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2届江苏省高三语文全真模拟考试试卷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含答案)

    • 资源ID:202562       资源大小:65.46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届江苏省高三语文全真模拟考试试卷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含答案)

    1、 非文学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类文本阅读专题 江苏省 2022 届高三语文全真模拟考试试卷 1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读书报:20 世纪 70 年代您就开始诗歌创作,诗歌使您的作品具有怎样的底色? 梁衡:诗歌是时代的号角。我写诗也是受到时代的影响,1975 年我在北京文学上发表了一首写大寨的诗歌。我小时候受古典诗文的熏陶,被父亲逼着背千家诗 。大学赶上激情澎湃的时代, 回延安 雷锋之歌 向困难进军 祝酒歌等等,我都背过。诗歌对我的创作的影响,一是陶冶情感,二是锤炼语言。旧诗给人意境,

    2、新诗直接点燃人的激情。 中华读书报: 进入新时期举办第一次“全国好新闻奖”, 您的人物通讯 一个农民养猪专家的故事( 光明日报1980 年 11 月 14 日)就得了奖。新闻和文学,您是如何转化自如的? 梁衡:首先是时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正好抓住了。英雄人物是时代的主角,记者是时代的主笔,我写一个农民养猪专家的故事就赶上了这个时代的关口。但那篇通讯只有几千字。正好青年文学创刊号要出版,我以此为题材写了篇报告文学,发表后获得几个文学奖项,这是时代给予的。 中华读书报:20 世纪 90 年代,即使您担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创作也没有停止。 觅渡觅渡,渡何处 大无大有周恩来等政治散文被誉为“红色经

    3、典”。创作这类作品,您是否愿意谈谈是如何把握的?有何特点? 梁衡:写政治散文和我的经历有关。自古作家分两种类型,一种是政治家、思想家兼作家,比如范伸淹和唐宋八大家,他们的文章是站在政治舞台上的思考;一种是专业作家,比如李白、司马相如。那时兼职作家多于专业作家。当然现在专业作家多了,倒过来了,多于政治作家。作为官员作家,我认为有责任从我理解的高度为下一代讲清楚历史。我写的都是大家熟悉的人物,但我走的一条特殊的路子,把伟人的思想人格提炼出来,用辩证的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 把历史的面貌剥清楚,挖掘想轨迹和情感。文学是人学,当然也应该是伟人之学。 我的政治散文把握这样几点,一是直接抒写同时代

    4、的重大政治人物和事件,剖析理事,不避尊讳。新 中国成立前的中国共产党六位总书记我写过三位,包括瞿秋白、张闻天、毛泽东等,其他重要领袖人物如周恩来、邓小平、彭德怀、方志敏等也都写过。二是书写前代人物、事件,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进行审视,找到独特的切入点,关照现实。 中华读书报:对于散文创作,您的主张是什么? 梁衡:我的文学主张是“二为三境五诀”:“二为”指文章为思想而写,为美而写。散文唯美是对的,但文章只有美的技巧,作家就成了一个杂技演员。我主张文以载道,要有思想。“三境”是指文章要达到三个境界,一是客观的描述之美,“形境”;二是情感之美,创造一种精神氛围教人留恋体味,“情境”;三是哲理之美,说

    5、出一个你不得不信的道理,谓之“理境”,这三个境界一个比一个高。“五诀”是:形、事、情、理、典。指要达到三境的方法,文中必有具体形象,有可叙之事,有真挚的情感,有深刻的道理,但还有可借用的典故。 中华读书报:我发现您谈的最多的是“时代”。您的文学创作与国家命运总是连在一起的。无论为人还是为文,为什么您有这种大格局、大胸怀、大气魄? 梁衡:一是来自家庭熏陶。我父亲是个老教育工作者,解放后担任霍州县长。他读了很多书,我受他的思想影响。二是来自时代和大学教育的影响。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吴玉章和大家一起照相,他坐在前边的椅子上,后面的同学很清楚地看到他肩膀上的补丁。人大就是那样艰苦奋斗的氛围。当年我们学

    6、雷锋学焦裕禄,每到周末同学们找地方帮别人义务干活。时代造就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三是受马列主义、西方科学史和共产党的世界观的影响。 (摘编自舒晋洽梁後:从学术中拎出一条文学的彩线 ) 材料二: 自宋代起,司马相如就被尊为“赋圣”,与“骚圣”屈原、“史圣”司马迁、“书圣”王羲之等一起,共同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 元朔二年,汉武帝实施“推恩令”,真正结束了绵延一千余年的分封制度, 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司马相如代表作子虚赋 上林赋 (又合称天子游猎赋 )完成于推恩令的酝酿期。在这样一个历史关头,司马相如敏锐地感觉到了诸侯王横行的时代即将过去,大一统的时代即将到来,于是他以当时刚刚兴起的

    7、赋体文学,纵笔讴歌了这一历史转变。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 尽管从经学的角度肯定了司马相如赋的成就和地位,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对相如赋主题的误读。笔者认为, 天子游猎赋有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歌颂汉朝的统一、强大、文明和昌盛,肯定朝廷对诸侯王的规范与管理。第二个主题是劝导汉武帝戒奢从俭,实行德政。第二个主题,只是司马相如顺便对汉武帝做的一个提醒与劝诫,并且是以“天子芒然而思,似若有亡,曰:嗟乎!此大奢侈”,即自我悔悟、改弦易辙的方式体现的,用语十分含蓄。 “赋圣”崛起,离不开那个伟大的时代,那个从分封制走向郡县制,从国家分裂、诸侯割据、战

    8、争连绵、民生涂炭,走向天下一统、经济繁荣、各民族和谐共处的时代。 (摘编自踪凡“赋圣”何以诞生 )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对梁衡创作产生两方面影响:陶冶情感和锤炼语言。诗歌使他学会了意境营造,时代直接点燃了他的激情。 B英雄人物是时代的主角,记者是时代的主笔。梁衡抓住改革开放初期的时代关口,做到了新闻和文学转化自如。 C与一般人不同,梁衡所有作品都是用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提炼伟人思想人格,挖掘伟人思想轨迹和情感。 D 天子游猎赋主题是歌颂汉的统一、强大、文明和昌盛,劝导汉武帝戒奢从俭,实行德政,“然其要归引之节俭”。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

    9、项是( ) A梁衡认为散文唯美、文以载道,主张文章为思想而写、为美而写。但是他反对作家像杂技演员只追求美的技巧。 B梁衡有大格局、大胸怀、大气魄,是受家庭、马列主义、西方科学史和共产党世界观的影响,也是时代造就的。 C李白、司马相如等都曾是帝王近臣,理应站在政治舞台上思考,有责任在政治思想的高度为后代讲清楚历史。 D“赋圣”崛起离不开那个伟大时代,只能在特定时代才能得到君王青睐。因而天子游猎赋的成功不可复制。 3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梁衡散文主张的一项是( ) A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B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C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D姚蒲的登泰山记 4材料一的访谈涉及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筒要概

    10、括。 5有评论家认为,文学家只有将自己的文学创作与时代相契合,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经典之作。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1B 2C 3D 4 (1)时代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2)新闻和文学如何转化自如; (3)政治散文如何把握; (4)散文创作主张。 5文学家只有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文学活动与时代洪流相契合,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文学发展演进的经典之作。 江苏省 2022 届高三语文全真模拟考试试卷 2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之间发生了

    11、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的权力。这是血缘社会的基础。血缘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 亲属是由生育和婚姻所构成的关系。 血缘,严格说来,只指由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事实上,在单系的家族组织中所注重的亲属确多由于生育而少由于婚姻,所以说是血缘也无妨。 生育是社会持续所必需的,任何社会都一样,所不同的是说有些社会用生育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来规定各人的社会地位,有些社会却并不如此。前者是血缘的。大体上说来,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变动得大的社会,也就不易成为血缘社会。社会的稳定是指它结构的静止,填入结构中各个地位的个人是不能静止的,他们受着生命的限制,不能永久停留在那里,

    12、他们是要死的。血缘社会就是想用生物上的新陈 代谢作用生育,去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父死子继:农人之子恒为农,商人之子恒为商那是职业的血缘继替;贵人之子依旧贵那是身份的血缘继替;富人之子依旧富那是财富的血缘继替。 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世界上最用不上意志,同时在生活上又是影响最大的决定,就是谁是你的父母。谁当你的父母,在你说,完全是机会,且是你存在之前的既存事实。社会用这个无法竞争,又不易藏没、歪曲的事实来作分配各人的职业、身份、财产的标准,似乎是最没有理由的了;如果有理由的话,那是因为这是安稳既存秩序的最基本的办法。只要你接受了这原则,社会里很多可能引起的纠纷也随着不发生了。 血缘是

    13、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生,也就是血,决定了他的地。世代间人口的繁殖,像一个根上长出的树苗,在地域上靠近在一伙。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 材料二 血缘和地缘关系是农村社会基本的社会关系,是村庄社会形态的基础。村民在村庄生活中运用不同方式来建构“自己人认同”,彰显出不同的行为逻辑。 自己人认同在农民的日常生活中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个是信仰层面,传统中国农民有祖先崇拜的传统。祖先崇拜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农民的“同根”意识,自己人就是依附于农民血缘关系之上

    14、的,农民可以不问理由地把族人当成自己人,这便是祖先崇拜与同根意识在农民日常生活中的映射。第二个是社会层面,除了信仰层面,农民日常生活中的诸多事物都有社会性的表现,主要表现在农民日常生活中的面子和荣耀等社会性评价。农民在自家荣耀的时候要有人来分享,而在自家困难的时候又需要别人来帮忙和鼓励,自己人就是在舆论和道义上的社会支持网。社会层面的自己人与农民的尊严和在村庄中的社会地位相关,自己人的圈子就是尊严和社会地位的共担者,荣辱与共。第三个是功能层面,包括农民日常生活中的互助和合作,农民日常交往的需要,红白喜事中的互助合作等。在农民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经济困难的时候,总有一些事情要通过相互合作才能完

    15、成,自己人的圈子就是一个互助与合作单位。 不同的村庄有不同的自己人认同逻辑,农民的自己人认同逻辑即农民在说话办事的时候把对方看作自己人,行为方式是好处共享、困难共担。在农民的日常生活中,自己人是最重要的社会支持网。在对是否属于自己人问题进行考察时,可以通过一个问题进行测量,即“如果兄弟与人打架,你遇见了会不会上去 帮忙?”如果被调查者不假思索地回答“会”,那么这意味着农民的骨子里就是把兄弟看作自己人,认为给兄弟帮忙是天经地义而可以不问缘由的事情。在亲密的兄弟关系中,打架帮忙就是一种姿态,就是自己人的姿态,这意味着自己人认同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帮忙打架可能带来的风险。在测量农民自己人的认同圈有多大时

    16、,鲁东西傅村农民对此设问的回答是,亲兄弟打架肯定会上去帮忙,堂兄弟打架也要上去帮忙,不过再往外的圈子就不是自己人的圈子了,那时候农民就要“秉公判断”,看到底是“谁有理”。五服之内的圈子是自己人,自己人具有不问缘由的“共同感”。在辽东福兴村, 农民对于以上设问的回答普遍是,不会参与打架,不文明,兄弟打架也要看他有没有道理。尽管兄弟之间的感情要好于与其他人的感情,但是福兴村农民并不会因为感情而不顾道理。然而,福兴村农民并不是没有自己人认同,而是移民社会的性质使他们没有血缘关系上的自己人认同。 自己人认同是建立在地缘和血缘关系之上的农村结构形态,在具体的村庄情境中,自己人认同具有不同的形成机制与性质

    17、,从而影响着农民的行为逻辑。自己人认同有信仰、社会和功能三个层面的含义,不同的村庄组织结构形态使得自己人认同在不同层面起作用。重要的是,自己人认同作为一种根植于农民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机制,在社会的运作中起着根本性作用。 (节选自宋丽娜乡土社会的人情与人情秩序 )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血缘既可以指由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也可以指单系家族组织中因为生育而产生的亲属关系。 B用生育保证社会持续,用生育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来确定人的社会地位,这些是血缘社会所特有的。 C血缘社会用血缘关系作为社会成员职业、身份、财产的分配标准,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安稳既存秩序

    18、。 D地缘关系是血缘关系的某种投影和反映,二者是农村社会基本的社会关系和村庄社会形态的基础。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由血缘所决定的父母是一个人存在之前的既存事实,由此产生的社会地位个人无法选择,也无法改变。 B职业、身份、财富的父死子继说明了血缘社会结构缺乏变动,生育关系维持着社会结构的稳定。 C自己人认同有信仰、社会和功能三个层面的含义,其中农民生活中红白喜事互相帮忙属于社会层面。 D村民在村庄生活中建构“自己人认同”,其表现方式也许并不相同,但背后的行为逻辑是一致的。 3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农民在日常生活中“自己人认同”表现的是( ) (3

    19、分) A某村村民在讲到与本村同姓人的关系时常常说:“都是一个老祖宗的后代,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呢?” B某村村民说:“如果一个人家里穷,但若他的亲兄弟堂兄弟多,并且都有本事,那么别人就不敢小瞧此人。” C某村村民一直有合作种田的传统,邻里之间或者亲朋好友相互帮忙种田,购买的农机具经常互相借用。 D某村村民信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经常在传统节日举办孝亲大餐、免费理发等关爱老人的活动。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4 分) 5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请概括乡土中国的基本特征。 (6 分) 1B 2B 3D 4 (1)论证结构方面,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第一段总说,第二段、第三段从认同方

    20、式和背后的认同逻辑展开论述,第四段进一步强调概括。 (2)论证方法方面:举例论证,如举“如果兄弟与人打架,你遇见了会不会上去帮忙?”的调查事例;对比论证,如对于打架帮忙的态度,将鲁东西傅村与辽东福兴村的村民态度作对比;因果论证,在分析辽东福兴村农民的回答时,指出他们的行为并不是没有自己人认同,其原因是移民社会的性质使他们没有血缘关系上的自己人认同。 5 (1)血缘是乡土中国稳定的力量,它决定了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某个人的社会地位。 (2)血缘和地缘关系是乡土中国的基本社会关系和村庄社会形态的基础。 (3)自己人认同是根植于农民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机制,在乡土中国的运作中起着根本性作用。 江

    21、苏省 2022 届高三语文全真模拟考试试卷 3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民俗文化,简要地说,是民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作为民众喜闻乐见和约定俗成的民间文化,民俗文化一直以来都与民众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息息相关。民俗包罗万象,饮食服饰、婚丧嫁娶、岁时节令、信仰习惯、神话传说,都是民俗涵盖的内容。随着现代化进程加速,乡土民俗渐行渐远,如何活化乡土民俗,不仅是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思考的问题,也是文学家特别是乡土作家关注的焦点。 文学离不开生活,同样也离不开民俗。民俗文化在乡土小说中占有重要

    22、的分量。乡土小说创作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够真正抓住某一地域的民俗文化特征并成功运用民间语言。乡土作家通过 文学叙事,在文本中恢复传统民俗文化的活力,既展现民俗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意趣横生,又有助于挖掘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遗产,探寻民俗文化的当下价值。乡土作家对民俗文化的活化大体有三重路径。 在作品中传达民俗趣味和民俗意味是乡土作家“活化”民俗的策略之一。传统民俗文化看似是一种过时的、陈旧的存在,但通过乡土作家的书写,就可能产生一种带有地方色彩的审美趣味,通过这种审美趣味又产生了审美意味。这种意味与审美主体心灵的升华有关,同时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如汪曾祺对民间把玩蛐蛐、鉴赏古玩等民俗活动的

    23、书写,刘庆邦、毕飞宇笔下的民间传奇人物等。他们大多都没有拘泥于逻辑安排,而是根据不同民俗特性,彰显民俗所体现的审美趣味和意味,让传统民俗文化的活力渗透到读者的精神生活中。 对民俗文化遗产现代转化的书写是乡土作家让民俗“活起来的重要探索。乡土民俗作为村民千百年生活中习焉不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转化过程中,既可以通过产业转化的方式实现经济上的振兴,也可以通过挖掘其内在活力,实现地方文化的振兴。如张炜的独药师中,作者除了对胶东民俗近乎百科全书式的呈现之外,还主要挖掘并讲述了流传已久的道家养生文化”,发现了它对现代人的重要价值,以此彰显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周大新的湖光山色中,科研人员的到来让楚王庄发

    24、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将楚王庄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如相对原始的耕作方法、历史悠久的楚国文化遗存、古老的烹饪技巧等,充分利用起来,作为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发挥了巨大的文化和商业价值。作家对传统民俗产业转化可能性的独到思考, 既让读者认识到了乡土民俗的非凡价值, 也通过文本探索出了一条活化民俗文化之路。 不仅如此,乡土作家也在思考,传统民俗文化的深层价值在彰显民族文化自信上的重要作用。这是乡土作家让民俗文化“活起来的深度思考。 民俗除了与个体情感产生直接关联外, 还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是中华传统根性文化的凝聚和再现。如果说乡土民俗中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大多是不自觉的、无意识的,那么作家通过小说所展

    25、现出的中华文明精神则大多是自觉的选择。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背后,实际上都凝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基因。民俗成为乡土作家探究中华传统文化深层内涵的重要渠道。 乡土小说民俗叙事为本土文化注入活力,丰富了民众的精神世界,让民俗文化在民众的内在精神世界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摘选自田振华乡土文学:让民俗文化“活起来 ) 材料二: 民俗文化具有类型性特征, 即民俗文化事象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彼此类似的性质。 它是群众在共同需要、 共同心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结果。 它是一种模式化的文化现象, 是与上层文化的重视个性与独创性相对的。古今中外,没有哪一篇伟大作家的作品不带有个性。从中国的古代诗人李白、杜甫到外国的诗人

    26、作家莎士比亚和托尔斯泰,莫不如此。上层社会的文学越个性化(尽管在某些方面也有共通之处) ,就越被认为有价值。民俗文学则不然。它一般是具有类型化特征的,如狼外婆、田螺娘、巧媳妇、傻女婿四大传说,这些故事谁来讲、在哪儿讲,它们的基本情节,乃至于某些语言,都是大体相同的。即使不是相同类型的故事,它们的母题和情节也往往是相同或相近的。民俗文化由于是民众的自发创造,又为民众所享用和传播,因此它们一般缺乏个性而表现为一种类型、模式。当然,讲类型不等于否认变异,类型文化在结构上是一种同中有异或大同小异的文化。类型性降低了民众识别、传习与操作这种文化的难度,提高了它在人脑中的信息贮量和在信息传递中的关联程度。

    27、变异是对于类型文化的适应性调整。总的来说,类型性虽然标示着民俗文化在文化史上的早期状态,但是对于产生这种文化的社会,是起着相适应的作用的。 比起上层文化,民俗文化还具有较大的稳定性(特别是在社会不太发达的时代) ,但它在时空中传承、扩大和演进时, 也必然呈现出种种变形或变质以及消亡等现象, 从而产生与其稳定性相联系的变革性特点。中国社会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民俗文化特色,这种特色是通过民俗文化的稳定性体现出来的。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传统的民俗文化有些适应了社会的发展,淘汰了其中的陈腐成分; 也有些在今天的现代化目标面前显得格格不入,必将被改革。移风易俗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

    28、化相结合,以达到更高层次的民俗文化的稳定形态,这是文化进步的自然法则。 (摘选自钟敬文谈中国民俗 )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化社会使乡土民俗失去价值,无论是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还是文学家都应在活化乡土民俗方面贡献力量。 B传统民俗文化固然有守旧、过时的特点,但在乡土作家的笔下,却能够产生富有特色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意味。 C让民俗文化“活”起来,指让民间传统习俗在当下焕发活力,也指挖掘其中的民族精神,彰显民族文化自信。 D民俗文化在发展中不会一成不变,它们必将随着社会进程而呈现种种变形或变质乃至消亡现象,最终被淘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9、 A是否能够真正抓住某一地域的民俗文化特征,是评判乡土小说的重要标准之一。 B乡土作品中对乡土民俗进行产业转化的文学叙述,可能带来现实中的有益探索。 C上层文化强调越个性化越有文学价值,民俗文化则强调越模式化越有文学价值。 D稳定性和变革性对立统一,二者有机结合能使民俗文化达到更高层次的稳定形态。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对民俗文化遗产现代转化的书写”的一项是 A沈从文在边城中记叙的端午节龙舟竞渡体现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小说的传播使这一传统在湘西地区得到更大的发扬和发展。 B 荷花淀着力于对白洋淀的风土人情和地域色彩的描绘,这种“田园牧歌”式的理想追求也表达了孙犁对“真善美”的讴歌。

    30、C动漫作家根据“鲁班神工建楼”等黄鹤楼民间传说,制作出具有武汉文化特色的产品,在动漫民族化基础上实现了现代化和产业化。 D赵德发在经山海中将地方传统曲目列入市级非遗目录,以海边民俗为基础创办海上高跷节目等,就有对传统民俗的改造及转化。 4请结合材料内容,提取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民俗文化”下一个定义。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第一段的论述思路。 1C 2C 3B 4民俗文化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涵盖了民众现实和精神生活全方面的、在内容和形式 上极具相似性、在发展中具有稳定性与变革性的各种习俗风尚的总称。 5首先提出论题,阐释民俗文化的类型性特征是什么;然后将其与上层文化的重视个性与独创性作对比,突

    31、出论述民俗文化的类型化特征的表现及缘由;接着补充论述类型性不等于否认变异;最后总结类型性特征的积极性作用。 江苏省 2022 届高三语文全真模拟考试试卷 4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I I(本题共(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 2021 年 6 月 17 日 9 时 22 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顺利将 3 名航天员送入太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首次载人发射取得圆

    32、满成功。 浩瀚星空再添访客,中国航天再创辉煌。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 19 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根据任务实施计划,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完成为期 3 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太空出舱等活动,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升腾的火箭,承载的是一个民族的飞天梦想,镌刻的是一个国家的前行脚步。回顾神舟载人飞船的发展历程,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实现了天地往返的无人验证,神舟五号实现了载人天地往返,神舟六号实现多人多天天地往返活动,神舟七号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神舟八号到神舟十号突破了无人交会对接和有人交会对接,神舟十一号

    33、实现了航天员的中期驻留。向浩瀚宇宙的每一次进发,振奋的是越来越昂扬的精神和气概,夯实的是越来越厚重的自信和底气。 此次神舟十二号的成功发射,可以说集齐了全任务全模式天地往返所需要的全部技能点,开启了逐梦空间站的时代。首次实施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首次绕飞空间站,并与空间站径向交会:首次实现长期在轨停靠;首次具备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东风着陆场的能力;首次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有专家形容, 此前的星际探索就像去一个陌生的城市“看一看”“住两天”, 这次是要在太空的“家”里“住下来”“走一走”。客观来说,困难更大、风险更高、任务更重。在谈到入选飞行乘组的心情时,航天员汤洪波语气坚定:“

    34、有压力更有信心。我是第一次执行任务,压力难免会有,因为神秘的太空充满着许多未知,空间站任务也充满风险和挑战。但我坚信,压力就是动力,信心保证成功。”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从“嫦娥奔月”到“祝融驭火”,从“天和筑穹”到“墨子传信”,从“北斗联网”到“天舟穿梭”生动形象的名字,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也是从古至今不变的追求。心怀梦想、奋勇拼搏,攀登科技高峰、探索宇宙奥秘,浩瀚太空必将留下更多的中国身影、中国足迹。 (摘自向学笙为浩瀚太空留下更多中国身影 ) 材料二: 2021 年 7 月 4 日 14 时 57 分,经过约 7 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

    35、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出舱活动,又被称作太空行走,是指航天员或宇航员离开载人航天器乘员舱,只身进入太空的活动。这是载人航天的一项关键技术,是载人航天工程在轨道上安装大型设备、进行科学实验、施放卫星、检查和维修航天器的重要手段。美国曾通过太空行走修复了刚发射上天就出现重大故障的“天空实验室”空间站,使它“起死回生”;苏俄航天员则多次出舱活动修理“和平号”空间站,使它转危为安;当前在轨运行的“国际空间站”更是由航天员通过多次太空行走才完成在轨组装的。 随着太空行走技术的发展,太空行走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按出舱活动的

    36、目的和任务可分为四种:第一种是验证类出舱活动;第二种是组装类出舱活动; 第三种是维修类出舱活动; 第四种是有效载荷类出舱活动,即回收、修理和释放卫星或在月面安装实验装置、采集月岩标本等。 2008 年航天员翟志刚进行的我国第一次太空行走属于验证类出舱活动,而这次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进行的太空行走时间更长,任务更复杂。他们要进行首次人和机械臂的协同配合,用机械臂把航天员载到舱外作业点去完成复杂的舱外安装任务,难度比当年翟志刚的首次太空行走大许多。 太空行走的难点主要在于:一是舱外环境十分恶劣,必须使用复杂而可靠的出舱活动系统来克服空间环境的影响,以保障舱外行走航天员的安全;二是航天员在失重状态下无法

    37、用腿行走,主要是靠手把扶住周围的某些物体来维持行动;三是太空中缺少可辨识的参照物,航天员很容易迷失方向。 处于真空状态的太空,没有大气层的保护,温度变化很大。太阳照射时温度可高于 100,无阳光时温度可低于-200, 同时存在各种能伤害人体的辐射。为保障航天员在出舱活动中能安全、 有效地完成任务,出舱活动时,航天员需配备航天服、舱外机动装置、完成任务所需的工具、固定身体的设备及安全带等装备。其中舱外航天服是出舱活动中最重要的装备,它将航天员的身体与太空的恶劣环境隔开,并向航天员提供大气压力和氧气等维持生命所需的各种保障。同时,为了解决在太空行走时因缺乏参照物,无法分清物体的远近大小,判断其速度

    38、快慢等安全问题,航天员在太空行走时都会用安全带将自己与航天器连接起来,以防自己丢失在茫茫太空中而成为人体卫星。 本次出舱任务圆满完成,航天员们不仅给 14 亿国人传输回了太空视角下的地球绝美照片,同时也宣告了我国更为成熟地掌握了太空行走这一核心航天技术。 (摘编自庞之浩航天员为啥要出舱?太空行走有多难? ) 注:再生生保,是一种验证中国空间站的技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对接,3 名航天员顺利进入核心舱,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首次载人发射圆满成功。 B组合体飞行期间,我国航天员将通过 3 个月的在轨驻

    39、留、机械臂操作、太空出舱等活动,攻克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 C太空行走的主要内容是载人航天工程在轨道上安装大型设备、施放卫星、检查和维修航天器等,目前这一技术为部分航天业发达的国家所掌握。 D舱外航天服是出舱活动中的重要装备,它不仅能帮助航天员抵御恶劣的太空环境,更能向航天员提供维持生命所需的大气压力和氧气等保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神舟载人飞船的发展历程,不仅镌刻了国家发展前行的脚步,更振奋了国人昂扬的精神与气概,夯实了国人厚重的自信与底气。 B神舟十二号的成功发射,实现了多个首次突破,集齐了全任务全模式天地往返所需的全部技能点,开启了

    40、我国逐梦空间站的新征程。 C神舟十二号航天员的出舱活动虽然比翟志刚的出舱活动时间更长,任务更复杂,难度更大,但他们在出舱活动的类型上是一致的。 D为了防止自己丢失在太空中而成为人体卫星,航天员出舱行走都会用安全带将自己与航天器连接,以解决太空行走中的安全问题。 3结合材料内容,判断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古人对神秘宇宙的浪漫幻想(3 分) A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D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4请简要概括材料二的行文思路。 (4 分) 5假如你是一名科普宣传员,在神州十二号飞船成功发射后,计划向中学生宣传我国的航天成就,你会

    41、如何构思自己的宣讲稿?请结合材料,列出自己的宣讲要点。 (6 分) 1B 2B 3C 4首先介绍了神舟十二号航天员的出舱活动以及本次出的活动的意义;其次介绍了太空行走的作用和类型;然后阐述了影响太空行走的因素和应对措施;最后再次强调了本次太空行走的意义价值。 5回顾我国航天工程的历程以及所取得的各阶段成果。着力介绍本次神州十二号飞船成功发射以及太空行走的意义价值。号召学生们向前辈学习,心怀梦想,勇攀科技高峰,探索宇宙奥秘。 江苏省 2022 届高三语文全真模拟考试试卷 5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I I(本题共(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42、-5 题。 材料一: 在我们中国,两千多年前所倡导的“乐教”“诗教”就蕴含美育的基本内涵。西周时期,礼乐便纳入当时的学校教育。后来朱熹在诗集传序中对此作过描述:“昔周盛时,上自郊庙朝廷,而下达于乡党闾巷,其言粹然无不出于正者。圣人故以协之声律,而用之乡人,用之邦国,以化天下。”可见周代统治者已经重视诗、乐(艺术、审美)对民众的心灵教化作用,用在保持民风淳朴、国泰民安。 乐记就已强调乐教因人的本性而进行心灵疏导以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功能,“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这正体现了那个时代所要求的艺术教化即美育的效果。到王夫之,又继承上古以降的“习与性成”思想,指出,“性者

    43、生也,日生而日成之也”,“目日生视,耳日生听,心日生思”,强调日常生活(无疑包括艺术、审美)和习惯对人日积月累的长期感化、教育作用。 当然,直到上世纪初,蔡元培、梁启超和王国维等人才借鉴西方,追随时代要求,逐步建立起中国现代的美育观。力倡现代美育的第一人蔡元培 1901 年在哲学总论一文中率先引入“美育”一词,他反复强调,美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又说“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心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对美育陶冶、塑造人们美好心灵的目的、 功能作精辟、 深刻论述。 梁启超是中国现代美育思想的另一位先驱, 他认为美育是一种“趣味教育

    44、”,一种“拿趣味当目的”而不是当“手段”的教育;他把“美育”称为“情感教育”,强调其动之以情的特性:“情感教育的最大利器就是艺术,音乐、美术、文学这三件法宝,把情感秘密的钥匙都掌住了。” 揭示出美育是借助艺术,通过打动人们情感、滋润人们心田而达到教育、感化人的目的。现代美育另一位开创者王国维则把美育理论较为全面地介绍到中国来。1903 年王国维发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将美育与德、智、体三育并称“四育”;他提出实施美育,以促进国民的高尚趣味和健康情调,发展国民的新精神。他也认为美育是情感教育,说美育“即情育”也,“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情感发达,以臻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和知育之手段, 此又为教育者所

    45、不可不留意也。”他既充分肯定美育能陶冶人的性灵, 丰富、发展人的情感,培养人们的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又没有过分抬高美育地位,而认为美育能促进德育和智育的实施和发展。中国现代美育思想的三位先驱者对美育的认识和界定不一定全面、完善、准确,但为我们确立美育以塑造人们美好心灵为根本宗旨,这一点现在仍然没有过时。 (摘编自人民日报把握美育内涵塑造美好心灵 ) 材料二: “德美育”体系的建构是实现新时代“五育并举”的重要举措。如果说,德育可以为时代新人的培育提供方向引领及价值根基, 美育可以为时代新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审美底蕴, 基于两者深度交融而建构的“德美育”体系则能够引领时代新人达至心灵美善的至高境界。

    46、 “德美育”体系是以生命为视域去研究道德、审美及教育,而不是以德育美学的学科视域去规约生命活动。“德美育”体系在新时代学校教育的育人使命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学理价值及操作指导意义。首先,在学理层面,德融于美之中,有益于解决学校德育领域内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实效低下。其次,在实践操作层面,以生命实践美学的思路来设计、优化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及教学体系,具备很好的实践操作价值及创新价值。“德美育”体系建构的核心,是落实“美善相携”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培育师生情感关怀共同体,落实基于生命美学的学校道德情感美育。 “德美育”体系具有时代使命: 首先, “德美育”体系基于生命本体论, 通过培育

    47、时代新人的心灵美善与博大胸怀来彰显其时代使命。“德美育”体系强调由坚定的理想信念、炙热的爱国情怀、高尚的品德修养、纯美的精神境界融为一体的完整人格。“德美育”体系不仅是一种新的课程体系,而且是一个更高境界、更大视域的生命成长体系。这是一种基于中国文化自信的美学境界,强调博大的胸怀、格局、视野,强调深层次的人性浸润及心灵自由。 其次,“德美育”体系是对“德育美学”的学科超越及时代超越。此前,“德育美学”是德育与美育 交叉学科的重要课程形态,其重心在于德育,目标是发掘德中之美。当前,德育与美育的学科交叉研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德育美学”的学科任务不能再局囿于德中之美的发掘,而应更加侧重时代新人的

    48、精神浸润及心灵美善的内在成长。 再次,“德美育”体系的时代使命,将从外在的课程开发,上升至生命价值的自主美学建构,以及道德审美境界的内驱生成。对于时代新人的学校培育及自主成长而言,“德美育”体系不再是外在规约,而是自主建构,是自身价值主体性的充分彰显及生命美学的主动追求。 (摘编自光明网“德美育”体系的时代使命及其建构 )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蔡元培提出“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的说法,只是为了说明美育是以陶冶感情为目的。 B梁启超提出美育是“趣味教育”“拿趣味当目的的教育”,因而揭示出美育具有打动人们情感、滋润人们心田的教

    49、育感化功能。 C王国维既充分肯定了美育能陶冶人的性灵,丰富、发展人的情感,同时也认为美育能促进德育和智育的实施和发展。 D蔡元培、梁启超、王国维等三位先驱借鉴西方,对美育形成全面、完善、准确的认识与界定,逐步建立起中国现代的美育观。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实施美育能促进国民的高尚趣味和健康情调,发展国民的新精神,为此新时代更要落实“五育并举”的重要举措。 B在时代新人的培育方面,或许德育可以为其提供方向引领及价值根基,美育可以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审美底蕴。 C“德美育”体系建构的核心是落实“美善相携”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来塑造人们的美好心灵。 D注重

    50、时代新人内在成长的“德美育”与注重发掘德中之美的“德育美学”在学理和实践操作层面基本相同。 3根据材料推断,下列各项说法中不能反映美育效果的一项是(3 分) A“行人振木铎循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以闻于天子。”( 汉书 ) B“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 ) C“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左传 ) D“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孝经 ) 4两则材料都在谈美育,但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 分) 5“五育并举”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请你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如何推进“德美育”体系建构。 (6分) 1C 2D 3A 4材料一主要论述了美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届江苏省高三语文全真模拟考试试卷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含答案))为本站会员(花***)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