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审美经验论 正式完整笔记 第一节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 前提:审美经验:人们在与对象的审美关系当中,构成并评价审美对象的过程。 一、审美经验理论的历史回顾 (一)古希腊: 柏拉图:迷狂说、回忆说 1.迷狂说:审美经验中的特殊现象(达到高峰的体验) 审美经验中的特殊现象-某些迷狂现象是“上苍的恩赐”,也即神灵赐福的现象。 这类现象分四种类型:预言的、宗教的、诗神凭附的和哲学的。 2.回忆说:涉及审美经验的一般规律 特征: 表明主体在审美经验中必然处于身心亢奋的状态,类似于马斯洛的“高峰体验”; 审美经验是灵魂的体验,能够使人的灵魂从肉体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得到复苏和拯救,既非功利性和超 越性特
2、征。 (二)中世纪:美学是神学的一个部分。 (三)西方近代哲学-美学: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8世纪中叶以前 代表人物:夏夫兹博里、荷加兹、哈奇生等。 夏夫兹博里:人具有第六感觉,内在感官说; 荷加兹: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 第二阶段:18世纪中叶以后,代表人物是休谟。 休谟把审美经验归结为情感活动,审美与认识活动区别开来,忽视了二者的联系。 康德纠正:审美经验要求想象力和知性的协调一致 (四)现代美学分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类型。 1.科学主义:试图通过实证或科学的方法来解释审美经验 自然主义美学:桑塔亚那,提出“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把美的本质归结为主体的快感。 新自
3、然主义美学:托马斯门罗,提出主张以心理学为基础,科学描述和解释艺术现象和所有与审美有关的 东西。 实用主义:杜威,艺术即经验。 分析主义:维特根斯坦,抽象命题(如:美)无意义。 语义学美学:瑞恰兹,批评对美的抽象、虚幻、不精确的界定,美是经验。 2.人本主义:排斥实证 人本主义美学分为直观主义和解释学两大传统。 直观主义 (1)把审美经验归结为非理性的直观或直觉活动 “直觉是把握生命及其生成过程的唯一方法”柏格森 审美经验说成是“观审活动”叔本华 (2)代表人物:叔本华、尼采、柏格森和克罗齐 解释学:狄尔泰、海德格尔、伽达默尔,最初是解释圣经。 伽达默尔最终形成了解释学美学。 二、审美经验的基
4、本性质 1.审美经验与美感的区别:简答 (1)美感指主体对于对象的主观感受,审美经验是人在审美活动中与对象形成的审美关系 (2)美感指主体在瞬间的感受和体验,审美经验是审美对象被构成并得到感受和评价的动态过程 (3)美感是对现成对象作出的反应,而对象是被建构起来的 2.审美经验的性质:简答 (1)审美经验是人生实践的重要形式。 (2)审美经验的实践性导致审美经验具有创造性和生成性。 (3)审美经验不仅是艺术家的人生实践,也和广大接受者的人生实践发生紧密的联系。 3.“比德”说 自然物象之所以美,在于它作为审美客体可以与审美主体“比德”,亦即从中可以感受或意味到某种人格美。 文学艺术中的“比德”
5、最早见于诗经和楚辞。 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以玉的温润比拟君子品格宽和。 4.“畅神”说 魏晋南北朝时期,指的是:自然景观的审美价值,在于可以让欣赏者的感情得到抒发和满足,使人的精神 变得舒畅愉悦。 三、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 【简答】 1.直观性 在审美活动中,主体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地与对象打交道,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建立感性直观的关 系。【理智直观:费希特+谢林 本质直观:胡塞尔】 2.非功利性【简答】 (1)从审美对象的角度来看,由于审美经验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因此只涉及事物的外观和形式,与事物的 实际存在毫无关系,自然也就不会与对象发生任何利害关系。 (2)从审美主体的角度来
6、看,审美经验的基本功能在于让人们产生审美的愉悦,从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这就要求人们排除各种功利因素的干扰,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损害或者减弱人们的审美愉 悦。 (3)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审美经验不会有任何功利性的作用,如思想启迪。 3.超越性 审美经验归根到底是一种人生实践活动,其作用就在于让人们不断地在审美修养和思想境界方面超越自 我。 (1)审美经验能够实现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的超越。 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 经纶世务者 窥忘反 (2)审美经验还能实现从现实世界到理想世界的超越。 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审美经验还能实现从经验世界向超验世界的超越。 德国神学家蒂利希:象征谈论上帝唯真
7、实的途径。 第二节 审美经验的内在结构 一、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 【简答论述】 (一)感知【视觉听觉主导、特殊的是通感】 特点: 首先,审美感知作为审美经验的一种构成要素,当然具有不同于一般感知活动的特点。审美感知总是与 情感活动紧紧地交织在一起。 其次,审美感知具有积极的选择能力。 再次,审美感知总是以完形的方式来把握对象的,因而具有整体性的特点。【格式塔心理学:人的知觉能 力与对象的形式同构对应】 作用:感知在审美经验中的主要功能在于,它使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出现了一种物我不分、主客统一的密 切关系。 (二)想象 特点:包括简单联想(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 作用
8、:在审美经验中,想象是一个核心因素。 1.接近联想:两件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比较接近,人们在有关经验中经常把它们联系在一起。 国画师齐白经常只在纸上画只虾,却能够让我们感到满纸皆,就是因为虾的游动自然会让我们联 想到波动的面。 2.类似联想:两件事物在性质和特征上的相似而引起的。人们常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本质上都建 立在类似联想的基础上。苏轼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淡妆浓抹总相宜”便是以此为基础的。 3.对比联想: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而引起与其具有相反特点的其他事物的联想形式。 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臭,路有冻死骨”之所以具有震撼的艺术感染,就是因为作者通过强烈的对比, 使我们对于剥削者和被
9、剥削者活状态的巨反差有了深刻的直观感受。 4.再造性想象:主体根据自己或他人原有的知觉表象进行加工和综合,从而在自己的头脑中重新形成关于 事物形象的心理功能。 根据设计图纸想象实际建筑。 5.创造性想象:通过主体的创造性思维产生原来没有的新表象。 比如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猪戒等物虽然完全是种神话形象,但却仍然让我们感到真实可信,原 因就在于作者在性与神性、与动物的特征之间进了种合理的嫁接与组合。 (三)情感 特点:情感是审美经验中最为活跃的因素。 客观论者认为,审美对象的情感是其本身所固有的; 主观论者认为情感是由主体投射或灌注 到对象之中去的。 同构说介于两者之间,把审美情感归结为主客观之间的
10、同构对应关系。 作用: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具有更多的个人色彩,审美情感则具有更为显著的社会性和理性特征。 (四)理解: 特点:首先,审美理解具有非概念性的特点; 理解无法把审美对象分解为抽象的概念,而必须要保持对象完整的感性形象。所以理解表现为超乎感 性又不脱离感性,积淀在感性之中,和想象情感水乳交融,无法分解。 其次,审美理解具有多义性的特点 由于审美对象包含的理性因素并非以抽象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通过感性形象暗示出来的,相比 于抽象逻辑推理,直观活动更加模糊和含蓄,把握到的意义也不够确定,却意蕴丰富,回味悠长。 作用:审美理解是与科学认识活动具有本质区别的一种新的理解形式。 二、审美经验各
11、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简答】 (一)感知和想象之间的关系 感知是其他所有心理要素的基础 1.想象活动是对思维表象的加工改造和组合,因而需要感知活动来提供一定的表象材料。 2.完全自由的想象存在,但是不具有审美价值。艺术家的想象,不论如何丰富,必须表达一定的意义,决 定了想象必须联系感知。 故,想象和感知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二)审美想象与审美情感的关系: 审美想象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没有强烈的情感,就没有活跃的想象: 1.审美情感是审美想象的原动力; 2.情感不仅是审美想象的动力,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审美想象的对象和内容。 3.情感活动对审美想象的支配和调节,渗透在艺术形象中,使其染
12、上明显的情感色彩。 (三)审美想象与审美理解的关系。 想象活动本身并不是审美的最终目的,而只是产生一定审美价值的工具和手段。 这样想象活动就必须受到一定的限制,而这种制约力量就来自于审美理解。 审美想象和审美理解是通过一种自由的游戏关系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第三节 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1.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简答论述如果简答,楷体部分可不答。论述则尽量详细】 (1)第一阶段是呈现阶段,指的是主体借助感知对对象的感性特征加以把握,从而使对象在主体的意识之 中呈现出来。 比如北宋著名画家郭熙在林泉致中指出“盖身即川取之,则之意度见。”即指以整个身对 作直接的审美观照。这时的审美形象就会显现。 (2)
13、第二阶段是构成阶段,指的是主体在想象等心理要素的作用下,完成审美对象的构成活动。 比如船在海上遇到雾的时候,论船员还是乘客都会产种焦虑、紧张甚是恐怖的情绪,因为雾 给航带来的危险是不喻的。这种情下乘客很难有闲情逸致去欣赏浓雾中的美景。然只要们能 够与雾保持定的理距离,那么海上的雾也能够成为浓郁的趣味和欢乐的源泉。 (3)第三阶段是评价阶段,主体要从自己的价值标准出发,对于已经构成的审美表象做出具有普遍性的评 价和判断。 2.呈现阶段 审美态度在呈现阶段的作用: 【简答】 在呈现阶段,主体与客体之间是一种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 审美感知最大的特点在于他是以审美态度对待对象,因而审美态度的确立
14、就成为审美活动开始的主观标志。 所谓审美态度是主体在摆脱了日常的功利和实用态度之后,所产生的一种观照、欣赏的态度。主体是否具 有这样一种态度是他能否与对象建立审美关系并进入审美活动的关键。 3.构成阶段 瑞士美学家布洛提出的审美心理距离概念。审美主体只有与对象拉开一定的距离,摆脱利害关系的束缚, 以非功利的态度对待事物,才可能在意识中构成对象,并对其做出具有普遍性的审美评价。 想象力在构成阶段的作用: 【简答】 在构成阶段,主体与客体必须拉开一定的心理距离,才能完成对审美对象的建构。主体还必须通过想象 力的作用来构成较完整的审美对象。 先验想象力可以打破主体与对象的浑然一体状态,从而形成审美活
15、动 所需要的审美距离 而经验想象力则能够在此基础上,通过改造主体在呈现阶段所获得的原初经验材料,形成关于审美对象 的格式塔。 3.评价阶段。 主体的理解力在此无疑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主体的理解力是通过判断活动所进行的,判断力分两种(康 德): (1)纯粹理性批判决定判断力:辨识某一特殊事物是否属于某一普遍规律的能力,在此规律是既定的、 现成的; (2)判断力批判反思判断力:不是从普遍性的概念、规律出发去判断事实,而是从特殊的事物和感受 出发去寻找普遍。 本章重点大题 第一节 1.审美经验与美感的区别 2.审美经验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1.审美经验中想象与情感的关系 第三节 1.审美态度在审美呈现中的作用 2.想象力在审美构成阶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