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册知识梳理

    • 资源ID:194092       资源大小:80.23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册知识梳理

    1、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1.生产力生产力 (1) 含义: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2) 基本要素: 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其中,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合称 生产资料。 (3)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石器(石器铁器铁器机器机器机器人机器人 ) (4) 劳动者劳动者作为生产力中人的因素,是生产工具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在生产中起 主导作用。 (5) 劳动对象劳动对象:指在劳动中被采掘和加工的东西,可以是自然界原来就有的如地指在劳动中被采掘和加工的东西,可以是自然界原来就有的如地 下矿石,也可以是加工过的原材料如钢材等。下矿石,也可以是加工过的原

    2、材料如钢材等。劳动对象的范围大小也是衡量生产力 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6) 地位: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它总是处于不断进步的变化之中。 2 2、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1)含义: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主要内容: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方式产品的分配方式。 这三个方面是一个互相联系相互影响互相作用的统一整体,其中,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 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它两个方面。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它两个方面。 3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

    3、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 产 力 谁来改造:劳动者 人 们 利 用 自 然 和 改 造 自 然 的 能 力 怎么改造:生产工具 改造什么:劳动对象 物的因素 人的因素 生 产 关 系 生 产 过 程 中 形 成 的 人 与 人 之 间 的 关 系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生产关系的基础) (公有制、私有制)(公有制、私有制) 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 (雇佣剥削、平等互助)(雇佣剥削、平等互助) 产品如何分配(平均分配、按资分配、按生(平均分配、按资分配、按生 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按需分配)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按需分配)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

    4、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 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就要相应地发生变化。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 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称生产方式。 (5)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2、上层建筑: 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以及与之相应的政 治法律机构、制度等,构成了社会的上层建筑。

    5、 三、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三、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 1、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 四、判断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是进步还是倒退的主要标准四、判断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是进步还是倒退的主要标准 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第一课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一框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 (一一

    6、) )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地位:是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级阶段 2、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共同劳动; 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在生产中形成了平等互助的关系; 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3、原始人生活的基本单位:氏族 4、管理集体事务:氏族议事会 5、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化: 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代替了氏族集体劳动; 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 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 6、奴隶社会生

    7、产关系的特点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努力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7、奴隶社会的历史进步性: 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 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 ,迈入了文明时代,这是 历史的进步。 8、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原始社会被有剥削、有压迫的奴隶社会代替是历史的进 步吗,为什么? 一个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是历史进步还是倒退,主要看生产关系是否适主要看生产关系是否适 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人类社会

    8、发展的总趋势。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 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 城市的出现、 文字的发明和应用、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 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1.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2.封建统治的方式: 经济剥削: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

    9、主剥削农民的基础 主要方式:收取地租(劳役、实物、货币) 其他方式:高利贷、苛捐杂税、徭役 政治压迫: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思想钳制:散播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 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 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条件: 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有人) 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有钱) 5.资产

    10、阶级革命: (1)原因: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显示出很大的优势。但是,封建制度 的存在使新兴资产阶级的这种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只有推翻封建政权,才能为资本主义发 展扫清障碍。 (2)过程: 新兴资产阶级和他们的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利用劳动人民的 力量,发动了向封建地主夺取政权的革命。 (3)积极影响: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 阶段。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 飞跃, 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1、(1)基本特征: 生产过剩: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 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 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 大批生产企业、 银行破产, 大批工人失业, 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3)直接原因:直接原因: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个别企 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

    12、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4)根本原因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7.为什么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 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 盾;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命 运。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了,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13、是 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二框第二框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正确认识空想社会主义: (1 1)进步性)进步性: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社会的诉求,为科学社会 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思想来源。 (2 2) 局限性) 局限性: 仅从理性、 正义等原则出发, 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 没有触及本质问题; 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社 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2.科学社会主义 (1)思想来源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2)历史前提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3)理论基石理论基石: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

    14、结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 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 的伟大飞跃的伟大飞跃。 (4)诞生标志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 3.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 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生产关

    15、系的特点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 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3.十月革命的意义十月革命的意义: 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了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 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4.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制度的曲折与发展?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出现严重曲折; 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

    16、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从人类发社会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 大生命力。 第二课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一、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一、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喑境地。 2、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3、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1) 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

    17、民地或半殖民地,维护其在华特权,它们决不允许 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2) 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并且与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 的联系,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 的民主革命的使命。 4、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 解放,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另辟新路。 二、胜利的征程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主心骨诞生) (1) 成立条件: 19

    18、21 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2) 道路探索: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农村 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3)历史意义: 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经过 28 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大革命大革命、土土 地革命战争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 1949 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统一战

    19、线,武装斗争,党的建 设。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 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 勇战士。 2、新民主主义革命 (1)(1)性质性质: 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 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2)(2)转折点转折点:五四运动 (3)必然性:(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的具体内容及关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 革命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

    20、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 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进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 趋势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 (关系) (4)特点(三个“新”): 就领导权来说就领导权来说,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这一点具有决定性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意义; 就革命前途来说就革命前途来说,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 会主义社会; 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

    21、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5)胜利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对中国: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 界民族之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 现实道路。 对世界:对世界: 新中国的诞生,是 20 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 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

    22、人民争取解放 的斗争。 (6)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三、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三、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过渡时期(过渡时期(19491949- -19561956 年)年) 1、时间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 是要往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 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一 化三改化三改”。(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 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3、从新民主

    23、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是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 的社会主义改造; 是个体农业经济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是国际形势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4、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和历史意义: (1)标志: 1956 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 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2)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

    24、主义的积极性。 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 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在中国 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存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作用: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 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 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存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 的社会变革。 四、在艰辛探索中前进四、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社会主义基本制

    25、度确立后,崭新的历史课题: 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2、我们自己的路: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 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 3、中共八大、中共八大: (1) 历史定位及价值: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 会。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最重要的贡献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 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 社会主义

    26、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 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 国。 4、艰辛探索的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运输等越础设 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 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 人们的精祌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 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我国

    27、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5、正确评价探索中的曲折: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 发生了 “文化大革命” 十年内乱,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就,为在新的 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第三课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一节第一节 伟大的改革开放伟大的改革开放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1978 年 12 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重

    28、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路线、 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 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意义: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伟大转折,开启了开启了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改革开放的历程 (1)改革开放起步阶段(1978 年到 1992 年): 1980 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步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步 伐伐。 1982 年,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 1984 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

    29、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企业改革 迈出重要步伐迈出重要步伐。 1984 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 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 开辟为经济特区。 1990 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2)改革开放逐步深化阶段(1992 年到 2013 年) 以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001 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200

    30、3 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3)改革开放全面深化阶段(2013 年至今) 2013 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市场在 资源配置中起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2013 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易试验区。 20172017 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都表明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 阶段。 二、改革开放的意义二、改革开放的意义 1.1.改革开放的意义改革开放的意义 历史意义(改变四个面貌,实现三个飞跃改变四

    31、个面貌,实现三个飞跃) 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 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 伟大飞跃。 现实意义(一个“重要法宝”,一条“必由之路”,两个“关键一招”一个“重要法宝”,一条“必由之路”,两个“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路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 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 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


    注意事项

    本文(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册知识梳理)为本站会员(花好****3)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