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202120222022 学年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学年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1616 个小题,每小题个小题,每小题 3 3 分,共分,共 48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年来科学家们将光敏定位仪用于小型鸟迁徙研究,即通过仪器收集光照的信息(日出日落时间、日照时数等)大致确定鸟儿所在的位置,下图是据此方法绘制的 2014-2015 年某种小型鸟类迁徙路线图,图中数据表示往返日期。 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 该鸟类从北京到甲地大致的飞行方向是( ) A
2、. 先向西南后向西北 B. 自东向西 C. 自东北向西南 D. 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2. 通过获取的光照数据而进行纬度计算时,结果最易相混的两个地点是( ) A. 乙地和丙地 B. 乙地和甲地 C. 丙地和丁地 D. 丁地和乙地 【答案】1. D 2. A 【1 题详解】结合图中的纬线,该鸟类从北京到甲地的最短距离,是两地间大圆的劣弧长度,飞行方向大致是沿劣弧飞行。从经度看是向西飞,在北半球方向先向北偏,再向南偏,大致的飞行方向是先向西北再向西南,D对。 【2 题详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通过获取的光照数据而进行纬度计算时,乙地和丙地纬度相似,关于赤道南北对称,乙地 9 月份的光照数据和丙地 3
3、月份的光照数据相似,结果最易相混的两个地点是乙地和丙地,A 对。其它各地纬度不同,且不是关于赤道对称,B、C、D 错。 下图是某地气象台绘制的该地气温日变化监测图。(注: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 14 点左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 此地大致 A 位于 90E,昼长 12 小时左右 B. 位于 90E,昼长 14 小时左右 C. 位于 120E,昼长 12 小时左右 D. 位于 150E,昼长 14 小时左右 4. 据图判断 A. 16 点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最多 B. 地面一天中随时都在散失热量 C. 气温最低时是地面散失热量最多的时刻 D. 白天地面吸收的热量始终大于散失的热量 【答
4、案】3. B 4. B 【3 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时间 16:00时,该地气温最高,而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 14点左右,据此可以算出该地位于 90 E;该地地面从太阳吸收热量的时间为 6:0021:00 之间,因此昼长时间约为 14小时左右,故 B项正确。 【4 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地面吸收太阳热量最多的时间是 14 点左右;从 0:0024:00,地面散失热量始终大于 0,因此,地面一天中随时都在散失热量;气温最低出现在 8 点左右,而地面散失热量最多的时间大约是 15 点左右;大约 7:0015:00 之间,地面吸收热量大于散失的热量,其余时间小于散失的热量,故 B 项
5、正确。 相对湿度是大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用百分数表示。相对湿度能直接反映空气距饱和的程度,一天中相对湿度最低值一般出现在 14:00 左右。对农户大棚来说,棚内高湿状态易引发农作物病虫害。下图为某地温室大棚内相对湿度日变化曲线图,其中,a、b、c 三条曲线表示不同天气状况下的相对湿度变化。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 该地温室大棚内一天中 14:00 左右相对湿度最低,说明当时( ) A. 实际水汽压大 B. 饱和水汽压小 C. 实际水汽压小 D. 饱和水汽压大 6. 判断该地温室大棚内 a 曲线表示的天气状况最可能为( ) A. 阴天 B. 多云 C. 晴天 D. 雷雨 7
6、. 若冬季降低大棚内的相对湿度,应采取的通风办法是( ) A. 早晨放顶风 B. 中午放顶风 C. 早晨放底风 D. 中午放底风 【答案】5. D 6. A 7. B 【5 题详解】湿度低,有可能是实际水汽压较小或者是饱和水汽压较大。该地温室大棚内一天中 14:00 左右相对湿度最低,由于此时温度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值,温度高时,能够容纳的水汽多,因此应当是饱和水汽压较大,D 对,ABC 错。故选 D。 【6 题详解】该地温室大棚内,a 曲线表示的天气状况变化明显要比其他曲线小得多,说明这一天的相对湿度变化不大,从而使饱和水汽压差异较小。四个选项涉及的天气状况中,阴天的昼夜温差最小,饱和水汽压差异
7、最小,A 对,BCD 错。故选 A。 【7 题详解】冬季不能放底风,这样会使地面降温,可能会冻伤农作物。排除 C、D。冬季早晨气温低,空气上升弱,放顶风效果差。A 错。冬季中午太阳辐射强,温度较高,利于空气上升,此时放顶风,正适合散热去湿,以利于降低棚内湿度。B 对。故选 B。 下图为我国某月 7 日 21 时某种天气系统向东推进过程中气温的垂直变化剖面图。天气系统推进速度为110 千米/日。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与 7 日比较,8 日水库的气温变化情况是( ) A. 气温升高,且气温日较差变小 B. 气温升高,且气温日较差变大 C. 气温降低,且气温日较差不变 D. 气温降低,且气温日
8、较差变小 9. 图中城市 7 日比 6 日大气污染重,其主要原因是 7 日( ) A. 空气下沉受到抑制 B. 空气上升受到抑制 C. 空气辐散,静风 D. 空气辐合,静风 【答案】8. D 9. B 【8 题详解】据图可知,该天气系统为冷锋系统,故与 7 日比较,8 日水库的气温会下降,A、B 项错误;在垂直方向上,水库附近的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气流会出现上升运动,多阴雨天气,温差较小,故 D项正确。 【9 题详解】据图可知,7日气温在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现象,气流下沉运动为主,不利于近地面大气的扩散,污染严重,故 B项正确,A、C、D项错误。 下图为 2015年 5月 1 日 14 时亚
9、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 该日,下列地区可能 A. 江苏大部分地区遭受冻害 B. 重庆发生滑坡泥石流 C. 青海大部分地区普降暴雨 D. 浙江沿海受台风袭击 11. 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江苏天气变化与下列图示相符的是 A. B. C. D. 【答案】10. B 11. B 【10 题详解】从该气压形势图看,该日,江苏大部分地区处在冷锋前方,暖气团控制一侧,未曾遭受冻害,答案 A 错误,重庆处在冷锋锋线附近,伴随有阴雨天气,降雨可能会诱发泥石流,答案 B 正确,青海大部分地区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答案 C 错误,此时处于冬季,海洋上不会形成强热带气旋,所以浙江沿海
10、不会受台风袭击,答案 D 错误故答案选 B。 【11 题详解】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冷气团代替暖气团,气温大幅下降,锋线附近为低压槽,锋线两侧气压较高,因此气压先降低后升高,与江苏天气变化相符的是 B,故答案选 B。 下图为全新世(开始于 11.5 万年前)以来福建省南部局地海岸变迁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对海岸变迁的影响,则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特征是 A. 逐步变暖 B. 先冷后暖 C. 逐步变冷 D. 先暖后冷 13. 气候变化会对海岸变迁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水侵蚀能力的变化 B. 海岸地貌形态的变化 C. 河流泥沙沉积速度的变化 D. 极
11、地冰川融冻速度的变化 【答案】12. D 13. D 【12 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特征。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对海岸变迁的影响,气候变暖,海面上升,海岸线向陆地延伸。反之气候变冷,海岸线向海洋延伸。读图,图中中全新世古海岸线较早全新世古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延伸,现代海岸线较中全新世古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延伸,这说明自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先暖后冷。D正确。故选 D。 【13 题详解】本题考查气候变化会对海岸变迁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气候变暖,海水热膨胀,极地冰川融化,会使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冷,海平面将会下降,从而导致海岸线的变化。所以气候变化会对海岸变迁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是极地冰川融冻
12、速度的变化,D 正确。海水侵蚀能力的变化、河流泥沙沉积速度的变化、海岸地貌形态的变化不是海岸变迁的主要原因,ABC错误。故选 D。 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 100 米,瀑布的落差为 72 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Q 地的海拔可能为( ) A. 90 米 B. 230 米 C. 340 米 D. 420 米 15. 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 A. 260 米 B. 310 米 C. 360 米 D. 410 米 16. 下列两地能够互为通视组合是( ) A. 甲乙 B. 乙丙 C. 丙丁 D. 丁甲 【答案】14. D 15. C 16. B 【14 题详解】山峰
13、的海拔是 580 米,并且等高距为 100 米,那么山峰外围的等高线分别为 500 米,图中河流只能在海拔低的山谷中流淌,所以河流两岸的等高线依次为 300 米与 400 米,那么 Q 点的海拔在 400 米以上,且在 500 米以下。由图可知,Q 点的海拔在 400 米以上,且在 500 米以下,所以参照第一题选项,只有 D 选项 420 米在此范围内,故 D 正确,ABC 错误。故选:D。 【15 题详解】由图可知,山峰的海拔是 580 米,桥梁在河流瀑布的下游地区,河流所处的河谷在 300 米等高线以下,瀑布的高差为 72 米,因此,瀑布的下游比河谷还要低 72 米,也就是在 228 米
14、以下,那么山峰与桥梁的高差为:580 米-228 米=352 米左右。山峰的海拔是 580 米,河流所处的河谷在 300 米等高线以下,瀑布的高差为 72 米,因此,瀑布的下游比河谷还要低 72 米,也就是在 228 米以下,那么山峰与桥梁的高差为:580 米-228 米=352 米左右,因此 C 正确,A、B、D 错误。本题正确选项为 C。 【16 题详解】甲乙之间由于山峰阻挡,无法通视,A 错误;乙丙之间隔着河谷,并且没有地形遮挡,因此可以通视,B 正确;丙丁之间的等值线向低数值弯曲,因此为山脊,山脊阻挡,因此无法通视,C 错误;丁甲之间等高线上疏下密,无法通视,D 错误。故选 B。 二、
15、非选择题:共二、非选择题:共 5252 分。第分。第 1717- -1818 题为必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题为必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1919- -2020 题为选考题。考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一)必考题:4242 分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疆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河水补给占入湖水总量的 94.8%,蒸发占出湖水总量的 60.45%,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小的趋势。湖区内湖陆风(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 24 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较显著。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
16、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 1112 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 材料二 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 (1)结合材料,分析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的原因。 (2)根据材料,找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3)分析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原因。 (4)试分析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对湖陆风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答案】(1)夏季为湖泊丰水期,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化,导致入湖河水减少;气温升高,导致湖水蒸发加剧;人类经济活动过度引用入湖河水,使入湖河水减少,丰水期水位下降。冬季枯水期水位变化不大,致使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 (2)冬季。原因: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最小
17、,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冬季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昼长短,湖水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 (3)夏季日出较冬季早,陆地升温时间早;太阳高度角较冬季大,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陆地升温快;湖泊水量较冬季大,湖面升温慢,所以陆风转湖风时间早。 (4)使湖风加强,陆风减弱。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 程海湖位于横断山区断裂带,湖水原南流 30 多公里汇入金沙江,形成程河水系,程河为金沙江的一级支流。后来,湖周边农业发展日渐稠密,湖水水位下降,程河逐渐变为季节性河流直至消失,程
18、海湖渐渐成为封闭式陆湖,湖内有适宜在偏碱性水域生长的保健生物螺旋藻。下图为程海湖周边地区示意图。 (1)程海湖成为封闭式内陆湖,推测程海湖周边地貌和气候变化特点。 (2)推测仙人河的流向并说明理由。 (3)指出未来程海湖盐度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建议打通程河沟通金沙江,将程海湖变为外流湖。请你分析该建议的合理性。 【答案】 (1)地势中间低四周高;之后断裂下陷,高程低于程河;气候变干旱,蒸发旺盛。 (2)自北向南流;北侧有壶山,地势高,为源头。 (3)变化:盐度逐渐增加。原因:仙人河注入程海湖的水量不变,带来较多的盐分;随着湖水不能外泄,水分蒸发,盐度逐渐增加。 (4)同意:可防止程
19、海湖盐度上升;减轻水体富营养化;扩大湖内生物种群的规模和数量;减少湖内泥沙淤积。 (二)选(二)选考题:共考题:共 1010 分。考生从分。考生从 2 2 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9. 【海洋地理】 据国家海洋预报台发布的消息,受强台风“天鸽”的影响,2017 年 8 月 23 日上午到夜间,广东汕头到阳江沿海将出现 50 到 180 厘米的风暴增水。风暴潮预警级别:广州市、东莞市、中山市和珠海市为橙色;深圳市为黄色;惠州市为蓝色(如下图所示) 。 指出此次风暴潮强度分布特点,并解释其原因。 【答案】分布特点:以台风中心、珠江口为中心。风暴潮强度向东向西两侧递减。原因:风暴
20、潮强度与风力成正比,随着台风中心逐步靠近,风力逐步加强,海水在风力作用下,向海岸汇聚;风暴潮与海岸地形、轮廓密切相关,珠江口形成喇叭状,河床浅,利于海水上涌。 20. 【地理选修 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 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下图示意运河及水系位置关系。 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 【答案】市区河道和密歇根湖邻近水域污染程度降低,河湖水质得以改善;伊利诺伊河水量增加的同时污染物也增加,污染物还会通过河水和侧渗过程污染周边及下游地区;伊利诺伊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密西西比河流域南北跨度大,其下游地区与五大湖区地理环境差异巨大,水系连通后两大流域水生生物相互干扰,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