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2021 秋季学期期中质量调查七年级语文秋季学期期中质量调查七年级语文试卷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2525 分)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干 s ( ) do告( ) 云 xio( ) hung( )然大悟 着落( ) 一霎( ) 粗犷( ) 花团锦簇( ) 2. 古诗文默写。 (1)水何澹澹,_ 。 (曹操观沧海 ) (2)_ ,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3)峨眉山月半轮秋,_ 。 (李白峨眉山月歌 ) (4)正是江南好风景,_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 (5)_ ,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6)_
2、,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7) 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 ,_ 。” (8)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线已经明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正在乘风破浪前行:正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写的_ ,_ 。有中国共产党掌舵领航,有中国改革发展的浩荡东风,有全国各族人民扬帆划桨,这艘巨轮一定能够抵达光辉的彼岸! 3. 根据语境作答。 聆听秋虫们吟唱,一定要分清时间、地点。想找秋蝉诉苦,最好寻个阴雨天。淫雨靠靠,凄凄蝉鸣,令人肝肠寸断。假若再有点烦心事,细细一想,简直比那昔日的窦娥还冤。想和蟋蟀们聊聊琴瑟的( ) ,那就选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或在墙角,或在草丛,或在沟坎,
3、随便一坐,就可( ) 。不是知音不要紧,只有悉心学会倾听,就能理解曲中的内涵。想自寻烦恼找个不肃静,得,哪儿也别去,就到草茂水深的池塘边成群结队的蚊子,不光嘤嘤翁嗡地吵闹,还会时不时地咬上一口,保准让你如坐针毡。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词语。 高雅 文雅 夸夸其谈 侃侃而谈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4. 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是南宋彭城人, 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集。 论语 ,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论语和孟子 大学 中庸合称“四书”。 B. 泰戈尔(1861-1941) ,印度作家、诗人。著作有吉檀迦利 园丁
4、集 飞鸟集等 50 多部诗集。泰戈尔以诗集吉檀迦利获 1931 年诺贝尔文学奖。 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英国女作家海伦凯勒,她是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C.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 兵法接要 。李白,字太白,唐代诗人,与杜甫合称“李杜”,人称“诗仙”。 D. 汉代贵右贱左, 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古时候, 用“令尊”“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 用“家慈”“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二、阅读(二、阅读(5252 分)分) (一) (一) (1616 分)分) 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5、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表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 【注释】候:拜访,问候。履行:实践、做。绥:安抚。恣:顺从。益
6、:更加。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5.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贤 家 君 在 太 丘 远 近 称 之 何 所 履 行 6.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陈太丘与友期行_ (2)太丘舍去_ (3)尝为邺令_ (4)周公不师孔子_ 7.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相委而去/委以重任 B. 元方入门不顾/瞻前顾后 C. 久而益敬/精益求精 D. 异世而出/因人而异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9.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期行”是
7、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 甲文中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C. 甲文中“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 乙文中陈元方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二) (二) (5 5 分)分) 古诗词赏析。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0. 这首曲中“枯藤”“老树”“昏鸦”
8、“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景象?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11. 曲中写到“小桥流水人家”,这样写好在哪里?请联系全曲内容简述理由。 (三) (三) (1010 分)分)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 ,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
9、,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文段二 衍太太现在是早已经做了祖母,也许竟做了曾祖母了;那时却还年青,只有一个儿子比我大三四岁。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因此我们就最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 举一个例说罢,冬天,水缸里结了薄冰的时候,我们大清早起一看见,便吃冰。有一回给沈四太太看到了,大声说道:“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这声音又给我母亲听到了,跑出来我们都挨了一顿骂,并且有大半天不准玩。我们推论祸首,认定是沈四太太,于是提起她就不用尊称了,给她另外起了一个绰号,叫作“肚子疼”。 衍太太却决不如此。 12.
10、 文段一和文段二分别出自朝花夕拾中的_和_两篇文章。 13. 小明阅读了文段二,隐约觉得衍太太不太靠谱,总觉得在她和蔼的外表下隐藏着什么。请你结合文段二及其全篇内容,至少列举两件事,告诉小明衍太太是一个怎样的人。 14. 小鲁迅上课描绣像被寿镜吾老师批评,这件事被衍太太和他父亲知道了,当小鲁迅先后面对衍太太和父亲这两个人时,他们分别可能就这件事对小鲁迅说些什么呢?请把你的猜测写下来。 衍太太:_ 鲁迅的父亲:_ (四) (四) (7 7 分)分) 阅读秋天的怀念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
11、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
12、,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5. 文中反复写看花原因是什么? 16. 第一段中母亲为什么“悄悄地躲出去”,又“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17. 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五) (五) (1414 分)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秋韵 夏仁杰 时光流转,岁月葳蕤,不经意间踏入了晚秋。在老家小住几日,凭栏远眺,天高云淡,如碧海沧澜,清新气爽,沁人心脾,深秋旷野,婉约着秋天的韵味,柔情似水,恰如一曲空筝悠悠,令我心旷神怡
13、。 自古逢秋皆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人们都爱鸟语花香的春天,而我偏喜风华秋实的秋季。春天是美丽的,然秋季更秀韵,尤其是故乡的晚秋,天高地阔,野菊飘香,稻黍满目,树果累累,层林尽染,耐人寻味。 清晨早起,朝霞万丈,小鸟在老宅树上啁啾,雄鸡在农家的鸡笼里尽情歌唱,我情不自禁地推开门窗,迎面扑鼻而来的是秋风夹杂着淡淡的清香,顿觉精神焕发,心情舒畅,看着满院的果木花草,静默涵芳,心内不由得感到如临世外桃源,阵阵清幽澎湃。 我大步流星地跨出门,走进小院细瞧,哇!院墙边花池的金菊五颜六色,竞相绽放,争奇斗艳。紫色的端庄高贵,黄色的清秀高雅,红色的热情艳丽,白色的圣洁如玉,粉色的娇嫩妖烧,菊池间有三丛不同花
14、瓣的芙蓉,点缀相间婷婷如立,如少女般妩媚裙摆,随风摇曳,曼妙轻舞,清风拂面送来缕缕清香、我被这幽香迷人的菊花陶醉,兴奋不已。 忽然,一只花蝴蝶,在花丛中舞蹈式地从我眼前撩过,漫飘轻盈地落在一棵柿树裸枝上,我这才注意到满枝丫的红柿子,好像一个个悬挂的小灯笼,迎风荡秋千,旁边的橘树叶绿果黄,密密匝匝地半露在绿荫之中,似乎在和我捉迷藏,忽隐忽现,我随手摘一个剥去皮塞入嘴里,柔嫩甜润,清香扑鼻。 就在我赏花尝橘间,一行鸿雁向南飞过,举目仰望天空,湛蓝皓洁,秋阳绚烂,云淡风轻,一眼万里,我信步迈出院门来到村口塘前,岸柳虽微黄幽葱,但仍婆娑如舞不失柔雅,倒影水面如画,秋水长天,相映成趣,碧水涟滟,鸭鹭游弋
15、,时不时鱼儿跳跃,水鸟翔集,在秋阳照耀下,熠熠生辉,风光独好。 沿着曲径通幽的小路走近田野,泥土芬芳的气息沁入鼻息,一望无际的稻田金黄璀璨,风波浪涌,沉甸甸的稻穗笑弯了腰,密密麻麻相互缠绵,时而摇头晃脑,时而俯首窃窃私语,和着收割机“呼呼”的喧哗,伴着装载稻谷车辆“轰轰”的喧器,如同奏响了一场别样的联欢。 回首穿过村道来到村后西岗,一个姹紫嫣红的树林映入眼帘, 那种“红叶晚萧萧, 长亭酒一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觉油然而生,山林景致,松枫醉美,一树树秋叶风姿斑斓,秋风吹动微波荡漾,树叶幽幽飘零,落英缤纷,五彩纷呈,树林飒飒作响,鸟儿在林间嬉戏打闹,时飞时落,叽叽喳喳,吟唱着清
16、脆悦耳的歌谣,汇成一首抑扬顿挫的天籁交响曲。 绕过树林便是一片山地,一行行的棉桃乐开了花,一个个龇牙咧嘴,争先恐后地吐出了白絮,朵朵似盛开的马蹄莲洁白如玉,一垄垄的红薯身强体壮, 胀裂地表探出红彤彤的脸蛋, 一块块大豆坠弯了腰杆,饱满的豆英像孩子们的笑眸呼之欲出。它们手牵手,亲亲密密地挤在一起,唯恐一不小心跌落满地的珍珠晶莹处处皆风景,处处如画诗意,满目秋华爽怡,让我抒怀得酣畅淋漓。 故乡的秋天,就像一幅画,锦绣靓艳,清韵无瑕;又像一首诗,隽永清丽,娇婉脱俗;更像一杯酒,清冽芳香,馥郁甜美。它的希冀和秋梦丝丝缕缕萦绕在脑际,它的感慨与释怀点点滴滴荡漾在心头。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
17、这深秋景韵之际,坐在故乡农院,观蓝天碧云,赏桂菊馨幽,品一杯香茗,读一本喜欢的书,别有一番雅致和宁静,放飞自我,秋日静好。 (选自参花青春文学2021 年 9 期) 18. 本文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请根据文章内容,梳理出作者不断变换的写景地点。 屋内推开门窗_村口塘前_村后西岗_ 19. 按要求赏析画线句子。 (1) 沉甸甸的稻穗笑弯了腰, 密密麻麻相互缠绵, 时而摇头晃脑, 时而俯首窃窃私语, 和着收割机“呼呼”的喧哗,伴着装载稻谷车辆“轰轰”的喧器,如同奏响了一场别样的联欢。 (从词语运用角度) (2)故乡的秋天,就像一幅画,锦绣靓艳,清韵的无瑕;又像一首诗,隽永清丽,娇婉脱俗;更像一杯
18、酒,清冽芳香,馥郁甜美。 (从修辞手法角度) 20. 文章第段引用了诗句,其作用是什么?) 21. 请对选文第段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评价。 三、作文(三、作文(6363 分)分) 22. 题目:秋天,我又想起了你 要求: 以“秋天,我又想起了你”为题目写一篇 600 字以上的记叙文。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20212021 秋季学期期中质量调查七年级语文秋季学期期中质量调查七年级语文试卷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2525 分)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干 s ( ) do告( ) 云 xio( ) hung( )然大悟 着落( )
19、一霎( ) 粗犷( ) 花团锦簇( ) 【答案】 . 涩 . 祷 . 霄 . 恍 . zhu . sh . gung . c 【解析】 【分析】 【详解】干涩,gn s, (形)干燥而不润泽:嗓音。形容不自然:的笑。 祷告,do go, (动)宗教徒向神祈求保佑。 云霄,yn xio,云块飘浮的高空。 恍然大悟,hung rn d w,意思是对某一事物突然明白、突然醒悟。 着落,zhu lu ,意思是下落。 一霎,y sh,意思是谓时间极短。 粗犷,c gung ,一指粗鲁强横,二指粗率豪放。 花团锦簇,hu tun jn c,释义: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2.
20、 古诗文默写。 (1)水何澹澹,_。 (曹操观沧海 ) (2)_,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3)峨眉山月半轮秋,_。 (李白峨眉山月歌 ) (4)正是江南好风景,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 (5)_,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6)_,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7) 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 ” (8)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线已经明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正在乘风破浪前行:正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写的_,_。有中国共产党掌舵领航,有中国改革发展的浩荡东风,有全国各族人民扬帆划桨,这艘巨轮一定能
21、够抵达光辉的彼岸! 【答案】 . 山岛竦峙 . 杨花落尽子规啼 . 影入平羌江水流 . 落花时节又逢君 . 遥怜故园菊 . 回乐烽前沙似雪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 【解析】 【详解】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文章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竦峙、落、啼、羌、逢、烽、罔、殆、阔、悬”等字词的书写。 3. 根据语境作答。 聆听秋虫们吟唱,一定要分清时间、地点。想找秋蝉诉苦,最好寻个阴雨天。淫雨靠靠,凄凄蝉鸣,令人肝肠寸断。假若再有点烦心事,细细一想,简直比那昔日的窦娥
22、还冤。想和蟋蟀们聊聊琴瑟的( ) ,那就选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或在墙角,或在草丛,或在沟坎,随便一坐,就可( ) 。不是知音不要紧,只有悉心学会倾听,就能理解曲中的内涵。想自寻烦恼找个不肃静,得,哪儿也别去,就到草茂水深的池塘边成群结队的蚊子,不光嘤嘤翁嗡地吵闹,还会时不时地咬上一口,保准让你如坐针毡。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高雅 文雅 夸夸其谈 侃侃而谈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 (1)高雅 侃侃而谈 (2)不是知音不要紧,只要悉心学会倾听,就能理解曲中的内涵。 【解析】 【分析】 【小问 1 详解】 高雅,意思是指高尚雅致。表现受过良好教养的高尚举止或情趣。
23、文雅, (形)言谈举止温和而有礼节:举止。 根据语境“想和蟋蟀们聊聊琴瑟的( ) ”应用“高雅” ; 夸夸其谈,指浮夸空泛地大发议论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合实际含贬义。 侃侃而谈”指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根据语境,应用褒义词“侃侃而谈” 。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修改病句。“悉心学会倾听” 与 “理解曲中的内涵” 是条件关系, 所以关联词应用 “只要就” 。 4. 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是南宋彭城人, 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集。 论语 ,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论语和孟子 大学
24、中庸合称“四书” 。 B. 泰戈尔(1861-1941) ,印度作家、诗人。著作有吉檀迦利 园丁集 飞鸟集等 50 多部诗集。泰戈尔以诗集吉檀迦利获 1931 年诺贝尔文学奖。 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英国女作家海伦凯勒,她是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C.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 兵法接要 。李白,字太白,唐代诗人,与杜甫合称为“李杜” ,人称“诗仙” 。 D. 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古时候,用“令尊” “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用“家慈” “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刘义庆是南朝宋临川王,不是“南宋” ; B.海伦凯勒是美
25、国作家,不是“英国” ; D.“家慈”是谦称自己的母亲; 故选 C。 二、阅读(二、阅读(5252 分)分) (一) (一) (1616 分)分) 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表公问曰: “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 “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
26、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 “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 “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 (选自世说新语 ) 【注释】候:拜访,问候。履行:实践、做。绥:安抚。恣:顺从。益:更加。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5.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贤 家 君 在 太 丘 远 近 称 之 何 所 履 行 6.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陈太丘与友期行_ (2)太丘舍去_ (3)尝为邺令_ (4)周公不师孔子_ 7.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相委而去/
27、委以重任 B. 元方入门不顾/瞻前顾后 C. 久而益敬/精益求精 D. 异世而出/因人而异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9.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 甲文中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 “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C. 甲文中“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 乙文中陈元方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
28、,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答案】5. 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6. . 约定 . 离开 . 曾经 . 学习(以为师) 7. A 8. (1)友人很惭愧,下车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2)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 9. B 【解析】 【分析】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这
29、句话意思是: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贤家君”是主语, “在太丘”是谓语。 “远近”指远近的人,也是主语, “之”指代人。 “称”是谓语, “之”是宾语。应断开。据此断句为: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期:约定。 (2)句意: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去:离开。 (3)句意: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尝:曾经。 (4)句意:周公不以孔子为师。师:学习(以为师) 。 【7 题详解】 A.委
30、:丢下,舍弃/委托,托付; B.顾:回头看/回头看; C.益:更加/更加; D.异:不同/不同;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翻译文言句子, 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 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1)惭:惭愧。引:拉。顾:回头看。 (2)绥:安,安抚;以:用。 【9 题详解】 B.原文中说“
31、元方入门不顾” ,并没有说他喜不自禁。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辱骂,他不卑不亢,指出了友人的不当之处,文末“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可见友人是想来道歉,但是元方进入家门没有回头看,以此表明自己的立场。故选 B。 【点睛】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 “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 ;对孩子骂他父
32、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 ”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乙:陈元方(即陈纪)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 。袁公问: “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 “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 ”袁公说: “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 “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 (二) (二) (5 5 分)分) 古诗词赏析。 天净沙秋思 【元】
33、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0. 这首曲中“枯藤” “老树” “昏鸦” “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11. 曲中写到“小桥流水人家” ,这样写好在哪里?请联系全曲内容简述理由。 【答案】10. 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抒发了游子的孤苦寂寞之情以及对亲人的思念。 (意近即可) 11. 以乐景写哀情,通过景物的对比,烘托出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独和浓重的乡愁,令人备感凄凉。 (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亦可)或者:运用反衬的手法,描写“小桥流水人家” ,用温馨恬静的景象来反衬满目萧瑟的秋景,突出游子漂泊他乡的羁旅之情。
34、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容及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全是写景,十八字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深秋晚景图。 “枯藤老树昏鸦”中“枯” “老” “昏”三个词描绘出当时诗人所处的悲凉氛围。 “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安宁、和谐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古道西风瘦马”正是诗人当时自己的真实写照,他长期奔波与劳累已不言而喻了。这与归巢的昏鸦与团聚的人家真可谓构成了鲜明的对照。作者寄情于物,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因此描绘的是一幅萧瑟、荒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
35、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曲语句分析。 “小桥流水人家”描绘出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的景象。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作者以乐景衬哀情,这样的美景与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形成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三) (三) (1010 分)分)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去拿你的书来。 ”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 ,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 ,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
36、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文段二 衍太太现在是早已经做了祖母,也许竟做了曾祖母了;那时却还年青,只有一个儿子比我大三四岁。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因此我们就最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 举一个例说罢,冬天,水缸里结了薄冰的时候,我们大清早起一看见,便吃冰。有一回给沈四太太看到了,大声说道: “莫吃呀
37、,要肚子疼的呢!”这声音又给我母亲听到了,跑出来我们都挨了一顿骂,并且有大半天不准玩。我们推论祸首,认定是沈四太太,于是提起她就不用尊称了,给她另外起了一个绰号,叫作“肚子疼” 。 衍太太却决不如此。 12. 文段一和文段二分别出自朝花夕拾中的_和_两篇文章。 13. 小明阅读了文段二,隐约觉得衍太太不太靠谱,总觉得在她和蔼的外表下隐藏着什么。请你结合文段二及其全篇内容,至少列举两件事,告诉小明衍太太是一个怎样的人。 14. 小鲁迅上课描绣像被寿镜吾老师批评,这件事被衍太太和他父亲知道了,当小鲁迅先后面对衍太太和父亲这两个人时,他们分别可能就这件事对小鲁迅说些什么呢?请把你的猜测写下来。 衍太
38、太:_ 鲁迅的父亲:_ 【答案】12. . 五猖会 . 琐记 13. 她对自己的孩子严格、背后却鼓励别人家孩子吃冰、打旋,表面又充“老好人” ;怂恿“我”看不健康的书,教唆“我”偷母亲的首饰;还散布流言(写出任两件)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自私自利、奸恶、虚伪的人。 14. . (1) 听说你的绣像描得极好啊! 下次记得送我一幅, 我一定把它挂在屋里。(意思对即可) 。 . (2)你这个逆子,给我抄鉴略十遍,抄不完不许吃饭。 (意思对即可) 。 【解析】 【分析】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名篇。根据文段一背鉴略可知选自五猖会 ;根据文段二“衍太太” “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
39、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因此我们就最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可判断选自琐记 。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故事情节。衍太太是鲁迅所著的回忆散文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在琐记和父亲的病两篇文章中出现,总体来说,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的、爱推卸责任的典型的市侩形象。鲁迅的父亲临死时,衍太太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的名字;鼓励小孩子吃冰;怂恿鲁迅看不健康书籍;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补白。语言补白要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补充。衍太太外表慈爱实则内心阴险,一直怂恿“我”做坏事,所以对描绣像一事应会继续怂
40、恿。如:你的绣像描得真好!以后可以多描一些。 父亲为人古板,看戏之前都要背鉴略 ,所以这一次肯定不会认同描绣像,一定会加以惩罚。如:不好好学习,上课描绣像,罚你面壁思过一天,不准吃饭! (四) (四) (7 7 分)分) 阅读秋天的怀念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 我推着你去走走。 ”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 可自从
41、我的腿瘫痪后, 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 “我可活什么劲儿!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5. 文中反复写看花的原因是什么? 16. 第一段中母亲为什么“悄悄地躲出去”
42、 ,又“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17. 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答案】15. “看花”是全文的中心事件。 “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的愿望。 16. “悄悄地躲起来”是为了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痛苦心情的充分体谅; “偷偷地听”是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 ,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细心关爱。 17. 从结尾妹妹推我看花,以及对菊花的描写:在秋风中热烈而深沉的绽放,这表现出我对母亲的怀念和对生活的热爱。可见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
43、积极去面对生活。 【解析】 【分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读文可知,全文围绕着“看花”来组织材料,母亲起让我去看花,我残忍拒绝,母亲去世以后,我和妹妹一起看花。母亲想让我去看花,是想让我能从内心的失落与烦闷当中走出来,重新开始生活,这体现了母爱的伟大,所以“看花”是母爱的集中表现。母亲去世以后,我和妹妹一起去看花,说明我已经从心灵阴影当中走出来,决意不让母亲失望,开始新的生活,所以“看花”是我开始新生活,母亲的愿望得以实现的象征。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从首
44、段内容可知, “我”当时正遭遇人生最大的打击双腿瘫痪,母亲对“我”的心情十分的理解。母亲“悄悄地”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而无声地离开,突出母亲的谨慎小心,怕自己让儿子痛苦,对儿子的理解,为儿子伤心。 “偷偷地听”是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 ,表现母亲周到细心。这一细节,表现了母亲对“我”的体谅和无微不至的关心,更表现出母亲的心里难受。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结尾的理解。联系前文中母亲临终前说的话“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可以看出母亲最担心的是“我和妹妹” ,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还有描写菊花的句子“热烈而
45、深沉”和“开的烂漫” ,看来“我”走出了阴影,经过了人生的秋天之后, “我”明白了母亲的期待,真正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变得坚强,和妹妹起乐观地生活下去,以此来报答母亲,最后一句“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就印证了这一点。 (五) (五) (1414 分)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秋韵 夏仁杰 时光流转,岁月葳蕤,不经意间踏入了晚秋。在老家小住几日,凭栏远眺,天高云淡,如碧海沧澜,清新气爽,沁人心脾,深秋旷野,婉约着秋天的韵味,柔情似水,恰如一曲空筝悠悠,令我心旷神怡。 自古逢秋皆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人们都爱鸟语花香的春天,而我偏喜风华秋实的秋季。春天是美丽的,然秋季更秀韵,尤其是故
46、乡的晚秋,天高地阔,野菊飘香,稻黍满目,树果累累,层林尽染,耐人寻味。 清晨早起,朝霞万丈,小鸟在老宅树上啁啾,雄鸡在农家的鸡笼里尽情歌唱,我情不自禁地推开门窗,迎面扑鼻而来的是秋风夹杂着淡淡的清香,顿觉精神焕发,心情舒畅,看着满院的果木花草,静默涵芳,心内不由得感到如临世外桃源,阵阵清幽澎湃。 我大步流星地跨出门,走进小院细瞧,哇!院墙边花池的金菊五颜六色,竞相绽放,争奇斗艳。紫色的端庄高贵,黄色的清秀高雅,红色的热情艳丽,白色的圣洁如玉,粉色的娇嫩妖烧,菊池间有三丛不同花瓣的芙蓉,点缀相间婷婷如立,如少女般妩媚裙摆,随风摇曳,曼妙轻舞,清风拂面送来缕缕清香、我被这幽香迷人的菊花陶醉,兴奋不
47、已。 忽然,一只花蝴蝶,在花丛中舞蹈式地从我眼前撩过,漫飘轻盈地落在一棵柿树裸枝上,我这才注意到满枝丫的红柿子,好像一个个悬挂的小灯笼,迎风荡秋千,旁边的橘树叶绿果黄,密密匝匝地半露在绿荫之中,似乎在和我捉迷藏,忽隐忽现,我随手摘一个剥去皮塞入嘴里,柔嫩甜润,清香扑鼻。 就在我赏花尝橘间,一行鸿雁向南飞过,举目仰望天空,湛蓝皓洁,秋阳绚烂,云淡风轻,一眼万里,我信步迈出院门来到村口塘前,岸柳虽微黄幽葱,但仍婆娑如舞不失柔雅,倒影水面如画,秋水长天,相映成趣,碧水涟滟,鸭鹭游弋,时不时鱼儿跳跃,水鸟翔集,在秋阳照耀下,熠熠生辉,风光独好。 沿着曲径通幽的小路走近田野,泥土芬芳的气息沁入鼻息,一望
48、无际的稻田金黄璀璨,风波浪涌,沉甸甸的稻穗笑弯了腰,密密麻麻相互缠绵,时而摇头晃脑,时而俯首窃窃私语,和着收割机“呼呼”的喧哗,伴着装载稻谷车辆“轰轰”的喧器,如同奏响了一场别样的联欢。 回首穿过村道来到村后西岗,一个姹紫嫣红的树林映入眼帘,那种“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觉油然而生,山林景致,松枫醉美,一树树秋叶风姿斑斓,秋风吹动微波荡漾,树叶幽幽飘零,落英缤纷,五彩纷呈,树林飒飒作响,鸟儿在林间嬉戏打闹,时飞时落,叽叽喳喳,吟唱着清脆悦耳的歌谣,汇成一首抑扬顿挫的天籁交响曲。 绕过树林便是一片山地,一行行的棉桃乐开了花,一个个龇牙咧嘴,争先恐后地吐出了
49、白絮,朵朵似盛开的马蹄莲洁白如玉,一垄垄的红薯身强体壮, 胀裂地表探出红彤彤的脸蛋, 一块块大豆坠弯了腰杆,饱满的豆英像孩子们的笑眸呼之欲出。它们手牵手,亲亲密密地挤在一起,唯恐一不小心跌落满地的珍珠晶莹处处皆风景,处处如画诗意,满目秋华爽怡,让我抒怀得酣畅淋漓。 故乡的秋天,就像一幅画,锦绣靓艳,清韵无瑕;又像一首诗,隽永清丽,娇婉脱俗;更像一杯酒,清冽芳香,馥郁甜美。它的希冀和秋梦丝丝缕缕萦绕在脑际,它的感慨与释怀点点滴滴荡漾在心头。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这深秋景韵之际,坐在故乡农院,观蓝天碧云,赏桂菊馨幽,品一杯香茗,读一本喜欢的书,别有一番雅致和宁静,放飞自我,秋日静好。
50、 (选自参花青春文学2021 年 9 期) 18. 本文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请根据文章内容,梳理出作者不断变换的写景地点。 屋内推开门窗_村口塘前_村后西岗_ 19. 按要求赏析画线句子。 (1)沉甸甸的稻穗笑弯了腰,密密麻麻相互缠绵,时而摇头晃脑,时而俯首窃窃私语,和着收割机“呼呼”的喧哗,伴着装载稻谷车辆“轰轰”的喧器,如同奏响了一场别样的联欢。 (从词语运用角度) (2)故乡的秋天,就像一幅画,锦绣靓艳,清韵的无瑕;又像一首诗,隽永清丽,娇婉脱俗;更像一杯酒,清冽芳香,馥郁甜美。 (从修辞手法角度) 20. 文章第段引用了诗句,其作用是什么?) 21. 请对选文第段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