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全册教案(共118页)

    • 资源ID:208676       资源大小:443.29KB        全文页数:1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全册教案(共118页)

    1、最新最新部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七年级下下语文全语文全册教案册教案 1 邓稼先邓稼先 1通过小标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学习精读方法,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受句式运用服从感情表达需要的特征。 4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第第 1 课时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 导语: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民饱受欺凌,经过奋起抗争,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这是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胜利!他们傲骨铮铮,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孙

    2、中山、毛泽东、钱学森这些划时代的“巨星”光耀中外。有一颗“巨星”,也许是被“两弹”的蘑菇云遮没了光辉,也许是“一星”的光亮过于璀璨,他反而鲜为人知,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杨振宁走近邓稼先,认识邓稼先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梳理字词,了解背景 1字音字形。 选聘(p n) 元勋(xn) 邓稼先(ji ) 至死不懈(xi ) 鞠躬尽瘁(cua ) 无垠(y n) 奠基(di n) 彷徨(hu ng) 鲜为人知(xin) 锋芒毕露(l ) 2重点词语。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元勋:立大功的人(多指开创性事业中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

    3、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界限分明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层,重复;穷,穷尽。 3文体介绍。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 4相关人物背景介绍。 邓稼先(19241986)中国核物

    4、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他自 1958 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 1967 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20 世纪 70 年代初以来,在组织、领导、规划新的核武器工作方面,他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是中国核武器理论杰出

    5、的奠基者。 5作者简介。 杨振宁 安徽省合肥人,西南联大毕业、后赴美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57 年和李政道合作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贡献得到极高评价, 被认为是物理学上的里程碑之一。他以曾经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为傲,那年他们在接受诺贝尔奖奖金的时候, 由他代表致辞, 最后一段, 他说: “我深深察觉到一桩事实, 这就是: 在广义上说,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既是双方和谐的产物,又是双方冲突的产物,我愿意说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又专心致于现代科学。” 目标导学二: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1有人说,这是一篇至情文,作者的感情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

    6、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明确:表现在作者对中华民族的至情,对有着 50 年友谊的老朋友的至情。如第一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第二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第三部分第九、十自然段,第四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第五部分第五自然段以及第六部分。这些语段都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的崇敬、赞扬、怀念之情。 2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读出满堂“诗情”:读中国百年屈辱,读出满腔悲愤;读中国巨人站起来,读出扬眉吐气;读中国爆炸“两弹”,读出欢欣鼓舞;读作者对稼先的评价,读出热情赞美;读作者读信后“感情震荡”“热泪满眶”,读出为民族自豪、为朋友骄傲的真情;读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 ,读出苍凉悲壮;男生

    7、齐读“五四”时期的中国男儿 ,读出壮怀激烈;女生齐读永恒的骄傲 ,读出深切怀念。 目标导学三:整体感知,把握人物形象 1速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每个小标题下的具体内容,并思考:这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明确:第一个标题: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 第二个标题: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 第三个标题: 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 揭示出他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第四个标题:作者为邓稼先领导科研人员独立设计“两弹”获得成功感到骄傲。 第五个标题: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第六个标题:对邓稼先

    8、的总的评价。 联系:第一个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个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 延伸和扩展。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度,写出了邓稼先贡献之大,这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六个部分各有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 2课文写了哪些事例?通过这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明确: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

    9、。1958 年奉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1985年重病期间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1971 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勇敢、公正无私。一封短短的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朴实。1982 年,“我不能走”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 总结: 邓稼先是一位才华出众、 意志坚强、 信念坚定、 敬业爱国、 人格“纯正”的科学家。 课堂小结: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

    10、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纯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 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 诗歌、 电报、 书信等内容, 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这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板书设计 邓稼先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创设背景) “两弹”元勋总述生平事迹 (总)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忠厚平实 民族感情?友情?严谨求实 “我不能走”默默奉献 (分) 永恒的骄傲无比赞颂 (总) 第第 2 课时课时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邓稼先在国难面前,克服重

    11、重困难,毫不犹豫地以身许国,却鲜为人知,默默无闻,他是忠义之大者!下面让我们继续感悟这一伟大人物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再读课文,探究写法 1文章在介绍邓稼先时,用了大量文字写中国的近代史,这种写法比较新奇。 提问:谁能说说作者为好友立传,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呢。 明确: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而且开篇即用邓稼先的“巨大贡献”与“鲜为人知”进行对比,既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用真实的笔触,突出了邓稼先的

    12、伟大人格,开启了下文。 2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研制“两弹”的过程和巨大贡献上,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做详细介绍? 明确:按照常理,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两弹一星”功勋的获得者,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对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上。现在这样写,原因在于: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 何况自己与邓稼先阔别二十余年, 对邓稼先的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了解太多,这样可以扬长避短;再者,邓稼先是自己 50 年的朋友,写朋友,自然包含着对老朋友不尽的思念,对朋友的认同钦佩;同

    13、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作者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 3默读第三部分。思考作者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并说说邓稼先的性格特点。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了对比: 职务 功劳 相当 学术水平 国籍 文 化 背 景 不同 性格 奥本海默:锋芒毕露 善于辞令 复杂的人 邓稼先:最不引人注目 忠厚平实 “纯” 明确: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有烘托作用。奥本海默出类拔萃,是美国一流核物理专家,在世界早有声望。此处对比,不仅说明邓稼先的贡献与奥本海默齐名,还比他多了很多优秀品质。旨在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邓稼先的人格魅力,更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坚毅和奉献精神, 从而自然而然地得出

    14、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目标导学二:品味语言,体会表达效果 1朗读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1)朗读吊古战场文的译文。 译文如下:广大呀,广大呀!旷野无边无际,辽远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环绕,群山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 寒风悲号, 日色昏黄。 飞蓬折断, 百草枯死, 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野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2)理解“粗估参数的时候和稳健的判

    15、断”这组排比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 这组排比句说明了搞原子弹工程既要有物理直觉, 又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也透露出作者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深情。 (3)说说在戈壁滩上搞核武器试验有哪些困难。这些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渲染了工作环境的恶劣, 衬托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中国核科学家们坚强的意志、 坚定的信念,表明中国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是在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后才取得的。 (4)结尾处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有什么作用? 明确:说明邓稼先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儿,他有着为祖国而献身的崇高的精神品质;同时, 将他对民族的贡献放在了特殊

    16、的历史背景中,这又与在历史的背景中推出邓稼先的第一部分相呼应。 【学法指导】 句式多变,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句式排列整齐,往往造成一股气势,令读者印象深刻。 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 形成一种交错美。 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 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用,有特殊的表达效果。2.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 明确: 句式整齐, 例如第一部分, 举了 1898 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 又如第二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又如,第五部分“粗估参

    17、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稳健的判断”,句式也比较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例如第三部分中,第四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和短句就交错使用。 目标导学三:揣摩语言,体会深刻含义 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 明确: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有着根本的不同。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将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

    18、,人们绝对相信他”,他把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向前)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这两句话流露出作者对老朋友的崇敬与赞扬之情。 2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 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明确: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这两句话总写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课堂小结:这是一篇优秀的人物传记。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在历史视野和全球视野上,将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进行全方位的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祖国、

    19、对民族的伟大贡献。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多处运用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在句式的选择上,长短句结合,使文章生动感人。 三、板书设计 运用小标题条理清楚 内容分明 对比鲜明突出伟大的人格 取材精练四个生活片段 句式多变排比句、长短句 可取之处 1.课堂中,落实了对字词等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强化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及对作者思路的理解。 2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品味及鉴赏能力。 3让学生与文本深入对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4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不足之处 1.对于散文传记这种文体,学生刚接触,不容易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而第 1 课时的节奏过快,不利于学生

    20、的理解。 2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一味地用看似自主的学习方式去学习,他们还需要引导,要从基础入手,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语文的趣味。 2 说和做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1理解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3品味文中的诗意语言,揣摩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4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敢说敢做、说做合一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第第 1 课时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的片段。 同学们,大家知道是谁在演讲,在呐喊吗?闻一多!看了短片,你的心,你的情感会有什么变化?(热血沸腾,感情澎湃,激动人心。我们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

    21、面对凶残的敌人,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你们见过真正的闻一多吗?想不想见?不过见到他是不可能了, 因为他早在我们出生前就由于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被国民党杀害了,幸运的是我们能看到他的画像。请大家看课本中的插图,从中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的哪些特点?(不爱修饰,把时间用到了研究上。目光坚毅,说明他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为了祖国, 他像红烛一样燃烧自己)对画像的解读是感性的,我们还是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的高足臧克家写的文章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来进一步了解闻一多先生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了解人物 1闻一多先生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

    22、民主战士。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家庭。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参加了“五四运动”。1922 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 年 5 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3 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愤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6 年 7 月 15 日被特务暗杀。 2作者臧克家简介。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是闻一多的学生,忠诚的爱国主义者。1932 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首老马成名。1933 年 9 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 。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

    23、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 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把握人物形象 1从整体上看,课文可以分为两部分,应该如何分呢?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第一部分(17 段)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 段)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 2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这两句话起什么作用?这两句话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品质? 明确:领起本部分,表现闻一多先生“做”的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对比的写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态度、言行一致的人格和谦虚谨慎的美德。

    24、 3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围绕这两个方面各写了哪几件事?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品质? 明确: 内容 特征 材料 品质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 “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 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锲而不舍、沥尽心血、严谨治学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 “说”了就“做” 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勇敢无畏、不怕牺牲、言行一致 点拨: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闻一多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

    25、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目标导学三:品味细节描写,分析表达方式 1本文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先生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示例:(1)“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精神。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3)抓住闻一多先生“演讲”中最“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以及“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2除了描写以外,议论在本文的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明确: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作者实际上是以议

    26、论来结构文章的。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课堂小结: 生命的尺度和价值不在于它的长短, 而在于如何运用它。 生得其时, 死得其所,是生命的最佳状态。把个人的生命融入国家、民族的正义大潮中,是生命价值的最高体现。基于此,闻一多先生的生命是无价的。

    27、追寻闻一多先生的足迹,则是我们的使命。 三、板书设计 闻一多学者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 革命家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说了就做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第第 2 课时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全文虽只有一千多字,但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抒情性议论,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这节课我们来重点分析这篇文章的语言。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品味语句,体会表达妙处 1先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再讲一讲喜欢的理由。 2教师提出如下语句让学生讨论并体会其表达

    28、效果。 (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明确:语句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于感情,表达了对闻一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明确: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 20 世纪 20 年代末起,闻一多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力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1930 年到 1932 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明确:“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作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4)深

    29、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明确:“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灯火相伴,本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却乐在其中,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四壁”出自闻一多诗静夜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深夜潜心研究的怡然自适,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明确: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意思相近, 都是说闻一多用心极专极深, 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使他分心。引用别人所称“何妨一下楼主人”,更是说明他用心之专。 目标导学二:合作交流,感受语言特点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

    30、对文本的理解,学习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可作相应的朗读指导,如对语调、语速、语势、语气的把握与表现。 2在朗读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说本文的语言特点。 明确: (1)生动形象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 点拨: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一词,这就包含了比喻义,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 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 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 而是热情的称赞了。 (2)精练含蓄 比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 作为学者部分的“说”有哪几种含义?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

    31、做了也不一定说。 点拨:这两句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者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点拨:这两句中的“说”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作为革命家部分的“说”有什么含义?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他“说”了就“做”。 点拨: 这几句中的“说”是对革命的宣传和动员, 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 这部分的“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斗争精神、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品德。 (3)富于感情 本文的叙述、描写抒情化,

    32、令人很难分清哪些是记叙,哪些是抒情。例如,“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说它是记叙未尝不可,但洋溢着赞美之情。 又如,“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显然是描写,但颂扬、景仰之情也呼之欲出。又如,“饭,几乎忘记了吃”,本来是极平常的一句赞语,但紧接着跟上一句“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形成了对比,意蕴就丰富多了。 (4)富于音乐美 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 如“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警报迭起,形势紧张”等。这些词语结构整齐,有节奏感。 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如一开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33、就是对句,又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动不想,无声无闻”“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还有末段的“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的是更为整齐的对偶句。这些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目标导学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朗读闻一多的红烛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原文见光盘素材) 点拨: 红烛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剖白,诗中概括了诗集所表现的对祖国前途的执着追求和献身于祖国的伟大抱负。诗人将自己比作红烛,要用那微弱的光和热来照亮险恶的前途,去烧破世人的迷梦,捣毁禁锢着人们灵魂的监狱,为人间培养出慰藉的花和快乐的果。 2

    34、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对你有什么指导意义?其实, 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请你说说关于言和行的成语或名言,并选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 示例: 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大丈夫敢作敢当;言出必行;言必信,行必果;不要做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课堂小结: 一多画像这样写道:“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闻一多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于一身,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中年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首做狮子吼的民主战士。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了为民主、为新中国而战斗的前线。他严

    35、谨的治学精神和疾恶如仇、为祖国安危而英勇献身的凛然正气与高尚风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闻一多先生曾经说过:“生命的量至多不过百年,他的质却可以无限度地往高深醇美的境域发展, 生命的艺术化便是生命达到高深醇美的唯一方法。 ”让我们永远称颂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三、板书设计 诗化的语言生动形象 精练含蓄 富于感情 富于音乐美 可取之处 1.对“说”和“做”这两个字的理解适当地穿插了一些相关的背景介绍,帮助了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本课可讲的内容比较多,要有一定的取舍,面面俱到学生反而抓不住重点,所以将重点放在了细节描写和诗化的语言的品析上。 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文章的

    36、理解还不错,能读懂文章,而且大部分学生领悟能力较强,其实在这过程中,还可以再深入引导学生对闻一多先生品格的精髓进行深入理解。而我把侧重点放在学生在当今社会应如何把闻一多先生的精神传承下去,将对文本的深入分析集中到第二课时。在今后的教学中,会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更灵活地安排授课内容,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有最大的收获。 3 回忆鲁迅先生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节选) 1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用撷取生活细节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对杰出人物的爱戴与敬仰之情。 一、导入新课 1问: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 (学生自由回答) 2出示鲁迅先生的自嘲和自题小像

    37、两首诗,导入教学。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自嘲(鲁迅)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自题小像(鲁迅) 人们把这些诗句看作是鲁迅先生自己品质的真实写照。 这些诗充分体现了他对待敌人永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对进步青年和人民大众的热爱,对国家和民族的献身精神。 提起鲁迅,人们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因此,在一些人的心

    38、目中,鲁迅是严厉的、尖锐的,甚至是可怕的。 其实, 这是人们对他的误解。 这只是鲁迅先生性格特征的一个方面, 即“横眉冷对千夫指”这一方面,但这不是他的全部。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十分关心、爱护进步青年,著名的“左联”五烈士, 还有文学家唐弢等都受到他的帮助。 因此, 他的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中的一部分。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感受鲁迅。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速读课文,概括内容 1了解作者以及鲁迅。 (课前搜集相关资料,组内交流,自主了解相关内容) (1)鲁迅生平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

    39、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 彷徨 、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热风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等。 (2)作者生平简介。 萧红,1911 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1930 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1932 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1934 年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 年病逝于香港九龙。主要作品: 生死场 马伯乐 呼兰河传 小城三月 。 (3)写作背景。 1934 年 11 月,萧红、萧军与作家张梅林离开青岛抵达上海。在上海,萧红、萧军经常到鲁迅家做客,向鲁迅请教。鲁迅特意将两人介绍给茅

    40、盾、聂绀弩、叶紫、胡风等左翼作家。这些人后来都成为萧红的好朋友,对她的创作和生活产生一定影响。鲁迅和许广平不但在创作上指点他们, 还十分关心他们的生活。 不久, 萧红、 萧军、 叶紫在鲁迅的支持下结成“奴隶社”。 2读完本文,鲁迅先生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明确:可敬的长者,可亲的父亲。有血有肉的伟人,幽默风趣的智者。 3.本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小事?请给每一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可以用文中的语句,也可自己概括),看看谁的小标题更恰当。学生思考、自拟标题、分组讨论并概括。 教师点拨:共有十五件小事。小标题可以概括为:1.明朗的笑;2.走路的姿态;3.深夜交谈;4.饮食爱好;5.待人风趣;

    41、6.会心的笑;7.谈青年来信;8.处理校样随便;9.工作忙碌;10.看电影;11.别样的休息;12.日常起居;13.吃鱼丸;14.亲自包书;15.忘我工作。 4文中寄寓了萧红对鲁迅怎样的情感? 明确:虽然本文看似杂乱,但有一个情感上的线索。全文除了许广平先生的一句极为朴实的感叹, 没有一个地方有直接的赞美, 却处处透露出对鲁迅先生的爱戴、 赞美和景仰。 同样的,没有一个“悲”字,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沉重的悲伤。 目标导学二:认真默读,把握鲁迅形象 本文这些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往常不同的鲁迅, 文中的鲁迅先生有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 分析每一件事情表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

    42、性格特征? 点拨:鲁迅先生明朗的笑。真诚,乐观开朗、平易近人。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一往直前、义无反顾的果敢精神。 鲁迅先生和夫人热情留客,包车送客人。热情、真诚。 鲁迅先生喜欢吃北方饭。刚硬的性格。 我在鲁迅先生家包饺子、韭菜合子、荷叶饼,得到先生的赞成。对妻子敬重与依赖,对小辈的体恤。 鲁迅先生与作者开玩笑。幽默。 鲁迅先生深恶痛绝写字草率,但仍认真展读每封青年的信。对待青年的赤诚之心。 鲁迅先生对原稿与校稿不珍惜。淡泊名利。 鲁迅先生的夫人许先生很忙但是愉快。家庭和谐。 鲁迅先生夜里去看电影坐车时的谦让。礼让,表现对他人、对亲人的爱。 鲁迅先生以翻一翻书的方式当作休息。对时间的珍惜。 鲁

    43、迅先生陪客人到深夜。待人热情、耐心。 鲁迅先生在深夜工作,直到人家都起来了才睡下。抓紧一切时间工作。 鲁迅先生检查海婴的丸子。尊重孩子,做事认真,深入实际。 鲁迅先生包纸包很细致。做事严肃认真。 鲁迅先生生病了,但工作不止。工作的投入。不顾身体健康忘我工作。 目标导学三:精读课文,品味细节 本文有许多让人感动的细节。请找出你认为最受感动或最受启发的细节或语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并从中得到启发。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点拨: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严

    44、厉的鲁迅形象形成了鲜明对照。 (2)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点拨:“抓”“扣”“伸”,这几个动词,形神兼备地描绘出鲁迅的习惯性动作,体现出鲁迅敏捷果敢、一往直前的性格特点。 (3)一点钟以后,送我(还有别的朋友)出来的是许先生,外边下着小雨,弄堂里灯光全然灭掉了,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点拨: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待人的热诚与周到。 (4)以后我们又做过韭菜合子,又做过荷叶饼,我一提议,鲁迅先生必然赞成,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点拨:鲁迅先生虽然胃不好,但对萧红亲

    45、手做的点心,就算做得不好,鲁迅先生还是在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言辞间自然地流露出对妻子的敬重与爱意,还有对小辈的体恤。 (5)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点拨:萧红受着鲁迅爽朗的笑声的感染,学会用好心情回报鲁迅,这一句话充满着温馨、和谐和其乐融融。 (6)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点拨:鲁迅先生虽然深恶痛绝写字草率,但不怕花工夫,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让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待青年的赤诚之心。 (7)全楼

    46、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点拨:感受到鲁迅先生工作的投入,废寝忘食。 目标导学四:把握写法,感悟妙处 1合作交流,理解这篇文章成为描写鲁迅先生的经典文章的原因。 据说当年有位友人看了萧红的这篇文章后,不屑地评价说:“这也值得写?这有什么好写的?”但就是这样一篇片段之间没有太强的逻辑关系,甚至略显琐碎的文字,却成为描写鲁迅先生的经典文章。你喜欢这样的写法吗?小组讨论,然后说说你的理由。 点拨:喜欢。本文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表现人物性格,作

    47、者看似随意,但倾注满腔真挚, 善用细节等生活琐事勾勒出真实的人物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些生活场景体现了鲁迅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一改人们心目中“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让人觉得可亲可敬,让我们明白了写文章必须有真情实感。 2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其他的什么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作用一样吗? 明确:还写了“我”(作者萧红)、海婴、许广平。写他们的作用,是从侧面烘托鲁迅,起到烘云托月的表达效果。写“我”的亲见、亲闻,一是使所叙之事更为真实,二是使情感的抒发更有感人的力量(抒情的张力)。写海婴,主要是通过海婴的年

    48、幼无知,童言无忌,从侧面表现鲁迅对孩子的慈爱。写许广平主要通过她的言行,衬托鲁迅先生的辛劳、乐观、坚强。 课堂小结:同学们,这篇散文通过对鲁迅先生一些生活细节的描述,让人感受到真实、富有人情味、生活化的鲁迅形象,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希望大家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表现人物性格,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待客,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三、板书设计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生活琐事 真实、富有人情味、生活化的鲁迅形象 细节描写 热爱和怀念之情 可取之处 1.课堂教学能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梳理内容。 2重视个性化阅读,兼顾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

    49、,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不同的阅读感受。 不足之处 只有一个课时,内容较多,学生的掌握有限。且在内容理解板块用了过多的时间,以致后面写法方面的探究分析不够。 4 孙权劝学孙权劝学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成语。 2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3分析人物对话,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4认识开卷有益的道理,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一、导入新课 三国鼎立时期,英雄辈出,刘备、曹操、孙权可谓水火不容,但是,曹操曾经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能让对手如此赞叹,可见孙权非同一般。孙权手下有员大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

    50、卓著,深受孙权信赖。可是他就是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现在孙权又来劝说了,今天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孙权劝学 。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读译课文,理解文义 1作者作品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62 年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2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和通假字。 卿(qng) 岂(q) 涉猎(sh ) 孰(sh ) 遂(su ) (2)读出节奏,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全册教案(共118页))为本站会员(花***)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