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1年广东省佛山市大沥镇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 资源ID:209246       资源大小:657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1年广东省佛山市大沥镇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1、2021 年广东省佛山市大沥镇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年广东省佛山市大沥镇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1. 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石器(石铲:翻土、石刀:收割、石磨盘:谷物加工)说明半坡原始居民( ) A. 已从事农业生产 B. 以捕鱼狩猎为主 C. 住半地穴式房屋 D. 会人工种植水稻 2. 中国历史先秦卷记载“此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此既定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郡县制 D. 分封制 3. 公元前 237 年,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秦)穆公求士遂霸西戎;孝

    2、公用商鞅之法至今强国;惠王用张仪之计逐散六国之从;昭王得范雎使秦成帝业。”李斯意在强调( ) A. 人才为秦国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B. 历代秦王都励精图治 C. 商鞅变法是秦国强大的主要原因 D. 秦灭六国是大势所趋 4. 下列史实与推论搭配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山东新泰周家庄东周墓葬出土大量铁制兵器 标志着春秋时期已经普遍使用铁器 B 商鞅变法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有利于秦国军队战斗力的提高 C 李冰父子主持修筑都江堰 发展水利工程是农业的根本保障 D 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实行德政 儒家思想确立为中国古代正统思想 A. A B. B C. C D. D 5.

    3、在睡虎地秦简田律中记载:如果下了及时的雨和谷物抽穗,应即书面报告受雨抽穗顷数,如有旱灾、暴风雨、害虫等灾害损伤了禾稼,也要报告受灾顷数。距离近的县,文书由走得快的人专程递送,距离远的县由驿站传送,在八月底以前传送。材料反映出秦朝( ) A. 灾害频发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B. 政府鼓励农业发展 C. 最早确立皇帝制度 D. 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6. 有史学家指出,它以一种温和的方式适应了当时大一统皇权构建的需要,使汉王朝摆脱了地方诸候尾大不掉的困境。文中的“它”代指的措施是( ) A. 设置丞相 B. 设置刺史 C. 盐铁官营 D. 实行推恩令 7. 三国志关于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县这一历史事件

    4、有不同记载,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为“奉天子以令诸侯”,三国志魏书毛阶传载为“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却载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表明( ) A. 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 B. 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 C. 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叙述 D. 历史真相具有模糊性 8. 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A. 开凿运河 B. 安史之乱 C. 黄巢起义 D. 靖康之变 9.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下列文学体裁的内容可用于研究( ) 人物 代表作 内容 苏轼 浣溪沙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李清照 行香子天与秋光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

    5、探金英知近重阳。 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A.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B. 民族文化交往与融合 C. 宋代都市生活的繁华 D. 民族政权并立与对峙 10. 元朝在驿道上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公文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收地。当时规定一昼夜要传递 400里。这反映了元朝( ) A. 疆域辽阔统一 B. 中央集权衰落 C. 重视科技创新 D. 海外贸易发达 11. 洪武七年,明朝颁布大明律,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其中“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等死罪条款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

    6、 ) A. 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 B. 完善了中央行政体制 C. 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 D. 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 12. 清朝时期,朝廷派驻藏大臣数员办理西藏事务,他们是清朝中央政府治藏政策的具体实施者,直接传达皇帝旨意,后遂成定制。这一举措( ) A. 消除了西藏割据势力 B. 使西藏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C. 使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D. 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理 13. 如表为在鸦片战争中牺牲的清军将领(部分)统计表,此表说明了( ) 人物 官职 牺牲地点 陈连升(土家族) 副将 广州沙角 关天培 水师提督 广州虎门 郑国鸿(回族) 总兵 浙江定海 格谦(蒙古族) 饮差大臣、两江总督 浙江镇海 陈化成

    7、 江南提督 上海吴淞 海龄(满族) 副都统 江苏镇江 A. 满政府腐败无能 B. 清军作战英勇 C. 全民族抗击入侵 D. 战争发生在内地 14. 武昌起义爆发后, 众多的地方政府不是派兵镇压革命党, 而是在短短两个月内相继宣布脱离清廷独立。立宪派代表人士也纷纷联合起来援助革命党反抗清政府。这表明( ) A. 辛亥革命群众基础广泛 B.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加深 C. 清朝的灭亡是大势所趋 D.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15. 1920年 5 月 1日,新青年纪念劳动节专刊出版。专刊发表了蔡元培“劳工神圣”的题词、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和陈独秀的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的文章。这一现象表明(

    8、 ) A. 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 B.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C. 劳工和妇女的地位得到改善 D. 知识分子逐渐关注劳工问题 16. 如图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构成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表明( ) A.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 中国共产党已走向成熟 C. 国民革命正在蓬勃开展 D. 中国革命道路发生变化 17. 川将邓锡侯之子忆抗战往事中写道:“那时候成都还有城门,四个方向的城门都有人募捐。随便哪个走哪里过,就是叫花子都要甩钱的。”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 北洋军阀横征暴敛 B. 全民支持民族抗争 C. 国民政府苛捐杂税 D. 民主革命风起云涌 18.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

    9、鲜战争记载道:“经过朝鲜战争的交手,美国不得不对中国的利益有所顾忌。比如在越南战争中,美军的轰炸机从来不敢越过北纬 17 度线轰炸北越,没有别的,它怕引起中国的反应。”这反映了( ) A. 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 越南战争中美国军队的战斗力下降 C. 抗援朝战争后美中关系发生变化 D. 中国取得了与美国同等的国际地位 19. 1957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达到 637 元,比 1952年增长 42.8%,农民的收入比 1952年增加近 30%人民平均消费水平,1957年达到 102元,比 1952年的 76 元提高 34.2%文教、卫生、科学、艺术事业也有很大发展。对材料解读准确

    10、的是:“一五计划”完成( ) A. 调整了经济比例 B. 促进了重工业发展 C. 使民生得以改善 D. 加强了基础建设 20. 据统计,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语态所占比例对比如下: 项目 1960年 1 月至 3 月 1975年 1 月至 3 月 1985年 1 月至 3 月 积极报道 0(0%) 2(2%) 51(14%) 消极报道 323(95%) 81(87%) 88(24%) 中性报道 16(5%) 10(11%) 224(62%) 这种变化基于中国政府( ) A.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争取恢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的策略 C. 实行了改革开放的国策 D. 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调整

    11、外交政策 21. 如表是广东某城市居民的年人均饮食消费品统计表(单位:千克),这说明( ) 年份 粮食 肉类 禽类 奶类 1978 123.6 19.2 1 6.5 1996 73.3 32.8 10.7 21.4 A. 民众的主食消费增加 B. 食品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 C.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 D. 由于物价上涨,人们减少了粮食消费 22. “hen in Rome(罗马),do As RomAns(罗马人)do.”是古代西方的一句俗语,中文一般翻译为“入乡随俗”。从这一俗语的最初来源来看,语境中的“do”最有可能是指( ) A. 遵守法律制度 B. 尊重各国风俗 C. 为荣誉而战

    12、 D. 信奉天主教 23. 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的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材料主要表明阿拉伯( ) A. 帝国横跨亚非 B. 文化兼容并蓄 C. 沟通东西商贸 D. 文明独具特色 24. 14 世纪的法国,包括宗教音乐经文歌都已经世俗化,作曲家们所作出的世俗音乐数量也大大超过了宗教音乐。这反映了当时法国( ) A. 君主专制统治加强 B. 法国大革命不断深入 C. 人文主义思想传播 D. 民众生活水平提高 25. 1801-1850年,英国城市住房压力巨大。19 世纪 50 年代开始,政府立法制定住房标准

    13、,市政机关直接参与住房建设经营;鼓励地产开发,通过市场满足人民的住房需求。这反映了英国( ) A. 政府大力干预经济 B. 积极应对城市化进程 C. 加速建设福利国家 D. 阶级对立的日渐加剧 26. 列宁指出:不管是一个帝国主义联盟,还是一切帝国主义强国结成一个总联盟,都不可避免地只会是前后两次战争之间的“暂时休战”。列宁的观点最有可能针对的是( ) A.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建立 B. 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D. 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27. 威廉洛克腾堡在罗斯福与新政中提到:1933年至 1938年这 6 年,标志着美国制度上的剧变,但即使是那些最打破前例的新政计

    14、划,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思想。作者旨在说明“新政”( ) A. 维护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B. 改变了自由放任经济的旧传统 C. 促进了美国制度上的变革 D.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28. “进攻是最好的防御”,这是希特勒信奉的名言。在 1942年的夏季,他发起了一场无与伦比的震惊世界的攻势。他过高估计了德军的作战能力,过低估计了苏军的力量。此次军事行动( ) A.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B. 彻底击败德国法西斯 C. 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D. 标志着欧洲战事结束 29. 来西方学者明确指出:“马歇尔计划对冷战的激化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负有更为直接的责任。”这主要是因为该计划的实施( ) A. 有利

    15、于美国联合西欧共同遏制苏联 B. 迫使苏联组织华约应对美国挑战 C. 意味着美国对苏冷战正式开始 D. 造成了两大集团对抗的世界格局 30. 如图是一幅关于“英国脱欧”的漫画。该漫画揭示出( ) A. 欧盟内部国家矛盾不可调和 B. 欧洲一体化进程遭受挫折 C. 欧洲联合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D. 区域集团化阻碍全球化发展 31. 广东,作为近代中国的风气之先之地,自鸦片战争以来,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不约而同地与“广东”联系在一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地点 名人故居 广州番禺 邓世昌故居 江门新会 梁启超故居 东莞虎门 蒋光鼐故居 惠州惠阳 叶挺故居 梅州蕉岭 谢晋

    16、元故居 材料三:广东为泰西入中国之孔道,濠镜(澳门)一区,自明代已为互市之地,自香港来属于英,白人之足迹益繁,故广东言西学最早,其民习与西人游,故不恶之,亦不畏之,故其国民之性质,有独立不羁气象者,惟广东人之最。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 根据材料一,任选两处历史遗迹,说明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 (2) 根据材料二,任选一位历史名人并为其撰写简介。列举两种了解和认识历史名人的途径。(示例:詹天佑,广东南海人。京张铁路的设计者和建造者,中国近代铁路之父。) (3) 根据材料三,简要分析得出“广东能够作为近代中国风气之先”这一结论的原因。 (4)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保护历史遗迹和历史名人故居的意义。

    17、 32. 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89 年法国人权宣言,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 林亨特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材料三:西欧六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国民生产总值统计表(单位;百万 1990 年国际元) 1952年 1967年 1975年 1983年 1991年 1999年 1215855 2433880 3213870 3836859 4672299 5403597 数据采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材料四:“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

    18、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可以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 (1) 材料一中的图 1 指的是哪次国际会议?以它为基础,形成了一战后怎样的世界新秩序?图二所示会议决定建立哪一国际组织? (2) 从内容方面来看,材料二中三个法律文献的相同点是什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三国资产阶级革命体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3) 写出 1952年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原因。概括统计表反映的经济趋势并指出导致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4) 依据材料四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能够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经济政策或相关事例两例。 (5) 历史是一门智慧之学,你认为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展史学素养,提

    19、升历史学习的能力? 33. 人口迁移是近现代史上重要的社会现象,对部分国家和地区产生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为 1500年之后世界人口大迁移示意图 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 1500万人左右,其中 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 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 2008年,移民人数达 1000万人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材料三:美国学者 ESLee 提出了系统的人口迁移理论“推拉理论”,他首次划分了影响迁移的因素,并把它分为“推力”和“拉力”两个方面,

    20、前者是消极因素,促使移民离开原居住地:后者是积极因素,吸引怀着改变生活愿望的移民迁入新的居住地。 中国人口大迁移:一场你死我活的城市战争 (1) 依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世界人口的主要迁出地及其迁出原因。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以来海外移民的特点,并分析导致中国海外移民的主要原因。 (3) 试另举一例论证材料三的观点。(材料一的内容不能再重复写,中外史实皆可)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导致人口流迁和变化的主要因素。 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 1.【答案】A【解析】距今约 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他们使用精美的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时期时代),如

    21、铲(用于翻土)、石刀(用于收割)和石磨盘(用于加工谷物),还会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主要种植粟,所以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石器(石铲:翻土、石刀:收割、石磨盘:谷物加工)说明半坡原始居民已从事农业生产。 故选:A。 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知道半坡原始居民已从事农业生产。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半坡原始居民的相关史实。 2.【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王室分封宗亲贵族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利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的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故 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

    22、 关键信息是: 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 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3.【答案】A 【解析】A.根据材料中“(秦)穆公.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鞭.至今强国;惠王用张.遂散六国之从;昭王得范.使秦成帝业”,可知材料反映了秦国统治者重用人才,使秦国走向强盛,故李斯意在强调人才为秦国发展的出了巨大贡献,故 A 选项正确。 B.材料旨在强调秦国统治者重视人才, 使秦国走向强盛, 而不是强调历代秦王都对清图治, 故 B选项错误。 C.材料旨在强调秦国统治者重视人才。而不单是强调商鞅变法是秦国强大的主要原

    23、因,故 C选项错误。 D.材料旨在强调秦国统治者重视人才,而不是秦灭六国是大势所趋,故 D 选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影响,明确秦国的强盛原因是由于商鞅变法。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影响,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4.【答案】B 【解析】A选项,商周时期主要使用石。木工具,但出现了青铜器,春秋开始使用铁器。战国时推广。春秋时期并未推广。故错误。 B选项,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故正确。 C选项

    24、,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 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 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推断不出是农业的根本保障。故错误。 D 选项,儒家思想确立为中国古代正统思想是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相关知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5.【答案】D 【解析】A.题干没有“社会矛盾激化”的信息

    25、,故 A错误; B.题干没有“政府鼓励农业”的信息说明,故 B 错误; C.该项所述与题意无关,故 C 错误; D.由题中地方及时向中央汇报受雨、抽穗顷数及受灾顷数等,说明秦朝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 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秦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对材料的解读分析。 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秦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分析概括能力。 6.【答案】D 【解析】据“它以一种温和的方式使汉王朝摆脱了地方诸候尾大不掉的困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代指的措施是实行推恩令。西汉初年,分封了许多封国,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上的豪强地主横征暴

    26、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为消除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巩固国家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重点掌握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的相关历史史实。 7.【答案】C 【解析】据材料“奉天子以令诸侯”“奉天子以令不臣”“挟天子以令诸侯”并结合所学知识

    27、可知,奉天子与挟天子反映了历史表述的不同,这是由立场不同导致的,故 C项正确; 基于唯物史观的历史评价可以做到公正客观,故 A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对同一历史事件有不同记载,不能说明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故 B 项错误; 历史真相具有客观性,而不是模糊性,故 D 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三国鼎立的形成。主要考查学生对三国志关于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县这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记载的理解分析。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材料关键信息的不同之处,“奉天子”、“挟天子”体现了作者立场的不同,对历史现象的表述语言也不同,据此即可排除其它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8.【答案】B 【解析】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

    28、“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本题考查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安史之乱的影响。 9.【答案】C 【解析】不同时期文学的表现形式不同,宋代主要是词,词是一种新题诗歌,句子有长有段,便于歌唱。宋代著名的词人有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苏轼的浣溪沙端午“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李清照的行香子天与

    29、秋光“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都描绘了宋代都市社会生活的繁华景象,因而 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宋代都市生活的繁华。题干关键信息是三个人物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宋代都市生活的繁华,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答案。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元朝在驿道上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公文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收地。当时规定一昼夜要传递 400 里。这反映了元朝疆域辽阔统一。A符合题意。B中央集权衰落,材料未涉及;C 重视科技创新

    30、,材料没有体现科技创新;D海外贸易发达,材料没有体现海外贸易发达,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元朝辽阔的疆域,解答的关键信息是“铺卒在接到紧急公文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收地。当时规定一昼夜要传递 400 里”,结合选项内容逐项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了元朝辽阔的疆域,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C 【解析】通过题干,“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等死罪条款为明律所特有,可知明朝法律严禁大臣擅权,结党乱政,这些法律条文的规定是用来加强君权,故 C符合题意。A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材料中没有涉及,与题意不符。B完善了中央行政

    31、体制,材料中没有涉及,与题意不符。D 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材料中没有涉及,与题意不符。 故选:C。 本题考查明朝君权的加强,主要有废除丞相、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通过这些措施明朝君权进一步加强。 本题以明朝君权的加强这一基础知识为主线,考查学生分析归纳史料的能力。 12.【答案】D 【解析】据题干关键信息“清朝时期,朝廷派驻藏大臣数员办理西藏事务,他们是清朝中央政府治藏政策的具体实施者,直接传达皇帝旨意,后遂成定制”并结合所学,这一举措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理,巩固了我国的西南边疆,维护了国家统一。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题干关键信息“清朝时期,朝廷派驻藏大臣数员办理

    32、西藏事务,他们是清朝中央政府治藏政策的具体实施者,直接传达皇帝旨意,后遂成定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措施。 13.【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表列举了在 1841年到 1 842 年战争中牺牲的爱国将领。根据所学可知,1841 年到 1842 年发生的战争是鸦片战争,因此表格反映的是鸦片战争中国军队顽强抵抗,表现了清军作战英勇。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以“在鸦片战争中牺牲的清军将领(部分)统计表”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鸦片战争相关知识,体会清军作战英勇的精神。 主要考查了鸦片战争相关知识,解题关键

    33、是识读表格。 14.【答案】C 【解析】1911年 10 月 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12日,起义军完全控制武汉三镇。史称“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 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武昌起义爆发后,众多的地方政府不是派兵镇压革命党,而是在短短两个月内相继宣布脱离清廷独立。立宪派代表人士也纷纷联合起来援助革命党反抗清政府。这表明清朝的灭亡是大势所趋。选项 C 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的灭亡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

    34、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的灭亡的相关史实。 15.【答案】D 【解析】1920年 5 月 1日,新青年纪念劳动节专刊出版。专刊发表了蔡元培“劳工神圣”的题词、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和陈独秀的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的文章。这一现象表明知识分子逐渐关注劳工问题。“纪念劳动节专刊”“劳工神圣”“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和陈独秀的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说明知识分子逐渐关注劳工问题,选项 ABC 无法体现,选项 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知识分子逐渐关注劳工问题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知识

    35、分子逐渐关注劳工问题的相关史实。 16.【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构成变化情况的图表中 1926年、1928年、农民党员、工人党员所占比例可知,到 1928年,农民党员所占比例超过了工人党员所占的比例,这说明共产党关注农民,这应该是井冈山时期的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影响。故题干这一变化表明中国革命道路发生变化,选项 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革命道路发生变化的相关史实。识读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革命道路发生变化的相关史实。 17.【答案】B 【解析】通过材料“募捐”排除北洋军阀

    36、横征暴敛,和国民政府苛捐杂税,排除 AC;通过材料“抗战往事”“募捐”“叫花子都要甩钱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全民族支持抗战而进行募捐得到人民支持,故 B 正确。通过材料“抗战往事”排除 D。 故选:B。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主要考查学生对全民族抗战的理解。 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抗战”去分析回答,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 18.【答案】A 【解析】据材料“经过朝鲜战争的交手,美国不得不对中国的利益有所顾忌。比如在越南战争中,美军的轰炸机从来不敢越过北纬 17 度线轰炸北越,没有别的,它怕引起中国的反应”可知,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结合所学得知:抗

    37、美援朝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证明西方侵略者靠武力征服中国的时代过去了,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保卫祖国而抵抗帝国主义者的决心和信心。 本题考查抗美援朝;识记抗美援朝的意义。 19.【答案】C 【解析】“1957 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达到 637元,比 1952 年增长 42.8%,农民的收入比 1952 年增加近30%人民平均消费水平,1957 年达到 102 元,比 1952年的 76 元提高 34.2%文教、卫生、科学、艺术事业也有很大发展。 ”反映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使工人工资、农民收入,

    38、人均消费水平均有了大幅度提高,民生得到改善。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一五计划。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本题以一五计划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能力。 20.【答案】D 【解析】从表格中不难看出,1960 年到 1985年(人民日报对美报道积极报道是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联系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中国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所以 1960 年中国对美国的积极报道没有,到 70 年代中美关系逐渐缓和,所以积极报道也逐渐增多,这是中国政府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调整外交政策。 故选:D。 本题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解答的关键信息是“1960

    39、年到 1985年(人民日报对美报道的变化”。 本题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及其影响,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1.【答案】B 【解析】 仔细观察广东某城市居民的年人均饮食消费品统计表“粮食1978年123.6”“粮食1996年73.3”,这说明民众的主食消费减少,而不是增加;A说法错误,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上升,而不是下降,C说法错误;由于物价上涨,人们减少了粮食消费说法不符合史实,D不符合题意。改革开放后不但能“吃饱”,还要讲“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肉类、禽类、奶类消费增加,食品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

    40、生活的变化的表现。自 1978年以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资供应丰富,满足人民的需要,人们衣食住行方面发生巨大变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表现和意义。 22.【答案】A 【解析】A材料中要求人们和罗马人一样的去做事,实际上就是要求人们遵守罗马的法律和制度,这是罗马法维系帝国统治的突出表现。 B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是来到罗马以后要尊重罗马的风俗,而不是尊重各国的风俗。 C材料没有体现出战争和荣誉。 D材料中涉及到的是入乡随俗,也就是日常生活规则,而不是精神信仰。 故选:A。 本

    41、题主要考查罗马法产生的作用,要求学生结合罗马法的影响和内容来分析材料。 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各种法规的及时制定和有效执行;同时还调节了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影响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尤其是对欧洲大陆的法律制度影响更为直接。 23.【答案】C 【解析】据题干关键信息“巴格达的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并结合所学,从材料可以看出巴格达城有来自当时四面八方的商品财富,反映出当时巴格达城商业贸易非常繁荣,即阿拉伯沟通了东西商贸;ABD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阿拉伯沟通

    42、东西商贸。重点掌握掌握阿拉伯沟通东西商贸的史实。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区分掌握阿拉伯沟通东西商贸的史实。 24.【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14世纪的法国,包括宗教音乐经文歌都已经世俗化,作曲家们所作出的世俗音乐数量也大大超过了宗教音乐。”可知,宗教音乐世俗化,世俗音乐得到广泛的发展,这与当时人文主义思想日益被人们接受密切相关,因此 C项符合题干要求;AD材料未体现,排除;法国大革命开始于 18 世纪,时间不符,B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的史实。解题关键是结合所学分析史料。 本题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掌握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25.【答案】B 【解

    43、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801-1850年”、“鼓励地产开发,通过市场满足人民的住房需求”可知工业革推动英国的城市化进程,造成住房紧张,政府积极应对城市化进程,B选项符合题意。政府对经济大力干预是在经济大危机之后,A选项排除。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B。 本题关键信息是“政府立法制定住房标准,市政机关直接参与住房建设经营;鼓励地产开发,通过市场满足人民的住房需求”,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工业革命的准确把握。 26.【答案】C 【解析】列宁的观点最有可能针对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

    44、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因为它是建立在战胜国瓜分战败国,强国瓜分弱国基础上的,不仅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消长和矛盾的加剧,必然导致一场新的帝国主义战争。 故选:C。 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知道列宁的观点最有可能针对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7.【答案】A 【解析】929年-1933 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为了救治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统治,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立即实行

    45、新政,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据题干关键信息“1933 年至 1938年这6 年,标志着美国制度上的剧变,但即使是那些最打破前例的新政计划,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思想。”并结合所学,作者旨在说明“新政”维护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重点掌握罗斯福新政特点及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特点以及影响。 28.【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在 1942年的夏季,他发起了一场无与伦比的震惊世界的攻势。他过高估计了德军

    46、的作战能力,过低估计了苏军的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 7月爆发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是 1944年诺曼底登陆;彻底击败德国法西斯的是 1945年柏林战役;1945年德国法西斯投降标志着欧洲战事结束。故 ABD均不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点。关键是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在 1942年的夏季”解决问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29.【答案】A 【解析】二战后的初期,西欧经济处于崩溃的悬崖边,杜鲁门为美国总统时,为

    47、了帮助西欧各国克服经济困难和加强对西欧的控制,稳定西欧资本主义秩序,1947 年,美国提出了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使得欧洲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削弱了正在壮大的工人运动和共产党力量,遏制了苏联,保护了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维持了西欧政治上的稳定和和平,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加强了美国对欧洲的控制,据“马歇尔计划对冷战的激化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负有更为直接的责任。”并结合所学,这主要是因为该计划的实施有利于美国联合西欧共同遏制苏联,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冷战政策。重点掌握冷战政策的表现和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二战后冷战政策实

    48、施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30.【答案】B 【解析】漫画描述的是英国脱离欧盟的事件;英国选择“脱欧”的主要原因是想拿回在人员流动等问题上的自主权,以更有效地限制外来移民入境和保护本国人就业,英国的“脱欧”使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严重挫折。 故选:B。 本题考查英国“脱欧”;英国的“脱欧”使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严重挫折。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熟记欧盟的相关知识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31.【答案】【小题 1】黄花岗 72烈士墓,黄花岗起义;黄埔军校,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 【小题 2】邓世昌:广东番禺人,民族英雄,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大战中壮烈殉国;参观名

    49、人故居(博物馆、纪念馆),到图书馆、档案馆、网络查找资料,走访与之相关的老人或名人后代等。 【小题 3】广东是西方国家进入中国的交通要道,澳门在明朝已经开放,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后,大量西方人来到香港,广东人最早学习西方,不排外,广东人独立,富有创新精神等。 【小题 4】历史遗迹和名人故居见证历史,传承文明,述说故事,是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值得珍惜和保护等。 【解析】本题考查黄花岗起义、黄埔军校、邓世昌等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黄花岗起义、 黄埔军校、 邓世昌等等相关史实。 32.【答案】【小题 1】

    50、巴黎和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联合国。 【小题 2】都宣传自由平等,反对专制;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 【小题 3】马歇尔计划的实行;不断增长;西欧走向联合。 【小题 4】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等。 【小题 5】解读历史图片、列表归纳、研读史料等方法。 【解析】本题考查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等相关史实。 33.【答案】【小题 1】迁出地:欧洲、非洲。原因: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 【小题 2】特


    注意事项

    本文(2021年广东省佛山市大沥镇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为本站会员(花***)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