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 2 课时课时 证明证明、最值最值、范围范围、存在性问题存在性问题 考点一 证明问题互动讲练型 考向一:定点问题 例 1 2020 全国卷已知 A,B 分别为椭圆 E:x 2 a2y 21(a1)的左、右顶点,G 为 E 的上顶点,AG GB 8.P 为直线 x6 上的动点,PA 与 E 的另一交点为 C,PB 与 E 的另一交 点为 D. (1)求 E 的方程; (2)证明:直线 CD 过定点 悟 技法 圆锥曲线中定点问题的两种解法 (1)引进参数法:引进动点的坐标或动线中系数为参数表示变化量,再研究变化的量与参数何 时没有关系,找到定点 (2)特殊到一般法:根据动点或动线的特殊情况探索
2、出定点,再证明该定点与变量无关. 考向二:定值问题 例 2 2021 南昌市高三年级摸底测试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 Q(1,2), F(1,0),动点 P 满足|PQ OF |P F |. (1)求动点 P 的轨迹 E 的方程; (2)过点 F 的直线与 E 交于 A,B 两点,记直线 QA,QB 的斜率分别为 k1,k2,求证:k1 k2为定值 悟 技法 圆锥曲线中定值问题的特点及两大解法 (1)特点:待证几何量不受动点或动线的影响而有固定的值 (2)两大解法: 从特殊入手,求出定值,再证明这个值与变量无关; 变量法:其解题流程为 变式练(着眼于举一反三) 12021 昆明模拟
3、已知抛物线 C:y24x 的焦点为 F,准线为 l,P 是 C 上的动点 (1)当|PF|4 时,求直线 PF 的方程; (2)过点 P 作 l 的垂线,垂足为 M,O 为坐标原点,直线 OM 与 C 的另一个交点为 Q,证 明:直线 PQ 经过定点,并求出该定点的坐标 2.2021 长沙市四校高三年级模拟考试已知点 P 为圆 x2y24 上一动点,PQx 轴于点 Q,若动点 M 满足OM 3 2 OP 2 3 2 OQ (O 为坐标原点) (1)求动点 M 的轨迹 E 的方程; (2)过点(1,0)的直线 l1,l2分别交曲线 E 于点 A,C 和 B,D,且 l1l2,证明: 1 |AC|
4、 1 |BD|为 定值 考点二 最值、范围问题互动讲练型 例 3 2021 安徽省示范高中名校高三联考已知抛物线 E:y22px(p0),过其焦点 F 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 A(x1,y1),B(x2,y2)两点,满足 y1y24. (1)求抛物线 E 的方程; (2)已知点 C 的坐标为(2,0),记直线 CA,CB 的斜率分别为 k1,k2,求 1 k21 1 k22的最小值 悟 技法 求范围问题的关键是建立求解关于某个变量的目标函数,通过求这个函数的值域确定 目标的范围在建立函数的过程中要根据题目的其他已知条件,把需要的量都用我们选用的 变量表示,有时为了运算的方便,在建立关系的过程中也
5、可以采用多个变量,只要在最后结 果中把多变量归结为单变量即可,同时要特别注意变量的取值范围. 变式练(着眼于举一反三) 32021 湖南省长沙市高三调研试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点 M(2,1),动点 P 到直线 y1 的距离为 d,满足|PM|2d2|PO|26. (1)求动点 P 的轨迹 C 的方程; (2)过轨迹 C 上的纵坐标为 2 的点 Q 作两条直线 QA,QB,分别与轨迹 C 交于点 A,B, 且点 D(3,0)到直线 QA,QB 的距离均为 m(0m 2),求线段 AB 中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考点三 存在性问题互动讲练型 例 4 2021 广东省七校联合体高三联考
6、试题已知点 A(x1,y1),B(x2,y2)是抛物线 y2 8x 上相异两点,且满足 x1x24. (1)若直线 AB 经过点 F(2,0),求|AB|的值 (2)是否存在直线 AB,使得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 x 轴于点 M,且|MA|4 2?若存在, 求直线 AB 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悟 技法 求解存在性问题时,通常的方法是首先假设满足条件的几何元素或参数值存在,然后利 用这些条件并结合题目的其他已知条件进行推理与计算,若不出现矛盾,并且得到了相应的 几何元素或参数值,就说明满足条件的几何元素或参数值存在;若在推理与计算中出现了矛 盾,则说明满足条件的几何元素或参数值不存在
7、,同时推理与计算的过程就是说明理由的过 程. 变式练(着眼于举一反三) 42021 惠州市高三调研考试已知椭圆 C:x 2 a2 y2 b21(ab0)的左顶点为 A,右焦点为 F2(2,0),点 B(2, 2)在椭圆 C 上 (1)求椭圆 C 的方程; (2)直线 ykx(k0)与椭圆 C 交于 E,F 两点,直线 AE,AF 分别与 y 轴交于点 M,N.当 k 变化时,在 x 轴上是否存在点 P,使得MPN 为直角?若存在,求出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第第 2 课时课时 证明证明、最值最值、范围范围、存在性问题存在性问题 课堂考点突破课堂考点突破 考点一 例 1 解析:(
8、1)由题设得 A(a,0),B(a,0),G(0,1) 则AG (a,1),GB (a,1)由AG GB 8 得 a218,即 a3. 所以 E 的方程为x 2 9y 21. (2)设 C(x1,y1),D(x2,y2),P(6,t) 若 t0,设直线 CD 的方程为 xmyn,由题意可知3n3. 由于直线 PA 的方程为 yt 9(x3),所以 y1 t 9(x13) 直线 PB 的方程为 yt 3(x3),所以 y2 t 3(x23) 可得 3y1(x23)y2(x13) 由于x 2 2 9y 2 21,故 y 2 2x 23x23 9 , 可得 27y1y2(x13)(x23),即 (2
9、7m2)y1y2m(n3)(y1y2)(n3)20. 将 xmyn 代入x 2 9y 21 得 (m29)y22mnyn290. 所以 y1y2 2mn m29,y1y2 n29 m29. 代入式得(27m2)(n29)2m(n3)mn(n3)2(m29)0. 解得 n13(舍去),n23 2. 故直线 CD 的方程为 xmy3 2, 即直线 CD 过定点 3 2,0 . 若 t0,则直线 CD 的方程为 y0,过点 3 2,0 . 综上,直线 CD 过定点 3 2,0 . 例 2 解析: (1)设 P(x, y), 则 PQ (1x, 2y), PF(1x, y).OF (1,0), 由|P
10、Q OF |PF |得|1x| 1x2y2,化简得 y24x, 即动点 P 的轨迹 E 的方程为 y24x. (2)设过点 F(1,0)的直线方程为 xmy1,A(x1,y1),B(x2,y2) 由 xmy1 y24x 得 y24my40,y1y24m,y1y24. k1k2y12 x11 y22 x21,x1my11,x2my21, k1k2 y12 my12 y22 my22 y12my22y22my12 my12my22 2my1y222my1y28 m2y1y22my1y24 , 将 y1y24m,y1y24 代入上式得,k1k28m 28 4m24 2,故 k1k2为定值2. 变式练
11、 1解析:(1)设 P(x0,y0),由|PF|4 得 1x04,解得 x03,所以 y0 2 3. 又 F(1,0),所以 kPF 2 30 31 3, 所以直线 PF 的方程为 y 3x 3或 y 3x 3. (2)设 P y20 4,y0 (y00),则 M(1,y0), 直线 OM 的方程为 yy0 x. 联立得 yy0 x y24x ,得 y20 x24x0,解得 Q 4 y20, 4 y0 . 当 y0 2 时,直线 PQ 的方程为 x1. 当 y0 2 时,直线 PQ 的方程为 yy0 4y0 y204 xy 2 0 4 , 化简得 y 4y0 y204(x1) 综合,可知直线
12、PQ 恒过点(1,0) 2解析:(1)设 M(x,y),P(x0,y0),则 Q(x0,0) 所以OM (x,y),OP (x0,y0),OQ (x0,0) 由OM 3 2 OP 2 3 2 OQ ,得 x 3 2 x02 3 2 x0, y 3 2 y0. 所以 x0 x,y02 3 3 y. 因为 x20y204,所以x 2 4 y2 31, 即动点 M 的轨迹 E 的方程为x 2 4 y2 31. (2)当直线 AC 的斜率为零或斜率不存在时, 1 |AC| 1 |BD| 1 3 1 4 7 12. 当直线 AC 的斜率存在且不为零时, 设直线 AC 的方程为 yk(x1), 代入曲线
13、E 的方程x 2 4 y 2 31,得(34k 2)x28k2x4k2120.设 A(x 1,y1),C(x2,y2),则 x1x2 8k2 34k2,x1x2 4k212 34k2 ,所以|AC| 1k2|x1x2|1k2x1x224x1x2121k 2 34k2 .因为直线 BD 的斜 率为1 k,所以|BD| 121 1 k 2 34 1 k 2 121k 2 43k2 ,所以 1 |AC| 1 |BD| 34k2 121k2 43k2 121k2 7 12. 综上, 1 |AC| 1 |BD| 7 12,是定值 考点二 例 3 解析:(1)因为直线 AB 过焦点,所以设直线 AB 的方
14、程为 xmyp 2,代入抛物线方 程得 y22pmyp20,则 y1y2p24, 解得 p2,所以抛物线 E 的方程为 y24x. (2)由(1)知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 F(1,0),则直线 AB 的方程为 xmy1, 代入抛物线的方程得 y24my40, 所以 y1y24m, y1y24, 则 k1 y1 x12 y1 my13, k2 y2 x22 y2 my23, 所以 1 k1m 3 y1, 1 k2m 3 y2, 因此1 k21 1 k22 m3 y1 2 m3 y2 2 2m26m 1 y1 1 y2 9 1 y21 1 y22 2m26m y1y2 y1y2 9 y1y222y1y
15、2 y21y22 2m26m 4m 49 4m28 16 5m29 2, 所以当且仅当 m0 时, 1 k21 1 k22有最小值 9 2. 变式练 3解析:(1)设动点 P(x,y),则|PM|2(x2)2(y1)2,|PO|2x2y2,d|y1|, 由|PM|2d2|PO|26, 得(x2)2(y1)2|y1|2x2y26, 化简得 y24x, 故动点 P 的轨迹 C 的方程为 y24x. (2)易知直线 QA,QB 的斜率存在且不为 0, 由(1)知点 Q(1,2),所以设直线 QA 的方程为 yk1(x1)2(k10), 则点 D 到直线 QA 的距离 d1|2k12| k211m,
16、整理得,(m24)k218k1m240. 设直线 QB 的方程为 yk2(x1)2(k20), 同理可得(m24)k228k2m240, 所以 k1,k2是方程(m24)k28km240 的两根, 644(m24)232m24m40, 所以 k1k2 8 m24,k1k21. 设 A(x1,y1),B(x2,y2), 由 yk1x12 y24x ,得 k1y24y4k180,164k1(4k18)0,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知,2y184k1 k1 , 所以 y142k1 k1 4 k124k22. 同理可得 y24k12. 设线段 AB 中点的横坐标为 x0, 则 x0 x1x2 2 y 2 1y
17、 2 2 8 4k22 24k 12 2 8 2(k21k22)2(k1k2)12(k1k2)22(k1 k2)3. 设 tk1k2,则 t 8 m244,2),x02t 22t3, 函数 y2x22x3 的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 x1 2, 因为1 22,所以 9x037, 所以,线段 AB 中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9,37 考点三 例 4 解析: (1)解法一 若直线 AB 的斜率不存在,则直线 AB 的方程为 x2.联立方 程得 y28x x2 ,解得 x2 y4 或 x2 y4 , 即 A(2,4),B(2,4)或 A(2,4),B(2,4), 所以|AB|8. 若直线 AB 的斜率存在
18、,设直线 AB 的方程为 yk(x2), 联立方程得 y28x ykx2 ,消去 y,得 k2x2(4k28)x4k20, 故 x1x24k 28 k2 4,无解 综上,可得|AB|8. 解法二 直线 AB 过抛物线 y28x 的焦点 F(2,0), 根据抛物线的定义, 得|AF|x12, |BF| x22, 所以|AB|AF|BF|x1x248. (2)假设存在直线 AB 符合题意,设直线 AB 的方程为 ykxb(k0),联立方程得 y28x ykxb ,消去 y,得 k2x2(2kb8)xb20,(*) 故 x1x22kb8 k2 4, 所以 b4 k2k. 所以 x1x2b 2 k2
19、4 k22 2. 所以|AB| 1k2x1x224x1x2 1k2424 4 k22 28 k 41 k2 . 因为 y1y2k(x1x2)2b4k2b8 k,所以 AB 的中点为 C 2,4 k . 所以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 y4 k 1 k(x2),即 xky60. 令 y0,得 x6.所以点 M 的坐标为(6,0) 所以点 M 到直线 AB 的距离 d|CM|62216 k2 4 k21 |k| . 因为|MA|2 |AB| 2 2|CM|2, 所以(4 2)2 4 k41 k2 2 4 k21 |k| 2,解得 k 1. 当 k1 时,b2;当 k1 时,b2. 把 k1 b
20、2 和 k1 b2 分别代入(*)式检验,得 0,不符合题意 故不存在符合题意的直线 AB. 变式练 4解析:(1)依题意,得 c2, 点 B(2, 2)在 C 上, 4 a2 2 b21, 又 a2b2c2,a28,b24, 椭圆 C 的方程为x 2 8 y2 41. (2)假设存在 P(x0,0),使得MPN 为直角,设 E(x1,y1)且 x10,则 F(x1,y1) 联立得 ykx x2 8 y2 41 ,消去 y 得(12k2) x280, 解得 x 2 2 12k2,x 1 2 2 12k2,y 1 2 2k 12k2,即 E 2 2 12k2, 2 2k 12k2 . 又 A(2 2,0),AE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y k 1 12k2 (x2 2), 当 x0 时,y 2 2k 1 12k2, M 0, 2 2k 1 12k2 ,同理可得 N 0, 2 2k 1 12k2 , PM x0, 2 2k 1 12k2 ,PN x0, 2 2k 1 12k2 , 由PM PN 0,得 x2 040, x02 或 x02,点 P 的坐标为(2,0)或(2,0)存在点 P,且坐标为(2,0)或(2,0), 使得MPN 为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