 (2)把正方体容器装满水,倒入 1 升的量杯中。看看 1 升有多少。 (3)操作:1 升的水可以装满( )个纸杯。 四、巩固练习
8、1 “练一练”第 2 题。 问: 你能说出三个家庭中的常用容器的名称吗?它们各能成多少水?这三个容器谁的容量 最大? 2 “练习一”第 2 题。 问: 你能说出题中各图是什么容器吗?你能估计出哪些容器的容量比一升大吗?说说你的 理由。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想了解的? 介绍: 公元前 221 年,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量器分为合、 升、 斗等, 商鞅研制了标准量器铜方升, 器壁刻铭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不过那时单位量值每升可比现在的升要小得多。 此后 的两千年一直没有大的变化。1858 年以后,英、法等国侵略中国, “加仑、品脱”等容量单位 随之传
9、入,我国的度量衡从此趋于混乱。新中国成立后,度量衡逐步规范起来。1959 年 6 月, 国务院把公制定为国家的基本制度。升、毫升作为容量单位从而确定下来。 五、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 六、板书设计: 容量单位:升 L 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 里面长、宽、高都是 1 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 1 升 1 升的水大约可以装满 4 个纸杯 教学反思: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本课有些实际的操作在课堂上无法进行。但“升”作为容量单位, 在学生初次接触时应该给学生一个清晰而正确的表象。所以这成了我教学本课的一个难点。 在 教学中,我让学生事先收集了不同的饮料瓶,让学生通过观察这些饮料瓶,说说这些瓶子里能
10、 装多少饮料。在这个环节,我发现学生对容量及容量单位的认识还是很不错的。很多学生都指 出饮料瓶上的“净含量”就是指瓶里能装多少饮料。我也相机提出了“容量”这个词,并问学 生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意思的。通过这样的处理,我感到学生基本上对“容量”有了较清晰 的认识。在介绍 1 升的水是多少时,我没有让学生去操作(条件有限) ,我是自己演示的,让 学生观察, 然后把量好的 1 升水让学生倒入一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中,从而加深学生对 1 升水究 竟有多少的印象,建立 1 升的模型,对今后的学习也有所帮助。 认识容量和升(认识容量和升(2) 教学内容:P7 动手做、练习一 3 题 教材简析: 例题通过实践活
11、动加深认识 1 升的认识。让学生制作出 1 升的量器并组织相应 的操作,在实践中进一步感知 1 升有多少。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自制量器的过程中感受并进一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让学生练习用自 制的量器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现实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加以阐释。 2让学生估计一些常见的容器的容量,并能对自己的估计做适当的解释,培养学生的估 算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培养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并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对容器容量的估计。 教学准备:光盘、1 升的量杯 1 个(装有 1 升水) 、纸杯 5 个、碗 1 个、上下一样
12、粗的瓶 子 1 个,纸条 1 张、塑料饭盒、微波炉器皿、塑料盆、弹簧秤。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了解了容量的含义、认识了容积单位升、知道了长、 宽、高都是 1 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 1 升)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升。 (板书课题:认识升) 二、进一步认识“升” 1大家对升有了一些认识,昨天我们动手做了个 1 升的量器。 说说自己是怎么制作的? 感受 1/4 升、1/2 升和 3/4 升大约分别是多少? 2出示一个大碗,提问:这里能装满 1 升水吗?怎样验证你的猜想?(把瓶子里的 1 升 水倒入碗里,能倒得进去,说明满 1 升,否则不满 1 升。 ) 动手操
13、作。 3再找几个容器,先估一估能盛多少升水,再量一量。 (塑料饭盒、微波炉器皿、锅子、 塑料盆等) 三、运用知识 1书 P5 第 3 题 学生先独立估计书上所画的容器里大约能盛多少升水?在集体交流,说说估计的方法。 小结:我们通过观察、测量、估计等活动,已经知道了一些容器的容量。将这些“已知容 量”作为“标准”记在脑子里,在估计时,与它们进行比较,可以帮助我们估计得比较准确。 读读记记: 一个高压锅大约盛水 6 升;一个家用水池大约盛水 30 升,一个脸盆大约盛水 10 升;一个 浴缸大约盛水 400 升;一个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 2 升,一个金鱼缸大约有水 30 升,一锅水大 约有 5 升。
14、2称一称 1 升水有多重。 (通常 1 升水正好是 1 千克。 ) 四、全课总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带好带有毫升的容器(特别要带好喝药水的小量杯) 板书设计: 认识升 一个高压锅大约盛水 6 升; 一个家用水池大约盛水 30 升; 一个脸盆大约盛水 10 升; 一个浴缸大约盛水 400 升; 一个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 2 升; 一个金鱼缸大约有水 30 升; 一锅水大约有 5 升; 一桶色拉油 5 升。 通常 1 升水正好是 1 千克。 教学反思: 本课的重难点是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以及对容量单位 1 升的观念的建立。 对学 生来说,生活中见到的容器很多,但是学生很少用数
15、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容器的容量我们就 用统一的单位升和毫升来表示。因此,对于那些不善于发现生活的学生,升和毫升是一个很抽 象的概念。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我课前让学生搜集准备了大量的容器。在课上,我先让学 生观看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并估计它们的容量(可能的进行操作验证) 。如,一个大的汤碗容 量约 1 升,大桶色拉油容量 5 升,大瓶雪碧 2.5 升,一桶纯净水 18.5 升,电水壶容量约 5 升, 一个热水瓶容量约 2 升,一个脸盆容量 10 升左右,电热水器的容量要几十升,太阳能热水器 的容量还要大一些,浴缸的容量要几百升从而丰富学生的感知,加深对升的理解。 认识毫升认识毫升 教学内容:P3
16、4 例 3 和例 4 教材简析: 先从日常生活中引入毫升, 再让学生观察 1 毫升的水, 初步形成 1 毫升的表象, 然后通过实验进一步感知几滴水是 1 毫升,更为直观地感受 1 毫升是多少。最后教学升和毫升 的进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 简单的换算。 2联系实际感受一些小容器的容量,体验毫升的应用价值。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 1 毫升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验毫升的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滴管 1 个、一个 1 毫升的小正方体容器、一个 25 毫升的量筒、一个 50
17、0 毫升 的量杯、一个 1 升的量杯、练一练中第 2 题中的物品、学生每人准备几个大小不同的瓶子(如 饮料瓶、药水瓶等)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个容量单位?用字母怎样表示?1 升有多少?(结合具体实物 说一说) 2选择:下面的容器里大约能盛多少升水?在合适的答案旁边画。 电饭锅: (1)1 升 (2)5 升 (3)50 升 金鱼缸: (1)3 升 (2)30 升 (3)300 升 饮水机: (1)9 升 (2)19 升 (3)190 升 【设计说明:学习新知之前,适当复习升的有关知识,对进一步建立升的概念,有帮助。 同时为学习毫升做铺垫。 】 3出示一个 25 毫
18、升的量筒。 问:这个量筒里能装满 1 升的水吗? 它们和用升做单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 4交流:曾在哪里听过或见过毫升?在小组里跟同学们交流搜集的材料。 谈话: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常用毫升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容量单位毫 升。 (板书课题:认识毫升)毫升也可以用 ml 来表示。 (板书:ml) 【设计说明:很直接地切入本课的内容,请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毫升,符合以学生的事实知 识与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教学原则。 】 二、认识毫升 1感受 1 毫升。 (1)在量筒里面装 1 毫升水,让学生观察 1 毫升有多少,说说自己的感受。 (2)用滴管向量筒里滴入 1 毫升水,看多少滴水大约是 1 毫升? (
19、3)在长、宽、高都是 1 厘米的小正方体容器里倒满水,把水全部倒入量筒内,观察这 些水大约是多少? 发现:长、宽、高都是 1 厘米的小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 1 毫升。 (4)想象: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1 毫升有多少。记一记:1 毫升大约等于 20 滴水。 2探索 1 升=1000 毫升。 (1)在量杯里倒入 10 毫升的水,看一看 10 毫升是多少。再分别倒入 100 毫升、200 毫 升和 500 毫升的水,每倒好一次,让学生观察记忆。 把 500 毫升的水倒入 1 升的量杯中。 (2)先让学生回忆 1 毫升、10 毫升、100 毫升、200 毫升、500 毫升分别是多少,再按上 述步骤操作一遍
20、。 (3)把 2 个 500 毫升倒入 1 升的量杯中,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1 升=1000 毫升 【设计说明:从 1 毫升10 毫升100 毫升200 毫升500 毫升1000 毫升这样的认知 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建立毫升的直观认识,很好滴实现 1 升=1000 毫升的建构。 】 3感知体会 (1)练一练第 1 题:说说图中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药水? (2)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所带容器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3)估测:练习一第 4 题和练一练 第 1 题 每种饮料分别是多少毫升? 问:每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 1 升?你是怎么想的? (4)出示练一练第 2 题中的三个容器。 问:如果在
21、里面倒入 50 毫升水,水面各在哪里?先估测,再动手操作。 估计每个容器盛满水大约有多少毫升?实验验证。 (5)记一记:出示一些学生带来的不规则的饮料瓶,猜一猜是大于 1 升还是小于一升。记 住一些常用瓶子的容量,是小盒装牛奶大约 250 毫升,常见的矿泉水瓶容量为 500600 毫 升 三、巩固拓展 1练一练 第 3 题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交流,说说想法。 2练习一 第 5 题 按题目要求做一做,并算一算喝一口大约有多少毫升。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一口大约有多少毫升,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容量观念, 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 3练习一第 6 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补充补充 1、一壶水可
22、以充满 2 只热水瓶,一只热水瓶的水可以冲 4 杯茶,一杯茶 250 毫升,想一 想,一壶水有多少毫升?合多少升? 2、一瓶酸奶 200 毫升,小红一家 3 口今年订了一年的酸奶,每人每天喝一瓶。一年里他 们全家喝掉的酸奶如果倒入容量为 2 升的水壶里,可以倒满多少壶? 四、全课总结:今天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认识毫升 ml 长、宽、高都是 1 厘米的小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 1 毫升 1 毫升大约等于 20 滴水 1 升=1000 毫升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虽然准备了很多容器,让学生直观感知,但是感觉还是不够,应该要让学生人 人去体验。比如,用滴管测量 1 毫升可
23、以滴多少滴水,大家伙一齐对着屏幕数水滴,得出一 致的答案,口和脑子处于一种比较机械的运动状态,没有能真正参与其中。如果让学生人人动 手操作去理解,答案虽然不统一,但孩子通过自己的活动,真正感受到了一毫升水到底有多少 肯定效果更好。另外,利用自己的学具来研究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时,虽然最后会出现不精确 的结果,但通过孩子自己眼、耳、手、脑的协同作战得出的结 论,会让学生记得更深、更牢。 练习一练习一 教学内容:P67 第 711。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升和毫升的认识,使学生对升和毫升的概念更加清晰,并能熟 练地进行升与毫升的简单换算。 2通过练习,使学生提高对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的估计
24、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辨析升与毫升的概念。 教学难点:估计容器的容量。 教学准备:光盘、一个 1 升的量杯、 “想想做做”第 6 题中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升与毫升的概念练习 1练习一第 7 题 学生独立连线,集体交流。 2练习一第 8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二、升与毫升的换算练习 1练习一第 9 题 先看图说出每个量杯里各有多少毫升水,再算一算:这 4 个量杯的水合起来比 1 升多还是 比 1 升少?多多少? 2练习一第 10 题 学生独立填写,再说说是怎样比较的。 3.练习一 第 11 题 先说说自
25、己了解到什么信息?怎么计算?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常见容器容量的估计练习 出示:矿泉水瓶和矿泉水桶 一瓶酱油的容量 一个纸杯的容量,自己吃饭的碗的容 量 、经常用的杯子的容量 四、综合练习 1判断(对的打“” ,错的打“” ) (1)一瓶娃哈哈有 180 升。 ( ) (2)明明今天喝了 400 毫升牛奶。 ( ) (3)水瓶的容量比奶瓶的容量大。 ( ) (4)1 升水重 1 千克。 ( ) (5)用滴管滴 100 滴水大约是 5 毫升。 ( ) 2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个纸杯可盛水 200 毫升,5 个纸杯可盛水 1( ) 升 毫升 (2)甲容器可盛水 3000 毫
26、升。乙容器可盛水 3.1 升。甲容器的容量比乙容器的容量 ( ) 。 大 小 3.妈妈用 1380 毫升西瓜汁好和 620 毫升牛奶做成西瓜牛奶,妈妈共做了( )升的西瓜 牛奶。 4.阳光餐厅的王师傅把一瓶 5 升的油平均装在 10 个油壶里,平均每个油壶装多少毫升? 5.小倩用一个容量为 200 毫升的量杯测量一个保温杯的容量。她将量杯装满水倒入保温杯 中,倒第 6 次时才倒满,这时量杯中还有 100 毫升水。这个保温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五、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 直观体验,积累经验,提升认知直观体验,积累经验,提升认知 升和毫升 ,考虑到学生平时很少关注这方面的知识,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
27、之前 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为了能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容量观念,积累较多的直观经验,我结 合教材准备了大量的容器,从锅碗瓢盆到瓶瓶罐罐,只要可以我都搬进了课堂,尽可能地创设 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容量单位时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一、利用直观教学,认识毫升和升 容量是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学生又是在没有认识体积的基础初次接触,所以课堂上我尽量 采用直观教学,每节课都搜集了各种容器,做了大量的准备,教学时我也改变了以往数学课的 模式, 用大量的实验操作来代替空洞的说教。学生对我这种实验式的数学课表现出了极高的兴 趣,课堂气氛活跃不说,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估计能力都得到了很好地
28、锻炼。 二、创设体验式学习情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由于升和毫升的认知本身就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比较枯燥,产生一定的困难。 为了能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升和毫升的容量单位,积累较多的直观经验,我创设了以下的教学 情境,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比如, 问题引入,你们在观察中发现生活中哪里用到了升和毫升?学生除了举起自己的小 手,还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瓶瓶罐罐和包装盒。等学生交流完毕,我选择了一些学生剪下来的 标有升和毫升的包装, 放在实物投影上给学生看, 请学生介绍从哪里剪下的?用的是哪个单位, 怎样用字母表示?解决了升和毫升的符号认识。同时通过交流,学生有了直观认识,生和毫升 多用于液体
29、的计量,比如生活中的油、酱油、醋、药水、汽油等。除了这些,一些乳液,比如 护手霜等,有时会用克做单位,有时也会用毫升做单位。用滴管取 1 毫升的水,滴入手心中, 学生感知 1 毫升的水是十滴左右,反复几次。在量杯中分别取 100 毫升、500 毫升、1000 毫升 的水倒入升的容器中,感知升和毫升的进率。教学重点的解决、难点的突破都请学生介绍说明 或用一个一个的小实验解决。从课堂气氛来看,学生人人参与,思维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非 常高。 三、目标达成度低,体验需更深入 本单元的知识目标主要有两个: (1)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它们之间地进率并能准 确换算。 (2)能准确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
30、学生的估计能力和意识。前一个目标比较容易达 成,难的是后一个目标。教学中,我准备了各种容器,让学生反复地比较、猜想、验证就是为 了提高这个目标的达成度,可学生作业中反馈出来的问题如同给我当头一棒 我仔细分析了原因,可能有这样两个:第一,教材编排不太合理。让学生在没有认识体积的情 况下直接学习容量, 不符合认知发展须循序渐进的规律, 因此学生学起来肯定会有困难。 第二, 生活经验太贫乏。这方面的知识本身就较抽象,不要说是学生,就连我们老师平时关注的也较 少, 学生的脑海中所能联想到的有关容量的信息实在太少,虽然课堂中我已经想尽各种办法在 帮助学生积累有关容量的直观经验,但仅仅利用几堂课的有限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教学时 受许多物质条件的限制,比如浴缸、大的洗 澡盆、水池等这些容器无法带进教室,让学生回 家测试又无法具体指导等等。这些矛盾的解决还有待于和老师们做进一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