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页 共 29 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汇编 望岳望岳 一、默写 二、练习 1本诗的作者是_(朝代)伟大的“诗圣” _。 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 的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首联写远望泰山 、 的特点;颔联写近望泰山 、 的形象;颈联则写凝望泰山云气升腾、薄暮鸟归之景;尾联联想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请简要分析“钟” “割” “小”字好在何处。 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 概
2、?并品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6描绘画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7、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第 2 页 共 29 页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8、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
3、而小天下” 。 D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9、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 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 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 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 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10.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同答。 (4 分) 春望 一、默写 二、练习 1本诗的作者是_(朝
4、代)伟大的“诗圣” _。 2、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到 。 3、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颓垣残壁的惨象,使人 怵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了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4、结合全诗内容,说出试题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 5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6.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什么情景?有什么作用? 第 3 页 共 29 页 7.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 “破” “深”二字的表达效果。 8. 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9. 请展开想像,描述“
5、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10、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11.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本诗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 12、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 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 人烟稀少、 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 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13、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
6、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石壕吏 一、默写 第 4 页 共 29 页 二、练习 1本诗的作者是_(朝代)伟大的“诗圣” _。 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本诗的题目是“石壕吏”,但对诗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 4. 老妇向官吏诉说家中的悲惨遭遇,目的是什么? 第 5 页 共 29 页 5.对开头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
7、 的一项是: ( ) A第 1 句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 2 句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第 3、4 句,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第 3、4 句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归园田居 一、默写 二、练习 1本诗的作者是_(朝代)著名的“田园诗人” _。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愿望或理想?(主旨、中心思想) 3.试描绘“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所展现出的画面。 4.如何理解“但使愿无违”中的“愿”字的含义?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遁世”的? 第 6 页 共 29 页 5.说说“带月荷锄归”一句的妙处。 6.诗中表现诗人辛
8、勤劳作的句子是:“_,_。 ” (1 分) 7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起得平淡,明白如话,好像一个老农娓娓道来,透露了诗人热爱农村劳动的心情 B、三四两句写一早一晚:早起去锄草,直到黄昏月出后才扛着锄回家。截取两个片断, 将一天劳动的苦辛,从”理荒秽”中可体现出来。 C、 五六两句承上句而来, 描绘了道路狭隘、 草木丛生、 夕露沾衣的画面, 写诗人垦荒南亩劳动的艰辛。 D、 “但使愿无违”是全诗的归结和主旨。 ”愿无违”是说诗人不怕劳动的艰辛,不怕露水沾衣只怕朝廷 又要他去做官的思虑。 使至塞上 一、默写 二、练习 1本诗的作者是_(朝代)著名的诗人 _。 第
9、7 页 共 29 页 2. 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颔联诗人以“ ” 、 “ ”自比,表达了 的感情。 4. 从修辞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5.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画面。 6.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 、 “圆”二字的妙处。 7、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 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这幅图画具有 美。 美的具体表现: 8.王国维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 ”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 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0、3 分)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燕、孤烟、长河、落日为对象,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意境奇 特,气势博大。 B 颔联写途中所见,既是叙事,也是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孤独惆怅的内心情感。 C 颈联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诵读时应该使用急促的节奏,低沉、悲凉的语调,表现劲拔、坚毅之 美和苍茫之感。 D 尾联写行至萧关,探马来报,都护逐杀敌军,已到了最前线。语透雄豪,既见军情紧急,又见诗人对 战事的关心。 10.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 塞外风光
11、图。 B.第二联用“出” 、 “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 、 “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 第 8 页 共 29 页 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 艺术特色。 渡荆门送别 一、默写 二、练习 1本诗的作者是_(朝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仙” _。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2 分) 3.这首诗前六句着重 ,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2 分) 4
12、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5说说“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中的“下”字好在哪里。 6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 9 页 共 29 页 7.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登岳阳楼(其一) 一、默写 二、练习 1本诗的作者是_(朝代)著名的诗人 _。 2诗歌以“ ”和“ ”点明登临岳阳楼的时间,以“无限悲”直接抒发了诗人 的情感。 (2 分)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一句所展示的画面。 第 10 页 共 29 页 5.谈谈你对“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的理解。 6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
13、的一项是: ( ) (2 分) A此诗意境宏深,气象开阔,情感苍凉悲壮。 B “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描绘了洞庭湖风平浪静、祥和安宁的景象。 C “万里来游” “三年多难” ,传递出诗人写此诗的处境。 D “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又包含了诗人历经风霜后的憔悴悲愁之绪。 7.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是全诗写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 逐渐放开,最后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B、诗的颈联以含蓄的方式,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 时间的跨度上来叙事,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 C、这
14、首诗通过登楼所见,抒发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破败、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 悲的落寞情怀。读之让人感慨万分。 D、与杜甫的春望 石壕吏等诗相比较,能看出此诗的老杜风格。诗人在模仿的同时,又富于变 化,布控精巧、情思绵绵,自成一格。 长歌行 一、默写 二、练习 第 11 页 共 29 页 1从写法上看,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2体会“老大徒伤悲”中“徒”的妙处。 3本诗劝勉珍惜青春,积极进取,不要老来空自悲叹。苏轼却在他的浣溪沙中用“谁道人生无再 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联想人生也可以老当益壮,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举例说 明。 4如何理解“百川东到海,何时复
15、西归”一句。 5请再写出一句劝勉人们珍惜时光的名句。 野望 第 12 页 共 29 页 一、默写 二、练习 1本诗的作者是_(朝代)著名的诗人 _。 2发挥你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再现“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景象。 3本诗寓情于景,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_的心情。 4本诗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5体会“欲何依”这一细节,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6分析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 7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一句引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第 13 页 共 29 页 早寒江上有怀 一、默写 二、练习 1本诗的作者是_(朝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_。 2这是一首 抒情诗。借鸿雁
16、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 到 ,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 3用简洁的语言描绘首联所展现的画面。 4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 。 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 论语 微子 里有孔子命子路向长沮、 桀溺问津, 却为两人讥讽事。 这里作者借 “ ” 慨叹自己彷徨失意,如同迷津的意思。 7说一说“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一句写景的妙处。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一、默写 第 14 页 共 29 页 二、练习 1本诗的作者是_(朝代)著名的诗人 _。 2本诗前四句描绘_,后四句表现_。 3描绘“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所展现的画面。 4杜甫诗“吴楚东南坼,乾坤
17、日夜浮”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的壮阔之美,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 相中的_与杜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5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句中的“蒸”和“撼”两个动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6分析尾联的表达技巧,并说说它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7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黄鹤楼 一、默写 二、练习 1本诗的作者是_(朝代)著名的诗人 _。 2诗的前四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抒写了怎样 第 15 页 共 29 页 的感慨?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画面。 4尾联情景交融。试想象烟波江上日暮之景,体会其中融入的乡愁之情
18、。 5在马致远的秋思中与“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意境相似的两句诗 是 。 6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 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7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送友人 一、默写 第 16 页 共 29 页 二、练习 1本诗的作者是_(朝代)著名的诗人 _。 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赏析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 赏析“横”与“绕”两字的妙处。 5赏析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6请简要分析本诗以“萧萧班马鸣”收笔的妙处。 第 17 页 共 29 页 秋词 一、默写 二、练习 1本诗的作者是_(朝代)著
19、名的诗人 _。 2展开联想与想象,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情景。 3你怎样理解诗中“鹤”的形象?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4 “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 5从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两个方面与天净沙秋思进行比较阅读。 6诗歌后两句借景抒情。这两句描写丁什么样的景?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 (4 分) 第 18 页 共 29 页 7诗中说: “自古逢秋悲寂寥”请写出一句“逢秋悲寂寥”的古诗词名句。 (2 分) 8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从古到今文人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寥,这是因为只看到秋天气象萧杀,而作者却看到了秋天正是喜获 丰收的美好季节。 B第二句中的一个“排”字,写出了孤鹤
20、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这正是诗人虽遭贬抑,却绝不消沉的 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 C第一句应诵读得深沉旷远,使人们联想到从古到今众多“悲秋”的名句名篇,给人一种厚重的沧桑 之感 D后二句,显示出乐观向上、气冲霄汉的豪迈气概和开阔雄健明净爽朗的意境。所以诵读时应愈来愈 高昂有力。 鲁山山行 一、默写 第 19 页 共 29 页 二、练习 1本诗的作者是_(朝代)著名的诗人 _。 2颔联“改” “迷”用的好,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何处?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所展现的画面。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这首诗描写景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6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欣赏不正确
21、的一项是( ) 。 A、首联总写“山行”所见所感,先写所感再写所见,突出了诗人爱山的情趣。 B、颔联用一“改”字写山的千姿百态,用一“迷”字写诗人游兴之浓,两字十分传神。 C、颈联采用互文见义的写法,写“山行”所见的动景,可见诗人内心非常闲适。 D、最后写云外传来一声鸡鸣,告诉诗人有人家的地方还很远很远,诗人耐内心陡生隐懊之情。 浣溪沙 一、默写 二、练习 1本词的作者是_(朝代)著名的_派词人 _。 第 20 页 共 29 页 2本词通过描写清泉寺优雅的风光和环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3描绘上阕所展现的画面。 4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试从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中的一
22、点,谈谈你 的理解。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一、默写 二、练习 1本词的作者是 (朝代)著名的诗人 。 2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所展现的画面。 3. 作者“僵卧孤村” ,为什么“不自哀”? 4.联系前两句诗,谈谈“尚”字的表达作用。 5.对本诗的分析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诗人“僵卧孤村”却不“自哀” ,是因为诗人“尚思为国戍轮台” 。 B、诗中的“风吹雨”既是眼前情景的写照,又象征了南宋王朝岌岌可危的处境和命运。 C、诗人特别想要去戍守“轮台” ,说明他对“轮台”这一地方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D、诗人以梦境来表现自己的报国之心,于激越豪迈之中也透出了壮志难
23、酬的悲凉。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望岳 1本诗的作者是 唐 代伟大的“诗圣” 杜甫 。 第 21 页 共 29 页 2、望 高大雄伟 峰峦连绵 山色青翠 神奇秀丽 巍峨高大 3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泰山的神奇秀丽,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4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请简要分析“钟” “割” “小”字好在何处。 “钟”是“聚集”意思,大自然将神奇秀丽集中于泰山,运用拟人,将大自然写的有情,生动形象 的写出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割”是“分开”的意思,写出了泰山将山南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 隐天蔽
24、日的奇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小”在此处是“矮小”的意思。它不仅形象地写出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同时象征性地表达了诗 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意思接近即可) (2 分) 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 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意 思接近即可) 人生哲理: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 ,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 悦。 6描绘画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泰
25、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一面明亮,一面昏暗,形成两种不同 的自然景观。 7、D 8、D(上句是虚写,下句是实写。 ) 9、C 10、一是“齐鲁青未了” ,写远望泰山苍翠的山色掩映着齐鲁大平原,借齐鲁两地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 形象;二是“阴阳割昏晓” ,写出泰山横空出世,遮天蔽日,山北山南,一阴一阳,一昏一晓,实写泰 山雄伟高矗; 三是 “荡胸生层云” , 写细望泰山腰间的团团云气, 凸显泰山的高俊; 四是 “一览众山小” , 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矮小,虚写泰山之高。 (答出其中两点且言之有 理得满分) 春望 1本诗的作者是 唐 代伟大的“诗圣” 杜甫 。 2、望 山河
26、 草木花鸟 3、破 长安城里凄凉的春景 4、 “望”有“观望” “希望” “盼望”之意。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希望战火平息;盼望能与 亲人团聚。 5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通过写长安城沦陷的破败景象,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怀。 6.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什么情景?有什么作用? 国都沦陷,城池残废,虽山河依旧,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这两句诗用春草的茂盛反衬城中的萧 条景象,突出了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感。 融情于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国家山河依旧,可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这与昔日 繁华形成巨大反差(1 分) ,突出战乱对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或答
27、“表现出国都战乱之后的荒 第 22 页 共 29 页 凉萧条”)痛彻地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的强烈感情。 (1 分) 7.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 “破” “深”二字的表达效果。 “破” 是沦陷的意思,山河虽在,但国都已沦陷, “破” 字突出战乱危害,以景衬情,突出作者的感 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感。 “深”是茂盛的意思,写出了长安城春天乱草遍地,树木苍苍的萧条景象, “深” 字写出了战乱的危 害,以景衬情,突出作者的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感。 8. 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感伤国事花也落泪,怅恨亲人离别,鸟啼令我心更乱。这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借景抒情,生动形象的 表
28、达了诗人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感。 9.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画面: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的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白发如 今纷纷断落,已经短的无法梳髻插簪。 含义:运用细节描写,含蓄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感时忧国、忧国思家的情怀。 10、用对偶(夸张)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 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 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11. “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1
29、分) ,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 之情。 (1 分) 诗人“白头搔更短”的原因是什么?(国家残破(忧国) (1 分)。惦念远方亲人的 安危(思家) (1 分)) 12、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家书难得,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13、C 石壕吏 1本诗的作者是 唐 代伟大的“诗圣” 杜甫 。 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全诗通过叙述差吏乘夜捉人,连衰年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 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对国家的担忧,对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 3.本诗的题目是“石壕吏”,但对诗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
30、详写老妇人,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 更形象地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4. 老妇向官吏诉说家中的悲惨遭遇,目的是什么? 想使官吏同情她,使家庭免于服役。但是官吏不同情她,老妇无可奈何自请服役。 5. A第 1 句写诗人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归园田居 1本诗的作者是 东晋 著名的“田园诗人” 陶渊明_。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愿望或理想?(主旨、中心思想) 表达了诗人隐居躬耕,热爱田园生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志趣。 3.试描绘“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所展现出的画面。 第 23 页 共 29 页 狭窄的田间小路边草木丛生
31、,皎洁的月光照在草叶上的露水上,亮晶晶的,诗人走在小路上,衣服都 被露水打湿了。 4.如何理解“但使愿无违”中的“愿”字的含义?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遁世”的? “愿”指诗人隐居躬耕,热爱田园生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愿。 “愿”是指诗人辞官归隐田园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1 分) 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迷失自我。 (1 分) 归隐遁世,是他消极地逃避现实的表现或当时社会太黑暗,他无力抗争,只好逃避。 5.说说“带月荷锄归”一句的妙处。 这是一幅美好的月夜归耕图。我们好象看见诗人在月出山岗后,心满意得地扛着锄头,哼着诗句,漫 步归家的情景。此时,人与月与自然环境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统一体。这一句
32、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 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6.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7D: 愿无违”表明诗人愿意保持人格的完整,坚持人生的理想,以真诚的态度、自然的方式,完成 短暂的生命。 使至塞上 1本诗的作者是 唐 代著名的诗人 王维_。 2. 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被朝廷排挤不得志的飘零、孤寂、愤懑之情和远离故土的思念,以及飘泊天涯的悲壮。 3、征蓬 归雁 激愤抑郁和孤独思乡 4. 从修辞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山高路远,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在叙事写景中 巧用比喻,生动形象地
33、抒发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飘零、孤寂、愤懑之情以及远离故土的思念。 5.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画面。 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一缕青烟直上青天,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 大的圆圆的落日。 6.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 、 “圆”二字的妙处。 “直”是“笔直”的意思,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一缕青烟直上青天 。 “直”字使景物在荒凉孤独中 透出挺拔坚毅。 “圆”是“浑圆”的意思,滚滚的黄河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 “圆” 字给人以温暖苍茫的感觉。 这两个字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表现了诗人漂泊天涯的悲壮。 7、示例一:图画
34、的构图美。 (1 分)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 、 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 ;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 (2 分) 示例二:图画的线条美。 (1 分)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 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 (2分) 示例三:图画的色彩美。 (1 分)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 、浑黄的“长河” 、白色的烽 烟、红色的“落日” ,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2 分) 示例四:图画的意境美。 (1 分)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 雄浑。 “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
35、,有波澜不惊的“长河” ,有即将西下的“落日” 。 (2分) 第 24 页 共 29 页 8写了“大漠” “孤烟” “长河” “落日”等景物(1 分) ;营造了“苍茫” (或“空旷” “旷远” “辽阔” “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1 分) ;表现了孤寂的情感(1 分) 。 9、C 10.D 渡荆门送别 1本诗的作者是 唐 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仙” 李白_。 2.(2 分) 答题示例: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 一泻 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 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赏字词:“随” 是“随着”的意思,山随着原野的出现逐渐
36、消失了,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 “随”表现出群山与 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 “入” 是“流入”的意思,浩荡的江水奔腾不息, 从荆门往远处望去, 仿佛流入无尽的原野。 “入” 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 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和昂扬的激情; “尽”是“消失”的意思,山逐渐消失了,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 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 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3.叙事写景 思乡 4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船轻快地顺流东下,看到月亮就像飞镜一样向西
37、坠下去,倒映在江水中,晓雾云生,变幻莫测, 好像传说中的海市蜃楼。形象奇伟,想象瑰丽,表现出诗人放达洒脱的个性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5说说“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中的“下”字好在哪里。 下,是“飞下来”的意思,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象奇特,表现出诗人放达洒脱的个性 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6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赋予水以情态,深情为诗人送别,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一往情深、依依惜别。 7. “送”字直接点题(扣题) , (1 分) “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1 分) 登岳阳楼(其一)
38、 1本诗的作者是 宋 代著名的诗人 陈与义_。 2.夕阳迟 欲暮时(2 分)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破碎的哀伤和顾影自怜、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 4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一句所展示的画面。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旌旗一动不动。 5.谈谈你对“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的理解。 诗人满头白发独立秋风中,面对那枯木沧波怀古伤今、生出无限悲愁。 本句景中有情,情景相生, “风霜”既指秋风,又比喻严峻的政治形势; “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 又包含了诗人历经风霜后的憔悴悲愁,流露出诗人的家国之恨。
39、6B(2 分) 7.B 第 25 页 共 29 页 长歌行 1从写法上看,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把园中葵变黄了到叶衰比 喻人生短暂。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老,警示人们:光阴易逝,人生短暂,青年人要珍惜时光, 努力学习,不要等到老了再伤心后悔。 2体会“老大徒伤悲”中“徒”的妙处。 “ 徒”字是“空” “白白” 的意思。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 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3本诗劝勉珍惜青春,积极进取,不要老来空自悲叹。苏轼却在他的浣溪沙中用“谁道人生无再 少?门
40、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联想人生也可以老当益壮,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举例说 明。 两种观点都有道理,选择一种讲明理由,并举例证明。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观点,可结合“少壮时期是人生精力最旺盛的时期,应抓紧时间努 力奋进”来谈,正如孟郊说:“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可举历史上少年成才的事例如“年少 万兜鍪”的孙权等。 而“老当益壮”的观点就从“人老心不老”、“活到老,学到老”的角度谈,可举“烈士暮年,壮 心不已”的曹操等为例。、 4如何理解“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一句。 运用比喻,以“江河东流入海,不复西归”为喻,生动形象地说明光阴一去不复返。 5请再写出一句劝勉人们珍惜时光
41、的名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野望 1本诗的作者是 唐 代著名的诗人 王绩 。 2发挥你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再现“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景象。 每一棵树都顶着一抹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树叶黄了,落到地 上,山后的太阳余晖落在山上。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3本诗寓情于景,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 孤独抑郁 的心情。 4本诗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晚图,画面以诗人登高远望为中心,看到是落日的余辉中树叶凋零、山山 错落、牧人驱犊猎马带禽返家的一派萧瑟景象,这一景象和诗句“相顾无相识” “
42、徙倚欲何依”结合起 来表达了作者落寞欲隐的心情。 5体会“欲何依”这一细节,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欲何依” ,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 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6分析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表达感情,照应开头,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 7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一句引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作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了,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伯夷、叔 第 26 页 共 29 页 齐在殷亡后,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怀采薇,诗人在隋亡后入唐,有易代之感,表示避世隐居之意)
43、 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 的心情。 早寒江上有怀 1本诗的作者是 唐 _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孟浩然_。 2 这是一首 怀乡思归 抒情诗。 借鸿雁南飞, 引起客居思归之情。 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 想到 自 己无法偕同的怅惘 ,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 3用简洁的语言描绘首联所展现的画面。 秋风乍起,树叶纷纷飘零,大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涌起层层巨浪,令人倍增寒意。 4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 。 这两句寓情于景,把思归的哀愁和前路茫茫的愁绪寄寓在迷茫的黄昏江景之中。 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表达了诗人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 6论语 微子里有孔子命子路向长沮
44、、桀溺问津,却为两人讥讽事。这里作者借“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 ”慨叹自己彷徨失意,如同迷津的意思。 7说一说“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一句写景的妙处。 作者捕捉了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树叶渐落,北雁南飞写秋意,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秋天的 寒冷,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作者寓情于景,借深秋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本诗的作者是 唐 代著名的诗人 孟浩然 。 2本诗前四句描绘洞庭湖的壮观景象 ,后四句写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对方援引的心情。 3描绘“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所展现的画面。 水汽蒸腾笼罩整个云梦大泽,洞庭湖水波涛汹涌彷彿就要撼动岳阳城一般。 4杜甫诗“吴楚东南坼,
45、乾坤日夜浮”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的壮阔之美,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 相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与杜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5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句中的“蒸”和“撼”两个动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蒸”是“弥漫”之意,写出了水气蒸腾笼罩云梦泽的朦胧景象,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 “撼”是“摇动”之意,运用夸张,写出了波涛翻滚汹涌的气势,突出了洞庭湖的壮观。 6分析尾联的表达技巧,并说说它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化用了“临渊羡鱼”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得到张丞相的举荐,入朝为官,报效朝廷的思想 7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借望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白了自己的心愿,前四句
46、描绘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后四句抒 写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对方援引的心情。 黄鹤楼 1 本诗的作者是 唐 代著名的诗人 崔颢 。 2诗的前四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抒写了怎样 的感慨? 抒写了诗人对于人去楼空、岁月流逝、世事苍茫的感慨。 第 27 页 共 29 页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画面。 晴天之时,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长得极其茂盛。 4尾联情景交融。试想象烟波江上日暮之景,体会其中融入的乡愁之情。 太阳快要落山了,夕阳染红了长江,天色愈来愈暗,何处是我的家乡?等待我的又将是一
47、个不眠之 夜。长江上烟雾笼罩,波涛浩水,更引起作者无限的乡愁。 5 在马致远的 秋思 中与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 意境相似的两句诗是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6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 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 “烟波 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7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浓郁的思乡之情。 送友人 1本诗的作者是 唐 代著名的诗人 李白 _。 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作者对朋
48、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赏析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 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 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画面) 。 运用拟人, 生动形象; 动静结合,以美景衬哀情,抒发了作者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赏析“横”与“绕”两字的妙处。 “横”是横卧之意,青山横卧外城北面, “横”字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青山的静姿,以美景衬 哀情,抒发了作者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绕”是围绕之意,清澈的水围绕着东城, “绕”字,生动地描绘出白水的动态,以美景衬哀情,抒发 了作者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5赏析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天上的白云随风飘浮,就像即将远行的友人行踪难定
49、,漂流他方;一轮夕阳缓缓下沉,似乎不忍落山, 就像诗人对朋友依依难舍的心情。 运用比喻,以浮云孤飞,来去不定,喻游子之心;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作者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6请简要分析本诗以“萧萧班马鸣”收笔的妙处。 诗的最后写诗人与友人挥手告别。两匹马仿佛理解主人的心情,禁不住萧萧长鸣。马尚且如此,人的 感情自然不言而喻,不写人而写马,将离别之情渲染得更加深切动人。用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 情别绪。 秋词 1本诗的作者是 唐 代著名的诗人 刘禹锡 。 2展开联想与想象,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情景。 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那凌云的白鹤,
50、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第 28 页 共 29 页 3你怎样理解诗中“鹤”的形象?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诗人是以“鹤”自喻,视“鹤”为坚强不屈的化身,抒发了作者豪迈乐观之情。 4 “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 因秋景爽朗明快优美,能激发诗人的灵感和激情,能使人产生积极奋发昂扬向上的精神气概。从中看 出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5从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两个方面与天净沙秋思进行比较阅读。 两词同样是写秋景,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 刘禹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豪放、热情;而马致远却抒发了凄愁。 在表现手法上, 秋词是议论兼抒情,而天净沙秋思却是借景抒情。 6 (4 分)诗人抓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