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性必修二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二导学案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知道人类由食品采集者向食品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 了解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第第 1 1 课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知识储备:知识储备: 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1.采集渔猎经济时期 (1)时间: 时期。 (2)生活:人们使用木、骨和石等材料制作的工具从事采集和渔猎,在一定的地域范
2、围内过着 的生活。 2.原始农业出现 (1) 原因: 在长期的采集和渔猎过程中, 人类掌握了某些动植物的生长规律, 学会了选择、驯化野生动植物。 (2)时间:大约 年前,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 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及影响 食品生产与社会生活 从食物采集到的食物生产 新航路开辟后的事物物种交流 人 类早 期的 生产 与生活 不 同地 区的 食品 生产 与社 会生活 生产关系的变化 食品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食 品生 产的 现代化 食 品储 备技 术的 进步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工业革命革命 新航路路开辟 现代实物的生产、 储备与粮食安全 美 洲物 种的 外传 其 他地 区物 种在 美洲
3、 的推广 历史组历史组 答案要点: 一、远古 迁徙 1 万 二、小麦、大麦 水稻、粟 葡萄、橄榄 玉米、甘薯、马铃薯 第第2 2课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知识储备:知识储备: 一、新航路开辟前物种交流概况及特点 1、概况: (1)前 6000 年左右,西亚的物种小麦、大麦等进入了欧洲; (2)前 2 世纪到公元 2 世纪间,通过丝绸之路,葡萄、苜蓿等传到中国,樱桃、杏等从亚洲传到罗马。 地 区 农业 畜牧业 社会生活 土地制度 影响 西 亚 两河 流 域( 古 巴比 伦 文明) 绵 羊 、 山羊、 (9000年前) 汉谟拉比法典 , 用法律规范农业生产 王室、
4、神庙和贵族拥有许多土地 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 原 始 音乐、文学和宗教产生。 一部分人专门从事制陶、采矿、冶炼等手工业劳动。 天 文 历法、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逐渐发展起来。 社会关系的变化:男子地位上升 私有财产出现 阶级国 家产生 非 洲 尼罗 河 流域 (古埃及文明) 小麦、 大麦、高粱 绵 羊 、 山羊、牛 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崇拜太阳神和尼罗河 王室、神庙占有土地 东亚 (古中 国 文明) 猪、狗(7000 年前)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 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到土地私有 欧 洲 爱琴海 (古希 腊 文明) 小麦、 大麦、葡萄、橄榄 无
5、谷物与蔬菜轮作 城邦公民才能拥有土地 古罗马 无 无 土地公有制,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贵族和商人获得更多的土地,小农逐渐破产 中 美 洲( 阿 兹特 克 文明) 骆马(6000年前) 太阳金字塔 贵族占有、土地公有、家庭私有 2、特点:新航路开辟之前,食物物种的交流主要是在 的地区和大洲内部进行,也有一些跨州交流。 二、美洲物种的外传 物种 地区 传入途径 推广 玉米 欧洲 由 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起初仅供观赏) 16 世纪中期在南欧广泛种植 17 世纪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 传遍欧洲。 中国 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 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 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 时传入, 先在边疆或丘陵地
6、区种植后逐渐拓展到平原地区。 清朝乾隆、 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 马铃薯甘薯 欧洲 传入途径与玉米相似 16 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甘薯传入后推广较为缓慢。 中国 时传入中国,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番茄 欧洲 由 人带入欧洲 (起初仅供观赏) 18 世纪中叶开始食用栽培,经过改良培育,18世纪末新品种又传回美洲。 中国 由欧洲传教士引入中国 明朝万历年间传入,长期当做观赏和药用植物。 清朝 年间,开始作为食用蔬菜种植 辣椒 欧洲 无 世纪传入西班牙 16 世纪传到英国和中欧各国 中国 无 世纪中期传入中国,称为“番椒” 西南、中南地区气候潮湿,辣椒较为流行 三、其他地区物种在
7、美洲的推广 1.小麦和水稻 小麦后来在美洲迅速推广,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18 世纪中期, 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 2.畜禽物种 传入欧洲的欧亚畜禽:牛、驴、骡、马、猪、羊和鸡。 历史影响:改变了美洲的 ,推动了畜牧业、农业的发展。 四、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 1. 提高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 。 2. 丰富人们 ,改变饮食习惯和食物结构。 3. 推动世界不同地区之间以及当地 的发展。 4. 对 造成不良影响。 五、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特点 特点:范围具有 ;交流就有双向互补性;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具有丰富性;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 ;时间具有长期性。 答案要点:答案要点:
8、 一、彼此邻近 二、西班牙 明朝 明朝 西班牙 光绪 15 16 三、水稻 动物群落 四、人口激增 食物种类 经济和贸易 生态环境 五、全球性 第第 3 3 课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知识储备:知识储备: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1、农业生产现代化 (1)原因: 工业革命后, 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0 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了 ,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20 世纪下半叶,优良品种育成推广,高效化肥广泛使用; 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主要生产经营方式。 (2)表现: 农业的机械化的实施:
9、各国国情不同,农业机械化规模不同:美国以 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 为主;中国 相结合。 杂交育种技新术的突破:1930 年,美国培育出杂交玉米新品种;1941 年,墨西哥培育出小麦新品种;1960 年,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成立;1973 年, 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二号;2014 年, “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创世界纪录。 2、畜牧业现代化 养殖场和牧场的各个生产环节,从给料、给水到生产收集、包装、运输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控制 3、渔业 现代科学技术用于海洋捕捞,渔船、网具等日趋现代化。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从淡水养殖向海水养殖发展。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二、食物储备
10、技术的进步 粮食储存 原始农业社会 在人们利用地窖和 来存储余粮。 古代农业时期 粮仓储备技术逐渐改进 ,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 20 世纪以来 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已经使用 储粮技术。 中国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21 世纪以来,新型制冷设备相继推出。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食物储藏 古代 人们利用腌制和 等方法加工保存食品, 还利用自然界中的冰来延长食品保藏期 20 世纪 20 年代起 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冷冻食
11、品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冷链物流产业也发展起来。 2010 年 中国颁布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 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大大促进了这项产业的发展。 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1、粮食安全(消除饥饿) (1)起因:人口激增; ,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 (2)解决措施: 各国政府的重视,都把解决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协调。 中国措施:1996 年,中国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 2、食品安全: (1)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主要因素: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抗生素的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过度使用等。
12、 (2)解决:高度重视,制定标准, ,加强惩罚,加强问责。 答案要点:答案要点: 一、资本主义机器生产 农业机械化 大型 小型 大、中、小型 袁隆平 二、陶器 机械通风 风干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加速 加强监管 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了解历史上劳动工具的变化和主要劳作方式;认识近代以来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 智能技术等的出现对改变人们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意义; 充分认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第第 4 4 课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知识储备:知识储备: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1 耕作工具 石器 (1
13、)人类的耕作工具种类繁多,材质多样。 (2)旧石器时代石器的制作方法以 为主,新石器时代增加了 。 青铜器 青铜器最早出现在 、北非地区,距今 5000 年左右的 晚期,中国人掌握冶铜技术,但青铜铸造的农具 。 铁制农具 公元前 15前 14 世纪,小亚细亚东部的 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后传入 中国在 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 制作的农具。 灌溉工具 在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制造 ,汲水灌漑。 在古埃及和中国等地,人们利用 原理进行灌溉。 中国东汉末期已出现翻车,唐朝出现 ,借助水力汲水入筒灌溉。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1纺织工具 (1)在古代,最先出现
14、的手工业之一是 工具的制作。 (2)约 3 万年前,中国的 已经用骨针缝制兽皮。新石器时代晚期已使用 作为纺线工具。 (3)汉朝使用 织出带有精美花纹的丝织品。 (4)元朝以后, 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 (5)古代西方也出现过纺纱用的纺车。 2陶瓷业工具 (1)陶瓷业也是古代重要的手工业之一,陶瓷业使用的主要工具包括坯车、匣钵 、支钉等。 (2)表现 坯车: 晚期,采用坯车来制坯。 匣钵:南朝时,工匠把坯件放在耐火泥制成的匣钵中烧制。 支钉:唐宋时期,工匠在器物底部放置已烧制好的黏土块支钉。 3金属冶炼工具 (1) 是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金属冶炼的工具体现了当时的工艺水准。 (2
15、)古人用锻打金属原料的方式制作器具,使用的工具包括土炉、锤、锉等。制作大型金属器具的工具包括坩埚、范等。 (3) 以后以后出现了大量铁农具的范。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1家庭式劳作 (1)在工业时代来临之前, 劳作方式在各区域文明中很普遍。 (2) 的逐步推广, 一家一户的个体劳作成为可能, 的形式逐渐瓦解。 (3)中国 时期, 统治者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 (4)在古希腊罗马历史上,氏族部落解体之后,一家一户的 日渐普及。 2庄园式劳作 (1)特点: 众多奴隶或农奴在庄园中进行 , 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上, 生产力低下。(2)罗马共和国晚期,出现了大型 ;中古
16、时期的 ,大量农奴或农民在领主的庄园中服劳役。 (3)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 3手工业家庭式劳作与作坊式劳作 (1)古代有以制作手工业产品为生的手工业家庭,以及拥有某种手工工艺的 和 作坊。 (2)手工业者世代相传,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 答案要点:答案要点: 一、打击 磨制 西亚 新石器时代 数量有限 赫梯人 两河流域、 中亚、 北非和欧洲 战国 灌钢法 陶器 杠杆 筒车 二、纺织 山顶洞人 陶纺轮 提花机 纺织机 新石器时代 冶炼金属 战国 三、农业家庭式 铁犁牛耕 集体劳作 战国 家庭式 集中劳作 奴隶制庄园 西欧 坞堡 民营 官营 拓展拓
17、展 一、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呈现的特点 1.从制作材料上看:经历了由骨、木、石等直接源于自然的材料到青铜、铁等需要加工的金属材料的变化。 2.从制作方法上看:经历了从原始的打制、磨制到金属冶炼、铸造的变化。 3.从使用的动力上看:经历了从人力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的变化。 2.从农具种类上看:经历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变化。 二、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从经济构成的角度看,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2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3.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
18、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这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又一特点。 4.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 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 第第 5 5 课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知识储备知识储备 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1.背景: 生产专业化的实现:工业革命前,英国分散的_ _已经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 。 工厂的出现:18 世纪 60 年代以来,以_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革命,引发了从手工劳动到 的巨大变革,机器大生产带来了劳作方
19、式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2 出现:随着 的出现,工厂制度逐渐形成。 3.特点: 时间:实行倒班制。 规章:工厂主制定了严格的_ _,以罚款、体罚和解雇等方式强化纪律意识。 生产:生产流水线被广泛应用到生产过程中 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 4.影响: 对世界: 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 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 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对中国:19 世纪中后期,清朝 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后来,张謇、范旭东等一批民族资本家主张 ,也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 初步发展起来。 二、工
20、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1. 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 2. 的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3.促进了 的改变。 4.生活节奏加快, 增强。 5.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的文化素质逐渐提升。 6.给民众的生活带来消极影响: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等 答案要点:答案要点: 一、手工工场 生产专业化 蒸汽机 机器大生产 工厂 规章制度 管理形式 洋务派 实业救国 中国民族工业 二、城市化 交通运输业 乡村 时间观念 第第 6 6 课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知识储备:知识储备: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21、1.原因:第二次大战后, 的发展,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2.具体成就 计算机技术 1946 年,研制出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埃尼阿克”在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 开启了电子计算机时代。 网络技术 1969 年,美国国防部建立起军用网络。 后演化为互联网,于 20世纪90 年代实现 。 成为世界上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计算机公共网络,目前已遍布全球。 人工智能技术 20 世纪 50 年代机器模拟智能被美国科学家提上日程,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以及人工智能新兴产业,鼓励各个领域的 创新,是当今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 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航天技术 19
22、57 年 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俄罗斯、美国、法国、中国等国家已研发出多种类型的 ,成功发射大量航天器,在太空中建立了严密的地球测控网。 作为新兴的尖端科技,航天技术对 与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海洋技术 世界:美国是世界上最先进行 研究的国家。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深潜器首次潜入世界大洋中最深的 海沟。 中国: 1997 年中国自主研发的无缆水下深潜机器人成功潜入水下 6000 米处进行科学试验,这标志着中国海洋技术已跻身 行列 2012 年,中国的 “蛟龙号” 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域进行试潜, 成功突破 7 000米深度,这是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 下潜深度。 新材新材料
23、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受到各国的普遍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生态环料技术 重视;新材料具有传统材料不具备的特点。 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新材料被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中。 二、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二、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1.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_的巨大飞跃, 促使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 型 2.人类文化生活出现新的模式:沟通更加方便,大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提供了不同的视角认识世界。 3.人类视野产生新的变化: 地球成为 “地球村” 4.现代科技应用不当, 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答案要点:答案要点: 一、尖端科技 商业化 智能化 苏联 运载火箭 现代国防 深海 马里亚纳海沟 世界先进 最大
24、 二、生产力 集约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的意义;认识 20 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第 7 7 课课 古达的商业贸易古达的商业贸易 知识储备: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1.商业贸易的起源: 后期,随着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 2.商业贸易的发展 (1)古代中国 商朝 商朝已经出现 。 商业主要掌握在 和贵族手里 (工商食官)。 春秋战国 “ ”的格局被突破
25、。 秦汉时期 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 隋唐到两宋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 制度逐步瓦解。 元、明、清时期 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 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形成,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兴盛。 (2)古代西方 古埃及:商业的历史十分悠久,对外贸易控制在 手中; 古希腊:各城邦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 十分活跃; 古罗马:征服地中海周围的地区后,商贸逐渐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拜占庭帝国一度垄断了 等东方奢侈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 阿拉伯: 阿拉伯商人在亚、 非、 欧三洲从事 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 3.古代丝绸之路 1)发展演变:唐宋以后, 海上贸易 ,
26、连接南洋、 波斯湾、 阿拉伯海和红海沿岸地区。官府在东南沿海一带设置 掌管对外贸易。 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之一。 清政府在 设置公行,统揽对外贸易事务。 1757 年,清政府将通商口岸限定在_一处,对外贸易皆由官府指定的“ ”行商代理。 (2)历史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贯通 的重要贸易通道。 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类别 世界 中国 影响 货 币演变 公元前 11 世纪,古埃及开始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公元前 8前 7 世纪,小亚细亚出现了金属铸币。 早期商业交换的形式是 。
27、随着商业规模的扩大,人们开始以 为媒介进行商品交换。 中国早在商朝就用 等天然物作为货币 货币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便利了 ,并成为财富的象征。货币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值转化。 信 用借贷 公元前 22前 21 世纪, 流域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公元前 16前 11世纪,古埃及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借贷行为受到法律保护; 公元前4 世纪,古希腊的货币经营行业开始兴起,出现了 的雏形。 中国古代 周礼 中已经有了_的记载。 春秋时期,实物借贷形式已经比较普遍,并出现了货币信贷。 唐朝的信贷业务,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了类似现代汇票的“ ” ;宋代交子、会子等 开始
28、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明朝中期以后,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起来; 到了清朝,资本性借贷有显著发展,出现了本票性质的 。 .商业 契约 公元前 3000 年左右,契约在 广泛使用;公元前 2600 年左右,两河流域的人们已经使用契约;古巴比伦时期,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 中国 _时期就出现了契约;汉朝以后,凡是涉及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的事宜,当事人之间几乎都要订立契约; 以后,契约的应用更加广泛。 历史影响:货币、信贷和商业契约的不断发展是商品经济发达的表现,反过来它们共同推动了商品经济和生产力的进步。 4.答案要点:答案要点: 一、原始社会后期 交换 商人 官府 工商食官 货币、车轨、度量衡
29、 坊市分区 商帮 国家 海外贸易 中国丝绸 中介 兴盛 市舶使 朝贡贸易 广州 广州 十三行 亚、欧、北非 二、以物易物 货币 贝 商品交换和流通 两河流域 汇票 借贷纠纷 飞钱 纸币 庄票 古埃及 商周 唐宋 第第 8 8 课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知识储备: 1.初步形成 (1)时间:1518 世纪。 (2)条件: 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大规模殖民掠夺。1718 世纪,荷、英、法等欧洲国家纷纷加入 争夺行列,建立海外殖民地。 (3)标志: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起 联系。 2.基本形成:19 世纪中期 (1)条件: 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厂需要更广阔的_与原料产
30、地;蒸汽机车和 的出现使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2)标志:资产阶级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 之中。 3.最终形成 (1)时间:20 世纪初。 (2)条件:_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材料外,还利用_输出榨取财富,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3)标志:20 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 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被迫加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形成。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1.世界大变局 (1)条件: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 (2)表现 商业贸易中心转移。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
31、到 _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下降。里斯本、塞维尔、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城市先后成为国际贸易的 。 世界贸易航线开通。1617 世纪,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南亚、东南亚、东亚,建立殖民地或定居点,形成新的 贸易中心。 葡萄牙殖民者经营从印度经澳门至日本的三角贸易。西班牙殖民者开辟了从马尼拉至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 贸易航线。果阿、澳门、长崎、马尼拉等地成为国际贸易的枢纽。 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 1531 年,最早的一家 在安特卫普开业。 16 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 ,为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人提供资金和信用。1694 年,英格兰银行创立,它是最早全面发
32、挥 各项职能的银行。17 世纪后,伦敦的 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1852 年,世界第一家 在法国巴黎开业。1892 年德国出现 。 后来,这种企业组织形式相继被英国等许多国家采用。 为了有效垄断对外贸易,英、法、荷等国还建立起一种新型 贸易公司。如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等。 这些公司在世界各地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对西欧 发挥了重要作用。 商品流通的数量和品种增多。随着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烟草、咖啡、可可和茶叶等纷纷进入 。来自东方的产品香料更是大量涌入欧洲等地,由供贵族富豪享用的高级奢侈品变为了供普通人消费的 商品。新航路开辟后,非洲的 也成为贸易商品。贩奴商船载着货物从欧洲出发,航
33、行到西非海岸,换取大批奴隶;然后再从非洲出发到达美洲,用奴隶换取殖民地的原料和金银,运回欧洲。16 世纪初,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支配了早期的奴隶贸易。 国际贸易格局变化。17 世纪 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逐渐控制了海上贸易。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 ”和世界贸易中心。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等新兴工业国家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 的新格局。 2.世界大变局下的中国 (1)背景: 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 (2)表现 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1865 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 1897 年, 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 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19 世纪 70 年代,出
34、现了 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 也开始走向市场,如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发行的股票等。为了适应股票交易的需要,上海出现了 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1900 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 _先施百货公司。 鸦片贸易:18 世纪后期,英国为了扭转 ,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后来美国等其他国家的商人也开始向中国贩运鸦片。 答案要点:答案要点: 一、新航路开辟 殖民地 商业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 轮船 资产阶级 世界市场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 最终 二、 大西洋 枢纽 亚洲 大帆船 商品交易所 银行 中央银行 证券交易所 百货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制 资本原始积累 欧洲市场 大众化 奴隶 英国
35、 世界工厂 美德 多中心 鸦片战争 中国通商银行 官督商办 股票 最早 百货公司 对华贸易逆差 第第 9 9 课课 2020 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知识储备:知识储备: 一、一、 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的发展 1921192120102010 世界经济发展概况简表世界经济发展概况简表 国家类型 国家 经济发展概况 影响 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 国家。 1921 年 新经济政策 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 1922 年, 苏联成立 斯大林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 体制,集中力量发展 。 苏联工业总产值于 1937 年跃居欧洲第一
36、,世界第二。 苏 联 与东 欧 国家 20 世纪 50.60 年代,苏联 与东欧经济发展中僵化问题突出 1989 年,东欧发生巨变 社会主义经济面临挑战 1991 年 苏联解体 中国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1992 年建立 的目标 2010 年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大危机 19291933 经济危机 1932 扭转危机 德国、意大利、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黄 金 时期 时间:20 世纪 5070 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将政府 与 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现代 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升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
37、率。 70 年代后 经 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没有解决资本主义 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 加剧。 (2)表现:1997 年的 、2008 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先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将 作为首要目标,并通过发展国有经济与制订经济计划加速自身的工业化进程。 成效:20 世纪 60 年代与 70 年代前期,一些国家实现了经济 。 存在问题:由于自身经济结构存在问题,加上西方发达国家保护主义抬头,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道路仍然充满挑战。 21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 (1)特点 深入发展
38、,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 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增长动能不足, 日益严重。 (2)中国的应对措施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倡议推动“ ”国际合作,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1二战后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1)原因:由于战争与经济危机,各国通过贸易封锁与提高关税保护本国贸易,国际贸易总量因此增速放缓。 (2)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 主导下,1947 年达成 。 (3)发展:1995 年,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础上, 组织成立 。 (4)影响:关税的下降和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直接降低了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费用,刺激
39、了有效需求,提高了生活水平。1997 年全球基础电信协定签署,电信市场互相开 放,大大降低了通信成本。2001 年, 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 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贸易形式发生变化 (1)原因 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 劳务承包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更多样的经济合作方式。 电子商务的兴起: 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手段。人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商品、技术和服务交换。突破了时空障碍,极大提高了商业效率,降低了相关成本,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1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1)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 主导下建立。 (2)构
40、成 2.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际金融的发展 (1)资本流动 、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趋势。 (2)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特别是证券市场的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3)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被打破,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者的产品日益趋同并相互融合, 和跨国金融企业不断涌现。 3金融危机 现代国际金融具有一定的风险,金融风险一旦失控,就会导致大范围金融波动,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4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 (1)2009 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进 的国际化。 (2)2010 年,中国成为 第三大成员,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3)2015 年,中国发起成立 银行。
41、 (4)2016 年,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答案要点:答案要点: 一、社会主义国家 计划经济 重工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罗斯福新政 宏观调控 科技进步 生产社会化 贫富分化 亚洲经济危机 经济独立 高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 贫富分化 一带一路 二、美国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世界贸易 中国 对外开放 现代信息技术 三、美国 短期 中长期贷款 全球化 人民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亚洲基础设施银行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民居的差异及其特征;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
42、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机构 宗旨 业务活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重建国际货币制度,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和 的平衡,增强会员国维持经济繁荣的信心 向会员国发放 贷款,用于进行国际收支调整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 鼓励对外投资,促进战后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向会员国发放 ,用于恢复和发展经济 问题。 第第 1010 课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知识储备:知识储备: 一、村落的产生:一、村落的产生: 阶段 概况 代表 演变 人类的居住形式经历了从穴居、巢居、 半穴居到地面筑屋的演变。 原始社会氏族 出现 村落: 后, 人们筑屋定居,形成居民聚居点村落 村落最早出现在 。 埃
43、及尼罗河流域,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 二、集镇的出现:二、集镇的出现: 1、集镇的形成: 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者开始聚集,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 商人和手工业者在聚居的地方筑垒设防,形成 。 2、古代的集镇的形式: 北魏、隋唐、五代出于 而设置镇; 北宋时期,出现了 集镇 明清时期,集镇进一步发展,出现 。 三、城市的产生:三、城市的产生: 1、出现:约前 3500 一前 3100 年,两河流域南部的 地区出现城市。 2、发展概况: (1)古代中国: 中国古代的城市主要分为宫殿、手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 城市已形成规模。神庙、宗庙和宫殿位于城市的中心
44、。 营建城市形成制度。 周代城邑大致分为三等: 天子王城, 诸侯都邑, 卿大夫的采邑。 (2)古希腊:城市布局中已具有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 (3)古罗马:其 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 (4)欧洲:中古出现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 。 四、世界各地的民居:四、世界各地的民居: 1、整体:各地民居体现了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也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习俗。 2、主要的民居概况: (1)两河流域:人们用砖头建造房屋,栋梁使用木材。民居有前庭、前室、主室构成。 (2)古埃及:大多数建筑用泥和木材修建。庭院是家庭活动的场所。 (3)古代中国: 和穴居是最早的两大类型。 巢
45、居多在南方,后发展为干栏式民居。穴居多在北方,后发展为地上建筑。 从汉代起,民居的设计遵循 和礼仪制度。民居普遍采用木构抬梁结构。 明代 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现存的明清民居有窑洞、四合院、干栏式楼居、福建土楼等。 (4)古希腊罗马:带有列柱庭院的中庭是民居的核心。 古罗马住宅以木、石、砖为主要材料,后来混凝土逐渐得到普及。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成为古罗马建筑 。 3 世纪,古罗马出现集体住宅。这种复合式公寓,对后世影响深远。 (5)北美:印第安人住在圆锥形的帐篷中,或者圆形的公共居所中。 答案要点:答案要点: 一、农业出现 两河流域 二、集镇 军事目的 工商业 专业分工 三、苏美尔人
46、商代 周代 道路系统 新型城市 四、巢居 等级观念 砖木结构 最主要的特征 第第 11 11 课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知识储备:知识储备: 一、城市化的演进一、城市化的演进 1、西方城市化的进程 (1) 以来,工业生产逐渐向 集中。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一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所需的劳动力与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英国的城市化伴随着 展开:到 1851 年,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 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 50%的国家。之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加快了 步伐。 (3) 后,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 成为衡量国家现
47、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2、近现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鸦片战争后, 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 发展、 壮大, 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开启了近代中国 的进程。 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 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21 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迅猛发展 二、居住条件的改善二、居住条件的改善 项目 具体内容 意义 建筑技术革新 19 世纪 50 年代, 发明了电梯; 19 世纪 70 年代, 的一个住宅项目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 20 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广,私人 等快速普及 电梯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生活服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中的 蓬勃发展,社区的功能从最早的慈善救济发展到教育
48、、医疗、服务、娱乐、绿化等各个方面。仓储式商场、超市、购物中心等纷纷出现;很多购物中心将商品销售、 金融服务、 餐饮和娱乐休闲等功能整合到一起。娱乐休闲场所、体育中心、公园、广场等设施逐渐增多,城市绿化面积越来越大。城市中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场馆的数量越来越多 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也更加多样。各种服务设施为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提供了极大便利 三、基础设施的发展三、基础设施的发展 1、原因:城市的经济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功能的增加,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2、西方发达国家 (1)19 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钢铁管道用于水网的建设,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
49、到百姓家中。 (2)煤气灯、 相继出现,为居民提供照明,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 (3)电报、 逐渐普及,便利了人们的通信联系。 (4)19 世纪末,第一条地铁线在 问世,柏林、纽约等城市开始将铁路高架桥纳入交通网络。20 世纪以来,电车、汽车、自行车得到普及。城市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3、近现代中国 (1)中国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1864 年, 成立。此后,自来水、电力、公路、电报、电话等事业也逐渐发展起来。但是,当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依然有限,且很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 以来,城市的基础设施
50、建设不断完善。自来水、 天然气等通到家家户户, 污水、 垃圾处理设施逐步标准化和环保化。 城市道路四通八达,人们可以乘坐公交汽车、电车、地铁等多种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四、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四、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1、环境污染 (1)工厂:烟尘污染:工厂烟囱排放 水污染:生活与工业废水直接排进河流,对城市饮用水源造成严重污染。 (2)汽车:尾气污染。 2、贫富矛盾:工业化、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这些财富聚集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工人阶级生活贫困。 3、交通问题 随着城市的发展,居住区与工作区逐渐分隔。为解决远距离出行的交通问题,人们越来越依赖汽车。私人汽车的普及,使 成为各大城市甚至中小城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