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 年年上海上海中考中考语文语文全真模拟卷(全真模拟卷(7) 一、文言文(40 分) (一)默写(16 分) 1.水何澹澹, _。 (曹操观沧海 ) 2._,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 3.荡胸生曾云,_。 (杜甫望岳 ) 4.去年今日此门中,_。 (崔护题都城南庄 ) 5.柳永的蝶恋花中,表明主人公情深志坚的句子是“_,_。” 【答案】山岛竦峙 水光潋滟晴方好 决眦入归鸟 人面桃花相映红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 消得人憔悴 【详解】作答此题时,要求句子符合题意,书写正确,不添字,不漏字,字的笔画写准确。注意“竦、峙、 决、消”易写成别字,“潋、眦”笔画易写错。 (二)阅
2、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第 6-9 题 (12 分) (甲)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岳阳楼记(节选)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 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
3、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6 望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岳”指的是_(山名) ;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_代文学 家范仲淹,岳阳楼和崔颢笔下的_都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2 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 分) 属予作文以记之。 8下列对诗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两段诗文的开头都交代了写作背景。 B两段诗文都是作者登高后的有感而发。 C两段诗文都写到了春天的景色。 D两段诗文都通过写景来抒发感情。 9两段诗文都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志向,甲诗表达了作
4、者_的雄心壮志,乙文表达了作者_的 人生抱负。 (4 分) 【答案】 6 杜甫 泰山 宋 黄鹤楼 7(滕子京)嘱托我写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8D 9 勇攀高峰,傲视一切 以天下为己任 【分析】 6 望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被称为“诗圣”。“岳”指的是东岳泰山。此诗为作者青年时所作,表现 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岳阳楼记 的作者是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 “江南三大名楼”包括: 滕王阁、 岳阳楼、 黄鹤楼。 7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属,同“嘱”,嘱咐。嘱托。作文,写文章。以, 来。之,代词,这件事。 8A.甲诗开头写远望泰山所见,乙文开头交代了写作背景;B.甲诗以“远望近望细望愿
5、望” 为序,前三联写景,后一联抒情。乙文也不是作者登高有感而发;C.甲诗没有写春天的景色,乙文“春和景 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是春天景物;故选 D。 9考查比较阅读。甲诗前三联写景,最后一联抒情,一语双交,即表达了自己要登上泰山顶峰的愿望,也 表达了自己要登上人生顶峰的决心。乙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 的政治抱负。 【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 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赋刻在它上面。嘱托
6、 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 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 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 (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
7、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 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 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 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10-12 题 (12 分) 小港渡者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 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沈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 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予愠为戏。趋行及 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 束,而前门已牡下矣。
8、余爽然,故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 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 (注释)小奚:未成年的书僮。沈:同“沉”。阖:同“合”。就:扎成 牡下:关门。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 分) (1)徐 行之(_) (2)穷 暮而无所归宿者(_) 11下列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因此问船夫:“是否能够到达南门呢?” B因此问船夫:“还能否看到南门开着吗?” C于是问船夫:“往南走能否到达城门呢?” D于是问船夫:“还能够赶得上南门开吗?” 12“予愠为戏”是因为船夫 _,结果果然因“ _ ”,等我们到达时“前门已牡下”。 “故思渡者言近道”,作者悟出的“道”是_。
9、(5 分) 【答案】 10 慢慢地 穷尽 11D 12 让明明在赶时间的我们慢慢走 趋行(束断书崩) 做事不能急躁,结果会适得其反(欲速 则不达) 【分析】 10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大意:如果 稳步慢走。徐:慢慢地。 (2)大意:日暮途穷而无所归宿的结局。穷:穷尽。 11考查对语句的理解。D关键词:因:于是。尚:还。故选 D。 12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予愠为戏”意思是我听了不觉动气,认为他的话是戏弄人。根据“徐行之,尚 开也;速进则阖”可知,“予愠为戏”的原因是:我们明明在赶时间,船夫却让我们慢慢走。根据“趋行 及半,小奚仆,束断书
10、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可知,我们没有听船夫的劝告,一 路急行,却因为“束断书崩”,等我们到达时“前门已牡下”。由此作者感悟到的道理是“天下之以躁急 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意思是:做事不能急躁,结果会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 。 【参考译文】 顺治七年冬,我从河岸一小码头上岸,吩咐小书僮背上用夹板捆扎好的一叠书相随,要去蛟州城。这 时西边的太阳已经落山,薄雾晚烟缠绕于树枝梢头,远望县城,大约有二里路程。于是顺便向摆渡船工问 道:“到城南门,现在赶路,还来得及进城吗?”那位摆渡者仔细打量小书僮,回答说:“如果稳步慢走, 还能进得城,要是急忙赶路,城门则已关闭。”我听
11、了不觉动气,认为他的话是戏弄人。我们二人于是脚 步匆匆、奋力奔走,行至半路,小书僮摔一跤,捆书的绳子断了,书籍散乱一地,小书僮坐在地上哭了起 来。待到将书理齐捆好,前方的城门已经下锁。此时,一种茫然若失之感袭上心头,我忽然觉得先前摆渡 者之言近似哲理:天底下那些因为急躁鲁莽给自己招来失败、日暮途穷而无所归宿的结局,大概就像这样 的吧。 二、现代文(38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3-17 题 (18 分) 植物也“聊天” 遇到家族亲属,会亲切地打个招呼,还会协调关系避免“窝里斗”;遇到竞争对手,就迅速地威胁 警告,并释放毒素抑制对方生长。 你能想象吗?做出这些反应的是平时看上去仿佛很安静
12、的植物。 在看不见的地下, 植物也“聊天”, 它们的世界很“热闹 ”。 研究发现,乡邻植物可以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进行对外交流。这种由化学物质主导的对外交流,可 以改变植物生长的微环境,调节养分供给,甚至影响产量。以中国南方经常相邻种植的竟然促进相邻的了 花生和木薯为例,我们来看它们是怎么交流的。 木薯先从根部向土壤中释放出氰化物,近的花生接收到这些信号后,就释放相应的乙烯。在乙烯影 响下,花生会主动缩减植株的繁茂程度,优先保证果实的养分供给。同时,乙烯还能聚集土壤中的有益微 生物到花生根部,提高花生对氮、磷等有效养分的吸收率,进而提高花生果实的饱满程度和产量。 此外,植物还可以对外发送物理信号
13、(声信号、点信号等)进行交流。澳大利亚生物学家的实验证 明将罗勒栽种到胡椒附近,胡椒的长势就会变得更好。即使用塑料布把二者隔开,胡椒依然能保持这种变 化,这是植物的声信号在发生作用。 不同植物甚至可以在第三方的帮助下进行交流。“菟丝子”就是一个热情的“送信使者”,比如当 昆虫侵害某植物的时候,该植物就发出抗虫信号,通过菟丝子将信号传输给其他植物,提醒它们戒备,增 强抗虫力。 除了进行交流,植物还能通过感知邻居发出的信号来决定是战是和。如小麦一旦感知到相邻的不同 植物达到一定的密度,威胁自己的水分和养分吸收,它就会开始大量分泌一种物质抑制其生长,就像是拿 起武器发动战争。反之,则和。对水稻的研究
14、进一步证实,有亲缘关系的水稻种植在一起,根系会尽量小 心翼翼地避开彼此,最大程度减少竞争,非亲非故的水稻种植在一起则相反,它们的根系会扎得更深,极 力 侵入和挤压对方的生存空间,抑制对方生长。科学家用确凿的证据表明,植物也有亲疏观念并具备相应 的辨识能力,对内相互协调,对外扩张领土。 科学家通过关注植物的“聊天”,破译植物语言,将适宜合种的植物相邻种植,抑制病虫害,增加 植物产量,促进农业生产。 13第段的“热闹”在文中的意思是_。 (2 分) 14本文段依次说明的内容是: (6 分) _; _; _。 15第段中“极力”一词不能删除,为什么?(3 分) 1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
15、是( ) (3 分) A第段写到花生通过释放氰化物和乙烯与其他植物交流。 B第段写到不同品种的水稻种植在一起时可以通过产量。 C标题交代了说明对象,并用拟人手法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D文章的结尾指明了未来对“植物聊天”全新的研究方向。 17第段还需要加入下面的例子,请说明理由。 (4 分)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花朵能发出微弱的电信号,表示已经被采过蜜了。 【答案】 13交流方式多,交流次数频繁 14 植物能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进行交流 植物能通过发出物理信号进行交流 植物能通过 第三方的帮助进行交流 15“极力”是用尽一切力量的意思,准确说明相邻而种、非亲缘关系的水稻之间的竞争之激烈,体现说 明文语言
16、的准确性。去则无法准确说明这种竞争程度。 16C 17这个例子写了英国研究人员发现花朵能发出电信号,与澳大利亚生物学家的发现植物能发出声信 号,是不同国家的研究成果,属于两种不同的物理信号,添加后使说明更充分、更科学。 【解析】 13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从词语所在的句子所处的位 置来理解词义;根据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词义;从词语表达的感情色彩来理解词义;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理 解词义。本题“热闹”出现在第二自然段,根据文章内容,我们应从第二段后面的文段寻找答案。后文中 提到:“乡邻植物可以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进行对外交流”“植物还可以对外发送物理信号(声信号
17、、点 信号等)进行交流”“不同植物甚至可以在第三方的帮助下进行交流”“除了进行交流,植物还能通过感 知邻居发出的信号来决定是战是和”,根据文段的这些内容我们可以得出:交流方式多,交流次数频繁。 这就是“热闹”的含义。 14本题考查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回答本题要抓住总起句、关键句、过渡句等。第段的关键句都 是第一句话,是文段的主要内容。而第段讲“木薯先从根部向土壤中释放出氰化物”这是举例说明第 段中“乡邻植物可以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进行对外交流”,所以第段说明的内容是一样的。 15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回答此类题目,要思考“该词本意是什么,在文中写了什么,与上下 文是什么关系”,然后点出体现
18、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形象性) 。“极力”一词出现在第七自然段, 是用尽一切力量的意思,主要是为了说明“非亲非故的水稻种植在一起则相反”,即非亲缘关系的水稻之 间存在很大的竞争,用“极力”一词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6A.第段“近的花生接收到这些信号后,就释放相应的乙烯”而不是 A提到的花生通过释放氰化物和 乙烯与其他植物交流, 故 A错误; B.第段“非亲非故的水稻种植在一起则相反, 它们的根系会扎得更深, 极力侵入和挤压对方的生存空间,抑制对方生长”,而不是 B提到的不同品种的水稻种植在一起时可以通 过产量,故 B 错误;D.文章结尾提到通过关注植物的“聊天”,破译植物语言,增加植
19、物产量,促进 农业生产。并没有指明研究方向,故 D 错误;故选 C。 17本题考查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 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 的适量性。本题中给出了“英国研究人员发现,花朵能发出微弱的电信号,表示已经被采过蜜了”的事例, 主要就是说明“植物还可以对外发送物理信号(声信号、点信号等)进行交流”,使得说明更具科学 性。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18-22 题 (20 分) 加个微信吧 蓝 月 她是我的微信好友,每当我更新微信朋友圈,她总会给我点赞。 对此我心怀感激,也
20、心生愉悦。 心生愉悦还有一点重要的原因:她是一位美丽温婉又不失大方的女子。 那天中午,我拿着餐盘找了一张空桌子坐了下来,几乎同时,她也坐了下来。我们相视一笑,互说 了一句“你好”。 她中等身材,肤色白暂,一头齐耳短发,优雅中又稍带几分俏皮。 不可否认,男生对漂亮有气质的女生总是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一边吃饭,一边没话找话和她闲聊起来。当她听到我是一位文学爱好者的时候,眼睛亮了起来, 她说,我很喜欢看文学作品,但自己写不好,能不能加一个微信? 好啊!我差点欢呼雀跃,但我还是保持了作为文艺男的良好的修养。 我来加你吧?我拿出了自己的手机。 不不不,我加你。她也拿出手机,打开了微信扫一扫。 “嘀”
21、静等花开,好诗意的名字。她愉快地说。 你的也不错,出水芙蓉,和你的气质很吻合。我赞美道。 从那一刻起,“出水芙蓉”进入我的手机,成了我的微信好友,当然,我也进入了她的手机,成了 她的微信好友,这感觉,很美妙。 下午的时候,我瞄了一下手机。很多条未读消息,打开一看,全是她点的赞。我不由得心花怒放, 仿佛置身于春天的花园。 接下来我发朋友圈的积极性更高了,而她总会第一时间为我点赞,看着她的头像我就忍不住开心, 忍不住点开她的朋友圈,看她的动态,看她甜美的笑容,想象她银铃般的笑声。当然,还有为她点赞。 可惜后来的日子,在饭点一直没有再遇上她。 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烦躁而凌乱。一遍遍点开她的微信对话
22、框,琢磨着要不要发一个微信,问 下她中午一般什么时候吃饭。 但我还是放弃了,怕给她带来我是轻浮男的错觉。 我翻回她的朋友圈,看到了她身处异地的相片。我不禁笑了,原来她外出了呀! 少安毋躁,有缘自会相见。我对自己说。 日子在我的期盼和等待中一天天过去,心反而越来越淡然起来。 她一直在我的朋友圈,让我感到最好的朋友时刻和我相伴,现实中见不见面有什么要紧呢?有句话 叫距离产生美。 没事逛她的朋友圈成了我的习惯,静静地欣赏她,为她点赞。 三个月后的一个中午,我终于再一次和她不期而遇,我们相视一笑,互说了一句“你好”。 然而,我从她的眼神中并没有看到重逢的惊喜,她的眼神一如第一次见我。 难道她已经把我忘
23、了?今天早上她还为我点了赞的呀。 我试探着问,你还记得有一位叫“静等花开”的微信好友吗?爱好写作的。 她抬起头,眼神迷茫地想了一会儿,说,好像有这么一位微信好友,怎么,你也是他朋友? 我打着哈哈说,是啊,我经常和他一起,从他的手机上我看到了你,看见你经常给他点赞。 (31)是吗?她调皮地一笑,说,点赞是一种礼貌,应该的。既然你们也是朋友,要不咱们也加个微 信吧。 (32)我好吧,可是,你不会嫌微信朋友太多吗?我问。 (33)呵呵,怎么会?朋友多,关注就会多呀!她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34)她的笑容和她朋友圈晒出的相片一样美,但我今天一点都愉悦不起来,我掏了掏口袋,一脸无 奈地说,不好意思,今天
24、我没带手机,这样吧,我让“静等花开”把你的微信名片推送给我。 (35)好的,那再见了。她微微一笑,站起身优雅地离开了。 (36)我看着她的背影发了一会呆,拿出手机,看着她的微信头像,忽然感觉很虚幻。 18第段“我”和她这种没有约定的偶遇,用后文的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_。 (2 分) 19依次概括“她”的三件事。 (4 分) (1)_ (2)外出期间,她仍一直在我的微信朋友圈。 (3)_ 20成为她的微信好友后,“我 ”对她的情感 变化是_、欣赏、_。 (6 分) 2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说说第段的作用。 (5 分) 22下列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 ) (3 分) A不必对微信好友付出真心真情。
25、 B微信好友间只有虚伪的礼貌。 C沉溺于微信交友只能自食其果。 D虚拟的微友世界也需要真诚。 【答案】 18不期而遇 19 用餐偶遇, 她主动加我为微信好友 (及时为我点赞) 。 重逢时, 她早已忘了我是她的微信好友。 20 感激 失望 21这是心理描写,表现了她外出期间仍在微信朋友圈与“我”相伴,带给“我”愉悦,与后文她完全不 知道“我”是她的微信好友而让我失望相呼应,揭示了微信交友也应该真诚。 22D 【分析】 18考查根据语境选择适用词语的能力。我和她“几乎同时”坐下来,又对她“产生浓厚的兴趣”,加了 微信好友,这是一场符合“我”期待值的相遇,但没有事先约定,即“不期而遇”,期,约定。这
26、个词在 第段“三个月后的一个中午,我终于再一次和她不期而遇”中出现。 19考查情节梳理与概括能力。要通读全文,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相关语段,再结合重要语句进行概括,注 意主语为“她”。第到段,由“我”和她“几乎同时”坐下来用餐,“她说,我很喜欢看文学作品, 但自己写不好,能不能加一个微信?”“全是她点的赞”“而她总会第一时间为我点赞”可归纳为:用餐 偶遇,她主动加我为微信好友,及时为我点赞;第到段,由“看到了她身处异地的相片”“没事逛她 的朋友圈成了我的习惯”可归纳为:外出期间,她仍一直在我的微信朋友圈;第到(36)段,由“她的 眼神中并没有看到重逢的惊喜”“好像有这么一位微信好友,怎么,你也是他
27、朋友?”可归纳出:重逢时, 她早已忘了我是她的微信好友。 20考查学生对记叙文情感变化过程的梳理。要仔细阅读文章,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 情感的变化,可以用文中词语概括,如果不明显,可以自己概括。成为她的微信好友后,“我 ”对她的情 感 变化可依时间分为三阶段:刚交为好友的“每当我更新微信朋友圈,她总会给我点赞”“对此我心怀感 激,也心生愉悦”的“感激”;到她外出期间,我“静静地欣赏她”的“欣赏”;到三个月后再次相遇发 现她忘了“我”这个微信好友,“看着她的背影发了一会呆,拿出手机,看着她的微信头像,忽然感觉很 虚幻”的失望。 21考查描写方法的判断与作用。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
28、理活动,是心理描写,要根据上下文情节来判 断它的作用。我的朋友圈里“全是她点的赞”“而她总会第一时间为我点赞”“让我感到最好的朋友时刻 和我相伴”,表现了她外出期间仍在微信朋友圈与“我”相伴,我的心情十分愉悦,把她当作最好的朋友。 与后文“看着她的背影发了一会呆,拿出手机,看着她的微信头像,忽然感觉很虚幻”的失望心情相呼应, 从而揭示了主题:微信交友也应该真诚。 22考查主题理解。要通读全文,梳理情节,感知作者的表达意图。本文中的她说“我很喜欢看文学作品, 但自己写不好,能不能加一个微信”,又主动加微信,“我”的朋友圈里“全是她点的赞”“而她总会第 一时间为我点赞”,看似真诚,但她出差在外,没
29、有告知,三个月后,认不出“我”,对“我”的微信名 也是“好像有这么一位微信好友”,可见她的热情是虚伪的热情,并没有付出真心。本文通过“我”的热 情投入,却由感激到欣赏到失望,呼吁微友之间的真诚以待,揭示了主题:虚拟的微友世界也需要真诚。 故选 D。 三、综合运用(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 23-25 题(12 分) 材料一 近日,上海从全球 48 个国家和地区的 350 座申报城市中脱颖而出,荣获“世界智慧城市大奖”,这是 中国城市首次荣膺该奖项。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这“两张网”是上海智慧城 市的最强支撑。 材料二 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指向, “一网通办”接
30、入事项达到2341个, 其中超过80%具备全程网办能力, 累计办件量超过 6000 万件,市民企业办事越来越“像网购一样方便”。 “一网统管”创造性地为城市高效、安全、有序管理提供保障。目前,已经建成城市运行管理和应急 联动处置系统,初步实现了“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持续为政府精细化管理增效赋能。 材料三 2020上海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 显示, 2020年上海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指数较去年提高3.91, 七年以来保持持续增长。综合来看,浦东新区、徐汇区、黄浦区依次为 2020 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指数的前三 名。从一级指标的发展水平来看,新型基础设施指数排名前三名为虹口区、黄浦区和普陀区
31、;智慧应用指 数排名前三名为徐汇区、浦东新区和黄浦区;发展环境指数排名前三名的为浦东新区、徐汇区和普陀区。 23小 E 同学将上海荣获“世界智慧城市大奖”的信息发到朋友圈,马上得到了四条回复: (4 分) 百合:上海在智慧城市建设上领跑全国,可喜可贺。 冰蓝:什么事都能在网上办妥,魔都上海,我的爱。 小囡:在上海办事就是高效,为我们的城市点赞吧。 笃定:上海智慧城市发展“七连增”,真切感受到。 小 E 同学发现有一条回复不恰当,赶紧_,写道:_。 24小 E 同学的爷爷不理解什么是“一网统管”。小 E 想到几个具体事例,你认为其中最容易被爷爷接受 和理解的是( ) (3 分) A防控疫情中一旦
32、有人确诊,后台系统第一时间就能“排兵布阵”。 B浦东机场打造了一条由“入境转运”到“落地管控”的闭环之路。 C城市管理和应急处置,初步实现了“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 D居家隔离的某市民悄悄出门遛狗,前脚出门、后脚就被劝返回家。 25小 E 是黄浦区的学生,阅读了材料三后,小 E 针对黄浦区写下了一句简短的评价,大家认为很恰当。 你认为小 E 的评价是: (5 分) 【答案】 23 冰蓝 “一网通办”现在还做不到什么都能办(也许不久的将来可以) 24D 25示例黄浦区的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名列前茅,但发展环境没有优势 【分析】 2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材料二“一网通办接入事项达到 2341 个
33、,其中超过 80%具备全程网办能 力”可知, “一网通办”还未达到“什么事都能在网上办妥”, 因此冰蓝的回复不恰当。 冰蓝后应这样说: “一网通办”现在还做不到什么都能办,也许不久的将来可以。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24D.最容易被爷爷接受和理解的,应该是生活中的爷爷比较熟悉的事例。居家隔离的某市民前脚出门、 后脚就被劝返回家,形象地解释了网络监管的作用。ABC 项的例子远离爷爷生活,而且带有专业术语,不适 合给爷爷举例。故选 D。 2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结合材料三内容进行评价。根据“综合来看,浦东新区、徐汇区、黄浦区依次为 2020 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指数的前三名”可知,黄浦区的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名
34、列前茅;“从一级指标的发展 水平来看,新型基础设施指数”“智慧应用指数”黄浦区也排在前列;根据“发展环境指数排名前三名的 为浦东新区、徐汇区和普陀区”可知,浦东新区没有在发展环境指数排名前三名。据此作出评价即可。 四、写作(60 分) 26. 按要求写作。 (60 分)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总离不开一些人、一些事,影响着我们,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丰富着我们 的生命,充实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他们如一盏盏明灯,照耀着我们的情思和梦想。 请以“哦,那一路明灯”为题,写一篇 600 字以上的文章,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得抄袭;不得 使用本试卷中出现的材料。 【答案】例文: 哦,那一路明灯 冬至之日
35、,是黑夜肆意增长之时。清晨六点,依旧漆黑,以为是晚上,赖床不起,可闹钟却不分黑白 的叫着。伴着还未褪色的月光,等待驶往学校的校车。 车上有点寂静, 除了电视的嗡鸣。我抓着栏杆, 几乎睡着, 却有一束强光吞噬了我的睡意,路灯亮了, 橘黄色的灯光在黎明前的暗夜格外的明亮而温暖,看着灯光在车窗上散开的斑斑掠影,知道一路下去便是 学校。看看车上昏昏欲睡的同学,脸上写满倦意,此刻灯光映照脸庞,应该会有个香甜的梦吧。望着一闪 而过的盏盏路灯,我精神振奋,捧起了语文书在灯光下细读。 到站了,灯灭了,东方的天空已透出光亮,新的一天学习又将开始。我笑着走进教室,与老师、同学 问好。在此刻,那一路明灯点燃我学习的
36、动力,我想抓住老师所讲的每个知识点,装进自己的脑袋。耳畔 是老师亲切的话语,同学们熟悉的笑声,一切是那么美好,一点也看不出懈怠与烦躁。想想昨日,我还在 为学习太苦太累而抱怨,近日却如此渴望得到知识。是我变了吗?不!是我的心态变了,我懂得了珍惜自 己所拥有的一切,懂得了珍惜学习知识的机会。不为别的,只为报答老师、父母和为我点亮一路的明灯。 老师呼唤我的名字,让我上台板书;同学呼唤我的名字,邀我一起玩耍这些都成为我人生路上,不可 缺少的一盏盏明灯。 晚自习后,依旧是那不变的车子,一车不变的同学,一路不变的路灯,只是通往的是一个更加温馨的 地方家。放学路上,车子内多了几分欢笑,同学们在畅聊一天的趣事
37、,也有抱怨学习繁重的,而我, 依旧守着那一路明灯,将他们想象成老师、同学抑或是父母的笑脸,冲他们微笑。我知道,路的那头,有 父母焦急等待的身影,口袋里揣着刚烤热的红薯或是一把敲去壳的果仁。远处的路灯更亮了。 一条笔直的路,两排点亮的灯,往前是通往美好未来的路;返回是永远给我依靠的家。我不怕学习的 辛苦,至少我拥有,所以我珍惜! 我所拥有的那一路明灯,正在我胸膛内发光发热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采用了“引导语全命题”的形式。结合引导语分析命题,“哦”是一个 感叹词,蕴含着自己对“那一路明灯”的感激与敬佩之情。“那一路”有两种理解,一种是现实生活中某 段具体的路,如放学时常走的那条街巷,学校
38、某一段晚上会亮起灯光的甬路一种是象征意义上的人生 之路,自己的成长之路。相对于此,“明灯”也就有了两种理解,一是本义上的明亮的灯,一种是在自己 的成长之路上给了自己指引与帮助的人或物。综合引导语来分析,命题中的“明灯”选用的应是比喻义, 把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感染了自己,激励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生命的人们比作是一盏盏明灯。表达自己对 于这些人的某种感情和从这些人身上获得的人生感悟。所以本文应创作一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宜 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父母对自己关爱是亲情之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是指引之灯,朋友地自己的帮助是温 暖之灯在成长路上,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灯光的照耀,自己才走得坦然而充实。应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 表达方式,末段宜用抒情或议论的表达方式画龙点睛,升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