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全部分类
  • 幼教>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职教>
  • 高教>
  • 办公>
  • 资格考试>
  • 行业>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七七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山东省2021-2022学年高二3月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资源ID:209952       资源大小:42.52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山东省2021-2022学年高二3月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1、山东山东省省 2021-2022 学年学年高二高二 3 月学业水平测试语文学科试题月学业水平测试语文学科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小题。 材料一: “美”作为某种与“真”、“善”不同的价值,是古人早就体会到了的。但审美价值有两个层次,需要作些分辨。其较浅显的层次, 是审美对象能产生一种别于实用的特殊效果, 如诗文的辞藻和声律之美,虽无当于实用,却自为一种价值;其较深的层次,是审美作为人类意识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与知识的方式取径不同而归极不二。从历史上看,审美价值的前一个层次,是容易被人们

    2、感知,故而更早为人们所论述了的。汉魏六朝时代,诗赋大兴,文集从经子史书中独立出来,“文笔”说、“声律”说流行,都说明时人已经把审美效果作为独立的价值来追求。 然而,仅此还无以回答保守者的责问:毕竟这有什么用处?于是,有人把“立身”与“作文”判为二途,说“作文”华艳放荡并不妨碍其“立身”的朴实端严。这也不过消极地讲声律翰藻的追求无伤大雅,却不能积极地为审美价值作出令人信服的辩护。而且,仅就翰藻纷披、宫徵靡曼论审美,是不能把“美”论述为与“真”、“善”同等之价值的,它至多是一种无伤于“真”和“善”的良性赘瘤,存之即便无碍,去了倒也干净。所以,声律翰藻的追求固是审美意识觉醒的表现,但若停留于这一层次

    3、,那么马上就会有人把这良性赘瘤当作恶性肿瘤来攻击的。要在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中为审美价值确立其合理地位,还有待于审美观念的进展。 我们可以注意一下六朝文论中的一个矛盾: 一方面, 声律辞藻越来越被认为是诗文的根本属性, 另一方面,声律过于复杂、辞藻过于繁富,却也一般要被反对。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所谓“文质彬彬”之说,即要求声辞方面的一定程度的讲究能与内容相适配。然而,在“文质”论的一般形态中,“文”与“质”其实属于两种不同的价值,“文”的价值在审美方面,“质”的价值却在政治、道德诸方面,两者的适配虽非不可能,但颇有“牛体马用”的味道。与此相应的是,在对于诗文风格的品评上,南朝人经常赞赏的风格是“

    4、清”,到唐代犹是如此。所谓“清”, 其实是对声律辞藻的运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既要讲究声律辞藻, 又不能让它障蔽意义 (“所诠”) 。然而即便如此,声辞在这里依然是第二位的,文之大义另有所在,此与把声辞认作诗文根本属性的观念仍相矛盾。 时至宋代,人们对于文学作品的关注重心从“能诠”全面地转向“所诠”,诗文“写什么”远比“怎么写”显得重要,故文学批评中屡屡出现表示文义的“理趣”一词,使用者大都强调它高于字面功夫的意义。这固然使一部分内容“当乎义理”却缺乏审美特征的作品获得了过高的评价,但也带来审美观念的深入。从苏轼的“反常合道”之“奇趣”到陈师道作诗“不犯正位”, 都已超越声律辞藻等字面效果,

    5、而在诗文的意义层次探求作品的审美价值。我们之所以重视“反常合道”一语,就在它实际上有见于审美价值的第二个层次,即某种特殊的观照、把握世界之方式。而所谓“诗以奇趣为宗”,就是说,对世界的审美把握是诗的精神、诗的主旨。如此,则声律辞藻等字面审美效果的追求,也就不再与内容相异趣。所以,我们认为“理趣”说的形成,是中国传统审美观念获得了深入发展的一个标志。 (改编自朱刚“理趣”说探源) 材料二: 所谓宋诗的“议论化”,是指诗的艺术表现形式,即它以议论的概括方式进行诗歌创作;而“理趣化”,则是指诗歌内容方面的哲理和奇趣,它以表现人生哲见和生活理趣的内涵为旨归。不过,宋诗这种议论化、散文化的新诗风,究竟是

    6、功是过?却历来评价不一。南宋最早批评宋诗者是“贵含蓄”的张戒,他首先指责“子瞻以议论作诗,鲁直又专以补缀奇字诗人之意扫地矣”,他说苏、黄及其后人“不知咏物之工、言志之为本也。”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宋诗的议论化和“尚理”呢? 艺术创作就是要为审美内涵提供相应的形式外观和载体,凡是一切能够体现人类心灵中美好、珍贵东西的艺术形式或载体,都是艺术本质的需求。而人的审美精神由于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它也会逐步随之变化而发展,这就决定了艺术表现形式的多维性。宋诗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运用议论化的词句方式恰当地表达了宋人心灵中“尚理”的审美内蕴,不仅是符合诗歌创作的艺术本质的,而且还是一个独特性的创造和开拓,是

    7、对盛唐成就的一种超越。这样说来,张戒诸公,其论点的片面性和偏颇性,也就一目了然了。 再进一步看,诗歌可以以性情为其本质特征,但并不排斥理性观念,因为人的精神世界是个有机的整体,情性与理性虽然分属为两个不同的领域,却又存在着一定的沟通,当诗歌进行深刻的理念活动进程时,它可对审美情感发生必要的引导和哲念的升华,从而促进审美情感活动的有利发展和内涵的丰富。虽然,理念并不能完全脱离开审美情感而孤立存在,还要“议论须带情韵以行”即理念必须由审美情感来加以浸透,否则就容易使诗歌堕入肤浅粗疏的泥沼。所以,苏轼在他进行其“以议论为诗”时,提出了“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的命题,即把“理”与“趣”结合起来,

    8、使“趣”与“奇”相追逐。所以盛唐的“情景交融”,与宋诗的“情理交融”,应该说二者都有其独特性的创造,都有其存在的正当理由。因此,张戒把“情”与“理”对立起来,企图用盛唐的“性情”这一块印章盖满诗史中的全部作品,不仅是徒劳的,而这本身就走进了取消艺术独创性的死胡同。 (改编自朱靖华略说宋诗议论化理趣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质”论在解决诗文声辞与内容之间的矛盾时,很好地适配了两种异质形态的价值。 B.保守者从功用的角度质疑人类把握世界的特殊审美方式,认为其对于社会没有什么用处。 C.苏轼提出“诗以奇趣为宗”,是出于诗歌中的理念可以对审美情感发生必要

    9、的引导的原因。 D.直至宋代,审美价值的较深层次得到某种程度上的认识,推动了传统审美观念的深入发 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以“良性赘瘤”为喻,其意在于论证审美价值在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中的地位不高。 B.陆游咏梅,赞其“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表明他重视诗歌的深层审美价值。 C.苏轼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语言入诗,体现了宋诗“理趣化”的特点。 D.南宋张戒批评指责苏轼“以议论作诗”的新诗风,这与他对诗歌本质的认识有密切关联。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中最能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理过其辞,淡乎寡味。”(钟嵘诗品序)

    10、B.“万趣会文,不离辞情。”(刘勰文心雕龙) C.“诗不能离理,而贵有理趣。”(沈德潜清诗别裁) D.“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萧统文选序)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 分) 5.针对诗歌说理,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尊唐而抑宋,认为诗歌趣味只在于“吟咏性情”,而与“理”无关。请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蝼 蚁 周海亮 婴儿就在他们的头顶上疯狂地嚎哭,他们却无能为力。 他们的头顶上还有士兵。荷枪实弹的士兵,抽着烟,看着婴儿,手指不离扳机。士兵知道附近肯定有人。这里的人们,绝不可能丢下一个

    11、婴儿。 士兵在两小时以前袭击了村子。村人们多被击毙,只有他们躲进地下室。地下室极其隐蔽,现在,那里藏着三个女人、一个男人和两个孩子。 女人中,她是婴儿的母亲。 本来是她的男人抱着婴儿。逃跑时,男人腿部中了一枪,肩膀又中了一枪。他跌倒,爬起,继续跑,用着一种怪异并且滑稽的姿势。他们躲进地下室的时候,男人已经冲进院子,然后,他的后背中了一枪,又一枪,又一枪。男人躺在地上痛苦地挣扎,却用了一种极舒服的姿势抱着他的婴儿。那时地下室的盖口尚未关上,他看着女人,冲她挤挤眼睛,然后目光转向别处。他不想让追赶他的士兵觉察到屋子里还有一个地下室。女人甚至认为,他也许是故意挨上子弹。 女人试图冲出去,可是她被别人

    12、强行拖下去。盖口合拢的瞬间,士兵冲进院子。士兵在男人的脑袋上补了一枪,却留下婴儿。 他知道村子里还有人。 一天前,有村里人帮助游击队偷袭了他们的队伍。战斗中他失去两个兄弟真正的兄弟父亲将他们兄弟三人,一起送上了战场。 他在等待有人自投落网。他相信这件事终会发生,因为他有一个婴儿。 婴儿哭着,喊着,也许是饿了。婴儿有着黄色的头发,圆圆的鼻子,眼珠就像褐色的水晶球。士兵盯着婴儿,心中泛起波澜。然后,士兵对自己说,战争早一天结束,他就能早一天回到家乡。 杀光隐藏在暗处的村人,就会距战争结束更近一步。这是长官的想法,也是他的想法。 婴儿一直在哭,一直在哭。 两个女人将地下室里的女人紧紧箍住。女人想不顾

    13、一切地冲出去,抱起她的孩子,扯起她的衣衫,让孩子含住她的乳头,狠狠地吸,狠狠地吸她想喊出来,可是声音卡在喉咙,将她噎出眼泪。她薅着自己的头发,浓密结实的头发,此时弱不禁风。 士兵就在他们的头顶。他们甚至可以听到士兵的呼吸。然后婴儿变得安静,女人感觉到婴儿的体温。 地下室里漆黑一片。不能说话,不能动,不能哭泣,不能点亮任何可以照明的东西。黑暗里的女人认为自己并不重要是死是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身边还有两个女人、一个男人和两个孩子。 婴儿的嚎哭声再一次挤进地下室,每一声都像刀子,一下一下剜着女人的心。女人听到她的牙齿发出奇怪的声音,张开嘴,伸手去接,她的手心里,多出一颗带血的牙齿。 附近教堂的

    14、钟声响起,女人知道,他们躲进地下室里,已经整整一天。 有那么几个瞬间,女人真的想冲出去。冲出去,求士兵放过她的孩子,为此她可以付出一切她的身体,她的生命,甚至,地下室里其他人的生命。后来她终于决定这样去做,却既动不了,也不能说话。他们将她绑起,衣服堵住了嘴。 他们知道,女人随时可能疯狂。 女人感觉她的身体在抖。女人感觉每个人的身体都在抖。她恨他们,又不敢恨。她怕他们,又不敢怕。后来她想,就算她真的冲出去,又能做什么呢?她相信不管她怎么说,怎么做,士兵都会将她射杀,将他们射杀,然后,将她的孩子射杀。 婴儿再一次变得安静。士兵的脚步声有节奏地在头顶上响起。她听到士兵划一根火柴,点燃香烟。然后,一声

    15、重重的叹息。 女人静静地倚着墙壁,不动。她的手指将坚硬的墙壁犁开一条深深的沟渠,沟渠里,渗出鲜血。绑住女人的绳子早已松动,女人随时可以推开其他人,叫喊着冲出去。可是她没有。或许,她已经放弃。 嚎哭声再一次挤进来,却那么无力,那么微弱。教堂的钟声再一次传来,此时,他们躲在地下室里,已经整整两天。两天里,孩子没吃一点东西,没喝一点水,她躺在冰凉的地板上,任寒风将她的脸蛋冻伤,将她的四肢冻僵,任士兵的目光,一遍又一遍将她打量。 女人知道,她的孩子正在一点一点死去。 她再一次有了冲出去的冲动。却不是去救孩子,而是让自己死去死去,便再不必理会孩子的死活,也不必理会别人的死活。 她相信,让她在孩子死去以前

    16、死去,她会好受很多。 可是她终没有动。她闭着眼睛,十指深深地嵌进墙壁。她感觉不到疼痛。 她是在孩子死去之前死去的。她因痛而死,因绝望而死。宽容的上帝给了她提前死去的机会。 剩下的人们,安静地等在地下室里,或者等待士兵离开,或者等待被士兵发现。等待活着,或者等待死亡。 士兵是在三天以后离开的。那个婴儿顽强地撑过三天,终因饥饿而死。 婴儿死去时,士兵落下一滴眼泪。 士兵希望战争结束,他用了他认为正确的方式。当战争结束,士兵就会回到家乡。家乡有他的妻子,还有他五个月大的女儿。女儿有着黄色的头发,圆圆的鼻子,眼珠就像褐色的水晶球。 (选自小说月刊2014 年第 9 期)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

    17、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男人躺在地上痛苦地挣扎,却用了一种极舒服的姿势抱着他的婴儿”,“痛苦”与“极舒服”这对自相矛盾的词语,充分表现了男人无私伟大的父爱。 B.女人为了孩子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甚至,地下室里其他人的生命”,这里的女人似乎不那么“高尚”,却更加符合一位深爱孩子的母亲的心理。 C.为了避免女人随时可能发疯,暴露藏身之处而引来杀戮,地下室里的其他人将女人绑起来,用衣服堵住她的嘴,显示出他们的冷漠麻木和自私自利。 D.“宽容的上帝给了她提前死去的机会”,女人在痛苦和绝望中死去,这里却说上帝“宽容”,因为听凭孩子死去而无力施救,对一个母亲来说更痛苦。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

    18、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头两段采用倒叙方式,一入笔直接描写地下室内外紧张恐怖的情势,然后再交代事情由来,从而造成强烈的悬念,强化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B.小说中的人物没有姓名,作者有意识地使用男人、女人、婴儿、士兵这种类型化称谓,意在消除人物身上的个性色彩,凸显题目“蝼蚁”的隐喻意味。 C.小说多处运用反复和排比手法来增强表现力,如“不能说话,不能动,不能哭泣,不能点亮任何可以照明的东西”,就突出了地下室的阴暗和压抑。 D.小说呈现出明显的虚化时空的倾向,战争的年代、地点和具体背景都是模糊的,这种写法增强了作品内涵的普遍意义和对战争的批判、反省力度。 8.在小说中,士兵这一

    19、人物身上体现出深刻的矛盾,请对此作简要分析。(4 分) 9.贯穿始终、无语言、不谙人事的“婴儿”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1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7 小题,26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6 题。 高俭,字士廉。敏惠有度量,状貌若画,观书一见辄诵,敏于占对。隋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皆宿臣显重,与为忘年友,繇是有名。斛斯政奔高丽,坐与善,贬为硃鸢主簿,以母老不可居瘴疠地,乃留妻鲜于奉养而行。会世大乱,京师阻绝,交趾太守丘和署司法书佐。时钦州俚帅宁长真以兵侵交趾,和惧,欲出迎,士廉曰:“长真兵虽多,县军远客,势不得久,城中胜兵尚可战,奈何受制

    20、于人?”和因命为行军司马,逆击破之。进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人畏鬼而恶疾,虽父母病皆委去,望舍投饵哺之,昆弟不相假财。士廉为设条教,辩告督励,风俗翕然为变。又引诸生讲授经艺,学校复兴。秦时李冰导汶江水灌田,濒水者顷千金,民相侵冒。士廉附故渠,厮引旁出,以广溉道,人以富饶。入为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雅负裁鉴,又详氏谱,所署州,人地无不当者。帝伐高丽,皇太子监国驻定州,又摄太傅,同掌机务。太子令曰:“寡人资公训道,而比听政,据桉对公,情所未安,所司宜别设桉奉太傅。”士廉固辞。还至并州,有疾,帝即所舍问之。贞观二十一年疾甚,帝幸其第,为流涕,卒年七十一。又欲临吊,房玄龄以帝饵金石,谏不宜近丧。帝曰:“

    21、朕有旧故姻戚之重,君臣之分,卿置勿言。”即从数百骑出。长孙无忌伏马前,陈士廉遗言,乞不临丧。帝犹不许,无忌至流涕,乃还入东苑,南向哭。诏赠司徒、并州都督,谥曰文献,陪葬昭陵。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及遗令,墓不得它藏,惟置衣一袭与平生所好书,示先王典训可用终始者。 (节选新唐书)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斛斯政奔高丽,坐与善 坐,因为 B.和惧,欲出迎 迎,投降 C.虽父母病皆委去 委,被遗弃 D.又欲临吊 吊,慰问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以

    22、广溉道,人以富饶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B.无忌至流涕,乃还入东苑 见犯乃死,重负国 C.朕有旧故姻戚之重,君臣之分 受物之汶汶者乎 D.和因命为行军司马 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 B.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 C.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 D.士廉进止详华/

    23、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主簿,官名。主,掌管;簿,文书、档案。主簿即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佐吏。 B.经艺,儒家经书的统称,与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经传”意义不相同。 C.赠,指把东西送给别人,如赠言;也指古代皇帝对在职官员及其亲属的加封,如赠官。 D.谥,谥号,是古时帝王诸侯或文臣武将死后,朝廷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高俭少有才学,声名显赫。他年少时过目成诵,敏于对

    24、答;一些位高势重之臣与他结为忘年之交,他因此声名显扬。 B.高俭理政有方,措施得力。他带领诸生讲授经艺,复兴教育,易风移俗;他沿着旧渠新开土地,扩宽渠道,当地百姓因此受益。 C.高俭善断形势,临危不乱。宁长真入侵,他认为敌兵虽多,但孤军深入,势难持久,不足为惧,最终果然击败了敌军。 D.高俭为君解难,深得器重。太宗讨伐高丽时,他暂代太傅,与太子一同掌管机要事务;他病重期间,太宗亲临探望并为之流泪。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士廉为设条教,辩告督励,风俗翕然为变。(4 分) (2)雅负裁鉴,又详氏谱,所署州,人地无不当者。(4 分) 16.文章是如何塑造高俭这一人

    25、物形象的?请简要说明。(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718 题。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成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出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的画面,并无秋季的萧瑟之感。 B.首联对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C.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 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

    26、, 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D.颈联出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 18.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燕歌行中,“ , ”两句用战士们在前方杀敌的出生入死与汉将在军帐中的轻歌曼舞作对比,控诉了汉将不懂得体恤士兵,为下文写战败埋下了伏笔。 (2)李凭箜篌引中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用自由的想象和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世界的美妙,与琵琶行“

    27、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形同之妙的诗句是“ , ”。 (3)陆游书愤的“ , ”两句,化用南朝名将檀道济的典故,抒发了自己年老力衰、自我期许落空的悲愤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14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1 题。 八点六三平方公里的首都钢铁厂老厂区,如今已是有名的工业元素景观公园,依然矗立的“三高炉”成为新的时尚地标,( ),共同书写由“火”到“冰的奇妙转换。随着城市更新行动的推进,北京市像首钢老厂区这样的一批老建筑 ,焕发出新生机,为城市注入了新活力。 随着时代发展,城市里的不少老建筑无法发挥原有作用,在这种情况下, ,老

    28、建筑才能旧貌换新颜,获得第二次生命,更好地完善城市功能,满足市民需求。设施更新,换新的是肌体,织补的是功能;功能完善,带来的是变化, 。老建筑成为了老居民的新乐园。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冬奥健儿正被不远处形似飞天飘带的首钢滑雪大跳台静待着 B.形似飞天飘带的首钢滑雪大跳台在不远处正静待着冬奥健儿 C.不远处形似飞天飘带的首钢滑雪大跳台正静待着冬奥健儿 D.冬奥健儿正被形似飞天飘带的首钢滑雪大跳台在不远处静待着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8 个字。(6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

    29、(本题共 1 小题,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2 题。 文艺必出于至性深情,没有至性深情的人若要出作品,就只有装腔作势。满腔尘劳俗虑,偏学陶谢恣情山水,冒充风雅;过着小资产阶级的生活,行径近于市侩土绅,却诅咒社会黑暗,谈一点主义,喊几声口号,居然像一个革命家。如此等类,数不胜数,沐猴而冠,人不像人。此外有些人自以为有的是情感,无论它怎么样浅薄俗滥,都把它和盘托出,尽量加以渲染夸张。人非木石,谁对于人事物态的变化没有一点小感触?喝了几杯老酒,心血来潮,仿佛盖世英雄,倘若有一两位“知己”,披肝沥胆,于是感激图报的“义气”就涌上来了。 从事文学者如果入手就养成这样的低级趣味,愈向前走就离文学

    30、的坦途大道愈远。而养成高尚纯正的趣味唯一的办法是,玩味出第一流文艺作品隐藏的妙蕴来,然后拿“通俗”的作品来比较,自然会见出优劣。优劣都由比较得来,一生都在喝坏酒,不会觉得酒的坏,喝过一些好酒以后,坏酒一进口就不对味。一切趣味,大抵如此。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将下围棋的经验技术归纳为“围棋十诀”,其中包括:“不得贪胜”,即要稳定心态,量力而行,不因贪心求胜而盲目进子,造成被动局面;“弃子争先”即要把握机会,及时出手,必要时宁愿舍弃部分棋子,也要力争抢占先机;“逢危须弃”

    31、,即遇危局时要勇于断臂求生,舍局部以保大局,避免患得患失而致全败。 人们常说世事如棋,棋如人生,下棋的道理可以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 1.D。A“两者的适配虽非不可能,但颇有牛体马用的味道”可知本项“很好地适配”错误。B“质疑人类把握世界的特殊审美方式”错误,应是质疑浅显层次的“审美效果”。 C“是出于诗歌中的理念可以对审美情感发生必要的引导的原因”错误, 应是“理念并不能完全脱离开审美情感而孤立存

    32、在,还要议论须带情韵以行”“否则就容易使诗歌堕入肤浅粗疏的泥沼”。 2.B。错误在于其诗歌只是托物言志,而非“诗歌的深层审美价值”。 3.C。A 批评“理”。B 强调“辞情”。D 强调“瀚藻”。 4.首先提出诗文审美价值的深浅两层意义,并指出后者更易被感知,前者被忽略。再分析浅层审美价值在传统价值体系中难以确立合理地位。接着以六朝文论及唐代批评为例,说明诗文审美价值的深浅两层难以得到统一。最后通过举例、引用,论证宋“理趣”说带来审美观念的发展,深层价值得到认识。(每点1 分,共 4 分。) 5.理趣是诗人把握世界的方式,是诗歌审美价值的深层次体现。诗歌创作并非与“理”无关。诗歌可以以性情为其本

    33、质特征,但并不排斥理性观念,它可对审美情感发生必要的引导和哲念的升华。诗歌趣味并非只在于“吟咏性情”,不能忽略理性。宋诗理趣化表达了宋人“尚理”的审美内蕴。这不仅是符合诗歌创作的艺术本质, 而且是对唐诗成就的创造和超越。 (每点 2 分, 共 6 分。 其他答案, 言之有理, 亦可酌情给分。 ) (二) 6.C(“冷漠麻木、自私自利”不准确) 7.B(“意在消除人物身上的个性色彩”不当) 8.一方面,士兵身上有着一般的人性,他爱自己的孩子和兄弟,渴望战争结束,回到家乡。另一方面,他深受法西斯思想毒害,认为杀人是结束战争的正确方式,以致冷酷残暴,泯灭了人性和良知。(4 分,每点 2 分。如有其他

    34、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婴儿是小说的中心故事展开的关键,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地下室内外两条线索,都是围绕婴儿的命运变化逐步展开并推进的。婴儿是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凭借。女人伟大的母爱以及她的痛苦、挣扎和死亡,士兵的残暴冷酷和人性上的矛盾, 都是通过他们对待婴儿的态度来体现的。 婴儿是小说主旨的集中体现。小说揭露战争、反省人性的主旨,主要是通过婴儿的悲惨命运具体形象地揭示出来的。(6 分,每点 2 分。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诗文阅读(41 分) (一) 10.D 吊,悼念。 11.A 解析:A 介词,凭借 B 副词,于是;副词,才 C 结构助词,的;定后标志 D 副词,于是

    35、;介词,趁机。 12.C。“搢绅皆属以目”为状语后置句,句子中,“搢绅”作主语,之间不可断开,排除 A、D 两项;“太宗非常人”(主谓短语)作“识”的宾语,不可断开,排除 B 项。 13.C 在职,应为故去。 14.B“新开土地,扩宽渠道”说法错误。从原文“士廉附故渠,厮引旁出,以广溉道”可知,应是依附旧渠,在旁边分引支流,扩大灌溉范围。 15.(1)高士廉给他们订立法规、教令,通告并督促勉励他们,当地的风尚习俗因此一下子改变。(要点:“条教”,法规、教令;“辩告”,通告;“翕然”,全部改变,形容言论、行为一致,安宁和顺。) (2)(高俭)一向具有裁断鉴别能力,又十分熟悉氏族谱系,所任职的州,

    36、选用的人和他们任职的地方没有不符合的。(要点:“裁鉴”,裁断鉴别的能力;“署”,任职;“详”,熟悉;“当”,符合。) 16. 正面描写,如通过典型事例留下妻子奉养母亲表现他的孝顺;侧面烘托,如用丘和衬托他的临危不乱;作者评价,如评价他举止端详有丰采。 (二) 17.D(“实写眼前之景”错,“千村杵”是作者想象。) 18.答案:悲秋之情:作者看到秋天萧瑟的景象,顿生感慨。思乡之情,孤独寂寞:漂泊在外,孤身一人。 为生计而愁: 岁末为温饱奔波。 感慨年华老去: 每年白发增加, 越显苍老 (每点 2 分, 三点 6 分。 ) (三) 19(1)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2)吴质不眠倚桂树,露

    37、脚斜飞湿寒兔 (3)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三、语言文字运用(14 分) 20.C “不远处”承接上文“三高炉”, 是以“三高炉”为立足点确立的方位顺序; “形似飞天飘带的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公园一景,与上文相呼应,更适合用主动句。 21.展现出新面貌只有更新设施 /只有通过更新设施提升/感受的是幸福(感)(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22(1)构成:作者将一流的文艺作品比作“好酒”,将普通甚至低俗的文艺作品比作“坏酒”。(2)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表明,长期接触的是普通甚至低俗的文艺作品,人的文艺趣味必然低级;一旦体会到一流的文艺作品的妙处,人的文艺趣味自然高级,并且会自然而然摒弃低级

    38、趣味。说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指出修辞构成 2 分,分析表达效果 3 分) 四、作文(60 分)23.(60 分)参照高考作文阅卷标准。 附参考译文: 高俭,字士廉。聪敏有气量,容貌美丽,读书过目成诵,对答如流。隋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都是老臣显贵,和他成为忘年交,由此声名显赫。斛斯政出逃高丽,高俭因与他交好而被牵连,贬为硃鸢主簿,他认为母亲年老不可居住瘴疠横行之地,于是留下妻子鲜于氏奉养老母,自己前往。恰逢当世大乱,与京师阻隔不通,交趾太守丘和任命他为司法书佐。当时钦州俚帅宁长真率兵入侵交趾,丘和恐惧,欲出城投降,士廉说:“长真士兵虽多,但孤军深入,形势不能持久,城中士兵尚且可以

    39、战斗,怎么可以被人控制?”丘和于是任命他为行军司马,他率军迎击并打败敌人。被推荐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人害怕鬼神而厌恶生病的人,即使父母生病都要被遗弃,只在外面远远地向屋内扔下食物给病人吃,兄弟之间也不相互借财物。 (于是)高士廉给他们订立法规、教令,通告并督促勉励他们,当地的风尚习俗因此一下子改变。又带领诸生讲授经艺,学校重新兴盛。秦时李冰引汶江水灌溉农田,靠近水渠的土地一顷价值千金,百姓竞相侵占。士廉依傍旧有渠道,在旁边分引支流,以扩大灌溉渠道,当地百姓靠此变得富裕。入朝为吏部尚书,进授加封为许国公。(高俭)一向具有裁断鉴别能力,又十分熟悉氏族谱系,所任职的州,选用的人和他们任职的地方没有

    40、不符合的。皇帝讨伐高丽,皇太子代理国事驻守定州,(他)又兼任太傅,与太子一同掌管机要事务。太子下令说:“我依赖太傅的教训劝导,因而近来坐朝处理政务,(现在)却靠着桌案回答他,我内心有所不安,有关部门应该另外设一个桌案来侍奉太傅。”士廉一再推让而不敢当。回到并州,生病了,皇帝到他的住所慰问他。贞观二十一年病重,帝亲临他的宅第,为他流泪,去世时七十一岁。皇帝又想亲临吊唁,房玄龄认为皇帝服食金石,劝谏他不宜哭丧。皇帝说:“我和他有朋友、姻亲双重关系,又有君臣的名分,你就不要再说了。”当即带领数百骑从出宫。长孙无忌趴在马前,陈说士廉遗言,请求(皇帝)不要亲临丧礼。皇帝还是不答应,无忌以至流泪(劝谏),(皇帝)于是回到东苑,向南哭泣。下诏追赠他为司徒、并州都督,谥号为文献,陪葬昭陵。士廉举止端详而有丰采,凡有进言,缙绅都注视着他。奏议没有不焚烧原稿, 家人中没有见过奏议的人。 高俭年轻时认为太宗是非同寻常之人, 把外甥女嫁给他,就是文德皇后。到临终前嘱咐,坟墓不能够有其他藏品,只放置一件衣服与平生所喜欢的书籍,以显示先王典籍方可受用终生。


    注意事项

    本文(山东省2021-2022学年高二3月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为本站会员(花***)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