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2021- -20222022 学年孝感市孝南区部分学校八年级(上)联考语文试卷学年孝感市孝南区部分学校八年级(上)联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理解。 (5454 分)分) 1. 现代文阅读 心灵的横梁 马朝兰 春游前夕,我将班里这 56 名不过 16 岁的学生分成了 28 组。我告诉他们,这次外出春游,只能有 28人跟队而行,剩下的一半,必须安安稳稳地待在教室里上自习。 狭小的空间里顿时一片哗然。他们觉得我的安排严重不公,因为无论是谁都不会愿意主动放弃这次机会,自甘待在闷热乏味的教室里学习。 他们无力改变我的初衷。于是,无可非议,这 28 组里每组将有一人免费外出游玩,感
2、受自然风光,而另外一人,则继续日日重复校园生活。 他们决定用沉默来抵抗我的不公, 他们想用这种非暴力的手段迫使我就范。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我们陷入了不可解开的僵局。 30 分钟后,台下开始窃窃私语。我在讲台上严肃地说,我绝不可能改变主意,但你们之间,是同学,是友谊,不管我把你们 56 人分成了几组,带走了几人,你们的情谊仍旧不会改变,对于你们的朋友,你真就如此吝啬,连一次小小的机会都不肯让给他吗? 这番话,再度使他们陷入沉默。在他们未出结果之前,我转身离开了教室。我知道,这 28 组学生,明天将会给我一个答案。 第二天一早,旅行社的大巴开进了校园,阳光洒在透明的车窗上,有一种诱人的美。班长
3、将最后的名单递给了我,不多不少,整整 28 个人。 我惊奇地发现,这份名单上的成员,竟是如此特别。他们做了一次令我肃然起敬的谦让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将这次机会让给家庭拮据的学生,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将这次机会让给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强者让给了弱者,男生让给了女生。 名单上还有多处涂改的痕迹,不难看出,他们曾发生过激烈的争执。 临行前,我要求外出游玩的同学主动握一握那些把机会让给自己、甘愿留在教室里的同学。于是,感人的一幕出现了,56 只青涩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他们相互寒暄,微笑叮咛,没有半点烟火气息。 旅行途中,我给了他们一个小小的建议,写一篇简单的游记,送给这 28 组里另外一个人,让他们也充分感
4、受到你的快乐,以及这沿途的美景。 回程之后,没有一个人欠交或迟交游记。不管是多么顽劣多么厌学成性的孩子,他们都极其认真地完成了这次作业,甚至有的人,还在游记的后面附上了几张鲜艳的风景画。 当他们把游记主动送给那些留在教室里的同学时,春日的阳光,忽然变得灿烂起来。我让他们再次握手,感谢那些胸怀宽广的同学,让大家有了一段开心的旅程。他们的手,又一次紧紧握在了一起。没有谁因为错失了这样的良机而沮丧,更没有谁后悔当初的选择。 其实, 我所要教给他们的, 并不是一次短途旅行的见闻, 而是让他们在如此不公的条件下学会冷静,学会商量,学会谦让,学会大度,学会感恩,学会补偿。 教会每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握手,
5、让他们在充满不公和荆棘的人生路上, 找到那根调适心灵的横梁。 (1)读全文,结合孩子们的外在表现,体会他们的心理变化。根据提示填空。 外在表现: 哗然沉默_再度沉默_更紧握手内在心理: 惊奇抗拒犹疑_平和谦让_ (2)文中反复提到“握手”,把题目改成“握手”好不好? (3)请用不少于三个的四字短语评价文中的“我”。 (4)“他们相互寒暄,微笑叮咛,没有半点烟火气息。”如何理解句中的“烟火气息”,你有过类似的调适自己“心灵的横梁”的体验吗? 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听听“灵魂出窍”的科学解释 近日,科学家用虚拟现实技术(VR)让受试者体验了一把“灵魂出窍”的感觉。 据介绍,科学家研究的该项模
6、拟实验会提供第一人称视角,可让受试者操控武器、腿脚,以及移动某个数字化角色的头部,随着剧情的发展,受试者会逐渐脱离这个数字化角色的躯体,转换到突破物理边界的视角,并离开他们的身体,来到虚拟身体的后上方,向下俯视自己的身体,模仿“灵魂出窍”的感觉。从视频获知,这项模拟实验其实非常简单,相对真正“灵魂出窍”感觉差得很远,不过却对受试者产生了积极效果对死亡的恐惧明显低了很多。 虽然这只是科学技术营造出的虚拟体验,但现实中有过“灵魂出窍”真实体验的人也屡见不鲜,经常有人宣称,他们曾经有过“灵魂出窍”的神奇经历。比如,飘在空中看着自己一动不动地躺在下面。 “灵魂出窍”是指,觉得灵魂与意识游离于体外,与身
7、体分离,感觉不到自己的身体,但是意识却非常清醒,可以思考感知,甚至还可以控制自己灵魂的行动。而这种感觉往往出现在濒死状态下。 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任连坤教授表示,从专业角度上讲,所谓“灵魂出窍”的现象是存在的。曾经接诊的癫痫病患者表述,看到自己的身体悬浮在空中,而自己则躺在下面,感觉很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呼吸中心主任郭兮恒教授,也详细描述了他曾经抢救过的一位患者的“濒死”经历。 当时患者送到医院时,生命体征极其微弱,经过全力抢救后逐渐恢复了意识。事后患者对郭兮恒说,当她没有意识后感觉到身体在上升, 并向着远处的光束轻轻地飞翔, 能够看到自己被人抢救或者其他活动,甚至听到别
8、人喊她朋友的名字。 奇怪的是患者醒来后并没有感觉到痛苦和恐惧, 相反有一种轻松和愉悦感。这种体验无比的清晰,让她记忆深刻。 “灵魂出窍”是濒死大脑缺氧造成? 中科院神经生理博士何珉认为,从神经科学家的视角来看,“灵魂出窍”是大脑缺氧、二氧化碳积累的缘故。研究表明只要大脑缺氧,患者事后汇报的感觉就与濒死体验类似。而且研究表明,经历濒死体验时之所以产生宁静、安详的感觉,可能是由一种适应机制所引起的。当人受到创伤时,大脑中多巴胺的释放水平升高,这一改变促使了适应机制的产生。 “这到底是濒死状态下真实的灵魂出窍感受,还是由于大脑缺氧产生的幻觉无从考证。”郭兮恒表示,现在很多未解之谜,不能单纯的用是或否
9、来解释,还有待科学家进一步考察和研究。 “灵魂出窍”缘于脑特定区域功能紊乱? 2002 年,科学界权威杂志自然曾报道,瑞士神经学家奥拉夫 布兰克博士,利用电流刺激让一名志愿者体验了一把“灵魂出窍”。在实验中研究人员用电流刺激了志愿者右脑颞叶部位的角回,这个部位专门负责将视觉同身体的感觉融合在一起。接通电流时,受试者说:“我在天花板上,看着我的两条腿在下面。”切断电流时,她说:“我现在又回到了桌子上,刚才发生什么事了?” “颞顶联合区及其附近区域与灵魂出窍产生相关。”任连坤解释说,从大脑颞顶联合区的功能来看,理论上存在让人感到“灵魂出窍”的可能。因为大脑中的颞顶联合区负责处理视觉和触觉信号、从内
10、耳发来的平衡和空间信息,以及关节、肌腱、肌肉传递的感觉信号。它将这些信息融合起来创造出一个具体的感受:让你感觉到自己身体的存在,以及自身与周遭环境之间的相对位置。 “灵魂出窍”或因睡眠麻痹导致? 但也有学者认为,脑区功能紊乱还不足以解释有关“灵魂出窍”的全部疑问。据欧美方面的统计,全球约有 1/4 的人记得自己曾经在睡眠时有过“灵魂出窍”的经验。加拿大科学家通过研究睡眠麻痹现象找到了一些线索。睡眠麻痹是大脑中各种信息之间发生冲突所致,在这种情况下,人在意识上会有一种移动感,但大脑很清楚地知道身体其实并没有动。为了解决这种矛盾,大脑将自我从身体上分离出来,使人感觉自己在运动,而身体却留在原处。类
11、似的感觉矛盾可能是“灵魂出窍”体验如此逼真的原因之一。 北京安定医院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治医师胡昌清解释说:“所谓灵魂出窍可能就是一种幻觉,是睡眠麻痹造成的,与脑电活动有关。出现睡眠麻痹的人处于睡眠最深的快速动眼期,他们梦到自己在走动或飞翔,梦境栩栩如生。睡眠麻痹是一种特殊的睡眠状态,表现为意识清醒而身体无法移动。睡眠麻痹常常伴随着听觉和视觉上的幻觉,如听到细细碎碎的人声。一般情况下,睡眠麻痹在人睡醒后就会消退。这只是一种生理现象,对身体基本没什么影响。” (选自科技日报2017 年 2 月 17 号,有删改) (1)阅读全文,归纳科学家对人类的“灵魂出窍”有哪些科学的解释? (
12、2)文中三个小标题后都用了问号,这是为什么?你还能用文中的其他词语来印证你的答案吗? (3)选出下列对文本分析与解读不正确的一项( ) A. 神经专家认为,经历濒死体验时产生宁静、安详的感觉,可能是由一种适应机制所引起的。不过,这到底是濒死状态下真实的灵魂出窍感受,还是由于大脑缺氧产生的幻觉,目前还无从考证。 B. 心理疾病专家认为,所谓“灵魂出窍”就是睡眠麻痹造成的。睡眠麻痹是一种特殊的睡眠状态,表现为意识清醒且身体可以移动。一般情况下,睡眠麻痹在人睡醒后就会消退。 C. 本文在说明事理时由现象到本质,先由虚拟实验引出话题,接着罗列现实中很多人经历过的“灵魂出窍”的体验,然后探究“灵魂出窍”
13、的科学解释,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 D. 文章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和作诠释的说明方法,把抽象的科学道理说得有趣又比较浅显易懂,这样的文章既能普及科学知识,也能激发读者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 诗文积累。 _,寄身于草野。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_,_。 野望中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_,_。 崔颢在 黄鹤楼 中记述神话传说, 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 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 _, _。 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_,_。 钱塘湖春行中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流连忘返
14、的一句:_,_。 赠从弟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_,_。 当你去朋兴怡荷园散步,看到满池的荷花,你会情不自禁的吟诵:_,_。 4. 读下列诗词,完成问题。 渡荆门送别 (甲) 唐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次北固山下(乙) 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甲乙两诗都用了“入”字,“江入大荒流”的“入”是 _之意,描绘了江水流向远处,水天相接的 _之景;“江春入旧
15、年”的“入”是 _之意,把江春 _,赋予人的意志和情思。 (2)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请结合两首诗的尾联分析,它们分别是如何抒发思乡情的? 5. 阅读以下两个文言选段,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三峡北魏郦道元) 乙癸卯
16、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次早,僧告曰: “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不能容。公步行良苦, 幸有土人惯负客者, 号海马,可用也。 ”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赢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于是且步且负各半。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节选自清朝袁枚的游黄山记 ) 注释: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轿。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沿溯阻绝 属引凄异 虽兜笼不能容 乃缚跨其背 (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遂浴黄山之汤
17、泉 A.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爱莲说 ) B. 何陋之有 ( 陋室铭 ) C. 春冬之时 ( 三峡 ) D. 康肃笑而遣之 ( 卖油翁 ) (3)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余 自 笑 赢 老 乃 复 作 襁 褓 儿 耶 初 犹 自 强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 (5)两文都写到了“山”,甲文所写的“山”具有 _特点,乙文所写的“山”具有 _ 特点。 6. 名著阅读。 【甲】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
18、样嘀咕。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突然,他们在南岸的同志们开始兴高采烈地高呼:红军万岁!革命万岁!大渡河三十英雄万岁!原来白军已经仓惶后撤!进攻的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了余下的桥板。纵身跳进敌人碉堡,把敌人丢弃的机枪掉过头来对准岸上。 【乙】他的腿长步大,腰里非常的
19、稳,跑起来没有多少响声,步步都有些伸缩,车把不动,使座儿觉到安全,舒服。说站住,不论在跑得多么快的时候,大脚在地上轻蹭两蹭,就站住了;他的力气似乎能达到车的各部分。脊背微俯,双手松松拢住车把,他活动,利落,准确;看不出急促而跑得很快,快而没有危险。就是在拉包车的里面,这也得算很名贵的。 (1)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共产党在西北进行了经济改革,主要措施有土地再分配、废除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和清除特权阶级。 B. 祥子在给杨先生拉包月时,又要接送孩子,还要干杂活,食宿很差,不被当人看。 C. “一把菜刀闹革命”的正是彭德怀,他为人谦逊,同情穷苦百姓,深受广大农村人民
20、的爱戴。 D. 祥子因生活压力,拒绝了小福子要和自己组建家庭的请求,直到小福子死后彻底堕落了。 (2)乙文段对祥子从_进行了描写,这能表现出人物 _的性格特征。 (3)请联系原著归纳红军长征精神的具体内容,并就“长征精神在今天是否过时?”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二、综合运用。 (二、综合运用。 (1616) 7. 选出下列加横线读音有误的一项( ) A. 提防(d ) 烧灼(zhu ) 憧憬(chng) 锐不可当(d ng) B. 寒噤(j n) 烛芯(xn) 瓦砾(l ) 荒谬(mi ) C. 溃退(ku ) 地窖(ji o) 僵硬(jing) 赤裸(1u) D. 歼灭(jin) 纳粹(cu
21、 ) 肃穆(m ) 阻遏( ) 8.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咔嚓!”“咔嚓!”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B. 在两人时断时续,不急不缓对话声中,舰,机配合得非常默契。 C.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D. “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 9.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已在众多领域投入使用,且卓有成效。 B. 生态环境保护是为民造福的百年大计
22、,它和经济社会发展应该携手并进,相辅相成。 C. 张维为在这就是中国栏目中的演讲精彩纷呈,他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有着入木三分的分析。 D. 2020 年 5 月 28 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文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从此,那些呕心沥血想要侵害他人隐私权的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1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日前,某校两学生玩“蹦极”摔裂颅骨,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设备的质量问题正在调查之中。 B. 滥用外来语,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谨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 C. 大量事实表明,90的长期吸烟者,记忆力和嗅觉灵敏度都明显迟钝和减退。
23、D. 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11. 下列关于文学文体常识和语法知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散文,记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 B. “粮食丰收”“文化繁茂”“思想解放”都是主谓短语。 C. 田野里复苏的大地散发出新春的气息。该句的主干是:大地散发气息。 D. 通讯指的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具有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的特点。 12. 某校 802 班举行了“我是家乡小导游”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游览了家乡的风景名胜,如:天紫湖,金卉庄园,董永公园,熙凤水乡等;参观了孝感的工业园区的建设;品
24、尝了孝感的麻糖米酒、云梦鱼面等土特产;探访了孝感的风俗人情。活动进入了展示阶段,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就你游览的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家乡风景名胜区,写一句宣传标语。 (2)要让家乡更繁荣,就必须发展经济,想想怎样才能更好的打开家乡的土特产的市场,让家乡的土特产名扬全国,甚至名扬海外呢?请提出两条建议。 (3)探访家乡的风俗人情,需要采访老前辈。假定春节期间,金神庙举办“抬故事”活动,你想去采访这次活动的负责人,却遭到了拒绝,你该怎么应对。 三、三、写作表达。 (写作表达。 (5050 分)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分)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 13. 请以你的馈赠,点燃了我为题作文,完成作文。文体不
25、限(诗歌除外) 要求:书写整洁美观,写出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抄袭和套作。 14. 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 3000 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 3000 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
26、部分学校八年级 (上) 联考语文试学年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部分学校八年级 (上) 联考语文试卷卷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理解。 (5454 分)分) 1. 现代文阅读。 心灵的横梁 马朝兰 春游前夕,我将班里这 56 名不过 16 岁的学生分成了 28 组。我告诉他们,这次外出春游,只能有 28人跟队而行,剩下的一半,必须安安稳稳地待在教室里上自习。 狭小的空间里顿时一片哗然。他们觉得我的安排严重不公,因为无论是谁都不会愿意主动放弃这次机会,自甘待在闷热乏味的教室里学习。 他们无力改变我的初衷。于是,无可非议,这 28 组里每组将有一人免费外出游玩,感受自然风光,而另外一人,则继续日日重复校
27、园生活。 他们决定用沉默来抵抗我的不公, 他们想用这种非暴力的手段迫使我就范。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我们陷入了不可解开的僵局。 30 分钟后,台下开始窃窃私语。我在讲台上严肃地说,我绝不可能改变主意,但你们之间,是同学,是友谊,不管我把你们 56 人分成了几组,带走了几人,你们的情谊仍旧不会改变,对于你们的朋友,你真就如此吝啬,连一次小小的机会都不肯让给他吗? 这番话,再度使他们陷入沉默。在他们未出结果之前,我转身离开了教室。我知道,这 28 组学生,明天将会给我一个答案。 第二天一早,旅行社的大巴开进了校园,阳光洒在透明的车窗上,有一种诱人的美。班长将最后的名单递给了我,不多不少,整整 2
28、8 个人。 我惊奇地发现,这份名单上的成员,竟是如此特别。他们做了一次令我肃然起敬的谦让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将这次机会让给家庭拮据的学生,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将这次机会让给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强者让给了弱者,男生让给了女生。 名单上还有多处涂改的痕迹,不难看出,他们曾发生过激烈的争执。 临行前,我要求外出游玩的同学主动握一握那些把机会让给自己、甘愿留在教室里的同学。于是,感人的一幕出现了,56 只青涩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他们相互寒暄,微笑叮咛,没有半点烟火气息。 旅行途中,我给了他们一个小小的建议,写一篇简单的游记,送给这 28 组里另外一个人,让他们也充分感受到你的快乐,以及这沿途的美景。 回程之
29、后,没有一个人欠交或迟交游记。不管是多么顽劣多么厌学成性的孩子,他们都极其认真地完成了这次作业,甚至有的人,还在游记的后面附上了几张鲜艳的风景画。 当他们把游记主动送给那些留在教室里的同学时,春日的阳光,忽然变得灿烂起来。我让他们再次握手,感谢那些胸怀宽广的同学,让大家有了一段开心的旅程。他们的手,又一次紧紧握在了一起。没有谁因为错失了这样的良机而沮丧,更没有谁后悔当初的选择。 其实, 我所要教给他们的, 并不是一次短途旅行的见闻, 而是让他们在如此不公的条件下学会冷静,学会商量,学会谦让,学会大度,学会感恩,学会补偿。 教会每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握手, 让他们在充满不公和荆棘的人生路上, 找到
30、那根调适心灵的横梁。 (1)读全文,结合孩子们的外在表现,体会他们的心理变化。根据提示填空。 外在表现:哗然沉默_再度沉默_更紧握手内在心理:惊奇抗拒犹疑_平和谦让_ (2)文中反复提到“握手” ,把题目改成“握手”好不好? (3)请用不少于三个的四字短语评价文中的“我” 。 (4) “他们相互寒暄,微笑叮咛,没有半点烟火气息。 ”如何理解句中的“烟火气息” ,你有过类似的调适自己“心灵的横梁”的体验吗? 【答案】 (1) . 窃窃私语 . 握手寒暄 . 冷静思考 . 快乐感恩 (2)不好。 “握手”很平实, “心灵的横梁”形象有寓意,暗示主题;新颖,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教导有方、循
31、循善诱、润物无声、温和慈爱,良师益友。 (4)“烟火气息”指孩子们无私大度,懂得谦让感恩,懂得为别人着想。 提示:围绕遇到选择时“懂得谦让感恩,冷静大度,平和从容”来举例即可。 【解析】 【分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根据已给出的外在表现“哗然”可知在文章第“狭小的空间里顿时一片哗然” ,“沉默” 在文章第段 “他们决定用沉默来抵抗我的不公” , 所以接下来的空结合下文分析, 根据第段 “30分钟后,台下开始窃窃私语”可知,第处应填:窃窃私语;根据第段“于是,感人的一幕出现了,56只青涩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他们相互寒暄,微笑叮咛,没有半点烟火气息”可知,第应填:握手寒暄
32、;根据题干已给出的内心心理“惊奇” “抗拒” “犹疑”可知在文章至自然段,那么填空的地方接着往下分析,根据第段“而是让他们在如此不公的条件下学会冷静,学会商量,学会谦让,学会大度,学会感恩,学会补偿”可分析出,第处应填:冷静思考;第处应填:大度感恩。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作答时首先要表明态度,是好还是不好,其次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给出理由。 “握手”是一种行为动作,而由第段“教会每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握手,让他们在充满不公和荆棘的人生路上,找到那根调适心灵的横梁”可知,标题“心灵的横梁”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平等问题时解决的能力比作横梁,而这横梁是通过握手体现出
33、来的,形象有寓意,再结合第段“让他们在如此不公的条件下学会冷静,学会商量,学会谦让,学会大度,学会感恩,学会补偿”可知,这“横梁”能让孩子们在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平等问题时懂得冷静,懂得商量,懂得谦让,懂得大度,懂得感恩,懂得补偿的能力,揭示了文章主题;生动新颖,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心灵的横梁”更好, “握手”过于普通平实。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根据第“我告诉他们,这次外出春游,只能有 28 人跟队而行,剩下的一半,必须安安稳稳地待在教室里上自习” 、第段“我在讲台上严肃地说,我绝不可能改变主意,但你们之间,是同学, 是友谊, 不管我把你们 56 人分
34、成了几组, 带走了几人, 你们的情谊仍旧不会改变, 对于你们的朋友,你真就如此吝啬,连一次小小的机会都不肯让给他吗”可以看出, “我”有独特的教学方法,善于教导,循循善诱;根据第段“临行前,我要求外出游玩的同学主动握一握那些把机会让给自己、甘愿留在教室里的同学”可知, “我”是教导有方,耐心引导的老师;根据第段“旅行途中,我给了他们一个小小的建议,写一篇简单的游记,送给这 28 组里另外一个人”可以看出, “我”善于教导,耐心温和;根据第段“其实,我所要教给他们的,并不是一次短途旅行的见闻,而是让他们在如此不公的条件下学会冷静,学会商量,学会谦让,学会大度,学会感恩,学会补偿”可知, “我”关
35、爱学生,良师益友。 【小问 4 详解】 综本题考查阅读拓展。根据第段“他们做了一次令我肃然起敬的谦让” 、第段“临行前,我要求外出游玩的同学主动握一握那些把机会让给自己、甘愿留在教室里的同学。于是,感人的一幕出现了,56 只青涩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可知, “烟火气息”指在面对出游的选择时,孩子们无私大度,懂得谦让感恩,懂得为别人着想。第二问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如:在一次比赛中,我提前准备了很久,想好了应对关卡的方案,但是老师为了更好地体现团队合作,临时改变了下比赛规则,初赛是个人赛,进入复赛就是小组赛,在小组合作中,我与组员分歧很大,也没有很好地突出我的个人作用,是组员之间的互相磨
36、合让我明白了集体的重要性,在比赛中我也越来越冷静平和,与团体并肩作战,和他们一起比赛的经历让我收获很大,我很感激这次比赛。 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听听“灵魂出窍”的科学解释 近日,科学家用虚拟现实技术(VR)让受试者体验了一把“灵魂出窍”的感觉。 据介绍,科学家研究的该项模拟实验会提供第一人称视角,可让受试者操控武器、腿脚,以及移动某个数字化角色的头部,随着剧情的发展,受试者会逐渐脱离这个数字化角色的躯体,转换到突破物理边界的视角,并离开他们的身体,来到虚拟身体的后上方,向下俯视自己的身体,模仿“灵魂出窍”的感觉。从视频获知,这项模拟实验其实非常简单,相对真正“灵魂出窍”感觉差得很远,不
37、过却对受试者产生了积极效果对死亡的恐惧明显低了很多。 虽然这只是科学技术营造出的虚拟体验,但现实中有过“灵魂出窍”真实体验的人也屡见不鲜,经常有人宣称,他们曾经有过“灵魂出窍”的神奇经历。比如,飘在空中看着自己一动不动地躺在下面。 “灵魂出窍”是指,觉得灵魂与意识游离于体外,与身体分离,感觉不到自己的身体,但是意识却非常清醒,可以思考感知,甚至还可以控制自己灵魂的行动。而这种感觉往往出现在濒死状态下。 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任连坤教授表示,从专业角度上讲,所谓“灵魂出窍”的现象是存在的。曾经接诊的癫痫病患者表述,看到自己的身体悬浮在空中,而自己则躺在下面,感觉很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
38、医院睡眠呼吸中心主任郭兮恒教授,也详细描述了他曾经抢救过的一位患者的“濒死”经历。 当时患者送到医院时,生命体征极其微弱,经过全力抢救后逐渐恢复了意识。事后患者对郭兮恒说,当她没有意识后感觉到身体在上升, 并向着远处的光束轻轻地飞翔, 能够看到自己被人抢救或者其他活动,甚至听到别人喊她朋友的名字。 奇怪的是患者醒来后并没有感觉到痛苦和恐惧, 相反有一种轻松和愉悦感。这种体验无比的清晰,让她记忆深刻。 “灵魂出窍”是濒死大脑缺氧造成? 中科院神经生理博士何珉认为,从神经科学家的视角来看, “灵魂出窍”是大脑缺氧、二氧化碳积累的缘故。研究表明只要大脑缺氧,患者事后汇报的感觉就与濒死体验类似。而且研
39、究表明,经历濒死体验时之所以产生宁静、安详的感觉,可能是由一种适应机制所引起的。当人受到创伤时,大脑中多巴胺的释放水平升高,这一改变促使了适应机制的产生。 “这到底是濒死状态下真实的灵魂出窍感受,还是由于大脑缺氧产生的幻觉无从考证。 ”郭兮恒表示,现在很多未解之谜,不能单纯的用是或否来解释,还有待科学家进一步考察和研究。 “灵魂出窍”缘于脑特定区域功能紊乱? 2002 年,科学界权威杂志自然曾报道,瑞士神经学家奥拉夫布兰克博士,利用电流刺激让一名志愿者体验了一把“灵魂出窍”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用电流刺激了志愿者右脑颞叶部位的角回,这个部位专门负责将视觉同身体的感觉融合在一起。接通电流时,受试者
40、说: “我在天花板上,看着我的两条腿在下面。 ”切断电流时,她说: “我现在又回到了桌子上,刚才发生什么事了?” “颞顶联合区及其附近区域与 灵魂出窍 产生相关。 ” 任连坤解释说, 从大脑颞顶联合区的功能来看,理论上存在让人感到“灵魂出窍”的可能。因为大脑中的颞顶联合区负责处理视觉和触觉信号、从内耳发来的平衡和空间信息,以及关节、肌腱、肌肉传递的感觉信号。它将这些信息融合起来创造出一个具体的感受:让你感觉到自己身体的存在,以及自身与周遭环境之间的相对位置。 “灵魂出窍”或因睡眠麻痹导致? 但也有学者认为,脑区功能紊乱还不足以解释有关“灵魂出窍”的全部疑问。据欧美方面的统计,全球约有 1/4
41、的人记得自己曾经在睡眠时有过“灵魂出窍”的经验。加拿大科学家通过研究睡眠麻痹现象找到了一些线索。睡眠麻痹是大脑中各种信息之间发生冲突所致,在这种情况下,人在意识上会有一种移动感,但大脑很清楚地知道身体其实并没有动。为了解决这种矛盾,大脑将自我从身体上分离出来,使人感觉自己在运动,而身体却留在原处。类似的感觉矛盾可能是“灵魂出窍”体验如此逼真的原因之一。 北京安定医院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治医师胡昌清解释说: “所谓灵魂出窍可能就是一种幻觉,是睡眠麻痹造成的,与脑电活动有关。出现睡眠麻痹的人处于睡眠最深的快速动眼期,他们梦到自己在走动或飞翔,梦境栩栩如生。睡眠麻痹是一种特殊的睡眠状态
42、,表现为意识清醒而身体无法移动。睡眠麻痹常常伴随着听觉和视觉上的幻觉,如听到细细碎碎的人声。一般情况下,睡眠麻痹在人睡醒后就会消退。这只是一种生理现象,对身体基本没什么影响。 ” (选自科技日报2017 年 2 月 17 号,有删改) (1)阅读全文,归纳科学家对人类的“灵魂出窍”有哪些科学的解释? (2)文中三个小标题后都用了问号,这是为什么?你还能用文中的其他词语来印证你的答案吗? (3)选出下列对文本的分析与解读不正确的一项( ) A. 神经专家认为,经历濒死体验时产生宁静、安详的感觉,可能是由一种适应机制所引起的。不过,这到底是濒死状态下真实的灵魂出窍感受,还是由于大脑缺氧产生的幻觉,
43、目前还无从考证。 B. 心理疾病专家认为,所谓“灵魂出窍”就是睡眠麻痹造成的。睡眠麻痹是一种特殊的睡眠状态,表现为意识清醒且身体可以移动。一般情况下,睡眠麻痹在人睡醒后就会消退。 C. 本文在说明事理时由现象到本质, 先由虚拟实验引出话题, 接着罗列现实中很多人经历过的 “灵魂出窍”的体验,然后探究“灵魂出窍”的科学解释,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 D. 文章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和作诠释的说明方法,把抽象的科学道理说得有趣又比较浅显易懂,这样的文章既能普及科学知识,也能激发读者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答案】 (1)濒死大脑缺氧造成;缘于脑特定区域功能紊乱;或因睡眠麻痹导致。 (2)用问号说明对“灵魂出
44、窍”的这些解释目前还是推测,还在研究过程中。用上问号既准确严谨,也能引起读者思考,激发阅读兴趣。文中多次用“可能” , “郭兮恒表示,现在很多未解之谜,不能单纯的用是或否来解释,还有待科学家进一步考察和研究。 ” (3)B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对内容的概括。由第 9 段开头“中科院神经生理博士何珉认为,从神经科学家的视角来看, 灵魂出窍是大脑缺氧、二氧化碳积累的缘故”可概括科学的解释一: “灵魂出窍”是濒死大脑缺氧造成;由第 13 段“任连坤解释说,从大脑颞顶联合区的功能来看,理论上存在让人感到灵魂出窍的可能” 可概括科学的解释二:“灵魂出窍” 缘于脑特定区域功能紊
45、乱; 由 16段北京安定医院胡昌清解释 “所谓灵魂出窍可能就是一种幻觉,是睡眠麻痹造成的,与脑电活动有关” 可概括科学的解释三: “灵魂出窍”或因睡眠麻痹导致。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小标题的作用。文中的三个小标题,对称排列,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科学家对人类的“灵魂出窍”的科学解释,使得全文条理清晰,用问号说明这些解释,目前只是猜测,还在研究过程中,用问号既准确严谨,也能引起读者思考。文中第 9 段“经历濒死体验时之所以产生宁静、安详的感觉,可能是由一种适应机制所引起的。 ”和第 10 段“郭兮恒表示,现在很多未解之谜,不能单纯的用是或否来解释,还有待科学家进一步考察和研究”这些语句可知,这
46、些解释目前还是推测,还在研究过程中。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列对文本的分析。 ACD正确。 B有误,由原文最后一段“所谓灵魂出窍可能就是一种幻觉,是睡眠麻痹造成的” “睡眠麻痹是一种特殊的睡眠状态,表现为意识清醒而身体无法移动”可知, “就是睡眠麻痹造成的” “表现为意识清醒且身体可以移动”与原文不符。 故选 B。 3. 诗文积累。 _,寄身于草野。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_,_。 野望中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_,_。 崔颢在 黄鹤楼 中记述神话传说, 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 世事沧桑感慨的句子: _, _。 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
47、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_,_。 钱塘湖春行中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流连忘返的一句:_,_。 赠从弟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_,_。 当你去朋兴怡荷园散步,看到满池的荷花,你会情不自禁的吟诵:_,_。 【答案】 . 剧哉边海民 . 烈士暮年 . 壮心不已 . 牧人驱犊返 . 猎马带禽归 . 黄鹤一去不复返 . 白云千载空悠悠 .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 最爱湖东行不足 . 绿杨阴里白沙堤 . 岂不罹凝寒 . 松柏有本性 . 接天莲叶无穷碧 . 映日荷花别样红 【解析】 【分析】
48、【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至题中注意“剧、哉、驱、犊、禽、鹤、载、圆、堤、罹、凝”的正确书写。第题只要写出“看到满池的荷花,会情不自禁吟诗赞美”的诗句即可。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 读下列诗词,完成问题。 渡荆门送别 (甲) 唐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次北固山下(乙) 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49、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甲乙两诗都用了“入”字, “江入大荒流”的“入”是 _之意,描绘了江水流向远处,水天相接的 _之景; “江春入旧年”的“入”是 _之意,把江春 _,赋予人的意志和情思。 (2)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请结合两首诗的尾联分析,它们分别是如何抒发思乡情的? 【答案】 (1) . 流入 . 壮丽 . 进入 . 拟人化 (2)甲诗“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反向立意,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的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谊,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的思乡深情。 乙诗“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用设问句式,引入思索,借景抒情,以归雁传书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
50、景和相思和谐交融。 【解析】 【分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江入大荒流”的意思是: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入”是“流入”的意思, 描绘了江水流向远处, 水天相接的壮丽之景; “江春入旧年” 的意思是: 一年未尽, 江南已初入春。 “入”是“进入”的意思, “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内涵的理解。 (甲)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