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 年年上海上海中考中考语文语文全真模拟卷(全真模拟卷(10) 一、文言文(40 分) (一)默写(16 分) 1.纤纤擢素手,_。 ( 迢迢牵牛星 ) 2._,自将磨洗认前朝。 ( 赤壁 ) 3._,五十弦翻塞外声。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4.夕日欲颓,_。 ( 答谢中书书 ) 5.天色已晚, 班级黑板报还有些收尾工作未能完成, 小明此时就用 曹刿论战 中“_, _, _”来劝导鼓励大家抓紧完成。 【答案】札扎弄机杼 折戟沉沙铁未销 八百里分麾下炙 沉鳞竞跃 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详解】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札扎、机杼、
2、折戟、分 麾下炙、竞跃、作气、衰、竭。 (二)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第 6-9 题 (12 分) 【甲】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 答谢中书书 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 (甲)诗是唐朝诗人_所作的五言律诗, (乙)文从标题看其体裁是_。 (2 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 分)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
3、分) A (甲)诗中“徒倚”指徘徊, (乙)文“沉鳞”指水中鱼。 B (甲)诗首联以叙事为主,开篇即交代时间、地点及人物。 C (乙)文抓住山水中的各色景物,详写了四季傍晚的美景。 D (甲)诗勾勒了山水田园之景, (乙)文想象了仙都之美。 9结合两篇古诗文的结尾,理解作品表达的情感: (甲)诗流露诗人_; (乙)文表达了 _。 (4 分) 【答案】 6 王绩 书信 7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8A 9 孤独和苦闷 作者内心的愉悦 【分析】 6 本题考查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 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 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答谢中书书 是南朝文
4、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标题中“书” 的意思是书信。 7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注意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词、 通假字等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复(又) ,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奇(指山水 之奇异)”是句中重点词,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8B 【甲】诗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选项错误;C 【乙】文描绘了秀美 的山川景色,既写四时之景,又写朝暮之景,选项错误;D 野望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 答谢中 书书是作者寄给朋友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短短六十八字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
5、川 之自然美。选项错误;故选 A。 9本题考查理解作品情感的能力。要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答谢中书书描绘了秀 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点睛】 【乙】参考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 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 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
6、 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10-12 题 (12 分) 及晏殊为馆职 ,时天下无事,上许臣僚择胜晏饮。殊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兄弟讲习。一日, 选东宫官 , 忽自中批除殊,执政莫喻所因。 次日进见回禀,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 无不嬉游宴赏, 唯殊杜门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 东宫官。”殊既受命,得对,上面谕授官之意。曰:“臣非不乐游者,直 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 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 (注)馆职;在史馆任职。东宫官:辅助、教习太子的宫员,“忽自中”句:从宫中传出皇上授官 晏殊的御批。谕:告如
7、。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 分) (1)正可为 东宫官(_) (2)臣若 有钱亦须往(_) 11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我是不喜欢宴游的人,只是因为贫穷没能参加全部的活动。 B我是不喜欢宴游的人,只是因为贫穷没钱为宴游准备酒食。 C我并非不喜欢宴游,只是因为贫穷没钱为宴游准备酒食。 D我并非不喜欢宴游,只是因为贫穷没能参加全部的活动。 12(1) 皇上允许“臣像择胜宴饮”的原因是“_”: 晏殊“独家居”的原因是“_”。 (2)皇上挑选屡殊铺佐、教习太子的原因有:_;_(5 分) 【答案】 10 担任、充当 假如、如果 11C 12 时天下无事 殊是时贫甚
8、(不能出) 晏殊读书专心 晏殊为人谨厚 【分析】 10 本题考查重点实词。 (1)正可为东宫官:正可教习太子读书。为:作为、担当。 (2)臣若有钱亦须往:臣 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若:如果。 11 A.错在“我是不喜欢宴游的人”,“没能参加全部的活动”应改为: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没钱为宴游 准备酒食或者没有钱出去玩; B.错在“我是不喜欢宴游的人”,应改为: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 D.错在“没能参加全部的活动”应改为:没钱为宴游准备酒食或者没有钱出去玩; 故选 C。 12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晏殊在史馆任职时,当时天下无事,皇上容许百官各择胜景之处宴饮。据此归纳答案: 皇上允许“臣像择胜宴饮”
9、的原因是“时天下无事”。晏殊当时很穷,不能出门游玩宴饮,独自居住家中, 与兄弟们讲习诗书。据此归案:晏殊“独家居”的原因是“殊是时贫甚”。皇上认为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 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子读书。晏殊受命后老实说出不能去宴游的原因是因为没钱。据此归纳答 案皇上挑选屡殊铺佐、教习太子的原因有:晏殊读书专心,做人诚实。 【点睛】 等到晏殊在史馆任职时,当时天下无事,皇上容许百官各择胜景之处宴饮。晏殊当时很穷,不能出门游玩 宴饮, 独自居住家中,与兄弟们讲习诗书。 一天皇帝给太子选讲官, 忽然从宫中传出皇上授官给晏殊的御批。 执政大臣不知为什么皇上选中晏殊,第二天进见回禀,皇上说:“最近听说
10、馆阁大臣们没有一个不嬉游宴 饮,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子读书。”晏殊上任 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就说:“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 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罢了。”皇上因此 更欣赏他的诚实。 二、现代文(38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3-17 题 (18 分) 马家窑彩陶上的乐和舞 当瑞典学者安特生 1921 年在渑池县发现了仰韶文化后,推断这一文化并不是孤立的。囿于他当时所 具有的彩陶知识,以及他以欧洲人的习惯性思维,认为这些陶器是从西往东传播到中原
11、地区的。因此,他 溯着黄河来到兰州寻觅,最后来到了临洮,终于在马家窑村发现了一大批彩陶,时间要晚于仰韶文化,他 把它们命名为马家窑文化。 在经过中外学者几十年的后继研究之后,终于认定中国的彩陶是土生土长的文明,并不是从外国传 播过来的。安特生为这次考察写了一本书,题目叫黄土的儿女 ,讲述四千多年前黄土地上的儿女们,用 音乐和舞蹈的形式来装饰自己的器具。 使用黑色来装饰红色的陶器,这是马家窑彩陶的一大特色,红、黑两色并列而形成的艺术之韵在马 家窑彩陶上被发挥到了(j zh ) 。马家窑陶器上的黑彩,装饰的面积之大,前所未有,从器口到器底,几乎 全部遮盖殆尽,有的甚至爬到了器口的内部,从而形成了内
12、彩,具有了一种“满、平、匀”的装饰美。但 是,绘器者又极有分寸,这种繁密的布局并不令人感到窒息和不快,反而给人一种“宽可走马,密不容针” 的美。 在彩陶的装饰上富有感情,这是马家窑的彩陶留给人们的印象。密布于马家窑彩陶上的,都是一些 粗细相等、排列均匀的线条,它们刚健粗放,富有强烈的动感和弹性,在器物上组成了一幅幅旋转着的画 面,犹如江河泻地,激浪奔腾,但在这一个又一个的漩涡当中,又会有一些空白的中心点,从而给人以静 止的感觉。欣赏着马家窑的彩陶,犹如在聆听一首旋律感极强的乐曲,留给人的是一种音乐之美。 马家窑彩陶具有抽象的纹饰,这一特色形成的图案显得逼真传神。彩陶上绝大多数 抽象的纹饰是螺
13、旋形的图案,有人认为表现的是水流的涡漩,这些涡漩的样式多种多样:有的呈带状的二方连续图案,有 的呈四方连续图案,有的是独立纹样,有的漩涡当中留下了一些带点的圆圈,好像是溅起的泡沫。 还有一些螺旋形的纹饰像是植物的叶子或花朵,它们互相组合,交织成了美丽的图案,有的花叶中 还画有点状的果实。这表明,当时的马家窑人已经进入了农耕的时代,种植业已经成为人们依存的主业, 他们通过对植物的崇拜来祈求五谷丰登。 1973 年,在马家窑地层的墓葬里,出土了一件敞口的陶盆,就在这件器皿内沿,古人用黑彩画了一 圈三组人形的图案,每组五人,都留着辫发,手牵着手,似乎在水滨的树丛间欢乐歌舞。如果这只盆内装 了水,水位
14、线在四道横线处,那么就可以看到舞蹈人物的美丽倒影,犹如生活一般真实。 马家窑彩陶上的乐和舞,是研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富矿,也是华夏文明起源和繁荣发展 的历史见证。安特生在晚年坦承了自己当年持“文化西来说”的错误,为自己粗率的论断而道歉。 13根据拼音写汉字。 (2 分) j zh (_) 14第段列举瑞典学者安特生发现马家窑彩陶的过程,其作用是_。 (3 分) 15第段加点词“绝大多数”能否去掉?为什么?(4 分) 16下列选项不符合题意的一项是( ) (3 分) A马家窑彩陶使用黑色装饰红色及具有抽象纹饰的特色。 B马家窑彩陶上线条组成的画面给人极富动态的旋律美。 C马家窑彩陶上螺旋
15、形纹饰所形成的图案显得逼真传神。 D安特生通过自己的研究承认了当年判断的错误并致歉。 17下列这段文字,应放在第段中的哪一段结尾处?请阐述理由。 (6 分) 马家窑文化位于洮河之滨, 濒水而居的人们常见的就是奔腾咆哮的洪水, 对水有一种畏惧和崇拜之情, 当然会把这常见的自然景观表现在他们的生活器皿之上。 【答案】 13极致 14安特生按照彩陶是从外国传播到中国的推断一路寻觅,引出了说明对象马家窑彩陶;并与文章结尾(安 特生道歉)呼应。 (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15不能。“绝大多数”指数量比例很高。表明马家窑彩陶上抽象纹饰中表现水流漩涡的螺旋形图案占比 很高。此外,还应有少部分像植物叶子或花朵的
16、螺旋形纹饰不能排除在外。删除就不能体现说明文用词的 准确性。 16B 17第段结尾处。这段文字写了马家窑文化的地理位置及人们对水的情感。这与有人认为对彩陶上螺旋 形图案表现的是多种水流涡漩的内容相一致。“当然”一句的推测与第段内容形成因果关系。 【解析】 13此题考查的是字形。“极致”这个词平时用得不是很多,所以书写时要注意。平时对于类似的这些词 语要积累识记。 14此题考查的是开头的作用。说明文开头的作用通常有:引出说明对象,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等。第段列举瑞典学者安特生发现马家窑彩陶的过程一方面引出说明兑现,同时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另 外这一情节与结尾的安特生承认错误相照应,使文章结
17、构严谨,突出了我们祖先的智慧。据此理解作答。 15此题考查的是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解答此类试题,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解词+说明的内容+删去后 不符合实际+该词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彩陶上绝大多数抽象的纹饰是螺旋形的图案”一句中的“绝大 多数”意思是“大部分”,但不是全部,去掉后就变成了所有的,与事实不符,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性。 16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知。B 项中“给人极富动态的旋律美”表述有误,应该是“给人的是一种音 乐之美”。故选 B。 17此题考查的是材料的作用。面对此类试题,首先看看所给的材料说明了什么内容,然后看看与文章中 哪个段落说明的内容一致, 就可以确定它的位置了
18、。 材料写到了马家窑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们对水的感情, 这恰好与第段的内容相吻合,第段中的“有人认为表现的是水流的涡漩”,“好像是溅起的泡沫”与 材料内容相照应。所以应该放在第段最后。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18-22 题 (20 分) 花儿与少年 梁晓声 有一少年,刚上小学六年级,班主任老师多次对他妈妈说:“做好思想准备吧,你儿子考上中学的 希望不大。”同学们也都这么认为,梳远他,还给他起了个绰号“逃学鬼”。 他逃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贫穷。贫穷使他交不起学费,买不起新书包。这使他自 惭形秽,也使他极其敏感。妈妈不止一次向他指出:“家里明明穷,你还非爱面子!”老师当着他的面在 班
19、上说:“有的同学,居然在作文中写,对于别人穿的新鞋子如何如何羡慕。知道这暴露了什么思想吗?” 妈妈的话令他产生罪过感。老师的话令他反感。于是他敌视老师,敌视同学,敌视学校。 某日,他正茫然地走在远离学校的地方,一对新婚夫妻迎面过来。他听到那男人说:“咦,这孩子 像是我们学校的一名学生!”他正欲跑,手腕已被拽住。他也认出了对方是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刘老师。 刘老师组织了小记者协会,他曾是小记者协会的一员刘老师温和地说:“我邀请你和我们一起去逛公 园。怎么样,肯给老师个面子吗?”他摇头,挣手,没挣脱,不知怎么居然又点了点头。 在公园里,小学六年级学生的顺从,得到了一支奶油冰棒作为奖品。三人坐在林间长
20、椅上吮奶油冰 棒,对面是公园的一面铁栅栏,喇叭花万紫千红,开得热闹。 刘老师说,记得你是小记者时,写过两篇不错的报道。他很久没听到过称赞的话了,差点儿哭了, 低下头去。待他吃完冰棒,刘老师说,老师想知道喇叭花是骨朵的时候,究竟是什么样的,你能替老师去 仔细看看吗? 他困惑,然而跑过去了。片刻,回来告诉老师,所有的花骨朵都像被扭了一下,它们必须反着那股 劲儿,才能开成花朵。刘老师笑了,夸他观察得仔细,说喇叭花骨朵那种扭着股劲儿的状态,是在开放前 自我保护的本能,每一朵花,都只能开放一次,为了唯一的一次开放,自我保护是合乎植物生长规律的。 说花瓣儿越多的花,骨朵越大,也越硬实,所以越大越硬的花骨朵
21、,开放的过程越给人以特别紧张的印象。 说若将人与花比,人太幸运了。花儿开好开坏,只能一次。人这一朵花,一生却可以开放许多次。前一两 次开得不好不要紧,只要不放弃开好的愿望,一生怎么也会开好一次的。一联系到人,他听出,教诲开始 了,却没太反感,因为刘老师那样的教诲,他此前从未听到过。 刘老师话题一转,说星期一他要到他的班级去讲一讲怎样写好作文。他小声说,自己决定不上学了。 老师问:能不能为老师再上一天学?明天你可以不到学校去。你在家写作文吧,关于喇叭花的。如果家长 问你为什么不上学,你就说在家作文是老师给你的任务。刘老师说:“我星期一第三节课到你们班级去, 我希望你第二节课前把作文交给我,老师需
22、要有一篇作文可分析、可点评。” 老师那么诚恳地请求一名学生,不管怎样的一名学生,都是难以拒绝的啊!他从没那么认真地写 过一篇作文。星期一他在第一节课前,就将作文交给了刘老师。他为作文起了个很好的题目花儿与 少年 。他写到了人生中的几次开放刚诞生,发出第一声啼哭是开放;咿呀学语是开放;入小学,成为 学生的第一天是开放;每一年顺利升级是开放;获得第一份奖状更是心花怒放的时刻他写道:每一朵 花骨朵都是想要开放的,每一个小学生都是有荣誉感的。如果一个学生像开不成花朵的花骨朵,那么,给 他一点儿表扬吧,对于他,那等于水分和阳光呀! 老师读他这篇作文时,教室里异乎寻常的肃静 后来,他考上了中学。再后来,考
23、上了大学。再后来,成为大学教授,教古典诗词,讲起诗词与花, 一往情深 他是我的友人。一个_之人。 18第段中的一个错别字是_,应改为_。 (2 分) 19对第段画线句的分析,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描绘了喇叭花开得正盛。 B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营造了一幅幸福温馨的画面。 C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小主人公内心的愉悦。 D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为下文观察喇叭花埋下伏笔。 20文中刘老师一再诚恳地请少年去做了以下这些事: (1)_、观察喇叭花骨朵、 (2) _。 (4 分) 21在文章结尾空格处选一个合适的词语,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5 分) A 和蔼友善 B
24、 谦逊有礼 C 温良宽厚 D 博学多才 22说说文章标题的妙处。 (6 分) 【答案】 18 梳 疏 19C 20 逛公园 周一来上课并交作文给老师评析 21C 文中的少年在被刘老师邀请逛公园之前,“妈妈的话令他产生罪过感。老师的话令他反感。于是 他敌视老师,敌视同学,敌视学校。”后来通过与刘老师的谈话,他感受到了对方给予自己的鼓励和表扬, 从此萌生了自信心并有所成就,刘老师身上宽厚,温柔待人的品质改变了他,同时也让他深受感染。所以 文章结尾空缺处恰当的应填“温良宽厚”。 22文章标题内涵丰富,花儿与少年有着紧密的联系。观察花骨朵并作文是文中少年生命的转折点;少年 如同花儿,成长中的叛逆如同花
25、儿开放前的自我保护,成长中遇到刘老师正如花儿有了水分和阳光,成长 中不放弃美好愿望最终才能如花儿般绽放。作者也以此标题反映了每一个少年都有无限可能,关键是师长 们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用耐心等待花开,此标题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全文结构紧凑,重点突出,意 味深长 【分析】 18 此题考查的是字形。在第一段中“梳远”应写为“疏远”。“疏远”意思是不亲近,关系上感情上有距离。 19 此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喇叭花万紫千红,开得热闹”一句中“热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喇叭花的茂盛,烘托了少年内心的愉悦之情。故选 C。 20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知和概括。文中少年在遇到刘老师后
26、,“刘老师温和地说:我邀请你和我们一 起去逛公园。怎么样,肯给老师个面子吗?”邀请他一起逛公园;之后“老师说,老师想知道喇叭花是 骨朵的时候,究竟是什么样的,你能替老师去仔细看看吗”;最后“刘老师说:我星期一第三节课到你 们班级去,我希望你第二节课前把作文交给我,老师需要有一篇作文可分析、可点评。”据此概括作答。 21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文中的少年在被刘老师邀请逛公园之前,“妈妈的话令他产生罪过感。老师 的话令他反感。于是他敌视老师,敌视同学,敌视学校。”后来通过与刘老师的谈话,他感受到了对方给 予自己的鼓励和表扬,从此萌生了自信心并有所成就,刘老师身上宽厚,温柔待人的品质改变了他,同
27、时 也让他深受感染。所以文章结尾空缺处恰当的应填“温良宽厚”。故选 C。 22 此题考查的是文章标题的作用。文章标题的作用通常有:概括文章内容 揭示文章主旨 提示文章线 索紧扣文章内容吸引读者注意 一语双关。标题“花儿与少年”新颖别致,吸引读者;交代了文章的 主要内容花儿与少年的关系,一方面少年即是“花儿”,他们的绽放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需要对梦 想的不懈追求,还需要周围环境中的呵护和关爱,需要阳光;题目还暗示了文章的主旨,告诉我们要呵护 每一朵花,关爱他们,要耐心地等待花开;同时题目还是文章的线索,文章围绕喇叭花与少年来组织情节, 使文章脉络清楚,重点突出。 三、综合运用(12 分) 阅读下
28、面的材料,完成第 23-25 题(12 分) 小明、小兵、小红、芳芳四个同学想在假期里进行郑和下西洋方面的课题研究,于是他们组成扬帆小 队,来到位于上海浦东的“中国航海博物馆”进行探究活动。 材料一 材料二 近期博物馆在临展厅举办如下专题展览:风好正扬帆中国古代航海科技展、海上两万里西方 航海仪器展 、漾舟信归风中国古代船模展 、走进蔚蓝海洋知识科普展。 材料三 航海历史馆以时间主线,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展区,以技术副线为隐线,将帆、桨、橹、舵、 指南针等造船和航海技术随时间主线并行展开,让观众更深入了解中国航海技术的发明与演变过程。 船舶馆通过对船舶结构、 设备及建造的分解、 介绍与展示
29、, 呈现给观众一幅清晰、 透明的船舶“图纸”。 同时,场馆还将互动、环境模拟、观众参与和文物、实物相结合。 海员馆主要展示与海员工作、生活紧密相关的实物、文献。位于展馆中心的航海模拟器以大型集装箱 船驾驶室为模拟器原型,生动展示现代化船舶驾驶工作的特点。 23小红同学在参观过程中上了一次洗手间,和小队同伴走散了,她打电话联系同学芳芳,她应该怎样对 同学说,同学又该怎样回答她?(4 分) 小红: 芳芳: 24根据要完成的物理学科的小课题指南针的构造及其作用以郑和下西洋为例 ,扬帆小队应该参观 的专题展览是( ) (3 分) A风好正扬帆古代航海科技展 B海上两万里中国航海仪器展 C漾舟信归风中国
30、古代船模展 D走进大蔚蓝海洋知识科普展 25由于时间有限,扬帆小队只能再参观一个场馆。小兵会建议队员选择参观哪个场馆?请说出你的理由。 (5 分) 【答案】【答案】 23 【答案示例一】小红:你们在哪里啊?我现在在海员馆边上的厕所旁,我怎么找到你们?(要点:说出 自己的方位,问清同学的方位) 芳芳:小红,你不要着急,我们在参观“渔船和捕鱼”,你过来有点远。你在中庭出口处等我们吧。 (要点: 明确让小明同学等候的地点) 【答案示例二】小红:你现在在哪?(明确同学的具体位置)我过来(找你)和你碰头。 (明确自己的下一 步行动) 芳芳:我们在航海历史馆, (明确自己的具体位置)你过来和我们汇合吧。
31、(提出建议) 24B 25小兵会建议小队同学选择航海历史馆。因为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代,这个场馆介绍了中国古代的航海 历史,我能在这个场馆找到大量的相关资料,而船舶馆、海员馆虽然也有明代郑和下西洋的介绍,但重点 不在梳理历史而在介绍技术。 【分析】 23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看图可知,场馆内的厕所共有两处,一处在海员馆的旁边,一处在餐厅的旁边。小红 只能在这两个位置,芳芳的具体位置,题目中并没有交代,可以假定她在任何一个位置。打电话时,小红 应向芳芳交代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询问怎样找到他们,或者问明芳芳所在位置,约定汇合的地点。芳芳 应根据小红的请求,向其说明自己所处位置或与小红约定汇合地点。两人
32、汇合的地点可以选在中庭,因为 中庭位于展馆的中轴线,最为好找。 24 审题可知,扬帆小队的课题是以郑和下西洋为例,研究指南针的构造及作用。指南针是一种航海用到的仪 器。所以应参观的主题展览是“海上两万里中国航海仪器展”。故选 B。 25 根据材料三中的第一段可知,航海历史馆主要介绍的是中国古代的航海发展历史,扬帆小队的小课题是指 南针的构造及其作用以郑和下西洋为例 ,而郑和下西洋发生在古代,可以在这个场馆当中找到大量的 资料。船舶馆和海员馆主要介绍的是航海技术,虽然也有对于郑和下西洋的介绍,但不是重点。所以小兵 会建议扬帆小队参加航海历史馆。 四、写作(60 分) 26.题目:这段记忆有点沉
33、要求:独立完成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如与本人有关的校名和姓名),若 不可避免,用代号表示,如 A 中学、B 老师,小 C。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答案】范文: 这段记忆有点沉 在时针轻轻的摆动中,与妈妈分离已是两个春秋,我也蹒跚的走入沉重的初三。从前那因顽皮而沾满 泥泞的鞋,已不再适合我四零的脚。脚大了,走起路来也更踏实了。办事、思考间也渐渐多了一些成熟与 稳重。在这段没有妈妈贴身关爱的时光里,我学会了自强自立,知道该如何打点自己的生活,如何面对残 酷的现实。 学校的生活远不如人意,初三紧张的气氛几乎让人窒息,我和同桌想尽了办法让自己进入状态,再次 提高学习成绩。“
34、A 中”是我们的梦想,也是家长、老师的梦想,就是这梦想如皮鞭驱打着我们,让我们前 进、努力。 因为学习的日益紧张,我与爸爸在一起的时间便少了,话也少了。身边空气的温度,随着抚爱的散失 而冷却。不,不是散失而是沉淀,沉淀出父爱的精华,使感觉更浓、更纯,如奶香一般淡淡的香甜。 朋友间再也不是简单的打打闹闹,而是互诉心事,成为对方的依靠。初三的生活,你会遇到许多使你 不知所措的事,这时你会发现,一个朋友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朋友的一句话会像一只温暖的手 慰抚你的创伤,又会像一碗热腾腾的汤面一样让你感到温暖。 今夜月光朦胧,我也已是睡眼朦胧。模糊中,我眼前显现出远在大洋彼岸的妈妈,目光殷殷的爸爸
35、, 呕心沥血的老师和孜孜苦读的同学 哦,沉重的初三,充溢着沉甸甸的爱,这一段有点沉重的记忆,我将会永远珍藏在脑海里 【详解】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从题目分析,个人有记忆,民族有记忆,大自然也有记忆,因此“这段记忆”的主 体可以是个人、集体、家庭、自然乃至民族。人的一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人、事、物;一个民族,从古至 今会经历繁荣、衰败甚至耻辱。“有点”说明程度并不是很深。“沉”表明这段记忆的价值意义,这段记 忆的前提是经历了一段特别的时光、过程,然后积淀在个人、民族、自然的“大脑”里,对个人、民族、 大自然的发展起着启发、警醒或激励等积极作用。写作时应充分拓展思维空间,可以思考生活,采撷点滴、 感悟生命;也可以联想人类命运、历史发展、文化进步、生物进化等宏大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