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册知识点总结

    • 资源ID:206672       资源大小:47.84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册知识点总结

    1、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一框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1 1. 原始社会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原始社会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如果把原始社会比作人类的童年,那么这个童年期长达二三百万年, 其中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旧石器时代。 那时, 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距今约-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2 2.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

    2、动产品。这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3 3. .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 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 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4 4. .私有制的确立私有制的确立 原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标志: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影响: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 5.5.奴隶制生产关系奴隶制生产关系 奴隶制生产关

    3、系的特点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6 6. .奴隶社会主要矛盾奴隶社会主要矛盾 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7.7.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奴隶制国家的产生 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 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8 8.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

    4、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眯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9 9. 封建制生产关系封建制生产关系 2 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影响: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这样,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当奴隶制日渐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时,就被封建制所代替,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1 10.0.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 在封建社会,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

    5、的基础。 封建地主阶级正是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此外,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 1 11.1.封建国家封建国家 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为了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地主阶级还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1 12.2.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 在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是两个基本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面对地主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农民阶级的反

    6、抗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这种斗争, ,常常由分散的小规模的抗租抗税运动,发展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 1 13.3.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1 14.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条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条件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在历史上,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这两个条

    7、件形成。 ” 1 15.5.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 16.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产生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1 17.7.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 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

    8、要表现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人混乱。 1 18.8.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 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当矛盾尖锐化时,社会生产结构会严重失调,一方面社会生产大规模增长,另一方面工人阶级因资本家的剥削日益贫困化,从而造成社会生产严重过剩。 1 19.9.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经济危机难以治愈,

    9、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 20.0.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为了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不断加大对工人的剥削;广大工人没有生产资料,在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成为受苦最深的阶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这些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

    10、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二框第二框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 1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源头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源头 (1)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 (2)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 在资本主义到来之时,一些先进

    11、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述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 4 (3)空想社会主义的地位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4)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2 2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1)工人运动的发展

    12、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 、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2)无产阶级斗争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1 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 (1)创立者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2)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的创立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德

    13、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束缚,创立了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的作用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科学认识的基础上。 (3)剩余价值学说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剩余价值学说的意义 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指明了方向。 (4)科学社会主

    14、义创立的理论基础 5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2 2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1)共产党宣言的地位 1848 年 2 月,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阐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

    15、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共产党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最有战斗力的先进部队,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共产党除了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无产阶级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有组织地进行斗争,团结绝大多数人,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使全体社会成员全面发展,从而为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必要条件。 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宣言指出: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

    16、这一论述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本质的揭示。 1 1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1917 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2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3 3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意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意义 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

    17、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4 4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中的曲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中的曲折 20 世纪末期,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了严重曲折。但是,从人 6 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5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面对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只要把目光投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焕发出了何等强大的生命力。 第二课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8、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一框第一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1.近代中国的艰难处境近代中国的艰难处境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 2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3 3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艰难的探索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艰难的探索 (1)历程: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进行了各种尝试,但最终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 (2)结论: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这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4 4. .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 革命性、妥协性。它

    19、反对外国侵略势力与本国统治者的双重压迫,具有革命性;生产发展依赖于外资与本国统治者,又具有妥协性。自身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既不敢也无力推动社会变革。 5 5.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917 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6 6.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1921 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8 8. . 新

    20、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历程革命历程 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于 1949 年取得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9.9.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7 10.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新” 一是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二是就革命前途来说,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

    21、主义社会;三是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它已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1 11.1.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 1 12.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时间及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时间及意义

    22、时间:1949 年 10 月 1 日。 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终结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欺凌中国人民的历史。新中国的诞生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1 13.3.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框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 1. . 过渡时期过渡时期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2 2. . 党在这个过渡时

    23、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 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一内容概括说来, 就是“一化三改”。 3 3. .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的历史必然性历史必然性 一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二是国家积累了利用、 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 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杜会主义改造; 三是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四是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

    24、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8 4 4. . 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 1956 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5 5. .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意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意义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

    25、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6 6. .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7 7. .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8 8. . 党和全国人民

    26、的主要任务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9 9. .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取得的成就我国取得的成就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1 10. 0. 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了什么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了什么 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

    27、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第三课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一框第一框 伟大的改革开放伟大的改革开放 1.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1978 年 12 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 9 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

    28、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1984 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3.1980 年,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 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1984 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 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1990 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至此,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寬领城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4.以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

    29、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93 年 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 5.2001 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2003 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6.2013 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7. 2013 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7 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

    30、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这都表明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8.1978 年以来,中国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9. 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注意事项

    本文(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册知识点总结)为本站会员(花***)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