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 物质的密度及其应用北京市第九中学 郭晶晶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节课从日常生活的事例出发,从学生身边的知识出发,深入浅出,拉近了学生与知识的距离;通过实验探究,指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逐步体会密度的含义,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成功的喜悦,不断激发其探索科学的求知欲,实现教与学的可持续发展。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密度是初中物理教
2、学重点内容之一,学好本节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2.学情分析密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学生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对物质的属性质量有了初步的认识;从天平与量筒的使用过程中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测量知识与方法;通过对前一章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但水平还较低,基本会使用天平和量筒;分析概括能力还比较薄弱,还需要经验支持,所以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引入组织教学。指导学生积极思考,小组协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规律,将实验与理论有机结合起来,体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过程。 3.教学方式
3、探究式学习;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4.教学准备学生实验:天平(砝码) 、烧杯、量筒、水、胶头滴管、铜块、铁块、铝块(每组物质不同,各组一种固体,每种固体分为三种类型 10 cm3、20 cm3、30 cm3)、细线、记录单等。教学资源:天平、红钢笔水、蓝钢笔水、水、酒精、橡皮、小石头、质量相同的食用油和醋、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课件。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和体积。(2)能利用密度区分物质。(3)会查密度表,能说出水的密度及其物理意义。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实验,总结得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2)通过探究活动理解物质的
4、特性之一密度。(3)通过对物质密度的测定,对间接测量有感性认识。(4)在知道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明白实验步骤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操作,逐步加深对间接测量的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2)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用实验的方法探索物理现象中的物理规律。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1)归纳出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2)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3)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与合作学习。2.难点组织实验探究,正确理解密度的概念。五、教学流程图练习、巩固所学ppt实验注意事项
5、,在 ppt上展示数据分析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法小结、布置作业填写记录表、小组讨论,归纳总结讨论探究方案、小组分工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案例引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探究目的师生共同建构总结密度定义,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回顾学生讨论与交流法ppt知识小结学生观察与思考法ppt练习、巩固六、教学设计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引入 介绍购买金条被骗的案例。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情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区别物质的?区分:橡皮和小石子、水和酒精、红墨水和蓝墨水。结论:通常我们可以用气味、软硬程度、外观颜色等来区分物质。思考来讲台上尝试回答问题通过案例讲解、小实
6、验展示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并活跃课堂气氛。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学习兴趣。猜想新课探究活动提问:如何区分两个貌似相同,实质不同的物质呢?1.铁块和铝块2.在调节好的天平左右盘上分别放装有醋和食用油的烧杯,刚好使天平平衡,观察醋和食用油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提问:1.是不是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其质量不同? 2.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相同吗? 3.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 设计实验根据所提问题,准备并介绍实验器材:铝块、铁块、铜块(每组物质不同,每组一种固体,每种固体分为三种体积类型 10 cm3、20 cm3、30 cm3),水、天平、砝码、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细线。教师说明实验注意事项:1
7、.用“排水法”测量不同物体的体积时,每一次都要对量筒内的液体进行补足处理。2.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底部相平。3.当使用完量筒或滴管后,将其横放在桌面上,防止仪器打碎。4.注意天平(砝码)的规范操作。巡视评价并简要指导。思考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回答:质量大的是铁块体积相同质量不同学生回答:体积不同。质量相同,体积不同。思考提出自己的假设和教师一起设计实验来解决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思考各组根据猜想设计探究方案,组内交流,分工。进行探究活动,并填写“探究活动记录表” 。a. 用天平测量物块 1 的质量(共三次),按照相同的方法测出物块2、物块 3 的质量,并用排水法测出物块的体积b. 用天
8、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m1c. 用量筒量取 20 cm3 的水d. 将水倒入烧杯中称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 m2e. 用 m2m 1 即可得出20 cm3 的水的质量f. 同样的方法测出 40 cm3 的水的质量g. 填写表格中其他内容h. 根据所提问题,在表格中寻找答案根据学生日常的生活经验可以解决一些小问题,从而增加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实验的方法,更能理解实验的目的。感受“探究”的必要性,激发探究热情,拓展思维,锻炼交流表达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动手探究能力和协作精神。交流归纳总结原理小结课堂反馈课后思考组织各小组进行交流。请小组成员总结结论,评价并进一步归纳。得到结论后,针对
9、猜想中的问题做出解释,并总结密度的物理意义。给出密度公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提问:固体密度大于气体密度,对不对?仔细观察气体密度和固体、液体密度的区别。说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可以通过密度鉴别物质。提问: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课件展示练习题。(1)对照密度表中铜、铁、铝、水的密度,看看你的实验结果有没有误差,试着分析误差产生原因。(2)有的同学说:“质量越大的物体,其密度越大” ,这种说法正确吗?(3)请同学们想一想应如何鉴别一个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活动结束,小组就探究过程、结论等进行讨论交流。小组发言人归纳结论:不同体积的同一种物质的质量是不同的,但是同一种物质的
10、质量与体积的比是一个定值。物质不同,这个比一般不同,这个比反映了物质固有的一种属性,在物理学中,我们把某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叫作这种物质的密度。理解记笔记观察密度表,回答教师所提问题,在表格旁记录。说出自己刚才所做实验中的三种物块分别是什么物质。回顾本节课总结认真思考积极思考通过交流重新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表达,通过互动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及时解决“猜想”中的问题,使学生体会探究活动的必要性。通过观察密度表,从而知道自己所测的是什么物质,使学生体会实验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通过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并善于归纳。及时对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反馈练习,以加深理解,及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检验学习效果。使学生学会通过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并善于归纳。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的实用性,激发学习兴趣,并且为今后学习浮力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