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朝阳区朝阳区 2021-2022 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年级期末质量监控语文试卷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年级期末质量监控语文试卷 一、基础运用(共一、基础运用(共 1616 分)分) 2021 年是鲁迅诞辰 140 周年。学校准备出一期“这样的大先生”专刊,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专刊头版,介绍主要内容。下面是同学们写的初稿,请你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各题。 1881 年 9 月 25 日,浙江绍兴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的一个男婴诞生了。这个名叫周樟寿的男孩,将在三十七年后,以“鲁迅”之名,震动中国。对他的敬仰者来说,他是冲破阴晦现实的豪杰,如长夜中指示光明的火把【甲】对他的批判者来说,他是最强有力的对手,如令人
2、无所遁形的匕首投枪。我们也想知道他是怎样的鲁迅【乙】有人说他是爬上桂花树寻蝉脱的稚子,有人说他是“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的勇者,也有人说都不是。他是集倔强的斗士、冷峻的批判者、信念坚定的先觉者、伟大的精神导师于一身的大先生。百年过去,我们依然在读先生的作品,力求从文字中理解他的激愤与理性、热忱与冷静、爱与憎,以获得前行的力量。 (1)专刊头版要从以下两幅字中选择一幅作封面标题。请你选择并说明理由。 【甲】 【乙】 选择:_ 理由:_ (2)有同学认为画线词语中有错别字,对加点字的读音也有疑问。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阴晦”应写为“阴诲” B.“蝉脱”应写为“蝉蜕”
3、 C.“倔”应读为“ju” D.“憎”应读为“zng” (3)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 【乙】? B.【甲】。 【乙】? C.【甲】; 【乙】。 D.【甲】。 【乙】。 2. 专刊第二版,回望先生生平。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各题。 1898 年,初尝世态寒凉的青年鲁迅,带着对新知的渴求,离开故乡。他去南京上新式学堂,去日本学医,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于传统科举的道路。但在学医途中,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于是,鲁迅结束留学回国,去_救国救民的道路。1918 年,他听从新青年同人的召唤,加
4、入新文化阵营,发表狂人日记,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口号。此后,他不断发表作品,以其_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向令人窒息的“铁屋子”发出有力的冲击。先生一生 56 年,创作近 300 万字,翻译近 300 万字。他弃医从文,弃科举读新学,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做出自己的选择。 (1)分别在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探索 敏捷 B.探究 敏捷 C.探索 敏锐 D.探究 敏锐 (2)根据语境,画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你帮助修改。 修改:_ 3. 专刊第三版,重温百年经典。专刊编辑在整理刘老师和小宏同学的访谈对话时,有些内容无法确定。请你帮他解决下面的问题。(共 3 分) 刘老师:1921 年 2 月
5、 8 日,旧历大年初一,鲁迅写道:“晴。春节放假。上午寄新青年社说稿一篇。”这一“稿”,就是小说故乡。 小 宏:这篇文章和社戏都选自鲁迅的小说集_。学习故乡时,我们梳理了故乡和故乡人的变化,这种变化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刘老师:你说的对。那这种“变”中有没有“不变”呢? 小 宏:有。在对旧中国的批判中,鲁迅先生【甲】写了旧中国人民所承受的日复一日的生活苦难,【乙】关注了他们在精神上遭受的长期折磨。 刘老师:是的,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敢于面对冷酷现实、善于启发民众思考的批判者。 (1)请你写出横线处的书名。 _ (2)根据语境,在【甲】【乙】两处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
6、因为【乙】所以 B.【甲】不仅【乙】还 C.【甲】与其【乙】不如 D.【甲】只要【乙】就 4. 专刊尾版,纪念鲁迅先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 下面是四位同学阅读鲁迅的文章后写下的感受, 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藤野先生这篇散文记述了鲁迅和恩师的交往,塑造了一位生活中不拘小节、治学上严谨认真、没有民族偏见的先生形象。 B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生机盎然的乐园、天真烂漫的伙伴、方正质朴的先生,这些都是他童年生活中最美好的记忆。 C鲁迅在写划船去赵庄看戏时,将月下水乡描绘得清新、朦胧,让人仿佛闻到了江南泥土那沁人心脾的芬芳,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
7、追求。 D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杂文中,鲁迅用尖锐、富有战斗性、讽刺性的语言批判了反动当局丑恶的嘴脸,读来如同欣赏一曲热烈、欢腾的乐章。 (2)请你根据语境,结合播种者(节选),在横线上仿写句子,表达你对鲁迅先生的敬意。 播种者(节选) 为鲁迅先生逝世四周年纪念而作 艾青 在贫瘠的土地上, 已繁茂得翠绿成荫了; 在荒漠的原野里, 而这为你所深爱的土地, 曾经以辛勤的臂和温热的汗 也以对于你耕耘的感激 垦殖而又灌溉, 滋长出遍野鲜美的绿苗, 把种子夹着希望播撒的 而那无数的歌唱者的白鸟, 你无比勤劳的园丁 跳跃在为露水所润湿 远逝我们而长卧于泥土下 为阳光所照耀的枝桠间, 已经历了四个秋天了
8、。 他们一面在以不能言说的哀痛 悼惜你播种者的长逝 如今, 一面却以流溢着欢快的歌队 在你的脚迹所踏过的 预祝着即将来临的 广漠的土地上, 果实累累的 经历了数度的风霜雨雪, 收获的季节 你手栽的花木 一九四年十月 你是开垦荒漠、无畏创新的拓荒者,_,你是历经风霜、唤醒国魂的大先生。 【答案】1. . 甲 . 甲是端正的楷书,正如鲁迅先生正直的为人。 . A . C 2. . C . 答案示例:他弃科举读新学,弃医从文,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做出自己的选择。 3. . 呐喊 . B 4. . D . 答案示例:你是播撒希望、深爱土地的播种者 【解析】 【1 题详解】 (1)本题考查书法字体鉴赏。 甲
9、的字体比较方正,规矩严整,是楷书。乙的字形扁平、工整、精巧,是隶书; 结合材料中的“他是集倔强的斗士、冷峻的批判者、信念坚定的先觉者、伟大的精神导师于一身的大先生。他的激愤与理性、热忱与冷静、爱与憎,以获得前行的力量”可以看出,楷书更能显示先生爱憎分明、正直倔强的性格特点;故选甲。 (2)本题考查字音字形。A.阴晦:天气阴沉、晦暗。不能写作“阴诲”,故选 A。 (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结合原句“对他的敬仰者来说”和“对他的批判者来说”可以判断,甲前后两个句子之间的并列,又有逗号,因此应该使用分号。 结合“我们也想知道他是怎样的鲁迅”可知,这是一个陈述句,不是疑问句,因此乙处不能用问号,只能用
10、句号。因为后面的“有人说”换了主语,是另一个句子了。 故选 C。 【2 题详解】 (1)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 探索:多方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探究:反复深入地探讨研究。 结合后面的宾语“救国救民的道路”可以确定,处填:探索; 敏捷:动作等又迅速又灵敏。敏锐:常指感觉灵敏或眼光尖锐。 结合后面的宾语“洞察力”可以确定,处填:敏锐。 故选 C。 (2)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结合材料中的“他去南京上新式学堂,去日本学医,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于传统科举的道路。但在学医途中”可知,“弃医从文”应该放在“弃科举读新学”的后面,两者顺序要颠倒。 【3 题详解】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 社戏和故乡都选自先生的
11、短篇小说集呐喊。 (2)本题考查关联词语。 分析“写了旧中国人民所承受的日复一日的生活苦难”和“关注了他们在精神上遭受的长期折磨”可以得出,它们之间构成递进关系,因此甲乙两处要填入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 A.因果关系; B.递进关系; C.选择关系; D.条件关系; 故选 B。 【4 题详解】 (1)本题考查阅读评价与修辞手法。 D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作者用词尖锐、富有战斗性、讽刺性,因此“读来如同欣赏一曲热烈、欢腾的乐章”是不正确的;后者给人的应该是喜悦与欣赏;故选 D。 (2)本题考查仿写。 结合诗歌和“你是开垦荒漠、无畏创新的拓荒者”和“你是历经风霜、唤醒国魂的大先生”可以确定仿句句式为
12、:你是的播种者; 示例:你是辛勤耕耘、热爱土地的播种者。 二、古诗文阅读(共二、古诗文阅读(共 1717 分)分) (一)(共(一)(共 4 4 分)分) 5. 默写。 (1)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2)遭受排挤的王维,将个人的孤独寂寞之感消散在“大漠孤烟直,_”的景象中,显露出豁达的情怀;被弃置的刘禹锡,抛开个人悲苦,写出了“_,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千古名句;政治上失意的苏轼,在中秋之夜唱出了“但愿人长久,_”的美好祝愿。阅读这些古诗词,让我们知晓彼时诗人的处境,更让我们理解人生不在于身在何处,而在于心往何处的道理。 【答案】 . 感时花溅泪 . 长河落日圆 . 沉舟侧畔千帆过 . 千
13、里共婵娟 【解析】 【分析】 【详解】注意以下字形特别容易写错:溅、畔、婵娟等。此外还要注意“落”是上下结构。 (二)(共(二)(共 6 6 分)分) 阅读行路难(其一),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 诗歌开篇两句营造了_的宴饮气氛。三四句急转直下,“_”一词直接表达诗人内心的郁闷。其后四句,诗人用象征和典故表达自己对仕途既失望又_的复杂心理。 7. 故乡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想
14、: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有同学认为故乡中的“我”和诗中的李白,面对不同困境时的人生态度有相似之处,你同意吗?结合文本,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6. . 欢乐 . 茫然 . 渴望 7. 同意。“我”面对压抑、缺乏生机和活力的故乡,李白面对艰难的仕途,都表现出明知困难重重,但无所畏惧的人生态度。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分析。 诗的一开头,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 “金樽美酒” “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三、四句紧接着“停杯投箸” “拔剑四顾
15、”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直接表达了作者“心茫然”的郁闷。“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用“冰塞川”“雪满山”这样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姜尚、伊尹的典故,表达诗人一展宏才的愿望和有为于当世的政治理想,表明作者对仕途还是怀有渴望的心理。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李白面对人生的困境,虽有茫然失意,但决不愿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入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重树信心与豪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坚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
16、,到达理想的彼岸。 鲁迅在故乡的结尾处,写道:“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以路为喻,表现人生之路需要我们努力去开创,希望每一个人都能走上实践之路、探索之路、追求美好生活之路。 因此,有同学认为故乡中的“我”和诗中的李白,面对不同困境时的人生态度有相似之处,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根据以上分析简要概括原因即可。 (三)(共(三)(共 7 7 分)分)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
17、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18、,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 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日出而林霏开连月不开 太守归而宾客从喜从天降 B 杂然而前陈者推陈出新 四时之景不同春和景明 C. 往来而不绝者身怀绝技 朝而往,暮而归完璧归赵 D. 渐闻水声潺潺闻鸡起舞 而乐亦无穷也理屈词穷 9.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甲】文章开头介绍醉翁亭之所在,写山写水,写泉写路,移
19、步换景,写明了醉翁亭位于滁州城西南诸峰中的琅琊山的酿泉之上。 【乙】 第二段写了醉翁亭四时之美, 有春日野花的芬芳, 夏天树木的挺拔, 秋天天高气爽、 霜露洁白,冬天水流减少、石头显露。 【丙】 第三段写了欢乐祥和的滁人游和热闹的太守宴。 太守因年迈, 不胜酒力, 所以醉了,与前文 “得之心而寓之酒”相呼应。 10. 阅读上文和下面两则材料,围绕“乐”字,简要说明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各有怎样的人生志趣。 材料一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材料二 迂叟平日多
20、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志倦体疲,则于园中投竿取鱼,决渠灌花,操斧伐竹,临高纵目,惟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取材于司马光独乐园记) 注:迂叟作者自称。适闲适,舒畅。踽踽独行。洋洋舒缓。 【答案】8. D 9. 甲 10. 欧阳修“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写出了“与民同乐”志趣;范仲淹心怀天下,先忧后乐;司马光在园中读书劳作,自得其乐。 【解析】 【8 题详解】 A.散开(天气)放晴 跟从由; B.陈列旧的 景物,景象日光; C.断独一无二的、没有
21、人能赶上的 回家归还; D.都是“听见”的意思 都是“尽”的意思; 故选 D。 【9 题详解】 乙:第二段不只写了醉翁亭四时之美,还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这是山间朝暮之美; 丙:第三段除了写滁人游和太守宴,还有“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的“众宾欢”的场景;太守的醉也不是因为“年迈,不胜酒力”,而是陶醉在眼前与民同欢的“和乐”中; 故选甲。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文末的“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可以看出,欧阳修的乐是与民同乐; 结合材料一的“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22、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可以看出,范仲淹的乐是心怀天下,先忧后乐; 结合材料二的“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志倦体疲,则于园中投竿取鱼,决渠灌花,操斧伐竹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可以看出,司马光是在园中读书劳作,自得其乐。 【点睛】译文: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造亭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太守和宾客来这
23、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荫,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 来来往往, 络绎不绝的, 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 到
24、溪边来钓鱼, 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荫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记述这事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
25、阳修啊。 材料一: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 材料二:我平日大多在读书堂中读书,上以先哲圣人为老师,下以诸多贤人为朋友,究查仁义的源头,探索礼乐的开端。神志倦怠了,身体疲惫了,就在园子之中执竿钓鱼,挖开渠水浇灌花草,挥动斧头砍伐竹子,登临高处纵目远眺,让自己神情闲适。明月按时到来,清风自然吹拂,行走无所牵挂,止息无所羁绊,耳目肺肠都为自己所支配。孤行而舒缓,不
26、知道天地之间还有什么乐趣可以替代这种生活。于是(将这些美景与感受)合起来,把它命名为独乐园。 三、名著阅读(三、名著阅读(5 5 分)分) 11. 胡适说:“重兴水浒,再造梁山,画出十来个永不会磨灭的英雄人物,造出一部永不会磨灭的奇书。”谁是你心中“永不会磨灭的英雄人物”?选择水浒传中的一位梁山好汉,结合本书内容,谈谈你的理解。(100 字左右) 【答案】答案示例:我觉得鲁智深是“永不会磨灭的英雄人物”。他因不满镇关西欺凌金氏父女,于是三拳打死镇关西,帮助金氏父女脱离虎口;又曾在野猪林救下林冲,一路护送他前往沧州。鲁智深的嫉恶如仇和侠肝义胆直到今天仍有时代价值。 【解析】 【分析】 【详解】
27、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认识评价。 任选 水浒传 中的一位梁山好汉, 谈他的英雄形象即可。 示例:林冲本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做事谨慎、小心翼翼。当妻子被欺辱,自己遭受陷害、发配沧州时,林冲一味地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直到他在山神庙中无意听到陆谦等人谋害自己的奸计时,才意识到以高俅为首的统治阶级势力不把自己置于死地不会罢休,于是觉醒。他不再隐忍,奋起反抗,杀死仇人,雪夜上梁山,性格变得果敢刚强。深刻地反映了小说“官逼民反”的主题,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四、现代文阅读(共四、现代文阅读(共 2222 分)分) (一)(共(一)(共 7 7 分)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第 24 届冬季奥林
28、匹克运动会,即 2022 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即将拉开大幕。作为本届冬奥会的主要特色,“科技冬奥”体现在基础设施打造、场馆建设、观众体验等方方面面,运动员的比赛服也不例外。 2022 年冬奥会上运动员的比赛服凝结了科研人员的心血。一件科技含量高的比赛服,能为运动员取得好成绩提供有效的辅助。 作为包裹运动员身体面积最大的竞赛装备, 科研人员在研发冬奥会比赛服时,要考虑众多因素。 因为是在冰雪环境下比赛,所以运动员的基本需求保暖问题,不得不考虑。科研人员思来想去,寻找到了两种方法:一是从衣服面料下手,提升纤维的保暖率;二是利用主动加热技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目前,科研人员采用特殊纤维和主动加热技术,研
29、发了“堡垒”综合保暖系统,能让运动员在零下 30时连续作业 8 小时以上。 材料二 一件好的冬奥比赛服,除了保暖,还要考虑如何降低阻力,让运动员更快。 以速度滑冰紧身服为例, 一种类似高尔夫球上有肌理的凹坑结构面料, 可以达到很好的减阻效果。假如有两个直径、重量相同的高尔夫球(见上图),一个表面平滑,一个表面布满凹坑。在空中高速飞行时,空气与球表面会产生一个分离点,并在球体后方产生尾流区。表面光滑的球分离点靠近飞行面的前侧,而表面布满凹坑的球分离点则靠近飞行面的尾端,这使得表面布满凹坑的球尾流区更小。同时,布满凹坑的球体表面会产生一层薄薄的扰流区,扰流区的存在使球表面的空气阻力更小,后面的尾流
30、区就更小,这样前后端产生的气压差就比较小。压差小,受到的阻力相对就小。由于这两个原因, 表面布满凹坑的高尔夫球比表面平滑的高尔夫球受到的空气阻力要小。 所以采用凹坑结构面料的比赛服,当然减阻效果更好。 材料三 冰雪运动速度快,环境复杂,急速冲撞下易导致刺割和撞伤。因此,为选手提供更好的保护是必不可少的。短道速滑的比赛服整体使用高弹性防切割面料。这样的面料,弹性高,不易被冰刀划烂。在高山滑雪项目中,运动员被要求穿过旗门,四肢不可避免地会被旗门的软杆抽打,出现淤青。在最新研发的高山滑雪训练防护服里, 采用了新型柱状排列式抗冲击结构和新型吸能缓震材料, 能有效减缓冲击,缓解运动员穿越旗门时受到的抽打
31、。 此外,比赛服的美观也非常重要。例如,在自由式空中滑雪技巧中,运动员在腾空时,衣服的美观会影响评委的打分,特别是衣服的色彩和图案等。在北京科技周活动主题展区中,一件宝蓝色的花样滑冰比赛服令人驻足。它是按照运动员身体尺寸,采用高性能面料定制而成的。科研人员综合考虑音乐主题和舞蹈设计等, 在比赛服上以苏绣工艺点缀着一条红黄相间的金鱼, 非常精美。 这种充满 “中国风”元素的比赛服,将传统美学和冰雪运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东方古典美,很为运动员加分。 12.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甲】本届冬奥会运动员比赛服体现了“科技冬奥”的特色。 【乙】最新研发的高山滑雪训练防护
32、服能有效地减缓冲击。 【丙】设计精美的花样滑冰比赛服能帮助运动员夺得冠军。 13.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和图 1 的信息,在图 1 的处填入相应的选项。 【甲】表面平滑的高尔夫球 【乙】表面布满凹坑的高尔夫球 答:_ _ 14. 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科研人员研发冬奥会比赛服时考虑的因素有:_、快、_、_。(每空限 2 个字以内) 【答案】12. 丙 13. . 甲 . 乙 14. . 暖 . 护 . 美 【解析】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 【丙】 结合材料一的 “一件科技含量高的比赛服, 能为运动员取得好成绩提供有效的辅助” 可知, “设计精美的花样滑冰比赛服能帮助运动员夺得冠
33、军”是错误的; 故选丙。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辨析。 由图 1 可以看出,球所在的图尾流区范围大,的范围小; 结合材料二中的“表面布满凹坑的球分离点则靠近飞行面的尾端, 这使得表面布满凹坑的球尾流区更小”可知,处填入:甲;处填入:乙。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概括。 结合材料一中的“因为是在冰雪环境下比赛,所以运动员的基本需求保暖问题,不得不考虑”可知,填入:暖; 结合材料三中的“冰雪运动速度快,环境复杂,急速冲撞下易导致刺割和撞伤。因此,为选手提供更好的保护是必不可少的”可知,填入:护; 结合材料三中的“此外,比赛服的美观也非常重要”可知,填入:美。 (二)(共(二)
34、(共 9 9 分)分) 阅读麦秆儿,完成下面小题。 麦秆儿 刘蒂 晌午,王老师放下饭碗,来到麦场上,从那些轧过的麦子中挑选没轧着的麦秆儿。日头火辣辣的,比日头更叫人毛焦火辣的,是昨天下午发生的一件事儿。 二楞子的小叔叔从部队探亲回来,给二楞子买了一支钢笔。那笔杆上亮亮地绕着一圈圈金丝银丝,笔帽的舌头上还刻着一条龙。二楞子在同学面前着实炫耀了一番。可是上午只上了一节课,二楞子就哭哭啼啼地告状来了:他的新钢笔丢了!这还了得!一支钢笔虽说不是一根金条,但对这穷乡僻壤的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 也是贵重物品了, 连王老师用的都是蘸水笔呢。 王老师在课堂上大发雷霆,然后苦口婆心地说了许多穷要穷得有志气之类的
35、话,还说,只要悄悄承认了,就不公布他的名字。可是一天过去了,还没有人来坦白。 中午吃饭时,王老师沉着脸,一句话也不说。忽然,一个念头从他心里生了出来,于是一推碗筷就去了麦场。下午上课时,王老师把齐崭崭的一把麦秆儿放到讲台上,严肃地说:“看来那个偷钢笔的学生是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了。 但是, 我有办法查出他来。 你们看, 这是三十四根麦秆儿, 一样长,最粗的这根是我的, 等一会儿你们一人拿一根, 谁偷了钢笔, 谁手里的麦秆儿就会多出这么一截儿。 ”说着,王老师用手比画了一下那一截儿的长度。 教室里静极了。王老师以威严的目光扫视了一下全体学生,让他们走出教室,经过讲台时,每人拿一根麦秆儿。最后,王老师
36、拿起自己的那根麦秆儿,站在教室门口。他让每个学生再走进教室,进门时,把手里的麦秆儿与他的比一下。轮到第十九个学生了,他眼神慌乱,不敢看王老师的眼睛。当他举起麦秆儿与王老师的比对时, 刚好短了王老师刚才比画的那么一截儿, 有一头显然是才掐断的。他立刻哭了,心里觉得【甲】。 十年后,这个孩子高中毕业回乡当了老师,学生们都喊他李老师。王老师已经调到镇办小学去了,李老师接替了他,正好在十年前自己曾坐过的教室里教书。这天刚下课,一个叫玲子的女孩哭着来找他,说城里姑妈送给她的生日礼物一块漂亮的电子手表丢了,上一节课还在书包里。李老师在班里严厉地批评了这种行为,希望拿手表的学生主动送还。可是两天过去了,还是
37、没有人送还。 李老师坐在宿舍的灯下,想到十年前的麦杆儿,那只拿过麦秆儿的右手颤抖了起来,【乙】的情绪涌上心头。 第二天,他向全班学生讲了麦秆儿的故事。最后他说:“那个拿手表的孩子,你现在还小,不懂事,老师不会用那种方法让你交出来。如果你不交,老师就进城买一块表给玲子。相信你懂事以后会后悔的,你会知道怎样做才是一个真正的好人。” 讲完后,年轻的李老师叹了一口气:“这些话,也许你们现在还听不懂。” (有删改) 15. 小说写了两位教师如何处理班级丢东西的故事:十年前,二楞子丢了新钢笔,_找出了偷钢笔的孩子;十年后,玲子丢了电子手表,李老师给孩子们讲麦秆儿的故事,_。 16. 小说中的麦秆儿推动了故
38、事情节的发展。请你选择一处情节,简要分析在推动情节发展中,麦秆儿所起的作用。 17. 请你在【甲】【乙】两处中选择一处,补充一个词语,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18. 你认为王老师是“一个真正的好人”吗?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5 . 王老师挑选麦秆儿 . 想让学生主动承认错误 16. 文章第段写了王老师在麦场挑选麦秆儿的情节,才有了后文王老师借助麦秆儿查找真相的故事。 17. 答案示例: 我选乙 复杂 李老师因十年前偷同学钢笔感到羞愧,也因此事被王老师发现而心有余悸。 18. 答案示例:我认为王老师是一个真正的好人。因为王老师为找出真相,苦口婆心,是个有智慧和责任感的好老师
39、;从当年的那个孩子成长为李老师,以及李老师处理事情的宽容态度来看,王老师对李老师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情节概括。 结合段的“下午上课时,王老师把齐崭崭的一把麦秆儿放到讲台这是三十四根麦秆儿,一样长,最粗的这根是我的,等一会儿你们一人拿一根,谁偷了钢笔,谁手里的麦秆儿就会多出这么一截儿”和段的“他让每个学生再走进教室,进门时,把手里的麦秆儿与他的比一下”可概括出:十年前,二楞子丢了新钢笔,王老师让孩子挑选麦秆儿,找出了偷钢笔的孩子; 结合段的“这天刚下课,一个叫玲子的女孩哭着来找他,说城里姑妈送给她的生日礼物一块漂亮的电子手表丢了”和段的“第二天,他向全班学
40、生讲了麦秆儿的故事相信你懂事以后会后悔的,你会知道怎样做才是一个真正的好人”可概括出:十年后,玲子丢了电子手表,李老师给孩子们讲麦秆儿的故事,想让学生主动承认错误。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事物的作用。任选一处有关于麦秆儿的描写分析即可。 示例:结合段的“他让每个学生再走进教室,进门时,把手里的麦秆儿与他的比一下当他举起麦秆儿与王老师的比对时,刚好短了王老师刚才比画的那么一截儿,有一头显然是才掐断的”可知,当年王老师借助麦秆儿查找偷钢笔的学生,才有了后文第段中“第二天,他向全班学生讲了麦秆儿的故事”,当年犯错的学生再教育学生的故事。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上下文内容理解与衔接。任选一处,
41、填写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示例:我选甲:羞愧。结合段的“当他举起麦秆儿与王老师的比对时,刚好短了王老师刚才比画的那么一截儿,有一头显然是才掐断的。他立刻哭了”可以看出,犯错的孩子被王老师找了出来,立刻哭了,表明他很羞愧。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首先确定:我认为王老师是一个真正的好人。然后结合文本分析。 结合段的“王老师在课堂上大发雷霆,然后苦口婆心地说了许多穷要穷得有志气之类的话,还说,只要悄悄承认了,就不公布他的名字”可以看出,王老师面对孩子的犯错,大发雷霆,苦口婆心,表明他是一个正直的有责任感的、有智慧的好老师; 结合段的“十年后,这个孩子高中毕业回乡当了
42、老师”可以看出,当年王老师并没有对这个孩子严厉处理,他引导孩子走上了正确的道路,是李老师人生路上的好引路人。 (三)(共(三)(共 6 6 分)分) 阅读“时间是我财产”,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是我的财产” 江曾培 德国大作家歌德有句话:“时间是我的财产。”我以为,这是值得细细玩味的。 时间是我的“财产”,即要把时间看作是重于一切的财富。就一个人来说,丧失了时间,也就丧失了生命,从而也就丧失了任何创造的可能。因此,一切勇于创造的人,都是最为看重时间的。齐白石活了九十七岁,算是高寿了,他还嫌时间不够用。曾刻过一枚印章,题为“痴思长绳系日”,意思是想用绳索把太阳拴住,不让落山。这表现出他对时间是何
43、等“痴情”呵! 时间是“我的”财产,即时间对每个人虽然是平等的,你过一天,他也过一天,但是,人们怎样支配和使用时间, 却是大不相同的。 要真正把时间变为自己的财产, 只有像歌德那样十分珍惜时间。歌德一生能在诗歌、戏剧、小说、文艺理论以及哲学和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都取得卓越成就,正是他争分夺秒充分利用时间这一“财产”的结果。八十四岁临终前,他还伏在桌上写作。相反,如果嬉戏人间,虚掷时光,时间只会染白他的头发,磨粗他的皮肤,而决不会变成他的“财产”。 纵观历史,一切有成就的人,都是最为珍惜时间这一“财产”的。 他们乐于用时间。巴尔扎克每天写作十六七个小时,无心他骛。高尔基每天劳动十六个小时后还要在昏
44、暗的烛灯下读书。塞尚直到死后,他的妻子才能从他的手中拿去画笔。 他们勇于争时间。天灾人祸往往要夺取一些人的时间,然而,坚强者对自己的这一“财产”却不肯轻易松手。车尔尼雪夫斯基在铁窗内完成了著名小说怎么办?。伏契克在德国法西斯的牢房里,写下了长篇特写绞刑架下的报告。奥斯特洛夫斯基_。 他们善于挤时间。鲁迅说,时间好像海绵里的水,要挤总还是有的。杰克伦敦房间内的窗帘上、衣架上、橱柜上、床帐上乃至镜子缝里,都挂满了一串串上面写有词句的纸片,以便在穿衣、睡觉、刮脸前后随时记诵。我国古代三国时的董遇,则更是抓紧“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的时间而苦学成名的。 年轻的朋友,我们也应该像
45、歌德那样真正掌握世上最宝贵的“财产”时间。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只愿你没有以松散闲适的态度,让它从你的手指缝里白白流失掉。 (有删改) 19. 阅读文章,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0. 下列关于文章段落结构关系的图示,正确的一项是( ) 21. 结合上下文,在第段横线处补充恰当的内容。 【答案】19. 我们要珍惜时间。 20. 甲 21. 答案示例: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仍然利用有限的时间写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作。 【解析】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中心论点概括。 结合文章的题目“时间是我的财产”和第段的“要真正把时间变为自己的财产,只有像歌德那样十分珍惜时间”及第段“纵
46、观历史,一切有成就的人,都是最为珍惜时间这一财产的”可以确定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们要珍惜时间。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结构划分。 结合段的“德国大作家歌德有句话:时间是我的财产”可以看出,文章开头提出了论题; 结合段的“时间是我的财产,即要把时间看作是重于一切的财富”可以看出,作者接下来论证了时间这一“财产”的重要性; 结合段的“要真正把时间变为自己的财产,只有像歌德那样十分珍惜时间”可以看出,作者提出了中心论点:我们要珍惜时间; 由此可判断出,段的内容是对中“我以为,这是值得细细玩味的”的具体分析与论证。 结合段“纵观历史,一切有成就的人,都是最为珍惜时间这一财产的”,段的“他们乐于
47、用时间”,段的“他们勇于争时间”及段的“他们善于挤时间”可以看出,段、段、段合在一起,论证了段的内容,它们之间构成总分关系。 结合段的“年轻的朋友,我们也应该像歌德那样真正掌握世上最宝贵的财产时间”可以看出,结尾发出号召,表达观点; 全文结构符合总分总的结构模式,故选甲。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上下文衔接与论据补充。 结合段的“他们勇于争时间。天灾人祸往往要夺取一些人的时间,然而,坚强者对自己的这一财产却不肯轻易松手”及后面车尔尼雪夫斯基、伏契克的境遇及成就可以看出,要填入的是关于奥斯特洛夫斯基是如何在艰难的困境下争取时间,写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示例:克服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带来的不便,分
48、秒必争地写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 五、写作(五、写作(4040 分)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22. 请以“于细微处见精神”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不少于 600 字。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答案】范文: 于细微处见精神 总喜欢泡一杯茶,坐在椅子上,津津有味地品尝。任思绪遨游,寻找曾经的些微记忆。 那一天,我们生气勃勃地上着政治课,突然间不知从哪里飞来了一只无名小鸟,它似乎是初出茅庐不知规矩,肆无忌惮地在我们上方愉
49、悦的鸣叫着,我们的注意力全被它吸引。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它竟然不把风扇放在眼里,疯狂地飞扑上风扇里,一会儿,凄惨的声音不断地发散开来,使我们的心怦怦直跳。老师不声不响地跑到开关前,狠狠地把开关打下,同学们也有所会意,猛地一蹦,蹦上桌子,小心翼翼地取下小鸟,轻轻地把它放飞了。掌声突然间响起来,是为小鸟的重获自由而而欢呼卓越,或是为老师和同学的举动而称赞认同,更可能是因为爱的无私,爱的博大而赞美歌颂吧。 爱是博大的,它能容纳百川,它能渗透一块坚固的巨石,它又如一杯香气四溢的茶,你越细细品味,你也就越能品出它的香味。只要你能耐心的细细品味,香味便会越加浓烈。 我继续游历着记忆的长河。她是一位内柔而
50、外刚的老师,一位世间少有的班主任。“生活不能有太多抱怨,要懂得感恩生活”,“与其抱怨,不如学会感恩”这些语句几乎每天都重复在我的耳边,但却从不觉得厌烦,也许我真的有所感悟吧。确实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会觉得自己活得很充实。 无论是谁帮助过她拿东西,或做其它的事情,都会得到一句真诚的“谢谢”。这也没什么,最令我惊讶的是,在收完作业后交给她,又是一句发自己内心的感谢,当时我两眼瞪直。交作业是如此的平常,又是那么的平凡,但她双手去接,郑重地道谢,却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为人处世之道。在她身上我学到了感恩。 懂得感恩,才会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懂得感恩,才会写下人世间温馨的传奇;懂得感恩,这世界才会如此美丽。 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