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章末综合测评(含答案)

    • 资源ID:196665       资源大小:322.09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章末综合测评(含答案)

    1、第六章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与能量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 合题意。) 1.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利用化学知识降 低污染、治理污染,改善人类居住环境是化学工作者当前的首要任务。下列做法 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开发清洁能源 B.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 C.研制能量转化率高的材料 D.对废电池做深埋处理 解析 A.开发清洁能源有利于减少空气污染, 保护环境; B.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 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保护环境;C.研制能量转化率高的材料,减少能量损失

    2、; D.对废电池做深埋处理,电池中的重金属离子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答案 D 2.下列关于能源和作为能源的物质叙述错误的是( ) A.化石能源物质内部蕴涵着大量的能量 B.吸热反应没有利用价值 C.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 D.物质的化学能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转化为热能、电能被人类利用 解析 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燃烧时释放大量的能量,可说明化石 能源物质内部蕴涵着大量的能量, 故 A 正确; B.吸热反应也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如工业上由石灰石制备生石灰的反应、由煤制水煤气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B 错 误;C.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将空气

    3、中的水、二氧化碳等转 化为葡萄糖,故 C 正确;D.化学能可转化为热能、电能等,如物质燃烧,原电 池反应等,故 D 正确。 答案 B 3.可再生能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在满足能源需求、改变能源结构、减少环 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是实现节 能减排的一项重要措施。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风能、太阳能等属于可再生能源 B.推广可再生能源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C.如图是太阳能光伏电池原理图,图中 A 极为正极 D.光伏电池能量转化方式是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解析 A.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在短时间内能形成,属于可再生能源,A 选项 正确;B.不可再生

    4、资源不能持续使用,推广可再生能源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B 选项正确;C.在原电池的外电路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由图中的电流方向 可判断 A 为负极, C 选项错误; D.光伏电池发电是将太阳能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D 选项正确。 答案 C 4.下列图示表示吸热反应的是( ) 解析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需要吸收热量,为吸热反应, A 项正确;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放出热量,为放热反应, B 项错误; 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且该过程并未发生化学反应, C 项错误; 稀盐酸与铁粉发生的置换反应是放热反应,D 项错误。 答案 A 5.关于化学能与其他能量相互转

    5、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 1 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B.图 2 所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C.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 D.中和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 解析 A.图 1 所示的装置没形成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没有电流通过,所 以不能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故 A 错误;B.图 2 所示的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 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 B 错误;C.化学反应时断键要 吸收能量,成键要放出能量,所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 裂与生成,故 C 正确;D.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 能量高,故

    6、 D 错误。 答案 C 6.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C.反应到达 t1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停止 D.反应在 t1之后,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解析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并不等于零。 答案 C 7.在一定温度下,向 a L 密闭容器中加入 1 mol H2(g) 和 1 mol Br2(g),发生如下 反应:H2(g)Br2(g)2HBr(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容器内颜色不随时间变化 B.容

    7、器内 H2、Br2、HBr 的浓度之比为 112 C.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D.单位时间内消耗 n mol H2,同时生成 2n mol HBr 解析 容器内颜色不变,说明 Br2(g)的浓度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A 正确;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 各成分的浓度不变, 但不一定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B 错误;因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不变,故压强始终不变,C 错误;v消耗 (H2)与 v生成(HBr)均为正反应速率,无法说明 v(正)v(逆),D 错误。 答案 A 8.如图所示为 800 时 A、B、C 三种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时浓度的变化,只 从图上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8、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 2A(g)2B(g)C(g) B.前 2 min A 的分解速率为 0.1 mol L 1 min1 C.开始时,正、逆反应同时开始 D.2 min 时,A、B、C 的浓度之比为 231 解析 根据图像, 反应过程中 A 的浓度减小, B、 C 浓度增大, 因此 A 为反应物, B、C 为生成物,根据浓度的变化量可以确定反应为 2A(g)2B(g)C(g),A 正确;前 2 min,v(A)0.4 mol L 10.2 mol L1 2 min 0.1 mol L 1 min1,B 正确; 开始时加入的物质为 A 和 B,没有 C,C 错误;根据图像,2 min 时,A、B

    9、、C 的浓度分别为 0.2 mol L 1、0.3 mol L1、0.1 mol L1,D 正确。 答案 C 9.已知金属单质 X、Y、Z、W 之间有下列关系: 2X3Y2 =2X33Y; Z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比 X 元素的强; 由 Y、W 与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Y 为负极。 则 X、Y、Z、W 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XZYW B.ZWXY C.ZYXW D.ZXYW 解析 由信息可得还原性XY, 由可得还原性ZX, 由可得还原性YW, 所以还原性 ZXYW。 答案 D 10.反应 2SO2O22SO3是放热反应。如果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 说法中正确的

    10、是( ) A.因为反应放热,所以升高温度会使反应速率减慢 B.通过调控反应条件,SO2可以 100%地转化为 SO3 C.当 SO2和 SO3的浓度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使用催化剂的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解析 升高温度,任何反应(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都增大,A 不正 确;可逆反应不可能进行到底,B 不正确;SO2和 SO3的浓度相等不能说明各组 分的浓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不正确;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化学 反应速率,D 正确。 答案 D 11.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 量 差 别 进 行 发 电 , 在 海 水

    11、 中 电 池 总 反 应 可 表 示 为 : 5MnO2 2Ag 2NaCl=Na2Mn5O102AgCl, 下列“水” 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 的是( ) A.正极反应式:AgCl e=AgCl B.每生成 1 mol Na2Mn5O10转移 2 mol 电子 C.Na 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 D.AgCl 是还原产物 解析 A、根据总反应: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可知,Ag 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为原电池的负极,错误;B、式中 5MnO2得电子生成 Na2Mn5O10, 化合价共降低了2价, 所以每生成1 mol Na2Mn5O10转移2 m

    12、ol电子, 正确;C、在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错误;D、Ag 的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AgCl 是氧化产物,错误。 答案 B 12.在4 L密闭容器中充入6 mol A气体和5 mol B气体,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3A(g)B(g)2C(g)xD(g),达到平衡时,生成了 2 mol C,经测定,D 的浓 度为 0.5 mol L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1 B.B 的转化率为 20% C.平衡时 A 的浓度为 1.50 mol L 1 D.达到平衡时,在相同温度下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反应前的 85% 解析 n(D)0.5 mol L 14 L2 mol

    13、,所以 x2。 B 的转化率1 mol 5 mol100%20%,c(A)平 3 mol 4 L 0.75 mol L 1,n 平(342 2) mol11 moln始6 mol5 mol11 mol,总的物质的量不变,压强不变。 答案 B 13.某学生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化学反应 X2Y=2Z 能量变化情况的研究。当 往试管中滴加试剂 Y 时,看到 U 形管中液面甲处降、乙处升。关于该反应的下 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 量更高;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更高;该反应过程可以看成是 “贮存”于 X、Y 内部的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而

    14、释放出来。 A. B. C. D. 解析 X2Y=2Z 应为放热反应。 答案 B 14.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可用于监测环境中 NH3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O2在电极 b 上发生还原反应 B.溶液中 OH 向电极 a 移动 C.反应消耗的 NH3与 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5 D.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NH36e 6OH=N 26H2O 解析 构成的原电池中,通入氧气的电极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A 正确;溶液 中阴离子氢氧根离子移向负极 a 极,B 正确;1 mol NH3反应生成氮气转移 3 mol 电子,1 mol O2反应转移 4 mol 电子,根据电子

    15、转移守恒,消耗的 NH3与 O2的 物质的量之比为 43,C 错误;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NH36e 6OH=N 2 6H2O,D 正确。 答案 C 15.普通水泥在固化过程中其自由水分子减少并形成碱性溶液。根据这一物理化 学特点,科学家发明了电动势法测水泥的初凝时间。此法的原理如图所示,反应 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2CuAg2O=Cu2O2A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2 mol Cu 与 1 mol Ag2O 的总能量低于 1 mol Cu2O 与 2 mol Ag 具有的总能量 B.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Cu2OH 2e=Cu 2OH2O C.测量原理示意图中,电流方向从 Cu 流向

    16、 Ag2O D.电池工作时,OH 向正极移动 解析 由题意知,该装置组成了原电池,反应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反应物 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A 项错误;Cu 在反应中失电子,为原电池的负 极, 故电流方向为 Ag2OCu, C 项错误; 电池工作时, 电池内部 OH 移向负极, D 项错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共 55 分) 16.(8 分)在化学反应中,只有极少数能量比平均能量高得多的反应物分子发生碰 撞时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这些分子被称为活化分子。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 所需提供的最低限度的能量叫活化能, 其单位通常用 kJ mol 1 表示。 请认真观察

    17、下图,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反应是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已知拆开 1 mol HH 键、1 mol II 键、1 mol HI 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 436 kJ、151 kJ、299 kJ。则由 1 mol 氢气和 1 mol 碘反应生成 HI 会_(填 “放出”或“吸收”)_ kJ 的热量。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是将_转 化为_。 (3)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填序号,下同),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_。 物质燃烧 炸药爆炸 酸碱中和反应 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碳 食 物因氧化而腐败 Ba(OH)2 8H2O 与 NH4Cl 反应 铁粉与稀盐酸反应 解析 (1)由

    18、题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该反应为放热反 应。 (2)H2(g)I2(g)=2HI(g), 断裂 1 mol HH 键和 1 mol II 键需要吸收 436 kJ 151 kJ587 kJ 热量,生成 2 mol HI 放出 2299 kJ598 kJ 热量,所以 1 mol 氢气和 1 mol 碘反应生成 HI 放出 11 kJ 的热量;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将化学能转 化为热能。(3)应熟悉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中和反应、燃料的燃烧、有 氧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多数化合反应等属于放热反应;多数分解反应(H2O2分 解除外)、 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碳、 Ba(OH)2 8H2

    19、O与NH4Cl反应等属于吸热反应。 答案 (1)放热 (2)放出 11 化学能 热能 (3) 17.(12 分)利用化学反应将储存在物质内部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科学家设计出 了原电池,从而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量。 (1)甲同学认为,所有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你是否同意? _(填“是”或“否”)。若不同意,请你试举一例,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 式:_ _。 (2)乙同学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 Cu=Cu22Ag 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负极的材料是_,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 _; 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_电极流向_电极。(写出电极材料的名称) 当反应进行到一段时间后取出电极材料,测得某一电极

    20、增重了 5.4 g,则该原 电池反应共转移的电子数目是_。 请指出该原电池装置的一个缺点:_ _。 解析 (2)正极:Ag e = Ag 0.05 mol 0.05 mol 转移电子数为 0.05NA。 答案 (1)否 非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均不可以设计成原电池,如 C CO2= 高温 2CO 不能设计成原电池 (2)铜 Cu2e =Cu2 铜 银 0.05N A(或 3.011022) 能量利用率 低,不能提供持续稳定的电流 18.(10 分).观察图 A、B,回答下列问题: (1)把一块纯净的锌片插入装有稀硫酸的烧杯里,可观察到锌片上有气泡产生, 再平行插入一块铜片,可观察到铜片_(填“

    21、有”或“没有”)气泡产生。 再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见图 A),组成一个原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为_ _。 (2)如果烧杯中最初装入的是 500 mL 2 mol L 1 的稀硫酸,构成铜锌原电池(见图 B,假设产生的气体没有损失,锌失去的电子完全沿导线流入铜电极),当在标准 状况下收集到 11.2 L 的氢气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溶液 体积变化忽略不计)_、_。 .将铜粉末用 10%H2O2和 3.0 mol L 1 稀硫酸混合溶液处理, 测得不同温度下铜 的平均溶解速率如下表: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铜的平均溶解速率 (10 3 m

    22、ol L1 min1) 7.34 8.01 9.25 7.98 7.24 6.73 5.76 由表中数据可知,当温度高于 40 时,铜的平均溶解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 降,其主要原因是_ _。 答案 .(1)没有 2H 2e=H 2 (2)c(H2SO4)1 mol L 1 c(ZnSO 4)1 mol L 1 .温度越高,双氧水越容易分解 19.(15 分)(1)在某一容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中,某一反应中 A、B、C、D 四种气 体的物质的量 n(mol)随时间 t(min)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_。 前 2 min 用 A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

    23、应速率为_。在 2 min 时,图像 发生改变的原因是_(填字母)。 A.增大压强 B.降低温度 C.加入催化剂 D.增加 A 的物质的量 (2)在 100 时, 将 0.01 mol 的四氧化二氮气体充入 0.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隔一定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表格: 时间/s 浓度/ (mol L 1) 0 20 40 60 80 100 c(N2O4)/(mol L 1) 0.100 0.070 0.050 c3 a b c(NO2)/(mol L 1) 0.000 0.060 c2 0.120 0.120 0.120 试填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 达到平

    24、衡时四氧化二氮的转化率为_,表中 c2_c3;a_b。 (填“”“”或“”) 在 020 s 内, 四氧化二氮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 哪一时间段(指 020、 2040、4060、6080、80100 s)反应速率最大?_,原因是 _ _。 解析 (1)达到平衡时 A、B、C、D 改变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0.8 mol、1.0 mol、 1.2 mol、0.8 mol,且 A、B 的物质的量减少,为反应物;C、D 的物质的量增加, 为生成物。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5B6C4D。 前 2 min 时,v(A) 0.4 mol 2 L 2 min 0.1 mol L 1 min1。从图像看,23

    25、min 时图像 的斜率变大,说明化学反应速率变快。增大压强、加入催化剂均增大化学反应速 率,而降低温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增加 A 的物质的量,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 率,但图像要产生突变。 (2)反应方程式为 N2O42NO2,在时间为 60 s 时,c(NO2)为 0.120 mol L 1,此 后浓度不再发生改变,即时间为 60 s 时,反应达到平衡。由 N2O42NO2计算 得,在 40 s 时,c2(0.10.050)mol L 120.10 mol L1,c 3(0.1 1 2 0.120)mol L 10.040 mol L1。因 60 s 时反应达到平衡,则 ab;四氧化二 氮的转化

    26、率为0.100 mol L 1c 3 0.100 mol L 1100%60%,在 020 s 内,N2O4的平均反应 速率为 v(N2O4)0.100 mol L 10.07 mol L1 20 s 0.001 5 mol L 1 s1, 所给时间段 中,反应开始时速率最大,因反应开始时反应物的浓度最大。 答案 (1)4A5B6C4D 0.1 mol L 1 min1 AC (2)N2O42NO2 60% 0.001 5 mol L 1 s1 020 s 开始时 反应物的浓度最大 20.(10 分)CH3OH 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27、。 (1)已知 CH3OH(g)1 2O2(g) CO2(g)2H2(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_(填字母)。 a.CH3OH 转变成 H2的过程是一个吸收能量的过程 b.H2的生成速率与 CH3OH 的消耗速率之比为 12 c.化学变化不仅有新物质生成,同时也一定有能量变化 d.1 mol HO 键断裂的同时 2 mol C=O 键断裂,则反应达最大限度 (2)某温度下,将 5 mol CH3OH 和 2 mol O2充入 2 L 的密闭容器中,经过 4 min 反应达到平衡, 测得c(O2)0.2 mol L 1, 4 min内平均反应速率v(H 2)_, 则 CH3OH

    28、 的转化率为_。 (3)CH3OH 燃料电池是目前开发最成功的燃料电池之一,这种燃料电池由甲醇、 空气(氧气)、KOH(电解质溶液)构成。其中负极反应式为 CH3OH8OH 6e =CO2 36H2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序号)。 电池放电时通入空气的电极为负极 电池放电时,电解质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 电池放电时每消耗 6.4 g CH3OH 转移 1.2 mol 电子 解析 (1)由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 CH3OH 转变成 H2的过程是一个放出能量的过程,a 项错误;平均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 之比,H2的生成速率与 CH3OH 的消耗速率之比为 21,b 项

    29、错误;化学变化不 仅有新物质生成,同时也一定有能量变化,c 项正确;1 mol HO 键断裂的同时 2 mol C=O 键断裂,说明 v正v逆,反应达到平衡,即反应达最大限度,d 项 正确。 (2)将5 mol CH3OH和2 mol O2充入2 L的密闭容器中, 经过4 min反应达到平衡, 测得 c(O2)0.2 mol L 1,说明氧气反应掉(20.22)mol1.6 mol,根据物质的 量的变化量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氢气生成 6.4 mol,则 4 min 内平均反应速率 v(H2)6.4 mol (2 L4 min)0.8 mol L 1 min1, 根据上述分析, 反应掉甲醇 3.2 mol,则 CH3OH 的转化率为 3.2 5100%64%。 (3)甲醇燃料电池由甲醇、空气(氧气)、KOH(电解质溶液)构成,电池放电时, 氧气得电子,则通入空气的电极为正极,错误;电池放电时,生成的 CO2与 KOH 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钾,电解质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正确;6.4 g 甲醇的 物质的量为 0.2 mol,根据 CH3OH6e 8OH=CO2 36H2O,电池放电时每 消耗 6.4 g CH3OH 转移 1.2 mol 电子,正确。 答案 (1)cd (2)0.8 mol L 1 min1 64% (3)


    注意事项

    本文(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章末综合测评(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小**)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