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工商企业管理(本科专科)资料:马克思基本原理(参考资料)

    • 资源ID:195639       资源大小:209.5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工商企业管理(本科专科)资料:马克思基本原理(参考资料)

    1、03709马克思基本原理绪论1.领会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201410简答 201504单选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2.领会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201210单选201210多选201304多选201410单选201410多选201410简答一、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201510单选题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德

    2、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2、英国古典经济学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斯密和李嘉图3、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二、马克思主义的自然科学基础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是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影响尤为巨大。3.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201210简答201404多选 2011-10论述【2015

    3、10简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后继者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或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 恩格斯创立、后继者发展的,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4.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201310多选201404多选201410单选 2011-10论述(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2)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5.领会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201210简答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

    4、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1.简单应用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包括的内容?201310简答201404单选201404简答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它从人和世界的关系的角度揭示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普遍的本质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2、第二方面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简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此问题上的错误。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

    5、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但忽视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3.领会如何理解世界的本质问题?201210单选201210多选201310单选 201504 单选【201510单选题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存在着一元论和二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一、一元论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一元论。一元论有两种: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1、

    6、唯心主义一元论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世界统一于精神。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1)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心”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如18世纪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提出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我国宋代哲学家陆九渊提出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提出的“心外无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等,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2)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则把某种“客观”精神(“理念”、“绝对精神”、“天理”等)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

    7、物质世界都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如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把“绝对精神”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绝对精神”的体现;我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理”乃是“天地万物之根”等,都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神学唯心主义也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2、唯物主义一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唯物主义哲学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2)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3)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二、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17世纪法国

    8、哲学家笛卡尔是二元论的著名代表。3.领会实践的本质、特点及形式?201410多选【201510单选题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一般来说,实践主要是指主体变革世界的活动,同时也包括为变革世界所必需的、以变革世界为目的的探索性活动,如天文观测、地质考察、社会调查、军事侦察等等。实践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1、客观性2、自觉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三、实践的形式实践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1、物质生产实践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3、科学实验除了以上三种基本实践形式外,还有其他一些实践形式,如教育实践、医疗实践、艺术实践等等。5.领会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是实践的?201304多选马克思主义认

    9、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1)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2)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3)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6.识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201304单选201310单选【201510单选题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世界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纷繁复杂的,同时又是普遍联系的。二、世界的运动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变化、发展属于同一序列的范畴,分别使用这三个范畴时,它们各有侧重。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0、恩格斯说:“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1、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2、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3、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因而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它必然战胜旧事物。7.领会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主要表现?201310单选201310多选201404多选唯物辩证法和

    11、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是关于世界如何存在的两种根本不同的观点。它们之间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2)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3)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8.领会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01210单选201404单选 201504简答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因为:(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

    12、内在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3)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4)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9.领会如何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201210多选对立统一规律亦称矛盾规律,其基本内容是: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也就是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一、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这两重关系决定了矛盾具有两种基本属性,即同一性和斗

    13、争性。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二、矛盾属性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的。1、首先,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它们在矛盾运动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2、其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10.识记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意义?201410单选【201510论述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是普遍存

    14、在的。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的始终。简言之,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1、必须树立矛盾观点,无论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都要敢于承认矛盾,正确分析矛盾,并采取恰当的方法去解决矛盾,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2、要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从矛盾的两个方面看问题,即坚持“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一点论”,防止片面地看问题。二、矛盾的特殊性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各不相同,都有其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形式: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其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其三,构成

    15、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只有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区别开来,正确地认识事物。2、另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只有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正确解决某一特殊矛盾的特殊方法,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而取得成功。如果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各种不同的矛盾,那就必然失败,因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11.综合应用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

    16、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201304论述201310单选【201510论述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普遍原理的指导下,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补充和丰富普遍原理。这一原理对我们有重要意义。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坚

    17、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2、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我们面对的情况,既不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也不完全相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照抄书本不行,照搬外国也不行,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2.领会试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要方面关系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怎样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01504简答 【201510论述矛盾双方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18、,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1、首先,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一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另一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制约和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2、其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随着矛盾双方主次地位的转化,事物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基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这种关系,要求我们在分析形势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主流,同时也不能忽视支流。2、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19、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这是主流。3、同时我们必须承认在前进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那是支流。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发展大好形势。13.识记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的表现有哪些? 所谓“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等等,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14.试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201410论述 201504单选一、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

    20、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既要有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又要有步骤、 分阶段地踏实苦干、稳步推进。急躁冒进、急于求成的结果,只能是事与 愿违、欲速则不达。15.综合应用试述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并用以说明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201404单选 201504单选一、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对自身的否定。2、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其一,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其二,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3、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之统一的辩证否定是扬弃。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坚持辩证的

    21、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否定什么和肯定什么,批判什么和继承什么,都要从实际出发,进行具体分析,反对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二、用辩证否定观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意义1、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2、对于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的借鉴和吸收态度。16.简单应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原理的指导意义?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1、首先,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它们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两种不同的趋势,二者产生的原因不同,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2、其次,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统一的,表现在:(1)第一,必然

    22、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2)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支配,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3)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只强调一方面而否认另一方面,就会导致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或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的错误观点。二、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指导意义。1、首先,因为偶然性是受必然性支配的,必然性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前途,所以我们必须通过科学研究发现必然性,按必然规律办事,不要被偶然现象所迷惑。2、其次,因为必然性是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的,偶然性是必

    23、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所以我们应当抓住偶然性提供的机遇,揭示偶然现象背后隐藏的必然性。17.领会规律的含义和特点?201310多选201410单选一、规律的含义规律就是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二、规律的特点规律有两个特点。1、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运动着的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人们是不是认识、是不是承认,规律都客观存在着,并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人们不能任意地创造或消灭规律,也不能任意地改变规律。人们只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2、普遍性规律的普遍性是指,规律不是只在个别的、特殊的事物和现象里起作用,而是在较大的范围和领域起作用。18.领会简

    24、述意识的起源和本质?201304多选201410单选一、意识的起源1、首先,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社会性劳动的产物。二、意识的本质意识的本质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从起源说,人类意识是社会性的劳动创造的。在人类意识产生之后,个人只有在一定社会环境与社会关系中生活,学习一定社会群体的语言,接受这一社会群体的意识的影响,才能形成自己的意识。总之,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社会的产物。从意识的起源和本质可以看出,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的,

    25、意识是第二性的。19.领会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201304单选201310单选 201504多选【201510单选题意识的能动性(即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3)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4)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20.领会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201210单选201304单选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一、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

    26、辩证统一的。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2、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二、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项工作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动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按规律办事。坚决反对片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无视规律,盲目蛮干。2、我们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又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21.识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7、含义所谓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性即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所谓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破除一切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也就是实事求是22.领会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3.简单应用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原因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这是因

    28、为:(一)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的统一。(二)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统一。(三)实事求是是现代最具科学性和最基本的思维方式。24.综合应用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是为了更好的做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首要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做到切实的实事求是。只有勇敢的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才能勇敢的正视现实。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创造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两者的着眼点有所不同:解放思想着眼于从主体方面,强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事求

    29、是着眼于从客体方面,强调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1.领会如何理解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基本的观点?201210多选201310简答201404多选201410单选 201504简答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201510简答(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总之,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动力、标准和最终目的,这些都是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的具体表现。2.领会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性质和关系

    30、?201304简答201404单选一、认识主体的性质和特点认识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1、首先,人作为认识主体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2、其次,认识主体不仅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而且具有社会历史性。3、再次,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这是认识主体的突出特点。二、认识客体的性质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1、认识客体具有客观实在性。2、认识客体具有对象性。三、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具体说来,它们的关系表现如下: (1)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即改造

    31、和被改造的关系,这是二者之间最基本的关系。 (2)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即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3)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主体对客体有能动作用,客体对主体有制约作用。3.综合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内涵?201210单选201310单选201410单选 201415单选一、认识的本质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认识本质的科学揭示。二、认识的本质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这一特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同唯心主义认识论、不可知论从根本上区别开来,而且也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划清了界限。1、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在哲学上有两条对立的认识

    32、路线:一条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一条是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路线。前一条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后一条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从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根本原则出发,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人的认识归根到底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这就在认识论上坚持了反映论的原则。唯心主义哲学有各种表现形式,但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从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的原则出发,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主张人的认识是先于经验而获得的,或者认为认识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或者认为认识是人主观自生的,总之,人的认识与外部世界没有关系,同人的直接经验没有任何关系,这就是唯心论的先验论。2、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由对思维能不

    33、能认识存在、能不能正确地认识现实世界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划分出来的。唯物主义哲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即思维能够认识、并能够正确认识现实世界,也就是说,现实世界是可知的。哲学上的不可知论是指那些认为世界不可认识或不能彻底认识的哲学认识论。3、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与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在认识论上,唯物论都是反映论,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论的反映论是机械的。这种反映论不懂得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把主体看作是单纯的有生命的存在物,离开主体的社会性、实践性和能动性去考察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对于客体,旧唯物主义把它仅仅看作是消极的认识对象,完全不懂得它还是实践的对象,不能从认识主体

    34、方面去看待客体。辩证唯物论是对这种唯物论的发展和超越,它把实践观引进到认识论中来,并把认识论与辩证法结合起来,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把认识看作是主体在实践中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从而使得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成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4.领会简述认识的过程及形式?201210单选201304多选201310单选201404单选201410多选一、认识的过程认识是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个过程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1、在实践中,人们先是产生感性认识,在感性认识积累的基础上,产生了理性认识,然后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去进行新的实践;在新的实践中又产生新的认识。2、人的认识就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

    35、识到实践这样一个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过程。二、认识的形式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种反映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1、感性形式感性形式产生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感性认识分为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2、理性形式理性形式产生于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5.综合应用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并说明割裂二者的统一在理论和实际工作中会导致的错误?201210论述201304单选201410多选 201504单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

    36、两个阶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1、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因而是不深刻的、片面的认识;2、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因而是深刻的、全面的、相对稳定的认识。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就会犯经验论或唯理论的错误。在实际工作中,经验论和唯理论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认识论根源。6.领会简述真理客观性的含义?201304单选201404简

    37、答 201504单选正确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真理。歪曲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谬误。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运动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作为正确认识的真理具有多种属性,最重要的是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客观性有两个含义:(1)任何真理都包含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2)真理的客观性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真理都是具体的、客观的;抽象的、主观的真理是根本不存在的。唯物主义哲学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承认客观物质世界是认识的对象,认识的内容来自客观物质世界,这就必然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必然承认客观真理。唯心主义哲学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否认人的认识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38、,把人的认识说成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或主观自生的,这样就必然导致否认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否认客观真理。7.简单应用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二者的辩证关系?2011-10简答201404单选201404多选201410单选真理是客观的,又是绝对的和相对的。承认真理的客观性,这是真理问题上坚持了唯物论;承认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在真理问题上坚持了辩证法。任何真理都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这就是真理观上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一、真理的绝对性真理具有绝对性,通常把真理的绝对性称作“绝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1、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主体和

    39、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2、人的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着这个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二、真理的相对性真理是绝对的,同时又是相对的,具有相对性,通常把真理的相对性称作“相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有两个含义:1、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2、真理的认识在深度上是有限的,是受一定条件制约的。三、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有如下关系: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3、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

    40、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的,它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它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因而具有绝对性的一面。但是,它又没有穷尽一切事物及其规律,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而又具有相对性的一面。(2)正因为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绝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它并以它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又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8.简单应用试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理,并说明中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意义?201210单选提出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论

    41、的特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真理问题上的革命变革,它彻底推翻了主观真理论者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的错误观点。(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真理是主体对客体及其本质的正确反映,检验真理就是要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是否相一致。第二,实践是人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对照,从而使认识得到检验。一般来说,人们按照一定的认识去行动,如果取得了成功,就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如果遭到失败,就证明这种认识是错误的。(2)我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实质是要不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问题。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坚持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东西,放弃被实践证

    42、明是错误的东西,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就会亡党亡国。9. * 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和含义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

    43、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

    44、证(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

    45、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

    46、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10.领会如何理解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201304单选201310多选201410多选【201510单选题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也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了唯物论。然而,这个标准既是确定的、绝对的,又是不确定的、相对的,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这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了辩证法。一、实践标准的绝对性、确定性1、第一,认识是否是真理,只有通过实践来检验,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2、

    47、第二,人的实践和人的认识都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实践能够对人类的一切认识作出检验,今天的实践未能证实或驳倒的认识,最终会被以后的实践所证实或驳倒。二、实践标准的相对性、不确定性1、第一,任何实践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的实践,都是有局限性的,因而它不可能完全证实或驳倒现有的一切认识。2、第二,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具有反复性。许多认识的真理性往往不是经过实践的一次检验就能被证实或驳倒,而是要经过多次反复检验,才能被证实或驳倒。实践标准的相对性表明实践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随着实践的扩展和深化,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也不断地深化。13.综合应用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201310单选 201404单选 201504单选中国共产党章程


    注意事项

    本文(工商企业管理(本科专科)资料:马克思基本原理(参考资料))为本站会员(小****)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