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2新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教案(共8课)

    • 资源ID:209108       资源大小:42.09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新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教案(共8课)

    1、1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太阳、地球和月球 本单元的主题是研究日、地、月三个天体的基本特征及相互关系。本单元将通过观察活动、模拟实验、查阅资料、制作海报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三个天体的特点,了解它们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 本单元共 8 课,大致分为 3 个部分。 第 1 课“仰望天空”是单元的起始课,让学生初步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学会利用维恩图归纳两者的相同与不同。 第 23 课“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和“影子的秘密”, 主要是了解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以及基本的光影关系。 第 47 课“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球地球的卫星”“地球的形状”与“地球水的星球”将引导学生认识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特

    2、征,逐步建立日、地、月之间的联系。 第 8 课“太阳、月球和地球”是单元小结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地球的主题海报,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地球的信息。在展示和交流环节中,各小组互相学习,获得更多有关地球的知识,并对地球家园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和思考。 太阳、地球和月球是大多数学生了解最多的天体,学生通过日常观察、课外阅读等途径对三个天体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在 2 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球家园、太阳的位置和方向、观察月相等内容。在本单元,他们将了解到三个天体的更多特征以及三个天体的运动所引起的简单自然现象和规律。 1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建立模拟实验和宇宙天体的联系。类比,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

    3、种属性, 推测出与之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方法。 面对庞大、 遥远、 难以观测的宇宙天体,学生可以先利用身边熟悉的物品建立模型,来探究天体的奥秘。例如,模拟月食实验中,先分别用乒乓球和正方体小木块模拟地球,再结合现实生活经历类比推测出合理的地球形状。 2搭建合理的脚手架,建构科学概念。3 年级学生对于太阳、地球和月球等天体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认知,但是这些科学认知不是系统地建构到学生头脑中的,而是以孤立或碎片的形式直接植入的。所以教师应该在零散的知识和科学概念之间搭建一个合理的脚手架,帮助学生完成科学概念的构建。例如,推测环形山的成因时,教师可以提供信息脚手架,提前让学生查找资料调查环形山

    4、的背景;在研究环形山的“陨石撞击说”时,教师可以提供实验脚手架,并确保提供的材料尽可能贴近真实情况。 第第 1 1 课课 仰望天空仰望天空 【教学目标】 2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 2.知道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各不相同。 3.知道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不同。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对比图片的方式,收集、加工太阳和月球的信息。 2.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模拟实验的方式去探索宇宙空间问题。 3.能利用维恩图整理信息,比较两个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科学态度目标 1.对天空产生好奇心,乐于探索星空。 2.乐于陈述自己已有的认知,善于倾

    5、听与接纳别人的观点,达成共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和意识到太阳和月球是我们生存的天体环境的一部分,太阳和月球与地球朝夕相伴,对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有很大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太阳和月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难点能通过比较照片、模拟实验等方式进行观察探究,能利用维恩图来整理完善知识。 【教学准备】 学生圆形纸筒、大圆纸片(代表太阳)、小圆纸片(代表月球)、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教学课件、太阳和月球的实景图。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太阳和月球的实景图。)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白天时常会看到耀眼的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球。 2.提问:在

    6、 2 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太阳和月球的一些知识,关于太阳和月球,我们都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预设: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每天东升西落。太阳是恒星,能发光发热;月球是卫星,围绕地球运动)(教学提示:指导学生使用维恩图,并用关键词进行记录。) 3.揭题:同学们对太阳和月球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就仰望天空,进一步认识天空中的太阳和月球。(板书:仰望天空) 设计意图聚焦问题“关于太阳和月球,我们都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既对学生的前认知进行调查,也引入了本课的学习任务认识太阳和月球。维恩图是整理信息的重3 要思维工具,指导学生使用维恩图能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7、、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 1.过渡:(教学提示:组织学生交流分享他们关于太阳和月球的认识。)刚才同学们通过分享又了解了很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现在请大家观察老师出示的两组照片。(教学提示:出示教材 P43 图片。) 2.提问:在第一组照片中,太阳和月球都有光吗?(预设:两者都有光。)太阳的光和月球的光有什么不同?(预设:太阳是自身发光,而月球本身不发光,是反射的太阳光。) 3.追问:第二组照片展示的是太阳和月球的表面,你们发现了什么?(预设:太阳表面能看到太阳黑子,月球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4.讲解:太阳表面的太阳黑子之所以是暗黑色的,是因为该区域比周围区域的温度低了

    8、上千度,因而其颜色比周围要暗。月球表面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圆形凹坑,被称为“环形山”。环形山有单个的,有几个叠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5.小结:(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及时把新发现更新在维恩图中。)根据之前的观察,我们可以归纳出太阳和月球的一些特征:太阳、月球都是球体;太阳的温度很高,能发光发热,表面有太阳黑子;月球自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发亮,表面有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维恩图对太阳和月球的相同与不同进行归纳总结,能帮助他们及时梳理已有认知,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乐于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探索二: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太阳、月球的大小 1.提问:大家都知道太阳实际上比月球

    9、大很多,但为什么两者看上去差不多大小呢?(预设:因为距离地球的远近不同。太阳距离地球远,看起来较小;月球距离地球近,所以看起来和太阳差不多大。) 2.过渡:为了验证大家的想法,接下来我们就通过模拟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3.追问:(教学提示:出示圆形纸筒、大圆纸片、小圆纸片。)大家能推测一下这三样物品分别模拟的是什么吗?(预设:圆形纸筒模拟地球上人的观察视角,大圆纸片模拟太阳,小圆纸片模拟月球。) 4.布置任务:请同学们分组进行模拟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设计意图模拟实验是天体学习中的重要方式,也是科学家研究宇宙问题的重要方法。通过模拟实验,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太阳和月球看上去差不多大小的原因。

    10、三、拓展与小结 1.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太阳是一颗恒星,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自身不发光,能反射太阳光;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形态各不4 相同;太阳和月球实际大小不同,但从地球上看二者可视大小相似,是因为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不同。 2.拓展: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 设计意图本课是单元的起始课,为后面的课程内容奠定基础。拓展环节要求学生课后了解更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有利于后面学习的展开。 【教学后记】 第第 2 2 课课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

    11、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2.知道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 3.知道太阳位置的变化会引起物体影子的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制作简易日晷的方法。 2.能根据观察记录纸,实事求是地分析一天之中影子的变化规律。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参与小组活动,主动承担小组任务,学会与他人合作。 2.在实验观察中感受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对科学观察活动保持较高的兴趣,积极投入到长时间的观察记录中。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古时候人们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和自然规律, 设计计量时间仪器, 从而方便生活的过程。 2.体会技术发展对认知自然规律的推进作用。 【教学重难点】

    12、 重点知道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5 难点进行长时间规范地观察记录,研讨分析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太阳位置变化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纸板、观察记录纸、小短杆、指南针、记号笔、直尺、小组讨论记录单、手电筒。 教师教学课件、日晷的相关资料、简易日晷制作和使用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引入: (教学提示: 出示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图片。 )太阳是地球的光源, 为我们送来光和热。阳光下,物体会产生影子。那么在一天之中,影子有什么变化规律呢?(预设: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照射方向相反。) 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观察活动来探究阳光下

    13、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板书: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设计意图学生对影子并不陌生,通过出示图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影子变化规律的主动性。 二、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了解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1.过渡:大家知道该怎么记录物体的影子吗?(预设:可以通过制作简易日晷来观察记录。) 2.讲解:(教学提示:出示日晷的图片、文字资料。)日晷是我国古代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是我国古人根据日影的变化规律制造出来的。我们可以以此为原型,制作一个简易的日晷,帮助我们探究影子的变化规律。 3.提问: 那你们知道该怎样制作一个简易日晷吗?(教学提示: 播放视频并讲解制作和使用简

    14、易日晷的方法。) 4.活动: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制作简易日晷,并使用简易日晷记录日影变化,完成活动帮助卡。 5.交流:(教学提示:课件展示观察记录纸上的日影记录。)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影子的变化规律。(预设:一天中的影子早晚最长,中午最短;一天中的影子由长变短,再变长;一天中,影子像时钟一样转动;一天中,影子的方向会由西到北,再到东。) 6.小结:根据观察记录,我们发现,一天中影子长度由长变短,再变长;影子方向由西到北,再到东。 探索二:了解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变化 1.提问:根据观察记录,我们知道了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那么根据影子的变化规律,同学们能说说太阳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吗?(预设:太

    15、阳的高度变化是由低到高,再到低;方向6 变化是由东到南,再到西。)让我们再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 2.布置任务:现在请大家分组进行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和使用简易日晷,帮助学生认识影子变化的规律,了解影子变化与太阳位置变化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坚持记录的习惯,同时也能了解和体会中国古人利用自然规律来方便生产、生活的伟大智慧。 三、拓展与小结 1.拓展:下面请大家通过视频来认识一下真正的日晷。(教学提示:播放介绍日晷的视频。) 2.提问: 视频中的日晷与我们制作的简易日晷有什么不同之处?(预设: 视频中的日晷是斜着摆放的;晷面上面标着十二个时辰)

    16、3.小结:古人根据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反复验证改进,最终才制成了计时更为准确的日晷。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然规律能够为我们所用,但需要我们耐心观察、不断发现与创新运用。指导学生对比简易日晷与真实日晷的不同之处,能让学生明白技术的发展是逐步跟进,而不是一步到位的。 【教学后记】 第第 3 3 课课 影子的秘密影子的秘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2.知道光源、阻挡物和屏(呈现影子的平面)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3.知道光源和阻挡物的变化会导致影子的变化(包括方向、形状、大小和长短)。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光和影的实验研

    17、究影子的形成,并耐心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情况。 2.能根据实验发现,实事求是地分析光源、阻挡物和影子三者之间的关系。 3.能掌握模仿和创作不同手影的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 1.分工合作,乐于参与,具有探索“影子的秘密”的兴趣。 2.积极寻找改变影子的方法,体会创作手影带来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7 1.了解影子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2.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光影的世界里,人们对光影规律有各种各样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总结出影子形成和变化的条件。 难点通过实验和游戏等活动,理解影子产生的三个条件和影响影子变化的因素。 【教学准备】 学生手电筒、木圆柱、学生活动手册

    18、。 教师教学课件、手影游戏视频。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雪地上树木影子的图片。)在上一课,我们已经观察并了解到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 影子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呢?(预设: 影子的变化是太阳位置的变化导致的。 ) 2.揭题:我们知道了影子的变化规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影子产生和变化的原因,了解影子的秘密。(板书:影子的秘密)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回顾前一课的知识,由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引入,展开对影子产生和变化原因的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也有助于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产生影子 1.提问:(教学提示:展示并分发实验用的手电筒和木圆柱。)你们

    19、知道这两种物品分别模拟的是什么?它们对影子的产生起了什么作用?(预设:手电筒是光源,木圆柱是阻挡物。) 2.活动: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用手电筒快速照出木圆柱的影子,并且注意提醒学生不要把手电筒对着眼睛照射。 3.追问:同学们在实验中都能照出木圆柱的影子,请大家描述影子是怎样产生的。(预设:手电筒发出光,照射到桌面上。 木圆柱挡住了一部分的光,这时光照不到的地方是暗的,就是木圆柱的影子。)大家能根据实验概括一下影子产生的条件有哪些吗?(预设:光源、不透明阻挡物、屏。) 探索二:让影子发生变化 1.过渡:我们已经知道太阳下物体的影子会有变化,你能想办法让木圆柱的影子发生变化吗?(预设:可以改变影

    20、子的长短、形状和方向。) 2.交流:指导学生交流讨论,谈一谈使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预设:改变手电筒的照射角度;改变木圆柱的摆放方式;改变木圆柱与光源之间的距离。) 3.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让影子发生变化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探索三:手影游戏 8 1.过渡:影子变化的原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我们可以利用影子的变化,玩一些游戏。(教学提示:播放手影游戏视频。) 2.提问:在刚才的视频中,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预设:影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是光源和手之间的距离变化导致的;影子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是手的形状变化导致的。) 3.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手影游戏规则,组织学生开展手影游戏。(

    21、教学提示:可以让手影做得比较好的学生来教大家几个经典的、 容易学习的手影, 教师也可以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几个手影,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设计意图产生影子、让影子发生变化、手影游戏三个探索活动,在思维上是层层递进的。通过这三个活动,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通过实验探究问题的方法。 三、拓展与小结 1.小结:影子的形成需要光源、不透明阻挡物和屏,三者缺一不可,这三个条件的变化会引起影子的变化。影子形成和变化的原理,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例如皮影戏,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创作的艺术。 2.拓展:在生活中我们仰望天空,天空中有各种各样的云朵,有的像船、有的

    22、像老虎、有的像桌子,它们是天然的阻挡物,当阳光洒下的时候,云朵会在天然的屏(大地)上形成影子。例如阴天,我们就都生活在云的影子下。同学们课后可以多观察天空中的云朵。 设计意图该拓展活动鼓励学生到室外去观察云朵,感受云朵带来的影子变化,还可以让学生思考云朵的厚薄、高低、颜色变化会不会给影子带来变化。 【教学后记】 第第 4 4 课课 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一个月内,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月相、给月相图片排序、将月相图片装订成册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发现与描述月相变化规律。 2.能在教师引导下,掌握正确处理图片信息的方法。 3.能根据

    23、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与调整。 9 科学态度目标 1.对月相变化规律保持好奇心,保持观察月相的兴趣。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倾听别人观点的同时修正自己的认识。 3.乐于征求小组成员意见,尝试多种方法调整月相图片排列顺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月相变化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月相图片进行观察、 排序、 装订成册等方式,使学生对一个月内月相变化规律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 难点根据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规律给月相图片排序。 【教学准备】 学生一个月的月相图片、燕尾夹。 教师教学课件、月相变化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月相

    24、图片。 )根据图片,说一说月亮和太阳的不同点。 (预设:最明显的不同就是月亮有圆有缺,而太阳没有。) 2.讲解:大家都知道月有阴晴圆缺,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亮这种圆缺变化的情况,月亮在圆缺变化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作月相。 3.追问:(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充分表达。 )通过以前的学习和日常的观察,大家能说说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预设:月相每天都不一样,月缺的情况比较多,农历每月的月中会出现圆月。) 4.揭题:这节课我们来探索月相变化的规律。(板书:月相变化的规律)设计意图月相变化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容易观察到的现象,通过提问“月相变化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25、同时也引出本课的探究问题。 二、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了解更多的月相 1.活动: 分发一个月内的月相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的月相。 (教学提示:要给学生比较充足的观察时间。) 2.提问:这一个月内的月相图片中,哪些是你们曾经观察到的?哪些是你们没有观察到的?(预设:观察过圆月、凸月和残月,没有观察到新月。)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能帮助学生清晰地确认哪些是自己已经观察到的月相,哪些是没有观察到的月相,为接下来的探索活动打下基础。 10 探索二:试着给月相图片排序 1.过渡:大家现在初步了解了一个月内会出现的各种月相,其实这些月相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接下来我们要将这些月相图片按时间顺序摆放。 (

    26、教学提示:提醒学生按农历月初到月末的时间顺序排序。) 2.讲解:大家在排序的时候,可以先按照农历月初、月中、月末的时间将图片划分为三大类,明确哪些月相出现在月初,哪些出现在月中,哪些出现在月末。 3.交流:引导学生分组交流,汇总小组排序结果。 (教学提示:学生的排序可以是多样的,组内要保持良好沟通,统一即可。) 4.活动:指导各小组按照统一的方法给月相图片排序。完成后展示排序结果,小组间可以互相观摩学习,取长补短。 5.展示:展示完整且正确的月相变化图,让学生观察变化规律,并对照修正自己的排序。 设计意图给月相图片排序可以帮助学生寻找月相变化的规律。 排序完成后进行交流及修正,一方面加呆了学生

    27、对正确的月相顺序的印象,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乐于分享、善于反思的品质。 探索三:制作月相变化手册 1.活动:指导各小组按月相变化的顺序叠好一个月内的月相图片,再用燕尾夹夹住,快速翻动,观察“月相变化动画片”。 2.交流: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观察到的结果。 3.提问:在农历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预设:一个月内, 月相的变化大致是从缺到圆再到缺;农历上半月亮面偏右,农历下半月亮面偏左。) 设计意图制作“月相变化动画片”在前两个探索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月相变化连贯起来,使学生直观地看到一个月内连续的月相变化。 三、拓展与小结 1.小结:月相就是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形状。 一个

    28、月的月相变化是有规律的,从农历初一的新月开始,亮面从右边开始出现并逐渐扩大,到月中形成满月后,从右边开始由盈变亏。 2.拓展:观月时,我们可能会看到天空中有一些明亮的星星(亮星)。我国古人十分智慧地用亮星来观察和描述月球在天空中的运动变化。 3.布置任务:大家课后也可以试试,在不同时间,观察月球和它周围的亮星,看看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拓展环节引导学生课后观察月球运动,向古人学习,了解月球和天空中亮星的位置,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夭文探索的兴趣。 【教学后记】 11 第第 5 5 课课 月球月球地球的卫星地球的卫星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 2.知道月球的表面有

    29、很多环形山。 科学探究目标 1.掌握通过观察对比图片学习天文知识的方法。 2.学会查找资料、整理信息。 3.能模拟制造环形山,认识环形山的特点。 科学态度目标 1.保持探索月球秘密的好奇心和兴趣。 2.积极搜索、整理信息资料,乐于与同学分享。 3.接纳别人的观点,善于分享和敢于修正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不懈努力,人类对月球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完善。 2.认识到月球环境不适合人类居住,进而更加珍惜爱护地球环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多种方法探索月球的秘密。 难点通过多种方法探索月球的秘密并进行月球信息的整理汇报。 【教学准备】 学生托盘、细

    30、沙、大小不同的球、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教学课件、月球正面和背面的图片、关于月球的文字资料、月球与地球的运动视频、潮汐现象视频。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引入: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几十亿年来一直陪伴着地球。我们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了解到了月球的一些特点。 2.提问:(教学提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你们知道月球的哪些秘密呢?(预设:月球表面有环形山;月球上没有水、空气) 3.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月球的秘密。(板书:月球地球的卫星) 设计意图“秘密”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也可以了解学生对月球的前认知,帮助老师12 及时调整教学。 二、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借助照片,观察月球 1.

    31、过渡:由于观察条件有限,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三种学习方式来探索月球的秘密吧! 2.提问:(教学提示:出示月球正面和背面的高清照片。)借助照片,我们来近距离地观察月球。比一比月球的正面和背面,你发现了什么?(预设:月球正面有大面积黑色的区域,背面的黑色区域很少;月球背面有很多坑坑洼洼,而正面较少。) 3.讲解:月球上亮的区域是月陆,暗的区域是月海;月球表面坑坑洼洼的地形是环形山。 4.追问:我们平时肉眼观察到的都是月球的正面,而月球的背面一直看不到,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预设:学生基本上不了解,只有个别学生知道。) 5.讲解:(教学提示:播放视频。)月球自转一周与环绕地球运动一周的时间相等,两种运

    32、动的方向和速度一致,所以月球一直都是以正面对着地球,月球的背面我们就看不到了。 设计意图借助照片,观察月球,让学生对月球表面有一个完整认识。 探索二:阅读资料,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1.过渡:我们通过观察月球正面和背面的照片,了解了月球表面的特征,月球还有哪些秘密等待着我们探索呢? 2.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月球情报”资料,并整理月球小档案。 设计意图提供资料并引导学生阅读,能拓展学生的天文知识,同时能提高他们整理信息的能力。 探索三:模拟制造环形山 1.提问:我们看到在月球表面有许多环形山,这些环形山是怎么来的呢?(预设:陨石撞击形成的;火山爆发形成的。) 2.过渡:陨石撞击说是目前公认的环形山

    33、的成因,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模拟陨石撞击形成环形山。 3.追问:向学生展示模拟实验的材料(托盘、细沙、大小不同的球)。这些材料在实验中分别模拟哪些物体?(预设:用铺了细沙的托盘模拟月球表面,大小不同的球模拟陨石。) 4.布置任务:现在请大家分组进行模拟制造环形山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设计意图实验前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材料在实验中的作用, 使学生对整个实验有完整的认识。用画图的方法记录实验结果,能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 探索四:探索月球的新问题 1.指导:指导学生把对月球特征的新认识补充在本单元第 1 课的维恩图中。(预设: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同时也自转;月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是环形山和月海;月球上没

    34、有大气层,也没有液态13 水。) 2.提问:关于月球,你们还有什么关心的问题?把它们写下来。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将自己关心的、感兴趣的问题写下来,能便于了解他们心中的想法。 三、拓展与小结 1.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观察照片、阅读资料和模拟实验三种方式了解了关于月球的信息,知道了月球的更多特征,大家课下可以主动查找其他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2.拓展: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有许多方面,一个很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是潮汐。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可以使地球上的海平面升高或下降,形成有规律的涨潮和退潮。(教学提示:播放介绍潮汐现象的视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课下继续探究学习,能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习惯,丰富他们对于太阳和月

    35、球的认识。 【教学后记】 第第 6 6 课课 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形状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都是一个球体。 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收集信息证据,推理、解释和描述地球是球体的观点。 2.初步经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1.感受古人在认识地球形状过程中孜孜不倦的努力,提高科学探索的兴趣。 2.积极参与模拟实验,乐于与同学分享交流自己的实验发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技术的进步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现象,发现更多的自然规律。 2.感受自然规律的发现需要经历不懈的探索。 【教学重

    36、难点】 重点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推理、解释和描述地球是球体的观点。 难点体会人类探索未知的艰难,提高科学探索的兴趣。 14 【教学准备】 学生大球(如健身球等)、船模、手电筒、小球(如乒乓球等)、小方块、纸板、地球仪、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教学课件、麦哲伦船队环球航海图、月食图片、海上行船的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教材 P54 地球的图片。)现代科学技术发达,可以从外太空中拍摄到地球美丽的景象,从而确定地球是一个球体。然而,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2.提问: 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 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预设: 观察地平线; 实地考察。

    37、 )当时的人们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呢?(预设:古代绝大多数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3.揭题:这节课让我们来回溯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吧!(板书:地球的形状)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把聚焦问题的背景给学生铺垫好,让学生以古代人的视角进行思考。 二、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提出猜想 1.过渡: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回到古代,当我们站在大地上时,你能猜测出地球是什么形状吗?(预设:能;不能。) 2.活动:指导学生进行猜想并且分享。 3.提问:(教学提示:展示教材 P54 天圆地方的假想图。)绝大多数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为什么他们会提出这样的猜想?(预

    38、设:在古代,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撑,人们只能靠实地考察和观察天空去猜测天地的形状, 因为天空有弧度, 似乎是圆的, 大地是平的, 所以古人得出“天圆地方”的推断。) 4.过渡:肉眼观察是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观察到的现象可以作为猜想的证据。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让一部分人推测地球可能是球体,究竟是什么样的现象让人们对“天圆地方”的观点产生怀疑呢?我们继续今天的课程学习。 设计意图了解古人对地球形状的看法,能由此将学生带入古代生活,让学生体会古人没有科技力量时,探索未知的艰难。 探索二:验证猜想 1.讲解:(教学提示:展示海上行船的影像资料和月食的图片。)在海边,人们观察远方驶来的船,发现总是先看到

    39、帆顶,然后才逐渐看到船身;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总是圆形的。这些现象让人们推测地球可能是一个球体。 15 2.提问: 这节课, 我们就通过模拟这两种现象的实验, 来验证一下“地球是球体”这一猜想。(教学提示:出示模拟行船实验的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模拟的是什么?(预设:船模模拟船只,健身球模拟球形地表,桌面模拟方形地表。) 3.布置任务:现在请大家分组进行模拟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4.过渡:刚刚我们完成了模拟行船的实验,接下来我们通过模拟月食来进一步验证地球是球体的猜想。 5.提问:(教学提示:出示模拟月食的实验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模拟的是什么?(预设:手电

    40、筒模拟太阳光,乒乓球和小方块模拟不同形状的地球,白色纸板模拟月球表面。) 6.布置任务:现在请分组进行模拟实验验证猜想,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设计意图通过对两个生活现象进行模拟,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地球是球体才能解释这两种生活现象。 探索三:实践证据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海 1.过渡:虽然有现象表明地球是球体,但大多数人还是不能接受这个观点。1519 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 年后,他的船队回到了出发地。至此,人们才开始接受地球是球体的观点。 2.活动:展示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海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3.演示:利用地球仪演示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海,引导学生认真观看。 4.小结:

    41、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海是一种实际测试,这样获得的证据才让人们逐渐接受地球是球体的观点。 设计意图利用地球仪做示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麦哲伦船队的航海旅行是如何证明地球是球体的。 三、拓展与小结 小结: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人类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概过程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能让学生体会到人类探索未知的艰难,以及科技力量的发展对人们认识带来的影响。 【教学后记】 16 第第 7 7 课课 地球地球水的星球水的星球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 2.知道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

    42、类型。 3.知道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耐心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整理记录陆地和海洋的相关信息。 2.能用数格子的方法量化比较陆地和海洋的面积。 科学态度目标 1.观察细致,乐于合作,勤于思考。 2.认同以量化方法进行观察比较的科学准确性。 3.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知道水资源对于人类的意义,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体验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带领我们认识更多的地球秘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整理记录陆地和海洋的相关信息。 难点掌握使用透明计算纸计算面积的正确方法。 【

    43、教学准备】 学生地球仪、透明计算纸、世界地图(最好为等积投影地图)、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教学课件、地形地球仪。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引入:大家已经了解了太阳和月球的一些特征,这节课我们将研究地球,你们认为地球和太阳、月球相比较,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吗?(预设:地球上有水;地球上有生命;地球上有空气。) 2.揭题:(教学提示:出示教材 P56 地球图片。)从图片上看,地球就像一个“水的星球”。地球上有多少水呢?海洋面积占到地球总面积的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板书:地球水的星球) 设计意图地球上有很多海洋, 海洋面积占到地球总面积的多少呢?这些问题学生并不了解,由此可以激发学生的

    44、学习欲望,进一步探索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的多少。 17 二、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观察地球仪 1.活动:(教学提示:分发地形地球仪。)指导学生分组观察地球仪。 .提问:地球仪可以清晰地展示地球的地貌特征。通过刚才的观察,大家说说地球上有什么?(预设:地球上有海洋、陆地、山峰、江河、湖泊等。) 3.追问:(教学提示:指导学生再次观察地球仪。 )地球上有丰富的水资源,从地球仪上你可以看到哪几种类型的水域?(预设:有海洋、冰川、湖泊、河流等。) 探索二:比较陆地和海洋的面积 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世界地图。 )很多人说地球是一个“水球”,地球是一个有着丰富液态水的星球。观察世界地图,你们有办法知道地

    45、球上的海洋面积与陆地面积哪个大哪个小吗?(预设:计算不规则形状的面积对于学生来说有难度。) 2.讲解:(教学提示:出示透明计算纸。)我们可以借助透明计算纸来计算,将其覆盖在地图上,然后通过数格子的办法分别统计出海洋和陆地的格子数。 数的时候按一定的方向顺着数,超过半格记一格,不到半格不计,以打“”的形式统计陆地的格数,海洋格数=总格数-陆地格数。 3.活动:分发透明计算纸,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4.交流:各组展示本组数据,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观察地球仪与世界地图是两个学生能自主观察的沽动,能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和观察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研究兴趣。 三、拓展与小结

    46、 1.小结:这节课,我们观察了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比较了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的大小,知道了地球是一颗有着丰富液态水的星球,也知道了“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比例关系。地球上丰富的液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所以我们要保护地球,保护水资源。 2.拓展:指导学生阅读资料,体会太空探索与水的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阅读,使学生意识到水的重要性,提高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达成本课的社会与环境目标。 【教学后记】 18 第第 8 8 课课 太阳、月球和地球太阳、月球和地球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不同的主题颜色。 2.知道地球的资源十分丰富,颜色也是五彩缤纷的。 科学探究目标

    47、 1.能用比较科学的方式获取、加工、筛选、整理信息。 2.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制作海报的计划,包括海报主题、分工合作等。 3.能掌握制作主题海报的方法,更充分全面地认识地球。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分工合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在小组合作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乐于展示交流自己的观点,善于学习他人优秀的做法和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地球的资源十分丰富,适合人类的居住。认识到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围绕某一主题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地球主题海报。 难点收集和整理与地球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准备】 学生海报资料、双面胶、彩色

    48、笔、卡纸、剪刀、计算机等。 教师教学课件、示范海报及海报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引入:太阳、月球和地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之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对太阳、月球和地球有了一定的了解。 2.提问:(教学提示:出示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图片。)每个天体都有各自的特点,如果让你用不同颜色代表太阳和月球,你会选择什么颜色?(预设:太阳温度高,是个大火球,用红色;月球的光比较柔和,可以用黄色。我要给太阳涂上黄色或红色,因为太阳是火的星球,温度很高;我要给月球涂上银灰色,因为从照片来看,月球灰蒙蒙的。) 3.揭题:和太阳、月球相比,地球上有水、土壤、岩石和形态多样的动植物等。今天,我们1

    49、9 就来给地球做一张海报。(板书:太阳、月球和地球)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颜色表现对太阳和月球的认识,既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又能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给太阳和月球涂上颜色并说明原因 1.交流: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明确太阳和月球的颜色。 2.活动:指导学生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设计意图让学生给太阳和月球涂上颜色并说明原因,有利于学生表现对二者的认识,同时能方便教师进行评价。 探索二:为地球制作一张主题海报 1.过渡:地球与太阳、月球相比,十分特别,因为地球上有生命,有丰富的资源。如果我们要做一张有关地球的海报,应该用什么主题颜色呢?(预设:可以用森林的绿色、海洋的蓝色、火

    50、山的红色) 2.活动:出示海报制作流程图,引导学生阅读。 3.提问:收集和选用与地球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时,你们觉得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获取这些资料?(预设:用电脑搜索;去图书馆查资料并记录;向长辈求助) 4.讲解:收集资料的方式比较多样,大家可以自由选择。(教学提示:出示教科书 P59 的提示卡,引导学生关注收集和使用资料的要点。) 5.活动:组织学生分工合作,制作地球主题海报。(教学提示:收集资料可以设计为课前准备活动。) 6.展示:引导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并试着介绍海报所表达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主题海报进一步巩固、总结本单元内容,了解地球与太阳、月球的联系与区别。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展示


    注意事项

    本文(2022新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教案(共8课))为本站会员(花***)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