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 3 3 章章 基因的本质基因的本质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下列关于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格里菲思的实验证明已经加热致死的 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促进 R 型活细菌转化的因子 B艾弗里的实验证明促成 R 型细菌向 S 型细菌转化的物质是 DNA C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 D将 S 型细菌的 DNA 与 R 型活细菌混合后可将 R 型活细菌全部转化为 S 型活细菌 答案 D 解析 将 S 型细菌的 DNA 与 R 型活细菌混合后只能将少数 R 型活
2、细菌转化为 S 型活细菌。 2(2019 山东师大附中高一下期中)对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二者设计思路相似,都是设法将 DNA 和蛋白质区分开,直接地研究它们在遗传中的作用 B二者都运用了对照的原则,后者巧妙地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 C二者都证明 DNA 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D二者都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答案 C 解析 两个实验均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但无法证明 DNA 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C 错误。 3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了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 DNA 遗传的 B侵染过程的
3、“合成”阶段,噬菌体以自身的 DNA 作为模板,而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 提供 C为确认蛋白质外壳是否注入细菌体内,可用 35S 标记噬菌体 D 若用 32P 对噬菌体双链 DNA 进行标记, 让其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后连续复制 n 次, 则含32P 的 DNA 应占子代 DNA 总数的 1/2n 答案 D 解析 DNA 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亲代 DNA 分子的两条链(含 32P)只能分配到两个子代 DNA 中去, 所 以,复制 n 次后,含 32P 的 DNA 有 2 个,所占比例为 2/2n1/2n1,D 错误。 4下图表示某兴趣小组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下列有关
4、说法正确的是( ) A噬菌体 DNA 的复制通常发生在噬菌体分裂前的间期 Bb 中提取出来的子代噬菌体含 35S C仅由图中实验即可得出 DNA 是遗传物质 D如果搅拌不充分,则离心后 b 的放射性会增强 答案 D 解析 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增殖,不存在噬菌体分裂前的间期,A 错 误;用含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能进入细菌细胞内,因此经过搅拌、离心 后,子代噬菌体不含 35S,B 错误;仅由图中实验不能得出 DNA 是遗传物质,C 错误;噬菌体吸附在大肠 杆菌上,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如果搅拌不充分,
5、则离心后 b 的放 射性会增强,D 正确。 5有 a、b 两类噬菌体,它们均已被 32P 或35S 中的一种标记过。用 a、b 噬菌体分别侵染甲、乙两管大肠杆 菌,经保温、搅拌和离心后,检测离心管内放射性物质的位置,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结果表明 a 的蛋白质外壳和 b 的 DNA 均有放射性 B可以确定甲管的放射性来自 32P,乙管的放射性来自35S C检测结果表明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可侵入大肠杆菌内 D伴随着噬菌体 DNA 的复制,乙管内沉淀物的放射性将逐渐增强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和图甲可知,上清液中具有放射性,而沉淀物中没有放射性,说明 a 标记的是
6、蛋白质 外壳,根据题干信息和图乙可知,沉淀物中具有放射性,而上清液中没有放射性,说明 b 标记的是 DNA, A 正确;甲管的放射性来自 35S,乙管的放射性来自32P,B 错误;检测结果表明噬菌体的 DNA 可侵入大肠 杆菌内,而蛋白质外壳留在了外面,C 错误;伴随着噬菌体 DNA 的复制,乙管内沉淀物的放射性应不变, D 错误。 6(2020 成都龙泉二中模拟)用 32P 标记 S 型肺炎链球菌的 DNA,35S 标记其蛋白质,将其加热致死,并与未 标记的 R 型活细菌混合并注入小鼠体内。 一段时间后, 从死亡的小鼠体内提取到活的 S 型细菌和 R 型细菌。 下列有关元素分布的分析,最可能
7、的情况是( ) A部分 S 型细菌含有 32P,不含35S B部分 R 型细菌含有 32P 和35S C所有 S 型细菌都含有 32P,不含35S D所有 R 型细菌都含有 35S,不含32P 答案 A 解析 由于加热致死的 S 型细菌与未标记的 R 型活细菌混合并注入小鼠体内,能进入 R 型细菌起转化作用 的是 32P 标记的 DNA,而失去活性的蛋白质不能进入细菌,所以加热致死的 S 型细菌的 DNA 进入 R 型活 细菌将其转化为 S 型活细菌,因此提取到的活的 S 型细菌部分含有 32P,全部不含35S,故选 A。 7(2020 福建厦门双十中学月考)下列关于肺炎链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
8、实验以及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 述,正确的是( ) A三个实验的设计思路是一致的 B三个实验都用到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 C三个实验都能得出 DNA 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D三个实验所涉及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 答案 D 8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的子代噬菌体多数具有放射性 B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是 DNA 和蛋白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C 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用 DNA 酶处理后的细胞提取物失去了转化活性, 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 蛋白质不是遗传物
9、质 D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中用TMV A的RNA和TMV B的蛋白质重建的病毒感染烟草叶片细胞后, 可检测到 A 型病毒,说明 RNA 是 TMV A 的遗传物质 答案 D 解析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 利用大肠杆菌内部含有 31P 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复制合成大量新的 DNA, 产生子代噬菌体,因此只有少部分子代噬菌体具有放射性,A 项错误;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R 型细 菌转化为 S 型细菌是 S 型细菌 DNA 作用的结果,B 项错误;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用 DNA 酶处理 后的细胞提取物失去了转化活性,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但仅凭此组实验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
10、质, C 项错误。 9(2019 山西太原五中期末)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蓝细菌和绿藻都属于真核生物,它们的遗传物质均为 DNA B大肠杆菌的拟核内所含有的遗传物质为 DNA,该 DNA 分子呈环状 CHIV 所含有的遗传物质为 DNA 或 RNA D真核细胞内含有的核酸有 DNA 和 RNA,它们都是遗传物质 答案 B 解析 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A 项错误;拟核由一个环状的 DNA 分子组成,该 DNA 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 质,B 项正确;HIV 的遗传物质为 RNA,C 项错误;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 DNA,D 项错误。 10(2019 东北师大附中期中)下列关于
11、DNA 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双链 DNA 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五碳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BDNA 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并且游离的磷酸基团位于同一侧 CDNA 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磷酸脱氧核糖磷酸相连 D存在于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中的 DNA 均能够储存遗传信息 答案 D 解析 双链 DNA 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五碳糖是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的,A 项错误;DNA 分子的两条 链是反向平行的,但游离的磷酸基团不在同一侧,B 项错误;DNA 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 磷酸脱氧核糖相连,C 项错误。 11(2019 江西南昌二中期中)下图为某双链 DNA 分
12、子部分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若 A 链中 AT 占 48%,则 B 链中 AT 占 52% B是一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CA 链、B 链的方向相反,共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DDNA 分子中碱基排列在内侧,构成基本骨架 答案 C 解析 若 A 链中 AT 占整个 A 链分子碱基总量的 48%,由于 A 链与 B 链是互补的,则 B 链中 AT 也是 占 B 链碱基总量的 48%,故 A 错误;并不是一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只是上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基团 与下一个脱氧核苷酸的鸟嘌呤和脱氧核糖相连形成的结构, 故 B 错误; A 链从上到下, 方向为 5端到 3 端,B 链的方向则恰好
13、相反,每条链 5端含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故共含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C 项 正确;DNA 分子中碱基排列在内侧,A 与 T 配对,C 与 G 配对,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相连,而外侧是磷酸与 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故 D 项错误。 12(2020 安徽阜阳三中高一下测试)含 15N 标记的某双链 DNA 分子含有 200 个碱基对,腺嘌呤与胸腺嘧啶 之和占全部碱基的 30%;其中的一条链上腺嘌呤有 20 个,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该 DNA 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 4200种 B该 DNA 分子中 4 种碱基的比例为 ATGC2233 C该 DNA 分子连续复制 2 次,需要游离的鸟嘌
14、呤脱氧核苷酸 560 个 D该 DNA 分子在 14N 的培养基连续复制 3 次,含15N 标记的 DNA 分子占 25% 答案 D 解析 该 DNA 分子含有 200 个碱基对,由于碱基比例确定,其碱基排列方式少于 4200种,A 错误;据题意 分析知,该双链 DNA 中,A 和 T 的个数共为 120,C 和 G 的个数共为 280,所以该 DNA 分子中 4 种碱基 的比例为 ATGC3377,B 错误;该 DNA 分子连续复制 2 次,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数为(221)140420(个),C 错误;该 DNA 分子在 14N 的培养基上连续复制 3 次,得到 8 个 DNA 分
15、子, 根据 DNA 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其中只有 2 个 DNA 分子的一条链含 14N,另一条链含15N,所以含15N 标记 的 DNA 分子占 25%,D 正确。 13已知 A 和 T 间有 2 个氢键,G 和 C 间有 3 个氢键,甲 DNA 分子中有 30%的腺嘌呤,乙 DNA 分子中有 30%的鸟嘌呤,对这两个 DNA 分子结构稳定性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强于乙 B乙强于甲 C甲等于乙 D无法判断 答案 B 14下列关于“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在对照实验中,对照组中的自变量通常可以用“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进行控制 B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
16、用蛋白酶、RNA 酶、DNA 酶等处理细胞提取物体现了“加法原 理” C“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实验组滴加肝脏研磨液体现了“加法原理” D“探究不同酸碱度对唾液淀粉酶的影响”实验中,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体现了“减法原理” 答案 C 解析 在对照实验中,实验组中的自变量通常可以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进行控制;用蛋白酶、 RNA 酶、DNA 酶等处理细胞提取物,是为了特异性地去除细胞提取物中的蛋白质、RNA、DNA 等成分, 体现了“减法原理”;“探究不同酸碱度对唾液淀粉酶的影响”实验中,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体现了 “加法原理”。 15一个用 15N 标记的 DNA 分
17、子含 120 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有 50 个。在不含15N 的培养基中经过 n 次 复制后,不含 15N 的 DNA 分子总数与含15N 的 DNA 分子总数之比为 71,复制过程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 氧核苷酸 m 个,则 n、m 分别是( ) A3、490 B3、560 C4、1 050 D4、1 120 答案 C 解析 DNA 复制 n 次后含 15N 的 DNA 分子有 2 个,不含15N 的 DNA 分子有 2n2 个,又因为不含15N 的 DNA 分子总数与含 15N 的 DNA 分子总数之比为 71,所以解得 n4,即 DNA 复制了 4 次;由于用15N 标 记的 DNA 分子含
18、 120 个碱基对,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胞嘧啶的个数是 1205070(个),所以复制过 程需要的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 70(241)1 050(个)。 16正常情况下,DNA 分子在细胞内复制时,双螺旋解开后会产生一段单链区,DNA 结合蛋白(SSB)能很 快地与单链结合,防止解旋的单链重新配对,而使 DNA 呈伸展状态,SSB 在复制过程中可以重复利用,下 列有关推理合理的是( ) ASSB 是一种解开 DNA 双螺旋的解旋酶 BSSB 与单链的结合将不利于 DNA 复制 CSSB 与 DNA 单链既可结合也可分开 DSSB 与单链的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
19、干信息可知, SSB 不是一种解开 DNA 双螺旋的解旋酶, A 错误; SSB 与单链的结合利于 DNA 复制,B 错误;SSB 是一种 DNA 结合蛋白,在 DNA 复制过程中可重复利用,其与单链的结合不遵循碱基 互补配对原则,D 错误。 17将一个用 15N 标记的 DNA 放到含14N 的培养液中培养,让其连续复制三次,将每次复制产物置于试管 内进行离心,图中分别代表复制 1 次、2 次、3 次后的分层结果的是( ) Ac、e、f Bc、e、b Ca、b、d Dc、a、b 答案 A 解析 由于 DNA 是以半保留的方式复制的,一个用 15N 标记的 DNA 在含14N 的培养液中培养,
20、复制 1 次 后,每个 DNA 分子的一条链含 15N,另一条链含14N,离心后对应图中的 c;复制 2 次后,产生 4 个 DNA 分子,其中含 15N 和14N 的 DNA 分子有 2 个,只含14N 的 DNA 分子有 2 个,离心后对应图中的 e;复制 3 次后,产生 8 个 DNA 分子,其中含 15N 和14N 的 DNA 分子有 2 个,只含14N 的 DNA 分子有 6 个,离心后 对应图中的 f。故选 A。 18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细菌体内的 DNA 和蛋白质分别含有 31P、32S,噬菌体中的 DNA 和 蛋白质分别含有 32P、35S,噬菌体 DNA 在细菌体内
21、复制了三次,那么从细菌体内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中含 有 32P 的噬菌体和含有35S 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 ) A.1 4和 0 B. 3 4和 0 C. 1 4和 1 D. 3 4和 1 答案 A 解析 由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只有 DNA 进入细菌体内,蛋白质外壳不进入,所以子代噬菌体中含 32P,不含35S。由于噬菌体增殖的原料都是细菌的化学成分,所以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都含有32S。又 由于 DNA 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所以一个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复制三次后, 产生 238(个)子代噬菌体, 因此子代噬菌体中含有 32P 的噬菌体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2 8 1 4。综上
22、所述,A 正确。 19有科学家发现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中的磁受体基因,其编码的磁受体蛋白能识别外界磁场并顺应磁场 方向排列。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磁受体基因的骨架是由磷酸和核糖相间排列而成的 B基因中相邻碱基之间通过一个五碳糖和一个磷酸相连 C同位素标记该基因中的两条链,经过多次复制,带有标记的 DNA 分子数目不变 D磁受体基因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和 RNA 聚合酶 答案 C 解析 磁受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而 DNA 的骨架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成的,A 错 误;基因中相邻碱基之间通过“两个五碳糖和一个磷酸相连”,B 错误;DNA 复制需要解旋酶和 DNA 聚 合
23、酶,D 错误。 20DNA 双螺旋结构是 1953 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的,现已知基因 M 含有碱基共 N 个,腺嘌呤 n 个,具有 类似如图的平面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 M 共有 4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1.5Nn)个氢键 B如图 a 可以代表基因 M,基因 M 的等位基因 m 可以用 b 表示;a 链含有 A 的比例最多为 2n/N C基因 M 为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脂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D基因 M 和它的等位基因 m 含有的碱基数可以不相等 答案 D 解析 基因 M 的每一条链有 1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由此共有 2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A 项错误;基因是由两
24、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图中 a 和 b 共同组成基因 M,B 项错误;DNA 双螺旋结构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 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C 项错误;基因 M 和它的等位基因 m 的碱基数或排列顺序可以不同,D 项正确。 21生长在太平洋西北部的一种水母能发出绿色荧光,这是因为该种水母 DNA 上有一段长度为 5 170 个碱 基对的片段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基因实验表明,转入了水母的绿光荧光蛋白基因的转基因鼠,在紫 外线的照射下,也能像水母一样发光。这个资料不能表明( )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B基因是 DNA 上的有一定功能的特异性的碱基排列顺序 C基因是控制生物体性状的遗传
25、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DDNA 的任意片段都能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控制性状 答案 D 22将 DNA 分子双链用 3H 标记的蚕豆(2n12)根尖移入普通培养液(不含放射性元素)中,再让细胞连续进 行有丝分裂。根据下图判断,在普通培养液中培养至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时,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标记情况 是( ) A6 个 a,6 个 b B12 个 b C6 个 b,6 个 c Dbc12 个,但 b 和 c 数目不确定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亲代 DNA 分子双链用 3H 标记,而 DNA 分子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因此亲代细胞中染 色体经过第一次复制后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均有标记,如图 a;第一次有丝
26、分裂结束后产生的子细胞中每条染 色体上的 DNA 分子均有且只有一条链被标记,该细胞中的染色体再经过第二次复制,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 染色单体只有 1 个染色单体有标记,如图 b,因此在普通培养液中培养至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时,细胞中 12 条染色体上均只有一个染色单体带有标记,B 项正确。 23科学家通过对前列腺癌细胞的研究发现,绿茶中的多酚可减少 BCLXL 蛋白的合成,而这种蛋白有抑 制癌细胞凋亡的作用。这表明绿茶具有抗癌作用,根本原因是由于绿茶细胞中具有( ) A多酚 B合成多酚的酶的基因 CBCLXL 蛋白 DBCLXL 蛋白酶 答案 B 解析 材料指出多酚能抗癌,但多酚不是蛋白质,因而
27、不是由基因直接控制的,所以多酚的合成需要相应 的酶催化。 24经实验测得衣藻 DNA 在细胞中分布如下:84%在染色体上,14%在叶绿体上,1%在线粒体上,1%游 离于细胞质中。这些数据说明( ) A衣藻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 B衣藻 DNA 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C衣藻细胞质中无 DNA D衣藻染色体由 DNA、蛋白质和少量 RNA 组成 答案 B 解析 由数据可知,染色体是衣藻 DNA 的主要载体。 25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基因含多个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基因的特异性 B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一个 DNA 分
28、子上只含一个基因 C在 DNA 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都是两个磷酸基团和一个碱基 D原核生物的染色体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 答案 A 解析 一个 DNA 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在 DNA 分子结构中,除末端外,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 一般都是两个磷酸基团和一个碱基;原核生物不含染色体。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共 50 分) 26 (10 分)(2019 湖南长郡中学月考改编)如图表示课堂上某小组用模型模拟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的侵染过程是(用字母和箭头表示)_。 (2)DNA 复制发生在图中_(填字母,下同)_过程之间,原料由
29、_提供。 (3)以 32P 标记的噬菌体为例,搅拌和离心应在图中_(填字母,下同)_过程之间进行,如果在之 前或之后搅拌、离心,可能发生的不正常现象是_。 (4)以 35S 标记的噬菌体为例,如果搅拌不充分,可能造成的结果是_。 (5)如果在一组实验中同时标记,能否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为什么?_。 答案 (1)(a)debfc(a) (2)e b 细菌 (3)e f 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 (4)上清液和沉 淀物中都出现放射性 (5)不能。因为同时标记和会造成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无法判断遗传 物质的成分 解析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为吸附(d)注入(e)合成(b)装配(f)
30、释放(c)。(2)分析题图可知,DNA 复制发生在噬菌体将 DNA 分子注入细菌以后,至 b 时产生了子代噬菌体的 DNA,原料由细菌提供。(3)32P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DNA,搅拌和离心必须在注入之后、新的噬菌体释放之前进行,以确保放射性只在沉淀 物中。(4)35S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如果搅拌不充分,吸附在细菌上的蛋白质外壳将与细菌一起存 在于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放射性。(5)若同时标记 DNA 和蛋白质,则在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会出现放 射性,这样就无法判断遗传物质是 DNA 还是蛋白质。 27(9 分)(2019 福建厦门高一下期末)病毒的核酸包括双链 DNA、单链 DNA
31、、双链 RNA、单链 RNA 等不 同类型。某研究小组通过一系列实验确定新型动物病毒 X 的核酸类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探究病毒 X 是 DNA 病毒还是 RNA 病毒。 实验思路:设置两组实验,将_分别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的_(记为甲组)和 _(记为乙组)的培养基中,然后分别接种病毒 X。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 预期结果:若_,则病毒 X 为 DNA 病毒;反之为 RNA 病毒。 (2)对病毒 X 进行碱基分析,结果如下: 碱基种类 A C G T 碱基比例 36 24 18 22 据上表可判断,病毒 X 的核酸类型是_,理由是_。 答案 (1
32、)动物(宿主)细胞 胸腺嘧啶(T) 尿嘧啶(U) 甲组收集的病毒含有放射性而乙组无放射性 (2) 单链 DNA 病毒 X 的核酸含有 DNA 特有碱基胸腺嘧啶(T),且嘌呤总数不等于嘧啶总数或腺嘌呤(A)的量 不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不等于胞嘧啶(C)的量 28(10 分)在研究遗传物质的过程中,人们做了很多实验进行探究,包括著名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1)某人曾重复了“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步骤如下。 请分析以下实验并回答问题: a将一部分 S 型细菌加热杀死; b 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 并分为若干组, 将菌种分别接种到各组培养基上(接种的菌种见图中文字所示); c将接
33、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时,除加入适当比例的水和琼脂外,还必须加入一定量的无机盐、氮源、有机物、 生长因子等,并调整 pH。 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_这三组。 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 (2)艾弗里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了在上述细菌转化过程中,起转化作用的是 DNA。请利用 DNA 酶作试剂,选 择适当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促进 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的物质是 DNA”,并预测实验结 果,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方案设计: 第一步:从 S 型细菌中提取 DNA; 第二步: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将其均分为三份,标为 A、B、C,分别做如下
34、处理。 组合编号 A B C 处理 不加任何提取物 g._ h._ 第三步:_; 第四步: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_。 通过设计的实验,还能得出什么结论?_。 答案 (1)1、2、3 S 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转化因子)能使 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 (2)第二步:g.加入提取的 S 型细菌的 DNA h加入提取的 S 型细菌的 DNA 和 DNA 酶 第三步:将 R 型细菌分别接种到三组培养基上 A、C 组中未出现 S 型细菌,只有 B 组中出现 S 型细菌;说明 DNA 分子可以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 D
35、NA 结构要保持完整,才能促进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 解析 (1)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 1、2、3 组,第 4 组是实验组。本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S 型细菌中的某 种物质(转化因子)能使 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2)第二步:在 B 组中加入提取出的 S 型细菌的 DNA; 在 C 组中加入提取的 S 型细菌的 DNA 和 DNA 酶;第三步:将 R 型细菌分别接种到三组培养基上。由于 A 中没有加任何提取物,C 中的 DNA 分子被水解,所以 A、C 组中未出现 S 型细菌;由于 B 组中加入了提 取出的 S 型细菌的 DNA 和活的 R 型细菌,所以 B 组培养基中出现 S 型
36、细菌。由于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基 本单位,所以 DNA 分子可以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DNA 结构要保持完整才能完成此转化过程。 29(12 分)将蚕豆幼苗放在含 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即3HT,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组成成分)的 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使染色体带有放射性,培养过程如图甲。随后,将幼苗转移到普通培养基(1HT) 中培养一段时间,图乙是跟踪检测根尖细胞部分染色体某时期变化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完成图甲的培养过程, 核 DNA 至少经过_次复制。 若某核 DNA 含有 900 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则第 3 次复制需要_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2)在细胞分
37、裂过程中,图乙的 B 过程发生的时期是_;此过程产生的两条染色体中,含 3H 的 DNA 单链占全部单链的比值为_。 (3)图乙中_(填“A”或“B”)阶段发生 DNA 的半保留复制,出现相应实验结果的原因是 _。 答案 (1)2 3 600 (2)有丝分裂后期 1/4 (3)A 开始时染色体中的 DNA 含有一条 3HT 链和一条1H T 链,A 过程进行半保留复制,使所形成的两条染色单体中,一条有放射性,一条无放射性 解析 (1)甲图表示将不含放射性的 DNA 放在含有 3HT 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产生了两条链都具有 放射性的 DNA 分子;由于 DNA 分子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第一
38、次复制形成的两个 DNA 分子都只有一 条链含有放射性,第二次复制形成的四个 DNA 分子中有两个 DNA 分子的双链都具有放射性。故完成图甲 的培养过程, 核 DNA 至少经过 2 次复制。 已知某核 DNA 含有 900 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由 AT 可知, 该 DNA 含有 900 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则第 3 次复制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 23 19003 600(个)。(2)图乙中 A 过程表示染色体的复制,B 过程表示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幼苗的根尖细胞不能进行减 数分裂, 故图乙的 B 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 B 过程产生的两条染色体共有 2 个 DNA 分子, 即 4
39、 条 DNA 单链,2 条染色体中有 1 条染色体有放射性,1 条染色体无放射性,因为 DNA 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故有放射性的染色体中,只有 1 条 DNA 单链有放射性,故含 3H 的 DNA 单链占全部单链的比值为 1/4。 30(9 分)据图回答问题: A 染色体 B DNA C 基因 D 脱氧核苷酸 E 遗传信息 (1)1 个 A 含有_个 B 分子。 (2)C 在 A 上一般呈_, C 通常是_的 DNA 片段, 每个 B 上有许多个_(填字母, 下同)。 (3)每个 C 中可以含成百上千个_,_的排列顺序代表着 E。 (4)生物的性状遗传主要是通过 B 上的_传递给后代的,实际上是通过_的排列顺序来传 递_的。 答案 (1)1 个或 2 (2)线性排列 有遗传效应 C (3)D D (4)C D E 解析 (1)1 条染色体含有 1 个或 2 个 DNA 分子。 (2)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般呈线性排列, 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每个 DNA 上有许多个基因。(3)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4)性状的遗传主要是 通过基因的遗传来完成的,实际上是通过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来传递遗传信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