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 资源ID:196096       资源大小:61.15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1、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1下表是不同史籍对古代选官制度的记述。对所记述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史籍 记述 礼记 射义 古者天子之制, 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 天子试之于射宫 后汉书 左雄传 郡国孝廉,古之贡士 周礼 地官 记载有乡大夫具乡饮酒之礼, 考察其乡人士的德行、 道 艺,三年举贤能者贡于周王,以备选用 A.官吏举荐人才的察举制业已出现 B德才兼备成为世官制的主要标准 C贤能之士通过荐举选官步入仕途 D世卿世禄制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郡国孝廉,古之贡士”“三年举贤能者贡于周王

    2、, 以备选用”可知,一些有才能的人被荐举,步入仕途,故选 C 项;察举制是汉武帝时开始实 行的选官制度,让各郡国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不能解释礼记 周礼的选官记述,排除 A 项;世官制的标准是出身、血缘而不是德才兼备,排除 B 项;材料强调贤能之士通过荐举 选官步入仕途,不涉及世卿世禄制,排除 D 项。 21975 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大量秦简,其中置吏律中规定县、都 官、十二郡官吏、属官的考核、升黜工作从每年的十二月开始,到次年三月必须截止。这一 规定( ) A可以用来佐证秦朝厉行法治 B说明郡县官员必须由中央任命 C有利于国家政务的有序推行 D突出强化基层官员的责任意识 答案

    3、 C 解析 从材料可知置吏律中对官吏的考核、升黜工作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和规定,这样有 利于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行,故 C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秦朝厉行法治的信息,A 项错误; 材料并没有说明“郡县官员必须由中央任命”,B 项错误;材料只是讲了对地方官的考核、 升黜工作,没有“突出强化基层官员的责任意识”,D 项错误。 3 汉书 百官公卿表载:“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在秦朝, 御史大夫的本职是“典正法度”“举劾非法”,还掌管制诏和公卿奏章,直接受命于皇帝。 这些记载反映出( ) A御史大夫地位实际高于丞相 B汉朝对秦朝官制进行了变革 C汉朝中央集权较秦有所加强 D中央监察满足

    4、了皇权的需要 答案 D 解析 秦朝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执掌群臣奏章、 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由材料“在 秦朝,御史大夫直接受命于皇帝”可知,秦朝御史大夫的设置满足了皇权的需要,故选 D 项; A 项与秦朝史实不符, 排除; 材料介绍的是秦朝御史大夫的地位和职责, 与汉朝无关, 排除 B、C 两项。 4 曹魏中正定品任官的政策虽从形式上来说是汉末“乡举里选”的翻版, 然其实质却是中央 政权对世家大族“乡举里选”的模拟,它既是名士大族控制士人的方式在国家用人制度中的 反映,又是对名士大族的一种制约。可见,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 ) A力图把选举权由地方收归中央 B导致专制皇权不断走向衰落 C

    5、有利于从地方选拔高素质人才 D难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 A 解析 汉末“乡举里选”,选官的权力在地方,九品中正制是“中央政权对世家大族乡举 里选的模拟”,也是中央“对名士大族的一种制约”,它是力图把选举权由世家大族手中 收归中央的重要举措,故 A 项符合题意。 5唐代通过科举者,还需经过铨选方能任职,铨选标准为“身、言、书、判”。一曰身,体 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辨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其中最重视判。要求 应试者针对某一案件写出判辞,判辞须用四六文体,对偶整齐,对文学素养要求较高。由此 可知,唐代选官制度( ) A促使唐代文学作品十分兴盛 B特别关注官吏的操守与品行 C旨

    6、在提升案件审判的公正性 D注重考核官员实际应用能力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其中最重视判。要求应试者针对某一案件写出判辞,判辞须用四六文体,对 偶整齐,对文学素养要求较高”可知,铨选侧重于考查应考者实际应用能力,故选 D 项。 6.下图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 年)中榜的601 名进士的出身统计情况。该数据可以说明( ) A科举制彻底改变了特权阶级的地位 B科举制消除了九品中正制的门第标准 C科举制拓宽了政治参与的途径 D科举制有利于社会各阶层的平等 答案 C 解析 由“进士”可以推断是科举制,再结合题干图片分析,它给平民提供了参与政治的机 会和途径,故选 C 项;A 中“彻底”过于绝对,

    7、排除;B 项中“消除了九品中正制的门第标 准”说法太绝对,排除;封建社会不可能实现社会各阶层的平等,排除 D 项。 7 明代规定, 地方官要定期回京述职, 接受吏部与都察院考察, 给予有贪、 酷、 不及、 不谨、 老、 病、 浮躁、 疲弱等问题的官员以不同处理方式。 地方上, 上级部门对下级官员定期考察, 并造册上报吏部,作为考察任用的凭据。据此可知当时( ) A伦理道德是考察官吏的主要依据 B吏部实际负责监察文武百官 C此举保证了官僚队伍的清正廉洁 D已形成较严密的官员任免机制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地方官要定期回京述职,接受吏部与都察院考察,给予有问题的官员 以不同处理方式”“地方上,

    8、上级部门对下级官员定期考察,并造册上报吏部,作为考察任 用的凭据”表明明代中央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地方官的考察,已形成较严密的官员任免机 制,故 D 项正确。 818301834 年,担任英国海军大臣的詹姆士 格雷厄姆曾在本部门内打破政党界限,按能 力任命文官,结果遭到本党成员的攻击,同时受到财政部负责文官任命事务的秘书的谴责。 这反映了( ) A文官素质提高促进政党制度完善 B两党之间矛盾造成文官制度腐败 C政党利益之争影响文官制度确立 D任命文官在当时并未能真正实现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在本部门内打破政党界限,按能力任命文官,结果遭到本党成员的攻 击,同时受到财政部负责文官任命事

    9、务的秘书的谴责”可知,政党利益在文官任命中占重要 地位,影响了文官制度的确立,故 C 项正确。 91829 年上台的美国总统安德鲁 杰克逊在任职的八年期间更换了五分之一的政府官员,当 时的纽约州参议员声称:“在政治上要像在爱情上一样公平,肥缺属于胜利者所有。”上述 现象( ) A体现了文官政治的弊端 B说明三权分立受到挑战 C顺应了工业革命的需要 D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答案 D 解析 材料体现了政党分肥制,这种瓜分国家权力的做法不但造成腐败泛滥,还严重影响政 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降低了行政效率,故选 D 项;文官制度属于对政党分肥制的改良 措施, 故排除 A 项; 政党分肥属于行政权的瓜

    10、分, 并没有挑战三权分立的体制, 故排除 B 项; 这一体制不适应工业革命对于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的需要,故排除 C 项。 101884 年,美国的文官只有 13 000 人,占联邦政府雇员总人数的 10%左右。到 1939 年前 后,美国文官人数已经超过 60 万,达到联邦政府雇员总数的近 80%。这一趋势( ) A推动了国家体制中政治与行政的分离 B削弱了政党政治在国家运作中的作用 C说明行政权独大破坏了资产阶级民主 D从根本上扭转行政权不断扩大的趋势 答案 A 解析 文官主要负责行政事务,文官制度下,政务官与事务官形成两个体系,有利于政治与 行政的分离,故选 A 项;文官政治的发达不妨碍政党

    11、政治的发展,故排除 B 项;材料不涉及 资产阶级民主被破坏,故排除 C 项;“根本上”说法绝对,而且文官只负责具体事务,并不 对行政负责,故排除 D 项。 111901 年,清廷谕令各省科举考试在能够解说“四书”“五经”的同时,也要有论述中国 历史、政治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 为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功名;选派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 举人出身。这反映了当时( ) A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 B学堂选官成为主要选官方式 C科举制度宣告终结 D中国教育呈现新旧交替的发展特征 答案 D 解析 教育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时期,故 A 项错

    12、误;当时科举考试仍旧存在,还有选派留 学生,故 B 项错误;1905 年科举制度被废除,故 C 项错误;材料“清廷谕令各省科举考试 在能够解说四书五经的同时,也要有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 论选派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体现出中国教育新旧交替的 特点,故 D 项正确。 12清末留学毕业生考试参照外国文官考试制度,将学成考试和入官考试分开,学部举办的 考试是学成考试,只授科名,不授官职,须再通过廷试,才能授予实官,而廷试又是仿照旧 式科举办法举行的。由此可见,清末留学毕业生考试( ) A渗透了“中体西用”思想 B适应了开展维新变法的需要 C拓展了科举制的实施范围

    13、 D体现了政府对留学的奖励政策 答案 D 解析 留学生可以授予官职,体现了政府对留学的奖励政策,故选 D 项;“中体西用”是 洋务派的思想,洋务运动当时已经破产,而且从材料看不出“中体西用”思想的渗透,故排 除 A 项;维新变法当时已经失败,故排除 B 项;材料反映的内容不属于科举制的内容,故排 除 C 项。 13北洋政府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参加司法官考试的“甄录试验”:曾任推事或检查 官,继续办理审判或检查事务 3 年以上者;曾任法部秋审要差,确有成绩者;曾任督抚臬司 等刑幕 5 年以上,品学夙著,经该署长官或荐任以上京官证明者;等等。这体现了北洋政府 ( ) A公务员选拔的开放性 B文

    14、官选拔任人唯亲 C司法体制的效率较高 D文官选任注重经验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3 年以上者”“确有成绩者”“刑幕 5 年以上”可知,北洋政府文官选任 注重经验,故选 D 项;从材料看不出公务员选拔的开放性,故排除 A 项;“经该署长官或荐 任以上京官证明者”不一定是“任人唯亲”,故排除 B 项;从材料看不出司法体制的效率较 高,故排除 C 项。 141953 年 4 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五三一九五四年干部理论教育的指示 ,将 全体共产党干部分别编入高级、中级、初级学习组,业余学习马列主义政治理论,并对学习 内容、时间、方法、要求等作了具体规定,非党员干部自愿参加。1954 年,中共中

    15、央又制定 了党员干部离职到党校轮训的计划。这些做法旨在( ) A加强党内意识形态建设 B注重加强党群关系建设 C开展群众思想政治教育 D确立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中加强党员干部理论教育可知, 国家重视党内意识形态的建设, 故选 A 项; 材料中只提到对于党员干部的要求,没有涉及与群众的关系,排除 B 项;材料中提到的是党 员,没有提到群众,排除 C 项;中共一大确立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 D 项。 152005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将“引咎辞职”写入国家法律。 党政领导 干部辞职暂行规定对“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的九种情形和具体程序做

    16、了详细规定。 这反映出我国( ) A干部问责制度的不断完善 B干部分类管理制度形成 C国家公务员政治中立强化 D国家公务员选拔公开化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可知,这是干部问责制度,故选 A 项;材料不 能体现“分类”, 排除 B 项; 我国实行党管干部原则, 故排除 C 项; 材料不涉及公务员选拔, 故排除 D 项。 二、非选择题(第 16 题 12 分、第 17 题 14 分、第 18 题 13 分、第 19 题 16 分,共 55 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采取由吏部对全体公职人员进行政绩考核的考课制度,正所谓“纤介之迹,皆 属考功”。考课的标

    17、准可分为为官道德和任职才能两方面。为官道德为“四善”:即“一曰 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任职才能按照官员的不同职责 分为“二十七最”,如“训导有方,生徒充业,为学官之最”。其考课方法是根据“四善” 和“二十七最”的考课标准,分别为上上、上中、上下下下九个等级。办法规定,“进 考之人,皆有定限,苟无其功,不要充数”。另外,唐朝还在不同时期临时规定了一些特殊 的考课标准,如贞观年间规定“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 增多,以进考第”。考课的奖惩大致有职位变动、品阶升降、俸禄增减、荣辱与夺第。贞观 二十年,巡察使进奏地方官考课等第后,太宗亲自决断

    18、,“以能进擢者二十人,以罪死者七 人,流以下除免者数百千人”。据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史等整理 材料二 宋代和明代地方行政和监察制度比较表 宋代 明代 地方 行政 设四监司, 分掌财政、 军政、 刑法及仓谷; 各州加设通判, 知州发出的政令须由通判 副署; 通判可直接向中央报告地方吏治的 各省设三司,分掌行政、军事及 司法,互不统属,直隶中央;分 封子孙为王,以镇守地方,屏藩 得失 皇室 监察 制度 设独立的谏院和御史台, 监察百官, 以监 督宰相为要务 中央设都察院,监察百官;置十 三道监察御史,巡视地方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考课制度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考课制度的历史作 用。(

    19、6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明两代地方行政和监察制度的异同。(6 分) 答案 (1)特点: 有专门的考课机构; 考课内容注重德才结合(注重实在政绩); 考课程序严密; 考课结果与官员奖惩升降挂钩;皇帝亲自主持考课等。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 提高官员素质;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等。 (2)同:分散地方的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监察百官。异:宋 代设置通判,兼监督地方行政长官;明代三司和分封并存;监察体系更加完善。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 世纪中叶,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进入议会,并逐步取得统治地位。此前,两党轮流 执政,官员经常发生变动。官员的

    20、任用不仅以党派为基础,而且存在许多暗箱操作的手法, 以致卖官鬻爵之事也时有发生,使政府的行政既无效率,又不经济。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 惨败,引发了国内对于政府腐败和无能的猛烈抨击。1854 年,国会议员诺思科特和屈维廉提 出了四项建议:一、将政府中的行政工作分为智力工作和机械工作两大类,前者由大学生来 担当,后者由低级人员来充任;二、初任人员均应在年轻时通过选拔考核;三、各部人员实 行统一管理,并可在各部之间互相转调、提升;四、官员的提升以上级的考核报告为依据。 这些建议后来均以法令的形式逐一采纳并加以实施,一个相对独立于各个党派的职官团体开 始逐步形成。据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历史文献整理 材料二

    21、 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设立了铨叙局,负责办理官员任免、升迁、调转等事 务,并由法制局颁发了一系列法规。袁世凯夺取政权后,又相继颁发了一整套文官法,将文 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政务官是负责制定政策,随政党内阁的更替而变动的高级官吏。事 务官是负责执行政策,管理行政事务,不因政党内阁的更替而变动的官吏。同时,这些法令 法规又将文官职位分为四个等级:即特任官、简任官、荐任官、委任官。 摘编自吴雪娟等民国时期的公务员制度及特征 (1)根据材料一,概括 19 世纪中叶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中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并指出中英两国文 官制度改革

    22、(建立)的相似之处及意义。(8 分) 答案 (1)原因: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或工业革命的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的行政官员); 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推动;旧文官制度的弊端(容易造成贪污、低效);对外战争惨败的 刺激。 (2)背景:中华民国建立;民国初年稳定政权、巩固统治的需要;受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相 似之处:依法实施;注重文官的选拔和考核;分类管理;事务官独立于党派之外。意义:提 高了行政效能;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选官制度,主要有察举、征召、辟除等方式。两汉的察举, 以孝廉最多。 察举贤良, 一般还要进行对策考试。 这种考试方式在

    23、南北朝时期越来越被重视, 开了隋唐科举制的先声。 唐代沿用并发展了隋代的科举之法, 考试内容也有所变化, 有经学基础知识、 文采词章、 经学理论、政论见解等,还有一些专门知识,如律令、算学等。 宋代对科举制度进行了多次调整,定制为三年一次,分州试、省试(中央考试)、殿试(皇 帝亲试)三级进行。宋代考试内容一直有变化。在宋代废止了行卷和公荐,实现了“一切以程 文为去留”。宋代考卷实行糊名弥封制和誊录制。 明清时期的科举,采用八股取士,三年一次,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和会试 的主考、同考由皇帝钦定派遣。考试有严密程序,考官入院,立即封锁内外门户。考生入院 时,要逐人搜检。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

    24、史十五讲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采用公务员制度。国民政府公布的考试法规定了考试的具体办法 和操作规程。考试分为普通考试、高等考试、特种考试。高等考试甄拔各项荐任职公务员, 分为三试,第一试科目为国文、本国史地、国民党党义;第二试为专业科目;第三试为面试 和成绩审查。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公务员任用条例 公务员任用法 。1931 年 6 月,国民 政府公布了公务员惩戒法和公务员惩戒委员会组织法 ,但是得不到严格执行。国民党 六届二中全会不得不指出,“多年来官僚主义已构成政治上的最大弊害,而以敷衍塞责、假 公济私为尤甚”。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

    25、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9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选官制度的新变化。(4 分) 答案 (1)特点:不断完善和发展;逐步体系化、规范化;程序日益严密。 影响:有利于吸纳社会精英,形成高素质的官僚队伍;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统治秩序的 稳定;体现了相对的社会公平,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文化教育的发展和繁荣;为后世 的人才选拔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后期走向僵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转型。 (2)新变化:确立相关法律制度;政治色彩浓厚;考试内容和形式更加专业化和标准化;与国 际接轨。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是适应君主专制和中央集

    26、权而建立起来的。两汉时期,朝廷 设立各级监察机构和监察官员,监察机构开始独立于行政系统。监察官员的品级比相应行政 官员的级别低,但职权较大,如隋朝御史大夫为从三品,但其监察范围包括公卿宰相和各级 官员。唐朝以来,各朝推行“检举、控告、采访调查、深入部门定期检查、重大政治活动亲 临现场督察以及考课督察结合”等方式,以保证监察效能的实现。宋代设立监司、监州,完 善地方监察体系。清朝不仅在全国设十五道监察御史,还规定都御史统辖省按察使。 摘编自林志强、张旭日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特征研究 材料二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展,中国共产党借鉴苏俄社会主义政权建设模式,结合中 国革命的具体实际,于 1931

    27、年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为保证苏维埃政权的有效运转,抵制 封建官僚思想的侵蚀,中共在根据地逐步形成了以党政监督为主体,专业性监督部门和群众 性监督组织相结合的监督制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监督实践成为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 督制度的源头。摘编自吴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监督制度研究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1982 年,全国 90% 左右的县团级以上党委建立了纪检机构, 国务院各部、 委、 办、 局都基本上设立了纪检组织。 1982 年 12 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 审判机关、监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

    28、受它监督;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 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 收支,进行审计监督。1986 年,国家监察部成立后,各级地方政府行政监察机关迅速建立起 来。 摘编自谢撼澜、谢卓芝改革开放以来党和 国家监督制度建设的进程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监督制度形成的背景。(4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我国监督制度建设的意义。(4 分) 答案 (1)特点:服务于君主专制;监察机构与行政机构逐渐分离;监察官员位卑权重;监察 方式多样化;重视地方督察。 积极作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有利于澄清吏治,减少行政机构工作失误;有利于 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生产发展。 (2)背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马克思主义在华广泛传播;苏俄社会主义监督制度的影 响;革命形势高涨,适应革命战争的需要。 (3)意义: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制;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促进了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有序进行。(任答两点即可)


    注意事项

    本文(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小**)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