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六章_审美教育论_完整正式笔记

    • 资源ID:196504       资源大小:138.97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六章_审美教育论_完整正式笔记

    1、第六章 审美教育论 完整笔记 第一节 美育思想源流 一、中国美育思想简述 (一)根据朝代梳理美育思想 1.中国上古的美育意识从自发到自觉,在诗、歌、舞一体的“乐”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舜时代 以乐感化,如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2. 西周时礼乐纳入教育。 3.乐记中就已经开始强调美育潜移默化的感染功能。 4.先秦儒家,审美活动的目的,则多指实现以下两种和谐:一为天人关系的和谐;一为人际 关系的和谐。儒家美育的目的就是中和。毛诗序-风以动之-作品对人的感化如同风的 吹动,潜移默化。 5.建安时间,徐幹中论艺纪首次提到了“美育”一词,这时的美育仍是道德教化的工具, 和德育不可分割

    2、,由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 6.魏晋时期:审美开始摆脱礼法的束缚,直接发现了山水之美,欣赏人的个性之美,美育不 再只是教化的一部分。美育逐渐与道德教化有了不同的内涵和领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7.宋代:朱熹:美育实现目标的过程,就是朱熹“消融查滓”(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 的过程。这种说法类似于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效果的“净化”思想。 8.明清时期:美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小说、戏曲论著中。 金圣叹要求读者能够“见文观心”-小说 李渔指出戏曲要情节离奇,文词警拔、有益于道德教化,三美俱擅。 9.近代,由于王国维、蔡元培等人的倡导,美育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蔡元培率先把“美育”一词引入中国(190

    3、1年在哲学总论),倡导“以美育代宗教”。 梁启超:近代美育思想的另一先驱者。认为美育是“趣味教育”。 王国维:把西方的美育理论较为全面地介绍到中国来。其将美育与德、智、体三育并称“四 育”。 (二)近代蔡元培、梁启超、王国维的美育观【简答】 1.蔡元培:也把美育看成审美理论在教育中的运用,但同时强调了美育的目的在于陶养感 情。“以美育代宗教”美育自由,宗教强制; 美育进步,宗教保守; 美育普及,宗教 有界。 2.梁启超: 梁启超: 首先,美育是一种趣味教育,这趣味对人的感发和影响,不同于一般的强制教育。 其次,有时将美育称之为情感教育,强调其动之以情的特性。 最后,美育是通过情感是感化别人,如

    4、同春风化雨,滋润人们的心田。 强调小说具有熏、浸、刺、提“四种美育”功能 3.王国维:把西方的美育理论较为全面地介绍到中国来。 强化了美育的情感感化功能; 把它作为智育和德育的工具,显示出美育以情感为动力的感性特征的魅力。 二、西方美育思想简述 1.柏拉图:西方最早明确谈到审美教育者。“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重视 音乐教育,把音乐作为一种艺术美来看待。 补:柏拉图的美育思想【简答】 首先,通过审美教育可以陶冶人的心灵。 其次,艺术作品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最后,柏拉图很重视音乐教育。 2.亚里士多德:认为美育的特殊作用就在于能够通过理性对感性加以节制和净化。审美功能 与

    5、净化心灵的教育功能有机统一。 3.贺拉斯:提出“寓教于乐”原则,认为文艺必须具有三个特性:真实性、形象性和情感性。 艺术要具有魅力,并通过感动给人以教益,把美育看作娱乐与道德教育的统一。 真实性:艺术的内容必须真实可信 形象性:艺术的表现要具体可感 情感性:艺术要有魅力,能够以情动人 4.中世纪:美育被纳入宗教的范畴。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奠基人是普罗提诺。 5.席勒:1795年发表美育书简是第一部系统的美育著作,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出 现。第一次提出了“审美教育”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唯一途径,审美活动是自由的。美育的独特 目的:促进鉴赏力。 补:席勒的美育理论在西方美育思想史上的地位:【简答】

    6、第一,从哲学的高度解释审美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形式的独特目的,并把审美教育的目的与 审美活动的性质内在地统一了起来。 第二,明确揭示审美教育的价值是完满人性。 第三,回答完满人性的方式人性统一的根据就在于自身。 6.马克思:从对异化现实的批判出发,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终极目的确立美育的基本任 务。认为美育教育是需要基本条件的,在不能解决基本温饱的情况下奢谈审美教育是不现实 的。 第二节 美育的内涵 1.有关美育的三种历史观点(对美育内涵的三种意见,皆有误区) (1)美育是人格教育把美和善混为一谈。导致美善不分的原因:一是由于在人类文明 的初期,所有的教育都是巩固统治地位的手段。二是由于在古代,学

    7、科尚未分化清。 (2)美育是情感教育体现了近代西方物质与意识二元分立的思维特点,即主体与客 体、思维与存在、感性与理性的对立。把美育界定为情感教育在学理上是不妥的。审美情感 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情感。 (3)美育是艺术教育过于夸大了艺术在审美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美育与人格教育、情感教育、艺术教育的区别 (1)认为美育是人格教育,将美育的目标落实到德行,取消了美育的独立性。 (2)认为美育是情感教育,体现了近代西方意识和物质对立的思维特点。 (3)把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过于夸大了艺术在审美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限制以 至遮蔽审美教育更深刻的目的和更高远的价值追求。 3.确定美育的内涵

    8、应该遵循的三原则 【简答】 (1)美育内涵的确定应该体现手段与效果相一致的原则。 (2)应遵循直接效果与间接效果兼顾的原则。 (3)还应遵循独特性的原则。 4.审美教育与审美活动的关系与区别: (1)联系: 审美活动本身就具有陶冶人、塑造人的教育功能,没有审美活动就没有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通过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唤起人追求美的热情,又必然会推动审美活动的不断发 展 (2)区别: 从活动的存在形式上看,审美活动是一种带有很大随意性的个人行为,具有即兴性和偶发 性;而审美教育则是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行为,有计划,有步骤。 从活动的存在结构上看,审美活动是由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二因素构成;审美教育则由施

    9、 教者、作为教育媒介的审美对象以及受教者三因素构成。 第三节 美育的特点 一、美育的特点:(诉诸感性、潜移默化、能动性)【简答】 .诉诸感性:审美对象以其感性特征,通过丰富的形象,以情感为中介,来陶冶人的精神, 转移人的气质,是美育最显著的特点 .潜移默化:美育对于人性情的陶冶、情感的净化是如春风化雨般的逐渐沁入人的心灵, 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发生着微小的变化,渐渐形成一种心理结构,持久地影响着精神生 活。 .能动性 :主体在美育中的能动性还表现在主体在审美活动中能有自觉的追求。主体在参 与审美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自己的能动性。 二、儒、道、禅美育的“化育”特点 【简答】 美育主要是

    10、“化育”。中国儒道禅三家均采用此方式 1儒家:让人精神上获得解放,进入一种顺应自然,与天地同体的和谐境界。 2道家:理想境界是天人合一,达到更高层次的人与自然的和谐。 老:“圣处为之事,不之教”。庄,追求个体与宇宙合,灵的自由境界和对 的解放与超越。 3禅宗:注重自身修养,注重自我领悟。 追求“自己感化自己”。从有限中看到了无限,从 片刻中看到永恒,进入“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五灯会元中国佛教禅宗史书)的最高境 界。 第四节 美育的功能 一、美育的功能 【简答】 1.怡情养性:美育是通过对人的精神领域进行调节,达到心理平衡、人格的完善,美育的方 式是建立在自觉自愿、潜移默化的基础上的。同时,美

    11、育又体现着以道制欲的原则。 2.化性起伪:荀子以“化性起伪”解释人性和文化的生成,从中也体现了美育的功能。“性”是 指人生来就有的自然本质及其功能,“伪”则指在自然本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精神形态和能力。 经过长期的积累和练习,使得人的本恶的兽性变成了人性。 二、美育与德育的区别 【简答】 1.德育带有强制性的外在影响,美育的方式是动于内,从内心、从人的情感的角度去打动人 2.审美对人的感化往往使人亲和,充满爱心。而道德规范则是一种严肃的要求。 三、怡情养性与以道制欲的关系 【简答】 1.美育本来是通过适应人的感性要求和欲望的方式去感动人的。 2.但人的感性欲望本来是自然的,无节制的,一味的放纵,让人沉湎其中,会影响人的生理 健康,也会违反社会的道德规范,不能体现出和谐的原则。 3.美育就是指通过生命的原则去驾驭人的感性欲望,从中实现对人的感化。 第六章重点大题 第一节 1. 梁启超美育观 2.柏拉图美育思想 3.席勒美育思想的重要性 第二节 1.美育的内涵 第三节 1.美育的特点 第四节 1.美育的功能 2.儒释道化育 3.美育与德育的区别 4.怡情养性与以道制欲的关系


    注意事项

    本文(第六章_审美教育论_完整正式笔记)为本站会员(邂***)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