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类文阅读类文阅读-1 白鹭白鹭 春天的黄鹂(节选) 刘学刚 黄鹂,单是汉字,就已构成视觉上的灿烂了;单是音节,就已充满听觉上 的(宛 婉)转了。“羽毛新刷陶潜菊,喉舌初调叔夜琴”,古远的诗句就在枝条 上翠绿着。面对此情此景,谁不耳聪目明? 仿佛凤凰栖于碧梧,仙鹤止于高松,( )春天里的翠柳,( )能 展现黄鹂的全部美丽。鸟是树金黄的心跳,树是鸟翠绿的羽毛。黄鹂鸣于翠柳, 是鸟在其中生命得以辉煌、人在其中心情得以超然的一种极(致 至)。黄鹂就 这么一叫,天就澄明了,地就碧绿了,人就轻松了。 那是春天里一(副 幅)最美丽的画面:黄鹂早早醒来了,柳树早早就站 在等待里,谁都不想辜负这明媚的春光。尽管
2、这个春天来得太晚太晚,这是盛 唐的秩序被打乱后第一个色彩(清 青)丽的春天。让花草落泪去。让马蹄纷 乱去。蜀中的天堑之险,应该把喧嚣挡在外面的。浣花溪畔,有花便是韵脚, 有水定在吟咏。 那一刻,诗圣走在黄鹂的歌里,黄鹂歌在诗圣的诗里。“两个黄鹂鸣翠柳”, 这其中的一个,便是诗圣自己了。看着一行深受鼓舞的白鹭,诗圣把耳朵望成 了八方。黄鹂唱着,诗圣吟着,两个黄鹂奏出千年不去的绝响。 (选自牛城晚报2009.03.13) 1.用“”画出文中括号中正确的字。 2.“两个黄鹂鸣翠柳”出自诗圣 的绝句,请将这句诗补 全 。 3.在文章括号中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并造句。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自然的内容
3、。 【参考答案】 1.婉 致 幅 清 2.杜甫 一行白鹭上青天 3.只有才 示例:朋友之间,只有相互体谅,才能搞好团结。 4.从听觉的角度描写黄鹂的鸣叫抑扬动听。 杜 鹃(节选) 郭沫若 杜鹃,敝 (b p )同乡的魂,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恐怕任何鸟都比不 上。 我们一提起杜鹃,心头眼底便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 它本身不用说,已经是望帝的化身了。有时又被认为薄 (bo b )命的佳 人,忧国的志士;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可怜,哀惋,纯洁,至诚 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了爱的象征。这爱的象征似乎已经成为了民族的感情。 而且,这种感情还超越了民族的范围,东方诸国大都受到了感染。例如日 本,杜鹃在文学
4、上所占的地位,并不亚于中国。 然而,这实在是名实不符的一个最大的例证。 杜鹃是一种灰黑色的鸟,毛羽并不美,它的习性专横 (hng h ng)而残 忍。 杜鹃是不营巢的,也不孵卵哺雏。到了生殖季节,产卵在莺巢中,让莺替 它孵卵哺雏。雏鹃比雏莺大,到将长成时,甚且比母莺还大。鹃雏孵化出来之 后,每将莺雏挤出巢外,任它啼饥号寒而死,它自己独霸着母莺的哺 (b f) 育。莺受鹃欺而不自知,辛辛苦苦地哺育着比自己还大的鹃雏;真是一件令人 不平、令人流泪的情景。 想到了这些实际,便觉得杜鹃这种鸟大可以作为欺世盗名者的标本了。然 而,杜鹃不能任其咎。杜鹃就只是杜鹃,它并不曾要求人把它认为佳人、志士。 (选自
5、郭沫若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 1.选择文章括号中正确的读音,画“”。 2.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恰当的四字词语。 (1)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 (2)因饥饿寒冷而哭啼,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 (3)名声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 ) 3.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省略没有说完的内容。 B.省略同类词语。 C.表示意在言外的省略。 D.表示事物或道理的多项列举。 4.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 因为受到国民党的迫害避居日本。 文章采用了借 物喻人的手法,文章写到杜鹃凶狠残暴的情景和莺辛苦哺育雏鹃受欺而不自知, 实际上分别隐喻了什么? 5.文章最后一段, 先写“杜鹃这种鸟大可以作为欺世盗名的标本”, 又说“杜鹃 并不曾要求人把它认为佳人、志士”这段话包含了哪两方面的意思? 【参考答案】 1.b b hng b 2.欺世盗名 啼饥号寒 名实不符 3.A 4.杜鹃凶狠残暴的情景隐喻国民党, 莺辛苦哺育雏鹃受欺而不自知隐喻受欺 骗受蒙蔽的人民群众。 5.杜鹃虽然被人误认作佳人、志士,但自己并没有欺世盗名的动机,言外之 意是国民党统治者信口雌黄的反动宣传,包藏着欺世盗名的祸心。人们对并无 欺世盗名之心的杜鹃都产生误解,那么在善于做反动宣传、欺世盗名的国民党 面前就更容易受欺骗、受蒙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