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二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 资源ID:208141       资源大小:2.30MB        全文页数:5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二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1、2021-2022 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二册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二册全册全册知识点归纳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第一章 人口人口 第第 1 节、人口分布节、人口分布 知识点知识点 1: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口的分布 1、特点:人口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则人口稀少) ; 2、表现:从全球来看:近 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北纬 20 60 地带最为集中。 从距离海洋远近来看,有 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 200 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人口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的分布) 从海拔来看,近 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 500 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3、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

    2、亚、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 其中东亚和南亚有世界古老的文明中心,人类在此聚居的历史悠久。 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两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多聚居在城市。 4、各大洲和地区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85%。 国家之间的人口分布也不平衡,目前世界上超过 1 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等 10 多个国家的人口超过 1 亿。 知识点知识点 2: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原因: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在中国人口分布图上,可以自黑河腾冲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也被称为“胡焕庸线” 1、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从东西方向看:东部地区人口

    3、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从自然条件看: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 从经济条件看: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 从民族条件看: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2、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 自然环境因素:东部地区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湿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大,能养育的人口多 社会经济因素:东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开发时间长; 知识点知识点 3: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问答题问答题 35) 影响人口的分布因素可归纳为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大类。 1、自然因素:气候: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

    4、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 地形:人口分布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区。例如:我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水源: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有交通、水产养殖等优势,人口较密集。 土壤: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密度较高;土壤贫瘠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小。 矿产:矿产开发吸引人口聚集。 2、人文因素:主要受社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因素、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所以,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是自然、人文各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知识点知识点 4:人口增长的问题、原因、影响及解决措施:人口增长的问题、原因、影响及解决措施 1、人口结构与人口问

    5、题: (问答题问答题) 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文化素质结构等,人口结构若出现不合理,则会引发人口问题。 主要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下表) 、人口老龄化(下表) 、人口性别比失调 2、人口性别比失调:问答题问答题 性别比失调的原因:战争;人口迁移;产业结构;养老保障机制不健全;生育观念落后;人为的技术干预等(目前我国性别比高的原因) 性别比失调的措施:加强非法性别鉴定的监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妇女地位,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婚育观念等。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差异(问答题模板问答题模板)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人口增长特点 增长过快人口膨胀

    6、 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 影响 加大经济、就业、社会服务设施、资源和环境压力; 不利于提高人口素质;生活质量下降;贫富差距加大;犯罪率上升;传染病难控制 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员不足; 对老人赡养比上升,青壮年负担重。 政府用于老人的财政支出增加, 财政负担加重。 (养老金支出多) 老人精神孤独,保障不够。 原因 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 医疗进步,死亡率下降。 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力多; 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 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 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 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人口老龄化严重。 措施 实行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人口素质 要鼓励生育;

    7、 接纳海外移民(国内就是接纳外来人口); 发展经济; 健全社保体系; 适当延迟退休; 变化趋势 人口增长趋缓 人口数量比较稳定,甚至负增长 老龄化衡量指标: 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 10%以上或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 7%以上。 4、中国独特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问答题问答题) 人口问题 解决措施 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比重偏高)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念 人口素质相对较低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加强经济建设,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流动规模大 积极发展交通、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增加就地就业机会 空巢老人、留

    8、守儿童、独生子女家庭增多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就地就业岗位和机会等 5、人口金字塔的判读 人口金字塔图的类型 年轻型 成年型 老年型 主要特点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小 各年龄组人口比重 大致均衡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小,老年人口比重大 金字塔形状 年龄比例 014岁儿童比例在40%以上, 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在 4%以下, 014 岁儿童人口比重占 30%40%,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占 4%7%, 014 岁儿童比重在30%以下, 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在 7%以上, 人口增长趋势 迅速增长 缓慢增长 呈负增长,人口缩减 人口增长模式 传统型 现代型 (1)某年龄段男女比例突然变

    9、小(如上图处)。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由于计划生育等原因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由于重大灾害等原因导致死亡率上升,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 (2)某年龄段男女比例突然增加(如上图处)。其变化可能是由于就业、升学等原因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 (3)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如上图处)。可能是战争导致的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钢铁、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所导致。 6、三角坐标的判读方法 a、三条边分别代表三个指标; b、认准三条边 0100%的增大方向; c、直尺从 0 所在底边开始向 100%的顶点方向平行移动,移到所求点时,直尺与 100%所在边的交点值即为该指标的值。 第第 2

    10、节、人口迁移节、人口迁移 知识点知识点 5、人口迁移分类、人口迁移分类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包括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 人口机械增长=迁入人口迁出人口 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 2、人口迁移 (1)概念: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 (2)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3、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 1 年)的迁移活动。年)的迁移活动。 (1)19 世纪以前:特点: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流向:旧大陆(欧、亚、非)迁向新大陆

    11、(美洲、大洋洲) 影响因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发展与殖民扩张 (2)二战以后:特点: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流向:从发展中国家(亚、非、拉)流向发达国家(西欧、北美、大洋洲)和西亚、北非等石油输出国 影响因素: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西亚、北非等石油资源的开发 (3)二战前后,人口迁移的方向 二战前 大洲 二战后 亚 洲 非 洲 欧 洲 大洋洲 北美洲 拉 美 (4)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国际难民迁移。 4、国内人口迁移: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1)工业化以前:大规模的垦荒、严重的自然灾害、战乱

    12、等引发人口迁移。 (闯关东、走西口)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内人口迁移: (2)建国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迁移原因: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迁移方向:东部西北、东北地区、海南(支援边疆建设) 迁移特点:有计划、有组织。 (3)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现在: 迁移原因: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政策允许农民进入城镇落户。 迁移方向:内陆沿海;农村城市。 迁移特点:自发性的。流量发生明显变化,频率加快自发性的。流量发生明显变化,频率加快。 知识点知识点 6、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影响 1、推拉理论: (变

    13、式:变式:人口迁移的动力;城市化的动力)人口迁移的动力;城市化的动力) (1)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劣势)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优势)共同构成。 (2)任何一个地区都同时存在促使人口迁出的推力因素和吸引人口迁入的拉力因素。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区位因素分析,以世界为例区位因素分析,以世界为例) (问答题问答题 36) (1)自然:气候、水、矿产资源、土壤、自然灾害等。 (2)经济:为了寻求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获得更多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及家庭生活。 (经济因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素往往起主导作用) (3)社会文化:宗教信仰、种族、民族;文化教育,家庭、婚姻; (4)

    14、政治:政策(如中国的户籍政策) 、政治变革、战争等。 (5)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例:美国老年人向例: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 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3、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问答题问答题 36) 影响:影响: 迁入地迁入地: 有利: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15、 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不利: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 增大了城市的压力(住房、就业、交通、城市环境恶化) 。 迁出地迁出地: 有利: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 缓解农村的人地矛盾; 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缓解就业压力。 不利:人才外流; 劳动力减少; 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分析思路分析思路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第第 3 节、

    16、人口容量节、人口容量 知识点知识点 7、资源环境承载力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环境人口容量 1、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下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是一个警戒值 环境人口容量和环境承载力 如果把环境人口容量看成是一个木桶,那么某种资源的环境承载力就是一块木板,木桶容量取决于最短那块木板。 (1)特点: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问答题问答题) 资源(主要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 人口的受教育水平 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 地区的开放程度 经济发达程度 人口的生活

    17、及文化消费水平 与环境人口容量成负相关关系 知识点知识点 8、人口合理容量: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一个合理值是一个合理值 1、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实质)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2、意义:意义:(1)影响人口战略;(2)影响人口政策;(3)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3、超过人口合理容量所产生的问题超过人口合理容量所产生的问题 对资源的占有量和使用量增多。 对资源造成巨大压力,导致资源短缺问题。 造成区域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导致环境问题。 带来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等社会问

    18、题。 4、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区域 具体措施 世界 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建立公平的国际秩序,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各国、各地区 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第二二章章 乡村和城镇乡村和城镇 第第 1 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知识点 1:乡村的土地利用 1、农业用地 (1)类型:耕地、林地、草地等; (2)位置: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 2、乡村 (1)土地利用方式:以农业用地和居住为主; (2)内部土地利用分化:当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以公共服

    19、务设施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通过规模化、产业化提升传统农业价值; 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 逐步完善公共服务系统。 知识点 2: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 (1)功能区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城市中最常见的功能区主要有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有些大城市还会形成行政区、文化区、旅游休闲区、生态区等; (2) 不同功能区特点: 城镇不同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限, 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功 能区 形态 特征 区位选择及原因 商 业区 占 地 面 积小 , 成 点状、团状或条

    20、带状 占地面积较小; 人流量大,经济活动繁忙; 地价高; 土地利用集约、 是城市核心。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原因: 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零售中心-超市) ;交通便捷、便于商品流通(批发中心-荆州两湖市场) 工 业区 集聚成片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河流、铁路、公路)两侧。 原因:减轻对市区的污染;交通便利,降低成本 中 高级 住宅区 功能区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 位 置上 高级 与低 级住 宅区 背向 发展 面积大,质量好,有些有独立的庭院 城市的外缘, 与高坡、 文化区相连, 高收入阶层,设施完善,生活方便,环境优美。

    21、原因: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人口素质高 低 级住 宅区 面积小,质量差,拥挤密集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连,低收入阶层,设施缺乏,生活不方便,环境较差。 原因:便于工人上下班;收入低,文化教育程度低 注:住宅区是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在大城市的市中心还会形成中心商务区(CBD); (3)中心商务区(CBD)特征: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建筑物高大稠密; 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 内部存在明显垂直分区; (4)工业区的合理布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考虑风向:对大气污染(有害气体、烟尘等)的工厂(如石油化工厂、火力发电厂等)应布局在城市主导风向下风向的郊区或与盛行风风向垂直的

    22、郊外。多考虑气候类型。 考虑河流流向: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工厂(如印染厂、农药厂、化肥厂等)应布局在远离生活区和生活用水取水口的下游河段。与等高线有关。 考虑环境效益:无污染、规模小但劳动力需求量大的工厂(如电子装配厂、家具制造厂等)可以和居民点交错分布;对环境有轻度污染的工厂应与居民点有一定的距离;对环境有严重污染的工厂要远离居民点,并有防护带加以隔离。 知识点 3: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每一种功能区,都有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各种功能区在空间的组合,就形成了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概念: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城市地域结构模

    23、式:同心圆模式(多在地形平坦区) 、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例:武汉) 。 模式 形成因素 图示 相同点 不同点 同心圆模式 地租因素 城镇中心均为中央商务区;高级和普通居住区出现分化且背向发展 各功能区呈同心圆状分布,自城镇中心向外缘扩展形成同心圆圈层,如成都市 扇形模式 交通的发展 各功能区沿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如沈阳市 多核心模式 地租因素、 通发展、人口增多 城镇围绕不同核心发展,形成多核心模式,如淄博市 2、形成因素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影响土地租金高低的主要因素是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a 距离市中心的远近的影响: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b 交通通达度对地租的影响

    24、: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 历史文化: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 社会因素:如收入状况、知名度、种族宗教和人种等; 行政因素:作为政府行为的行政干预对城市规划影响很大。 3、发展变化 (1)初期:各类功能用地混杂分布,并在中心区域自然集中; (2)后期: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城镇中心的工业企业向外搬迁,原有的工业用地就可能被改造为商业用地或其他用地,城镇内部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 4、城市空间形态成因: 空间形态本质:城市建筑物的分布区域所呈现的边缘轮廓。与自然因素相关,气候、土壤不影响建筑物的分布,地形、河流影响。 (1)地形:山地阻碍城市发展,平原利于城市发展;

    25、(2)河湖:处在边缘则阻碍城市发展,河流穿城而过则沿河流对称发展; 知识点 4: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3 条必背) 1、通过发展卫星城、合理规划工业区、保留一定规模的绿地和河湖等生态涵养空间,可以有效改善环境状况,建设宜居的生活空间; 2、通过合理安排居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 3、通过规划,保护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使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相传。 第第 2 节、城镇化节、城镇化 知识点 1:城镇化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1、概念:一般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2、主要标志(三个) :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区

    26、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3、其中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4、意义 (1)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5、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 (变式:城市形成的条件)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 (变式:城市形成的条件) 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该城市在诞生初期,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到这一点的; 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该城市的发展。这样才能找准某个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位置位置特征:纬度、海陆、相对 自然原因:(影响城市形成)自然原因:(影响城市形成) 地形: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

    27、于中纬度平原地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差,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山区:城市一般都分布在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气候:中低纬度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 土壤(弱):土壤肥沃,适宜发展农业生产,农业基础好。 河流: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供水和运输运输功能上;(运输:城市最容易出现在河运的起点和终点、河流的汇合处、河口以及过河点);沿河土地,地形地形平坦,适宜建设城市。 矿产:矿产资源丰富,城市兴起; 社会经济因素:(促进城市发展)社会经济因素:(促进城市发展)

    28、交通:城市分布在交通便利地区,交通条件变化引起城市兴衰 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质量; 农业基础:能不能为城市提供充足的农产品,以保证城市发展。 产业基础:产业门类齐全,传统产业持续发展,高新产业快速发展; 政治:政治中心变迁,引起人口、城市的变化;国家特殊的政策,会促进城市的发展 军事: 设军事重地使人口大增, 经济得以发展, 形成城市, 并且城市规模随军事地位的变化而变化,多在城市形成早期 宗教:宗教活动中心吸引人口,促进经济发展,形成城市 科技旅游:科技、旅游促进城市发展,形成新兴城市 扩展:(上海)自贸区的区位条件?(区域经济发达;商业贸易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交通便利;经济腹地广等)

    29、扩展:湾区建城的优点:滨海,风景优美;水面宽阔,环境容量大;水在城市,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水面平坦,易形成风道,降低大气污染。(例:湛江市所在湛江湾) 扩展:城市分布特征:1.沿(交通线、河流、海岸)分布(重庆、武汉、上海分布在长江沿线); 2.分布在(平原、河谷、河流干流交汇、河流入海口)处。 扩展:城市空间形态成因:(本质:城市建筑物的分布区域所呈现的边缘轮廓。与自然因素相关,气候、土壤不影响建筑物的分布,地形、河流影响) 1、地形:山地阻碍城市发展,平原利于城市发展; 2、河湖:处在边缘则阻碍城市发展,河流穿城而过则沿河流对称发展; 6、城市群(湾区)发展的、城市群(湾区)发展的有利条件有

    30、利条件(区位因素区位因素) (粤港澳大湾区;其他: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其他: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城市-城市群城市群-湾区)湾区) 位置: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先天条件) 交通:海陆空等立体交通网络,交通便利;(助推城市的发展) 政策:国家政策支持;(政策有深远的影响) 劳动力:劳动力充足;(人是城市发展的主体) 土地:陆地面积大,有充足的发展空间;(城市发展的基础条件) 经济:经济基础雄厚;(有实力) 市场:吸引产业落户;(弱化。现代企业的服务范围可以是全国、甚至全球) 技术:高校及科研机构多,研发实力强,为经济助力; 知识点 2:世

    31、界城镇化进程 1、世界城镇化发展阶段 城市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初期缓慢发展阶段、中期加速阶段、后期成熟阶段 城市化发展阶段 城市化水平 特征 出现的问题 发展新趋势 出现的国家和地区 初期阶段 30以下,低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确。(老城区) 发展中 国家 中期阶段 30 70较高 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 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 郊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 后期阶段 70以上,高 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失业率增高、空旧房增多、犯罪率升高、市中心空洞化等 逆城市化逆城市化 发达 国家 正确区

    32、分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化进程 距离 城市自身发展 主要发生国家 郊区城市化 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 居民、企业迁往郊区 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 发展中国家 逆城市化 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 居民及商业迁往农村或小城镇 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 发达国家 表现:人口向乡村或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增加。 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乡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已逐步完善。 2、不同国家的城市化特点: 发达国家:发达国家: (工业化早)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进入城市化的后期成熟阶段,目前趋缓;对环境质量要求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 (工业化晚)起步晚,

    33、城市化水平较低,大部分处于初期阶段或中期加速阶段,目前发展快。郊区城市化。 3、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的区别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图形 表现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乡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 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 人口由城市迁往乡村或小城镇 成因 城市的拉动和乡村的推动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为追求更好的生存环境 知识点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是国家社会整体转型,影响深远)(城市化是国家社会整体转型,影响深远) 1、城市化的有利影响: (变式:城市化的意义?城市化的意义?)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人口迁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其向第二、第三产业

    34、转移 产业结构 带动农村各方面的发展,优化地区产业结构 科技发展 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文化、思想观念 促进了文化、生活方式观念的转变 2、城市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变式: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变式: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环境问题、社会问题) (城市病:(城市病:环境恶化、交通拥堵、就业困难、住房紧张、人口膨胀) (1)环境问题:城镇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超出一定限度,城镇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 (2)社会问题:城市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增加,加上缺乏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现象。 影响(城市化问题) 成因 措施

    35、 资源短缺 耕地面积减少 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 城市、公共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 水资源短缺 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 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 生态破坏 过量开采地下水, 导致地面沉降; 城市河流水质恶化、水量减少、地下水质恶化;植被 破坏,物种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城市内涝;改变局部气候,形成热岛效应;大量废渣和有害物质占用、污染土地;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 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 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

    36、地面径流 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 固体垃圾污染 建设规模扩大、 工业生产发展、 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烧、堆积处理方法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 工业生产、 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 社会问题 交通拥挤、 居住条件差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优先;加快住房建设 就业困难、 社会秩序混乱 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解决措施:解决措施: 合理规划城市, 建设新区和卫星城, 城市工业的外迁(最小风频上风向、 河流下游), 治理环境污染; 加快

    37、城市建设,使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提高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 提高城市绿化程度;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控制交通污染;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加快住房建设; 3、不同国家的问题 (1)发达国家:曾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但大部分得以解决; (2)发展中国家:城镇化问题较多;有的国家城镇化畸形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4、建设生态型城市生态型城市的主要措施 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环境优美(绿地) 、科技投入、环保意识 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环境) 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交通) 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 (产业结构) 使用清洁能源。 (能源结构) 分散城市职能。 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科

    38、技) 发展生态建筑。 (科技) 知识点 4: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1、在城市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各类空间信息的储存、分析和处理功能,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的定位、导航功能,为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搭建信息平台,提供便利; 2、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 (GIS) 依托强大的数据管理、 图层分析、 制图等功能,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务。 第第 3 节、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知识点 1:地域文化 1、文化特点:具有地域性; 2、概念: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分为物质方面的和非物质方面; 3、人文景观:也

    39、称文化景观,是人类的文化留在地球表面上的印记,是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 4、城乡景观:包括聚落整体和聚落内的建筑、道路等。 知识点 2: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1、乡村景观体现人们顺应自然、趋利避害的人地和谐理念; 2、乡村景观能够体现当地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等; 知识点 3: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1、城镇中的各种建筑,反映了某种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2、一所居民有其文化意蕴,一座城镇的空间格局能反映某种价值追求。 (1)地域文化对城镇建筑空间布局的影响(学会区分即可!) 空间布局 表现 原因 美国 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建筑高度向郊区递减 美国历史短,早期移民大部

    40、分来自欧洲,沿袭了欧洲自由主义精神的传统,在后来的发展中形成了有别于欧洲的现代文化特征 欧洲 城市中心有广场教堂等著名历史建筑,高层建筑大都建在城市中心区以外 欧洲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多著名建筑,人们不愿意让现代化建筑夺取历史建筑的风采 (2)地域文化对城镇建筑结构的影响(理解即可!) 建筑结构 表现 原因 中国 建筑有围墙; 园林讲究含蓄, 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 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 美国 缺少围墙;强调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直率敞朗 西方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外向性,开放性 (3)地域文化对城镇建筑风格的影响(理解即可) 建筑风格 表现 原因 中国 宫殿建筑的

    41、斗拱、 仙人走兽、 飞檐、 亭、 台、楼、阁 中国古代建筑突出皇权的重要地位 西方 西方宫廷中的喷泉、雕塑等 西方国家城镇建筑表现出教堂占优势地位 问题研究:问题研究: 第三章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产业区位因素 第第 1 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知识点知识点 1、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生产活动 (1)概念: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2)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2、农业分类 (1)按生产力性质分 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 (2)按生产对象分 种植业;畜牧业;混合农业 (3)按投入多少分 粗放农业;密集农

    42、业 (4)按产品的用途分 自给农业;商品农业 3、农业区位的定义: (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关系。 4、农业区位因素(问答题模板问答题模板 39) 农业区位条件分析(总的思路=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农业生产的有利或不利条件(优势或劣势)都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但农业着重于自然因素分析,社会经济因素有时写有时省略。(常见设问:XX 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XX 发展 XX 的区位选择的原因;你是否赞成扩大 XX 规模?请说明理由) (1)位置)位置:经纬度位置(纬度热量带) ;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2)自然因素: (较稳定)自然

    43、因素: (较稳定) 光照:光照:是否光照充足 判断方法:光照充足可以看这个地区的纬度、气候类型和晴天日数进行判定。判断方法:光照充足可以看这个地区的纬度、气候类型和晴天日数进行判定。 例:四川盆地光照弱,新疆光照强;热带草原区旱季晴天多,光照充足例:四川盆地光照弱,新疆光照强;热带草原区旱季晴天多,光照充足 气温气温(热量) :有利条件热量) :有利条件:气温较高,热量充足;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减少病虫害,有利于农作物糖分积累; 纬度高,积温低,生长期长,糖分积累多; 冬季气温较低,虫害较少; 例:纬度低,温度高,热量充足 不利条件不利条件:气温较高,蒸发旺盛,可能导致水分不足; 气温较低,农

    44、作物易发生冻害; 降水:有利条件降水:有利条件:可以通过气候进行判定,降水多、气温高,可写雨热同期。 不利条件不利条件:降水和气温不在同一个时间,写雨热不同期; 降水不足,干旱,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水源:有利条件水源:有利条件: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为农业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水源; 图例上有淡水湖泊、水库等水域,也可代表水源充足; 西北气候干旱,河流水源来自冰雪融水,量小且短,区域可以发展灌溉农业农业。 (材料关键词:地下水、河湖水、冰雪融水材料关键词:地下水、河湖水、冰雪融水) 不利条件不利条件:海上小岛,淡水资源不足; 河流短小或河流流量小,也可判断水源不足。 土壤:有利条件土壤:有利条件:土

    45、壤肥沃、土壤深厚、土壤湿润、土质疏松; 特定土壤:黑土或一些较平坦的冲击平原,都可写土壤肥沃 特定土壤特定土壤:例如茶树、柑橘喜欢酸性土壤; (材料关键词:东北黑土、四川盆地紫色土、农耕区水稻土材料关键词:东北黑土、四川盆地紫色土、农耕区水稻土) 不利条件不利条件:土层较薄,土壤贫瘠。例:石灰岩地区土壤土层较薄。 土地:土地:地价高低,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 地形:有利条件地形:有利条件:地势平坦,适宜发展种植业; 处于迎风坡,降水充足; 坡地排水方便; 山地丘陵适宜发展立体农业、林业、畜牧业,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 (材料关键词:冲积扇、洪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材料关键词:冲积扇、洪积平原、河口三

    46、角洲) 不利条件不利条件:地势较高,气温较低; 坡度较陡,不利于种植业,但利于林业。 资源资源:有的是特色资源。 例:东北黑土肥沃。 例:水资源充足的地方可以发展水产养殖。 例:靠海的地方可以发展海水养殖,发展海水化工产业。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灾害(寒潮、沙尘暴、台风、冻害) 、水文灾害、地质灾害。自然灾害皆为不皆为不利,利,为农业农业生产的劣势。 例:沿海地区多台风、河流中下游地区多洪涝不利于农业生产。 例:高纬地区多冻害不利于农业生产。 例:沿海地区低洼平原易受到海水倒灌发生土地盐碱化; 例:漫灌等不合理水资源利用方式也会造成土地盐碱化; 例:低纬地区农业病虫害较多等均不利于农

    47、业生产。 (3)人文因素: (随社会发展而变化)人文因素: (随社会发展而变化) 市场:市场:(腹地)。宏观大市场:中国、美国、欧盟; 微观小市场:如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或者单个的城市市场。 如果技术落后,产品不易保存,要考虑就近的城市市场; 如果技术先进,产品可以长距离运输,则是全国性的市场、世界性的市场; 如果产品可以长距离运输,但市场距离较远,这也属于劣势。 (材料关键词:出口、国际、国内、插图中的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材料关键词:出口、国际、国内、插图中的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 交通:是否便利。交通:是否便利。属于基础设施。有水运、海运、公路、铁路、航空。 (材料关键词:河运、海

    48、运、铁路、公路、航空材料关键词:河运、海运、铁路、公路、航空) 特别注意水运,秦岭-淮河以北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水运弱,可以忽略,此时应注意图中是否有公路、铁路。 劳动力:劳动力:劳动力素质;劳动力数量;劳动力价格。 发达国家劳动力素质高、数量少、贵; 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素质低、数量多、廉价。 一个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发达地区劳动力素质高、数量多、贵;欠发达地区劳动力素质低、数量多、廉价。 政策:政策:小范围政策小范围政策才有效,才会形成推力; 大范围政策大范围政策,没有优势,也不会形成独特的优势。 例:是否政府牵头或政府文件建立生态农业区等,如果是则为政策支持。 例:地方特色农产品的推广

    49、种植,建设商品农业基地; 科技:科技:农业技术需要大面积推广,具有区域性或全国性; 科技力量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或农业产量。 例: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发展农业; 例:中国杂交水稻的推广。 例:传统农耕区可以用生产技术先进来形容; 例:政府推广种植的某特色农产品实验基地可用技术先进。 (材料关键词:机械化程度、生物技术、耕作技术、灌溉技术、其他农业科技的运用)(材料关键词:机械化程度、生物技术、耕作技术、灌溉技术、其他农业科技的运用) (4)其他:)其他: 工业基础工业基础:当地工业发展水平高低,基础好则有助于推动机械化和现代化。 种植种植历史历史:种植时间长,经验丰富。多对于传统农耕区、特色农产品

    50、,多有几百年或上千年的历史。例:江汉平原的农业。 饮食习惯:饮食习惯:饮食偏好,会对某农业类型的发展助推。例:南米北面。 5、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几种常见思维方式)(、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几种常见思维方式)(有助于解读地理材料有助于解读地理材料) 热量热量熟制;熟制; 光照、昼夜温差光照、昼夜温差品质;品质; 地广人稀地广人稀规模规模机械化程度机械化程度商品率;商品率; 水源水源灌溉条件;灌溉条件; 垂直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多样性;多样性; 技术技术产量、质量;产量、质量; 交通交通市场;市场; 市场市场类型和规模;类型和规模; 工业化工业化产业链产业链附加值;附加值; 水


    注意事项

    本文(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二册全册知识点归纳)为本站会员(花***)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