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2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讲义知识点7:运动和力二(含答案)

    • 资源ID:208324       资源大小:1.45M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讲义知识点7:运动和力二(含答案)

    1、知识点七知识点七 运动和力二运动和力二 一、牛顿第一定律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有相同的速度;阻力的大小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来体现(转换法)。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 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事实和科学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实验室不可能做到接触面绝对的光滑) 。 4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说物体受到惯性或者惯性力都是错误的)

    2、 。 【知识延伸】 1牛顿第一定律是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而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状态的一种性质,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是有区别的。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形状、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二、二力平衡 1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称为平衡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2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同体、等大、反向、共线),这两个力就相互平衡(力的性质可以不同,可以单独存在) 。 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思维

    3、导图 教材精析 当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或受到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当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当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运动、方向改变)时,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知识延伸】 1在判断物体受平衡力时,要注意运动的方向性,先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然后才能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受到平衡力。 2解题的过程中,常常被忽略的一个条件是一对平衡力中的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3力是改变物体运

    4、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利来维持) 。 Gy1 (2020 浙江 衢州华茂外国语学校二模)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B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任何位置开始下滑 C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大 D小车在毛巾上运动的距离最短,所以它消耗的机械能最少 【答案】C 【详解】 A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得慢。由此推理得出: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概括出来的,故 A 错误;

    5、B实验中,我们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是为了让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便于得出小车滑行的距离与摩擦力的关系,故 B 错误; C小车在木板表面运动的距离最远,该现象说明小车受到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故 C 正确; D每次实验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其一开始具有的重力势能是相同的,最后小车在水平典例精讲 面静止,其机械能为零,因此,整个过程中,消耗的机械能是相同的,故 D 错误。 故选 C。 Gy2 (2021 浙江浙江 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该实验没有体现的科学知识是( ) A控制变量法 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

    6、态的原因 D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答案】B 【详解】 A在实验中,通过让同一小车从相同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的方法来用到了控制变量法,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实验过程中研究对象是小车,研究的是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没有涉及到力的作用相互性。故 B 错误,符合题意; 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小车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下运动,在阻力的作用下停下来,都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实验过程中向后使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表面滑动,目的是比较接触面粗糙程度对

    7、小车运动快慢的影响,涉及到了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知识。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Gy3 (2021 浙江 九年级专题练习)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下面几个实验中涉及到的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 探究种子萌发条件时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用两根相同的蜡烛用到了模型法; 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实验用到了实验加推理的方法;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用到了转换法 A B C D 【答案】D 【详解】 种子的萌发与多个因素有关,研究影响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中,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正确; 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用两个相同的蜡烛,这用了等效替代法,故错误;

    8、 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实验,实验的最终结论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的,这种研究方法叫做实验推理法,故正确;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难以直接测量数据,转化成容易测量的数据,用到了转换法,故正确。 故选 D。 Gy4(2021 浙江绍兴 中考真题) 以可靠的实验事实为基础, 通过推理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称为科学推理法。下列结论通过这种方法得出的是( ) A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有关 B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叶片的下表面一般气孔数目较多 D牛顿第一定律 【答案】D 【详解】 A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探究其与电阻大小的关系,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 A 不符合题意; B用相同的热源

    9、给两种不同物体加热至着火,需要加热的时间不同,这是比较法,故 B 不符合题意; C将叶子放在水中探究叶片上下表面的气孔数目情况,所用的是观察法,故 C 不符合题意; D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操作加理论推导出来的,是科学推理法,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Gy5 (2021 浙江丽水 中考真题)科学研究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该实验说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B乙图:用黄豆和芝麻混合实验证明了分子间有空隙 C丙图通过该实验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D丁图:该实验说明浮力大小随物体浸没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答案】A 【详解】 A改变铁架台的倾角,可观察到悬线的方向

    10、竖直向下不变,说明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故 A 正确; B黄豆与芝麻混合实际上是物质的形态、体积的表现,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不像水与酒精混合后体积减小就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 B 错误; C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故 C 错误; D物体全部浸入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不变,该实验不能说明浮力大小随物体浸没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故 D错误。 故选 A。 Gy6 (2021 浙江嘉兴 中考真题)用如图装置研究二力平衡时,在轻质塑料片两端的细绳上挂等重的钩码,手放开塑料片后,可观察到塑料片将( ) A向左下运动 B向右上运动 C仍静止不动 D转过一定角度 【答案】C 【

    11、详解】 塑料片两端挂等重的钩码,受到的力的大小相等,此时塑料片受到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这两个力彼此平衡,是一对平衡力,原本静止的塑料片受平衡力作用,故仍然保持静止。 故选 C。 Gy7 (2019 浙江舟山 中考真题)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小明用剪刀将图中静止的薄塑料片从中间剪断,他要研究的是这两个力是否 A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B方向相反 C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D大小相等 【答案】C 【详解】 用剪刀将塑料片从中间剪开,这时候会发现分成两块的塑料片,向相反的方向快速运动了,从而说明:不作用在同一物体的两个力,不是平衡力,物体也不会处于平衡状态,故 C

    12、 选项正确。 Gy8 (2021 浙江 慈溪市慈吉实验学校八年级阶段练习)如图是小华同学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他用两个弹簧测力计 A、B 拉一个轻木板 C,如图所示,这是为了探究当物体_只受两个力作用处于静止状态时选填“A”或“C”) ,这两个力的大小、方向和_的关系(选填“作用点”或“作用线”) 【答案】 C 作用线 【详解】 1由图可知,作用在轻质木板 C 上只有两个力,二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力计的示数来反映,二力的方向相反,不在同一直线上,都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2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二力需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故该图是探究物体 C 只受两个

    13、力作用处于静止状态时,这两个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线的关系。 Gy9 (2021 浙江浙江 七年级专题练习)为了研究牛顿第一定律,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三次实验中,都要让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为了_。 (2)“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经历了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等科学家不断完善的过程,批判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观点,从而帮助人们建立起“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正确认知,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方法并结合分析上述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可多选) 。 A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常常需要经历一个过程 B牛顿第一定律完全揭示了物体运动的本质,是一个事实

    14、C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也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的一种方法 D科学的发展会让人们不断接近事物的本质 【答案】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 ACD 【详解】 (1)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需要控制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初始速度相同,所以要让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 (2)2A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经历了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等科学家不断完善的过程,说明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常常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故 A 正确; B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推理概括得出的,不是事实,故 B 错误; C在伽利略等人的基础上,牛顿通过科学的推理概括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

    15、推理也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的一种方法,故 C 正确; D科学的发展能让人们不断认识物质、不断接近事物的本质,故 D 正确。 故选 ACD。 Gy10 (2021 浙江 七年级专题练习)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时,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先后在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木板) ,做了三次实验,然后将实验数据填入下面表格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中是通过改变_来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的。 (2)为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大小相同,实验过程中让小车从斜面上_。 (3)由实验现象我们可以推断: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保持_ 。 (4)在此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

    16、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_(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 【答案】 水平面的粗糙程度 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 匀速直线运动 不能 【详解】 (1)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需要改变小车受到的阻力,实验中是通过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来实现的。 (2)2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需要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则要让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下滑。 (3)3从实验可看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滑行的距离就越远,依次推理: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则小车的速度就不会减小,它将永远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4)4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

    17、人的研究成果后概括得出的,不是由实验直接得出。 Gy11 (2021 浙江 宁波市新城第一实验学校八年级期中)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某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_状态时我们认为它受到的力相互平衡。 (2)实验时,小宇发现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相等重力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些力是平衡的。小明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较重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_(填“平衡”或“不平衡”) 。 (3)如图所示,小慧用小车来做该实验,装置处于静止,细绳和弹簧测力计的质

    18、量忽略不计,不考虑细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两端挂的重物各为 10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N。 【答案】 匀速直线运动 木块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平衡 10 【详解】 (1)1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2)23小宇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较重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木块还受平衡力的作用;此时木块有向右运动的趋势,木块和桌面之间产生了向左的摩擦力的作用,向左的拉力和摩擦力与向右的拉力是平衡力。 (3)4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改变力的大小,所以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下面挂的一个重物的重力 10N。 Gy12 (2021 浙江嵊州 七年级期末)利用如图

    19、所示器材“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将卡片上的两根线跨放在支架的滑轮上,并在两个线端分别挂上相同的钩码,使作用在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 且在一条直线上。 当卡片平衡时, 从钩码数量看, 卡片两边所受的拉力大小 _。 (2)当小卡片平衡后,小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选填“能”或“不能”)保持平衡。 【答案】 相等 不能 【详解】 (1)1保持两个拉力在同一直线上,调整细线两端的钩码,当两端钩码的质量相等时,对小卡片的拉力相等,小卡片平衡。 (2)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不能平衡,因为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 Gy13 (2021 浙江 杭州

    20、市风帆中学八年级开学考试)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 当小卡片平衡时, 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 松手后小卡片_ (选填“能”或“不能”) 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 (2)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_。 (3)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书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答案】 不能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把

    21、小纸片一剪两半 A 【详解】 (1)12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两个拉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松手后小卡片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 (2)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下一步就是验证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是否能平衡,做法就是把卡片变成两个物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剪刀将卡片剪开。 (3)4小华实验用的小卡片重力小,可以忽略,悬在空中不受摩擦力影响;小明实验用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小车和桌面之间存在摩擦力,摩擦力是不能消除的,实验要受到摩擦力影响,所以还是小华的实验方案好,故 A 正确。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 (2021 浙江杭州

    22、 中考真题)小金在进行百米赛跑时经历了加速、减速等阶段,最终冲过终点线。以下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金加速跑时的惯性比减速跑时大 B小金冲过终点线,停下来时没有惯性 C小金整个跑步过程惯性大小不变 D小金在加速、减速等运动状态改变时才有惯性 2 (2020 浙江杭州 中考真题)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才有惯性 B物体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 C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 D物体受力或不受力时都具有惯性 3 (2014 浙江绍兴 中考真题)运输机参加抗震救灾,在沿水平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间隔相同时间从飞机上静止释放四个相同的物资。 下图能正确

    23、表示物资着地位置的是 (地面水平, 空气阻力不计) ( ) A B C D 4 (2021 浙江绍兴 中考真题) 如图, 将弹性球和绳子先后放入瓶中。 倒置瓶子, 一手拿着瓶一手拉动绳子,直到绳子处于拉紧状态。将瓶子放正后,手拉绳就可将瓶子提起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增加弹性球的质量有助于实验成功 B选择粗细合适的粗糙绳子有助于实验成功 课堂小练 C只要手的拉力足够大,瓶子就不会掉落 D绳对手的拉力和绳对瓶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5 (2020 浙江丽水 中考真题)自行车既是环保的交通工具也是很好的健身器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给车胎充气增加了车胎内气体的压强 B地面对自行车的摩擦

    24、力总是阻碍车前进 C刹车时自行车受到惯性的作用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 D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6 (2020 浙江 中考真题)健身者在没有其它辅助的情况下,下列姿势不可能在水平地面上保持的是( ) A B C D 7 (2019 浙江台州 中考真题)如图是某人表演的空手“吸”易拉罐魔术。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该魔术表演成功的关键是尽可能挤出易拉罐和手之间的空气 B该魔术表演成功的关键是手对易拉罐的摩擦力要大于易拉罐重力 C易拉罐保持静止时,受到的重力和大气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易拉罐保持静止时,易拉罐的重力和易拉罐对手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8 (2019

    25、浙江衢州 中考真题)如图,重为 500N 的小科沿着竖直的直杆匀速上爬,此阶段他受到的摩擦力为 f1;小科停在 A 处稍作休息,此阶段他受到的摩擦力为 f2;之后沿杆匀速下滑,此阶段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500N,方向竖直向下 Bf2=500N,方向竖直向下 Cf3aa。 (1)在实验时,某次挡光片经过 A 位置的挡光时间At为 0.025 秒,则挡光片穿过光束的速度Av为_。 (2)该实验中为什么用重物 P 来提供拉力?_ (3)由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 (4)上述结论可以解释汽车在行驶过程中_的现象。 A制动力(阻力)越大,汽车越容易停下来 B质量越大,汽车越难

    26、停下来 C速度越大,汽车越难停下来 19 (2020 浙江台州 中考真题) 为研究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时, 才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进行如下实验。 (1)选用轻薄塑料片作为图甲实验研究对象的原因是_ (2)将图甲中静止的研究对象转到虚线位置,松手后发现研究对象发生转动。据此可以得出结论: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物体才处于静止状态。 (3)如图乙,若启动电动机继续进行研究: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与物体重力大小相等时,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与物体重力大小不相等时,再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继续这项研究的目的是_。 20 (2021 浙江 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二模

    27、)在学习“二力平衡的条件”时,同学们设计下列三种实验方案: (1)分析上述三个方案,你认为_方案最合理。其他两个方案不合理的理由是_(选择一个方案作答) 。 (2)科学猜想的提出都是以一定的事实为基础。在实验中,小明提出二力平衡的条件之一是“方向相反”的猜想。请举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_。 四、简答题四、简答题 21 (2019 浙江衢州 中考真题)“南孔圣地,衢州有礼”,衢州市民积极践行“文明出行”的各项规定,比如骑电瓶车的规定为:出行要戴头盔(头盔外部材料坚硬,内部材料松软) ,不带 12 岁以上的人,不超速行驶。请运用科学知识,从安全角度解释该规定的科学道理。 _ 22 (2021 浙江温州

    28、 一模)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长方体木块。小科用水平推力F把木块向前推动,此过程,推力F和木块前进的路程以及木块前进的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分别如图甲、乙、丙所示。求: (1)在0 3s内推力对木块所做的功。 (2)请在图丁中,画出0 6s内木块所受的摩擦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C 【详解】 A物体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物体运动快慢无关,小金加速跑时的惯性和减速跑时惯性一样大,故 A 错误; BD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故 BD 错误; C物体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29、小金在整个跑步过程中,质量不变,其惯性大小不变,故 C 正确。 故选 C。 2D 【详解】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它指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故 A、B、C 错误,D 正确。 故选 D。 3C 【详解】 飞机沿水平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 间隔相同时间从飞机上静止释放四个相同的物资, 物资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继续向前飞行, 投掷四件救灾物资在下落过程中, 都是以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因此落到地面上后间隔的距离也相等,按照落地先后顺序排列是。故选 C。 4B 【详解】 A只要弹性球能能把

    30、瓶口塞紧,使静摩擦力等于小球与瓶重的大小即可,弹性球质量过大可能会导致正放时脱落,造成实验失败,故 A 错误; B正放时,绳子与瓶子的摩擦力与弹力球的弹力和绳子的粗糙程度有关,增大摩擦,有助于实验成功,故B 正确; C手的拉力没有直接作用于瓶子,所以瓶子运动状态与手的拉力大小无关。故 C 错误; D绳对手的拉力和手对绳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 D 错误。 故选 B。 5A 【分析】 (1)当给车胎充气时,轮胎内的气体分子数目增加,所以车胎内气体的压强会变大; (2)自行车用力蹬而前进时,自行车前轮是从动轮,后轮是主动轮,主动轮为自行车前进提供动力;当自行车滑行时,自行车前轮、后轮都是从动轮;

    31、 因为是后轮驱动,所以后轮受到地面对它向前的摩擦力,而前轮不是驱动轮,被后轮推着前进,相对地面 向前运动,受到地面对它向后的摩擦; (3)正确理解惯性的概念,惯性是物体的一种特性,不是力; (4)判断平衡力要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分析,一对平衡力必须符合四个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详解】 A、轮胎内的气体压强与轮胎内的气体质量和温度有关,当给车胎充气时,当轮胎内的气体质量增加时,气体分子数目增多,所以车胎内气体的压强会变大,故 A 正确; B、用力蹬自行车前进时,后轮相对于地面有向后的运动趋势,因此后轮所受的摩擦力向前,是自行车前进的动力,故 B 错误;

    32、 C、刹车时,车还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是因为自行车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 不能说受到惯性,故 C 错误; D、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自行车的重力与地面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 D 错误。 故选:A。 6A 【分析】 对人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进行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详解】 A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和人的重力两个力的作用点在重心,但两个力没有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所以 A 姿势不可能在水平地面上保持,故 A 符合题意。 BCD图中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和

    33、人的重力两个力的作用点在重心,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 BCD 姿势可能在水平地面上保持, 故 B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衡力的辨别,抓住四个条件缺一不可是关键。 7A 【详解】 AB.当易拉罐在空中保持静止状态时,它处于静止状态,即竖直向下的重力、手向下的压力和大气向上的压力是平衡力,即 G+F手=F大气;罐内外的压强差越大,大气对它的压力越大,它就越稳定,故 A 正确,B 错误; C.易拉罐保持静止时,大气的压力大于它的重力,那么它们不是相互作用力,故 C 错误; D.易拉罐保持静止时,它的重力作

    34、用在自己身上,而对手的压力作用在手上,二者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肯定不是平衡力,故 D 错误。 8D 【详解】 由题意可知,小科在匀速上爬、在 A处休息(即静止)和匀速下滑过程中,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摩擦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均与重力相同,因此 f1=f2=f3,摩擦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上的,故 D 正确。 9B 【详解】 A图中两个滑轮均为定滑轮,根据定滑轮的工作特点可知,若不计弹簧测力计、绳子的自重及一切摩擦,则绳子对甲的拉力等于乙对绳子的拉力,等于乙的重力,大小为 12N,故 A 不符合题意; B乙由于自身的重力对弹簧测力计施加了一个向右的 12N 的拉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 12

    35、N,故 B 符合题意; C甲受到向下的重力、向上的拉力和支持力的作用,由于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即平衡状态) ,其受到的合力为零, 所以拉力与支持力之和等于甲物体的重力大小, 则甲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甲的支持力大小不等,不是一对平衡力,故 C 不符合题意; D乙对绳子的拉力和乙受到的重力方向相同,所以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0B 【详解】 图乙中小球静止在弹簧上时位于 A点,处于平衡状态,小球重力大小与弹簧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二者大小相等,故正确;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图乙、丙对桌面的压力相等,都等于圆筒、弹簧和小球的总重力;图乙中圆筒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图丙中的压力,故

    36、错误; 图丙中,解锁后,小球受竖直向上的弹簧的弹力、竖直向下的重力,重力小于弹力,合力向上,小球速度越来越大;随着弹簧压缩量的减小,弹力逐渐减小,当弹力与重力相等,小球的速度达到最大;弹力小于重力时,合力向下,小球速度减小,故错误; 图丙中小球开始运动到脱离弹簧的过程中速度先变大后变小,所以开始运动到脱离弹簧的过程中动能先变大后变小,故正确。 故选 B。 11C 【详解】 A磁性平板对铁块的吸引力和铁块对磁性平板的吸引力是分别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 A 错误; B拉力和重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但大小不相等,因为在竖直方向上铁块还受到摩擦力、虽然方向相反、作用

    37、在同一直线的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 B 错误; C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铁块原来是向上运动的,当一切外力突然消失时,铁块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铁块将一 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C 正确; D铁块相对磁性平板竖直向上运动,所以铁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故 D 错误。 故选 C。 12惯性 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详解】 1空气受到弹性薄膜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从一端喷出,这是因为气体具有惯性。 2烛焰被吹灭是由于空气流动,温度降低,降低到烛焰着火点以下而使其熄灭。 3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

    38、播路线和方向是模型法;利用被吸引的大头针数目来比较电磁铁的磁性强弱采用的是转换法;控制电压相等,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空气流动不能直接观察,利用烛焰被吹灭确定空气流动,采用了转换法,与的方法相同。 13基因 85.8km/h 3600N 【详解】 (1)2从生物学角度看,人的脸部特征是由基因决定的。 (2)2汽车的行驶时间 t= 3h20min=103h 汽车的平均速度 v=s286km103ih=85.8km/h (3)3汽车的重力为 G=mg=1.8103kg10N/kg=1.8104N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汽车受到的牵引力 F=f=0.2G=0.21.8104N =

    39、3600N 14力使物体发生形变,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否 【详解】 (1)网球遇到球拍时,球和球拍都变形了,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球拍给球一个力,球同时给球拍一个力,还可以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这个时刻网球的速度为零,接下来网球的运动方向就会发生变化,因此它不能保持静止状态,故不能处于平衡状态; (3)由于与空气摩擦,网球的机械能会转化为空气的内能,因此它的机械能越来越小,所以在 A点时机械能最大,故正确; 位于最高点 B 时,虽然它在竖直方向上速度为 0,但是水平方向上速度不为 0,因此动能不为零,故错误; 从 A到 B,网球的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从 B 到 C,网球的高度减小

    40、,重力势能减小,故正确。 15 下 FA = FB 【详解】 (1)1空气是向上流动的,以流动的空气为参照物,人与空气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人是向下运动的。 (2)2A、B 同学在空中悬停,自身重力和受到空气向上的力是一对平衡力,因为 A、B 同学重力相等,所以其受到空气向上的力也相等,即 FA = FB。 16核裂变 变小 非平衡态 氢 【详解】 (1)1核裂变可以控制,核动力平台利用核裂变来获取能量。 (2)2航母在海面上漂浮,浮力等于重力,航母在行驶过程中若有一架舰载机飞离,航母的重力减小,浮力减小。 3飞机平稳起飞过程中,速度变大,飞行员处于非平衡状态。 (3)4氢的热值较大,导弹以固态

    41、氢为燃料,发射后初段飞行与一般弹道导弹无异。 17长木板 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处静止释放,测量并记录小球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运动距离;如果三次小球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运动距离不同,说明小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与速度有关 时间或小球速度改变的快慢 【分析】 (1)实验中通过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的大小来判定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探究车运动的距离可能与路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时,需要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探究车运动的距离可能与车速有关时,需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速度不同; (3)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实验中通过转换法来体现阻力的影响。 【详解】 (1)探究车运动

    42、的距离可能与路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实验中需要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通过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来得出结论,所以需要把丝绸、棉布铺在长木板上; (2) 探究车运动的距离可能与车速有关时, 需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速度不同, 所以实验步骤为: 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处静止释放,测量并记录小球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运动距离;如果三次小球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运动距离不同,说明小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与速度有关; (3)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那么可以通过比较起始速度相同的同一小球,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或运动的时间、小球速度的变化的快慢来判断阻力对物

    43、体运动的影响。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过程和科学推理过程,这一实验结果的得出方式是我们应该特别注意的,同时,实验中还用到了控制变量的方法。 180.4 米/秒 使物体所受拉力恒定不变 小车质量不变的前提下,拉力越大小车速度改变得越快 A 【详解】 (1)1 挡光片运动的速度为 A0.01m0.4m/s0.025ssvt (2)2重物 P 通过定滑轮拉动物体,由于重物 P 的重力不变,则对物体的拉力不变,物体受到的拉力是恒定的。 (3)3根据实验步骤可知,a2a1,这表明在小车的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大重物 P 的重力,对小车的拉力会变大,小车的速度的增加量越大;故结论为:在小

    44、车的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拉力越大,小车的速度改变的越快。 (4)4A制动力(阻力)越大,则汽车的运动状态改变的越快,即速度减小的快,汽车越容易停下来,故 A正确; B质量越大,汽车越难停下来,是因为质量大,惯性大,其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故 B 错误; C在阻力一定的情况下,汽车的速度越大,汽车越难停下来,故 C 错误。 故选 A。 19减小研究对象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在同一条直线上 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满足什么条件,物体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详解】 (1)1由于小卡片的质量很小,重力远小于卡片受到的拉力,所以其重力可以不考虑。 (2)2图甲中静止的研究对象转到虚线位置, 此时两个力不在

    45、同一条直线上, 松手后发现研究对象发生转动,这表明二力平衡时,这两个力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才处于静止状态。 (3)3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与物体重力大小相等时,可以观察到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与物体重力大小不相等时,可以观察到物体做变速运动,所以研究的目的是: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物体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0 乙 甲方案有摩擦力干扰,丙方案不能排除自重的影响 放在桌面的茶杯受到重力和桌面支持力,两个力方向相反且物体保持静止 【解析】 【详解】 (1)12乙法案最合理,因为甲方案有摩擦力干扰,丙方案不能排除自重的影响。 (2)3放在桌面的茶杯受到重力和

    46、桌面支持力,两个力方向相反且物体保持静止。 21若带上 12 岁以上的人,电瓶车总质量一般会明显增大,电瓶车惯性将较大,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一定速度的电瓶车质量大时,动能大,发生事故时将造成更大伤害。 头盔外部坚硬,能抵抗一定程度来自外部的力量,减小对头部的伤害。 头盔内部材料松软,发生碰撞时可增大头部的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头盔内部松软,发生碰撞时利于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起缓冲作用。 超速行驶的电瓶车在遇到紧急情况刹车时制动距离长(不易停下来) ,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答案中涉及“速度大,惯性大”不给分) 一定质量的超速行驶电瓶车因速度过大,动能会很大,发生事故时将造成更大伤害。

    47、 【详解】 若带上 12 岁以上的人,电瓶车总质量一般会明显增大,电瓶车惯性将较大,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一定速度的电瓶车质量大时,动能大,发生事故时将造成更大伤害。 头盔外部坚硬,能抵抗一定程度来自外部的力量,减小对头部的伤害。 头盔内部材料松软,发生碰撞时可增大头部的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头盔内部松软,发生碰撞时利于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起缓冲作用。 超速行驶的电瓶车在遇到紧急情况刹车时制动距离长(不易停下来) ,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一定质量的超速行驶电瓶车因速度过大,动能会很大,发生事故时将造成更大伤害。 示例:12 岁以上的人,一般质量比较大,坐上电瓶车会使车惯性较大,刹车时不

    48、容易停住,而引发交通事故;同时质量大,在速度一定时还增大了整车的动能,发生交通事故时会产生更大的危害。电瓶车如果速度过快,遇到紧急情况时刹车制动距离长,不易停下来,而引发交通事故;同时速度大,在质量一定时整车的动能会很大,发生交通事故会产生更大的危害。 22 (1)300J; (2) 【详解】 解: (1)由图乙可知,01s 内,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推力没有做功,1-3s 内,木块加速运动,由图丙可知,木块运动的距离是 1m,由图甲可知,推力的大小是 300N,推力做的功 W=Fs=300N1m=300J 在03s内推力对木块所做的功是 300J。 (2)由图乙可知,35s 内,木块匀速运动,由图甲可知,木块受到的推力是 200N,说明此时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和推力是水平方向上的一对平衡力,摩擦力等于推力等于 200N。木箱在 13s 内做加速运动,56s内做减速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与推力大小无关,物体间接触面与物体间压力不变,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则 1s3s 和 56s 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200N。在 01s 内物体没有移动,处于静止状态,摩擦力与推力相平衡,即此时摩擦力为 100N,图像如下图: 答: (1)在0 3s内推力对木块所做的功是 300J; (2)见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讲义知识点7:运动和力二(含答案))为本站会员(花***)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