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山东省 20222022 届高三全真模拟考试语文第二模拟届高三全真模拟考试语文第二模拟试卷试卷 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 ( (一一)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 阅读下面的
2、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0 年由 人民文学 发起的非虚构写作的倡导, 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响应, 有一批作家积极参与其中,陆续推出了自己的非虚构作品。非虚构写作的兴盛,对报告文学造成了强大的冲击,消解着报告文学的主体地位。首先是报告文学的受众接受度远不及非虚构写作。黄灯的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在网上首发阅读量就超过了 10 万,这种高阅读量就报告文学单部作品来说完全没有可能达到,二者受众接受度的差距一目了然。 其次是在社会关注度上有冷热之分。 非虚构写作总是在不断地制造出各种社会热点话题,引起全民的关注,并且延伸成为研究的课题,成为当下学术研究的聚焦点。再次是非虚构写作对现实的介
3、入性在广度上超越了报告文学。非虚构写作将一切以现实元素为背景的写作都收入旗下,体现出一种开放性和亲历性。在非虚构写作潮流中,“野生的写手”遍地开花,体现了大众的参与性。由于是切身的经历与感受,情感和文字表达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这种普泛的介入性和可触的现实感是专业化写作的报告文学难以做到的,而这种切近生命感同身受的体验也更具有“带入性”,容易引发受众的共鸣。 除外部因素的影响外,报告文学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自身。与非虚构作品越来越理直气壮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报告文学近年来显得有些失了底气,因为不论是报告文学作家,还是报告文学的研究者,正在失去对报告文学这一文体的充分自信,而文体自信的丧失正掣肘着
4、报告文学这一文体的存续发展。 (摘编自蔚蓝报告文学与非虚构写作的维度差异 ) 材料二: 在 2003 年“非虚构”并未流行之时,评论家们便已预言报告文学的消亡。理由也似乎十分充分:一是报告文学没有像小说、 诗歌那样深广的传统根基, 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下已经无法生存;二是既“报告”又“文学”的作品既会伤害报告又会伤害文学。第一点理由逻辑上便已经不能自洽,如果报告文学因为没有深广的传统根基便沦入消亡,那么同样为舶来品的“非虚构”又如何有信心在此间驻足。虽然报告文学是舶来之物, 但在本土语境中并没有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也是事出有因:报告文学既是写实传统的赓续,也是述史传统的现代表达。第二点理由又
5、恰恰是报告文学的魅力所在,所言“伤害”不如说是一种周全,报告文学既有其报告性(新闻性) ,又有其文学性,这也是报告文学区别于新闻纪实、小说、散文等体裁而独立门户的原因。 在和平年代及“非虚构”挑战下,报告文学是否已经丧失内在活力,这一质疑也似乎成为报告文学给“非虚构”让位的理由之一。马泰卡林内斯库的现代性的五副面孔中说:“审美现代性意味着宏大叙事的解构,意味着平面化、琐细化、去深度。”这似乎预示承载着认识功能、教育功能的报告文学注定要被狂欢的现代主义抛弃。但现实是优秀报告文学作品的题材却呈现着多样姿态,如张子影的 试飞英雄关注中国空军试飞员的忠诚无畏,纪红建的乡村国是记录脱贫攻坚的累累硕果。赵
6、遐秋的中国现代报告文学史里说:“伟大的时代需要优秀的报告文学,优秀的报告文学产生于伟大的时代,正是伟大的时代推动了报告文学的发展。”在远离战火和号角的和平时代,仍有着不见硝烟的伟大,仍有着激荡卓越的不凡。报告文学在快餐化、娱乐化、媚俗化的文学生态格局中更显出严肃的庄重、真诚的悲悯。在解构的狂欢之中,报告文学将情感宣泄的碎片捡起,力图重新建构出深广和完整的时代面貌。 实际上,在现代主义的狂欢之下,焦虑感如影随形,人们比以往更加渴望生活的真实、生命的真实。但那些碎片化的信息、 只言片语的评论, 常常遮蔽真实, 曲解真实。 2019 年年初咪蒙团队所写的“非虚构”作品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被指造假,
7、撕破了“非虚构”的堂皇。这时,长于个人经验叙事引起大众共鸣的“非虚构”应该意识到, 自己的敌人并非报告文学, 两者之间并非“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借助新媒体蓬勃发展的“非虚构”为独立性摇旗,暗合现代主义“忠于当下鲜活的个人经验”的命题;但这也意味着在某些时候,“非虚构”极力逃离主流,刻意回避积极,从而陷入消极悲观等情绪之中,借渲染以共情,点燃更广的社会负面情绪,而报告文学却常可“以光明的心地和远大的眼光”安抚个人的焦虑和不安。从“非虚构”的发展之中,报告文学也应取其长处,躬亲自省。在宏大叙事之中如何避免陷于“言不及物”的尴尬境地,以及在媚俗和颓废猖獗的名利场中如何自持,这是新的挑战,也是新
8、的机遇。无法引起共鸣的“言不及物”的尴尬,一来可能是因为大而空的书写内容无法切中肯綮,二来可能是呆板滞塞的书写方式不够形象生动。这两点恰恰丢失了报告文学新闻性和文学性并重的文体原则。“非虚构”的警钟敲响,正是报告文学的自救契机。介入生活,落到实处,宏大而不夸张,载道而不说教,回归初心和本真。 (摘编自丁佳雯在“非虚构”挑战下的报告文学 )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如果没有人民文学倡导“非虚构”写作从而引起热烈响应,报告文学的主体地位也就不会被“非虚构”写作消解。 B非虚构作品的理直气壮决定了它的受众接受度高、关注度高和对现实的介入度广,而报告文学因底气
9、不足正好相反。 C报告文学传到中国后,延续了中国的写实传统和述史传统,并非如一些评论家所说的那样,没有深广的传统根基。 D 材料一中提到的“非虚构写作对现实的介入性”, 与材料二中提到的“非虚构”“长于个人经验叙事”,两者内涵相同。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报告文学是专业化写作,不能像非虚构写手那样写切身的经历和感受,生命体验的“带入性”相对处于劣势。 B名为“非虚构”的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受到批评,文章以此证明人们渴望生活及生命的真实的观点。 C报告文学需要克服自身“言不及物”的问题以保持“新闻性”和“文学性”,也需要克服外部名利场的不良影响。 D报
10、告文学要认准“介入生活,落到实处,宏大而不夸张,载道而不说教”这个方向和目标,否则难以自救。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美国学者索尔贝娄:“现代主义在形式上千变万化,传统的现实主义再也无法深刻地表现现代人复杂的生活。” B艺术评论家:“作家要立足生活的真实,因为艺术的真实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没有真实的生活,就没有艺术的真实。” C作家胡平:“报告文学能够写实、写全时代精神,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并促进对历史真相与历史现象的还原和反思。” D作家丁晓原:“人生历程丰富多彩,个体生命跌宕起伏,报告文学关注其中的故事性、传奇性,会使叙事充盈饱满。” 4材
11、料二第一段针对报告文学消亡理由的反驳,充分有力。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4 分) 5有人说:“非虚构作品是报告文学消亡的推手。”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 (二二)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616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愿每个城市都不被阉割 蔡崇达 应该是在一九九八年的时候,阿爸一度打定主意要把老家小镇上两百多平方米的老石头房子卖掉,到厦门买套六十多平方米的。当时促使他做这个决定的原因是,台湾电视剧看多了,看到电视剧里描述的那种都市生活,无论怎么对比,总觉得那种生活比现在的样式好。 终于阿爸决定要带
12、着我去探路了。他说顺便让你见识一下大城市的生活。当时老家这个海边的小镇还看不到太多的车,从我老家到厦门每天就早上六点半一班,所以小镇的人很多会晕车,包括我。我晕车是受不了那种刺鼻的汽油味。所以从一上车,往厦门的路上,难受就压过兴奋。好不容易到了厦门,下了车我一口吐了出来,我看到的是一排排车屁股对我冒着烟。阿爸以前是海员,见怪不怪,说会习惯的。 当时小孩子的鼻子敏感,觉得这座城市怎么到处都是油味,我试图激起自己的兴趣,比如挤公交车,比如看两旁整齐的绿化带,比如高楼但显然一切都是在预料中。我知道阿爸也似乎在激发我的兴趣,一路指着,你看这栋楼有几层你数数,我说不数了,电视上还有更高的,他说你看这道路
13、都铺砖,我说这个电视上也有,他说你看好多车,我说我也看过了,你看有红绿灯,我说书本上读太多了。最终我实在提不起兴趣了,城市里似乎太多已知,我老家的一个小水池都有好多未知。 我们去拜访的是表哥家,虽然是表哥但年纪和我爸爸相仿,他有个儿子比我小六岁左右。看我无精打采,便让这个小侄子带我出去走。本来想能有什么好玩的,其实就是四处走,叫我数楼有几层,看地面上的瓷砖。然后还有学规矩,一路上都在叫唤,不准随地扔东西、要排队上公交车、要走斑马线。当时小孩子的我一直在心里庆幸还好自己不是这里的人, 而且看着大片大片望不到尽头的水泥地, 我觉得好悲哀没有各种奇特的植物没有长有小蝌蚪和五彩鱼的水池没有可以挖地道的
14、地方。 现在我是在空气更不好的北京写这个东西,当然鼻子已经麻木,闻不出好空气的味道了。不过我觉得曾经的乡土让自己变得相对浑厚些因为浑浊所以厚实。我所说的浑厚有个最简单的解释,从一个小镇的生活再到一个县城一个地级市一个大城市,顺着这根链条下来,每一个层次的生活都不一样,你经过对比,对以往的更能理解而且吸收,对现在的也更能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而比起一生下来就在城市的孩子们,我们有太多他们觉得奇特和不可思议的故事了。 我并不是说厦门不好,只是我觉得城市不好。特别是中国的城市不好。厦门和中国大部分城市的建设都有个基础人家国外的城市是怎么样的,以及人们该怎么被组织的,然后再依据这样的标准建设。中国近代的
15、城市不是长出来的,不是培植出来的,不是催生出来的,而是一种安排。因为初期必然要混乱,所以中国的城市也表现出强大的秩序意识,人要干吗,路要怎样。生长在这样环境的人,除了维护或者反抗秩序,似乎也难接受第二层次的思维了。 我一直觉得有生命力的地方在于浑浊。 一潭池子里的水和放在观景台上的水, 永远是池子丰富也美丽。就一个池子,它里面的各种生物以及各种生活在这世界的故事都可以让一个孩子开心一个下午,而城市里的孩子只能盯着被安排好的景色开心这么一瞬间。 现在国外的建筑师常用一个词来讽刺中国,“千城一面”,无论哪个城市,都只能从国外的标准去解释当时为什么这么建,而不能说出这个建筑这条街道和人群的生活是如何
16、自然地演变融合,骨肉相连的。中国的许多城市就这么仓促地被一个标准给阉割了。 我更喜欢北京而不喜欢上海。在我看来,北京不是城市,而是“世界上最大的农村”。我现在住的地方是王府井旁边的小胡同,从大路走过来还是流光溢彩,突然一拐就是吊嗓子的老大爷,开做茶馆的四合院,蹲着吃东西的大妈,在路边摆棋的老人。我会觉得这样的地方有惊喜,因为你不知道你拐的下一个弯会有什么因为层次太多,东西太杂。而在上海,第一眼非常喜欢,它已经是城市化的代表,但你在一个角落住一个星期,你就知道这个城市其他所有地方的样子了都是类似的。 泉州和厦门刚好也构成这样的相对吧。我常这么比喻,厦门是泉州的整容版。在泉州你会看到乱闯的行人和车
17、、粗糙的老建筑,甚至低陋的生活习俗。我是会喜欢环岛路上的精致风景,但绝不是被打动或者感动。感动我的,会是走在泉州石头巷子突然听到随便哪户人家里飘出的悲戚的南音,会是十五佛生日的时候,整个城市家家户户在门口摆上供品烧上香齐声祈祷平安。 文本二 蔡崇达认为,“古老的生活状态是一代代人传承下来的,是一代代文明雕刻出来的,最终形成了固有的生活方式。就像我们泉州一个简单的仪式背后,记载着很多故事,这个就是我们文化的特质”。顽固的精神秩序下慢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信仰体系和文化体系, 就像深埋在地底的根系, 是一种束缚,也是一种依靠。 “很多泉州人外出闯荡, 最终落叶归根想尽办法也要回来, 就是因为
18、一种对文化的认同感。 ” “这并不是说不要发展,泉州的文化应当朝着多元化这条路走。”蔡崇达表示,现在泉州文化发展的方向是对的,老城区把传统的美好的生活状态保存下来,新城区则尝试一些更国际化的元素,“长出”新的样子。 蔡崇达认为,泉州有着丰富的内涵,只不过没有好好地整理,“比如有些元素就应该时尚化,有些元素就应该古朴化,这些文化又要如何抵达一个合适的人群?还有一个就是泉州的整体形象,这都是如今泉州文化发展所应当考量的”。 (摘编自泉籍知名文化人访谈系列之五蔡崇达:泉州文化最缺的是营销 ) 6下列对本文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第一次去厦门“我”就很抵触,一路上“难受就
19、压过兴奋”,父亲在厦门买房的计划因此搁浅,我才继续在乡村成长。 B作者提及“空气更不好的北京”并非刻意去批评北京空气质量,更多的是为了与前文相呼应,使文章衔接更自然。 C作者认为,“安排出来的”中国近代城市没有独特性,表现出强大的秩序意识,生长在这样环境的人思维也不易突破。 D一个城市可以因为“乱闯的行人和车”让人不喜欢,也会因为石头巷子的南音、佛生日家家户户的祈祷让人感动。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文本一属于叙事议论抒情结合的散文,既有儿时经历,又有对城市的见解,同时融入对家乡的深情,感性和理性结合。 B作者用笔精到,“吊嗓子的老大爷,开做茶馆的四合院,蹲
20、着吃东西的大妈”典型意象排比,北京小胡同跃然纸上。 C作者善用类比表达自己对城市的喜好,相对于中国城市更喜欢国外城市,相对于上海更喜欢北京,相对于厦门更喜欢泉州。 D作者在泉州会被感动,与泉州保留着的古老生活方式有关,这些生活方式是一代代文明雕刻出来的、泉州独特的文化特质。 8蔡崇达希望“每个城市都不被阉割”,结合文本二分析蔡崇达对泉州文化发展的建议。 (4 分) 9文本一以第一人称“我”行文,视角却又富于变化,从 1998 年的“我”写到现在的“我”,请结合文本赏析其效果。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35 分分) ) ( (一一)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
21、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2020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及举进士时,学者方为四六,号时文,公已独步其间。天圣七年,补国子监生。是秋取解,明年省试,皆为第一人,由是名重当世。先公平生文章擅天下,未尝以矜人。初奉敕撰唐书 ,而列传则宋公祁所撰。书成奏御,旧制惟列官最高者一人,公官高,当书。公曰:“宋公于传,功深而日久,岂可掩其名,夺其功?”于是列传书宋公。先公平生以奖进贤材为己任。今湖州孙正言觉为合肥主簿,未与公相识。郡守怒之,欲捃拾以罪。时胡侍讲在太学以属公,公
22、为作手书与其寮佐,令保全之,遂获免。福州处士陈烈,素不与公相识。公闻其名,知其行义,屡荐于朝,乞赐召用,朝廷即召烈为国子监直讲。先公天性劲正,不顾仇怨。虽以此屡被谗谤,至于贬逐。及居大位,毅然不少顾惜,尤务直道而行,横身当事,不恤浮议。是时,今司徒韩魏公当国,每诸公聚议,事有未可,公未尝不力争。或奏事上前,众议未合,公亦往返折难,无所顾避。 ( 文忠集附录二先公事迹 ,有删节) (乙) 呜呼哀哉!公之生于世,六十有六年。民有父母,国有蓍龟;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譬如大川乔岳,不见其运动,而功利之及于物者,盖不可以数计而周知。今公之没也,赤子无所仰芘,朝廷无所稽
23、疑。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缄词千里,以寓一哀而已矣!盖上以为天下恸,而下以哭其私。呜呼哀哉!尚享! (苏轼祭欧阳文忠公 ,有删节) (丙) 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 (王安
24、石祭欧阳文忠公 ,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岀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B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C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D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
25、,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子监,封建时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或“国学”,就学的学员皆称太学生或国子生。 B省试,明清时称会试,由礼部主持,每三年举行一次,第一名称为会元。从文中可知,欧阳修是省试的会元。 C文忠,是欧阳修的谥号。古代很多文学家的作品集常以谥号命名,例如欧阳文忠公文集 昌黎先生集 范文正公集 。 D尚享,也作“尚飨”,是指尊崇、高尚的享受,是旧时祭文结语,表示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表达对逝者的悼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文冠天下。四六文盛行时他就独步其间;修撰唐书完成后,皇帝赞其为修史第一人;文风豪健俊伟
26、,令王安石叹服。 B 欧阳修举贤好士。 湖州孙觉与欧阳修还未相识时, 郡守欲加罪于孙觉, 欧阳修亲写书信使其获免; 陈烈、苏洵等亦曾得其相助。 C欧阳修性情耿直。 韩琦主持国政时, 公卿聚集议事, 欧阳修都会据理力争; 上朝奏事, 众议不合时,也会反复争辩,无所顾忌。 D欧阳修德高望重。苏轼赞其“大川乔岳”般的地位,王安石叹其高远深厚的才识,由衷赞美欧阳修一生的人品功业,情真意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以此屡被谗谤,至于贬逐。及居大位,毅然不少顾惜,尤务直道而行。 (2)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 14从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的角度比较
27、甲文和乙、丙两文的不同。 ( (二二) )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敕赐百官樱桃 王维 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阑。 才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乌衔残。 归鞍竞带青丝笼,中使频倾赤玉盘。 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 注朱櫻:樱桃,其实熟时深红色者谓之朱樱。上阑:汉官观名,在上林苑中。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句交代了朝廷赏赐群臣的地点,巧妙点题:第二句着重描写了樱桃色泽,深红可人。 B颔联首句用“才是”一词突出“春荐”这一祭礼刚刚完成就赏赐臣僚,可见敬礼
28、有加。 C尾联写朝廷让大官周到地准备了蔗浆,以防饱食樱桃产生内热,恩泽隆盛,感人至深。 D王维这首诗堪称“诗史”,生动地记录了唐代赐臣樱桃习俗,以小见大盛赞承平盛事。 16为了突出御赐樱桃的不同寻常,诗人做了哪些渲染?请作简要分析。(6 分) ( (三三) )名篇名句默写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本题共 1 1 小题,小题,6 6 分分) )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以“_”交代了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接着用“_”解释了“离骚”的内涵。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两句用强烈的诘问,严厉谴责了秦王朝巧取豪夺挥霍无度、自私无道的做派。 (3)陆游书愤中“_,_”两
29、句表明自己老骥伏枥、壮心不已,渴望效法诸葛亮至死不忘恢复中原,一展平生的抱负。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20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我爱这片苇荡。阳春三月,莺飞草长,水天一色,被绿意密织的苇荡就似这蓝天下铺陈的苇毯,荡舟其间,让人不识“醉”美四月天;暑气初上,洪水漫过,唯有这蒹葭挺立,在狂风暴雨中傲然独舞,笑看多少风吹浪打;秋风萧瑟,白露为霜,金黄澄亮。苇浪翻滚,苇絮飘飞,收获中的苇荡正是恋人定情好时节;冬日暖阳,候鸟南飞,万物肃杀,独有这苇杆百折不摧,让百鸟齐飞。我爱这雪裹苇原,皑皑苍苍,静依湖边,独钓寒江雪。这苇、这雪、这鸟被自然工笔绘成让人难以
30、忘怀的绝美画卷!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传承的是文化,寄定的是情思;“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搅动的不只是一湖离怨,更载满了湖洲人历尽流年的千古吟唱!在苇中依偎,有伤痛,有离愁,有远方,有诗歌,却不曾有过彷徨和悔意!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第二个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B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颗美丽的蓝色“水球”。 C他们(指友邦人士)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D我们要记住“满招损,谦受益”这条古人的教训。 19修辞是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请据
31、此对文本第一段所用修辞进行简要分析。 (4 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萧瑟秋风起,正是白露为霜时,颜色金黄澄亮,又见苇浪翻滚,苇絮飘飞,收获中的苇荡正是恋人定情好时节。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 分) 21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50 个字。(5 分) “辽宁舰”的舰体是利用重型载机巡洋舰瓦良格号改装来的,由于瓦良格号在设计之初,舰首正中的甲板下安装了 12 枚花岗岩反舰导弹,所以导致“辽宁舰”的甲板被占用大量空间。“山东舰”则是按照航空母舰的标准进行的设计,结构设计更适合舰载航空兵作战需求,内部也有更大
32、空间来装载舰载机。 与“辽宁舰”相比,“山东舰”的舰岛有所缩短,但又比“辽宁舰”增加了一层舰桥,高度偏高。节省下来的甲板面积有利于舰载机调度,相控阵雷达位置更高,增加了远程海空探测距离。“辽宁舰”上的雷达罩是凸起的圆弧形,而“山东舰”的雷达则是平面的。平面的雷达分布冷却性能更好,散热效果好,待机时间长。 22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给“抱爪机构”下一个简单的定义。 (5 分) 抱爪机构是在嫦娥五号上采用的一种对接机构。 通过增加连杆棘爪式转移机构,实现对接。 以“抱爪”的方式捕获嫦娥五号上升器,使之与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 抱爪机构具有重量轻、捕获可靠、对接精度高等优点。 四、写作(四、写作
33、(6060 分)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 2020 年,整个世界仿佛进入到历史的三峡中漂流,前方仍可能是凛冽的冰河,是汹涌的怒海,你我同在这一艘船上,无处可退,无人例外。你我的命运从未如此与国家命运生死相连,你我的历史从未如此与世界历史紧密相绕。 “我在”是一个沉甸甸的字眼,因为它寄寓于每一个负重的存在之中。 所谓“我在”,是“我在场”,是我在看、在听、在感受、在坚持。 所谓“我在”,是“有我在”,是对真相与正义的信念,是担当,是责任。 所谓“我在”,是“我还在”,是渡尽劫波人还在、爱还在。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想和思考?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34、(1)请你以中国中学生代表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在“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上做演讲。 (2)为向着 2035 年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奋进,校刊开辟“2035,我在”栏目,请你为该栏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第二模拟答案第二模拟答案 1C 2B 3C 4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运用归谬法) 、指出逻辑错误。如果没有深广的传统根基便会消亡,那么报告文学和“非虚构”同为“舶来品”却结局不同,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破立结合。批驳他人认为报告文学消亡的理由的同时,也说明报告文学立足的依据。用
35、辩证思维阐明问题本质。“伤害”换一种角度看,其实是“周全”。 5 (一)同意。“非虚构”恶化了报告文学的生存环境,它抢夺了报告文学的受众,使报告文学受到冲击。 “非虚构”写作的冲击使报告文学的创作主体产生不自信,影响报告文学的存续发展。 “非虚构”写作的鲜明特点,凸显放大了一些报告文学内容和样式的缺陷,更使其失去竞争力。 (二)不同意。报告文学承继了中国文学写实和叙史传统,有在“非虚构”写作冲击下的立足根基。报告文学承载的社会职能并没有丧失,能有效消除社会负面情绪,安抚焦虑不安,这是“非虚构”写作不能替代的。“非虚构”写作的冲击对报告文学是警钟,会唤醒它的自信,进行自救。 6A 7C 8要传承
36、泉州的文化特质,让人们有文化认同感;要区分新老城区,朝多元化方向发展;认真梳理泉州文化丰富内涵,整体考量,准确定位。 9以第一人称“我”行文,叙述自己的所见所感,亲切自然,同时也便于直接自由表达思想感情。前半部分以 1998 年的“我”为视角,通过小孩子的眼睛来写城市给我的第一印象,充满童趣,真实可感,同时为下文的观点提供事实依据。 后半部分以现在的“我”为视角, 通过成人的视角对城市进行理性认知,升华了主旨。从 1998 年的“我”写到现在的“我”,视角富于变化,使文章内容也丰富多变,由感性到理性,符合读者认知。 10A 11C 12A 13 (1) (欧阳修)虽然因为这多次被谗毁诽谤,到了
37、被贬谪放逐的地步。等到他官居高位,仍然坚定而毫不顾全爱惜自己,更加致力于正道直行。 (2)在仁宗皇帝在朝的最后几年,考虑到他去世后的事情,曾经认为,像先生这样的人才,可以把国家的前途委托(给他) 。 14甲文多记叙,语言平实自然,情感真挚;乙、丙两文多议论、抒情,语言典雅庄重、情感浓烈。 参考译文 甲 先父四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教他写字,还让广泛诵读古人篇章,又让他学习作诗。以至于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致力于读书。等他考中进士时,求学的人正盛行写作骈文,号称时文,而先父此时已独步其中。天圣七年,补选为国子监生。这一年秋天通过乡试,第二年通过省试,
38、并且都是第一名,从此名重于世。先父平生写文章胜过他人,却从不向别人夸耀自己。当初他奉皇命编撰唐书 ,而列传由宋祁编撰。完成后上奏皇帝,按照旧制只署官职最高的人的名字,先父官职最高,应当只署他的名字。先父说:“宋公编写列传 ,功夫深厚,耗时长久,我怎可掩盖他的名字,夺取他的功劳?”于是列传署上了宋祁的名字。先父平生把奖掖后进、推举贤才作为自己的责任。湖州孙觉担任合肥主簿,和先父不相识。郡守对孙觉很恼怒,想搜罗罪名治他的罪。当时胡侍讲在太学把这件事告诉了先父,先父亲自写信给他的属下,让他保全孙觉,于是得以免罪。福州隐士陈烈一向与先父不认识,先父听说了他的名气,了解他的品行德义,多次向朝廷举荐,请求
39、征召录用,朝廷就任命陈烈为国子监直讲。先父生性耿直刚正,不顾虑他人的仇怨。虽然因为这多次被谗毁诽谤,到了被贬谪放逐的地步。等到他官居高位,仍然坚定而毫不顾全爱惜自己,更加致力于正道直行。置身于事,不惧议论。这时,当今的司徒韩琦主持国政,每当诸位公卿聚会议事时,事情还未定论,先父都据理力争。有时向皇帝奏事,众人意见不统一,先父也会反复争辩,无所顾忌回避。 乙 悲痛啊!先生到这世上来,已经有 66 年了。因为有了先生,百姓有了父母官,国家有了可以像蓍草和龟甲一样解决疑问的人;文化因而得到传授,求学的人有了老师;有德行的人有所依仗因此不会害怕,小人因为害怕先生所以还有不敢做的事情。先生就像高山大川,
40、看不到他运动,但受他恩惠的事物,不能够用数字来衡量、不能全部的知晓。现在先生逝世了,有抱负的人没有了仰仗庇护的人,朝廷没有了查找疑问的人。以前我的父辈胸怀大略隐居于世,不是先生就不能够招致到他;而那时没有才能的我,因为这样才得以跟随先生,在先生的门下受到教育。听说先生逝世的消息,按情理应当跪着前去凭吊,但是身有公务不能前往,我也愧对过世的人而感到不自在。只能从千里之外写信,来抒发心中的悲哀。这样做是为天下苍生感到悲痛,也是我自己对先生的痛哭。悲痛啊!先生您安息吧! 丙 先生活着的时候,闻名于当代;先生去世以后,有著述流传后世,有这样的成就已经可以了。先生具有那样深厚的气质,高远的见识,加以精微
41、的学术功力,因此作为文章,发为议论,豪放、强劲、英俊、奇伟、神奇、巧妙、灿烂、美好。世上求学的人,不论他是否认识先生,只要读到他的著作,就能知道他的为人。在仁宗皇帝在朝的最后几年,考虑到他去世后的事情,曾经认为,像先生这样的人才,可以把国家的前途委托(给他) 。后来确定方针,从容行动,当机立断,辅助当今皇上即位,真可说是千载难逢的大事一朝决定。功成名就,不自居有功而请求退职,从出任官职,到居家隐忧这样的英灵,决不会随着躯体消灭,而长留在箕山之旁与颖水之滨。 15A 16樱桃的产地:御赐樱桃出身不凡,由“紫禁朱樱出上阑”可知产自皇家上林苑。 樱桃的用途:御赐樱桃是宗庙祭品,而不是鸟儿啄破的残果,
42、极不寻常。 盛放樱桃的器皿:御赐樱桃装在缠绕着青丝的篮子里、红色的玉盘里,更显珍贵。 17.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18D 19 比喻, 把“被绿意密织的苇荡”比作“蓝天下铺陈的苇毯”,写出了苇荡的柔软和一望无际的态势,使之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拟人,蒹葭“独舞”“笑看”,将蒹葭人格化,赋予蒹葭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其特点,又有了拟人化之后特有的具象效果。对偶(排比) ,节奏和谐,气脉贯通,感情洋溢。 (任答两种修辞结合文本分析其效果即可。 ) 20前后照应,原文以四季开头,都是季节词在
43、最前面,统一协调;改句秋风在后,破坏一致性。原句是整句,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协调,气势贯通;改句是散句,无此效果。风格一致,原文具有文言色彩,上下文语体风格一致;改句更通俗。 (任答两点即可) 21.“山东舰”设计结构适合作战需求;平面雷达散热效果好,待机时间长;舰岛缩短,利于舰载机调度,提高效率。 22.抱爪机构是一种通过增加连杆棘爪式转移机构,以“抱爪”的方式使嫦娥五号上升器与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的重量轻、捕获可靠、对接精度高的对接机构。 23.例文 哪怕世界在历史三峡中漂流,你我有彼此在 世界各地的青年朋友: 很高兴我们今天齐聚于此,我是第一次代表我所热爱的祖国中国,来到这么隆
44、重的场合。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哪怕世界在历史三峡中漂流,你我有彼此在 。 2020年,历史扑面而来,现实的戏剧性令任何大片都显得苍白。你我不再是置身事外的观众,而是被推入其中的主角。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已导致逾 8100 万人感染、逾 178万人死亡。数字还在增加,每个名字都是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撕扯着一个或更多摇摇欲坠的家庭。 年初, 武汉。 作为人类史上最大的一次隔离事件, 封城的 76个日和夜, 血泪淌成悲伤的河。 汽笛悲鸣,江水呜咽,这座英雄城市的巨大牺牲,当永被铭记。一座大城,死守两月。四万医护空降,八方物资驰援,良心、勇气与职责被一个个瞬间重新照亮。 多少次泪目,多少声加油,多少个“最
45、美”,多少夜不眠不休刷屏,多少回全民揪心接力,让多少微弱的力量在巨大的灾难与恐惧面前汇聚成墙,彼此依偎着迎向那未知的未来。 未来从未如此地未知。尽管中国迅速控制疫情,出口回暖经济复苏,世界引擎重新启动,但这一年,全球经济被重创甚于世界大战,多国政局之动荡堪称风雨飘摇,末日情绪四处弥漫,国际现实一片魔幻。 这一年,大选撕裂美国,脱欧折磨英国,恐袭缠上法国。中美关系空前承压,世仇难解的阿拉伯诸国却与以色列次第建交。整个世界暗潮涌动,哪里都是变局。 是的,2020 年,整个世界仿佛进入到历史的三峡中漂流,前方仍可能是凛冽的冰河,是汹涌的怒海,你我同在这一艘船上,无处可退,无人例外。你我的命运从未如此
46、与国家命运生死相连,你我的历史从未如此与世界历史紧密相绕。没有一滴水能独自成为大海,也没有一个春天不拥有万紫千红。但若失去那每一滴水、每一朵花的“我在”,大海也会干涸,春天终将无色。 “我在”是一个沉重的字眼,因为它寄寓于每一个负重的存在之中。所谓“我在”,是“我在场”,是我在看、在听、在感受、在坚持。无论愿不愿意,你我都已被卷入这大历史的现场。历史流经我们,我们就要打上印记。所谓“我在”,是“有我在”,是对真相与正义的信念,是担当,是责任。 世界乃是所有人共业所感。大洪水来袭之前,没有一滴水认为自己有罪;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无辜。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你我是世界的一部分,世界亦是你我的一部分。世界刻画着我们,我们也要定义它的算法。 岁末寒冬,伦敦溃散,日本封国,巨星不断陨落,疫苗尚未普及病毒却多处变异,世界仍不太平。但万物始终运行,大地终将苏醒,世间流传着厚义与深情,时光滚滚向前绝不停息,新年终将到来。 我在,就是不幸中的万幸;我在,就是绝望中的天籁;我在,就是破釜沉舟,是披荆斩棘,是一诺千金,是虽九死其犹未悔,是越千山万壑也要与你共一个更美的春天。我在,是国与民互相担当,是夫与妻一起承受,是父母与儿女共同坚持,是一个人给一个人壮胆,是一群人为一群人拼命。我在,你在,我们在。你有我们在,我们有你在,你我有彼此在。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