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11.地球的内部_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 资源ID:190627       资源大小:35.51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11.地球的内部_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1、11.11.地球的内部地球的内部 【主要概念】 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 【涉及课标】 14.5 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描述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深入前两课本质层面, 旨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和地壳运动模式, 初步了解地壳运动会导致地表发生全球性或小范围的海陆变迁, 能初步从宏观层面解释地形高 低起伏、火山地震频发的原因。 本课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地球内部结构与地壳运动。先让学生根据火山喷发、 地热、 地震中的物质和能量推测地球内部可能是怎样的,再通过阅读资

    2、料认识人类探索地球内 部的主要方法和成果,以及科学家对地球内部圈层运动模式做出的猜测。第二部分是模拟地球 板块的漂移与碰撞,通过观察进一步理解地壳运动时板块之间的碰撞、分离与交错,意识到能 量来自地壳下方处于对流运动状态的岩浆。第三部分是认识地壳运动导致海陆变化,遵循从局 部到整体的认知规律, 先让学生根据喜马拉雅山上发现的海洋类生物化石推测喜马拉雅山地区 很久以前的情况,建立陆地和海洋会转化的意识;再观察地球大陆板块变化示意图,认识陆地 的变化趋势,从而认识海陆变迁、大陆漂移也是地壳运动的结果,为今后继续认识地表变迁理 论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火山和地震这些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

    3、有一定了解, 但是对地球内部知之甚少。 他们也许从课外读物中获取了地壳、地幔、地核这些名词,但是并不了解地球各圈层的结构特 点与运动模式。 本节课要帮助学生建立地球内部的运动与海陆变迁、 大陆漂移之间的有机联系。 【学习目标】 1. 通过资料学习,能说明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与特点。 2. 通过阅读、 模拟实验, 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模式, 能解释地壳缓慢移动的原因和结果。 3. 借助研讨与交流,认识海陆变换、大陆漂移也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说明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与特点。 难点:通过模拟实验推测、解释地壳运动的原因和表现。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烧杯、

    4、泡沫块(有编号)、抹布、隔热手套、淀粉 糊、红色素、搅拌棒、镊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一、导入 1. 出示地球图片,提问:通过前几课的学习,你对地球有了哪些认识? 2. 谈话:大家对地球表面有所了解。那么,地球的内部是什么样的? 学生根据课外知识谈谈自己的认识。 3. 揭题板书 【设计意图】 调动学生已有经验,探明学生关于地球内部的前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同 时揭示研究课题。 二、地球内部的结构与特点二、地球内部的结构与特点 (一)根据自然现象推测地球内部的样子(一)根据自然现象推测地球内部的样子 1. 出示火山和地震的图片,提问:你能从下面这些现象中推测一下地球内部的样子吗? 火山:地球内

    5、部温度高、压力大、有岩浆。 地震:地球内部会运动、岩层会承受很大压力,积聚的能量需要释放。 2. 出示地热,谈话:地热能不能帮助我们推测出地球内部的情况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地热。 地热:地球内部很热,可能比地表温度高。 (二)用钻探的方法探索地球内部(二)用钻探的方法探索地球内部 1. 提问:除了通过自然现象进行推测之外,你觉得了解地球内部,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提出钻洞 谈话:钻探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可以直接看到地球内部的结构。人类现在已经钻到多深了 呢? 2. 谈话:钻了 12 千米,用了 24 年。前苏联在克拉半岛钻井,从 1970 年到 1994 年,整 整 24 年。为什么钻到 1

    6、2 千米,就不再钻了? 学生交流想法。 原因:(1)地球内部温度很高,钻头难以承受高温。(2)12 千米,岩层已经非常像流 体,钻孔孔壁无法稳定,会塌孔,钻好的孔会自行闭合。(3)资金超出预算,又没有实际效 益。 3. 讲述:我国自主研发的钻探机“地壳一号”能钻 10 千米(1 万米),在松辽盆地,主 要用于研究地球演变,以及能源探测。 (三)用地震波探测地球内部(三)用地震波探测地球内部 1. 提问:钻探这种方法很有限,没法钻到地球的中心。不过人们还有一种方法能够探测 地球内部,就是地震波探测。 2. 讲述:可以通过地震波探测。在世界各地都设有地震波监测站,1910 年,科学家莫霍 洛维奇意

    7、外地发现,地震波在传到地下 50 千米处有折射现象发生,也就是说地震波的速度和 方向会忽然改变,他推测,这个地方是地球内部两种不同物质的分界面,而且,这个分界面具 有全球性。后人把这个分界面称为莫霍界面。同样的,在地下 2900 千米处,地震波也会发生 变化,这说明什么呀?这也是两种不同物质的交界面,这是科学家古登堡发现的,所以叫古登 堡界面。后来,科学家根据这两个面,把地球划分为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设计意图】从根据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进行推测,到利用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探测,将科 技史融入地球内部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内部的历程,解开学生心中的困惑,揭开 地球内部的神秘面纱。这

    8、部分内容是学生不熟悉的,因此以教师补充为主。 (四)地壳、地幔、地核的特点(四)地壳、地幔、地核的特点 1. 谈话:这三个圈层分别有什么特点?厚度怎样?温度怎样?有哪些物质?我们来看一 段视频。 学生说说三个圈层的特点,教师 PPT 补充。 2. 提问:地球内部的结构有点像什么呀?(出示鸡蛋图) 学生说说类比结构 3. 提问:现在人类钻探的最大深度是 12 千米,对比一下,钻到哪一个圈层了? 连地壳还没钻透呢! (五)(五)地球内部的运动地球内部的运动 1. 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地球内部的结构,那这些结构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学生由火山和地震推测出是运动的。 2. 谈话:地球内部究竟会产生怎

    9、样的运动?老师这有一份资料和一些关键词卡片。请大 家阅读资料,一会儿上来按照从原因到结果的顺序,摆一摆这些卡片。 3. 学生阅读,然后两人上台贴卡片,并介绍地球内部的运动方式。 地震 地幔、地核 运动 地壳运动 缓慢的板块移动 4. 教师补充: (1)地幔、地核会进行水平运动和上下运动。 (2)地震是直接感知的,板块移动是缓慢进行的。 (3)什么是板块?板块构造学生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一块完整的,而是分裂成许多 块,科学家划分为六大板块。 (4)板块移动分为碰撞、分离、交错。(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文本资料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结构特点与运动 模式。带着任务进行资料学习,

    10、使学生的自主阅读更有针对性,能够主动思考与梳理地球内部 运动与地表现象之间的联系,建立因果关联。 三、三、模拟实验:地球板块的漂移与碰撞模拟实验:地球板块的漂移与碰撞 1. 谈话:地核与地幔的运动,到底会不会造成地壳运动呢?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模拟实验 来研究。 2. 出示实验器材,提问:酒精灯、淀粉糊、泡沫分别模拟的是什么? 酒精灯地球内部的热量 淀粉糊岩浆 泡沫块地球板块 3. 播放实验视频 4. 实验流程: (1)向淀粉中加入热水,搅拌均匀。 (2)加热淀粉水,搅拌至粘稠。 (3)放入泡沫块,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观察什么?泡沫块和淀粉糊是怎样运动的。怎 么记录?用箭头标出它们的运动方向。 (

    11、4)熄灭酒精灯,整理器材。(5)熄灭酒精灯,整理器材。 分工:1 号负责酒精灯,2 号负责淀粉糊,3 号负责泡沫块和记录,4 号戴手套整理器材。 5.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用搅拌棒挤一挤、推一推,帮助学生观察现象。 6. 汇报: (1)泡沫块是怎样运动的?(1 号和 2 号分离,2 号和 3 号碰撞) (2)由此推测,地球板块会怎样运动? (3)是谁给了泡沫块力量,让它运动的? (4)地球板块运动的力量来自什么? 学生:岩浆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产生的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模型思维。实验中,教师的指导能够 帮助学生聚焦现象。汇报环节,有层次的问题设计,有利于学生将实验

    12、想象与自然现象进行类 比,从现象层面深入到本质,厘清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四、认识海陆变化四、认识海陆变化 (一(一)喜马拉雅山:板块碰撞或交错喜马拉雅山:板块碰撞或交错 谈话:我们模拟出了地球板块的运动,现实中有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地球板块在缓慢地移 动。 出示喜马拉雅山图片,谈话:这是喜马拉雅山,它是世界最雄伟高大的山系。可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采集到鱼龙、菊石类、双壳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你能用 这节课学到的板块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释解释吗? 学生:地球板块的碰撞与交错,造成了海陆变化。 谈话:是不是你们推测的这样呢?我们来看一看。视频喜马拉雅山 (二)(二)大陆漂移:

    13、板块分离大陆漂移:板块分离 谈话:看来和你们的猜想是一样的,喜马拉雅山是一个证据,还有别的吗? 出示地球大陆板块变化示意图,学生说说发现,介绍自己知道的“大陆漂移”学说。 播放视频大陆漂移,学生预测未来板块会有什么变化。 总结:今天,我们通过资料学习、模拟实验、交流讨论等方法,了解了地球内部的构造及 特点。学到这,你有新的疑问产生吗?希望大家课后能够运用查阅资料、建构模型的方法,进 行研究。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对新知的应用与迁移,学生利用地球板块运动的相关知识,对喜马 拉雅山和大陆漂移的例子进行解释,就是在运用知识,这一过程既是建立宏观认知的过程,也 是评价课堂学习效果的一种方法。 对这两个

    14、例子的解释不要求学生面面俱到, 能初步解释即可, 为今后继续认识地表变迁理论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 地球的内部 地壳 地幔 地核 ( 外 内 ) 地震 地壳运动 缓慢的板块移动(碰撞、分离、交错) 【教学反思】 巧用策略,丰富资料学习。巧用策略,丰富资料学习。地球的内部是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不可避免地需要学生进行视 频、文本资料的学习。为了避免枯燥,教师采用了任务代入式的教学策略。例如,在观看视频 地球内部有什么之前,先出示问题:三个圈层分别有什么特点?厚度怎样?温度怎样?有 哪些物质?这样有利于学生一边观看, 一边思考, 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使视频学习更有针对性。 又如,在阅读“地球内部的运

    15、动”资料之前,教师布置了贴卡片的任务,这个任务能够帮助学 生梳理文本信息,厘清地球内部运动与地表变化之间的关系。该任务使机械地阅读变为主动地 思考,促进了思维发展。 融入科技史,兼顾融入科技史,兼顾 what 与与 how。学生对地球内部是充满好奇的,有些学生从课外读物中 已经知道了地壳、地幔、地核等名词,但是并不了解圈层的来源与具体特点。因此,教师补充 了钻探、地震波探测等科学技术史,让学生不仅了解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而且知道人们是如 何探索出来的,体会到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离不开技术的支持。;精品教育资料文库。 注重下水实验,提升课堂效率。注重下水实验,提升课堂效率。本课的模拟实验是有难度的,执教者课前做了大量的下水 实验,不断调整水和淀粉的比例,更换泡沫块材料,测试冷水与热水的实验时间,最终确定了 课堂实验方案。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观察到丰富的 现象。虽然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已经一次比一次有效。各个地区的教师,也要在课前 做好下水实验,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好实验方案, 确保课堂上不浪费时间,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地幔、地核 运动


    注意事项

    本文(11.地球的内部_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为本站会员(花好****3)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